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到天数: 28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三品御史
|
四、召公与姚崇在陕州的文物与遗迹3 [; H) N: z: p
千百年来,陕州人民怀念召公与姚崇,保护并遗留下了许多文物遗迹。/ C F0 R! L2 `, Q6 e$ H
陕州有纪念召公的召公祠。清龚松林修撰《直隶陕州志》卷十二祠祀载:“召公祠,州治东。相传为召公听政处。后人思其德,即甘棠下立祠祀之。明弘治九年知州汪濬奉督学道儒增入刘昆、姚崇、孙伏迦、李沁、范祖禹陪祀。仍佥门役守之。明州守王家宾、陈道蕴。”但从《全唐文》五四六所载之唐贞元中官陕虢都防御判官、监察御史里行崔教撰写的《邵伯祠碑记》,可知,召公祠起码唐代已经存在。
0 a u' X% g- ]9 P' F! e 召公祠原有正殿、偏殿、甘棠树等,不幸于民国初年毁于战乱。2000年,三门峡市著名企业家吴启民先生为缅怀先贤,启发公廉,捐款千万元,在原召公祠的遗址上,重建了一座甘棠苑,占地13000平方米,前为钟鼓楼,后有召公祠。已成为对国人和公务人员进行爱国主义和廉政教育的基地。
7 \; _2 r" H2 |! C" E% x+ D9 k: j+ _7 { 《直隶陕州志》卷十三古迹记载的关于召公的还有三条:
+ A3 Y, b) j" S+ u% f 一是古甘棠树。志载:“甘棠,在召公祠内,相传即公所憩之树。今无存。”9 K& n+ I$ I) \0 q2 d# R# v# H+ h2 k
二是分陕石柱。志载:“石柱,在北城上。相传为周召分陕所立。以别地里。唐人作铭于其上。”5 ?! Q# C% Z6 J9 O; c
三是石柱铭。志载:“石柱铭,裴谈撰,八分书,无姓名。集古录目谓周召分陕所立地界。验其字武后时立。今不可考。”; |& b+ R! s' q+ i# N" ^# ~
分陕石柱,又名“周召分陕石柱”。原立于陕塬(今河南陕县张汴塬),后移至陕州北城墙上,唐朝时期有人作铭于上,谓“周召分陕所立界石”。民国21年(1932年)3月,周召分陕石柱北移至陕州民众教育馆。1957年因三门峡大坝蓄水,陕州城属淹没区,移至人民公园。1967年移至市图书馆。1977年移至文化宫。1981年移石于三门峡博物馆,当时石柱位于院子正中间,1988年藏于虢国车马坑博物馆院内。考验其字,属于唐朝武则天时期所勒。今字漫漶剥蚀脱落不可复识。据历史学、考古学、地质学专家考证,“周召分陕石柱是中国历史上有文字记载的最早一块界石。
6 m1 x0 e4 p/ j 有关纪念姚崇的文物古迹有姚崇故里遗址、姚公祠遗址、唐姚崇父姚懿墓、旌贤寺、唐姚懿碑、姚崇手书“藩篱”石刻等。
/ B& D0 Z" Z i% \6 m ?6 l5 F$ ] 清龚崧林修撰《直隶陕州志》卷十二、卷十三、卷十四载有姚公祠、二贤祠、乡贤祠、旌贤寺、姚文献公墓及唐姚懿碑铭等。+ O C* z/ r. q! T
姚公祠,志文载:“姚公祠,州东卫村社。宋元佑八年知州游(师雄)公命置祀于故居。”
- F* A4 a3 S6 T5 I- \, F 二贤祠,志文载:“二贤祠,大南关。为唐宰相姚崇、宋处士魏野建。今毁。”
+ y+ x/ D; z3 C M 乡贤祠供奉有姚崇之位。志文载:“乡贤祠在学宫,祀商伊尹,唐姚崇,宋魏野、明赵文、张九功……”7 W# g! p5 H* o4 ]3 [
旌贤寺,志文载:“旌贤寺,州东五十里张茅镇。”
4 l# l( l8 h, d0 [- i$ Z7 S 旌贤寺为唐时所建,距姚文献公墓一百多步,为旌表唐嶲州姚懿功德和护持姚懿衣冠冢所建。旌贤寺存在1200多年,直到民国时被毁。2010年4月陕县文物局立有旌贤寺遗址文物保护碑。1 @9 T- V: S/ k+ |, e. \) E; T
唐文献公墓,志文载:“唐文献公墓,在州东卫村社,公名懿,唐宰相崇父葬此,谥文献。”
+ l2 w# ^6 \3 `' l 此墓为唐开元三年(715年),玄宗为追崇先烈,特追封姚崇父幽州都督姚懿为吏部尚书谥号文献公。十月间又在故居建衣冠冢一座,是为唐姚文献公墓。1983年因陇海铁路拓双轨,被河南省文物与考古研究所发掘。! c5 ] |9 ~" o+ A8 o9 x. f
唐姚懿碑,志文载:“巂州都督姚文献公碑铭,开元三年胡皓撰,徐峤之奉勅书。在张茅南二里许墓前。讳懿,崇父也。”
) m0 L+ `0 }1 q4 M6 ] 此碑即姚懿衣冠冢唐墓碑,因1983年墓冢被发掘,此碑被移至陕县大营乡刘秀峰山腰之处。现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A/ \+ W; x8 T J
民国《姚氏族谱》又载有张茅镇有“唐宰相梁国公姚崇故里”碑,为乾隆年间权知河南直隶陕州事吴沈荣昌所立。今不存。
8 Y' a+ h* j# N- ^$ z 姚崇手书“藩篱”石刻,为姚崇开元三年十月返陕州硖石故里时为故里所题,后刻为石匾。1919年修建陇海铁路时出土,现为三门峡博物馆收藏。为现存姚崇唯一手迹石刻,弥足珍贵。
2 x6 x; N8 c/ g E0 h 2010年4月,陕县张茅乡人民为追念先贤姚崇,由张茅乡人、陕县职高原校长陈宝禹、陕县人大原秘书长崔九龄倡议,集资修建姚崇故里遗址纪念碑、旌贤寺遗址等文物保护碑四块。( s3 w* e3 j* b6 a
* x( H0 N- o! Y0 h
参考文献:
3 [' X) n1 |2 { 尚书,[M]北京,中华书局,2009
: |) T& G6 W. ^& F1 j [汉]司马迁,史记[M]兰州,甘肃民族出版社,1997
! H& y/ X; ^( o$ `% [ 3、[汉]韩婴,韩诗外传集释,北京,中华书局,20098 V2 Q/ ~/ G: Y# v
4、[宋]司马光,资治通鉴[M]北京,中华书局,2005
1 Z+ y5 l3 ^5 a+ y 5、[后晋]刘询,旧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97: D" ?! c w" D6 I' Q
6、[宋]欧阳修、宋祁,新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97
" H2 b0 i! ^6 J 7、[唐]刘肃,大唐新语[M]北京,中华书局,1984# @4 A8 [; v$ p' G' k
8、[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4 t5 o2 ^7 G' x N7 ^7 m. O
9、[清]龚崧林,直隶陕州志[O]清乾隆十二年刻本5 N4 V# @1 V: N- H2 X# b( u/ O
10、杨荣国,简明中国思想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62. ]* K( r: N0 k, m2 @9 P0 w% e
11、朱绍侯,论“周召之业”与“周召之治”[M]南都学坛,2007.3
8 ~9 a q0 ^( Y o# M 12、姚学谋,大唐贤相姚崇[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