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和云谱--姚网专业修家谱,姚家修谱找姚网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华姚网扫黑除恶倡议书
姚网网训,与家人共勉姚网建设捐助,宗亲合力助姚网姚网建站宗旨及姚网使命
文明姚网“九不发”中华姚氏十大人文精神姚家修谱,找姚网第五届姚商会于平公故里成功召开
楼主: 姚旭元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曹州巨野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473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二品侍郎

11#
 楼主| 发表于 2009-1-6 13:41:34 | 只看该作者
姚家修谱找姚网
大周任史君屏盗碑2 a) w' N$ i- }% p8 ?
  大周任史君屏盗碑,全称大周推诚奉义翊戴功臣特进检校太保使持节济州诸军事行济州刺史兼御史大夫上柱国西河郡开国公食邑二千三百户任公屏盗碑,简称屏盗碑。原位于巨野县城北关护城河外路西,五代后周显德二年(955)立。由于历代黄河水患淤积,该碑大部分被淹没于地下,暴露地面约80厘米。为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充分发挥历史人文资源的巨大作用,2002年,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屏盗碑被发掘出土,移立于永丰塔之阳,人民路旁,并修建了碑亭,以加强保护,壮其观瞻。该碑龟趺螭首,优质青石裁成。碑身下宽上窄呈梯形,通高516、宽158-142、侧宽62-55厘米,重约13.5吨;龟趺高100,长293、宽160厘米,重约9吨。朝议郎行左拾遗充集贤殿修撰李昉奉敕撰,翰林待诏朝议大夫行司农丞张先振奉敕书。( Z, B+ [0 F. w6 m
  任史君名汉权,四川人,以武略事累朝,以战功登贵仕。初牧于丹州,有排乱折冲之绩;移治于赵州,有安边镇静之功,所至皆留能名。他任济州剌史后,“齐之以刑,导之以德”,屏盗息民,澄清四封。于是,百姓拥戴,为其请命树碑颂德。周世宗大悦,诏令述文,以示嘉宠。
& _$ o) z; E/ l8 p3 e  a9 q  N6 m  屏盗碑为高浮雕螭首,首高116厘米,上雕8龙盘绕,龙首对称下垂于左右两侧,瞠目张牙,舞爪拱珠。额间篆书“大周任史君屏盗之碑”3行9字。字径约14厘米,为军事判官朝议郎试大理司直兼殿中侍御史张穆所篆。& D2 L" \3 Z0 ^# U  _8 [  |; }7 T
  碑阳刊文26行,行75字不等,共计1543字。其中正文22行计1408字。字径约4厘米,行书体。碑文记载,后周皇朝新建济州,治于巨野县。时“山幽薮深,亡命攸萃,灌莽悉伏戎之地,萑蒲为聚盗之资”,民风 醨,古来多盗,治最为难。一些“游惰之夫释耒耜之用,钩锄弦木,窃弄于乡闾之间”,尚或“诱轻生之民,聚无赖之徒,巢枭穴狡,窃发于晦暝之中”。周世宗诏命政绩卓著的前赵州剌史任汉权移治济州,惩盗化民。任公“嫉盗之意切,诛盗之令严,去盗之术行,屏盗之誉显”。“介马负先驰之勇,阴门提夜出之兵,狼心尽革,民患皆除”。然后“缓之以约束,宽之以法令,养之以惠爱,劝之以礼让”,使民风好转,“里无惰农,乡无狡童”,农工商贾,康庄播颂。6 Z2 l( J8 R6 h
  撰文者李昉,字明远,深州饶阳(今属河北)人,五代后汉乾佑间进士。至后周,世宗赏爱其才,累官左拾遗、集贤殿修撰、屯田郎中、翰林学士等职。而后入宋,加中书舍人,知贡举,受诏同修《太祖实录》,后拜工部尚书、右仆射、中书侍郎平章事等职。有文集50卷,并主编《太平御览》、《太平广记》、《文苑英华》,是当时著名的文学家。此碑文是他30岁时奉敕而撰写的,其修辞法度谨严,层次分明,述论并茂,文字精炼,使人拍手称绝。
  M5 G5 i# W& R  此碑书法艺术极高,通篇章法布局得当,明快流畅,笔法取二王神韵,虚实映照,动静相交。结体婉丽流美而筋骨分明,形态变化多姿而气势连贯,富有极强的节奏感,给人以隽秀飘逸、飞动通灵的艺术感受。书者张光振,其传略不见记载,但就其奉敕而书来看,应为当时著名书家,不知何故,未被列入史籍。
; q) C7 K1 ?/ H, `1 x- z4 t8 u! L3 V  屏盗碑向以“文好、书佳、刻精”著称,气宏势凝,久享盛名,父老相传为“三绝碑”,即文绝、书绝、碑绝。始自五代,历经宋元明清,至今已千余载,而字划完好无损,弥足称奇。它不仅为证史补史提供了可靠的实物资料,而且对于研究古地理环境和地貌变迁以及文学、书法艺术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 N: |# ~) M% G1 Y  昌邑故城& }) f4 w5 ?4 @, u. K
  昌邑故城位于县城南27公里的大谢集镇昌邑集,是西汉山阳国、昌邑国的都城。1992年,被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9 g5 N& |4 @/ d5 ?* g  昌邑,春秋战国时期为邑,秦时设县,西汉时期为郡治,景帝中元六年(公元144年)分梁地,置山阳国,封梁孝王之子刘定为王,从此昌邑城就成为王国之都。汉武帝建元五年(公元前136年),改山阳国为山阳郡。天汉四年(公元前97年),改山阳郡为昌邑国,封其子刘髆为昌邑王。刘髆在位十一年,死后其子刘贺继位。公元前74年,汉昭帝驾崩,因无子嗣,刘贺被征为帝位,在位仅27天,昏庸淫乱,被大将军霍光废为海昏侯。汉宣帝本始元年(公元前73年)改昌邑国为山阳郡,至东汉,改为兖州刺史部。1980年、1982年,菏泽地区文物工作队对该城址进行了两次调查勘探,探清古城平面略呈方形,东城墙长1215米,西城墙长1377米,北城墙长1585米,南城墙长1720米。城墙分段板筑,土质为掺有石灰的粘性黑土,夯层9、10、11厘米不等。城址上现有前昌邑、后昌邑、侯花园、城角刘四个村庄,范围内发现大量汉代遗物和少量的战国遗物,有瓦、小鼻罐、浅盘细柄豆、壶、铜镞、铁柱、弩机、陶井圈等。还发现了石磨、石槽、房屋基址、酿造窑址。另有部分唐、宋、金、元时期的遗物如:铁釜、碗、盘等。大量的文化遗存,为我们研究古昌邑的历史与兴衰提供了可靠的实物资料。昌邑自古便是兵家必争之地,秦二世二年的“楚汉之战”,汉景帝三年的“七国之乱”平叛之战等都发生在这里。昌邑又是走蛟卧虎之地,孕育出许多旷世枭雄。西汉初,梁王彭越从这里揭竿;东汉末,费亭候曹操任兖州牧于此。自战国至魏晋是昌邑的鼎盛时期,这一带是当时重要的交通要道和冶造贸易中心。西汉时,昌邑城内已有了自己的冶铁业和专门管理冶铁的铁官,是当时全国49处从事铁器生产的官办工业之一。据《汉书》记载,当时昌邑从事冶铁生产的工役就有280多人。隋唐时期,昌邑为县,宋代降为镇,昌邑的经济、文化亦从繁荣昌盛逐渐走向衰落。迨至元末,黄河几次决口,厚厚的泥沙把这座古城湮没在黄土之下,仅留下城廓残垣隐约可现。据《巨野县志》记载,明清时期,每当阴雨天,人们仍然隐隐约约看到城阙形,这就是著名的巨野古八景之一的“昌邑烟雨”。后人作忆秦娥“昌邑怀古”赞曰:烟雨歇,漠漠故城雄关堞。雄关堞,残阳晚照,汉家陵阙。楚汉交兵流碧血,郦商冲锋泣壮烈。泣壮烈,彭王略地,千古英杰。

