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和云谱--姚网专业修家谱,姚家修谱找姚网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华姚网扫黑除恶倡议书
姚网网训,与家人共勉姚网建设捐助,宗亲合力助姚网姚网建站宗旨及姚网使命
文明姚网“九不发”中华姚氏十大人文精神姚家修谱,找姚网第五届姚商会于平公故里成功召开
楼主: 姚文长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沙河系姚姓宗谱(姚文长编著)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1#
 楼主| 发表于 2010-7-25 23:28:49 | 只看该作者
姚家修谱找姚网
本帖最后由 姚文长 于 2010-7-27 05:30 编辑
5 z3 Q3 O2 V0 z, l
7 k$ X/ C# J2 v7 U; ~
沙河《吴兴氏谱》序- P: I4 K6 P) t" D$ ]1 A! @5 ^

4 d8 C( F1 M4 C/ R0 j0 O    盖闻树无根则枝叶何以茂,江无源则泉水何以流,国无史则历史何以考,家无谱则支派何以查。所以国有史书,家有族谱。世代子孙知其木本水源,不致紊乱者,明矣。
9 J# X/ k& g$ V2 b" D" m( R0 y    吾族祖虞舜,耕历山。尧闻其贤而妻之以二女,让以帝位。舜知其子不孝,复以帝位让之夏禹,足见其子孙仍归于农。故史书称之以德服人。传至汉代,有姚基为光武将军;唐有元之,为玄宗宰相。
0 E8 _8 G& K. x1 n    复查在明朝万历年间,我始祖公姚富,字厚村,由湖北省麻城县孝感乡迁入四川省叙州府庆符县沙河驿,择地居焉。生二子,长讳启明,次讳玉卿。后值李自成闯王起义,兵荒势变,公有明哲保身之见,遂与长子启明公仍归湖北。于是次子玉卿公独留焉。
$ B0 y. P9 V6 I3 {6 u    由玉卿公发派至今,子孙茂盛,不啻(chì)螽(zhōng)斯衍庆,瓜葛绵延矣。其后迁居各地很多,流散亦不少。, ]/ N0 O- z0 \; q2 I  L
    谱既注明字派,亦当序焉。怎奈迭经变迁,遗失不免。犹幸搜索残余,喜可全,此乃我族不幸中之一幸耳,是序。
7 d$ C* A) M  I8 t0 e5 @
! L! T5 W" i7 E8 R9 ?/ ]  h* x
姚景仪著
* R2 q- z! U" ^0 l( V5 ]
丁卯(清嘉庆十二年,即公元1806年)桂月(8月)初稿

* s. |( @" f7 j0 p: f0 O4 c: a
乙酉(清道光五年,即公元1825年)正月(1月)修改

该用户从未签到

22#
 楼主| 发表于 2010-7-25 23:31:1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姚文长 于 2010-7-25 23:53 编辑
' P, o) ?$ \0 y
. U% y' q/ i! N+ f
姚姓简介8 d# R/ u/ K6 i6 [  H& _3 f- c
(代《沙河系姚姓宗谱》序)

