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和云谱--姚网专业修家谱,姚家修谱找姚网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华姚网扫黑除恶倡议书
姚网网训,与家人共勉姚网建设捐助,宗亲合力助姚网姚网建站宗旨及姚网使命
文明姚网“九不发”中华姚氏十大人文精神姚家修谱,找姚网第五届姚商会于平公故里成功召开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姚旭元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水利史学创始人—姚汉源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473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二品侍郎

21#
 楼主| 发表于 2009-1-10 10:09:52 | 只看该作者
姚家修谱找姚网
隋唐宋时期 6 c, @2 U2 q6 q9 f1 l1 k
  2 A2 f: G: @5 D$ v2 E! d
  隋唐,中国重新走向统一。中国的经济、文化进入了封建社会的鼎盛期。特别是“安史之乱”之后,经济重心南移,长江文化得到空前的发展。 5 w6 V6 Q! `1 M0 r

, W$ Z! y$ e/ t: I2 Q; H一、隋 唐 " U, n4 B  m% s

9 t1 \8 |/ E- m5 t$ m(一)隋代 * u" A, \6 c& u

" M3 E1 C# H* c+ P隋朝建立后,中国数百年分裂割据局面宣告结束,这是继秦、汉之后,中国历史上又一个大发展时期。水利史上有一件大事,就是南北大运河全线贯通。运河的开凿,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同时,江浙一带很快成为全国财赋的集中地,杭州、镇江、扬州等运河沿岸商业城市明显繁荣起来。 $ [3 Q; W" Q1 q& r

2 V9 g6 l& T- e# T) X+ T. M隋朝末年,由于战争频繁,黄河流域的经济遭到重创,长江流域虽也受到不同程度地破坏,但人口南移的趋势有增无减,尤其是长江上游的剑南道(今四川和云南南部),因未受战争的影响,人口逐渐上升。
, g5 G$ s6 C! k( C& t. z4 Q. n+ |  U+ z& i
(二)唐代
. t2 R. M& A# M7 u8 L& }
0 B% y7 x# n4 [' Y, }: @5 H% a& U唐代,中国经济、文化得到空前的发展,创造了封建社会的辉煌,长江流域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 H3 @9 Q) `/ Q% [) x
# j" t8 }6 e& I/ v1.水利与经济 0 Q" E2 S1 A# X/ G8 N0 ~
7 o9 e& b3 @( Z6 q  m  \1 H* R
唐代,长江流域农田水利得到了较大规模的开发。唐人说:“天下以江、淮为国命”(《全唐书》卷七三杜牧《上宰相求杭州启》)。当时对大运河进行了修整疏浚,加强了管理。长江中下游平原兴建堤垸圩田,沿江滨湖易洪易涝滩地及周边的丘陵岗地、易旱地得到充分利用。当时塘堰建设发展较快,长江流域以塘堰为主的各类水利工程约130项,以太湖地区最为密集,这就为太湖地区农业的大发展创造了条件,盛产稻米的太湖地区获得了“国之仓廪”的称号。唐朝所需的粮食大部依赖于南方。其他农产品如盐、茶、蔗糖、麻、油料、水果等都以长江流域出产为最多。长江流域苎麻织品盛极一时,远销海外,被称为“中国草”。 # i0 ^) j7 _3 q# ^6 G* U4 J' ^1 ]% A+ o

