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和云谱--姚网专业修家谱,姚家修谱找姚网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华姚网扫黑除恶倡议书
姚网网训,与家人共勉姚网建设捐助,宗亲合力助姚网姚网建站宗旨及姚网使命
文明姚网“九不发”中华姚氏十大人文精神姚家修谱,找姚网第五届姚商会于平公故里成功召开
楼主: 枣庄姚绍峰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南昌姚氏寻访宗亲活动之------走进沂蒙革命老区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280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三品御史

31#
 楼主| 发表于 2014-4-25 00:18:26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姚家修谱找姚网
本帖最后由 枣庄姚绍峰 于 2014-4-25 00:27 编辑 9 Z; u9 Z1 A1 Z5 E0 x+ `
姚卿芳 发表于 2014-4-24 17:27 绍峰贤侄你辛苦了.图片请附加说明.
) u, B  @3 {7 B4 R4 N' Y4 w

' Q8 W1 U8 \6 n& j$ H照片中的谱碑是奉疆宗亲带领族人们主持树立的。正面的历代族人世系图以及碑后的碑文都是他亲自绘制和撰写的。. p! s1 z$ k+ f3 ~
  这次莒县之行没见到奉疆宗亲,他在学校工作,太忙了,他抽不出身来。我们在电话里聊了几句,他热情地邀请我去他们学校看看,由于我的时间紧,好多事情等着要做,我也就谢绝他了,可是我还是感觉很遗憾的,只有以后找机会再会吧!

签到天数: 280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三品御史

32#
 楼主| 发表于 2014-4-25 00:25:40 | 只看该作者
6 K) m8 w( X# X( N
  这几张照片是卿芳大爷代我调整的尺寸,谢谢大爷了!
2 n0 S$ q0 s- h  图中的两位老人就是姚卿贵大姑和她的丈夫---著名的书画家徐永田姑父。
& h2 c# q8 H1 A+ T永田姑父在书画创作之余,不忘家族的事业,他带领数万徐姓族人编修了徐氏家谱,这张图片上的家谱就是他老人家主编的。当他把家谱捧到我的面前时,我恭恭敬敬的作了三个揖,以示对徐氏祖先及族人们的尊重!老人家笑了!他的身体不太好,但是他聊了很多,他也讲了很多书画方面的知识以及做人方面的事。+ n1 I- s+ l$ f) ]
2 V6 ]6 B6 B* @2 g
我听得入了迷,在这些老人面前,我们要学的太多了!老人真是宝啊!
/ b; _& m7 d; ^2 ?$ }
- b( |7 _. o# o% W3 P5 a) W- `; C! T/ Z5 d, z
  
. a6 G5 N" c. i1 F

签到天数: 280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三品御史

33#
 楼主| 发表于 2014-4-25 00:30:3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枣庄姚绍峰 于 2014-4-25 00:37 编辑 $ Z+ q( X9 ^; j; i
8 k2 q1 Y" N. o! ~1 t/ ^
枣庄姚绍峰 发表于 2014-4-25 00:251 s: C! }9 S$ r! I$ h  c3 ?
这几张照片是卿芳大爷代我调整的尺寸,谢谢大爷了!
. \7 s7 u4 ~" A/ b; U  图中的两位老人就是姚卿贵大姑和她的丈夫---著名 ...
- o8 T6 G0 s! z, m1 {" @+ A
" e2 S$ ]) h; M0 }3 I: N2 f9 r
姚卿贵1 U1 {+ U  U9 O- l8 T
7 N( R8 F: o* h7 C& o( _

1 C2 G1 s+ x- L1 s! m7 n; `5 U1 D% y  n  i- n: B1 z
* A, G+ }5 b: N7 y: r- n+ U
  `* H+ L% l, r3 |
6 e, s8 {& a! I6 w0 F* T+ k5 I% G

