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领衔川军起义兵权被削
$ h3 O* L9 a' Z+ k1 O, |6 u, |9 [, |9 G 1948年春,蒋介石裁撤了川康绥靖公署,邓锡侯专任四川省主席,统兵权被大大削弱。不久,蒋介石要邓锡侯从四川调运十万石军粮和加征十二万名壮丁,以增援胡宗南部进行反共内战,挽救国民军队的败局。邓认为在抗战八年期间,四川的粮、税和壮丁的负担已经太重,胜利后再苛刻征调,情理难容,必然造成“官逼民反”,于是婉言拒绝。蒋对此十分不满,再加上邓在处理四川学运问题上又不得力,便召邓到南京。蒋介石对邓说:“共军刘伯承部队企图入川,四川大后方任务重,晋康兄你是军人,不适合搞行政工作,还是为党国军事方面效力吧。”随即,邓被迫辞职“养病”。后来,蒋介石虽然也曾发布任命邓锡侯为西南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川陕区绥靖主任等职,但邓已明知纯属是敷衍自己,以减少反蒋力量,于是以种种借口,拒不到职。
* o: i1 E2 ^, x2 | R5 S- o受蒋排斥 H" U( b4 B4 _0 z |% r% M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但蒋介石仍不甘心失败,亲自坐镇重庆,分别结集胡宗南、宋希濂、罗广文等部于川陕边和川、鄂,湘边,妄图作最后的挣扎。 此时,邓锡侯也正受到蒋介石的冷落、排斥,处于失意、徬徨的时候,他一方面看到国民党统治的最后崩溃已是指日可待,决不甘心为蒋介石集团殉葬,更加怀念往昔朱德、刘伯承,吴玉章、张澜等对自己的关照与厚望;另一方面,邓又顾虑自己的官僚、军阀身份以及参与堵截红军的历史,怕全国解放后会受到追究和歧视。就在这时,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和第二野战军的有关人员,川东、川西及川康地下党的人员,民革、民盟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等都先后做邓锡侯的说服、开导工作,希望他在解放大陆的最后一战中为人民立功。中共中央南方局向邓提出了关于起义的三条意见:第一,起义应按刘伯承司令员在北京广播的原则办事;第二,起义人员的财产概予保护;第三,起义后不得另立番号,不得移防,应就地维持秩序,听候中国人民解放军改编。邓锡侯完全接受了这三条原则。
) [3 v3 |# m: t' D准备起义& b3 g& F5 u( `" K
与此同时,国民党西康省主席,第二十四军军长刘文辉也接到周恩来的电示:解放大军行将西指,望刘(文辉)、邓(锡侯)、潘(文华)等川军将领团结起来,积极准备,相机配合,但不宜过早行动,招致不必要的损失。周恩来的电报对邓锡侯,刘文辉、潘文华(国民党西南长官公署副长官)的率部起义起了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自此,他们三人更加经常地秘密聚会,分析瞬息变幻的情势,商讨对策,并联络民主力量和地方势力作好起义准备,迎接解放。 11月30日,重庆解放,蒋介石仓皇逃到成都。为延缓大陆的最后解放,蒋介石特派与邓锡侯关系较深的张群对川军将领用尽了安抚、拉拢,威逼等手段,但均被邓锡侯等应付搪塞过去。12月7日,蒋在撤离大陆的前夕,又以召开紧急会议为名,邀请邓、刘,潘到自己住地北较场,准备将他们挟持到台湾。在此紧要关头,邓锡侯等于当日上午逃出成都,在奉伯常团的护送下抵新繁县的龙桥。此时,川军将领王缵绪接受蒋介石的派遣也从成都赶到龙桥,劝说邓等回心转意,遭到严辞拒绝。为防胡宗南部的攻击,邓等遂转赴彭县。7 x6 M) l3 x% m
率部起义
1 H$ a+ K/ z; S. Q+ L1 f 1949年12月9日,刘文辉、邓锡侯、潘文华在彭县龙兴寺总指挥总联名向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及全国人民发出起义通电,宣布脱离国民党政权,接受中央人民政府领导。参加彭县起义的川军将领还有国民政府军事参议院上将参议、原川军保定系首领之一田颂尧,第95军军长黄隐,川陕鄂边区绥靖公署副主任陈兰亭以及四川省财政厅长、省银行董事长邓汉祥等。川鄂绥靖公署副主任董宋珩于12月21日率3万人马在金堂、广汉起义。第15兵团司令罗广文于12月24日在彭县通电起义。四川挺进军总司令范绍曾亦于同月在渠县通电起义。成都市长冷寅东亦宣布起义。此外,参与起义的还有陈克非、喻孟群、刘兆藜诸部。 24日,邓锡侯等就接到了朱德总司令的复电。电报说:"欣悉将军等脱离国民党反动集团,参加人民阵营,甚为佩慰"。并要求邓等所属部队,遵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的约法八章,响应第二野战军的四项号召,改 善军民关系和官兵关系,为协助人民解放军与人民政府肃清反动残余,建立革命秩序而奋斗。 这时,刘文辉、潘文华卧病在床,邓锡侯便主动担负起义的组织指挥工作。他命令所属部队紧急动员,择要设防,对胡宗南部采取临战姿势,以配合解放军歼灭敌人;又派出部属协助中共地下党组织,策动受命准备进攻起义部队的陈克非,罗广文等兵团的部队起义。4 H- [' h/ X P
和平解放四川" J+ b& ~) I9 l7 W. `