( t/ W$ [6 G5 k长江上游,因没有受隋末战乱的影响,唐高祖曾命关中饥民“就食剑南诸郡”,(《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卷一)许多移民从此定居下来。盛唐,成都已为这一地区最大的商业城市,蜀地的农产品、手工业产品通过水陆源源不断地运往四面八方。位于长江下游的扬州地理位置适当,为全国的水运枢纽,成为唐代漕运及盐铁转运中心,当时长江下游代表城市。扬州的宫殿甚多,形成了一个宫殿群,堪与长安的大明宫媲美。市井相连与夜市千灯是以扬州为代表的江南城市的盛景。当时的扬州,在经济上已成为盐产、铸铜、纺织中心与米市。此外,自德宗建中元年刘晏为转运使,“于扬子置十场造船,每艘给千缗”(《资治通鉴》卷二二六建中元年秋七月),又使扬州崛起为一个造船中心。像这样的繁华城市,长江流域当时还有杭州、镇江、芜湖、九江、鄂州、荆州等。 / V' b6 T, _% d  G3 F3 b
5 G3 y* n0 |! T4 U9 [5 `  u
唐代长江流域的海盐、井盐与铜铁金银等矿的开发达到了一个新高潮。手工业生产也达到了新的水平,如雕版印刷、纸的生产,瓷器业及铜器等。
2 N/ @" V& i% L' T
: z' l) X; p- P8 E9 f& L- Q综上所述,唐朝天宝以后,经济重心移到江南。后来长达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爆发,黄河流域的经济、文化又一次遭受毁灭性的打击。长江流域基本上未受到战争的波及,成为战后唐朝经济恢复的基地,朝廷财富来源主要依靠长江流域。
& ~% S, \3 l' k) I, ?
. f" W1 ?$ L& Q+ Y$ {( z( |2.科学技术 4 Y8 j6 `! o% H# O8 k- V
2 e  K$ R% {( r$ t
唐代的科学技术应首推雕版印刷。传世的印刷品为公元868年印造的《金刚经》,有图有文,反映出成熟的印刷技术。造纸业的发展,推动了雕版印刷业的兴起,蜀地开启了中国印刷业的先河。 : H# H" g  c9 O8 |7 r
# }+ y! z2 f" `2 P3 A4 Z
江南西道宣城用木覃树皮和稻杆造的宣纸,宿州用竹子造的纸,都是新发明。女诗人薛涛在成都制笺工艺的基础上进行更新,制成一种深红色的笺纸用来写诗,深受骚人墨客喜爱,史称薛涛笺。
+ S' s! T9 [' B, M/ s& [! f% \2 \- ]: l8 u' i( |
陶瓷制作工艺水平很高,从江西景德镇胜梅亭出土的唐代白瓷,其制作水平已接近现代陶瓷的各项指标。 7 ^  _4 w* [+ Q" y% u

: ]* n5 V0 R0 q7 x2 V长江中下游已成为全国造船中心。随着造船数量的增多,造船技术也明显提高。襄州刺史李皋用挂车击水为动力,不仅提高了船舰航行速度,也节省了人力。
" h+ g2 K6 C4 C5 o0 n) R
; Y* q/ |4 Y/ u: q) T: g/ h3.思想与文化 : R4 |, W, j) A' Q) W( g2 ~# C# G
5 ~, {. H( u. r2 U$ ?
唐代社会较为开放,其学风也儒佛相渗。宗教方面,外来的佛教已基本完成了中国化过程。表现为寺院遍布各地,寺院经济得到发展,佛教宗派大量出现,影响极大。在中国佛教诸宗派中影响最大的禅宗,是佛教中国化的标志,其创始与发展几乎都以荆楚大地为根基。另外,由于唐初高祖李渊“以李氏出自老君”为由,定道教为国教。以后,各朝皇帝都提倡,从而也推动了道教的发展。
" h; F5 O( d( ~5 @' {8 l4 \! h; J# s! B  c  j1 }7 e# p# S
唐王朝采取行政手段统一学术思想,改变了南北朝南、北经学分歧的局面,为经学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条件,最具代表性的为啖助《春秋》之作——《春秋集传》、《春秋统例》。在史学方面,研究《汉书》、《史记》成就最大,而且还将“三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当时称为“三史”)作为科举的重要科目之一。除此之外,唐王朝还专设史官编撰《实录》。特别是彭城人刘知几的《史通》被称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史评体著作。稗史笔记,则填补了正史的缺憾,以彭城人刘饣束著《隋唐嘉话》(3卷)最受推崇。 8 I: [/ o0 j  W0 y
; H: i% `5 u: H' m# O: l
4.文学艺术 9 R% E7 e9 K7 d' u5 {7 n

5 M* `; o7 v1 k) F/ K2 Y( h; a唐朝文学,尤其是诗歌走向了中国古典文学发展的高峰。仅据《全唐诗》所收录,诗人即达2200余人,诗歌5万余首。其中大部份出自长江流域的诗人之手,杜甫的夔州诗更具有代表性。他曾在夔州(今奉节)居住了近两年,创作了429首诗,约占杜诗总数的30%,是杜甫一生中创作最旺盛的时期,夔州诗也是杜诗中更成熟的作品。南宋文学家王十朋评价说:“夔州三百篇,高配风雅颂”(《夔州七贤·少陵先生》)。另外,生于成都的薛涛是当时成就最高的女诗人,位于成都的望江公园即为纪念她所建。
- ?9 R$ z' f% l) o; P( b. d+ b7 ^# h' b+ s" C
自开元、天宝以后,传奇作品走向繁荣,不少长江流域的作者积极参加创作。大历年间,史官、吴人沈既济的《枕中记》、《任氏传》,常州义人蒋防的《霍小玉传》为其代表作。 2 U" i6 A4 @* c* w% t5 Q

