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和云谱--姚网专业修家谱,姚家修谱找姚网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华姚网扫黑除恶倡议书
姚网网训,与家人共勉姚网建设捐助,宗亲合力助姚网姚网建站宗旨及姚网使命
文明姚网“九不发”中华姚氏十大人文精神姚家修谱,找姚网第五届姚商会于平公故里成功召开
楼主: 南阳姚文书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全国姚姓,哪儿分布最多?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326 天

连续签到: 3 天

[LV.8]三品御史

11#
 楼主| 发表于 2013-4-1 16:30:29 | 只看该作者
姚家修谱找姚网
“柴米油盐酱醋茶”姓:" [/ T) z9 G0 P" S8 u
常言道: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有趣的是,这七件事也是七个姓氏。
+ B; h9 E6 @& |; R柴姓、米姓分布较广,分别约占全国人口的0.058%和0.035%;
( t7 N) x/ [: b+ o( N. l8 o油是傈僳族姓,山东省多此姓;
/ O1 A$ N8 R2 D3 M+ u; O盐姓在江苏、四川等地有分布;
8 J& \$ s' U& A2 D1 [+ x2 a$ _酱姓源出不详,台湾有此姓;( Q$ [6 Y4 {5 ?7 O, s
山西扶风、四川成都、台湾、上海等地有醋姓;5 G+ T1 W. T5 k) z
茶作为姓有槎(cha)、屠(tu)两音,云南省多茶姓,约占全国茶姓人口的95%。

签到天数: 326 天

连续签到: 3 天

[LV.8]三品御史

12#
 楼主| 发表于 2013-4-1 16:32:39 | 只看该作者
据《史记》记载,人文初祖黄帝姓姬,复姓公孙,字轩辕。武王姬发开创的周王朝,将中国奴隶{词语被屏蔽}推上了发展的高峰。在历史长河中,黄帝嫡系子孙世世代代以姬为姓,并由姬姓衍生出众多姓氏,为中华民族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 t3 @: x! V/ A* t6 B* k: y# Y% @( a7 Q) |/ h
南阳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文化底蕴深厚,邓、谢、岑、廖、吴、姜、吕、丁等姓氏均发源或望出南阳,是姓氏文化繁荣之地。

签到天数: 326 天

连续签到: 3 天

[LV.8]三品御史

13#
 楼主| 发表于 2013-4-1 16:35:12 | 只看该作者
“张姓出于姬姓,至周而氏者祖于韩,其得望者十二,曰襄阳,洛阳,河东,始兴,冯翊,吴郡,平原,青河,河间,中山,曰魏,曰蜀(见袁桷《张氏宗谱序》)

签到天数: 326 天

连续签到: 3 天

[LV.8]三品御史

14#
 楼主| 发表于 2013-4-1 16:37:33 | 只看该作者
哪一位古帝王创造了中华姓氏?     据考古发掘与文字记载,中国人的老祖先是淮南八公山人,远古社会遥遥300多万年。中华民族的老祖先是三皇五帝。在六千多年前,太昊伏羲发明了网,“执伏牺牲”,豢养六畜,结束了千古狩猎社会,创造了中国远古畜牧社会,随着生产关系的变化,女子逊位于男子,在父系社会产生了“氏”。是中华民族人文始祖太昊伏羲始“正姓氏”。     “正姓氏”语出宋代罗泌《路史后纪·太昊纪上》:太昊伏羲“正姓氏,通媒妁,以重万民之俪,俪皮荐之,以严其礼,示何姓之难拼,人情之不渎。”     伏羲制嫁娶,结束了群婚、乱婚,开始了人类的对偶婚,结束了人类的野蛮与蒙昧,使人类走向了文明。制嫁娶是人类的一个重大文明,关系人类的生生不息,其中有一个大问题就是“别血缘”,近亲不得为婚。“制嫁娶”是“正姓氏”的基础,“正姓氏”又是“制嫁娶”的前提。“别血缘”是“制嫁娶”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正姓氏”一个关健所在。“正姓氏”中体现了制嫁娶的“别血缘”,是人类文明“制嫁娶”的续篇。

