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人的堕落是对文化最大的伤害
- N; \1 {0 d: a3 W# Q: V" J) i- G& ^# Z; [/ V. Y
——与姚柱林对话录9 C5 r0 C: A: m* `, E$ y E
- o6 H6 N8 u P7 w* j; G 今年7月上旬的一天,国家一级编剧,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因创作了《代理市长》、《商界》、《冷暖两心知》等影视剧而名震广东的姚柱林老先生来到《文化周末》报编辑部,在互相寒暄了一番之后,我两就天南地北地闲扯了起来,当然,聊着,聊着,最后还是聊到了我们所熟悉、所关心的文学话题上来了。' u5 M6 B& D: V; e
" r, B; j+ S& M2 A7 p6 B" y C
对话内容就是从姚老师解说实习记者邝雪英的邝姓开始的。现整理出来。6 q! T2 h, ?+ D/ P1 f
( H7 @* _# l! {, \' O
+ V- c8 L( ~8 k$ G) \' t
+ P0 p2 r/ E& b% E5 x
文化的力量是巨大的
0 \' N- q9 \6 B; f
, [ [* U" e% _5 }' w5 L
& S) z% w! E8 T
# P3 V0 I0 t0 k9 F0 w- }" o# O; ]- ^2 M4 |* p: `
$ ]/ H- h F2 s3 a. x7 A 文化人的堕落是对文化最大的伤害
0 B" k- ? p7 q$ F/ B/ _; @; x9 Y" V5 N$ K
汪:令人痛心的是,对文化心怀敬畏的人越来越少了。文化和文化人都在被边缘化,这有点让人担心。人们似乎越来越只关心当下,关心肉体,很少去关心自己来自何处,将又走向何方。“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多么温情深幽而又苍茫辽远的叩问!多么好的诗句!一千多年前古人就在这样问天、问地、问自己了,可是今天我们还有几个人会这样的去问天问地问自己?怕是连这样的诗句都没有多少人有兴趣去多看两眼了。0 r, [, F' a- W# m/ t
- H& K$ u0 q$ P5 o5 L
如果是普通百姓这样,很正常,能够理解,自古以来都是这样,但文化人也这样就有些可怕了。不思考,人云亦云,没有思想,也没有多少学问,只有一大堆职称、学历、五花八门的获奖证书和会员证书,到处欺世盗名。这还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风骨品行的堕落和人文精神的丧失。现在的文化人呐,尤其是文学界,不要说拿古代的文化人来做标准要求他们了,就是拿很多普通人做参照他们都不如。有这样一种状况姚老师一定早已留心到,现在很多所谓的文化人,所谓的作家,对文学并不是发自内心的爱,而只是把文学作为一个幌子,一个招牌,把作家当着一种身份,一件自以为华丽其实在别人眼里已经黯然无色的衣服。利用这些来谋求一些世俗的利益。这些人搅和到文艺界里,是对文化最大的伤害,是文化传承的最大障碍。
; g4 J! t& C9 I$ Q
9 @; U8 o' A n3 N
) `9 u. L7 p6 @7 a3 L3 p0 j; e- n8 \" s, b* R4 ^$ N9 W* i
姚:那是为什么呢?除了其他种种原因外,我认为与我们国家的文化体制也很有关系。因为我们中国有一个特殊情况,那些所谓 “家”,就有编制,就有级别,所以他们总想占个位置,混点名堂。省作协副主席是副厅级啊,谁不想争呢?8 R( E" ^% `4 [( B4 K
9 F! l' x0 C w5 Y
0 v+ \4 X8 p* B' k6 v& M
8 Z9 U. e- x0 l5 q' y, Q7 \! m
汪:对,还有作家也评级,比如您评的就是一级啊(姚大笑)。这恐怕也只有中国才有。一个作家水平的高低应该由读者来评,而不是由那些文化官员来评。' J# P% ~) p, y1 g; |- P
% n9 k: y4 a5 ?' \
6 ]: w0 |- |2 I% A6 P
6 ]0 D0 a+ ?+ g1 z
姚:没办法的事。要是没有这些个东西,谁也不会争的,这个是来源于苏联的,全世界都没有。
$ {: A* C! M- M, M1 O" t5 T2 n
& v4 h8 Q% X/ I. \/ l汪: 这是文化体制出了问题,是体制造成作家去追求这些东西,而不去追求创作、追求独立的人格与思想。
& p1 s/ |& t# r+ Y1 j' g4 t" z
7 v! R& t2 g" G; n7 X2 _. l & B# C0 d v# C, n- ^+ H$ \
S8 l) X/ O7 Q' m! a( q
姚:其实真是一点意思也没有。作家作家,你就写作嘛。我不记得哪个古人说的:“文人宜散不宜聚”。文人还是分散的好,不要聚在一起。聚在一起,你看不起我,我看不起你,就窝里斗了,不窝里斗就争名夺利。还是分散的好,各搞各的。你看巴尔扎克跟雨果虽然是同时代的人,但他们两个有什么联系没有?没有嘛。没必要整天搅在一起,搅在一起就免不了你长我短的,有这时间还不如去读点好书,去写点东西。
9 c r6 a' w6 C, `7 |1 w/ L8 v- ?