签到天数: 473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二品侍郎

12#
 楼主| 发表于 2009-1-6 13:42:07 | 只看该作者
西侯楼遗址
# r) `6 g; d; H' n% z; A- X$ L/ c; C% F  西侯楼遗址位于大谢集镇西侯楼村西100米处,原为台地遗址,现已削平。南北长350米,东西宽120米,面积4200平方米。该遗址距今约5000年,文化层堆积自新石器中晚期至汉代,是巨野县目前发现年代最久,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古遗址。1979年,菏泽地区文物工作队进行调查勘探,发掘出大量遗物,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有柄、鬲足、盆、鼎、花边罐、方格纹罐等,一些器物从形制、纹饰上看,具有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的特征,属菏泽地区首次发现。还有与曹县莘冢集遗址出土器物相近的属山东龙山文化范畴的遗物。其中,夹砂灰陶花边罐在本地区其他遗址中从未发现过。对于研究典型龙山文化与河南龙山文化地域交错有着重要的意义。商、周文化层堆积有明显的连续性,以灰陶居多,胎体逐渐增厚,纹饰以绳纹为主,方格纹已不见。发现的商、周文化和汉代文化的器物有鬲、罐、平口瓮、壶、鼎等。该遗址出土的大批遗物,展现出一幅社会在不断前进的历史画卷,为研究和考证该县悠久历史提供了充分依据。在远古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在这片土地上,辛勤耕作,繁衍生息,创造着人类文明。

