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和云谱--姚网专业修家谱,姚家修谱找姚网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华姚网扫黑除恶倡议书
姚网网训,与家人共勉姚网建设捐助,宗亲合力助姚网姚网建站宗旨及姚网使命
文明姚网“九不发”中华姚氏十大人文精神姚家修谱,找姚网第五届姚商会于平公故里成功召开
楼主: yqllz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时间丛谭》之有关时间的常识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1755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41#
 楼主| 发表于 2015-12-18 10:15:59 | 只看该作者
姚家修谱找姚网
yqllz 发表于 2015-12-18 09:252 @: r0 V& z3 l
每天上传时的感想是:景良先生确实是花了大力气、大心血的。

' e$ j3 q: s& `/ Z( o; v- \  A, C                        年龄的代称
6 X% t3 W: g7 A; w0 Y  L3 o. A+ `1 T      我国自古以来,对婴、幼、童、少、青、壮、老各有一到几个年龄的代称,真可说是名目繁多,雅致有趣。  Y  {2 E+ C# Z% E
        不满一周岁——襁褓。
- x8 y1 [' V3 B8 R1 n         一周岁——(日卒)、周(日卒)、周岁、旬岁、满岁。
4 Y+ h/ i  P% T1 k$ C5 L         两三岁——孩提。
' m4 {/ |- M4 e8 |! g5 T, @! E7 {' D         七、八岁——龆龀。(男孩八岁——龆年)、(女孩七岁——髫年)。: z4 S0 h# N$ F: w$ F8 k# N7 N' h4 g
         幼年泛称——总角。/ T0 F% U$ F# g% ^$ L$ A
         十岁以下——黄口,(黄口小儿)。
! q7 p& T# X, u  v; a          女孩十二岁——金钗之年。4 I0 K2 X$ {% A6 B8 `" m; j9 r
          女孩十三岁——豆蔻年华。
4 K% H. _7 x& T: ?  X          十三至十五岁——舞匀之年。
" W; g, W8 z" ]0 l           十五岁以下的少年——六尺之孤。$ P. @! |2 e2 Y6 g3 U. u7 Z. `
            十五岁女孩——及笄之年。, }3 S5 x7 L7 w* g
             十五岁以上男孩——束发之年、成童之年。
* c' j( p+ l. b- w' d/ e           十六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
& J! ^# F1 ?. V: A% G4 X           十五至二十岁男孩——舞象之年、桃李年华。
) t6 E2 v0 K0 ^4 U, y; R/ d           女子二十岁——待嫁之年、桃李年华。
3 \; Z! p; ]( f            男子二十岁——弱冠年华、加冠之年。
( w( R6 O7 n+ ~# f) U           女子二十四岁——花信年华。5 }1 f- Y# y0 f, R- s
           女子 出嫁之前——标梅之年。
9 o2 \4 |: F& K$ p            男子三十岁——而立之年。
/ V+ M4 T0 T5 D1 k" }' @# L            女子三十岁——半老徐娘。* X& F0 u2 i+ W/ {
             男子四十岁——不惑之年、强仕之年。
& B" h/ z6 \: u: r             男子五十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命、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4 X& R! ~# v  _) X4 R( Q' [% k) W
             男人快到六十岁——望六之年。$ y  }* p5 j9 K) y# P
             男人六十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下寿之年。5 H' y+ a; l% a/ w& Q; a
              男人七十岁——古稀、杖国之年、考事之年、考政之年。8 C7 x; Y/ Y3 q3 J& M
              八十岁——杖朝之年。7 V" Y' V3 s. b! B& q5 U0 G
              八十至九十岁——耄耋之年、鲐背之年、旄期之年。4 A  ^3 Y+ H1 H
              九十岁——(鱼合)背之年。0 U! O$ C2 d( B7 p. M
              一百岁——期颐之年。
/ k& u' q. L& A% d# ?/ @              一百二十岁——花甲重开之年。1 d; B" `; x% X. H2 n+ t$ v
              一百四十岁——古稀双庆之年。# G& I' [0 t/ d& [" x