7 F8 O! I6 O1 ?; z6 d6 O* r% u' X- [
- _5 Q+ `+ p W4 R; n% A
汪:说得好。我就特别欣赏古人的那句话,“君子和而不党,小人党而不和”,小人虽然整天混在一起,但他们不和。君子可能平常没什么联系,但到了一起总是有话说。哈哈,我这话好像有点影射我俩是君子的意思。黄永玉的话说得好,有人问黄永玉:你为什么跟别的画家很少联系,总是一个人独来独往啊?您猜他怎么回答?回答得精彩极啦,他说:你永远看不到狮子和老虎是成群结队的,他们都是独自行动。只有那些缺乏安全感的、对自己缺乏信心的小动物,比如狼啊狈啊之类才需要抱成一团,一起共同抵御外敌。真正的王者是不需要这些的。
: g) p u+ ?0 c( j! c1 {2 y6 G
2 Y# b5 k2 J! U* x: L
# w2 E* o D O) t9 l) R \, N0 k& k
姚:对,因为不自信啊,心虚啊。有些文化人是越来越不自重了,甚至俗不可耐。曾有外地来东莞的一些作家找过我,见过一次面,就再也不想见了,真是俗不可耐!今天的文人怎么变成这个样子了啊!让人失望!
1 K6 K( j- p! w- M. t j6 @
$ Q) N2 i) J- a 7 p) i$ }" k3 o" n' s' y
$ l+ ^* s! v# ~汪:这里面也有不少的社会原因,不能全怪他们。咱们不谈这个,让人难过,却又无可奈何。谈点开心的事。
! E5 e8 q9 G3 H! i9 ?& n7 }+ b+ b& ]* Z
9 w) i/ W; I& S; K/ W0 d5 \! {
3 E. D, R4 ]/ e T9 I
姚:哦,好啊,那我们谈点别的。你现在还写不写东西?
1 ^$ k% x4 @/ f* p8 Y/ m' R, J8 T2 g/ N# M8 g6 h
- K5 q8 B! `1 A" T7 v# w/ E
8 z1 [4 O7 D2 M4 n# A9 [, u! R6 F7 b汪:几乎不怎么写了,找不到感觉。其实我的长处是写小说,但很多时候我不写,要写也只写些杂文、时评、美术评论、文学评论之类,其实我不是很合适写这些东西的,在东莞写写可以,出了东莞不敢写的,那会贻笑大方的。为什么不写小说了呢?并不是我不想写,有时手痒得难受哩,但我还是不敢轻易去碰,小说在我眼中是非常神圣的。