签到天数: 326 天

连续签到: 3 天

[LV.8]三品御史

15#
 楼主| 发表于 2013-4-1 16:38:39 | 只看该作者
中华姓氏是怎样流变的?     在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太昊伏羲氏没有封姓,如柏皇氏、中央氏、栗陆氏、骊连氏、赫胥氏、尊卢氏、祝融氏、混沌氏、昊英氏、有巢氏、葛天氏、阴康氏、朱襄氏、无怀氏,凡十代皆袭伏羲之号,均为“氏”称。“伏羲”像“国王”一样,历十五代“伏羲”;炎帝神农氏,姜姓,也没有封姓;黄帝轩辕氏,姬姓,二十五子,封了十二姓:姬、酉、巳、祁、滕、妊、荀、僖、吉、儇、依等。     夏朝是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天子称“帝”不称“王”。夏商两朝政权“父亡子继”或“兄终弟及”,姓氏并没发展。     到了周代,周天子为了巩固自已的统治地位,实行“封建制”,实行公、侯、伯、子、男五等之爵,国、邑、乡、关、亭五等之封,规定“传嫡不传庶,传长不传贤”,实行亲亲“同姓封国”,功臣“异姓封国”,“赐姓命氏”,“别子为祖,继别为宗”。周代同姓封国43个,异姓封国50多个。“姓”只有天子与国王才拥有,而“氏”成了有爵位的贵族统治阶级的称号,平民百姓既没有姓,也没有氏。据宋代历史学家郑樵在《通志·氏族略》中统计,在周代封氏竟达1745个。周法延续800年,“氏以别贵贱”,庶不得姓,民不得氏,贵族永远是贵族,王孙永远是王孙,平民辈辈是平民。在周代,一听名字,无姓无氏,那一定是“平民百姓”了。     周代的“姓”与“氏”与中国古史传说时代“姓”与“氏”,发生了质的变化。     到了春秋战国,齐、秦、燕、楚、赵、魏、陈等七国争雄,得势的侯王国君哪会沿袭周代封制,他们连周天子都不放在眼里,“礼崩乐坏”,周代的“姓”“氏”也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了。     秦始皇“吞二周而剪灭六国”,一统中国的同时,废除了“封建制”与“赐姓命氏”,实行了“郡县制”,三公九卿组中央政府,他没有实行功臣封国,也没有实行亲亲封国,连他的儿子一寸土地也没有。像秦朝的丞相李斯、大将白起、王剪等人,原先都是“匹夫编户,知有氏不知有姓之人”,今一跃为新贵,哪里还会拥护周法!周代的“姓”“氏”只剩下一空泛的外壳,失去了其实际意义。     中华“姓”与“氏”,自秦始皇起,二者合一,“姓”即“姓氏”了。诸如秦始皇,赢姓,即其姓氏了。汉武帝,刘姓。直至今天亦然。

签到天数: 326 天

连续签到: 3 天

[LV.8]三品御史

16#
 楼主| 发表于 2013-4-1 16:39:03 | 只看该作者
为什么说中华万姓同根?     《礼记·郊特牲》说:“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谈中华姓氏,首先问题是中华民族始祖的定位。祖先是姓氏的本根。龙是中华民族的族徽。一条龙贯穿中华六千年,一条龙把中华姓氏联结起来了。中华民族的始祖就是三皇五帝。     伏羲是龙的图腾,各家史书与学界共识,这是没有疑义的。     《史记正义》引《帝王世纪》记载:“炎帝,姜姓也。”其母“游华阳,有神龙首,感生而炎帝。”这说明炎帝是龙的图腾,是龙的传人。     太史公在《史记·天官书》记载:“轩辕,黄龙体。”这说明黄帝是也龙的传人。     三皇定位是龙的图腾,五帝的定位迎刃而解,司马迁写《史记·五帝本纪》从黄帝开始,把五帝的关系都说清了。少昊金天氏黄帝的儿子,颛顼高阳氏是黄帝的孙子,帝喾高辛氏是黄帝的曾孙,帝尧陶唐氏、帝舜有虞氏,直至夏禹,至商、周的祖先,他们全是黄帝的子孙,即全是龙的子孙,是伏羲子孙的延续。汉代至明清,各代帝王无不称是“真龙天子”,中华儿女自称“龙的子孙”。同为龙裔,万脉一宗,万姓同根。