7 a" I+ I5 ?& f3 ^# g3 c! ?唐代中叶,长江流域的一些民间诗人将民间歌谣吸收到他们的诗作之中,打破了唐诗五言、七言的框框。另外,一些有名望的诗人如李白、刘禹锡、杜牧等,将歌妓所唱的不健康的原词改填新词供其传唱,由于都是出自名家之手,流传极广。于是,出现了最早的“词”,这实际上是长江文化对中华文化发展的又一大贡献。四川地区的竹枝词也十分发达,从唐开始,世代都有作品传世。唐代文人在四川写竹枝词传世而产生巨大影响的人是著名诗人刘禹锡,他当时写了一批竹枝体的诗歌,为后代传唱。
; a! E" N. s9 \* S" U  {2 }
: X9 b: U) H1 ?9 l唐代的艺术百花齐放,许多艺术精湛的艺术家为中华文化留下了光辉的业绩。初唐书法四杰,除薛稷为北方人外,虞世南、欧阳询、李邕三人全出自长江流域。苏州人张旭的草书被称为唐代“三绝”之一(三绝:李白的诗歌,裴的剑舞、张旭的草书)。 5 J* U- t9 A7 ?0 u) S

& z3 s5 `. X* _* [# c安史之乱中唐玄宗、唐僖宗先后避乱入蜀。蜀中安定的社会,吸引了大批的中原知识分子,使得蜀地成为当时中国文化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在文学创作方面,词的创作最为繁荣。蜀人赵崇祚编的《花间集》18家中,除温庭筠等少数人外,都是蜀人。他们的词形成了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花间派,影响深远。另外,前蜀后主王衍、后蜀后主孟昶也都是作词的高手。
, [1 K, s5 H% f' G
% @! b' d' B  \3 ~唐后期,成都成为中国绘画的中心。这是安史之乱时随唐玄宗到成都的一些画家就地安家,未能北返,与本地的画家汇合形成的。 , |7 \: {9 q( Y8 y6 E2 S! x: k

, s0 n$ d/ N8 R8 |1 O/ ^/ y四川石刻佛像是一个令人惊叹的艺术。其中始建于唐玄宗开元元年(公元713年),完成于唐德宗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历时90年之久的乐山凌云大佛最为著名。大佛通高71米,头高14.7米,头宽10米,肩宽28米,眼长3.3米,耳长7米,赤足上可围坐百人。石刻佛像从唐代起开始发展,一直未间断过。据统计,现四川单是高度或长度都在10米和10米以上的石刻大佛就有20多座,四川当之无愧的是大佛之乡。 # X1 I1 l) U4 M( D! n" G

  B  T( t4 h" h: T  v" Y  T0 c) l8 A(三)五代十国 # h" s% O- i9 l3 w3 {1 A2 C( T1 ]

6 M: n# Y3 W- \, Y7 L* K2 ]1 }唐朝瓦解以后,五代十国中的吴、南唐、前蜀、后蜀、楚、吴越、与南平7国都在长江流域。长江流域各国彼此在相互交融、竞争中得到发展。   b/ T4 }! V5 v$ \. ~' f
& k  [8 e" z* s. R
1.水利与经济
& j4 R8 z; D- o7 p9 O: s% X/ d, L1 ]# e5 m
经过唐末的战乱,五代时期在恢复农业生产时,水利工程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吴越修筑杭州捍海塘,对杭州城的繁荣与农业的进一步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另外,吴越国因地制宜,导河筑堤,兴办塘浦圩田,太湖水利得以迅速发展。五代十国的工商业也得到发展。如吴越,杭州的纺织工业当时就很发达,绫锦并茂,钱原驻营称“衣锦营”,石鉴山为“衣锦山”,亦可知吴越产锦之多。
9 g6 j5 K- ~5 q9 X! h" U" s6 n7 Q, I
钱时曾两度扩建杭州城,“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之说法也是从五代吴越开始。
; P, k" y- k1 L) B
4 c" W8 j5 H! Y0 D. \: u4 }, W5 N& O( q2.科学技术 : J- }  R/ j. [1 {
& F" r( o/ @, _1 A* H+ a2 ?( [
五代时期在冶炼、印刷、海盐生产、井盐生产、建筑、造纸、造船等方面均取得突破性进展。长江流域黄铜冶炼技术突飞猛进。云南的镍铜矿可炼出白铜,被国外称为“中国银”,西方到19世纪才仿造成功。五代时期雕板印刷盛行。 + F! T  h' Z# I3 Y7 n