: a) c8 l2 p3 l1 d- p' l8 o! M$ |6 m& m; M
; Z5 t/ c5 Y/ H I& C, e3 |6 j K; _4 W3 ?+ i0 s6 o% U
文学边缘化是正常现象% H2 h/ Z9 f% a" w0 R! O5 I1 Z& A' k# T
8 K0 @" c3 h# p t x5 H2 L* }( f" e汪:姚老师,你对目前文学边缘化有什么看法?
: P& v2 c& Y+ D F* w' S3 j* \7 y8 ~
" H& n& C, |, U( h) A
! X) v/ B# I* ~- D/ s
姚:哦,这个是很无奈的,这个要有思想准备。有一个美国人在20世纪末的时候写了一篇文章,我非常同意他的观点。他说20世纪是一个突飞猛进的时代,进入了电子时代,这可不得了,但是有两样东西相对地矮化了。一个是环境,全球性矮化,要了命;另外一个是文学艺术,包括电影,他还说“估计这个事很难逆转”。3 M Y4 D. F* V' F5 F; Q5 P
: ^( F4 {1 U+ t {7 w
# q0 W' C* o6 ]2 l! G
& D0 I5 u5 D N- z( c- W' R汪:对,我同意这个观点。' h# H5 s( ~% Z: O
8 t2 r0 l. Y2 E7 x: s7 v
' v2 q3 I* H. Y, q9 l- ^) g% P) X* x5 L; Q" B$ F/ m
姚:说得有道理嘛,何况事实也证明他说的是对的。
, D0 P& W2 v2 F; m9 H0 J9 y* [, i$ P
- } C& g- y9 k q% ^- w% ?6 E9 r+ K3 C; G: \3 r8 E: w& E+ o
汪:姚老师,我这样看,(上个世纪)70年代末,整个80年代,以及90年代初,作家很容易成名,成为人们关注的对象,比如阿城,一篇小说《棋王》就让他一夜间闻名全国。作为作家,一个写作者,我们或许会有遗憾,我会想啊,如果我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也有一个中篇或短篇产生影响,那我也成了全国著名的作家了。但如果以客观的进步的态度看待这个问题,我们就会发现这是一个正常的现象,原来的那种唯文学能成名的现象才是非正常的。那时大家没有其他的娱乐,是一个文化一元化的时代,没有什么电视剧可看,也没有电脑,没有网络,更没有今天这样丰富的物质化的消费和娱乐,别无选择,只有看杂志、读小说。那时,社会开始进入变革转型期,而信息却相对闭塞,不像现在这么发达,获知信息的渠道也没有像现在这么畅通,社会出现了大量的问题,人们沉积了大量的疑惑,诉求,不满,躁动等等,都需要借助文学的形式来表达。这个时期的作家,身上承担了太多的社会功能。现在好啊,恺撒的归恺撒,上帝的归上帝,文学回归到了它原本的位置。我们如今的生活是多元化的,价值也是多元化的,人们有很多的取舍,有很多可以玩的东西,很多可谈的话题,上网、QQ、炒股、沐足、上酒楼、发黄段子、一会超男、一会超女,忙都忙不过来,不一定非得看小说。所以我觉得您说得对,这是不可逆转的。但现在很难判断它是喜还是忧,但它肯定很正常。
6 r- X$ m& y7 D6 E0 ~! i3 u! m6 H0 ~
+ T( A1 S/ m0 \3 R3 k* t- K. V 那时候文学只有三类,一个是知青文学,一个是反思文学,一个是改革文学,不像现在,现在文学是个人化更突出了。那个时候不是,那个时候的文学它关注一些社会的热点问题。那么,这种文学因为它关注的问题,它的题材与社会有关,所以它把作家的身份也异化了,其实他们已经不是作家,他是当时社会的代言人。所以我觉得那个时候才是不正常的,作家的责任没有这么重大,文学作品也不能起那么大的作用。不过,话说回来,现在文学又过于边缘化。我们这个国家、这个民族容易走极端,说以经济发展为中心,就一天到晚只讲钱,只讲物质享受,把精神层面的东西完全丢到一边去了。人是万物之灵长啊,没有精神上的追求怎么得了?!还好,这一两年又有点“文学回潮”的意思。0 ]$ G/ X& ~/ l# ]4 D# T1 A9 g