签到天数: 473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二品侍郎

13#
 楼主| 发表于 2009-1-6 13:43:14 | 只看该作者
巨野县古系沼泽地区,因大野泽得名。
  E% o: F3 i% @" d8 ?8 ?2 F* U! ?6 \  西周春秋时期,巨野为武城地,鲁国西境。公元前475年,巨野属宋国,至公元前286年,改属齐国。公元前220年,置昌邑县(今昌邑集一带),属砀郡。: V# W3 y: c( u0 w, e5 U& Y
  西汉初期,巨野县境内有昌邑县,西汉中期增置巨野县和乘氏县。昌邑县:始建于秦,前汉为昌邑王国、山阳郡,后汉兖州刺史皆治此,治所在今巨野县昌邑集,所辖包括金乡、巨野、成武、单县4个县的边界地区。乘氏县:汉置侯邑。汉景帝中元6年封梁孝王少子买,汉和帝封梁商为乘氏侯。治所在今龙固镇西南甘泉寺一带,其辖区包括巨野东南、菏泽东南、定陶东北部。公元前144年(汉景帝中元6年),昌邑、巨野属山阳国。公元前140年(汉武帝建元元年),改山阳国为山阳郡。昌邑、巨野两县属山阳郡,乘氏县属济阴郡。公元前97年(汉武帝天汉4年),改山阳郡为昌邑国,昌邑、巨野为其属县。公元前73年(汉宣帝本始元年),撤销昌邑国,复为山阳郡,昌邑、巨野仍为其属。公元9年(新莽始建国元年),撤销山阳郡,改为巨野郡,以巨野县城为治所。公元25年(汉光武帝刘秀建武元年),撤销巨野郡,恢复山阳郡,治所在昌邑,巨野、昌邑两县兼属山阳郡和兖州。乘氏县仍属济阴郡。公元192年(东汉初平3年),曹操任兖州牧,以昌邑为治所。/ B: h" X" ]) [
  三国时期,巨野、昌邑两县属山阳郡,乘氏县属济阴郡。公元265年(晋武帝秦始元年),改山阳郡为高平国,治所在昌邑,巨野、昌邑为属县,乘氏县仍属济阴郡。南北朝时期,巨野县后为多方割据势力统辖。南朝刘宋改高平国为高平郡。公元518年(北魏孝明帝神龟元年),分高平郡,置任城郡。在此期间,巨野县先属南朝高平郡,后属北魏任城郡。公元420年(南朝刘宋永初年间),撤销昌邑县,并入金乡县。公元488年(北魏太和12年),乘氏县移置今菏泽市。北齐撤销巨野县。6 Z  _- n0 C& M
  隋文帝开皇年间,巨野东北部属郓州东平郡,巨野西南部属曹州济阴郡,巨野东南部昌邑一带属金乡县。开皇16年,恢复巨野县和昌邑县。公元606年(隋炀帝大业2年)撤销乘氏县,并入巨野县;撤销昌邑县,并入金乡县。2 F; g/ z$ y/ S
  公元619年(唐高祖武德2年),巨野县属郓州东平郡。公元621年(唐高祖武德4年),在巨野县城置麟州,复置乘氏县为属县。公元622年(唐高祖武德5年),撤销麟州,复置昌邑县,巨野、昌邑两县属戴州(治所金乡)。公元625年(唐高祖武德8年),撤销昌邑县,并入金乡县。公元643年(贞观17年),巨野县改属河南道郓州。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四代,巨野县仍属郓州。公元952年(后周太祖广顺2年),移济州于巨野县城,并辖郓城、任城、金乡为属县。2 h& E. y% Y" O
  宋朝,巨野县属济州。公元997年(太祖至道3年),属京东路。公元1074年(神宗熙宁7年),改属京东西路。5 y5 r/ l) s0 ?
  金徙济州治任城县,属山东西路。公元1147年(南宋绍兴17年,金皇统7年),析任城县以西、巨野县以东地区置县,治所设在山口镇。借春秋时鲁哀公14年春“西狩获麟”的故事,取其祥瑞之意,定名为嘉祥县,时属山东西路济州。公元1150年,黄河大决,淹没巨野,撤销巨野县。
5 @5 T  b; p' I+ O0 X+ F9 J  公元1269年(蒙古至元6年),恢复巨野县,迁往任城的济州,还治巨野县。公元1271年(元至元8年),升州为济宁府。公元1273年(元至元9年),移府治于任城,移州治于巨野,是年末仍以府治于巨野,复以州治于任城。公元1279年(元至元16年),升府为济宁路,辖兖、济、单三州。公元1348年(元至正8年),黄河大决,淹没巨野城,迁济宁路于济州(任城),迁县治于城北邢家务。) t. m' z3 R7 I( K2 u8 z; j3 B
  公元1368年(明洪武元年),设济宁府于任城,巨野为属县,隶属于山东布政使司。公元1374年,黄水淹没巨野,至洪武9年消退,县治由邢家务迁入巨野,重建县公署。公元1385年,兖州升为府,济宁降为州,巨野县属兖州府济宁州。3 u4 E) K1 K% Q. Q' V1 F! Y9 }
  清朝,巨野县属兖沂曹济道、兖州府、济宁州。公元1724年(清雍正2年),改济宁州为济宁直隶州,巨野为属县。公元1730年(清雍正8年),改属曹州直隶州。公元1735年(清雍正13年),改曹州直隶州为曹州府,巨野仍为属县。/ D# ?# n' X4 V& c" ~- R
  公元1912年(民国元年),巨野县属山东省济宁道。1928年废除道制,巨野县直属山东省政府。1929年,巨野县属山东省第二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38年,巨野县属山东省第二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第十行署。1946年,巨野县属第二行署。
; J) A: M7 d- U- I' z$ t( k  1938年12月9日,日军侵占巨野城。1939年春,建立日伪县政府。1939年5月,建立中共郓巨工委和抗日县政府,归中共运西专署领导。11月建立中共巨野工委和巨野县抗日政府,属运西专署。1940年11月,属鲁西二专署。1941年2月,属巨、菏、金、嘉、成5县联合办事处。1943年属晋鲁豫17专署。1944年6月,属冀鲁豫11专署,同时还有巨菏县,于1941年建立,1942年12月撤销。金巨县,于1943年9月建立,1945年3月撤销。郓巨县,1944年12月建立。巨南县,1945年3月建立。
