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和云谱--姚网专业修家谱,姚家修谱找姚网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华姚网扫黑除恶倡议书
姚网网训,与家人共勉姚网建设捐助,宗亲合力助姚网姚网建站宗旨及姚网使命
文明姚网“九不发”中华姚氏十大人文精神姚家修谱,找姚网第五届姚商会于平公故里成功召开
楼主: pszyyao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姚氏世系源流是谁写的?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41#
 楼主| 发表于 2012-9-10 12:15:07 | 只看该作者
姚家修谱找姚网
本帖最后由 pszyyao 于 2012-9-13 17:29 编辑 ( c( u* ]; D3 v7 q

6 u. w7 h1 W) P) h& D湖北省仙桃市姚高才在《河南姚姓与姚崇文化》(第5期(2012年),P45)发表文章:
, y. @* \$ U& ?) V        从思廉公“源流世系”说起& s8 A- Q0 a0 }5 z  r

5 o; a( H; w& p  e1 b4 ]    姚高才已确认,思廉公“源流世系”是指《古虞姚氏族谱》所载[唐]姚思廉撰《姚姓得姓源流变迁世系直说》,不知其他史书或文集有没有此文。
" A2 p: |9 g3 a* K0 a4 H    我不完全明白姚高才文章“二、伪续与分支之思考”以下两段的意思,只知大意是指思廉公“源流世系”一文末尾可能有人伪托、造假,可能是某分支造假续源流。指其伪托、造假的理由有:不见吴兴姚氏(不可或缺)的著名人物姚信、姚郢、姚菩提。这种指责是有道理,可惜姚高才点到为止,没有深谈;姚高才说他的文章是随笔。, F+ M; p0 [* H8 y% u
    然而,在我们的族谱中,源流中记载了姚信、姚菩提,也有八十六世宣业/僧垣。堂堂僧垣公,开府仪同三司。我说可能相当国务院副总理的待遇,又是思廉公的祖父,思廉公哪能不写他!7 R( Y% A# r1 U  N7 x4 ]3 e9 ]8 Y
! Y) P; I6 y8 i$ \& I$ j  ]. z
# N# p8 v; {# h9 \

' D2 s. f0 h' p2 k' m, c

该用户从未签到

42#
 楼主| 发表于 2012-9-10 16:25:2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pszyyao 于 2012-9-13 17:30 编辑
; c: M6 c7 V8 w  J7 {5 W. I, R1 M: N' y& c/ |
“编写”姚氏世系源流第三人是宋代宋祁。宋祁与欧阳修合修廿四史之一的新唐书,按我们的族谱说法是“宋宋祁奉敕撰‘姚氏宰相璹、元之年谱’”   . X1 k4 l5 u7 q
    宰相璹即武则天朝宰相姚璹,姚思廉之孙是也。
! }3 a4 b+ t+ W    宰相元之即武则天朝和唐玄宗等朝宰相姚崇,姚宣业裔孙是也。$ Y& {# }2 L. Y
    姚氏世系源流第三部分,第87世~96世。到了唐代,姚氏藩衍各地,再次成了全国的望族,衍生有著名的万年姚(或称京兆姚)和陕州姚,人才济济,再次成了全国望族。
5 k5 S+ y) T$ f& I9 H& W    那时候,第87世~96世,同代(同一世序)的人可就多了。就我们的族谱来说,只记载姚僧垣系和姚宣业系的,换另一种说法,即是姚思廉系和姚崇系的第87世~96世。姚士平说这两支姚在宋合修,大概基于此。我们的96世祖就是唐入闽莆福韶溪派始祖姚天明。* q/ h% r! x8 g8 O3 L: v7 T1 P  Y
     至此, 姚氏百世世系的框架结构(或者说,姚氏世系源流)形成了。
( Q/ B2 I& g& Q' i    此后,族谱不再是官修,开放了,民间也可修谱。于是各支姚氏源流,就是姚维侃说的由本支名人贤达或异性名人撰写的。6 w6 Z9 E8 G5 _/ @' N5 r) [
6 J- g. X0 R9 W' ?' O( V9 K9 r
7 y: k& T) s% ]

$ }, s+ {0 l- {: ^4 i( x! O: X& I

该用户从未签到

43#
 楼主| 发表于 2012-9-10 16:27:16 | 只看该作者
《新唐书》修撰者宋祁  P/ z7 \8 c: ?* K
     宋祁(998~1061)    北宋文学家。字子京,安州安陆(今湖北安陆)人,后徙居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天圣二年进士,官翰林学士、史馆修撰。与欧阳修等合修《新唐书》,书成,进工部尚书,拜翰林学士承旨。卒谥景文,与兄宋庠并有文名,时称“二宋”。诗词语言工丽,因《玉楼春》词中有“红杏枝头春意闹”句,世称“红杏尚书”。