( o% [3 M* M) N* A9 z! f      
- [4 @5 r! `9 n1 Z1 v+ T2 o
/ Q3 ~9 U. x6 X+ O- I: u1 J

签到天数: 1755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42#
 楼主| 发表于 2015-12-18 10:24:0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yqllz 于 2015-12-21 16:36 编辑
+ `' k8 q0 r2 N- ]. [
yqllz 发表于 2015-12-18 10:15
% r. N2 P2 t; m/ ^年龄的代称
# @/ a9 j, m9 j1 \6 M6 Y* D      我国自古以来,对婴、幼、童、少、青、壮、老各有一到几个年 ...
8 u* N6 t/ |) i8 n6 d5 x
- T* F. }; e4 ~" _, a% I, ?% w
                        古代年龄代称) p# h8 i  p3 X" E+ e
        我国古代不同年龄阶段有着许多不同的代称,其由来在古籍词句和传统习俗中常而见之。
" q% v; _" ~3 |# V- @+ O& g6 g         总角;古代幼女把头发扎成髻,称“总角”,因而以“总角”代幼年。) W. d6 q5 U; F1 V$ s% [
         始龀(音趁):古代男孩八岁、女孩七岁开始换牙,故称此年段为“始龀”。
& P2 a8 t/ [# ]0 B         成童:长到一定年龄的儿童。《礼记.内则》:“成童,舞象,学射御”,郑玄注:“成童,十五以上。”故而称“舞象之年”,也称“舞勺”。《后汉书.李固传》:“固弟子汝南郭亮,年始成童,游学洛阳。”李贤注:“成童,年十五也。”又以“束发”为十五岁,因古代男孩成童时束发为髫,《大戴礼记.保传》“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故又称“垂髫”、“髫年”。《毂梁传.昭公十九年》:“羁贯成童,不就师傅,父之罪也。”范宁注:“成童,八岁以上。”; i0 W1 T* O' y" }; Y
          幼学;《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郑玄注:“名曰幼,时始可学也”。后因称十岁为:“幼学之年”。十岁又称“外傅”,《礼记.内则》:“十年,出就外傅,居宿于外”。9 W7 i7 g9 t8 Z" Z6 \+ ]
          豆蔻:少女十三至十五岁。《杜牧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年华二月初。”
7 u: e! G8 C. S3 _8 ]' w         及笄(音鸡);笄,是古代妇女用来插住头发结的簪子。即女子十五岁时就要把头发簪起来,至举行笄礼,以示成年。
# z" b0 s, q, A         成童:男子十五岁时把头发束起来盘到顶上即成童。古语云:“余自束发,读书轩中。”- J( G% [2 I  D1 w
         破瓜:古人折“瓜”字为二八,两个八是十六,以示年已十六。李白诗:“正见当垆女,红妆二八年。”故称女子十六岁为“破瓜之年”。《通俗编.妇女》:“宋谢幼()词:‘破瓜年纪少腰身’。按俗以女子破身为破瓜,非也。瓜字破之为二八字,言其二八十六岁耳”。但有时也用于男子,指的是六十四岁,因为八八六十四。北宋吕岩赠张泊诗中曰:“功成当在破瓜年,则八八六十四岁。”
: C# P7 t" o# v6 g        弱冠:《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年少也;冠,帽子。”古代男子二十岁左右行冠礼,即戴上成人戴的帖子,但由于还不到壮年,所以称男子二十岁为“弱冠之年”。又 称“丁年”、“成年之年”。
