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到天数: 433 天 连续签到: 20 天 [LV.9]二品侍郎
|
4 R, p2 {, F% f3 X
刻木事亲
# d( d( A% h1 @3 l( s1 s7 _原文 1 V, C' |! c( I7 F7 J
) A: k4 k8 d1 u1 f9 M《刻木事亲》讲述了孝子丁兰的孝行。此为《二十四孝》中的第十二则故事。 - C" @* V4 \3 c) O, a3 {
7 Q: x3 Z! L/ t' x- f
[汉]丁兰,幼丧父母,未得奉养,而思念劬劳之恩,刻木为像,事之如生。其妻久而不敬,以针戏刺其指,血出。木像见兰,眼中垂泪。因询得其情,即将妻弃之。
( t/ S3 {3 r3 k: a, @
! m7 e, v: O2 a 刻木为父母,形容在日身。
0 |8 R7 J5 K5 q7 D. i# [3 g4 v
: }" B% d& y; r 寄言诸子女,及早孝双亲。' k8 H# `# P3 d# I6 @
评说; K9 ]- E$ R& u, ~# ]% Z8 g3 ^
丁兰,或说是东汉河内人。丁兰年幼即父母丧亡,想到未能奉养父母,又思念父母养育自己的辛劳,因此雕刻木头制成肖像,侍奉他们,就如活着一样。文中 劬劳 ,就是辛苦劳累的意思。
" c& t8 a* }& Z& H7 T/ y
7 c) N- O0 q: e z9 G6 ` 丁兰的妻子时间一长就开始不敬重了,用针戏谑地刺木像的手指,竟然流出血来。木像见到丁兰来了,眼中还居然掉下了眼泪。丁兰询问得到真情,于是把妻子休了。
$ j6 d3 R$ ^+ h2 k6 q% t9 V8 j' Z" j) u5 g3 o0 l# S+ S. b
这个故事虽然不符合事实逻辑,但是符合《孝经》的 感应 说,也合乎浪漫主义的创作理路。正因为孝子深情,木像才能 感应 ,不仅成为血肉之躯,且有细腻之情感,因此木像既会流血,也会流泪。 ' h7 h, O" d0 @2 }) q+ W
4 z- j$ z! S) j. U7 Z, x r& H: J8 Q 至今浙江还有丁兰的文化遗存的踪迹距杭州市中心约十多公里处,有个丁桥镇,据说此地乃汉朝孝子丁兰的故里。后人在此建丁桥、兰桥,遂以此为地名。又因镇旁有丁、兰二桥,所以此镇也以桥命名。《杭州市地名志·丁桥乡》: 丁桥(自然镇),丁桥乡和丁桥居委会驻地。西南距杭州市中心约12公里。此地乃汉朝孝子丁兰的故里。丁兰,事母至孝,母死,刻木为像,事之如生。镇旁有丁、兰二桥,镇以桥名。
7 Z: S) i# k" J9 p9 K) b* y: {3 z" h/ B% p
早在南宋吴自牧《梦梁录·历代古墓》有载: 丁兰母冢,故居在艮山门外三十六里丁桥之右。母死,刻木事之如生,冢在姥山之东。 南宋《咸淳临安志》卷八七: 丁兰故居,在今艮山门外三十六里丁桥。 民国年间在此建乡,属杭县。1953年从杭县划入杭州市,仍称丁兰乡,1956年改称丁桥乡至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