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和云谱--姚网专业修家谱,姚家修谱找姚网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华姚网扫黑除恶倡议书
姚网网训,与家人共勉姚网建设捐助,宗亲合力助姚网姚网建站宗旨及姚网使命
文明姚网“九不发”中华姚氏十大人文精神姚家修谱,找姚网第五届姚商会于平公故里成功召开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pszyyao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明]《金璧故事》由来和故事选录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1#
 楼主| 发表于 2012-8-13 08:41:01 | 只看该作者
姚家修谱找姚网
本帖最后由 pszyyao 于 2012-8-13 09:04 编辑

9  汗血骅骝真伟物;能言鹦鹉岂凡材
     汗血骅骝真伟物——杜甫从侄杜勤下第,甫于长安作《醉歌行》:“骅骝作驹已汗血,鸷鸟举翮连青云。词源倒流三峡水,笔阵独扫千人军。”又《赠曹将军》诗云:“先帝天马玉花骢,画工如山貌不同。斯须九重真龙出,一洗万古凡马空。”渥洼水中出汗血马,即天马也。
     能言鹦鹉岂凡材——宋朝王禹偁,字元之,年七岁能属文。毕文简公为郡从事,闻其家以磨面为生,因令作磨诗。元之不思以对曰:“但存心里正,无愁眼下迟。若人轻着力,便是转身时。”文简大奇之,留与子弟讲学。一日太守席上出对云“鹦鹉能言争似凤”。坐客未有对,文简写之屏间,元之书其下曰“蜘蛛虽巧不如蚕”,文简叹曰“此经纶之才也”。遂加以衣冠,呼为小友。至文简入相,元之已掌书命矣。    又祢衡赋云:“惟西域之灵鸟,挺自然之奇姿。体金精之妙质,含火德之明辉。性辨慧而能言,才聪明而识机。”

      这位毕文简公,是识才爱才的官。而元之王禹偁也确是非凡之辈,小小年纪,不单有才,志向高;“蜘蛛虽巧不如蚕”。
      “至文简入相,元之已掌书命”  王禹偁中进士后,为官“制诰”,故谓“元之掌书命”(见楼下2帖)

该用户从未签到

22#
 楼主| 发表于 2012-8-13 08:50:23 | 只看该作者
(转帖)王禹偁(954—1001)北宋白体诗人、散文家。字元之,汉族,济州巨野(今山东省巨野县)人,晚被贬于黄州,世称王黄州。太平兴国八年进士,历任右拾遗、左司谏、知制诰、翰林学士。敢于直言讽谏,因此屡受贬谪。真宗即位,召还,复知制诰。后贬知黄州,又迁蕲州病死。王禹偁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文学韩愈、柳宗元,诗崇杜甫、白居易,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清新平易。词仅存一首,反映了作者积极用世的政治抱负,格调清新旷远。著有《小畜集》。

该用户从未签到

23#
 楼主| 发表于 2012-8-13 08:51:2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pszyyao 于 2012-8-13 08:56 编辑

