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四川客家宗族的功能9 w5 ]) v$ {- H- d' g8 v# R
. s5 p# c( Q+ [2 W& x3 I6 X. F
四川客家的宗族制自形成以来,在历史上曾经发挥过应有的作用,并对入川客家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社会发展和家庭生活等产生过重大影响。其主要功能表现在:敬宗收族,祭祀集会,严格尊卑,建祠修谱,兴教助学,扶危济困,严肃家法,保护族人。仅择要介绍如下:
7 P0 n# c- g4 z# \2 T
* d. ~ P; h( H; H# D! N1.严格尊卑
; s# C; f6 g% T" L e1 C7 w
$ K4 v; {( a q3 H/ B0 T在中国宗法社会中,宗族制的本质就是要以血缘划分亲疏,以名分排定尊卑,以便做到内外有别,尊卑有序,万万不可亲疏不分,以下犯上,乱了家规。如此一来,各宗族都把辨血缘和定名分作为头等大事来抓。为此,他们一方面不遗余力狠抓族谱的编修和续修,并用大量篇幅排定世系,借以确定当事者的血缘、世系与尊卑。然由于谱牒所列世系查起来十分不便,一般族人就更难查找与熟记。为解决这个问题,于是一种简便易行的以字辈排行辨序尊卑的方法也就由此应运而生,这就是民间所说的班辈排行。按照此一方法,任何族人只要严格遵循统一字辈取名,即便是素不相识的远房之族,只要能熟记本族之字辈口诀,彼此间的上下尊卑关系也就能很快一目了然,而不致以年龄、外貌的差异,以下犯上,闹出笑话,有悖于封建礼制。
) T" K" ?' p2 n$ G6 J ]. [1 h1 R9 M$ K' Q3 t! ~' y9 ]& l
按照传统,过去四川 客家从生下来到长大成人所取之名一般不少于四个,这就是乳名、小名、字辈名和学名等,然在这当中最为重要的是字辈名,若谁要不按家族的统一字辈起名,必将会受到长辈的训斥和家法的重惩。事实上以今之观点来看,这种取名法仍颇有一定科学道理,因为他为我们揭示同姓不同宗或同宗不同房,以及同一家族中彼此之间的亲缘关系等提供了准确的依据。同时也正是这种字辈的存在,才使我们对四川客家社会历史的调查(特别是姓氏和宗族)得以顺利进行,并由此知道了各宗族的现存情况。! x2 B, J4 V, f* f5 D T4 p
p" h2 o, t/ e) b5 ?; g过去四川客家的字辈排行,皆由各宗族内的文化水平较高的长辈排定,经族长等认可后颁布执行。为让后代牢记遵行,他们除把字辈写进族谱外,有的还将其刻于木牌悬挂于祖堂,甚至刻于碑上立于祖墓前。与此同时,每年祭祀集会时还要定期宣讲,以便达到人人熟背世代遵行之目的。时至今日农村中的不少客家老人,对其家族的源流和字辈排行仍记忆犹新或倒背如流,这一切都应归功于各家族的高度重视和以上得力措施。
- X, r( Z0 d" R# w: l! o
: ~% M" D$ W5 Q& @) T/ G7 e4 K! V: Y; s从调查情况看,现存四川 客家各宗族的字辈排行,几乎都是入川后排定的,内中有的还是近年来新编而成的。至于入川前原有之字辈,除入川之初的前二三代人之间曾经使用过外,以后大多都重新续排未再沿用。虽如此,但这一切大多都在族谱中逐一注明,故稍加查阅便不难弄清,这给后人的寻根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一般说来,一个宗族多用一个统一的字辈排行,其间允许更改但须在谱牒中写明以免造成错乱。然对于大的宗族而言,有时为了区别房族的不同,各房之间又各自订立有子排行,为表明他们之间原属同一宗族,于是乃有意将分房前的数代字辈予以保留,如前述的张氏大梁、大柱、大用公三大房族的字辈即采用了这类编排方式。
, u; M! E. s( o& J( M/ @
8 o0 Q V5 b6 |8 S, l z, p3 E8 `8 Y四川客家的字辈排行,大多由一首四言、五言或七言诗组成,多为四句,少数为六句,另有的则以长联的形式出现,且联文长达40多字。在内容上,则有叙事、言志、求吉和叙其姓氏源流以及表其嘉行懿事等。总之,取材、立意各不相同,文化水平也有高低之分,并由此构成了其家族文化之一绝。4 a. c1 f% b* ~9 }' X
8 D1 g3 _' m8 X6 ?9 K0 `7 e
次则还需说明的是,并非所有字辈均排列于姓名中间,另有的系规定放在姓名之末,而这一切都不可擅自颠倒更改。7 b/ p) V% t* \* g+ A' }9 y
8 o9 D/ a% Q8 s8 @
例如,四川辛亥革命中的风云人物周骏(谱名周昌华)所在的成都市青白江区福洪乡周氏,在清同治七年(1868)刻立的木牌上所列字辈排行的上下顺序规定为:( l; a" n8 f) R6 F5 Q$ I$ x
9 A; R1 Y* A+ w子安正礼道,元华兴允良(上下上上上下下下上下)卿士猷为懋,朝适政治昌(下上下上上下上上下下)文章超奕世,恩泽焕隆光(上下下上上下上上下下)麟风家珍放,英贤泰运长(下上上下上下下上上下)又如,成都市成华区青龙乡袁氏,在清嘉庆十三年(1808)订立的字
7 r, d- V) ?8 s R) z7 f' m4 D; u9 N1 H
辈排行中对上下顺序的规定则为:
4 U1 h, L3 `' W6 J5 ?/ q9 f# a% n4 I! e( q% G2 ?/ s0 M
奕顺光明大德扬,有才文武绍先芬(中下中中中中下中下中下中中下)家修日久兴隆茂,必振中华永发昌(中下中中下下中中中中下中中下)以上族谱中标明有上字者,表示名字的第一字,须按该字统一排行;标明有下字者,表明名字中末尾一字,须按照该字统一排行;标明有中字者,则表示该字既可作为名字的第一字,也可作为名字的末尾字使用。7 _6 v1 [6 P8 z0 e9 }* j1 Z9 V! S; t
$ n9 E( L" A0 p
此外,在制订字辈排行时还要特别注意避讳、避凶和趋吉。所谓避讳即避君王之讳和祖宗之讳;而趋吉则指在字辈排行中决不能包含有任何可能对家族带来不吉的因素在内。除此,在字辈排行中,还不得含沙射影借古讽今,否则仍将会给家族带来厄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