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文化人的堕落是对文化最大的伤害
: O p5 C! `0 T1 D" _$ y
) @! Z/ B! d0 H——与姚柱林对话录
) k; ]' L- v+ y1 Z4 ~; d6 [1 F3 T. t1 } U
今年7月上旬的一天,国家一级编剧,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因创作了《代理市长》、《商界》、《冷暖两心知》等影视剧而名震广东的姚柱林老先生来到《文化周末》报编辑部,在互相寒暄了一番之后,我两就天南地北地闲扯了起来,当然,聊着,聊着,最后还是聊到了我们所熟悉、所关心的文学话题上来了。
1 O- a( Z; l) h( Z. @, W: E: E
+ J3 K( I( Y% t, Z/ Y# U; V 对话内容就是从姚老师解说实习记者邝雪英的邝姓开始的。现整理出来。$ S( r6 Q9 f* z3 l
% }1 o' f3 m7 A/ j o2 a5 L
8 y, J( p: H4 z+ H4 Q3 `
* E( h) J* u6 }' s: b5 @' s6 {
文化的力量是巨大的
; M3 K: P9 h, ~2 ?% U; S' K, g
( O: s% V9 p! h3 w/ |
0 u/ [, Z4 n3 ~8 F
) E2 p A( k+ t4 u; A& Y+ g3 w! o4 L! Q0 S! d/ O% d
, W' l( E/ ^' W. x5 F 文化人的堕落是对文化最大的伤害
- e7 d1 T- r$ O B4 [& y$ U& a1 m$ R, N' }- O
汪:令人痛心的是,对文化心怀敬畏的人越来越少了。文化和文化人都在被边缘化,这有点让人担心。人们似乎越来越只关心当下,关心肉体,很少去关心自己来自何处,将又走向何方。“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多么温情深幽而又苍茫辽远的叩问!多么好的诗句!一千多年前古人就在这样问天、问地、问自己了,可是今天我们还有几个人会这样的去问天问地问自己?怕是连这样的诗句都没有多少人有兴趣去多看两眼了。" B# c- \2 A2 _! b% `# c
) r% q: q, S8 \" b
如果是普通百姓这样,很正常,能够理解,自古以来都是这样,但文化人也这样就有些可怕了。不思考,人云亦云,没有思想,也没有多少学问,只有一大堆职称、学历、五花八门的获奖证书和会员证书,到处欺世盗名。这还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风骨品行的堕落和人文精神的丧失。现在的文化人呐,尤其是文学界,不要说拿古代的文化人来做标准要求他们了,就是拿很多普通人做参照他们都不如。有这样一种状况姚老师一定早已留心到,现在很多所谓的文化人,所谓的作家,对文学并不是发自内心的爱,而只是把文学作为一个幌子,一个招牌,把作家当着一种身份,一件自以为华丽其实在别人眼里已经黯然无色的衣服。利用这些来谋求一些世俗的利益。这些人搅和到文艺界里,是对文化最大的伤害,是文化传承的最大障碍。
& ~/ g; z" m- J Z: ?' x- O0 W+ I2 C( |9 Y7 E3 g6 I& R \" L
* d2 C% S5 c3 `/ S+ W; k
3 v: d( o% P0 c. B, y5 k' i! @姚:那是为什么呢?除了其他种种原因外,我认为与我们国家的文化体制也很有关系。因为我们中国有一个特殊情况,那些所谓 “家”,就有编制,就有级别,所以他们总想占个位置,混点名堂。省作协副主席是副厅级啊,谁不想争呢?