7 U$ U/ d4 v5 l2 ~7 e
& W, ]# \: @' E) g* q
& f7 k3 P* y( t2 e, T
+ X* J) |  B4 K9 s7 C( t0 h
5 o. h" ]. N  P3 B8 B

( ~, U( `# t9 Q9 H6 o9 {% ?5 f6 g+ P: g" D+ V
/ P% m- ^* j% _/ `! _
1 I: g3 M/ p! ?8 d$ i5 t. Z
7 Z! J; s5 ?- k  r
5 _/ X. C9 Z: w( s) k1 b2 g8 X! M3 J

' I  G( G( N1 f4 m1 r- T0 A" D: E& J7 S5 @5 C9 ]3 l; d

" W' Z1 a/ E( X/ D% D+ X7 K$ {) J  \9 K3 H) [% s6 D6 J
1 个人简介  姚卿贵,女,1945年生于山东莒县城阳镇。1965年参加工作,大专学历,工程师。
, [4 Q6 Z! ^9 ?) p0 ?" o  自幼酷爱书画,1997年入中国
函授大学国画专业学习,2002年参加了中国美术家协会培训中心高研班学习,2005年在山东美协培训中心学习,学习期间得到了张世简、刘大为、孙克、贾光健、王培东、韩文来、翟春阳、梅启林宋文博孔维克刘怀勇等名家的教授指点,使自己在绘画理论和实践方面都有了很大提高。也取得了一定成果。& w: p7 y6 D( X4 B8 w
2 成就及荣誉  1998年作品参加
中央电视台举办的大红鹰杯全国中老年书画大展并荣获优秀奖,1999年作品入展《中国巾帼之光艺术大展》《山东省国际老年书画大展》《纪念孔子诞辰2550年书画大展》《嘉翰杯全国书画大展》并获优秀奖。2003年绘画作品荣获莒县政协庆国庆书画大展三等奖。2003年作品荣获中国第三届浮来山福寿文化节全国书画大赛三等奖。2006年荣获山东美协培训中心结业作品展佳作奖。( a8 j" b0 H3 M5 v6 t" T
  姚卿贵现为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作品入选十多部画集,部分作品作为礼品送往日本、新加坡、台湾等地。8 F7 }% c3 `- S* v# G" l
  
9 d) l. \1 p, Y; v8 K; y
$ J5 x' ^: ~/ Y+ e" A

; [& J3 r0 J( X( r( k
$ ^2 }0 t9 s) p; `' ^

1 L# ]  P$ t0 n( Y/ p1 Z
8 B& e3 P- F6 x' ^% v  y0 ^5 o" M* h  E0 ^1 |
1 E* d" [0 P% ^! R2 C1 U0 L
  

签到天数: 280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三品御史

34#
 楼主| 发表于 2014-4-25 00:34:22 | 只看该作者
枣庄姚绍峰 发表于 2014-4-25 00:30" {9 U+ [# f* S: |7 m" d5 \; w4 ?
姚卿贵现为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作品入选十多部画集,部分作品作为礼品送往日本、新加坡、台湾等地。 ...

& ?1 \5 H8 _& Z' n2 j# S* ~  日照日报记者 沈凤国
* c2 o: Q. t" Q% y
: Z) g) [0 a* }' o# l: H                                                                                           动观流水静观山 爽借清风明借月
. n7 a' H% S% [; y7 s' u. ]0 a
   