该用户从未签到

44#
 楼主| 发表于 2012-9-10 16:30:28 | 只看该作者
《旧唐书》及其著者
1 K3 ~) [+ W+ c1 Z$ X/ E, Y4 t8 v# j* r; G7 n. R+ T; C
      唐代(公元618--907年)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一个重要时期。五代后晋时官修的《旧唐书》,是现存最早的系统记录唐代历史的一部史籍。它原名《唐书》,宋代欧阳修、宋祁等编写的《新唐书》问世后,才改称《旧唐书》。《旧唐书》共二百卷,包括本纪二十卷,志三十卷,列传一百五十卷。8 H! ]9 w. v) A, l7 q$ I; G
& t% K" K- g( v2 @6 v7 d
著者简介4 [) j& u5 k' v' U! P) n: j+ Z
   刘昫(公元887——946年),字耀远,涿州归义(今属河北雄县)人,五代时期历史学家,后晋政治家。后唐庄宗时任太常博士、翰林学士。后晋时,官至司空、平章事。后晋出帝开运二年(945年)受命监修国史、负责编纂《旧唐书》。其是二十四史之一。

签到天数: 547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二品侍郎

45#
发表于 2012-9-10 16:43:20 | 只看该作者
钟尧宗亲博学啊!以后慢慢请教您!

该用户从未签到

46#
 楼主| 发表于 2012-9-10 18:10:1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pszyyao 于 2012-9-13 17:33 编辑 6 |4 D8 z; b3 h0 ^; f
0 J2 {. ]9 V  P7 m) B: _
姚氏百世源流编纂者三人:汉司马迁,唐姚思廉,宋宋祁。, n4 D& b7 m1 B& V- j( t, v: |# t
    我想,这只是一种特别的说法,强调和突出这三位先贤的作用,强调和突出这三位先贤的著作的作用。应该有不少人和著作辅之。
$ [% l- z5 u6 r- ^: D" I. G) ^7 d& C4 ^+ d( S
' U9 k' I' I3 t
0 l* ^; y* z5 q/ W# L

9 z) z6 L' P7 s7 x9 n$ O

该用户从未签到

47#
 楼主| 发表于 2012-9-10 20:28:18 | 只看该作者
湖北仙桃姚高才在他的文章(《从思廉公“源流世系”说起》)只指出:/ i7 O$ x9 @; L* q
    “南朝宋散骑常侍姚郢”, P. Q9 {- P) p" p8 s  [+ |
) @$ r% O1 n9 R' c, \; h
    我们的族谱未记载这位姚郢,人名辞典也未查到,比较陌生。南朝宋散骑常侍姚郢是什么人?几世?

该用户从未签到

48#
 楼主| 发表于 2012-9-10 20:35:53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pszyyao   z+ g* [: ?1 \8 y* d; V

8 d1 Z! b9 P$ Y+ ~* Y. K/ `, e3 ]; ?
    1楼帖,既是顿悟,也是提问。欢迎各抒己见,发表想法、看法、资料等。6 a& r: k, c3 U6 I- `# ]
pszyyao 发表于 2012-9-2 11:40