% `2 q% q7 z" x2 o        而立:《论语.为政》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即三十岁有所作为。后因称三十岁为“而立之年”。《聊斋志异.长清僧》:“友人或至其乡,敬造之,见其人默诚笃,年仅而立。”又:“三十曰壮有室”。壮是强壮,健康;室 是妻室,说明已成家或能成家,故又称“有室 之年”。
, c0 y* C8 g3 t- {         不惑:《论语.为政》子曰:“四十而不惑。”言社会经验较多,遇事能明辨是非,不再疑惑。后用四十岁的代称。应琥《答韩文宪书》:“足下之年,甫在不惑。”四十又曰“强仕”《礼记.曲礼上》:“四十曰强,而仕。”孔颖达疏:“强有二义:一则四十不惑,是智虑强;二则气力强也。”旧因称四十迷雾为“强仕之年”。
/ y+ l7 [+ N: T! Y4 Z, \0 w         知命:《论语.为政》子曰:“五十而知天命。”后人因以“知命”为五十岁的代称。潘岳《闲居赋序》:“自弱冠涉乎知命之年,入徙官而一进阶。”《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故五十岁要称“艾军”。又称“半百”,因为“年过半百”而简称之。; j& Z# S! ]" k/ v6 Q
         耆艾:古称六十岁为耆,五十岁为艾。《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服官政;六十曰耆,指使。”亦泛指老年。《荀子.致士》:“耆艾而信,可以为师。”# ]" i, {+ h4 [. K5 T0 w
         花甲:指六十花甲子。计有功《唐诗纪事》卷六十六:“赵牧大中咸能中效李长吉为短歌,对酒曰:‘手捋六十花甲子,循环落落如弄珠’。”后称年满六十为“花甲之年”《论语.为政》子曰:“六十而耳顺。”何晏集解引郑玄曰:“耳闻其言,而知其微旨。”所以“耳顺”为六十岁的代称。有庚信《伯母李氏墓志铭》:“夫人年逾耳顺,视听不衰。”为证。+ H3 j; q! [% B! Y+ x6 c3 f9 u
          杖乡:古代一种尊老的礼制,《礼记.五制》:“五十杖于家,六十杖于乡,七十杖于国,八十杖于朝;九十者,天子欲问焉,则就其室。”后用作六十岁的代称。
* m2 ~3 s+ c( T, {# U          从心:《论语.为政》子曰“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故称七十为“从心之年”。杜甫《曲江》诗:“酒愈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后因用“古稀”作为七十岁的代称,也写作“古希”。
5 Z: i6 A/ H: e5 X         耄耋:在报刊上时常可见“耄耋之年”,若问其指多大岁数,答案却是不一样的。“耄”,有指七十岁的,《盐铁论.孝养》:“七十曰耄”和《释名.释长幼》:“七十曰耄”等;有指八十岁的《国语.周语》:“尔老耄矣,何知?”韦昭
6 |& Y2 U  ~5 r8 Z5 O8 f$ U注“八十曰耄”和《左传.隐公四年》杜预注:“八十曰耄”等;有指八、九十岁的,《尚书.大禹谟》孔安国《传》和《礼记.曲礼上》都 说:“八九十曰耄”。由于说法不一故《汉语大字典》便把“耄”解释为“年老、高龄”。“耄”,有指六十岁的,《公羊传.宣公十二年》何休注:“六十曰耋”和《左传.僖公九年》孔颖达疏引舍人云:“年六十称也”; 有指七十岁的,《左传.僖公九年》:“以伯舅耋老加劳,赐一级,无下拜。”杜预注:“七十曰耋”,《礼记.曲冖上》:“七十称耋”。有指八十岁的,《诗.秦风.东邻》毛享《传》和《说文解字》等都 说“八十曰耋”。
9 C  L" V1 Y  D          期颐:《礼记.曲礼上》和《尚书.大禹谟》均说:“百年曰期颐。”郑玄注:“期 ,犹要也,颐养也。”方氏悫曰:“人生以百年为期 ,故百年以期名之”后因称百岁为“期 颐”。苏轼《次韵子曲三首》:“到处不妨闲卜筑,流年自可数期 颐”。% p& y7 g6 s3 k( l5 L/ G3 A( }

