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和云谱--姚网专业修家谱,姚家修谱找姚网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华姚网扫黑除恶倡议书
姚网网训,与家人共勉姚网建设捐助,宗亲合力助姚网姚网建站宗旨及姚网使命
文明姚网“九不发”中华姚氏十大人文精神姚家修谱,找姚网第五届姚商会于平公故里成功召开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蓬安姚波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茶余饭后>古时候一两银子到底值多少钱?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307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8]三品御史

11#
 楼主| 发表于 2013-2-16 14:09:15 | 只看该作者
姚家修谱找姚网
“太太”称呼是从何起源的?
5 R3 d( B7 u% c3 w& a7 n- C: J) r历史上有许多伟大的女性,周朝“三母”:太姜、太妊、太姒合称“三太”,是周朝三位开国先君的夫人,母仪天下的典范,辅佐和教化了开万世太平的几位君王。成就了周公的圣德。周公被尊为儒学奠基人,孔子一生最崇敬的古代圣人之一。后世“太太”称谓由此而来。
9 c& Q  ~* v! r4 C; Q' e4 P; q  

  太姜是周太王的后妃,是一位非常有智慧的人,她的儿媳是太妊,孙媳是太姒。历史上建立了丰功伟绩的周武王和周公都是太姒所生。这三位母后懂得把女性最好、最高、最伟大的德行发挥得淋漓尽致,是奠定周朝伟大基业、实施幕后工程的关键人物。
1 N( @( ], U4 u/ K" \( c+ p/ Q  

  太姜以身作则教导儿子,使他们从小到大,在品德行为上都没有过失。两个儿子为了让位给弟弟王季,以便传位于姬昌,兄弟俩一起逃到荆蛮之地,这成为了历史上兄弟礼让友爱的千秋佳话。这一切与母亲太姜对儿子的良好教育分不开。
* S9 W, n/ U8 E  

  太姜儿媳太任,生性端正严谨、庄重诚敬,凡事合乎仁义道德才会去做。太任怀孕的时候,注重胎教,所以文王生下来就非常聪明,教一知十。
& {2 L% ]1 V' z7 b     

  太任是历史上有记载的胎教先驱。. M3 K7 ~$ ?( C9 r8 n+ ?! x' h
  

  文王在母亲教育下,奠定了周朝八百年基业。
3 @+ o, w5 u2 k! S" Y) C0 J4 \% f  

  周文王夫人太姒(si),仁爱和顺,贤德而深明大义。在娘家时生活俭朴,对老师恭恭敬敬,从侧面说明那个时期的女人也受教育。  T7 Q0 ?; I. \# |( X6 t( F& Y
  

  文王十分仰慕太姒美德,亲自到渭水迎娶。渭水没有桥,文王把舟连结起来,造了一座浮桥,把太姒接到了彼岸,体现了他真挚的爱情。& f$ j0 Q1 y' ^( T
  
4 e% \8 V/ Y# I% Y  太姒成为文王夫人之后,性情仍然没有改变。她非常仰慕祖母太姜和婆婆太任的贤德,继承了婆婆完美的德行。她早晚勤勤勉勉,极尽妇道。从未有过失礼和过失,; b* H9 l, H2 l5 G7 x/ n& J
还极尽子女之孝道,经常回家探望和安慰父母。太姒能够以妇礼妇道教化天下,被人们尊称为"文母",文王治外,文母治内。% c6 l' l" q8 D# l& f! ]' r& Y: n
  

  太姒共生了十个儿子,包括讨伐商纣的周武王,以及巩固了周朝基业的周公旦。太姒教育孩子十分成功,她的孩子从小到大,没有做过邪僻不正的事情。儿子长大之后,文王继续教 导他们,从而成就了周公的圣德。" r* Y$ s( t! I
  

  今天,妻子也叫“太太”,就是为了纪念这三位伟大的女性以身作则,力行八德。成就了周公的圣德。被尊为儒学奠基人,孔子一生最崇敬的古代圣人之一。无论男女,都希望女人贤德如三太。

签到天数: 307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8]三品御史

12#
 楼主| 发表于 2013-2-16 14:10:56 | 只看该作者
为何选择绣龙作为皇帝衣衫图案?
- l; F( Y5 \, S: T0 l" V
! C/ M! T9 R' [) j8 Z6 ?9 K+ _: A从古至今,龙袍对于普通大众来说都是特别神秘的。其实古代中国人缔造出了很多瑞兽,比如龙、麒麟、凤凰等,尤其是麒麟,有太平、安康、祥瑞的意思。可为什么偏偏选择龙作为皇帝衣衫上的图案呢?简单地说,因为龙的寓意要比麒麟更深刻一些。

  

  麒麟说起来很有意思,有学者认为,我们创造麒麟这个瑞兽早期是受长颈鹿的启发。从某种意义上讲,人创造这样一个形象,一定是基于某一种形象。而在亚洲这片土地上,人们从来没见过动物能长那么长的脖子,有好几米长,确实不能想象。在远古时代,有人把这个形象带过来的时候,中国人就不能接受,所以就对麒麟的形象加以改变,把它的脖子缩短了,纹饰也变得更花一些。

  

  我们认为麒麟只是一个祥瑞之兽,而龙作为神兽,能够上天入地,包括入海、入水,无所不能。这是龙作为皇帝象征的一个最基本的特征。我们说皇帝是“真龙天子”;皇帝开心叫“龙颜大悦”,不开心了就是“龙颜不悦”;皇帝的床叫“龙床”,坐的椅子是“龙椅”——什么都跟龙有关。以前还有一出京剧叫《打龙袍》,主要是说皇帝犯了错误,犯错误依然会受到惩罚,但是不能直接体罚皇帝,所以就打龙袍作为一种象征性的惩罚。但愿打在龙袍上,能够疼在皇帝的心里,起到警示作用。

