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 12# lemo11 2 d. ~) @# T `6 e+ O
7 G9 M7 H: K) D% C" x) k9 D; {% k 贤侄:你好!
, [0 E6 E7 r3 S( {' i 昨晚根据你提供的"武阳,定魁,公德''的信息,我认真研读了整个南昌家谱,发现没有一个叫“武阳”的,“定魁”只有一个,但不对版,十几个“公德”更是风马牛不相及。一度让我陷入了迷茫。8 I+ f. A8 g8 c& L4 z) u/ N
我第二次扫描整个家谱,只发现两个“武扬”,一个“武炀”,三个人名同音,分别是斗门中房,斗门新房,姚湾志房。新房和志房的两位分别是文枚和文梅的儿子,一个字乐声,葬盐城小关,一个客居盱眙县。: o e3 b& c! N2 u0 J/ o. ~
我把重点放在了斗门中房这位“武扬”的研判上。
6 I1 L, }+ N$ M9 W7 E' G/ ]9 ]( } 这位“武扬”是继(鱼寿--电脑上打不出这个字,两个字合起来)的立子,生于嘉庆13年,即1809年,葬未祥。这一家已经203年与江西没有联系了,故不存在“定魁”“公德”的消息,我又一次陷入了迷茫。' { r) R4 _ O; w* }6 d- x6 {
但我从斗门中房开基开始,仔细研读,发现了一些规律,心情顿时豁然开朗。第二届修谱是明嘉靖八年1529年,第三届修谱是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第四届天启七年1627年.第五届清顺治十三年1656年.第七届1707年,第八届1754年.第九届1796年.都是斗门中房独立或牵头修的谱,说明那近三百年斗门中房是整个南昌姚氏的大望族,龙头之一。那时英,42人;标,53人;才,53人;盛,80人;世,103人;继,85人;武,63人;以后人数逐渐递减,说明你们跟家里的关系疏远了。
/ ~7 ?, f% c7 i; e' r
' i6 r! e+ O, |; ]. [; 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