$ \0 j+ b) C5 Q. T- v9 R8 E; T1 }' y; ^) e* W* j+ {

3 T9 p$ Z* E; z% e9 h/ V( s1 x) F0 C# F

签到天数: 1755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43#
 楼主| 发表于 2015-12-18 16:36:21 | 只看该作者
yqllz 发表于 2015-12-18 10:24
2 j3 L! w5 w6 ]3 m+ X. k古代年龄代称# D9 H& L6 `8 u: P5 L5 F2 J2 ~
        我国古代不同年龄阶段有着许多不同的代称,其由来在古籍 ...
: _  P: T# s3 h7 P/ I. w
                       年段与岁数的划分
& Y1 D7 `/ s  x, G      人生犹如链子,年龄恰似环节。一环扣一环,一节连一节从而构成人生的链子。而人生年段通常的划分是:0 X( x9 b4 \/ w6 C9 O9 c6 A
       婴儿期:一个月到一岁。
: J. |0 `, l7 ?       幼儿期:一岁到三岁;
  }, H& U, {6 O       童年期:七、八岁之前;4 }* j# F3 u$ @( X, R( _6 y" E& W
       学龄期(少年期):女孩七岁到十三岁,男孩十岁到十五岁。
, k- N5 u1 i( `8 \( ?8 n0 m% ^( x       青春期(发育期):女孩十三岁到十八岁,男孩十五岁到二十岁;4 _1 G! D$ f+ n6 n9 F9 ]2 M4 R
       青年期:十八岁到二十八岁左右;
4 t  f4 g. P! S: b        中年期;女性三十岁到车十五岁,男性三十岁到五十五岁;
( N7 d' c( s0 C/ T0 f       更年期;女性四十五岁到五十五岁,男性五十五岁到六十五岁;. ^1 V( z3 f) X, @1 f8 K
        老年期:女性五十五岁以上,男性六十五岁以上。: U3 w9 |' G$ T% T9 Q4 b# C
        上述可见,几个年段是相互衔接的,但在中年和老年之间有个“更年期”,从而把老年期推后了。这是为什么?因为过去人的寿命很短,通常把五十岁以上的人称作“老年人”,后来人的寿命长了,五六十岁的人越来越不服老,这就自然的把老年的年数向上推移。可以想象,随着人的寿命的延长,老年的岁数还会向上推移,如现今日本人是七十岁以上才称老年。
; x7 F' A* S7 Z; P, T) F

签到天数: 1755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44#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1 10:46:2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yqllz 于 2015-12-21 14:47 编辑
6 b! r0 ]. U; ^: \3 n" l
yqllz 发表于 2015-12-18 16:36; ~6 E* @( `( [4 }$ R' F
年段与岁数的划分' n* g' Z% I. l
      人生犹如链子,年龄恰似环节。一环扣一环,一节连一节 ...
4 I0 E" Q2 N* [) w" k, r
  l  \% W! e0 Y' P
                      人生七期
( }  a' Z/ z* f1 @0 g% a/ a      英国大诗人莎士比亚把人生由婴儿到暮年,分为七期 :- }. e# |) x+ j
        咿咿唔唔在奶娘手中抱的是婴儿;
' h. `" {, Q0 N5 ~( N8 v        满脸红光,牵着书包儿,不愿上学的是学童;! E4 {+ f* C& T% ?- j8 ?
        强吻狂欢,含泪诉情,谈着恋爱的是青年;6 Y7 @8 Y/ v; m
        热血沸腾,意气方刚,破口就骂,胆大妄为的是壮年;8 U; p6 a: ^% h% ^: C( J  j. k3 \. t! F( }
        衣服整齐,面容严肃,高声言谈,踱着方步,挺着肚子的是中年;, F* g3 T  B4 n2 z. v
        饱经忧患,形容枯槁,鼻架眼镜,声音带颤的是老年;
# b% J, ^3 {' Y7 l         塌了眼眶,舌头无味,记忆不清,到了尽头的是暮年。2 a: c& G+ T, l1 \5 s' ]% Z5 L
        我国现在依照生理学上的情形,把人生分为七期:
* [- T% \  Z- O! v% G- w; j, |) l. x        第一是胚胎期 ,自母卵与精子相遇,受精以后立时新生命开始 至三个月 。& A/ ^0 l4 N- D
         第二是胎儿期,自第三个月起至婴儿脱离母体呱呱堕地止。
2 C% t( ?* ?2 \" a6 h         第三是婴儿期,由婴儿呱呱堕地到两周岁,到了乳齿长出的时候。% k$ |9 |7 N  ~' x+ l
         第四是幼儿期,同三岁起,在女孩到十三岁止,男孩到十四岁止。+ h/ F& J  o! V$ }, V) q& o( y0 }
         第五是青年期,每个女儿、男子的性格都 在这一期里长成。
! z4 s! J/ N$ @. B         第六是更年期,女到五十岁,男到六十岁,是中年期。
8 v+ d0 `8 h4 B: G) v0 M; b1 J          第七是老年期,六十岁以上的人就算老了。
" Q2 }# f8 v& \        
1 Z) N% q7 A& a+ d, j! M1 U; v+ k- C) @  f8 @& z3 Y1 l