  

  这是一件清中期皇帝的夏季吉服龙袍。在我们的印象中,明黄色才是皇帝使用的颜色,才是龙袍的颜色,而这件龙袍却是蓝色的。可能有人会觉得是不是搞错了,其实没有错。实际上,龙袍的颜色有四种——黄、白、红、蓝,即明黄(这是我们大家都比较熟悉的)、月白色、大红和石青色。过去说的“八旗”也是这四个颜色——正黄、正白、正红、正蓝以及镶黄、镶白、镶红、镶蓝。

  

  到了雍正时期,龙袍就定为这四种颜色:石青、明黄、大红、月白,而且石青色是打头的。到了乾隆时期,把颜色比较重的石青色改成了蓝色,所以蓝色的龙袍越往后颜色就变得越淡。

  

  皇帝一年四季的衣服是在变化当中的。皇帝因为有礼制管束着,所以龙袍的形制都是一样的,但使用的材料不同。这是一件夏服,是透光的,把手搁进去,隔着衣服能隐隐约约看见。这是一种很薄的纱,上面绣着龙。

  

  皇帝的龙袍有很多种。首先是礼服,也叫“衮服”,是在诸如登基、大寿、冬至等这些最重大的场合穿的;次一等就是“吉服”,是在吉庆的日子穿的;再有就是“行服”,最后就是“燕服”。所谓燕服,就是平时不见人的时候穿的,这种便服跟我们百姓穿的衣服就比较接近了。其实龙袍就等于皇帝的工作服,它不仅仅是一个象征,更重要的是对皇帝行为的一种约束,在什么样的场合就穿什么样的衣服。

签到天数: 307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8]三品御史

13#
 楼主| 发表于 2013-2-16 14:12:12 | 只看该作者
为什么是上厕所、下厨房?9 `, S# t6 m6 a4 r( b
汉字词义的演变同人们的认知实践、独特的社会环境和文化特征都有密切的联系。例如“上”本义是“位置在高处”,通过隐喻可以表抽象观念的“高”,进而又可以表示处于最高领导地位的国君等,于是人们对“上”产生了“主观移情”现象。人们对“上”怀有“敬畏”之“情”这一根深蒂固的观念,“上”作为动词时的各种引申用法随之受到了影响,后来,人们就常常在主观上认为重要的地点前用“上”。但是仍有一些反例的存在,这也正反映了语言规律的复杂性。为什么我们常说“上北京、下乡、上厕所、下厨房”等,而不是相反?下面我们立足于认知语言学角度,将几个典型的反例解释如下:3 n4 B, o% w. p) m+ [7 a1 C- {
  
+ O7 F, n7 x+ H  P' B  1.下江南。最充分的理由应该是,古人对地理方位的精确了解“上北下南”,所以往长江以南,就很自然的说成下江南了,同理还有下西洋。另外,笔者臆断:中国古代四大古都,最南的是南京,也没过长江,大部分在北方。所以在人们心理主观上认为南方应该称臣于北方,从“南蛮”一词和中国古代天子为大,异邦也需下跪称臣的历史事实也能看出人们的主观“移情”的感情色彩,从而影响和制约了人们对其用法的使用。3 L3 N" f# J# U, E7 I
  6 ?- h' r7 V$ \8 Y
  2.下厨房。笔者认为,过去乃至在现在人的眼中,厨房一直是妇女的一技之长,全世界都存在着对女性及其从事的和熟悉的事情“另眼相看”的普遍现象,认为是又脏又累的,侍者应该做的事情。另外,看农村的房屋,一般正房比较高大,厨房比较矮小,位于正房的后面或院中的某个角落。相对于正房来说,也许由正房去厨房是由上而下吧(后个观点笔者不肯定,从网上找到的,希望读者多了解不同的观点,方便学习和取舍之用)。5 }8 M6 \( {+ {& L- c
  ; s8 P2 u1 Y5 O
  3.最难解释的就是“上厕所”这个例子了。有关古代的厕所,《释名·释宫室》:“厕或曰溷,言溷浊也。”《说文》:“圂,厕也,从□,象豕在□中会意。”“圂”“厕”互训说明当时的厕所和猪圈是结合在一起的,这种情况在考古文物中获得充分的证明。各地汉代遗址出土的猪圈模型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往往与厕所连在一起,与解放前农村中的连厕圈相仿。圈厕结合为积肥提供了方便。在农村,茅厕一般都在距住宅20到100米远的猪圈里,有的还分上下两层,上层是猪圈和人方便的入口,下层是个大粪池。不晚于汉代,人们确实已经利用圈厕中的粪便了。故,因厕在上层,所以成为上厕所。可见,这一使用的由来和历史事实有关系的特例了。
0 S' L: z3 c* X1 }4 x) f# r' D  : M& s0 s* |4 Z/ q+ [% P  |
  4.关于“下(上)饭馆、上饭店”等。笔者认为这同样和人们对“饭店”一词的主观感受的迁移有关系。通常情况下人们对“饭馆”在的印象是“小、简陋”;对“饭店”的印象是“大、豪华”,所以没有“下饭店”的说法。但为什么有“上饭馆”的说法呢?这个就和我们上文谈到的社会文化方面的隐喻原因有关了。因为人们在日常交际时总要避免一些令人不快的说法,以达到礼貌、含蓄的目的。因此,我们说褒义词相对于贬义词来说,在人们的语言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频率更高。根据这一认知原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上”比“下”有更多的语言出现的环境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5-9-9 18:49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