) V! x* f' }- Y    徐永田,莒县人,1940年生。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山东书协会员、日照市书协顾问、日照市政协书画联谊会顾问、莒县政协书画联谊会副会长、文心雕龙名家艺术网社长。1989年,考入北京大学书法艺术研究生班学习,1990年毕业。
7 Z2 }( s# b# J% [& a; _    其作品多次参加全国书展并获奖,多家媒体对其艺术进行过报道。
  N- L# P4 w: |7 m. N. {
' p! g2 ^" x' e. o3 @/ I$ F 9 h6 K+ ]% E/ [+ a& O( i
    一员骁勇的将军未必能写一手笔力千钧的好字,一介文弱书生提笔之间却往往有驰骋沙场的杀伐之力。对中国书法而言,身体的强壮和书法的力量未必成正比。老实说,第一次见到徐先生,完全不是笔者想象中的样子,观其人其书,似乎不能等同。他身量较小温文尔雅,他的书法却蕴含能量气场强大。
6 t' C2 s: }. Z( v( N9 n5 O2 n    玄奥曼妙的中国书法,除了文化的修养外,更多的是生命的修炼,是学养、生命共同“养”出来的。人书俱老,即此。如今,徐先生已逾古稀之年,其笔墨语言臻于完善,艺术面貌更加明显。仲夏时节,在他的创作室,笔者见到了他挥汗创作的多幅书画作品,证实了此言之不虚。
* @( M( n( d# X# B
. j' V# L# f) n# C1 ' g  I! z0 q' I( \! N
    书法史上的开宗立派者无不推崇“二王”,对“二王”的尊崇不是迷信,确乎是血脉渊源的追溯,是正道之路的寻根。王铎尝言:“书不宗晋,终入野道”。所谓宗晋,即宗“二王”。“二王”正统,是学书者无论如何也绕不开的课程。 & g0 {+ c* O6 w5 s" _9 Q+ D
    徐先生真、草、隶、篆皆能,尤擅行草,气韵生动、丰艳流畅、跌宕多姿。他的书法属于“二王”流派,既有深厚的传统功底,又有自己的个性,在“二王”清丽的基础上,多了苍茫遒劲的力道。
# n/ p& P! h0 n4 v( Y    其楷书宗王羲之《黄庭经》、褚遂良和赵子昂,用笔精到,法度严谨,遒道隽永。其隶书宗乙瑛碑、史晨碑和汉简,凝练古朴中见灵动率真。其篆书宗《泰山刻石》《石鼓文》《天发神谶碑》和邓石如,古穆醇厚,苍辣凝重。
6 |$ x/ g$ W  ~; ?' s    笔者问及徐先生学书师承,他说:“我是各种营养都吸收,各类营养来者不拒,在坚持书法艺术文人性的同时,紧密结合民间书写的性格,于二者间找到一个切合点,争取达到雅俗共赏,这是我的目标。一个人如果一味模仿古人,或者僵化于民间性,时间久了必然会让自己和观者产生审美疲劳,这样,作品的生命力就会大打折扣。” ' }" ^. Q3 l; D- g. M' B  \
    笔者曾见过徐先生26年前的书法作品“动观流水静观山 爽借清风明借月”。这是一副对联,除了表达个人人生哲学的智慧追求,笔墨之间,可见徐先生当时的书法功力:来路正统,沉稳扎实,不慕繁华,力透纸背,除了具备充分的帖学基础,更有难得的金石气,既意蕴酣畅,又凝重高古。26年前,徐先生的书法艺术就已经达到了如此境界。 6 K, T9 q3 c  o3 [' X
    面对一幅新近创作的草书作品,徐先生这样诠释自己的艺术理念:“我是按照自己的审美习惯,坐冷板凳,练基本功,打入传统之后,关键是要打出来。今天这个时代开放有容,能获得很多以前无法获得的一手资料,能够近距离感受和揣摩古人的笔法、墨法,这在我小的时候想都不敢想。古人为后世提供了那么好的书写范本,我们要好好珍惜,但也不要过于迷信古人,要将他们的精髓学到,主要的是要形成自己的面貌。”
5 T, Q$ A" J# a  T2 W
) T( p0 z* R2 x+ L5 e2 . y$ }2 K* x! b) J. b$ T
    在研习书法之余,徐先生把大部分精力转到对哲学、史学、美学、文学、书法理论的研读上,努力从姊妹艺术中摄取营养。书法艺术不是单纯的写字,而是各种学养的综合呈现。在徐先生的家里,笔者看到能摆放书籍的地方都被书籍占满了,就连沙发上、茶几上也是书。徐先生有一方闲章曰“学而不厌”,可见他对艺术发自内心的执著与诚恳。 + b7 o# a0 B2 u" A, n
    艺术是相通的,打通其一,即能带动全部。书艺之余,徐先生还耽于画事。他独慕梅之品性,尤擅画梅。他画梅,草法运笔,笔力遒劲,粗头乱服,洋溢着恣肆、张扬、率真、不屈的生命力。细赏其作品,可以得出结论:他画梅驾驭线条的能力如此之强,源于他书法来路的正统,他是以书入画,因为书不同,所以画的面貌不同。 8 V; x. |* q$ k) b$ {) ]