签到天数: 1755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45#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1 16:40:0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yqllz 于 2015-12-22 10:12 编辑 : ?& g& L. ^7 v1 c
yqllz 发表于 2015-12-21 10:46
3 l  k' K5 o/ S4 Q8 y" {5 {3 e7 B人生七期
# X: p' v! |0 l; j9 G      英国大诗人莎士比亚把人生由婴儿到暮年,分为七期 :$ d% ]; c3 q9 x2 B- k& Y, P) r
        ...
6 L' {) H" h+ Q3 g+ |- F& }
+ a. n2 m5 Z1 I! Z- P  a
                        人的四种年龄+ {' D2 \! a5 }  w4 W
       现代生理、心理学的研究结果表明,人类可以有四种年龄;出生年龄、生理年龄、心理年龄和社会年龄。出生年龄是父母给的,不可改变,其它三种则可以通过身心锻炼、个人的努力加以改变,并可以弥补出生年龄之不足。有些人虽然年龄大,但身体健康,这就表明,他们的生理年龄还比较年轻,心理上自我感觉不老,能对社会做出与他出生年龄不相应的贡献。相反,有的人出生年龄并不太大,却在身体和心理上显得很衰老,对社会贡献也较少。之所以有这两种不同情况,就是生理、心理、社会三种年龄反作用于出生年龄的结果。
! U% t2 O! T: m# }' m: F+ e8 c$ F       因此,一个人是否衰老,不能单纯看出生年龄。科学研究得出结论,人的心理状况对生理有很强的反作用力。只要勇于进取,富于思考,配合适当的生活条件,心理就会永葆青春,人老心不老,保持身体健康。
8 m" W  {0 v: x; R7 }4 [( o      然而,人有三种年龄:实际年龄、生理年龄和心理年龄。实际年龄是指人的生命在世界上实际存在的时间;生理年龄是指人的生命自然演化的进程;心理年龄则根据人的心理老化程度来确定。实际年龄相同的人,他们的生理年龄和心理年龄却可以有很大的差异。
+ i! W" D+ T$ L- i        有的人刚刚进入中年,就出现全面衰老的现象,头发花白,满脸皱纹,体弱多病,四十多岁的人,看上去足有五十出头,这样的人青年太短,生理年龄比实际年龄要大。8 J: p0 k# J" {2 l, Q/ d+ u/ v) {
       有的人虽然年过七旬,却还红光满面,步态矫健。这种人青春期较长,他的生理年龄比实际年龄要小。
/ `9 a# W0 N, Y; O
9 R% W3 L! l/ T$ ]

签到天数: 1755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46#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2 10:39:50 | 只看该作者
yqllz 发表于 2015-12-21 16:40' J9 ?4 A, l, V$ @' |2 z
人的四种年龄
! r2 ~/ T" W" A1 E6 i       现代生理、心理学的研究结果表明,人类可以有四种年龄 ...