9 J6 |/ }) o$ H" f4 E      姚姓因姚重华生姚墟(xū),因而叫姚墟氏;因舜帝建虞(yú)国,所以也叫有虞氏;姚姓旺族居吴兴(古越国之地),因此又叫吴兴氏。前两个氏名都包含着舜后的二十九姓,真正能和其它姓氏区别开来的是后一个——吴兴氏。" D9 J, i/ V5 m& N5 B) R5 |
     吴兴武康,是姚姓兴旺发达之地,各处姚姓,大多发源于此。先是姚逢为护羌校尉,迁陇西为赤亭羌(烧裆氏)之祖;后是姚纲因事魏,举家迁陕州硖石,发展为陕郡姚氏;再后有姚异为大理卿迁至云南;同时不少人散发至闽、粤,行成无数支系。现在广东、福建、江西、湖北、重庆、云南、贵州,陕、甘、宁,乃至全国,甚至海外,姚姓均不少。; {2 a- @/ J9 R4 p- H. A: N$ H2 R
     文献记载;中国共有姓氏5660个,其中单姓3484个, 复姓2030个,三字姓146个。目前还在使用的姓氏只有3050个。据最近人口普查统计,中国一百个大姓中,姚姓居64位。这一百个大姓排列是:; U! c5 j: P2 ^
李 王 张 刘 陈 杨 赵 黄 周 吴 徐 孙 胡 朱 高 林 何 郭 马 罗 梁 宋 郑 谢 韩 唐 冯 于 董 韦 程 曹 袁 邓 许 傅 沈 曾 彭 吕 苏 卢 蒋 蔡 贾 丁 魏 薛 叶 阎 余 潘 杜 戴 夏 钟 汪 田 任 姜 范 方 石 姚 谭 廖 邹 熊 金 陆 郝 孔 白 崔 康 毛 邱 秦 江 史 顾 侯 邵 孟 龙 万 段 雷 钱 汤 尹 黎 易 常 武 乔 贺 赖 龚 文
% i" ?' Q- s1 ]# A     昔自重华生姚墟始有姚姓以来,姚姓就不断地裂变为其他的姓氏。舜后二十九姓,相传为:姚、妫、陈、田、穰(ráng)、咸、法、王、袁、辕、占、息、陆、司马、胡母、颛(zhuān)孙、子献、子鞅、子芒、子尚、子禽、子与、子寐、子沮(jǔ)、子夏、子宋、第二、第五、第八,已无法一一考证。现就所知略举一二:重华与娥皇、女英婚后,尧让他们住在妫汭(guī ruì),其后有为妫(归)姓者;到姚满,被赐为妫姓;因封陈国,子孙遂以陈为姓;妫满死后,谥(shì)号胡公,因此发展为胡姓;陈胡公之子陈申有庶子靖(jìng)(白庚),他的九世孙叫伯爰(yuán),其后发展为爰、袁、援、榬(yuán)、溒(yuán)六姓;陈地妫姓有孔宁,发展孔姓;陈宣公小儿子公子西,字西夏,发展为夏姓;陈完遇难,逃到齐国改为田完,其后为田姓;田完五世孙田桓子的小儿子田书封乐安,赐姓孙;齐威王孙孟尝君逃魏任相,谥号文子,其后为文姓;齐宣王有玄孙田修,逃难改姓王,成为王姓中重要的一支。5 B1 w, z& j2 P7 e
     在台湾,舜的后裔成立了宗亲会,各县均有下属机构,因陈、胡、袁三姓同财大势重,轮流担任理事长。他们分别在马尼拉、台北、曼谷举行了第六、七、八届年会。据说全球舜的后裔有两亿多人。* t1 y# E' J# a& R" D2 c7 K
     我们这支姚姓经历的变化是:姬(jī)→姚→妫→陈→田→妫→田→妫→姚。
1 V7 t' w6 a; T" ^( J     据查,重华之前,是姬轩辕之后,是为姬重华生姚墟而叫姚重华;其子商均为姚姓;至姚满,赐姓妫,其子以陈为姓;到陈完改为田完之后,就是田姓了;直到田渊逃至吴兴,其子妫征,是为妫姓;妫征子田平、孙田丰是为田姓;田丰子田恢避难又改为妫姓;田平五世孙妫敷,才又更为姚姓。* S. m- B0 _$ r+ T" b+ `
     姚姓中名人不少。据桑君编著的《新百家姓》记载,姚姓家族历代名人分类统计如后:
: J& C5 u; d5 n; `
   类别
  Z* f! e* B1 s5 f& }; w+ k' V# L时代  政治名人  军事名人  文化名人  文学名人  艺术名人    女名人  合计5 t  a- G- B7 [4 ~9 N% F
古代     5           5           3           4           1                     18' ]+ Z. `1 _! ]5 t. s2 u1 {
近代     3           2                                    1                       6
* l7 _& h( f' c现代     1                                                                1        2) X* S+ F3 H6 R; w( T+ o- U- E
合计     9           7           3           4           2             1       26: r, k" U0 {5 T7 a+ Q2 G
这个统计虽不完整,但可见姚姓的一斑。