- c! r4 D, R* d& n- G/ Q7 Z- C& m2 w' W; @8 I" _2 v: g
! o- B d9 t8 b* n+ V }7 G
# V2 q. B7 ^. \5 m/ }- P汪:对,还有作家也评级,比如您评的就是一级啊(姚大笑)。这恐怕也只有中国才有。一个作家水平的高低应该由读者来评,而不是由那些文化官员来评。' i" f4 J: o/ l$ l
8 o6 L/ _1 i0 a$ d. Z8 @9 B
! u) Y: t, j% i0 I+ h! ^
' ] c/ m% W$ G$ \姚:没办法的事。要是没有这些个东西,谁也不会争的,这个是来源于苏联的,全世界都没有。$ G, Z0 O% m5 z! ^8 s
! W! x; N: f- ^
汪: 这是文化体制出了问题,是体制造成作家去追求这些东西,而不去追求创作、追求独立的人格与思想。% E/ j( i1 b3 L
7 v0 d; } m5 V. `2 s+ o! B5 [
, D/ M- C/ f5 i; m$ e8 t7 b
6 b0 e: t5 R2 ]7 E" C姚:其实真是一点意思也没有。作家作家,你就写作嘛。我不记得哪个古人说的:“文人宜散不宜聚”。文人还是分散的好,不要聚在一起。聚在一起,你看不起我,我看不起你,就窝里斗了,不窝里斗就争名夺利。还是分散的好,各搞各的。你看巴尔扎克跟雨果虽然是同时代的人,但他们两个有什么联系没有?没有嘛。没必要整天搅在一起,搅在一起就免不了你长我短的,有这时间还不如去读点好书,去写点东西。
, k& Y0 o8 g s3 E5 L* ]% X# F+ e
6 s2 z$ _; y2 K5 W, p4 q. x9 r 3 I w3 C+ }7 q' Y' k
* }$ V* _+ b2 O5 F$ v汪:说得好。我就特别欣赏古人的那句话,“君子和而不党,小人党而不和”,小人虽然整天混在一起,但他们不和。君子可能平常没什么联系,但到了一起总是有话说。哈哈,我这话好像有点影射我俩是君子的意思。黄永玉的话说得好,有人问黄永玉:你为什么跟别的画家很少联系,总是一个人独来独往啊?您猜他怎么回答?回答得精彩极啦,他说:你永远看不到狮子和老虎是成群结队的,他们都是独自行动。只有那些缺乏安全感的、对自己缺乏信心的小动物,比如狼啊狈啊之类才需要抱成一团,一起共同抵御外敌。真正的王者是不需要这些的。
1 z2 k* h# P! O+ D. l
1 F# ?7 G o% W
8 G- f& d& Q: M1 j2 G
$ Q: r, m7 U1 `% U. X姚:对,因为不自信啊,心虚啊。有些文化人是越来越不自重了,甚至俗不可耐。曾有外地来东莞的一些作家找过我,见过一次面,就再也不想见了,真是俗不可耐!今天的文人怎么变成这个样子了啊!让人失望!5 P7 I9 x+ b* a
4 R0 R% j6 q+ q9 X) a0 y- A
. }7 u% C2 R7 S# P( K
6 t/ d' k/ `6 l6 z5 }; ~; i6 r汪:这里面也有不少的社会原因,不能全怪他们。咱们不谈这个,让人难过,却又无可奈何。谈点开心的事。
9 ]7 S. @$ H% d1 g1 B" W1 q# N* r( C7 \
/ ]2 R5 v3 I3 g3 x5 u
* { M" X' v% Q5 l |9 |6 o7 R# I( @% A- e姚:哦,好啊,那我们谈点别的。你现在还写不写东西?9 I1 Q6 @# G! t: p4 _1 W
% [9 A t8 L2 e; w, J6 G7 s , j* h' e0 w7 Z) _0 p2 p
4 ]9 }8 ~& ~% R6 l7 A% T1 H- i汪:几乎不怎么写了,找不到感觉。其实我的长处是写小说,但很多时候我不写,要写也只写些杂文、时评、美术评论、文学评论之类,其实我不是很合适写这些东西的,在东莞写写可以,出了东莞不敢写的,那会贻笑大方的。为什么不写小说了呢?并不是我不想写,有时手痒得难受哩,但我还是不敢轻易去碰,小说在我眼中是非常神圣的。