( x3 b4 ]& z' R6 Q) E' z江西一带经济发达,社会安定,吸引大批北方文人学士至此避难。当时的一种“澄心堂纸”由于质量极佳,一幅定价在百金之上,是不可多得的好纸。南唐境内的制墨工艺也非常先进,当时的“李氏墨”被宋人誉为“天下第一品”(陆友《墨史》)。 ! Y9 M' H9 G5 p7 |4 B3 W+ q
$ P% f+ G! `# f  R5 i+ U
南唐陪戎副都尉剑州陈士良所著的《食性本草》一书,与唐代孟诜的《食疗本草》、明代汪颖的《食物本草》一起被称为中国古代“食物中药”的三大名著。吴越国的天文学,当时已达到世界一流水平。杭州玉皇山下吴越国王墓中发现了一块石刻星图,是目前已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一块石刻星像图,对研究中国天文学史,科学价值极高。
0 X! O2 `+ @  u2 ~6 h2 C; J$ r1 W" z8 u: i, v  k2 w
3.思想与文化
$ H$ j: \1 m* ]7 Z5 F
0 B& O' @8 [1 W- Z; M" J7 d+ O* }五代十国时,佛教一统天下。当时流行的佛教主要有禅宗、天台宗和律宗三支。吴越国智觉禅师延寿编撰的《宗镜录》,对开创宋代“三教合一”有一定的价值。吴越国国王大兴佛寺,仅灵隐寺就扩建房屋千余间。杭州当时有“佛国”之称。 - m: S- X; x! O9 R; c2 h! d

4 g0 ?* E9 v" n% u0 c5 h7 r五代时南方诸国书院众多,为培养各方面人才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这里涌现出大批的学者、艺术家,以及各方面的人才,被誉为“文物最盛”。
/ n/ b) z: M1 [0 {: D& K
/ P+ S! |0 G" B5 }" e印刷技术的进步,促进了藏书业的发展。五代时期长江流域文化之所以特别发达,与国家和地方藏书之多有密切关系。
+ _$ j/ J9 i4 w8 D9 V+ v: _
3 o6 J" B! s( S; B1 W9 o0 D7 Q在史学方面,南唐史学家如尉迟亻屋撰有《中朝故事》;郭昭庆著《唐春秋》30卷等。
+ A: t4 R/ o5 Q) R! K0 ?1 T6 b' T" e( h' {2 v8 |% f" @7 ]4 Z( g
4.文学艺术 + o# [" S. @! f6 N$ q

3 o, F) r4 l# {+ n( g& w) o9 n7 X五代文学的代表莫过于词,这时期词人所写的诗词多感伤之作,其内容大多反映了唐末五代时期离乱的痛苦和政治的腐败。南唐文学中词的创作成就最高,南唐二主李王景、李煜最有名。中主李王景的词脱去花间派的习气,语言明快,意境较高,其代表作《摊破浣溪沙》为历代传诵。后主李煜,多才多艺,善书画,知音律,能诗文,尤工于词。其作品在南唐灭亡前后有深刻的变化,特别是亡国后他的诗充满了亡国之痛和故国之思,感人至深。
6 l2 f. Q  ]% J1 u$ o3 G
, p) g) N( t' S3 U五代时期长江中游的楚文化虽不及巴蜀,但在文学创作方面却引人注目。当时的天策府有十八学士,如刘昭禹、廖光图等都是工于诗文的著名楚国文人。五代十国时期,西蜀地区是绘画艺术最发达的地区。后蜀孟昶明德时期(公元934~937年)设立了宫廷绘画的专门机构翰林图画院,各地著名的画家云集。画院中黄筌(约公元903~965年)在西蜀画家中有突出的地位。当时,四川地区的雕塑艺术成就也令人瞩目。从已挖掘出土的前蜀高祖王建的永陵来看,雕塑艺术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 o4 H, Z' W# Q# I: h! k% f4 S; a