《宋史》载:
  王禹偁,字元之,济州钜野人。世为农家,九岁能文,毕士安见而器之。太平兴国八年擢进士,授成武主簿。徙知长洲县,就改大事评事。同年生罗处约时宰吴县,日相与赋咏,人多传诵。端  王敏绘《王禹偁像》
     拱初,太宗闻其名,召试,擢右拾遗、直史馆,赐绯。故事,赐绯者给涂金银带,上特命以文犀带宠之。即日献《端拱箴》以寓规讽。
  时北庭未宁,访群臣以边事。禹偁献《御戎十策》,大略假汉事以明之:“汉十二君,言贤明者,文、景也;言昏乱者,哀、平也。然而文、景之世,军臣单于最为强盛,肆行侵掠,候骑至雍,火照甘泉。哀、平之时,呼韩邪单于每岁来朝,委质称臣,边烽罢警。何邪?盖汉文当军臣强盛之时,而外任人、内修政,使不能为深患者,由乎德也。哀、平当呼韩衰弱之际,虽外无良将,内无贤臣,而致其来朝者,系于时也。今国家之广大,不下汉朝,陛下之圣明,岂让文帝。契丹之强盛,不及军臣单于,至如挠边侵塞,岂有候骑至雍,而火照甘泉之患乎?亦在乎外任人、内修德尔。臣愚以为:外则合兵势而重将权,罢小臣诇逻边事,行间谍离其党,遣赵保忠、折御卿率所部以掎角。下诏感励边人,使知取燕蓟旧疆,非贪其土地;内则省官以宽经费,抑文士以激武夫,信用大臣以资其谋,不贵虚名以戒无益,禁游惰以厚民力。”帝深嘉之。又与夏侯嘉正、罗处约、杜镐表请同校《三史书》,多所厘正。
  二年,亲试贡士,召禹偁,赋诗立就。上悦曰:“此不逾月遍天下矣。”即拜左司谏、知制诰。是冬,京城旱,禹偁疏云:“一谷不收谓之馑,五谷不收谓之饥。馑则大夫以下,皆损其禄;饥则尽无禄,廪食而已。今旱云未沾,宿麦未茁,既无积蓄,民饥可忧。望下诏直云:‘君臣之间,政教有阙,自乘舆服御,下至百官奉料,非宿卫军士、边庭将帅,悉第减之,上答天谴,下厌人心,俟雨足复故。’臣朝行中家最贫,奉最薄,亦愿首减奉,以赎耗蠹之咎。外则停岁市之物;内则罢工巧之伎。近城掘土,侵冢墓者瘗之;外州配隶之众,非赃盗者释之。然后以古者猛虎渡河、飞蝗越境之事,戒敕州县官吏。其余军民刑政之弊,非臣所知者,望委宰臣裁议颁行,但感人心,必召和气。”
  未几,判大理寺,庐州妖尼道安诬讼徐铉,道安当反坐,有诏勿治。禹偁抗疏雪铉,请论道安罪,坐贬商州团练副使,岁余移解州。四年,召拜左正言,上以其性刚直不容物,命宰相戒之。直弘文馆,求补郡以便奉养,得知单州,赐钱三十万。至郡十五日,召为礼部员外郎,再知制诰。屡献讨李继迁便宜,以为继迁不必劳力而诛,自可用计而取。谓宜明数继迁罪恶,晓谕蕃汉,垂立赏赐,高与官资,则继迁身首,不枭即擒矣。其后潘罗支射死继迁,夏人款附,卒如禹偁言。
  至道元年,召入翰林为学士,知审官院兼通进、银台、封驳司。诏命有不便者,多所论奏。孝章皇后崩,迁梓宫于故燕国长公主第,群臣不成服。禹偁与客言,后尝母信仪天下,当遵用旧礼。坐谤讪,罢为工部郎中、知滁州。初,禹偁尝草《李继迁制》,送马五十匹为润笔,禹偁却之。及出滁,闽人郑褒徒步来谒,禹偁爱其儒雅,为买一马。或言买马亏价者,太宗曰:“彼能却继迁五十马,顾肯亏一马价哉?”移知扬州。真宗即位,迁秩刑部,会诏求直言,禹偁上疏言五事:
  一曰谨边防,通盟好,使辇运之民有所休息。方今北有契丹,西有继迁。契丹虽不侵边,戍兵岂能减削?继迁既未归命,馈饷固难寝停。关辅之民,倒悬尤甚。臣愚以为宜敕封疆之吏,致书辽臣,俾达其主,请寻旧好。下诏赦继迁罪,复与夏台。彼必感恩内附,且使天下知陛下屈己而为民也。
  二曰减冗兵,并冗吏,使山泽之饶,稍流于下。当乾德、开宝之时,土地未广,财赋未丰,然而击河东,备北鄙,国用未足,兵威亦强,其义安在?由所蓄之兵锐而不众,所用之将专而不疑故也。自后尽取东南数国,又平河东,土地财赋,可谓广且丰矣,而兵威不振,国用转急,其义安在?由所蓄之兵冗而不尽锐,所用之将众而不自专故也。臣愚以为宜经制兵赋,如开宝中,则可高枕而治矣。且开宝中设官至少。臣本鲁人,占籍济上,未及第时,一州止有刺史一人、司户一人,当时未尝阙事。自后有团练推官一人,太平兴国中,增置通判、副使、判官、推官,而监酒、榷税算又增四员。曹官之外,更益司理。问其租税,减于曩日也;问其人民,逃于昔时也。一州既尔,天下可知。冗吏耗于上,冗兵耗于下,此所以尽取山泽之利,而不能足也。夫山泽之利,与民共之。自汉以来,取为国用,不可弃也;然亦不可尽也。只如茶法从古无税,唐元和中,以用兵齐、蔡,始税茶。唐史称是岁得钱四十万贯,今则数百万矣,民何以堪?臣故曰减冗兵,并冗吏,使山泽之饶,稍流于下者此也。