签到天数: 326 天

连续签到: 3 天

[LV.8]三品御史

17#
 楼主| 发表于 2013-4-1 16:39:44 | 只看该作者
中华民族始来不数典忘祖,通过“姓氏”以达敬天祭祖,敬祖重孝,报本返始,这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的生生不息的大根大本。     饮水思源,不忘本根,不忘天道,不忘祖宗,讲孝思,讲爱心,讲善根,“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孝自已的父母,推已及人,像爱自已的父母一样爱人人,讲孝思,讲师道,讲父义、子孝、兄友、弟恭,让世界充满爱,这就是中华文化的终极价值,也是伏羲“正姓氏”的终极目的。这是天道《易经》“中”“和”“中和”的最高境界;同时,也是儒家学说的最高境界“中庸之道”。这是家庭、社会、天下安定与世界和平的基石;这是老祖先给我们留下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无穷宝藏!     一个民族的复兴,首先是文化的复兴。我们追朔中华万姓的源头,就是要寻觅和追朔中华文化,增加民族凝聚力,迎接二十一世纪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举办中国姓氏文化节的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了!

签到天数: 326 天

连续签到: 3 天

[LV.8]三品御史

18#
 楼主| 发表于 2013-4-1 16:41:12 | 只看该作者
内乡的郦姓后人究竟哪里去了?
! b' S5 V# E7 u9 C! \2 P* D4 T. A8 F& v7 m/ J9 m) _* }5 q* [7 `/ z
在我国中原大地上,曾经有一个古老的贵族姓氏诞生地,这就是河南省南阳地区的内乡县,这个姓氏就是郦姓。郦姓在大陆和台湾被列入百家姓三百〇三位。
4 i- ^$ |. r7 H4 `. i0 W
0 N! Y6 @& t9 x- B) c根据有关史籍记载以及族谱介绍,郦氏家族起源于新石器后期的黄帝时代。黄帝兴于轩辕谷(今甘肃省清水县山门乡白河村),向中原迁徙,定都熊山(今河南省新郑市西南),在涿鹿(今河北省涿鹿县)打败蚩尤,建立华夏部落联盟。
" g: V& \: P3 p) C: X0 z0 e6 V- X4 z/ G) B+ D
黄帝三妃彤鱼氏,生夷彭于酉山(今湖南省沅陵县西北),居住于此,是为酉山始祖。其后裔以酉为姓。大禹建立夏朝时(前2069年),尊崇华夏始祖黄帝,封黄帝的八世孙酉涓于郦邑(今河南省内乡县赵店镇郦城村),建立郦国,改称郦涓,是为内乡始祖。自此世袭侯爵,因以国号为姓。: [; T. k, N" N4 I9 b

( K! r9 F: s* Z4 g# S商朝初期(前1598年之后),郦国逐步演变为骊戎部落,迁居骊邑(今河南省新蔡县);商朝中期(前1251年之后),迁居骊山(今陕西省临潼区骊山)。商纣王三十年(前1046年),骊戎部落首领郦山帮助周武王灭商兴周,成为西周十大功臣之一。西周后期,骊戎迁居于丽土翟(今山西省晋城市南部)。周惠王五年(前672年),骊戎被晋国攻灭。# V! M8 M6 l9 X& I9 ?/ B
! q" f( N8 f8 Y3 w% \) r
周惠王十年(前667年),郦山十四世孙郦庞,被周朝封为陈留侯,定居陈留(今河南省开封市陈留镇),是为陈留始祖。周定王、周简王年间,郦庞三世孙郦嘉修政爱民,清正廉洁。周敬王年间,郦嘉三世孙郦蟠,为国殉难,满门忠烈。