! m5 N% K# J: Q3 Z吴越国由于重视文化建设,许多文臣、僧人都有较高的文学素养,如文臣罗隐、诗僧贯休在当时文学艺术界都享有盛名。贯休还是当时著名的画家,他画的罗汉是世界古代佛教绘画史上的名作,有的刻本流传日本。   v% O; B5 r5 |5 [  L0 ]" Z
, ^0 H! Z3 p+ w1 S/ _" ?
南唐中主李王景时期设立画院,一时名家辈出,成就较大。山水画以董源为代表,他的画具有真实的自然美,被推为江南画的开山始祖。书法以书法史上著称的“大小二徐”徐铉、徐锴最有名气。徐铉的《千字文》是玉箸篆书法的典型作品之一。他主持编刻了一套四卷的书法丛帖,定名为《升元帖》,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一部丛帖。五代南唐的雕塑艺术,代表了当时的成就和水平。 + s  D, K" o! p' B

5 m. l! T  D- M4 e3 f二、宋  代 % \: t' @. O5 l  Y( j( L' k. N( ~

& r8 _. ]: q+ j- q7 c% u; |, k宋代,长江流域的经济已超过北方,江浙成为全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军国之费多出于东南。经济的发展带动了文化的繁荣,特别是南宋政治中心转移到杭州以后,长江流域经济文化进一步发展。有学者认为:“两宋期内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之内,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邓广铭《关于宋史研究的几个问题》)宋时的中外文化交流在地域上有了发展。中国火药、指南针、活字印刷术的传播,影响和推动了世界文明。长江文化不仅将自己的优秀文化源源不断地输送到邻近的朝鲜、日本、越南、印度及中亚、西亚等国家和地区,而且还以强大的幅射力,传播到欧亚非大陆。
% O4 s( m9 u1 r) W5 t/ I7 x  f3 J) Z" {6 n0 x- x2 U$ v0 t5 b
1.水利与经济 & x( ~* ?: L% A6 F) y# S+ R2 ~+ u
8 w, B+ t3 _& i/ I* ^/ x. W4 ~
宋代的农业大发展与宋朝重视水利密切相关。“灌溉之利,农事大本”(《宋会要辑稿·食货》)。朝廷不时发布农田水利的诏令,而且把农田水利的兴建作为检验地方官员政绩的一个重要方面。当时重点是解决漕运和农田排灌问题。运河船闸的完善保证了漕运的顺利进行。为了保证长江中下游地区农业的发展,灌溉排水工程规模不断扩大。尤其是王安石变法期间,水利建设成就更为突出。
9 I& A" x4 e8 W4 s1 K6 O: c% g2 M/ `1 d* \# _
宋代长江流域农业生产的发展与生产工具的发展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宋代江南的犁有了丽刂刀的装置,这是对犁的重大改进。大约在宋神宗年间(公元1068~1085年),鄂州创造了用于插秧的秧马。在灌溉排水上,普及推广了水车。在收获脱粒工具上,江南地区进行了改进,大大提高了劳动效率。除此之外,宋朝鼓励南方尤其是长江流域人民种植小麦,改变了这一地区“专种粳稻”的耕作制度。这样换种轮作,提高了农田复种指数,从而提高粮食总产量。随着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各种经济作物的种植规模也比唐代有所扩大。其中较为突出的是茶、蚕桑、麻棉和果木业。 / H/ V7 u% [8 _/ ]+ K' i5 o

