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和云谱--姚网专业修家谱,姚家修谱找姚网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华姚网扫黑除恶倡议书
姚网网训,与家人共勉姚网建设捐助,宗亲合力助姚网姚网建站宗旨及姚网使命
文明姚网“九不发”中华姚氏十大人文精神姚家修谱,找姚网第五届姚商会于平公故里成功召开
楼主: 姚文长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沙河系姚姓宗谱(姚文长编著)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31#
发表于 2010-7-27 08:29:43 | 只看该作者
姚家修谱找姚网
25# 姚文长
# t# v% Y2 \$ T8 Z6 @
9 G3 m6 y, ?  l* |3 S2 \平远谱中有姚孚公。平远姚与潮阳姚同是姚宗之公的后代。! `% t5 Z, f9 Z! _) y

% H$ {8 Q" M0 [/ X, Q7 P% c我所持的平远谱的世系确实与沙河谱不同。
9 J# c0 H& k' l7 k4 [: a8 @3 |
5 I& V0 L' Z) R) _7 }8 w7 O你的这个叙述“119世:景清,名,申之子。即念一公,生于明洪武二年(即公元1369年)已酉岁,由武康等迁潮州,古籍潮阳程,为潮阳始祖。”是不对的。
( p& g" u; C: ]* S0 C+ x( x& R$ C如果你是平远景清公,那么:一景清公是从福建到梅州的,不是武康。二景清公是德裕公之子,与孚公是堂兄弟。三是景清公是宋未元初到平远,而不是明代。如果你不是平远姚,那又另当别论。

该用户从未签到

32#
发表于 2010-7-27 08:35:54 | 只看该作者
“四子祖盛迁石正,后亦迁楚。”这个肯定有出入的。& J% ~; I6 j% `# B0 o: H
我是祖盛公之后,祖盛是景清公第三子,非你所说第四子,其后代居于平远,与祖隆公后代一起创修平远谱。

该用户从未签到

33#
发表于 2010-7-27 08:51:31 | 只看该作者
21# 姚文长
7 m9 m& l7 b& V/ _+ _      此序能否看作沙河系姚氏创谱序言?或者,自丁卯(清嘉庆十二年,即公元1806年)桂月(8月)和乙酉(清道光五年,即公元1825年)正月(1月)之后,沙河系姚氏修谱多少次?即你修谱是第几次?
: K7 L4 p, h  x1 p! U     自丁卯(清嘉庆十二年,即公元1806年)桂月(8月)初稿到乙酉(清道光五年,即公元1825年)正月(1月)修改稿,其间19年,为何这样久?

该用户从未签到

34#
发表于 2010-7-27 09:05:17 | 只看该作者
22# 姚文长
: [2 s7 \3 R; {( R& I- B     “舜后二十九姓,相传为:姚、妫、陈、田、穰(ráng)、咸、法、王、袁、辕、占、息、陆、司马、胡母、颛(zhuān)孙、子献、子鞅、子芒、子尚、子禽、子与、子寐、子沮(jǔ)、子夏、子宋、第二、第五、第八,已无法一一考证。”
% ~1 e1 e) D5 q2 B. h      此说据之何籍?姚氏分姓,有说29姓,有说60几姓,有说90几姓;只有29姓说有谱可查,似乎是平远族谱。

该用户从未签到

35#
发表于 2010-7-27 09:23:49 | 只看该作者
22# 姚文长 ' n7 S7 t7 q! i% C1 r/ p: [
      “在台湾,舜的后裔成立了宗亲会,各县均有下属机构,因陈、胡、袁三姓同财大势重,轮流担任理事长。他们分别在马尼拉、台北、曼谷举行了第六、七、八届年会。据说全球舜的后裔有两亿多人。
  U( [% V/ \6 `      香港有个《世界舜裔宗亲联谊会》(主席陈守仁),与台湾舜的后裔宗亲会什么关系?参加这两个或一个会的是哪些姓氏?

