孝和云谱--姚网专业修家谱,姚家修谱找姚网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华姚网扫黑除恶倡议书
姚网网训,与家人共勉姚网建设捐助,宗亲合力助姚网姚网建站宗旨及姚网使命
文明姚网“九不发”中华姚氏十大人文精神姚家修谱,找姚网第五届姚商会于平公故里成功召开
楼主: 诸暨姚秋阳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发浙江嵊州市朱刚先生的研究成果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81#
发表于 2011-6-1 11:45:50 | 只看该作者
姚家修谱找姚网
【题名】五漈下姚氏草譜:一卷
【谱籍】慶元
【责任者】姚爲武主修,吳世化編纂
【版本】1984年鈔本
【其他书名】
【名人】
【类型】提要
【收藏单位】慶元縣安南鄉五漈下村姚月裕
【详细内容】
  序号:2786 4 Z+ [1 h% P$ t: v, i
  [慶元]五漈下姚氏草譜:一卷/姚爲武主修,吳世化編纂.—1984年鈔本.—1册.—書名據書名頁題 7 ^5 W- @7 c) T& f8 C* G' T% q. T
  始祖:參見3864始遷祖。始遷祖:莊二,元代自慶元縣上蒼村(今屬松源鎮)遷居本邑五漈下村(今屬安南鄉)。世系修錄至第二十三世,排行字爲利。本支派排行字:莊信仲金滿永遠顯達國有俊伯克作爲日光慶傳培亨利貞長發其祥。卷目内容:譜序、世系圖。
( x( a$ I) K' S  @

该用户从未签到

182#
发表于 2011-6-1 11:47:10 | 只看该作者
【题名】玉田姚氏宗譜:十卷
【谱籍】慶元
【责任者】(清)姚芳主修,(清)季暹編纂
【版本】清宣統二年(1910)木活字本
【其他书名】
【名人】
【类型】提要
【收藏单位】慶元縣松源鎮後田街143號姚德澤
【详细内容】
  序号:2784 8 U  }1 A, b7 _2 f
  [慶元]玉田姚氏宗譜:十卷/(清)姚芳主修,(清)季暹編纂.—清宣統二年(1910)木活字本.—10册.—4修本
* `1 }( r2 _) V# J( n# ~  始祖:參見3864始遷祖。始遷祖:似,字仲倡,元末自慶元縣上蒼村遷居本邑玉田村(今均屬松源鎮)。本譜始修於清雍正年間(1723~1735)。世系修錄至第二十六世,排行字爲姻。本支派排行字自十七世起:錦綉箕裘紹祚孝友睦姻。卷一:譜序、修譜芳名、傳;卷二~十:世系圖。 & p2 L3 w" B0 x0 C

该用户从未签到

183#
发表于 2011-6-1 12:21:32 | 只看该作者
题名庆元姚氏宗谱: 九卷,首一卷
作者(清)姚之显等主修
版本清光绪4年(1878), 木活字本
居地浙江, 庆元
先祖/名人始迁祖:[宋]姚泰; 本支祖:姚德七
摘要先祖世居晋阳,初迁於临安,再迁於龙泉。始迁祖泰,南宋时自福建松溪县迁浙江庆元上苍。自泰八传而德七公,是谱系德七公支派修。卷首谱序、家乘源流考、凡例、寿序,卷一历世列传、墓志铭。内过录宋人文多篇。

该用户从未签到

184#
发表于 2011-6-4 09:51:1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嵊州朱刚 于 2011-6-4 09:52 编辑   K" C) l' L( Q
4 L8 |$ w! {/ n
清.姚振宗编纂《姚氏百世源流考》存在诸多讹误  ~* Q0 a6 u8 u' ~( Z- {
/ P2 T; V6 F6 [7 H, m9 M, O0 b+ [