" A& k2 o8 v0 T3 ^  K. M由于以上措施,使两浙成为两宋时期农业生产最发达的地区。 ( L+ O6 h& x+ u0 a0 k9 N
& f% s% v5 Z3 Z, Q$ v  v
两宋时期,长江流域许多大、中、小城市都有较大的发展。大城市以杭州为典型,代表了这一时期长江流域城市经济发展的水平。孝宗乾道时,杭州有26万多户,到南宋末年增为38万多户、120多万人,还不包括庞大的官府机构和军队人数。当时的杭州不仅是南宋的政治中心,也是商业繁荣的大城市。 ! `$ O' ^: v( u0 v
" R  G8 _4 l2 u) f, v/ \6 }
手工业主要表现为各个行业规模扩大,分工更加细密,生产技术有明显进步,大部分产品的数量和质量也都有所提高。首先是矿冶业的发达与金属制造业的兴盛。两宋时期,长江流域的铜矿开采和冶炼技术有较大的发展。湖南潭州永兴铜场、江西信州铅山铜场和饶州德兴铜场,是当时全国著名的三大铜矿生产基地。黄金的产地主要分布在江西、湖北、四川等省,其中以江西最多。宋代已能铸造大型铁器。现存湖北当阳玉泉寺的铁塔等,都代表了当时较为先进的铸造水平。 / m- {8 `5 v  U" Y
9 l1 k4 h$ B2 v4 {, s
这个时期的丝织业不仅产区多、规模大,其最大特点是花色品种繁多,从普通的绸、缎、绢、锦到绮、绫、纱、罗、绉以至绣绵等。棉织业开始兴起,已成为农村重要的副业生产。食品生产主要在制糖、制盐和酿酒上。其中蔗糖生产的一个重大发明是糖霜,当时四川遂宁糖霜为全国之最。长江流域以井盐为主,以四川井盐最为著称。宋时制瓷业得到了重大发展,可称为长江流域制瓷业的发展时期。 ! ]. P$ Z# N( W  a0 u$ X5 @
& o( p2 E/ s( ^3 a
随着商品经济的繁荣和对外贸易的发展,造船业十分发达,造船技术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造船数量大,船舶体积和载量大,品种繁多。南宋时池州造船厂造成车、桨结合的铁壁铧咀平面海鹘船,为造船史上的一大创举。沈括说,宋代造船业的发展与运河的漕运有关。南宋偏安杭州后,南运河更显重要。陆游说宋高宗之“所以能驻跸临安,以有此渠耳。”(《渭南文集·入蜀记》)。江南运河上的船闸也是当时航运的一大发展。
5 D# f5 \( I1 W  k; w7 Z/ X: h2 b8 \4 h$ P+ _3 O7 [
宋代商业发生了一次大变革。随着城坊制度的取消,政府不再干预和管制商人的正当营业活动。由于长江流域的商业十分发达,货币因流通需要而有所改革。当时除了铜钱和白银两种货币少量使用外,纸币已成为长江流域的主要交换手段,这是货币发展史上的一个进步。两宋时期,朝廷为了增加财政收入,对海外贸易极其重视。长江下游拥有众多的贸易港口,如杭州、镇江、江阴、华亭等。
0 G5 C7 p1 t! _" `* i; b4 y+ L; H0 v3 r( o2 n, E, h) N2 k- J- O
2.科学技术 2 L7 \+ I4 l+ j% f

9 l( a- A9 s: G, m- B中国的四大发明是宋代在长江流域完成的。造纸业在宋代得到空前发展,纸的质量、产量都超过历代。雕版印刷始于唐五代时期的杭州与成都地区,在印刷术上具有革命性的活字印刷,于北宋仁宗庆历年间由杭州人毕日升发明。火药的发明也在长江流域。宋理宗时,荆、淮的铁火炮有十数万尊,荆州(江陵)一个月就制造火炮一二千尊(见《宋史·李曾伯传》)。荆州在当时已俨然成为一个制造火器的中心。宋高宗绍兴二年,陈规守德安时(今湖北省安陆),发明一种管形火器,叫“火枪”。宋理宗时,寿春府(安徽寿县)又创制了一种火器,叫“突火枪”。指南针出现应当是在公元10世纪。据《梦溪笔谈》记载:“方家以磁石磨针锋,则能指南”。南宋时,航海“全凭南针”(吴自牧《梦粱录》),指南针已普遍运用于航海。 9 |$ A  m5 G0 u6 y0 h

0 N8 M8 ^% g! ~, L' U沈括的《梦溪笔谈》被英国当代著名的科技史学家李约瑟先生誉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它涉及数学、物理、水利、天文、地质等十几个领域。在数学上,他首创了隙积术和会圆术,而会圆术是中国古代数学史上第一个由弦和矢的长度求弧长的比较简单实用的近似公式。在物理学上,沈括发现了磁针“常微偏东,不全南”的现象,成为世界上最早发现地磁偏角的人。在化学上,沈括利用石油不容易完全燃烧而生成炭黑的特点,首先创造了用石油炭黑代替松木炭黑制造烟墨的工艺。他首先提出了“石油”这一科学命名,并预言“此物后必大行于世”。在地质方面,沈括最早对中国华北大平原的成因作了科学的解释,认为是泥沙淤积而成。在天文学方面,沈括所作的《浑仪议》、《浮漏议》等是中国古代天文学史上的重要文献。他首创的《十二气历》与今日世界上各国通用的阳历法不谋而合。在水利方面,沈括在1072年所作的“分层筑堰法”,是世界水利史上的一大创举。另外,沈括还在生物医药学和工程技术方面作了大量的科学记录和科学解释。 ) L6 e) d9 U5 `2 t+ c
3 y' b  |, Q1 z/ e! }8 C
宋代数学,是中国数学史上一个辉煌阶段,在世界中世纪数学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这一时期的秦九韶、李冶、杨辉、朱世杰四大数学家,是中国宋元时期数学的先锋,而秦九韶、杨辉就是长江流域的杰出代表。
& m6 d( w! g5 Z9 J% b: R6 e  i, d" b9 ~
在天文学方面,以沈括、苏颂为代表也做出过突出贡献。尤其是苏颂,他在天文学上的最大贡献就是他领导研制出大型天文观测器——被称为近代天文钟鼻祖的水运仪像台又是世界上第一座天文授时钟。四川黄裳制作的《天文图》,刻在苏州文庙的石碑上,这也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天文石刻星图。
- U7 B4 e, m" h  I0 C/ `- q% a# {0 E6 Q( i. G3 o7 f
另外,宋代在圩田建设和治河技术等方面在中国水利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河渠志》里提出计算流量的方法;秦九韶在《数书九章》中提出4种测雨雪将积雪深度换算成平地降水深的计算方法。
/ B3 D8 l% C& b, D. o5 h% F. H' A# r
宋代长江流域的地理学、农学、动植物学、物候学、酿造学、医学、造船技术、金属冶炼技术、造纸技术、瓷器制造与纺织技术等许多方面都走在全国的前列。   p8 @% q9 E$ d8 h& H