该用户从未签到

36#
 楼主| 发表于 2010-7-27 09:32:0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姚文长 于 2010-7-27 09:33 编辑
" N; C$ ?/ ]# q0 i3 h; b! z
25# 姚文长  
3 _  d: S  e0 z% P$ `5 ~6 G, ?
* g' M0 T) \8 P* z1 [2 g  C* O) W平远谱中有姚孚公。平远姚与潮阳姚同是姚宗之公的后代。9 r+ ^( J- D) _  t+ n) y3 f

/ [# g* j2 D; o1 t7 F3 J我所持的平远谱的世系确实与沙河谱不同。
% ~  f" X$ p( n* L# g( e2 ~6 r& E
" v5 _# G: t6 W  Y! V( t( u3 ?你的这个叙述“119世:景清,名孚,申之子。即念一公,生于明洪武二年(即公元1369年)已酉 ...* `/ z4 A$ \5 q5 [& r1 `6 A6 ~% R
姚士平 发表于 2010-7-27 08:29
* l6 |+ F) d$ C) [2 S+ {2 V
119世:景清,名,申之子。即念一公,生于明洪武二年(即公元1369年)已酉岁,由武康等迁潮州,古籍潮阳程,为潮阳始祖。”是不对的。
' w" x/ |& n) V# c; b# W+ L119世是从皇帝的上一代计,不是从舜帝计。- p6 i4 }. @0 v# M9 D
有人说:景清与潮阳的孚公是一起到潮州,景清不用孚名是可以推测。5 C: p& m$ N7 T+ Q
潮阳始祖是我们这支给他的称谓
$ `( h+ }" V5 O7 F1 E0 J
如果你是平远景清公,那么:一景清公是从福建到梅州的,不是武康。二景清公是德裕公之子,与孚公是堂兄弟。三是景清公是宋未元初到平远,而不是明代。如果你不是平远姚,那又另当别论。; N3 o( [* }1 _" S# K. x/ M8 b; _
武康吴兴界内小地名。潮州在福建,梅州裂为平远,从福建到梅州是无争的。, W; n0 J0 _  \) ?- P0 o7 G
景清公何时到平远,我们不得而知。只知祖章到了安远。. F$ a* G3 [# Q1 B4 J- l4 `" }
景清是德裕公之子,这到是不同的。与姚孚公是堂兄弟,也没听说过。

该用户从未签到

37#
 楼主| 发表于 2010-7-27 09:38:02 | 只看该作者
“四子祖盛迁石正,后亦迁楚。”这个肯定有出入的。4 h+ S# K. H$ f4 l& g: `+ ]
我是祖盛公之后,祖盛是景清公第三子,非你所说第四子,其后代居于平远,与祖隆公后代一起创修平远谱。7 p4 O# l- ]  i: z3 X
姚士平 发表于 2010-7-27 08:35

6 p. N6 X1 D! Q" b% g" g  k6 b“亦迁楚”我想可能有误。如果都在楚,怎么没有他们的内容?

该用户从未签到

38#
发表于 2010-7-27 09:47:16 | 只看该作者
20# 姚文长 ' ~7 a  w* ?: }) u
     “吾盖惟太守公,姚氏之所由昌,与其所以悠且远矣。先是潮诸鼎盛,巍显世代,不乏其人。惟平远一支,久而未贵。后以经商等起家,到太守弟兄始显。而太守公历宦司郎,叠典徽、杭两大郡,此故二千石。昔汉武帝曾称其相曰:“夫朕治天下,实为此官。”岂不伟哉!往者,予为司马时,与太守同宦,数闻其言,歉之,不克前贤为恨。
. e: A$ Z( V* X       姚如春所指:“太守公”当是平远尲,顺治进士,中宪大夫滙川历任司农司马迁杭徽两郡太守;“先是潮诸鼎盛,巍显世代,不乏其人”是指我潮阳姚先显。
3 a3 l' s5 J0 [4 r8 @' D' c* n  n    从此帖整个内容可知, 姚如春与尲与平远姚关系密切;姚如春官位不在尲之下。
" g: M& T: O+ m2 V8 q% k" \: N# E. ~( C2 S& l4 F  j  E