    在徐先生的家里,悬挂着他的“梅花四条屏”,无论墨梅、白梅、红梅、绿梅,均是铁骨折枝,猛回头间,警世钟鸣,英雄气飒飒然,清癯的傲骨中是清醒的灵魂,不从众,不流俗,格调高洁。
1 M9 \. m! v: G    徐先生的夫人姚卿贵女士,出身书香门第,雅好丹青,精于鉴赏,对书画艺术的创作和理解均颇有见地。她的山水花鸟,一派宁静简远,出手不凡。生活中的她,经常与徐先生合作创作,自己画画,丈夫题款,可谓书画合璧、伉俪情深,传为佳话。
( o8 `8 t1 H, _% _2 ~! C$ w7 D
3 N( Q% \2 i# m( v9 \3 ?2 x3
1 a# K0 o- N, ~    从最初拿起毛笔到今天,一个甲子的时间过去了。回顾60年的学书历程,徐先生很是感慨。他生于上世纪40年代的莒县农村,1950年代,学习书画的资源很匮乏,就连最起码的帖都买不到,幸运的是,他有时能从乡贤那里逮住一本字帖,就一头扎进去,手摹心追,忘我练习。仅有的一支毛笔不舍得用,他就随处捡来小石子、树枝,在沙地上、土地上练,用手指在自己的衣服上比划。1963年,徐永田就读的学校莒县一中举办全校书法比赛。就在那次比赛上,他的作品获得了一等奖。那是徐永田第一次参加书法比赛。痴迷加上悟性再加上刻苦,让徐永田在书法艺术上获得了较快的成长速度。   g- _7 w4 R% P8 r2 D" R7 M! }& K
    他说:“只有书法理论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有实践,不能搁笔,一停笔手就生疏了。”
) q3 J; t& y  S5 M% P) B" T    中国汉字得天地鬼神造化,形体独具内涵迷人。同样是一个字,不同的人写,就会有不同的效果。有人拘于程式流于皮相,有人登堂入室得其神髓。对待艺术的审美境界不同,决定了作品的品格高低。对此,徐永田深有体会,他谦逊地说:“艺无涯。艺无欺。我一直在学习之中,古人的境界很难达到,更不用说逾越了。临帖是我的日常生活,一方面不能间断了和古人的对接,另一方面不要低估了当代人的审美能力。一个人即使是文盲,却未必是美盲。每个人都有审美的本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鉴赏力,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 H. j9 [* I$ G4 `5 S+ N
    尽管前些年家庭经济条件有限,但为了开拓视野,提高书法艺术水平,徐先生先后入中国书画函授大学济南分校学习三年,并在北京大学书法艺术研究班、中国书法家协会培训中心研修班学习三年。先后得到魏启后、沈鹏、欧阳中石、刘艺、钱绍武、张道兴、林岫等名家指点,书艺大进。
9 g/ }" o4 D- U: h+ s2 i    60年的执著耕耘,徐永田取得了可喜的收获。其书法作品入选《第三届中国书坛新人新作展、《全国第二届正书大展》、《第三届国际文化交流赛克勒杯中国书法竞赛大展》,并获得二等奖。还获得庆祝建国五十周年全国书画大赛一等奖、中央电视台大红鹰杯书画大赛二等奖、庆祝建国五十周年暨人大常委会设立二十周年全国书画大赛一等奖、书法报社主办的书法篆刻大赛二等奖、山东省第三届书法篆刻大展。2001年7月,作品入展中国书协主办的《翰墨颂辉煌——— 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八十周年书法大展》。书法作品还被《书法》杂志、《书法报》、《中国书画报》、《联合日报》、《山东侨报》等报刊选登。连续多次获得“日照市文艺贡献奖”。诸多作品被美国、日本、新加坡、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书法爱好者收藏。 ( P3 ~5 {, F/ ]! e& N1 u
    动观流水静观山,爽借清风明借月。徐先生是个安静的人,也是个清爽的人。真正接触并了解徐先生之后,你会发现,他的艺术和人品是相得益彰的。先生年逾古稀,但鹤发童颜,猛志长存,依然每天在砚池中研习不辍,他要在自己的艺术织锦上添花。衷心祝愿徐先生的艺术之路越走越好。
8 z+ a1 o, r( n+ _ 6 t1 \6 Q; I! e* }7 {3 Z" Q
20110730日照日报

