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之滨,圌山脚下,600年前迁来了一个姓氏,这就是徽商姚家,然后就有了古镇“姚家桥”。 姚家桥是美丽的,姚家桥是富庶的,走进姚家桥便知晓她的真实,江南水乡的神韵在这里被表现得淋漓尽致。你看,沿江一带竹树相间、碧绿透青,微风起处百亩芦荡如水作波。堤岸之内,池、塘连接,种荷养菱。若是夏日,满塘碧玉般的菱角争相生长,像是要溢出塘外。触目处尽是粉红艳色的荷花,如少女般亭亭玉立在水清叶绿之处。几头耕牛耕耘在田间,一抹平整的水田灌上了江水,在粼粼微波中游弋着小鱼小虾,几只田蛙蹬伏在田埂上咕咕地鸣叫。 从600年前开始崛起,经历了数十代人的努力拼搏,姚家桥才得以拥有数百年的繁华。自明朝中期到清朝的康乾盛世,姚家桥集市极尽鼎盛辉煌。明朝山水客顾起元游历南**庙时曾赞其盛况说:“其,百货聚焉,市魁驵侩,千百嘈赞其中”。如此繁华气氛在姚家桥是每墟必见,绝无夸张。清雍正年间邑人姚嘉清曾著文描述姚家桥集市墟日的情景说:“每逢墟日,五更便闻车轴声自四方来,曙光初显,数街竟摆市矣。继,人由稀而稠、物以简而博,至早炊罢,则人如潮涌、物似山堆,街市处熙攘无绪、噪声哄然……至午,人如潮退、物随人流,因一集三空也”。这堆积如山的商品货物竟在数个时辰内销售一空,可以想见那个时代的姚家桥集市商品吞吐量有多大了。 对于古镇姚家桥的追忆,令人有种心碎的流连。而在诸多忆念中最难以释怀的该是横贯集镇里许的水街。江南水乡的典雅众人皆知,而姚家桥在这里是借着流水扮足了派头。方圆不足两平方公里的姚家桥竟有九条环绕通达的河流,以姚家港为主流的流水横穿东西,贯连南北,而姚家桥则是一座建立在水网上的集镇。环绕四周的流水为姚家桥引来了商机,因此镇上就建起了水街。水街沿着姚家港由东而西驻水而筑。从河边水中垒起石基,于石基上竖起几排木桩,以横木相连,上铺木板,形成平面,然后在木板上搭建木楼,这木楼朝河处开窗设门,布置店堂。向岸处就与建筑在街道上的房屋相接相连。这就是水街上的河房。一边是街面齐整的东、西街,一边是波光粼粼的姚家港,水街河房挟裹其间。 集镇上白天的繁忙才刚结束,水街上的店铺商号便相继亮起了夜灯,红灯绿照下的港湾里,桨声船影在四周迷蒙的夜色中如海市蜃楼一般迷幻诱人。夜航的船在水中缓缓滑行,荡起的水波如同起皱的绿绸,河房商铺窗棂间洒下的光影,如是在绿绸上染上淡红的色彩,在水波荡漾中忽远忽近很是飘逸。茶馆的夜市正在开张,茶客们聚拢在一起听着说书人谈古论今,小舟上船家的一声吆喝,临水河房里伙计的几声回应,这就是水街夜市。 …… 鸟瞰姚家桥的历史绝不能看得清楚明白,只有贴近姚家桥、融入姚家桥,才能体察得到她那坚韧绵长的精神,才能嗅到她那经久不衰的芳香。若有闲暇时间,可在老镇旧街上寻觅,或能见得到几将湮没的古桥,残缺不全半埋在灰土中的街石,东零西碎的破旧街楼,一幢连接着一幢的古墙门,这些遗留于世的历史实物,让你不由去猜度她所蕴藏着的内涵。猜想她所经历悠久时光的辉煌和衰败,即时想得再多、想得再远也无碍,因为600年的历史足以让人去思索,让人去畅想。随着近年来的大拆迁,古镇即将彻底逝去。但是有关她的历史却是会永久存留在如箭光阴的轨迹上,不可磨灭。 文图/姚剑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