  三曰艰难选举,使入官不滥。古者乡举里选,为官择人,士君子学行修于家,然后荐之朝廷,历代虽有沿革,未尝远去其道。隋、唐始有科试,太祖之世,每岁进士不过三十人,经学五十人。重以诸侯不得奏辟,士大夫罕有资荫,故有终身不获一第,没齿不获一官者。太宗毓德王藩,睹其如此。临御之后,不求备以取人,舍短用长,拔十得五。在位将逾二纪,登第殆近万人,虽有俊杰之才,亦有容易而得。臣愚以为数百年之艰难,故先帝济之以泛取,二十载之霈泽,陛下宜纠之以旧章,望以举场还有司,如故事。至于吏部铨官,亦非帝王躬亲之事,自来五品已下,谓之旨授官,今幕职、州县而已,京官虽有选限,多不施行。臣愚以为宜以吏部还有司,依格敕注拟可也。
  四曰沙汰僧尼,使疲民无耗。夫古者惟有四民,兵不在其数。盖古者井田之法,农即兵也。自秦以来,战士不服农业,是四民之外,又生一民,故农益困。然执干戈卫社稷,理不可去。汉明之后,佛法流入中国,度人修寺,历代增加。不蚕而衣,不耕而食,是五民之外,又益一而为六矣。假使天下有万僧,日食米一升,岁用绢一匹,是至俭也,犹月费三千斛,岁用万缣,何况五七万辈哉。不曰民蠹得乎?臣愚以为国家度人众矣,造寺多矣,计其费耗,何啻亿万。先朝不豫,舍施又多,佛若有灵,岂不蒙福?事佛无效,断可知矣。愿陛下深鉴治本,亟行沙汰,如以嗣位之初,未欲惊骇此辈,且可以二十载,不度人修寺,使自销铄,亦救弊之一端也”
  五曰亲大臣,远小人,使忠良蹇谔之士,知进而不疑,奸憸倾巧之徒,知退而有惧。夫君为元首,臣为股肱,言同体也。得其人则勿疑,非其人则不用。凡议帝王之盛者,岂不曰尧、舜之时,契作司徒,咎繇作士,伯夷典礼,后夔典乐,禹平水土,益作虞官。委任责成,而尧有知人任贤之德。虽然,尧之道远矣,臣请以近事言之。唐元和中,宪宗尝命裴垍铨品庶官,垍曰:“天子择宰相,宰相择诸司长官,长官自择僚属,则上下不疑,而政成矣。”识者以垍为知言。愿陛下远取帝尧,近鉴唐室,既得宰相,用而不疑。使宰相择诸司长官,长官自取僚属,则垂拱而治矣。古者刑人不在君侧,《语》曰:“放郑声,远佞人。”是以周文王左右,无可结袜者,言皆贤也。夫小人巧言令色,先意希旨,事必害正,心惟忌贤,非圣明不能深察。旧制,南班三品,尚书方得升殿;比来三班奉职,或因遣使,亦许升殿,惑乱天听,无甚于此。愿陛下振举纪纲,尊严视听,在此时矣。
  臣愚又以为今之所急,在先议兵,使众寡得其宜,措置得其道。然后议吏,使清浊殊涂,品流不杂,然后艰选举以塞其源,禁僧尼以去其耗,自然国用足而王道行矣。
  疏奏,召还,复知制诰。咸平初,预修《太祖实录》,直书其事。时宰相张齐贤、李沆不协,意禹偁议论轻重其间。出知黄州,尝作《三黜赋》以见志。其卒章云:“屈于身而不屈于道兮,虽百谪而何亏!”三年,濮州盗夜入城, 略知州王守信、监军王昭度,禹偁闻而奏疏,略曰:
  伏以体国经野,王者保邦之制也。《易》曰“王公设险,以守其国”。自五季乱离,各据城垒,豆分瓜剖,七十余年。太祖、太宗,削平僭伪,天下一家。当时议者,乃令江淮诸郡毁城隍、收兵甲、彻武备者,二十余年。书生领州,大郡给二十人,小郡减五人,以充常从。号曰长吏,实同旅人;名为郡城,荡若平地。虽则尊京师而抑郡县,为强干弱枝之术,亦匪得其中道也。臣比在滁州,值发兵挽漕,关城无人守御,止以白直代主开闭,城池颓圮,铠仗不完。及徙维扬,称为重镇,乃与滁州无异。尝出铠甲三十副,与巡警使臣,彀弩张弓,十损四五,盖不敢擅有修治,上下因循,遂至于此。今黄州城雉器甲,复不及滁、扬。万一水旱为灾,盗贼窃发,虽思御备,何以枝梧。盖太祖削诸侯跋扈之势,太宗杜僭伪觊望之心,不得不尔。其如设法救世,久则弊生,救弊之道,在乎从宜。疾若转规,固不可胶柱而鼓瑟也。今江、淮诸州,大患有三:城池堕圮,一也;兵仗不完,二也;军不服习,三也;濮贼之兴,慢防可见。望陛下特纡宸断,许江、淮诸郡,酌民户众寡,城池大小,并置守捉。军士多不过五百人,阅习弓剑,然后渐葺城壁,缮完甲胄,则郡国有御侮之备,长吏免剽略之虞矣。   疏奏,上嘉纳之。   四年,州境二虎斗,其一死,食之殆半。群鸡夜鸣,经月不止。冬雷暴作。禹偁手疏引《洪范传》陈戒,且自劾;上遣内侍乘驲劳问,醮禳之,询日官,云:“守土者当其咎。”上惜禹偁才,是日,命徙蕲州。禹偁上表谢,有“宣室鬼神之问,不望生还;茂陵封禅之书,止期身后”之语。上异之,果至郡未逾月而卒,年四十八。讣闻,甚悼之,厚赙其家。赐一子出身。
  禹偁词学敏赡,遇事敢言,喜臧否人物,以直躬行道为己任。尝云:“吾若生元和时,从事于李绛、崔群间,斯无愧矣。”其为文著书,多涉规讽,以是颇为流俗所不容,故屡见摈斥。所与游必儒雅,后进有词艺者,极意称扬之。如孙何、丁谓辈,多游其门。有《小畜集》二十卷、《承明集》十卷、《集议》十卷、诗三卷。子嘉佑、嘉言俱知名。