该用户从未签到

49#
发表于 2012-9-10 21:01:33 | 只看该作者
  百度到的,其中姚僧垣曾祖的记载与我们平远谱世系显然不同,平远谱没有姚郢公记载。# y! c0 u$ `8 ^  \+ N2 h7 G
           大夫第一人——姚僧垣
2 B7 n) ~( F; d, d" \" q            中医医史文献教研室 钱群英; g) @2 U: c' l
  大家都知道,宋徽宗时在医官中设置了“大夫”等官阶,但是医生授予“大夫”头衔,却开始于六世纪的姚僧垣。' w2 H$ G! G0 \" t
  姚僧垣(499-583年),字法卫。吴兴武康(今德清县武康镇)人。南北朝时期的名医。他一生经历了齐、梁、北周、隋4个朝代,9位皇帝,在梁、北周、隋三朝先后担任22个官职。8 r3 E: S0 m* y4 r) }" W2 @5 `
  姚僧垣出身于一个世代簪缨的江南贵族之家。八世祖姚信曾任吴太常,曾祖姚郢为宋员外散骑常侍,封武成侯。父亲姚菩提,为梁高平令。姚菩提因为多年患病而留心医药,于是精通医术。梁武帝萧衍也爱好医药,于是常常诏见姚菩提讨论医术,在言谈中能悟解对方意思,因此对他十分有礼。
: a3 n- ]$ V( _, S' x  受家庭环境的影响,姚僧垣自幼好学,博览文史,二十四岁就继承了家业。他医术高妙,用药审慎精当,他成为我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出生贵族,又以医术获得贵族头衔的人。他两度封公(82岁时封长寿县公、84岁时封北绛郡公)外,还有许多显赫的头衔:戎昭将军、车骑将军、骠骑将军、仪同三司、华州刺史等等。这些头衔都是靠其精湛的医术获得的。同时,姚僧垣又因为医术被授予 “大夫”头衔:62岁时授小畿伯下大夫,74岁迁遂伯中大夫,83岁除太医下大夫。
4 M! ~# t. {: X' D姚僧垣巧用大黄
3 p8 M$ n& {- k) v4 [3 y7 y& x0 C  梁武帝萧衍发热,想服用大黄。姚僧垣诊后说:“大黄是峻猛的下利药,而皇上年事已高,不宜服用。”梁武帝不听从,结果病情加重。5 ?& P8 T3 s9 t3 K/ K
  梁元帝萧绎患了心腹疾病,召众医生商议治疗。医生们都认为皇上至尊至贵,不可轻率,宜用平和之药,慢慢地调养。姚僧垣诊断后说:“皇上的脉象洪大而坚实,这是有积之证。应该用大黄这样的猛药来通便,否则,必定不能痊愈。”梁元帝听从了他的话,疾病马上就痊愈了。- [: ~: ~: s8 C( S/ V' h& g
姚僧垣治病如神
0 }! n3 d; s( M" h  金州刺史伊娄穆因病回京,请姚僧垣治病。伊娄穆说:“从腰部到脐眼,好像有三道绳绑着,两脚痿痹,失去知觉。”姚僧垣为他诊脉,开汤药三剂。伊娄穆服下第一剂,上面的一道绳就解开了;服了第二剂,中间的一道绳也解开了;又服一剂,三道绳全部解开。只是两脚仍然疼痛麻木、卷曲孱弱。姚僧垣又为他配了一剂药,两脚稍能屈伸。姚僧垣说:“必须等到霜降的时候,疾病才能痊愈。”到了九月,伊娄穆果然能起身行走。/ s- m/ }( v9 @  u0 i  I$ @$ L
  天和元年(566年)大将军、乐平公窦集突患风疾,精神昏乱,失去知觉。先去诊治的医生都说已经无法救治。姚僧垣后到,说:“难治是难治,但终究不应死掉。我可以治愈。”窦集的家人十分高兴,请开处方。姚僧垣为他配制了汤药和散剂,其病即愈。大将军、永世公叱伏列椿患痢疾多时,仍坚持上朝。燕公于谨曾问姚僧垣:“乐平公、永世公都有顽疾,在我看来,永世公的病轻一些。”姚僧垣回答说:“病情有深浅,时间有缓急。乐平公虽然难治,但终当保全。永世公虽然病轻,而必不免一死。”于谨问:“你说必死,当在什么时候?”姚僧垣答道:“不出四个月。”后来果然像他说的那样。  F" i9 z: p+ }! u- c8 S8 j. Z
  建德三年(574年),文宣太后病危,医生、巫师各陈己见,意见不一。高祖到内殿,问姚僧垣,姚僧垣回答说:“我也没有什么听声视色的绝技,只不过经历事情很多,经验多一点罢了。现在太后的病情,确实令人担忧,恐怕已经没有治愈的机会了。”不久,太后就去世了。
+ s: C/ D+ D4 f6 n  公元575年周武帝亲自率军东讨,到河阴病倒:不能说话,眼睑下垂遮住眼睛,看不见东西;一只脚短缩,无法行走。姚僧垣认为此病涉及到各个脏腑,不能同时治疗。于是他按照事情的轻重缓急治疗:军队中的事情,没有比语言更重要了,于是处方进药,武帝能开口说话了。接着治疗眼睛,眼睛的病痊愈了。最后治疗足疾,也得以痊愈。到了华州,武帝完全康复。

签到天数: 162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50#
发表于 2012-9-10 21:23:10 | 只看该作者
南昌姚氏从北宋姚谷清开始,九百多年代代从医,其中姚国美家传直系16代。在中国应该不多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5-10-29 14:04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