( e$ @3 Y3 f% k- M; b1 |0 u9 h6 l( L8 j, W1 Z- o, `
3 G% D. [" R! k+ ?( t# j2 Q
% n# Z/ o, L& C& `" B 文学边缘化是正常现象
o* |" P0 X0 i7 z! O, t' @1 u, y2 Q* N2 ]2 p
汪:姚老师,你对目前文学边缘化有什么看法?4 M( n/ v8 }1 Q! t; @; N8 D
1 o* j4 i% s) s1 _7 O
+ |* A, q% L+ a- k1 U: Q8 ]. o& T1 X" @6 y
姚:哦,这个是很无奈的,这个要有思想准备。有一个美国人在20世纪末的时候写了一篇文章,我非常同意他的观点。他说20世纪是一个突飞猛进的时代,进入了电子时代,这可不得了,但是有两样东西相对地矮化了。一个是环境,全球性矮化,要了命;另外一个是文学艺术,包括电影,他还说“估计这个事很难逆转”。
; i; Q, D& _8 O' @9 a2 N" z( Q2 `2 }$ @
; k4 ^+ H! E5 U3 R. L
0 X4 Z9 M& T3 {8 [
汪:对,我同意这个观点。
5 K- m9 ~* B% Q7 B3 i8 A5 A3 P) O& j% @# v( H
0 ?" U+ R! B2 u7 v$ Y1 ~2 D
5 g% {" @% ~: X o5 I6 y姚:说得有道理嘛,何况事实也证明他说的是对的。
$ y9 T, ]+ j8 ]" z! \2 k$ q. g U/ Z7 A* y
' C b8 y& J7 J% t5 Q
2 c" t* T5 b, |" |6 ^
汪:姚老师,我这样看,(上个世纪)70年代末,整个80年代,以及90年代初,作家很容易成名,成为人们关注的对象,比如阿城,一篇小说《棋王》就让他一夜间闻名全国。作为作家,一个写作者,我们或许会有遗憾,我会想啊,如果我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也有一个中篇或短篇产生影响,那我也成了全国著名的作家了。但如果以客观的进步的态度看待这个问题,我们就会发现这是一个正常的现象,原来的那种唯文学能成名的现象才是非正常的。那时大家没有其他的娱乐,是一个文化一元化的时代,没有什么电视剧可看,也没有电脑,没有网络,更没有今天这样丰富的物质化的消费和娱乐,别无选择,只有看杂志、读小说。那时,社会开始进入变革转型期,而信息却相对闭塞,不像现在这么发达,获知信息的渠道也没有像现在这么畅通,社会出现了大量的问题,人们沉积了大量的疑惑,诉求,不满,躁动等等,都需要借助文学的形式来表达。这个时期的作家,身上承担了太多的社会功能。现在好啊,恺撒的归恺撒,上帝的归上帝,文学回归到了它原本的位置。我们如今的生活是多元化的,价值也是多元化的,人们有很多的取舍,有很多可以玩的东西,很多可谈的话题,上网、QQ、炒股、沐足、上酒楼、发黄段子、一会超男、一会超女,忙都忙不过来,不一定非得看小说。所以我觉得您说得对,这是不可逆转的。但现在很难判断它是喜还是忧,但它肯定很正常。9 ~" q' F2 p6 f) G H6 {7 u
! ~- m9 {1 A5 s" ~; l 那时候文学只有三类,一个是知青文学,一个是反思文学,一个是改革文学,不像现在,现在文学是个人化更突出了。那个时候不是,那个时候的文学它关注一些社会的热点问题。那么,这种文学因为它关注的问题,它的题材与社会有关,所以它把作家的身份也异化了,其实他们已经不是作家,他是当时社会的代言人。所以我觉得那个时候才是不正常的,作家的责任没有这么重大,文学作品也不能起那么大的作用。不过,话说回来,现在文学又过于边缘化。我们这个国家、这个民族容易走极端,说以经济发展为中心,就一天到晚只讲钱,只讲物质享受,把精神层面的东西完全丢到一边去了。人是万物之灵长啊,没有精神上的追求怎么得了?!还好,这一两年又有点“文学回潮”的意思。
4 {9 U$ D3 K6 l7 d( y# h) c' a3 A9 N. @- P
6 e# Q' d5 n& [0 j& y7 ~8 E