/ o6 ]) W  V4 [5 D3.思想与文化 9 `& t2 e5 C1 h7 v
( w+ O$ w' r1 \, c" ^
北宋时期,中国文化重心已南移。长江流域学者人数、科举进士人数、各类科技人才、艺术人才的人数均超过北方。宋室南迁,北方约有150万至200万人随之南下,为长江流域带来了浓郁的北方文化与大量的人才。长江文化在吸收黄河文化的同时,保持自己的特色,长足地向前发展。 9 Z0 a. j1 e5 k" h9 S5 f

6 m- }2 m; d# _! B% ]3 U理学创始人朱熹为江西人,对经学、史学、文学、音律及自然科学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贡献。他的最大贡献是在哲学上建立起一个完整的客观唯心主义的理学体系,理学一直成为后来封建地主阶级统治人民的理论工具,在明清两代被提到儒学的正宗地位,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统治思想,其著作有《四书章句集注》等。
% S  y1 J" i" _! U& V$ z- `7 Z- x$ w  [. L
宋代儒、释、道三家学说经过长时期的互相交流、互相斗争、互相排斥、互相渗透和补充,共同发展,许多重要人物也在长江流域。如对北宋产生极大影响、被称为宋代学者之首的胡瑗是泰州人。在他之后的临川人王安石,更是为宋学做出重要贡献的人物。湖南道州的周敦颐,是继胡瑗、王安石之后又一个重要人物,被视为理学开山祖。他创建的“濂溪之学”在当时很有影响。以后,苏州的范仲淹,四川的苏洵、苏轼、苏辙等,都是代表人物。欧阳修的主要贡献是对在封建时代的政治、文化生活中具有至高无上地位的六经提出了尖锐激烈而又全面的质疑。
# S+ M  `4 Q/ h5 o
* s. u1 r$ x4 x宋代是佛教中国化、世俗化继续深入的时期,也是长江流域道教发展的又一个高峰期。这一时期长江流域在道教的创宗立派中颇有建树,在道教书籍的收集编修方面也有积极贡献。 4 V% Y3 [# Z/ P+ k3 t/ H
/ b4 u4 }0 L" i, F
萌芽于唐代的书院教育,到了北宋开始形成为一种独立于官学之外的独特教育组织,已由单纯的藏书发展为教学。据统计,当时全国书院最多的省份是江西省,共138所。著名人士如朱熹等都是书院的主讲,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 w# \+ ?8 K- P8 @" b
- ~! q) W8 |$ o1 T' t7 C$ V当时涌现出不少闻名全国的书院。最著名的四大书院,有两处在荆楚大地,一为长沙岳麓书院,一为衡州石鼓书院。长沙的岳麓书院是北宋创建的一所著名的以儒学为中心的书院。北宋大中祥符五年(公元1012年)湘阴人周〖HT4”,6SS〗木〖KG-*3〗式任岳麓书院山长(院长)。他任职期间是岳麓书院最兴盛的阶段,很快就发展到数百人,可见当时的办学规模已大大扩展。岳麓书院在南宋四大书院中最早成为理学传播地。以后尽管全国书院林立,但岳麓书院在不同时期、不同程度地代表着或影响着整个中国书院的发展趋势。 & c7 s7 W) A3 |; O6 F/ C5 ^1 ^4 v