* W6 p& p) z* Y# v; h: h  1946年6月8日,冀鲁豫行署决定将抗日县政府改为民主县政府。解放战争期间,巨野境内有巨野、郓巨、巨南三个民主县政府,其隶属变革为:(1)巨野县1945年9月至1946年1月,属冀鲁豫11专署(湖西)。1946年1月至1946年3月,属冀鲁豫7专署(鲁西南)。1946年3月至1948年5月,属冀鲁豫2专署(运西)。1948年5月至1949年8月,属冀鲁豫7专署(运西)。(2)郓巨县1945年9月至1946年2月,属冀鲁豫8专署(运西)。1946年2月至1949年8月属冀鲁豫2专署(临河)。(3)巨南县1946年2月建立,至1949年8月,先后属冀鲁豫11专署(湖西)和3专署(湖西)。
# o/ T, N/ j7 U  1949年8月20日,平原省人民政府成立。巨野县隶属平原省湖西专区。1949年9月,巨南、郓巨两县撤销。1952年12月撤销平原省,巨野县隶属山东省湖西专区。1953年7月20日(县志一说1953年8月20日),撤销湖西专区,巨野县改属山东省菏泽专署。1958年10月,撤销菏泽专署,巨野县改属济宁专署。1959年6月,恢复菏泽专署,巨野县复属菏泽专署。1967年至1977年,巨野县属菏泽地区“革命委员会”所辖。1978年,撤销各级“革命委员会”,巨野县改属菏泽地区行政公署。2000年6月23日,设立地级菏泽市。巨野县属菏泽市管辖。
( R7 l& u2 c1 g3 V5 c* c  明朝时期,按百户为里,全县划分35里。公元1694年(清康熙33年),增设40保,外附6屯,分东、西、南、北4乡。县城在曹州府东140华里。东接嘉祥,西抵曹郓,南距成武,北界东平。东西最长处125里,南北最宽处120里。县地总面积16020.71顷。境内人口70123户、354767人。县城东至济宁州100华里,西北至濮州160里,至郓城60里,南至单县140里,北至东平120里,西至曹州140里,东南之金乡100里,东北至汶上150里。
( ~0 K  ^( P$ P9 `. T  清朝时期,头乡包括10保:东隅保(8里)、城东保(15)、获麟保(1里)、六营保(50)、截河保(50)、独山保(35)、金山保(50)、岳庄保(70)、忠义保(50)、杨固保(90)。头乡所辖地名16处,即:万家堂、肖官屯、任官屯、王官屯、彭官屯、陶官屯、八里河、孟家固、杨家楼、王家桥、十里铺、王家店、刘所营、邱仲铺、王满池营、纪官屯。二乡包括11保:南隅保(8里)、南城保(8里)、新城保(15里)、大义保(25里)、顺兴保(35里)、合乐保(35里)、薛扶保(12里)、德化保(50里)、昌邑保(70里)、文兴保(80里)、狄家海保(60里)。二乡所辖地名20处,即:新城、八里井、花家营、商家店、歇马亭、甄家堂、顺河店、忠义集、夏官屯、章缝集、夹黄寺、营里集、昌邑集、犇虎店、扬道固、金山集、田家集、德化集、赵家店、苑家仓。三乡包括11保:西隅保(8里)、西城保(12里)、龙堌保(50里)、观音保(65里)、张表保(70里)、柳林保(80里)、丰乐保(亦名龙仓保,45里)、章缝保(50里)、营里保(50里)、棠林保(35里)、落城保(10里)。三乡所辖地名25处:柞草坡、吴家堂、贾官屯、吕官屯、赵官屯、姚家店、双碑坡、刘官屯、百时屯、龙堌集、羊山营、新兴集、孙官屯、徐官屯、王官屯即毛官屯、火烧屯、蔡家营、张表集、陈官屯、徐家垓、观音集、支官屯、董官屯、太平集。四乡包括10保:北隅保(8里)、麟凤保(15里)、洙水保(12里)、双碑保(又名大兴保,18里)、宿沙保(又名仁和保,70里)、太康保(70里)、太平保(50里)、安兴保(90里)、五界保(70里)、新兴保(70里)。四乡所辖地名17处:石碑坡、沙土集、杨官屯、佃户屯、酒庄、长张营、冯官屯、展官屯、蔡官屯、栾官屯、韩官屯、丁官屯、林官屯、黄姑庵、公府屯、贾敬屯、常家营。另外,还有闽屯6处:六营屯、独山屯、忠义屯、龙堌屯、新城屯。
: H% `' ^" K8 \% X& J! I* D  民国时期,国民党政府把巨野县华为9个区:城区、凤鸣区、新城区、顺应区、大义区、忠义区、龙堌区、柳林区、大康区。
* c; u( G/ a# U! ?( R2 M! G  抗日战争时期,巨野县主要由国民党和日伪政府管辖。按照巨野县公署建设科在1943年绘制的行政区划图,全县分为8个区、16个镇、41个乡。第一区:驻所在巨野城内,包括东隅镇、西隅镇、南隅镇、北隅镇、获麟乡、麟安乡、彭泽乡、盟台乡、新城乡、大兴乡。第二区:驻所在玉山(今独山),包括玉山镇、六营镇、刘楼乡、王桥乡、蒋寺乡、顺兴乡、金山乡、金安乡、截河乡。第三区:驻所在营里集,包括营里镇、昌邑镇、忠义镇、扬固镇、鼎新乡、金言乡、固边乡。第四区:驻所在大义集,包括大义镇、忠义乡、大成乡、等让乡、德化乡、合药乡、棠林乡。第五区:驻所在龙堌寺,包括张表乡、柳林乡、柳西乡、肖楼乡、丰乐乡。第六区:驻所在龙堌,包括龙堌镇、观音镇、李海乡、临河乡、同治乡、清泉乡。第七区:驻所在新兴集,包括安兴镇、太平镇、五界乡、太康乡、三和乡、新兴乡、三义乡。第八区:驻所在苏集,包括苏集镇、第一乡、第二乡、第三乡、第四乡、第五乡、第六乡。! l6 s  F( g7 Y( a
  1949年5月,调整行政区划,巨野县辖6个区,427个村。1949年9月,巨野县辖11个区。1952年12月24日,全县建立乡镇148个。1955年8月13日,全县1~12区分别改称城关区、沙土区、太平区、大义区、龙堌区、柳林区、章缝区、棠林区、营里区、谢集区、独山区、六营区。
3 g. T! y% X9 A, O; W  1956年4月,县行政区划由148个乡调整为73个乡镇。