6 o1 ]# x( ^2 r% O& m姚文长
$ \6 \' V. r7 H. X2003年12月5日星期五于沙河

该用户从未签到

23#
发表于 2010-7-26 09:02:26 | 只看该作者
如果沙河系是祖章公之后,那就可以理解了。
; {' u% z/ L& f  `0 ]( l8 A当年平远族谱草创,只记载祖隆、祖盛公之后,祖德、祖章两公之后未能入谱。实为憾事。1 Q4 S& `& ?% z+ t
但你谱前序等,“太守公”所创序等皆为平远谱序,想是当年联系上了曾经通过谱。
: I0 g. A6 N0 i史书上,姚平公是我族最早由“田”复“姚”姓。《汉书》上有关于姚平公的记载。
+ e, ?( ^+ v' d  w( H- M5 w* N" B7 s9 A9 ~+ y7 ^4 N
我大胆倡议:居于外地景清公子孙,择日一起回平远,祭拜先祖如何?

该用户从未签到

24#
发表于 2010-7-26 22:31:16 | 只看该作者
17# 姚文长
: M  K, k0 Y# b姚文长先生:! b: C$ X5 Y0 U/ z  O1 ~# _' l' e: y
      这张图是旧谱所有(哪部谱)还是你自己绘制的?

该用户从未签到

25#
 楼主| 发表于 2010-7-27 02:55:28 | 只看该作者
明成化年间修的潮阳姚氏族谱,有始祖姚孚公的行实:7 O5 ], ?/ C, P8 a# z# w' F8 @
     一世
+ H5 d9 A) S( e) z     孚,字绵光,号宣教。琳公之子。生于南宋光宗绍熙元年庚戌(1190年)十月初二日,卒于南宋理宗淳祐壬子(1252年)正月初七日。南宋时入潮,寓于江 ...8 _$ e3 Z  v% x7 o; l  M+ z2 {: ^* F
pszyyao 发表于 2010-7-24 18:40

0 t# M( `/ x9 j8 b' _你们的姚孚与我们的姚孚确系两个同名人。当时的人有名有字,有的人名用得多,字就根本未用,只有出薄里才有;有的相反,字用得多,名无人知道。我看在平远世谱中可能也没提到孚这个名。+ x7 v* d8 \( ]; V% f; g
我们谱里的潮阳始祖是到湖北编谱时才定的。可能平远谱中也没有这个称谓。你们一支的潮阳始祖是你们的,与此无关,不能混为一谈。

该用户从未签到

26#
 楼主| 发表于 2010-7-27 03:17:26 | 只看该作者
在民国年间三修的《平远姚氏宗谱》( 7卷,姚克明倡修,姚宇陶,姚宇暨等编纂,民国6年(1917)铅印本,广东省档案馆馆藏其复印本)中,有清两郡太守、十三世姚尲的旧谱序言,节录: + C( ^0 V/ `+ d8 }! `  X4 m9 a
   “(始)祖景清念一公,其先 ...- {7 B# E" n. S2 L
pszyyao 发表于 2010-7-24 18:55

7 |3 G* ?9 F7 x4 S; n麻城《粤东姚氏迁楚图》是清朝时编修的,编修时,肯定是去过平远。从抄回的平远《姚氏宗图》序看,是录的与自己支派有关的季派的谱序,还不是真正自己的谱序。