0 M: }/ G2 f1 w4 {' m" a- v0 q南宋时最著名的史学家是四川眉山丹棱(今四川丹棱县)人李焘。他花了40年时间完成的《续资治通鉴长编》是继司马光《资治通鉴》后,又一部价值很高的史学名著,是史学文库中不可多得的、最详尽的北宋编年史。由于他著作颇丰,又精通经学、史学、天文、文学等,当时被人誉为“杂学士”。 1 I7 F4 Q* H8 |0 ?4 A6 |9 B7 R

( D2 V2 d( T5 j$ `7 X. `, W0 O南宋江南成为文化教育的中心,南宋的太学设在杭州。通过科举考取进士的,在江南数不胜数。仅这一时期,浙江就有六千多名考取进士(据雍正《浙江通志》)。 ( A9 @7 n- o$ d! y, V3 H

& q2 [( [  t9 W: f9 {& q4.文学艺术
+ Q* Z  v' |, G4 H. H8 X  [% c
& s5 J( v- g+ v+ r这一时期的文学成就有三大特色:一是词的极盛;二是诗的繁荣;三是古文的革新。 ; Q3 O  f9 ~9 Z- U; V# h  s3 M, B

4 G  `1 E/ n! x2 Z# B词发展到了宋代进入了全盛期。在《全宋词》收录的1331位词人中长江流域占多数,晏殊、苏轼、黄庭坚、秦观等为北宋时期重要词人的代表;李清照、张元干、姜夔等所作的词,反映生活的深度与广度达到了韵文文学的顶峰。 1 J2 D# \  f' o8 Z! |$ M
- x+ h' C/ Q! e2 ?7 q
诗歌到宋代又有了一定的发展。北京大学编纂的《全宋诗》,收录的作者约为《全唐诗》的4倍,卷数和字数为《全唐诗》的5倍。在宋代诗人中还产生了像陆游、杨万里这样的大诗人,他们写的诗篇都在万首左右。宋诗与唐诗统领风骚数百年。 + m3 V+ a$ {9 T9 T+ V

* @* }5 }, A2 y+ C  E5 ]宋代的古文运动,是古代散文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唐宋八大文学家除唐朝的韩愈、柳宗元外,其余均出自长江流域: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为四川眉山县人,欧阳修为江西庐陵县人,王安石为江西临川县人,曾巩为江西南丰县人。他们通过与骈文的不断斗争,促使了宋代古文内容与形式的不断成熟,对后世的散文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欧阳修是宋代古文运动的领袖,他所提倡的“道”对“文”起决定作用,他在主持礼部考试期间的一系列实践活动,为扭转当时的士林之风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他的《醉翁亭记》成为经典之作。苏轼的散文与他的词一样,气势超凡,《赤壁赋》、《赤壁怀古》等都为传世之作。
8 y- B2 Q+ \) {6 A9 U* V5 o
, g' T# R( U. r* `. u! P, ?宋代的绘画是中国古代绘画史的鼎盛期。宋代画家853人,为唐五代总和的2倍多,元代的4倍多。北宋时北方绘画人材比南方多,南宋时南方的人材远远超过北方。宋代绘画的繁荣还主要表现在普及上。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庶民百姓,甚至僧道歌妓,都对绘画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山水画也摆脱了作为人物画背景陪衬的附庸地位,以一种独立的画派出现在中国画坛。
! y. H  u& Z* Y3 e% i) Z  r3 m6 P8 L8 Q
宋代的书法成就虽不及文学、绘画,但也有一些名家及传世之作,而这些书法家绝大多数为南人。以名家而言,宋代的“苏黄米蔡”(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四大家均诞生在长江流域。尤其是湖北襄樊人米芾,是开创“米点山水”画派的画家和书法家,著有《书史》、《画史》、《砚史》等。
, C% M! [& |1 {! c0 p- q
: g0 V9 `+ ^% ^2 [宋代,中国音乐艺术南盛于北的局面已经形成,而且南方音乐繁荣地区主要集中在长江流域。

签到天数: 473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二品侍郎

22#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 21:47:47 | 只看该作者

签到天数: 473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二品侍郎

23#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 21:50:11 | 只看该作者

该用户从未签到

24#
发表于 2009-1-14 10:54:06 | 只看该作者
够详细,谢谢宗亲对网站的支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中华姚网,全球姚姓“根”之网。欢迎您宗亲!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5-7-22 01:57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