/ B% I" R5 O8 f2 M4 L8 Q% e  新中国成立后至1958年撤区并乡前,全县分11区(建国初期一度设立棠林店区,不久撤销),73乡。第一,城关区:包括曹庙乡、五里墩乡、新城乡、姚店乡、吕官屯乡、阎庄乡、三里庙乡。第二,沙土区:包括田庄乡、高庄乡、小宁庄乡、杨官屯乡、沙土集乡、姚庄乡、丁官屯乡。第三,太平区:包括太平乡、邬官屯乡、田桥乡、毕海乡、林屯乡、毕庄乡、白李庄乡。第四,大义区:包括大义乡、比干庙乡、人祖庙乡、庞庵乡、胡堌堆乡、东营乡、葛店乡、棠林乡、孔楼乡。第五,龙堌区:包括龙堌乡、三里庙乡、郝庄乡、李集乡、观集乡。第六,柳林区:包括柳林乡、王水坑乡、龙寺乡、陈集乡、后陈楼乡、蒋海乡、张表乡。第七,章缝区:包括章缝乡、高坊乡、曹海乡、董官屯乡、焦顺屯乡、肖楼乡、冯沙窝乡。第八,谢集区:包括谢集乡、赵庙乡、前昌邑乡、谢庄乡、陶庙乡、王胡同乡。第九,营里区:包括营里乡、前店子乡、大袁楼乡、毕堂乡、赵集乡、刘集乡。第十,独山区:包括独山乡、高海乡、金山屯乡、王楼乡、马河乡、华营乡、双庙乡。第十一,六营区:包括六营乡、大屯乡、夏官屯乡、刘楼乡、魏集乡。0 _( s8 l0 Y% D; P* ?
  1958年3月,公布撤区并乡方案,撤销11个区,将过去的76个乡镇合并为23个乡镇。1958年7月23日,进行并社工作,决定将全县原620处、平均每处180户的农业社,合并为每个1000户左右的大社。1958年9月,合并23个乡,成立11处人民公社:城关公社、田庄公社、夏官屯公社、龙堌公社、柳林公社、章缝公社、营里公社、大义公社、独山公社、谢集公社。780个大队,2625个生产队。1 I# c% {7 [5 p+ T  s
  1958年11月撤销嘉祥县建制,西部仲山公社及酒庄、孟姑集一带90个自然村划归巨野县。1958年11月12日,国务院批准撤销菏泽专区建制,所属各县划归济宁专区(一说1959年1月)。次年6月(一说1959年7月30日),恢复菏泽专区,辖区如旧。1962年1月6日,因恢复嘉祥县建制,原嘉祥县的仲山公社及划归巨野县夏官屯、田庄两公社的部分村庄,复归嘉祥县,共69个生产大队,391个生产队、90个自然村。% ^# E: [- A% e, ]5 K8 O+ R* o
  1978年9月13日,中共董官屯工委建立。12月13日,中共吕官屯、太平、张表三工委建立。同月,新建上述4个人民公社。1978年12月,调整社队体制,划为21处公社,804个大队,3510个生产队,增加10处公社,即:丁官屯公社、吕官屯公社、太平公社、李集公社、张表公社、董官屯公社、葛店公社、薛扶集公社、万丰公社、陶庙公社。7 C2 @0 N; ~7 ?8 h% q
  1983年4月29日,山东省政府批准,巨野由原21处公社改为25个乡、1个镇(城关镇、大义乡、龙堌乡、大谢集乡、章缝乡,田庄乡、丁官屯乡、吕官屯乡、田桥乡、太平乡、大李集乡、张表乡、王平坊乡、柳林乡、陈集乡、万丰乡、营里乡、昌邑乡、葛店乡、独山乡、夏官屯乡、薛扶集乡、董官屯乡、新城乡、双庙乡、陶庙乡)。至9月底,原826个生产大队,改建为850个行政村。1984年1月20日,大义、龙堌、章缝、大谢集4个乡改为镇。至此,巨野辖21乡、5个镇。
, n5 _' `$ p) N  1985年10月24日城关镇更名为巨野镇。1990年1月1日,嘉祥县的核桃园乡划归巨野县管辖。全县共27个乡镇。
' W, c) x- }: y% ~6 A  1994年12月29日,撤销核桃园乡、独山乡,设立核桃园镇、独山镇。1995年10月23日,撤销柳林乡、夏官屯乡,设立柳林镇,夏官屯镇。1996年9月5日,将夏官屯镇更名为麒麟镇(鲁地名委[1996]9号)。。2000年3月15日,撤销太平乡,设立太平镇(鲁政函民字[2000]27号)。2000年6月21日,撤销万丰乡、田庄乡,分别设立万丰镇、田庄镇,其行政区域和人民政府驻地不变(鲁政函民字[2000]50号)。
$ K8 x& [6 f- t; Z( S% k# T  2000年,巨野县辖12个镇、15个乡。总人口839438人,各乡镇人口: 巨野镇 72580 龙蝈镇 27045 柳林镇 30466 章缝镇 39544 大义镇 37447 大谢集镇 26445 独山镇 31253 麒麟镇 34155 核桃园镇 27249 太平镇 40569 田庄镇 27214 万丰镇 28869 丁官屯乡 27122 吕官屯乡 27910 田桥乡 34291 大李集乡 26482 张表乡 25511 '王平坊乡 14976 陈集乡 29395 营里乡 34308 董官屯乡 41975 葛店乡 29502 昌邑乡 23392 陶庙乡 33130 双庙乡 24694 新城乡 19363 薛扶集乡 24551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单位:人)。( I' \; j7 d1 K! k, Y' Q/ i
  2001年2月6日,撤销新城乡、吕官屯乡,其行政区域并入巨野镇;撤销葛店乡,其行政区域并入大义镇;撤销大李集乡,其行政区域并入龙堌镇;撤销昌邑乡,其行政区域并入大谢集镇;撤销薛扶集乡,其行政区域并入麒麟镇;撤销双庙乡,其行政区域并入独山镇;撤销张表乡,其行政区域并入柳林镇;撤销丁官屯乡,其行政区域并入田庄镇;撤销陈集乡,其行政区域并入万丰镇;撤销董官屯乡、王平坊乡,设立董官屯镇;撤销田桥乡、营里乡、陶庙乡,分别设立田桥镇、营里镇、陶庙镇;撤乡设镇后,其行政区域和人民政府驻地不变。2001年,巨野县辖16镇:巨野镇、大义镇、章缝镇、龙堌镇、大谢集镇、麒麟镇、独山镇、核桃园镇、柳林镇、田庄镇、田桥镇、太平镇、万丰镇、董官屯镇、营里镇、陶庙镇。
1 E9 Y7 I% V0 b  a) P  2002年2月22日,省政府批复同意:巨野县撤销董官屯乡,设立董官屯镇,其行政区域和人民政府驻地不变。2002年8月16日,省政府批复同意:巨野县撤销营里乡,设立营里镇;撤销田桥乡,设立田桥镇;以上2乡撤乡设镇后,其行政区域和人民政府驻地不变。截至2002年12月31日,巨野县辖16个镇。现有开发区,作为和镇相同级别的行政区划。