7 _) Y( j1 N! J1 r. E9 L% S                       珍惜人生的黄金时代
8 u% ^2 s  Z1 v3 H       据心理学家们的研究,二十岁以前,人的智力发展几乎以直线的速度上升,二十——三十岁左右达到峰值。据统计,一五00——一九六0年全世界有一千二百四十九名杰出的科学家和一千九百二十八项重大科学发明,最佳年龄都是二十五——四十五岁,其峰值年龄在三十七岁左右,杰出的科学空成名峰值年龄约在三十二岁。据美国学者莱曼的研究也证明这个论值,他从三十年代开始,对数千名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的年龄与成就做了调查,各行各业创造与获得成就的最佳年龄是:化学:二十六——三十六岁;数学:三十——三十四岁;物理:三十——三十四岁;实用发明:三十——三十四岁;医学:三十——三十九岁;植物学:三十——三十四岁;心理学:三十五——三十九岁;生物学:三十五——三十九岁;声乐:三十——三十四岁;歌剧:三十五——三十九岁;诗歌:二十五——二十九岁;小说:三十——三十四岁;哲学:三十五——三十九岁;绘画:三十二——三十六岁;雕刻:三十五——三十九岁。/ H, ]8 {6 i1 h+ ]
      可见人的最佳年龄在二十五——四十岁之间,而峰值是在三十——三十五岁之间。实践与实际也充分告诉我们,不仅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人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最佳年龄和黄金时代,它是人才的青春期 ,成就的关键期 。它既宝贵又短暂,我们应该十分珍惜。! Z1 R# Y- z1 v- I8 ~& d

签到天数: 1755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47#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2 16:15:1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yqllz 于 2015-12-22 16:33 编辑 9 U* f) X% h! D# |
yqllz 发表于 2015-12-22 10:39$ s. B- d$ O" g/ {! d" z
珍惜人生的黄金时代
0 j; a3 r& Z: M! {$ f+ d       据心理学家们的研究,二十岁以前,人的智力发展几乎 ...