该用户从未签到

27#
 楼主| 发表于 2010-7-27 03:25:49 | 只看该作者
江西平远姚姚士平对景清公的描述:
+ e8 C  h8 O, |4 K' P/ ~- N/ D    第一百零六世 梅州始祖) B* F4 T" j% B' i% q# w0 f. L
    景清,字念一,谥贞定侃毅。葬梅县石坑堡均田双坑尾猛虎出林形,坤山兼申。公豁达有大志,贻谋深远,宋末由闽莆迁宁化石壁,任梅州驿,休官立籍于 ...) c3 Z: X+ F2 E/ o: {4 H
pszyyao 发表于 2010-7-24 19:07

) S- T: P0 ]6 i! ]  J. n念一可能应该是号。梅州始祖,平远始祖也是修谱时定的,不是原来的称谓。

该用户从未签到

28#
 楼主| 发表于 2010-7-27 03:33:58 | 只看该作者
大连姚江南对景清公的描述:  k7 [) d* z3 l# G" w  v; e; u- f8 k
   一世:7 D1 Q+ u" k: ?' W
   景清,美郎之子,原名辛郎,字绍堂。宋朝由闽莆居宁化任梅州驿,休官立藉于韩莆之均田,为平远始祖,盖平为程乡之分设,而程又梅州之改名也,逐甸、韩莆、羲化、龟浆、万 ...
; Z: h1 s. m8 Spszyyao 发表于 2010-7-24 19:12

/ {- W$ e3 s+ o' G美郎之子,原名辛郎,字绍堂,确实系自己添的。
9 j% w. N. x5 r$ _7 ~119世:景清,名孚,申之子。即念一公,生于明洪武二年(即公元1369年)已酉岁,由武康等迁潮州,古籍潮阳程,为潮阳始祖。娶妻邹氏,生四子:长子祖德舟迁海阳;次子祖隆迁大石;三子祖章徙居处之安远,为避本籍差役,曾更姓为妫,后迁楚;四子祖盛迁石正,后亦迁楚。祖隆四传之后,分起竹乡(即古梅州,地名初隶程),万历中割为平远,并辖大拓、超竹,为平远姚氏。

该用户从未签到

29#
 楼主| 发表于 2010-7-27 03:39:1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姚文长 于 2010-7-27 03:40 编辑
* z  t- b# g* i4 O4 x$ E
17# 姚文长  
/ _1 l3 }4 l8 S姚文长先生:
" R& y; K3 N. u0 y3 n      这张图是旧谱所有(哪部谱)还是你自己绘制的?: f, f, J) V- R# C$ A1 x& c' C1 W6 }
pszyyao 发表于 2010-7-26 22:31
" a, V# Y% Q# |, \8 H  M
这系我研究姚氏历史之后,为方便读者,能一目了然而自己画的。

该用户从未签到

30#
 楼主| 发表于 2010-7-27 05:22:01 | 只看该作者
如果沙河系是祖章公之后,那就可以理解了。
9 o0 V. \( R$ f! E6 q; ~" T当年平远族谱草创,只记载祖隆、祖盛公之后,祖德、祖章两公之后未能入谱。实为憾事。3 n  \. @$ J% }  A! ^
但你谱前序等,“太守公”所创序等皆为平远谱序,想是当年联系上了曾经通过谱。
$ [; _5 C: n8 R( H) D...
& T& U) d1 h7 j* u姚士平 发表于 2010-7-26 09:02
, K0 |" }: c; N/ j
我们的谱也没有祖隆、祖盛、祖德之后的内容。
% }# U' I' d% p9 g6 f. n太守公恐怕不是你说的太守公了,那是迁楚之后的事。我们祖上来远抄谱恐怕不是什么正版。序是录人家的,是季派朝宝支的,是请其他的人抄录的。那时是手抄,不当省的省了,与本支关系不大的也省了。也可能错的不少。- D4 U7 B) n' M  Q" ?, N
我们这里姚姓很多,无人能领头,朝祖的事我也说不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中华姚网,全球姚姓“根”之网。欢迎您宗亲!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5-11-4 22:43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