签到天数: 473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二品侍郎

14#
 楼主| 发表于 2009-1-6 17:11:41 | 只看该作者
曹州 旧地名,现今菏泽市。西周为曹国。北魏置西兖州,与济阴郡同治定陶。北周改西兖州为曹州。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升曹州为府,辖1州10县,附郭县菏泽因古泽薮而得名。 1936年省政府在菏泽设第二专区,1938年分为第十、十一、十二3个专区。抗日战争至解放战争时期,境内政区名称、隶属关系变动频繁。至1949年8月,临河、鲁西南及运西专区之一部合建为菏泽专区,与湖西专区同属平原省。1952年11月撤平原省,遂改隶山东省。次年湖西专区撤销,其所辖县部分划入菏泽专区。1958年底撤菏泽专区并入济宁专区,次年7月恢复。1967年3月改为菏泽地区,行政公署仍驻菏泽。1998年辖菏泽市,东明、鄄城、郓城、定陶、曹县、单县、成武、巨野8县,246个乡镇,7个街道办事处,82个居委会,5548个行政村,13996个自然村。

签到天数: 473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二品侍郎

15#
 楼主| 发表于 2009-1-6 17:17:55 | 只看该作者
  牡丹,雍荣华贵, 美艳绝伦是花中之王, 历来被奉为庭园珍品,中国国花,并一直被中国人视为富贵、吉祥、幸福、繁荣的象征。千百年来,她不但以其天姿国色为天下花圃争辉,还在无数艺术佳品中留下了令人难忘的卓越丰采,她也是中国历代诗人吟咏的对象,将它看作为美满和理想的化身而热情歌颂,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词篇。
6 r- }- b8 V% P- ~9 k8 x; r( _  牡丹别称鼠姑、鹿韭、白茸木芍药 百两金,又有洛阳花、富贵花和花中之王之美称。李时珍《本草纲目》说:“牡丹以色丹者为 佳,虽结子而根生 苗故谓之牡丹。牡丹不仅有极高的观 赏价值,还有相当重要的药用价值,牡丹根和皮均是名贵的中药材。牡丹原为野生经过 一二千年的人工栽培,已发展成品种上千的大家族。 3 s7 I  t4 p4 X7 e
  菏泽古称曹州素有“雄峙烈郡”,“一大都会”之誉。这里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史不绝书,曹州 牡丹种植有数百年历史。宋时牡丹以洛阳为多,自明开始,种植中心已移至曹州。发展至今,菏泽以有几 百个品种,数千亩牡丹田,每年谷雨前后,曹州牡丹连阡接陌,艳若蒸霞,蔚为壮观,堪称中华之最。   F. x9 s$ ^0 C
  菏泽是全世界面积最大、品种最多的牡丹生产基地、科研基地、出口基地和观赏基地。现有栽培面积5万亩,九大色系,600多个品种,行销北京、天津、上海、广州、深圳等100多个大中城市,出口日本、法国、加拿大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菏泽牡丹雍容华贵,色艳香浓,一派国花风范,在99’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上独得81个奖项。
3 k& L; P5 Y9 c, a. O- |0 r  菏泽牡丹史上也称曹州牡丹。以其花大、色艳、型美、香浓而“甲海内”。菏泽牡丹的特点是枝挺拔有致,叶繁茂多姿,花雍容华贵,被誉为观赏牡丹之上品。
$ D8 w; Z# M3 l5 ?  牡丹原产中国,被誉为“国色天香”“ 花中之王”。其花大、色艳、型美、富丽堂皇、雍荣华贵。自古我国人民视牡丹为和平、幸福、富贵的象征。