+ P7 n% R4 Y& K# J
% n8 {6 g; O, @8 k                        时间与钟表+ `# e$ m4 l* |- K. `# z
                    我国古代计时工具# v: K* b2 [% m6 x1 P* h) x- |
       我国古代创造出的计时工具有:5 E6 z6 `$ x, c" U: c7 D7 V
          土圭:即用一根杆子直立于地上,通过观察日影来估量时间。清晨和黄昏影杆最长,正午杆影最短。上午杆子日影向西偏斜,下午杆子日影向东偏斜。据杆影的长短计时。这是三千多年前最简单的“时钟”又称“圭表”。
: l% |  D' S& ~5 H8 A7 z. O' {        日晷日晷由晷和晷盘组成,晷针垂直于晷盘中心。石制的晷盘上划分刻度,分为24等分。太阳照着针,针影便在晷盘上指示时刻。这是秦汉时期开始流行的“时钟”,又称“日钟”。
$ D5 a; {3 ?" A, i        但无论是“土圭”或“日晷”,都只靠白天阳光照影计时,到夜间就无能为力了。1 v% M+ B5 a& l% m
         水钟:以铜壶盛水,底穿一孔,壶中立箭,上刻度数,壶水漏减,箭上显刻,即可知时。最早使用“水钟”是周代。但由于水多与水少产生漏出的快慢,计时就不准确。于是,人们便采用上、中、下3个漏壶,下壶下面还有1个底部无漏孔的受水壶,受水壶内插立标尺,上壶的水不断流到中壶,中壶的水不断流到下壶,使下壶的水位保持一定的水平。这样,下壶的水就能均匀地流到受水 壶中,测出的时间也就比较准确。“水钟”又称“漏壶”、“漏刻”、“铜壶滴漏”等。我们现在所说的“即刻”、“顷刻”、“漏夜”、“漏尽更深”也都出于此处。
. d6 C7 ?$ t2 n: W7 r        火钟;即用燃香来计算时间,香燃多长就标志着到了什么时候,起初,人们在香中间绑根纱线,线的一端系一个铜球,铜球底下放一个铜盘,一旦香火烧掉纱线,铜球落在盘中,发出响声报时;后来,又有改进,人们顺着龙船型的灯具里放一支香,龙船中间横跨一根两端都系着小铜铃的棉线,把香的一头点着,当香把线烧掉时,两个小铜铃就落到放在龙船下的金属盘上,发出叮噹声报时;再后,还有人在一门火炮上装有一面凸透镜,当中午太阳正中时,阳光通过凸透镜的聚焦作用将火药引线点燃,使火炮发出响声报午时。这也许是“闹钟”的由来。' t1 C3 ^9 x  D( E* S+ x
        天文钟;宋代天文学家苏颂(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县人)于1088年发明的“水运仪象台”是一部自动化的“水钟”,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自动报时时钟。这座“天文钟”高3.65丈,宽2.1丈,数10吨重,分上、中、下三层。上层放浑仪,观察日月晨辰位置和天体的运转;中层放浑象,每昼夜自转一周,与天体运动吻合;下层是水轮和铜壶滴漏的机械,又分为五层每层有门,到一定时候门内分别有木人出来报时。
8 k0 m, L! e0 L4 H- y% f6 j        自呜钟:元朝郭守敬于1276年制作的“水力自呜钟”具有一定自动程度。它可使龙、蛇、龟等动物模型按时出现并跳跃。内装有12个手里拿着时牌的神象,按时从门内出来报时。另有4个神像各管钟、鼓、钲、铙的敲击,即每1小时的第一刻呜钟,第二刻敲鼓,第三刻击钲,第四刻碰铙。
; `$ W2 w& U) O6 J& r         沙钟;1360年,元朝詹希元又创造一种“沙钟”,即以沙代替水作动力的“五轮沙漏”机械报时时钟,使我国报时工具又进了一步。" P2 R( Z) ^) B7 s, R
  D' a4 M2 Y+ [3 e3 d; Y

签到天数: 1755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48#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3 09:15:06 | 只看该作者
yqllz 发表于 2015-12-22 16:15
$ {9 p3 `7 t+ k" n& G# c; q时间与钟表
- R9 v8 O- n& b0 q                    我国古代计时工具$ T* E  w7 a4 _! b6 H
       我国古代创造出 ...

' [# d7 Q( h# Z3 b' v                       “闹钟”与报时7 c# e$ ^( H* o. ^
     人们要想知道时间,除了看,还有听,于是“闹钟”便成了报时的主要方式。“闹钟”有其发展过程。
4 J& e  H& A8 b       在我国古代,第一种“闹钟”名叫“朽木”或“木苔”,古代中国的驿差,每次赶路,把“朽木”点燃插在趾间,然后小睡,感痛而醒,继续遥远的路程。另一种“闹钟”是用水。三千多年前,有一位国君曾以一只穿孔的铜碗,放于一个大水盘上,待铜 碗水满下沉后,奴隶则敲巨钟,表示时间 已到。- }) y1 r) H. p$ }1 B
      在国外,希腊人也曾发明一种“闹钟”,名为“铜壶滴漏”。是以壶内的水慢慢外流,使水面的浮物上升或下降,然后由标度盘或圆表看出时间的经过情况。罗马议会,曾经以此作为计时钟,到时即应停止辩论时间。
; A6 z! |  H" x2 f, L2 W        这种“闹钟”虽然有它的优点,但在冬天结冰时则不便使用。八世纪时一名叫鲁布特的僧人设法解决了这个问题,改以沙子代水,这就是漏钟。
  T0 w, q/ z: a* m( S) m: k        1787年,新罕布什尔洲康科德城26岁的钟表匠利维.赫钦斯研制出一个29X14英寸的松木盒子,把他的一只大铜钟的机器放了进去,再安上齿轮,当分钟走到预定齿轮带动的时间,便会发出声响。后来,各种机械“闹钟”相继诞生。0 d, x- n" [( a7 u