' k5 d. f; i) N* I& F, C - _4 u) |% y+ V% }$ r' s" H
9 E* f) T8 b' I" M姚:这是一个多元化的时代,为人们的选择提供了多种可能。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尽管如此,但文学一定会存在下去,它不会死的,它始终还有,但是它不会复兴了。4 M/ g2 I) L, \" {5 Z0 Y1 [0 q4 a- _
/ Z3 H: G/ q e2 @
% L* T; i- T0 I/ H; u1 ~4 M
' S: s8 E7 x" z; m7 u9 l汪:我觉得文学的边缘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没有必要去为之伤心,怀念。我倒是对我们社会普遍缺乏对文化人对知识分子的敬重感到担忧。这要更多地从文化人和知识分子自身找原因,是因为你们这个群体里面鱼龙混杂,真假莫辨,道德滑落,人文精神缺失,让别人对你尊重不起来。所以要反思反省的首先应该是知识分子和文化人这个群体。龚自珍曾说“士皆知有耻,则国家永无耻;士不知耻,为国家之大耻”。可见文人的品格尊严直接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品格尊严,直接关系到社会道德价值的取向。我特别欣赏法国思想家圣西门说的一句话,他说: “假如法国失去几百个优秀的知识分子,那么我们这个民族将会成为一具僵尸”。这话说得多好啊!- @- S) ]# O9 j+ B3 B
2 C# L3 n0 A$ \" k1 Z
" l7 G% b3 S% E) z$ j" Y4 C2 S o& f; L$ L4 F
姚:圣西门了不得啊,启蒙运动更是不得了啊,资产阶级革命就是由这个思想运动引起的。文艺复兴是一个阶段,要是文艺复兴没有这批思想家的话,大家就沉浸在宗教的统治之下,昏昏欲睡,没有人敢大声呐喊了。文艺复兴举起这个旗,把宗教统治打破,以人为本嘛,人开始抬起头来。像我们打倒“四人帮”后一样,我们敢抬头、敢说话啦。那么到了第二个阶段就是资产阶级大革命,宗教的束缚完了,但还有另一个束缚人的东西——封建,于是就产生了启蒙运动。法国启蒙,以伏尔泰、卢梭还有那个狄德罗三个思想家为主。所以法国国王看了伏尔泰的文章以后就说“亡我法国者,此人也!”因为他提出“契约论”,国家应该协约,人民商量决定谁来当国王,就是民主选举。这种思想一产生封建国王就要倒台了,所以这个思想的力量千万不能小看。
, \5 F4 x7 w/ o- }" g# a% x# R6 p7 @( O f- w/ v. ]6 U5 J$ I
; U) ^+ U' j) d0 T5 }' c1 R6 [! ^9 X1 c. M
我们现在强调思想解放,的确很有必要。人往往是自己束缚自己,自己的思想束缚自己,而不是别人束缚你。马克思讲过这样一句话:“历史往往是惊人相似地重复,第一次是悲剧,第二次是喜剧。”真的是这样,我们回头来看我们以前跟国民党,本来是兄弟,但却互相把对方视为最大的敌人,那是悲剧;现在是喜剧了,重开国共合作,两岸互相来往,而且越来越亲密,大陆的人也可以去台湾观光旅游了。回过头来看这段历史是不是觉得像开玩笑?# q3 \7 l/ a u) J6 H
! p( r. l: R+ D$ T; i# n; R7 F& m
~6 C2 ~) p" E3 G( ?$ l* p3 H* O% B/ x) T
艺术是不怕老的东西, A+ R7 c6 K) X2 m( [
7 M3 L8 i$ F* R- H% \; S1 I( ?
汪:姚老师,我们海阔天空聊了那么久,现在想听您谈谈对东莞文学现状的印象或看法。有什么好的建议?
. {2 O% v9 G% V. N4 f! n4 c/ s6 h' V! [' l5 j) ^
/ N h5 t F t) Y9 @
+ C! @2 U( c+ R$ Q3 u, {! F姚:这个,你可要原谅我,我对东莞文学艺术队伍的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