签到天数: 280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三品御史

35#
 楼主| 发表于 2014-4-25 00:42:02 | 只看该作者
枣庄姚绍峰 发表于 2014-4-25 00:34
3 Q9 f& b: _0 i3 q, i8 |* k日照日报记者 沈凤国
2 p( Z4 k$ D) D3 b- T' X 6 n- I0 j7 v, [/ }0 D& G
                                    ...
- y! X2 ~' G/ O" o& k* n5 A, |/ _
    莒县是全国书画之乡,走在大街上,随处可见文人的墨宝,基本上没有印刷品,人人以书画为荣,就是普通青年结婚,也往往要在新房里布置几幅书画作品,以示自己也是不俗之人。是的,确实是这样,到了莒县街上,大家说话声音很低,不像我们大吵大闹,很有内涵。说实在的,老人们的地方方言很重,有一半的话我都没有听懂,其实也和我的听力有关。我的耳朵属于职业病,听力很差。但就是听懂的这些话,也足以影响我的下半生。莒县古称莒国,四周是山,中间的几十平方公里就形成了一个独特的地域文化。同时这也是全国著名的茶叶基地,闻名于世的莒州茶就产在那里,遍地的茶园真是无边无沿,。也许就是独特的地理位置才产出这样的好茶,因为茶的品质优劣,既和土壤水质等有关,更和四周山中腾腾而起的云雾有关。/ t. q; M( Z& N$ b
2014-4-24/ t8 B# L  X+ F# Y. z
% y6 a8 ]- V; e/ P7 W" e

签到天数: 280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三品御史

36#
 楼主| 发表于 2014-4-25 00:49:22 | 只看该作者
4 ~" i* a( O/ {
  也许是南昌姚家人对族谱的认知程度都是一样的, 在这里我看到了老家谱。也揭开了一个谜团,我的祖上也是说曾今有过三本族谱,都是草谱,用小楷书写,可是光听说,大家都没见过。这次真正滴见到了,听说族人们为了保护这部家谱,费尽了周折,当时听说族人们在保护家谱的时候,他们把所有祖传的名贵的东西统统都舍弃了,交了出来,但是家谱他们一直保留着。无论运动搞得多么厉害,批斗的怎样残忍,他们都一口咬定没有家谱,可以说连命都愿意舍弃!# q7 W' |3 N7 c* U, x
  现在老人们又把这些优良的传统传给了下一代。大家也看到了那封信了吧?那就是从莒县迁到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的族人在几十年前寄回来的,由于时间长,字迹也模糊不清,但信的内容还清晰可辨。信的所有内容都是谈论关于修谱的事情。当然他们在几十年前没有联系上老家,但是他们和高唐的姚氏家族一样,在为修谱做着准备。他们确信有朝一日会联系上老家的族人。现在他们的愿望实现了!, U  d7 B- l  X
- Y" Z( |; Z) x& Q# O
  / i/ c* L3 C9 a5 ^) L7 s

# l2 n: O2 a9 r2 C6 z3 `

签到天数: 280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三品御史

37#
 楼主| 发表于 2014-4-25 00:53:3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枣庄姚绍峰 于 2014-4-25 00:54 编辑
* x( a1 P% e$ A6 ~% i& Q$ O+ m5 H  @' K' e. X8 ~+ ^: y1 Q