签到天数: 1755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49#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3 09:55:20 | 只看该作者
yqllz 发表于 2015-12-23 09:15( M1 b1 Z5 P  s* l- p& ?: w. U* R
“闹钟”与报时& _$ c" u& Q# w) Q  Z! {
     人们要想知道时间,除了看,还有听,于是“闹钟”便成了报 ...
: I1 L( _+ o8 [: v' }) @  u) a( r
                       钟鼓楼怎样报时
: [: J8 g9 A% h& [9 T     北京的钟鼓楼在钟表尚未普及之前,是皇家在夜间直接向宫苑及百姓报时的处所。
1 ]0 B5 a% a* i1 k      据《养吉斋丛录》载:清代的“三楼”即神发挥门钟楼与地安门北的钟、鼓楼。都 由銮仪卫掌管。每到黄昏,钟楼先鸣响108声尔后“起更”。当时,1夜分为5更,亦称5夜或5鼓。每到1个“更次”,则由鸾仪卫指派的旗鼓手鸣鼓,直至第二天早上,5更已尽,再鸣晨钟。神武门钟楼也是如此。钟楼所悬系铜钟,响声达数十华里。这种报时法,到1924年才停止。5 ?' k3 g$ K3 t/ k
      鼓楼里原设有铜刻漏,明代以后便废弃。乾隆时,则根据钦天监制定的“时辰香”来定更次。3 K4 I6 O- V7 V: s* Z+ R- |

签到天数: 1755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50#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3 10:33:42 | 只看该作者
yqllz 发表于 2015-12-23 09:556 L. ?4 P8 v8 Z) Y" o0 q; ^
钟鼓楼怎样报时
" `- x6 ~) M1 t. V) P, z  p1 S     北京的钟鼓楼在钟表尚未普及之前,是皇家在夜间直接向宫苑 ...
" o6 {2 A. j% ]: d/ `
                          古代的钟+ d$ z  J0 A, |1 E: v
    钟是古代的一种“金”类乐器,用棒槌敲击发声。
6 ?) X" N; F& y) y6 V      钟在古代也作为一种报时器,佛寺里悬挂的大钟,就是早晨报时之用,晨撞钟,暮击鼓,唐诗:“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便是这种意境的描写。
( ]# u9 ?- x% f' V! `' A8 L) z+ Z7 f                                 从插竿到钟表7 @3 p. W' ?) ?$ ^3 N2 _
      钟表是计时观时的工具,然而,它是怎样来的呢?# V+ y9 N/ w# e
      话得从古代说起,那时,人们是在地面上插一根竹竿,以阳光下竹竿影子的长短来表示时间的早迟。因此,古云:“圣人不贵尺璧,而重寸阴”和“大禹圣者,乃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现在,我们所讲的“寸阴”、“分阴”、“秒阴”即从竿影派生而来。
! B, e9 q9 i! ~  e; k       “插竿为影”、“以影视阴”毕竟是原始的、不准确的。后来,人们又想出了一种计时仪器“铜壶滴漏”的计时方法。这种方法仍然是不准确的。随着科学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人们又从滴漏中摸索出规律、计算出时间,一天划分为24小时,1小时为4刻,1刻为15分,1分为60秒。于是,诞生出计时、计分、计秒的的钟和表。我国的钟表是从外国传入的,到了明代才开始制作和使用。因此,在语言中又有了“争分夺秒”、“分秒必争”等等的说法。
& n8 B% n2 ?; v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5-8-15 02:44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