该用户从未签到

185#
发表于 2011-6-4 15:47:34 | 只看该作者
(ZT)谱牒文献研究的局限性:" ?" I' v; F0 Y& Q7 i

: h. D/ Q8 D$ D% c   谱牒作为一种重要的文献史料,已经受到有关学术界的高度重视,但在充分研究利用谱牒文献资料的同时,应该考虑到作为研究依据,其文献本身普遍存在着一些局限性。 * G! b' ?6 b5 c# f! T. p
( }" @% H2 B3 Z5 K- x* F# \
   首先要小心求证谱牒始祖或始迁祖的真实性。必须看到,谱牒所记载的内容,从本质上说都属于观念层面、制度层面或家族上层,与实际情况往往有很大的差距,更难于代表家族的底层、内部的实际。一般的家谱无不扬善隐恶,如果不了解当时当地的历史背景与时代特点,就不可能得出正确的结论。正如西汉时期淮南王刘安在《淮南子·修务训》中著述的那样:“世俗之人多尊古而贱今,故卫道者必托之于神农、黄帝而后能入说。乱世暗主高远其所从来,因而贵之。为学者蔽于论而尊其所闻,相与危坐而称之,正领而诵之。”他的这段话恰如其分地阐述了谱牒所载伪妄之实产生的诸多虚荣心态。因为所谓“乱世暗主高远其所从来”,匆忙登上王侯宝座的统治者尚有编造家谱、乱认祖宗的癖好,一般的家谱则更要找出一位煊赫的祖宗,不是帝王、圣贤,就是达官显贵。由于这些上古贵人基本都出在北方的黄河流域,要使本家族特别是不在黄河流域的家族与这些祖先联系起来,就只能编造出一段迁移的历史来。著名学者顾颉刚据此评论道:“这描写当时的情形何等活现! 为了要动听,所以托之神农黄帝。为了来路远,所以看得重。为了盲目的信仰,所以留神地听,用心地念。伪史就这样地流传下去了。”由此可见一斑,在对谱牒中所记载的始祖、始迁祖的史实考证中,应该尤其警惕。
8 F1 y6 c( S: _( j# i1 Y4 ^1 W0 @# o3 w7 q
   其次在客观上,由于修谱编纂者本身的知识修养认识层次所限,所载资料往往夹杂着许多错误的记录,这就要求在利用引证时务必逐条分析、考核,多方论证,切忌照抄硬搬,学术上以讹传讹。国有史,方有志,家有谱,而谱牒的修纂远不如其他二者的严谨正规,不少族谱是由本族内的所谓秀才执笔,其实这些执笔者往往是些冬烘先生而已,他们对谱牒学的知识所知甚微,学识有限,视野欠开阔,而又自命不凡,喜欢卖弄,常把自己的一些所谓诗文充塞进去。对一些不甚了了的人物事迹又不愿作认真考证,修谱时好想当然,至于错字别字,更是不在话下。这种现象并不少见。再加上版本不一,有手抄,有木刻,有石印,也有现代印刷,造成诸多印刷和传抄上的错误。还有的名曰重抄重印旧谱,却又塞进新内容而不加说明,造成混乱。故有人说族谱不可不信,不可轻信,实在是经验之谈。这就需要我们在查阅时认真甄别。特别是涉及到与志书有出入的人名、地名更应该小心考证校核。 $ H0 g7 j* X5 L0 a# n+ k
! w* E7 [; l& Z, V  e; @. t, C
   谱牒文献在其他方面的谬误也务须明辨,比如谱牒中关于人物仕途职衔的记述,水分最多,不能盲信;捐买、没有实职的衔,在谱中往往没有注明,有的甚至由虚变实,所以要特别留心辨别真伪;任意抬高族中人物的身份、地位,也是常见的,受光祖耀宗思想影响,有意给祖先乱加顶戴。但凡谱中记述的诸如“青光禄大夫”、“银光禄大夫”、“朝奉大夫”等,却没有记述实职和功名,就需小心求证,不可轻信。一般说来,谱中关于科举功名的记述就较可信,所谓“把戏无真,秀才无假”,因为冒假朝廷是要追究的。 7 ?  V& e2 h6 j" Q+ B

1 O) c& T; R4 X: l   关于谱牒文献研究的局限性,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所长葛剑雄博士曾一针见血地指出: “很多家谱都有名人所作序跋,但仔细分析,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假托伪造的,有的完全是从其他家谱中抄来的,只是将主语改变了一下。” * A. O+ G5 O4 Q1 b* b1 ^
8 B) y+ _. H; J/ J* V
   谱牒文献研究时应执的态度笔者认为以谱牒文献为研究对象的时候,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其局限性,在研究中多加考据,保持一份清醒的头脑,切忌推波助澜,又不可因噎废食。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所严佐之教授在《家谱修纂例则琐议》一文中,建议可采纳宋人“信以传信,疑以传疑”的例则,提供给研究者一个客观实用的治学态度,有助于保持谱牒世系真伪信疑的客观性,既不信盲从而遭无实。

签到天数: 1656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186#
发表于 2011-6-4 16:01:25 | 只看该作者
185楼建言甚好!学习了。:handshake

签到天数: 1656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187#
发表于 2011-6-4 16:04:3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卧龙姚建中 于 2011-6-4 16:05 编辑
0 l2 H" v4 o9 ~/ h1 V0 I/ g( u" n8 C- q
祈请朱先生能否把“清.姚振宗编纂《姚氏百世源流考》存在诸多讹误”一一指出?并加以分析点评?   B( w1 `- O2 O  R

签到天数: 28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三品御史

188#
发表于 2011-6-5 05:06:4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84# 嵊州朱刚
$ J) Y2 {% T. b# d- t7 y+ {: _) [9 G; |  V3 s
; C3 x5 K# o# C) N
    先生也存有《姚氏百世源流考》??

该用户从未签到

189#
发表于 2011-6-5 22:58:1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84# 嵊州朱刚
6 }  T4 Z7 a- K" ?, X8 ^% c  O5 h借用:" {8 }3 ^9 ]8 v' ^* \/ N1 w
“祈请朱先生能否把“清.姚振宗编纂《姚氏百世源流考》存在诸多讹误”一一指出?并加以分析点评?
: P: @+ V/ t5 ^6 X8 w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中华姚网,全球姚姓“根”之网。欢迎您宗亲!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5-8-27 12:31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