签到天数: 473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二品侍郎

16#
 楼主| 发表于 2009-1-6 17:18:32 | 只看该作者
【菏泽牡丹栽培历史】( x" X) @( p7 t7 Y  f/ Q+ X
  牡丹在我国已有1900多年的栽培历史。汉代以药用植物记载于《神农本草经》;隋代,北方已大量种植;唐代,盛植于长安;北宋,洛阳牡丹为天下冠;南宋,牡丹种植中心开始南移,四川的天彭牡丹继起,有“小洛阳”之称。天彭牡丹之后的亳州牡丹也曾经盛极一时。再后来“亳州寂寥,而盛事悉归曹州”(《曹县志》)“至明,曹州牡丹甲于海内”(清朝苏毓眉的《曹南牡丹谱》)。“曹南”即指今菏泽一带。- l: o, I- i/ d: E
  菏泽牡丹栽培始于何时已难于查考。早在南宋就记载,至明朝的嘉靖年间,栽培已盛。到了清代更加兴盛,栽培面积已达千亩,曾建牡丹园数处,尤以“桑篱园”“凝香园”“绮园”最为著名,菏泽牡丹在中国牡丹发展史上独领风骚500余年,现在菏泽牡丹栽培面积已达5万余亩。《曹南牡丹谱》载:“至明曹南牡丹甲于海内。”清代即有“菏泽牡丹甲天下”之说。. O) T5 p* A  J) q8 Y5 X: ~
  菏泽牡丹是在明清以来风格不一、大小不等的十几处牡丹园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如清朝道光年间的赵氏园、桑篱园,创于明代的毛花园,以及当时的铁藜寨花园、大春家花园、军门花园等。当时的县志记载:“每至仲春花发,出城迤东,连阡接陌,艳若蒸霞”。同时,让牡丹冬季开放的技术也在清代道光年间问世,成了菏泽花农的一门绝技。花农通过严格控制温度、湿度、调节光和空气,使牡丹隆冬发育,春节怒放。
: g- `# c2 f. o% _" p! f5 M$ h: h  菏泽牡丹的种植面积十分广阔,历史上种植面积最多时曾达五千亩,一九七六年调查还有三千多亩,单是城东的“曹州牡丹园”就占地一千亩,目前菏泽牡丹种植约二万余亩。每年四月中旬至五月上旬花期时候,千顷牡丹,一望无际,千姿百态,争奇斗艳,好似人间仙境一般。现在全国各地的牡丹,大部分都是由菏泽运去的。; X8 _* y% G" u4 p9 \6 U$ k
  解放后,在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菏泽牡丹不断发展。传统品种延绎不断,新育品种日益增多。如今,菏泽人民又研究成功了“大田催花”技术,人工控制牡丹的花期,可使其四季开花,并通过了国家级鉴定。目前,种植面积已达两万余亩,为全国最大的牡丹生产、科研基地。一九八二年,在赵楼、李集、何楼牡丹集中产地修建了“曹州牡丹园”,王梨庄恢复了以编制松艺动物为特色的“古今园”,洪庙新辟了具有传统品种的“百花园”。! t8 p+ @6 ^& j9 Z0 P
  近年来,菏泽供应外地的牡丹每年都有几十万株,品种达200余个,除销往广州、深圳、上海、北京、洛阳、西安、等各大中城市和港澳地区外,还远销日本、朝鲜、苏联、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

签到天数: 473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二品侍郎

17#
 楼主| 发表于 2009-1-6 17:19:01 | 只看该作者
【菏泽牡丹科研成果】
; h3 o3 z+ e; @  菏泽牡丹的科学研究硕果累累。早在第一届全国花革博览会上,菏泽牡丹新品种选育、牡丹大田催花技术研究、牡丹新品种第三项科研成果就获得了国家科技术进步奖,占全国牡丹科研获奖数量之首。97年元月14日,菏泽牡丹科研成果第四次通过国家级鉴定。仅这一次,就有牡丹新品种培育、、案头牡丹无土栽培、牡丹耐温热品处的筛选、凤丹实生苗嫁接观赏牡丹在商品化生产上的应用、牡丹盆景研究、芍药切花品种的筛选、牡丹新品种选育等七面成果通过鉴定,是通过牡丹科研成果最多的一次。其中,五项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标志着菏泽牡丹科研又取得突破性进展。从而提高了牡丹的观赏价值,拓宽了牡丹的种植范围和应用范围,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珍贵品种快速繁育问题,开辟了牡丹进入千家万户的新途径,创造了与国际花卉业接轨的条件。受到陈慕华副委员长的赞扬。
6 B5 F. I- y" b' q  菏泽牡丹还在国内外重大花展中连连获奖,盛誉海内外。在一、二、三、四届全国花草博览会上,菏泽牡丹夺得金、银、铜奖,科技进步奖,优质展品将计26个;在三次香港国际花展中,菏泽牡丹引起轰动,夺得冠军奖一个,一等奖三个;在法国波尔多市国际花草博览会和美国匹兹堡国际发明博览会上,分别夺得竞赛总分银质奖和牡丹芍药干鲜花银质奖。在第四届全国花博会上,菏泽牡丹独领风骚,一举夺得唯一的一个“景点特别奖”和六个单项奖。 & W0 Z$ B$ I. P/ G" [0 p
  尤其在中国99’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上,菏泽牡丹枝压群雄,一举夺魁,共获得了119枚牡丹单项奖中的81枚,占68%。其中三枚大奖,菏泽“曹州牡丹园”和“乔子红”牡丹各夺1枚;12枚金奖,菏泽牡丹“黑花魁”、“曹州红”等摘取10枚;36枚银奖,菏泽牡丹“胡红”、“兰田玉”等拿来26枚;60枚铜奖,菏泽牡丹“花二乔”、“黄花魁”等获43枚。专家评委一致评价:“菏泽牡丹花大、色繁、开得饱满,不愧为国色天香。”

