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辽宁
+ i5 ~: F; \+ R4 F0 H+ Y% ?1929年,中华民国改奉天省为辽宁省,为辽宁得名的开始,意为取“辽河流域永远安宁”之意。: b6 }, o7 F! \
沈阳——1296年 元代重建土城,改沈洲为“沈阳路”,归辽阳行省管辖。由于沈阳地处沈水(浑河)之北,以中国传统方位论,即“山北为阴,水北为阳”,故改沈洲为沈阳。5 p# U# b9 H9 E
葫芦岛——葫芦岛,最初为海岛名称,始见于《全辽志》。明嘉靖四十五年(公元1566年)刊行的《全辽志》卷一山川,宁远卫条目下,列有葫芦岛、觉华岛、桃花岛。对葫芦岛则注明:“在海岸四十里,半山入海”两行小字。其后,天启三年(1623年)中极殿大学士、兵部尚书孙承宗《奏报关东情形疏》和中国革命先躯孙中山《建国大纲》以及其他许多文献,都提到葫芦岛的名字,有的称“葫芦套”或称“断冈”、“折冈”。原名锦西(1994年10月更名为现名),战国属燕。三国魏属幽州昌黎郡。隋属柳城郡。唐属营州。辽置安昌县。元并入锦州。清置锦县。1913年置锦西县,属奉天省辽沈道。1929年属辽宁省。日寇侵占时,属锦州省。1945年属辽西省。1954年辽西与辽东两省合并后属辽宁省。1985年设锦西市,因地处锦县西部,故名。
2 H# F' P' A M; G- o' C' D% o! j
, W$ A& q3 ~* C' X$ b7 T+ E2 z锦州——公元911-926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以汉俘建锦州”,锦州之名始于此时。
, J2 X) Z2 ~7 U& h
, @8 o1 \9 \ U/ Q" v }营口——1688年,清政府安置巴尔虎蒙古人在营口一带游牧。巴尔虎人以窝棚为居室,窝棚相连,状似军营,因名营子。营口的潮沟在潮退时沟水干涸,潮进时沟没于水,故称没沟营。$ |/ X; e% o G! j, P# {; k
( |9 i6 a e1 }+ A大连——大连最早的名称为青泥洼。 1897年年底,沙俄为争夺清朝领土,将军舰强行开进旅顺口,随之便派人到大连湾和青泥洼勘察,决定在青泥洼开港建市。1899年8月11日,沙皇尼古拉二世发布关于建立自由港“Дальний ”(俄文“远方”之意,读音为达里泥)的敕令,将青泥洼改称 Дальний(达里泥)。沙皇敕令发布后,中国人仍称青泥洼。1904年,日本挑起争夺辽东的的日俄战争。1905年,日本战胜沙俄,将青泥洼也改称为古代中国标称大连湾所用的“大连”二字,一则用海域的名字指称港口,二则也兼取近似俄文“达里泥”音之意(日文汉字同“大连”,音读为“Dairen”)。当时,日军辽东守备军司令部男爵西宽二郎发布传达命令第三号,内容为“自明治三十八年(1905年)二月十一日起,‘青泥洼’改称‘大连’”。 q6 R: s$ M5 t( [( V8 A+ ^4 Z
, E" n- P- N' p! V
朝阳——很早年间,朝阳地区住着几户人家,没有村的名字,当地村民们商量着起个村名,一天早晨,一位老汉站在村口遥望土楼观,发现眼前的北山山势很像凤凰展翅飞舞的样子,于是,村民们就给住的地方起了个雅名叫“凤翼庄”。明末清初,随着大量的迁移村民增加数倍,村庄不断扩大,根据住宅分为“上朝阳”和“下朝阳”这一地区统称为朝阳,沿用至今。9 ?7 H, A/ _6 [: v+ E
: O- C+ r3 @3 _* u4 Y, }" x阜新——阜新市名源于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在此地设置的阜新县。其含意有二说。一说是“山阜日新”,一说是“物阜民丰,焕然一新”,当为此地物产丰富、人民逐年兴吐之意。1940年置市时,以此得名。
4 F' J: u; f4 U, D0 e1 z& a5 {8 r$ p( p$ E( G# ^2 N* Z( d( Z
鞍山——因市南郊有一对形似马鞍的山(满语思额穆阿林,意为马鞍形的山)而得名。
: }/ m3 h5 |6 F- ?5 l& X$ x) B L
辽阳——辽阳古称襄平。辽阳名称始于汉代。据《汉书•地理志》载:“大梁水(太子河)西南至辽阳入辽(指辽河)莽曰辽阳”(小辽)水出辽山西南流经辽阳县与大梁水会。“小辽水即现在的浑河。“水北曰阳”,汉代的辽阳(今辽中县茨榆蛇公社偏堡子古城址)因地处小辽水之北,故名曰辽阳。本溪,地处辽宁省东南部,清光绪二年(1876)始建怀仁县。三十二年置本溪县。1939年,设本溪湖市,1948年设本溪市。(湖形外阔内狭,极似犀角做成的酒杯,故称“杯犀湖”。此外,还有“碑西湖”、“白溪湖”等说法。 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因“杯犀湖”名称过雅,又难写辨认,故取其谐音改称为“本溪湖”(本溪湖药王庙碑文可为佐证)。同治八年(1780年),辽东处士高升尧书写“辽东本溪湖”五字凿于洞口上方,此后,本溪湖的名字便流传开来。)
7 J, J$ z' D% U6 ^0 b7 {3 x1 Y! Y* H3 c4 B
铁岭——为铁岭卫的简称,源于明朝。明朝之前,这里曾先后有银州、新兴等名字。银州是辽代所设,《辽史》中有"银州本渤海富州,太祖以银冶更名"的记载;说的是银州之前曾名富州,但富州不在今辽宁而黑龙江。银州是辽代将原在黑龙江流域的富州更名南迁的名字,其详可见本篇《富州与银州》一章。辽灭后到公元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中间经历金、元二个朝代。金朝废银州改为新兴县(《金史•地理志》),金、元二朝这三百年间一直用新兴这一名字,新兴县亦被称为古银州。明朝建立之后的第26年,这个被称作"古银州"的地方开始有了铁岭这个名字。% v `9 q! o; ^3 H6 Q9 u
7 E- T. p8 m& Q4 _* ^: X# J2 ]5 t `
丹东——旧称安东,1965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安东市改名丹东市。意为红色东方之城。
; X' ~, y3 c8 b2 [8 b
3 I% L/ e) B; i, S; B抚顺——“抚顺”这一名字最早见于1384年,当时的明朝在浑河北岸高尔山下建砖城一座,取名抚顺城。所谓抚顺,就是“抚绥边疆,顺导夷民”之意。
& J5 _6 _; T6 E7 P! K0 y' F* f; k; T. h2 F
盘锦——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在境内设置盘山厅。1913年设盘山县。1950年盘山农场改为辽西省盘山第一稻田农场。1953年2月,盘山第一稻田农场改为盘山机械农场,1955年改为辽宁省盘锦国营农场管理局。1966年1月,盘山县与盘锦农垦局合并为盘锦垦区,试行政场合一制,直属辽宁省。1984年6月5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盘山县,设立盘锦市(地级),盘锦名称的由来,始于盘锦苇场的建立,当年曾拟三个名字(即:辽凌、辽大、盘锦)上报中央造纸局,一九五0年十月经批复圈定“盘锦”作为场名,是根据苇场西部有条盘锦河而定,从此以后盘锦的名字正式出现在地图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