) c7 R. B' O- y" P$ m+ l

该用户从未签到

39#
发表于 2010-7-27 09:57:30 | 只看该作者
武康是现浙江杭州德清县武康镇。凡吴兴姚氏皆武康人。" M7 C( Z0 f% r+ o6 Z& f$ g

3 L& w) L3 O" K5 F  o% P  p1 A, ]" k; o景清任梅州驿丞,因家平远,他的墓地现在梅州。姚江南去年去过,还拍了照片。
9 k2 U- v* l9 h  k. H' Q  G6 T4 x, U8 n2 _: H$ |! S6 x
如果你们是祖章公之后,那真是大喜事,平远谱创修时,四兄弟只有祖隆和祖盛公后代的记载,没有祖德和祖章两公。如果把你们这支续起来,再找到祖德公的后代,岂不是妙极?不过依我之见,当年你们肯定与平远家族联系过,因为从沙河谱系一些序言来看,是一样的。应该是各自创谱之后,互相找到对证过。当时交通不便,信息不通,各自记载有误差,是很正常的。
* ]5 b- ?( n" x6 ~2 m
, N6 j' f3 v& q) z3 k/ ~我不是说多少代不对,我是说景清公不是孚公。也不是从明代到梅州的。因为他是宗之公的曾孙,宗之是宋代人(1100年左右),景清公是宗之公的长门,长孙,就算27年一代,最多不过是80年左右,因此他是宋未元初之人,肯定不是明洪武年间出生的。

该用户从未签到

40#
 楼主| 发表于 2010-7-27 09:58:1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姚文长 于 2010-7-27 10:24 编辑
5 \" M, Y) v2 r! B9 x4 t0 R" Q
21# 姚文长  : O  y) o/ a( J- w: r1 V' b
      此序能否看作沙河系姚氏创谱序言?或者,自丁卯(清嘉庆十二年,即公元1806年)桂月(8月)和乙酉(清道光五年,即公元1825年)正月(1月)之后,沙河系姚氏修谱多少次?即你修谱是第几次?% q+ @3 w! R7 j: ~; |
  ...  f: A% f" c9 U
pszyyao 发表于 2010-7-27 08:51
2 n* M5 y" d; L6 I
此序能否看作沙河系姚氏创谱序言?或者,自丁卯(清嘉庆十二年,即公元1806年)桂月(8月)和乙酉(清道光五年,即公元1825年)正月(1月)之后,沙河系姚氏修谱多少次?即你修谱是第几次?
5 y& ]5 G. o$ J' @1 D+ Q2 m6 D     自丁卯(清嘉庆十二年,即公元1806年)桂月(8月)初稿到乙酉(清道光五年,即公元1825年)正月(1月)修改稿,其间19年,为何这样久?1 _1 Q+ |1 W9 A# {
序作者景仪,生于清乾隆十一年(即公元1746年),举人。写序时已六十岁,是为他自己的一支写的。十多年后,族长觉得好,才修改后作公谱的序。在清明会上拿出来念一念就行。景仪殁于清道光十六年(即公元1836年)丙申岁,时年九十一岁。) R6 K. e1 \9 x6 P3 G' j
当时识字的人少,公谱就掌握在族长等几人手里。无所谓修几次。添了丁,自己去报;死了人,各家自己去说。解放时公谱丢失。我的信息是从举人的小谱获得的。
, x$ h  u; H0 v我这次编著《沙河系姚姓宗谱》,主要是根据资料清理祖宗的谱,而非沙河姚姓族谱的编修。公谱丢失,景字辈二十六弟兄的信息二十四弟兄的中断。有小谱的不愿拿出;有的迁走了,不知去向;更多的是不识字,连父母的名字都不知道,就别说祖辈了。悲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中华姚网,全球姚姓“根”之网。欢迎您宗亲!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5-8-7 07:23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