签到天数: 473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二品侍郎

18#
 楼主| 发表于 2009-1-6 17:19:36 | 只看该作者
[编辑本段]【菏泽牡丹经济价值】
/ @0 e0 I9 k7 T  牡丹在菏泽是一种经济作物。它除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外,还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药用价值。《菏泽县志》载:“牡丹、芍药多至百余种,土人植之,动辄数十百亩,利厚于五谷。”“每年秋后土人捆载之,南浮闽粤,北走京师,至则厚值以归。”" d9 J$ w9 R# \; j: H# y
  从牡丹花中提取的牡丹花粉精是名贵的香料,用牡丹花酿制的牡丹酒,不但具有独特鲜明的牡丹花香味,而且有轻身健步,明目醒脑的作用,是一种高级滋补佳品。而牡丹的根经过加工称为“丹皮”,是一种重要的药材,性微寒,味辛苦,入心、肝、肾三经,有清热、活血、化淤等功能。菏泽丹皮称为“曹丹”,皮厚,粉足,质量好,在市场上十分紧俏,是全国四大丹皮产区之一。

签到天数: 473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二品侍郎

19#
 楼主| 发表于 2009-1-6 17:19:58 | 只看该作者
【菏泽牡丹生产方式】
! O3 f; q/ t9 C: g8 i  菏泽是我国最大的牡丹观赏基地、科研基地、生产出口基地。早在清道光年间,菏泽牡丹就曾作为贡品运送进京。解放后更是不断引种,点缀于故宫、北海、天坛、颐和园、中山公园、景山公园等重点风景游览区。北京一些机关、工厂、院校的牡丹均从菏泽引种,据不完全统计,北京仅解放后就引植菏泽牡丹多达12万株,200多个品种。近两年,菏泽又将数万株牡丹运送进京,在距天安门仅几十公里的京东燕郊开发区建设牡丹珍品园百亩,为美化北京再作新贡献。上海、天津、洛阳、西安等几十个大中城市和港澳地区以及日本、加拿大、英国、法国、美国、澳大利亚、俄罗斯等几十个国家,也均大批引种菏泽牡丹。菏泽牡丹的年销量也从前些年的近10万株增长为100多万株。   ]# i5 W' {+ U+ i" p
  牡丹催花是菏泽花农的绝技。早在清代,菏泽花农就试着用“烧火龙”增加温度,用浸过桐油的毛头纸当玻璃进行光照,首次让牡丹隆冬开放。以后又摸索出了牡丹南方催花技术,每年秋后,在广州催出数以万计的牡丹鲜花供应年宵花卉市场。解放后,菏泽牡丹催花技术更加纯熟、精湛,不仅试难成功了经济、简便的大田催花技术,还摸索出了秋季催花技术,终使“花开随人意,四季吐芬芳”的美好愿望成为现实。随着1994年牡丹被我国人民评选为国花,菏泽催花牡丹也连年火爆,销量成倍增长。97年以来,菏泽年年不下30万株催花牡丹争奇国内30多个大中城市,香飘国内外部分国家和地区,为新春佳节增添了绚丽光彩和喜庆气氛,为人们送上了吉祥富贵。

签到天数: 473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二品侍郎

20#
 楼主| 发表于 2009-1-6 17:20:42 | 只看该作者
【菏泽牡丹生长环境】
$ C' Y! K* `, c) _( U- w  菏泽盛产牡丹,跟气候水土不无关系。菏泽古称曹州,地处北温带,为黄河冲积平原,土质肥沃,半淤半沙,四季分明,雨量适中,在气候、雨量、土壤等方面,都很适合牡丹的生长,所以牡丹移植菏泽后,就如鱼得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 h7 U" `' ?) f7 V# Z  牡丹耐旱,不能浇“明水”,而菏泽的春天恰好少雨;牡丹喜碱性沙土,菏泽的土正是这种土;菏泽的水咸涩,这样的水却偏宜浇灌牡丹;牡丹喜欢疏松的沙质土,而菏泽地处黄河中下游的冲积平原上,土地肥沃……这一切都为牡丹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菏泽赵楼村南曾有两棵树龄二百多年的脂红牡丹,主干粗如碗口,被称为“牡丹王”。可惜袁世凯称帝后,曹州镇守使陆朗斋把牡丹王强行买去,栽在河南彰德府袁世凯的公馆里,不久“牡丹王”就枯死了。看来,只有菏泽的水土才能养活这世间罕见的“牡丹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中华姚网,全球姚姓“根”之网。欢迎您宗亲!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5-7-24 04:21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