签到天数: 1656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24#
发表于 2012-8-13 10:53:49 | 只看该作者
好帖,很有知识性,学习。

该用户从未签到

25#
 楼主| 发表于 2012-8-14 13:33:18 | 只看该作者
10  经卷写来鹅欲换;金囊倒尽鸭呼名
    经卷写来鹅欲换——晋王羲之性爱鹅,见山阴道士有群鹅求市之。道士曰:“为我写《黄庭经》以换。”羲之写毕,道士举群鹅相赠,遂笼鹅而归。杜诗云:“鹅费羲之墨。”又李白诗:“山阴道士如相见,为写《黄庭》换白鹅。”
    金囊倒尽鸭呼名——唐陆龟蒙居震泽,有斗鸭一栏。有内养自长安使杭州,舟出舍下,挟弹毙上绿顶鸭。龟蒙手一表骇云:“此鸭善人语,待附苏州,上进天子,使者毙之奈何?”内养信,两以囊中金,因徐问其鸭何言?龟蒙曰:“能自呼其名。”内养愤且笑,蒙还其金曰:“吾戏耳。”后有题吴江三聚堂内云:“千首文章二顷田,囊中未有一钱看。却因养得能言鸭,惊破王孙金弹丸。”

    王右军书经换鹅是大家熟知的故事,而陆龟蒙的能言鸭“诈”人金可能鲜为人知。故吴江陆氏三聚堂有此掌故诗。

      陆龟蒙(?~公元881年)苏州人,是唐朝(公元618年~公元907年)的农学家,文学家,字鲁望,别号天随子、江湖散人、甫里先生,江苏吴江人,曾任湖州、苏州刺史幕僚,后隐居松江甫里,编著有《甫里先生文集》等。 他的小品文主要收在《笠泽丛书》中,现实针对性强,议论也颇精切,如《野庙碑》、《记稻鼠》等。

该用户从未签到

26#
 楼主| 发表于 2012-8-16 11:58:0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pszyyao 于 2012-8-16 12:04 编辑

11  论钱尽买不平事;韫玉须求善贾沽
    论钱尽买不平事——《笔谈》:毗陵女子《咏破钱》云:“半轮残月掩尘埃,依稀犹有开元字。想见清光未破时,买尽人间不平事。”晋人鲁褒伤时贪鄙,著《钱神论》刺之曰:“睹之如兄,字曰孔方。”又曰:“钱无耳,可使鬼。凡今之人,惟钱而已。”
    韫玉须求善贾沽——《语》: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韫匮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孔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注云:“子贡以孔子有道不仕,故以此问,孔子言当卖,但当待贾,不当求之耳。

     上联道及“孔方兄”"出处,原来出于晋朝人鲁褒《钱神论》。
     “凡今之人,惟钱而已。”是讲现时吗?

      孔夫子也是待价而沽的。

    鲁褒,字道元,西晋时南阳人。好学多闻,不事权贵,目睹惠帝无能,贾后专权,朝纲不振,风气腐败,隐姓埋名,著《钱神论》。

该用户从未签到

27#
 楼主| 发表于 2012-8-17 16:44:58 | 只看该作者
12  春来欲寄梅花信;雪下谁吟柳絮诗
    春来欲寄梅花信——晋陆凯寄梅花与范晔,诗云:“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时凯在江南,晔在长安也。
    雪下谁吟柳絮诗——晋谢安尝与诸子侄内集,俄而雪下。安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朗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道韫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安大悦。东坡诗云:“柳絮才高不道盐。”

    陆凯在江南折梅通,过驿使寄给在长安的范晔。真是风流梅花信!唐王维折柳赠行人,遂有阳关三叠曲,也是千古风流事。

   以撒盐比拟下雪,以柳絮因风飞比喻下雪,其高低分明,故东坡云:“柳絮才高不道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中华姚网,全球姚姓“根”之网。欢迎您宗亲!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5-5-16 00:25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