} P9 W! h6 f( B6 }$ i2 w( C$ y姚:这是一个多元化的时代,为人们的选择提供了多种可能。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尽管如此,但文学一定会存在下去,它不会死的,它始终还有,但是它不会复兴了。' s' h4 p& E4 X- P9 a( y
2 Y( b" T' X2 T) k7 V5 W& v3 i
# f& K5 l8 D6 e! M
}3 G3 ~5 `. g, y) j
汪:我觉得文学的边缘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没有必要去为之伤心,怀念。我倒是对我们社会普遍缺乏对文化人对知识分子的敬重感到担忧。这要更多地从文化人和知识分子自身找原因,是因为你们这个群体里面鱼龙混杂,真假莫辨,道德滑落,人文精神缺失,让别人对你尊重不起来。所以要反思反省的首先应该是知识分子和文化人这个群体。龚自珍曾说“士皆知有耻,则国家永无耻;士不知耻,为国家之大耻”。可见文人的品格尊严直接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品格尊严,直接关系到社会道德价值的取向。我特别欣赏法国思想家圣西门说的一句话,他说: “假如法国失去几百个优秀的知识分子,那么我们这个民族将会成为一具僵尸”。这话说得多好啊!
1 s. g! Y( I0 B1 S& t7 Z8 y
% e6 F% @; [% E, M* g7 h: e
; `7 \& {' [, O5 M( P% b6 ]) @; X0 t" {% q: M8 P
姚:圣西门了不得啊,启蒙运动更是不得了啊,资产阶级革命就是由这个思想运动引起的。文艺复兴是一个阶段,要是文艺复兴没有这批思想家的话,大家就沉浸在宗教的统治之下,昏昏欲睡,没有人敢大声呐喊了。文艺复兴举起这个旗,把宗教统治打破,以人为本嘛,人开始抬起头来。像我们打倒“四人帮”后一样,我们敢抬头、敢说话啦。那么到了第二个阶段就是资产阶级大革命,宗教的束缚完了,但还有另一个束缚人的东西——封建,于是就产生了启蒙运动。法国启蒙,以伏尔泰、卢梭还有那个狄德罗三个思想家为主。所以法国国王看了伏尔泰的文章以后就说“亡我法国者,此人也!”因为他提出“契约论”,国家应该协约,人民商量决定谁来当国王,就是民主选举。这种思想一产生封建国王就要倒台了,所以这个思想的力量千万不能小看。" o N, {# H3 i' @* ]8 L6 i w
$ x$ y ~6 B/ a8 X: S : V$ ^" X9 b7 K5 a6 P! X
* @& J% _, Z- ^+ }
我们现在强调思想解放,的确很有必要。人往往是自己束缚自己,自己的思想束缚自己,而不是别人束缚你。马克思讲过这样一句话:“历史往往是惊人相似地重复,第一次是悲剧,第二次是喜剧。”真的是这样,我们回头来看我们以前跟国民党,本来是兄弟,但却互相把对方视为最大的敌人,那是悲剧;现在是喜剧了,重开国共合作,两岸互相来往,而且越来越亲密,大陆的人也可以去台湾观光旅游了。回过头来看这段历史是不是觉得像开玩笑?
9 Z" f+ ]! R# u5 C& g- A" c8 k6 j
! u8 b/ }* R4 I
L8 |/ d' [, t* P
% z3 y& a6 ~7 b5 A8 j# `: g 艺术是不怕老的东西
7 B8 t) N9 F5 w% O5 ~, D# l
# Q$ w8 @( b$ d* k6 k汪:姚老师,我们海阔天空聊了那么久,现在想听您谈谈对东莞文学现状的印象或看法。有什么好的建议?
) I2 O: g2 b0 m2 {, Z6 ]" z
! W5 E j7 F6 t0 Y4 z @8 p
/ f3 D: V% U: ^- I; O; X+ Q6 I/ B4 u
d" L+ l4 G* P. d姚:这个,你可要原谅我,我对东莞文学艺术队伍的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