/ Z: D7 @: ]# b( F& n1 G" K, m  这张照片中,南昌姚氏古老的字辈用秀美的小楷,誊写在宣纸上,充满着古老而沧桑的情调!上面的字辈清晰可辨:仕志用伯叔 , 季元宏自修,英标才盛世,继武定公卿,绍起奉景仰,向尚可必任。: w4 q% o$ P% b7 O, s
: D8 U  K. ~2 F: g  x" f  H4 h

签到天数: 280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三品御史

38#
 楼主| 发表于 2014-4-25 00:59:31 | 只看该作者
2 L$ U% x, [* _7 d: C
  徐老精心主编的《徐氏家谱》,徐氏家谱的修撰,俆老是主要的发起人和倡修者之一。精美而古典的徐氏家谱,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签到天数: 280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三品御史

39#
 楼主| 发表于 2014-4-25 01:03:4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枣庄姚绍峰 于 2014-4-25 01:16 编辑 & w0 }/ S7 ]5 j, I* j

9 t" W8 `5 t/ ^, G+ P1 Y9 n+ j6 Y  c" s5 F: P3 Y+ D+ W+ o7 Y6 \0 _
  热情的姚家人用盛宴招待我们夫妇俩,真是令我们受宠若惊!
* E7 ^- {9 t) n1 ~  我和妻子就像平日里走亲戚一样,见了这些亲人。绍华哥亲自开车去车站接我,他在英国呆了了五年,我问他做什么,他也不说,只说是打工,他很低调。绍军是他的弟弟,戴着眼镜,在县政府工作,管干部的政审以及其他事情。见了我都非常的的热情,嘘长问短。. t8 h# W1 L9 t/ T/ C1 W' v
  几位起字辈的老宗亲,更是拿我当了亲人(其实本来就是亲人),在吃饭的时候,我看到老宗亲们都白发苍苍,六七十岁了,我就坚决要求坐在下首,可是他们不许,硬把我安排在了紧挨着卿瑞大叔的身边,上首的座位上,陪着姑父,,我感动得了不得。他们把辈分看得实在是太重了!
4 M1 L1 V; h1 f+ J  
" q) o. Q. V: O" }# }* @

签到天数: 280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三品御史

40#
 楼主| 发表于 2014-4-25 01:17:5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枣庄姚绍峰 于 2014-4-25 01:22 编辑
6 E9 j- u0 M& d9 p; z' i
枣庄姚绍峰 发表于 2014-4-25 01:038 z8 c: I4 J3 f# l% `8 L
热情的姚家人用盛宴招待我们夫妇俩,真是令我们受宠若惊!" \( R% Y) ?7 {3 z7 |
  我和妻子就像平日里走亲戚一样,见了这 ...
2 F4 f  R) E% ^  S8 U6 B! N
  卿瑞大叔向我介绍了莒县姚氏的迁徙情况。卿贵姑做补充。你别看卿贵姑是徐家人了,可是她老人家对娘家的事情非常关心!前段时间绍军把家谱拿到她家里后,老人家就放下了其他的事情,研究姚氏家谱,有时到夜里两点还不睡。* n; y! k4 f, C' F/ `
  永田姑父在书画创作之余,不忘家族的事业,他带领数万徐姓族人编修了徐氏家谱,这张图片上的家谱就是他老人家主编的。当他把家谱捧到我的面前时,我恭恭敬敬的作了三个揖,以示对徐氏祖先及族人们的尊重!老人家笑了!他的身体不太好,但是他聊了很多,他也讲了很多书画方面的知识以及做人方面的事情。我听得入了迷,在这些老人面前,我们要学的太多了!老人真是宝啊!
8 b3 a6 t9 @6 y( ~. Y% V( r% |  9 f( u  q( R5 d, `

+ L+ m! D0 ^( x% i( m+ |   4 k$ E$ J; V5 H' x0 |9 n$ j- Y: J

* ?$ o) D" P5 G1 h* a8 p# d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中华姚网,全球姚姓“根”之网。欢迎您宗亲!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5-10-30 09:34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