签到天数: 326 天

连续签到: 3 天

[LV.8]三品御史

19#
 楼主| 发表于 2013-4-1 16:47:19 | 只看该作者
搞笑的姓氏联婚!
% m8 l2 i; J4 ^7 H. F3 ?, m! D3 o; @3 k9 Z
7 S) s8 g$ T# I+ p) U
无奈式 ~~~~~~ 何府联婚 . E2 L7 f0 A0 V+ L$ A# `
紧急式 ~~~~~~ 马尚(上)联婚   H$ m( J, X: k
糖粘豆式 ~~~~ 张胡联婚 ' F. t# {1 `6 X/ n4 R7 N  f- e* e0 d
剧毒式 ~~~~~~ 刘黄(硫磺)联婚
; y6 M3 I; S- S: T: i来宾式 ~~~~~~ 龚贺(恭贺)联婚 6 q1 d- Y1 @# s, [
草根式 ~~~~~~ 农闵联婚(农民)
- c1 C- G' b8 s- G) V午餐式 ~~~~~~ 伍范(午饭)联婚
$ q2 Q. X& _* L8 s! c( j3 }鼓乐震天式 ~~ 罗古(锣鼓)联婚 , n9 v4 N- J9 n' C, S1 S6 z
奉旨式 ~~~~~~ 鲁冯联婚 0 @% M' E3 X, d& V) Y. ~* ^
开胃式 ~~~~~~ 范(饭)庄联婚
0 y. s/ K1 `/ \6 s" n1 o# H不负责任式 ~~ 吴李联婚 9 z, [, _% ?7 C6 x
高贵式 ~~~~~~ 黄金联婚 ) B  n' K7 J0 M$ i+ j
大开杀戒式 ~~ 汤朱联婚or汤杨联婚 0 j( A! P* W* V1 M" v
动物园式 ~~~~ 洪朱联婚or杨马联婚
3 o9 m( p+ Q& h% [3 U: h! Q! |身体式 ~~~~~~ 侯龙联婚 (喉咙) $ v& u1 \0 h( _
贱人式 ~~~~~~ 毛梁联婚
+ m0 o: ?1 D* D, c% W2 I7 x2 z偷懒式 ~~~~~~ 佘王联婚 . D, F1 ]0 `# x- @5 ~; \, \
连续式 ~~~~~~ 毕段联婚
1 o$ D; L/ u1 q' L) A恐怖式~~~~~~~~~姜施(僵尸)联婚
3 F0 K4 h, l, u: Z最不专业的~~~~~叶(业)余联婚

签到天数: 326 天

连续签到: 3 天

[LV.8]三品御史

20#
 楼主| 发表于 2013-4-1 16:50:11 | 只看该作者
吴姓在《百家姓》中排名第六。据说是以宋朝皇帝的赵姓为首,吴越王的钱姓为次,第三至第八则为当时后妃与重臣之姓,可见吴姓为宋初之名门望族。近人李济在《中国民族的形成》一书中对明代姓氏的排序,吴姓排为第六。现代统计数据,吴姓为第十大姓,约占总人口的3.5%,绝对值约为4千万人。   
; T' X& N  J2 h3 }% x8 z5 B) Z0 E2 h0 y- m
      说法一:在先秦时期,“吴”与“虞”不分,两个字可以通用。所谓“虞人”也就是“吴人”,“吴人”也就是“虞人”。以虞为国名的有两个,其中之一就是吴周章的弟弟仲武被周武王册封的虞国。周惠王二十二年【公元前655年)晋借道伐魏,回军途中灭虞,虞国大部分百姓以吴为姓,繁衍生息成吴氏家族。  
$ d1 t: X4 O+ l! d* h9 w5 C  L/ e7 {* |) t. Z, u0 U3 u  ~
      说法二:吴氏起源据《史记》记载自伏羲氏之后裔古公亶父开始。古公亶父即周太王。生于商王朝末期,受封为西路王(诸候)。膝下三子:秦伯、仲雍和季历。各个和善仁慈,宽厚正直。为让王位,泰伯,仲雍离开皇室,带着部分自愿追随他们的人,从陕西的岐山迁移到东南沿海的长江三角州(今江苏)落户。泰伯仲雍入乡随俗断发纹身,与当地民众深结谊缘。当地望族豪绅知此二人是周太王后裔,便拥泰伯为王,建立国家--勾吴。泰伯无子,崩后仲雍为王。相继七百余年二十五代,后被越国所灭。泰伯建吴国,开创吴姓,故奉为开姓始祖,仲雍为传姓始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5-9-8 18:08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