在邓锡侯、刘文辉、潘文华、陈兰亭率部起义的配合下,四川省会成都市终于实现了和平解放。30日,邓等起义将领和成都市人民群众一起,热烈欢迎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贺龙司令员,王维舟副司令员率部胜利入城。编辑本段解放后的任职 解放后,邓锡侯先被任命为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兼水利部部长,后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1952年后,西南军政委员会和川西、川东、川南、川北四个行署区裁撤,恢复四川省的建制,邓锡侯被任命为四川省人民政府副省长。1954年后,邓又历任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委员,以及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委员。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四川省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职。1964年3月30日,邓锡侯在成都因病逝世,享年七十五岁。编辑本段反对内战 1948年春,蒋介石裁撤了川康绥靖公署,邓锡侯专任四川省主席,统兵权被大大削弱。不久,蒋介石要邓锡侯从四川调运十万石军粮和加征十二万名壮丁,以增援胡宗南部进行反共内战,挽救国民军队的败局。邓认为在抗战八年期间,四川的粮、税和壮丁的负担已经太重,胜利后再苛刻征调,情理难容,必然造成“官逼民反”,于是婉言拒绝。蒋对此十分不满,再加上邓在处理四川学运问题上又不得力,便召邓到南京。随即,邓被迫辞职“养病”。后来,蒋介石虽然也曾发表邓锡侯为西南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川陕区绥靖主任等职,但邓已明知纯属是敷衍自己,以减少反蒋力量,于是以种种借口,拒不到职。 11月30日,重庆解放,蒋介石仓皇逃到成都。为延缓大陆的最后解放,蒋介石特派与邓锡侯关系较深的张群对川军将领用尽了安抚、拉拢,威逼等手段,但均被邓锡侯等应付搪塞过去。12月9日,邓锡侯与刘文辉、潘文华一起,在彭县龙兴寺总指挥部联名向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及全国人民发出通电,宣布起义,脱离国民党政权,接受中央人民政府领导。在邓锡侯、刘文辉、潘文华率部起义的配合下,四川省会成都市终于实现了和平解放。30日,邓等起义将领和成都市人民群众一起,热烈欢迎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贺龙司令员,王维舟副司令员率部胜利入城。 1949年12月9日,刘文辉、邓锡侯、潘文华在彭县龙兴寺总指挥总联名向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及全国人民发出起义通电,宣布脱离国民党政权,接受中央人民政府领导。参加彭县起义的川军将领还有国民政府军事参议院上将参议、原川军保定系首领之一田颂尧,第95军军长黄隐,川湘鄂边区绥靖副主任陈兰亭以及四川省财政厅长、省银行董事长邓汉祥等。川鄂绥靖公署副主任董宋珩于12月21日率3万人马在金堂、广汉起义。第15兵团司令罗广文于12月24日在彭县通电起义。四川挺进军总司令范绍曾亦于同月在渠县通电起义。成都市长冷寅东亦宣布起义。此外,参与起义的还有陈克非、喻孟群、刘兆藜诸部。 24日,邓锡侯等就接到了朱德总司令的复电。电报说:"欣悉将军等脱离国民党反动集团,参加人民阵营,甚为佩慰"。并要求邓等所属部队,遵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的约法八章,响应第二野战罕的四项号召,改 善军民关系和官兵关系,为协助人民解放军与人民政府肃清反动残余,建立革命秩序而奋斗。 这时,刘文辉、潘文华卧病在床,邓锡侯便主动担负起义的组织指挥工作。他命令所属部队紧急动员,择要设防,对胡宗南部采取临战姿势,以配合解放军歼灭敌人;又派出部属协助中共地下党组织,策动受命准备进攻起义部队的陈克非,罗广文等兵团的部队起义。 在邓锡侯、刘文辉、潘文华、陈兰亭率部起义的配合下,四川省会成都市终于实现了和平解放。30日,邓等起义将领和成都市人民群众一起,热烈欢迎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贺龙司令员,王维舟副司令员率部胜利入城。 解放后,邓锡侯先被任命为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兼水利部部长,后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1952年后,西南军政委员会和川西、川东、川南、川北四个行署区裁撤,恢复四川省的建制,邓锡侯被任命为四川省人民政府副省长。1954年后,邓又历任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委员,以及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委员。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四川省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职。1964年3月30日,邓锡侯在成都因病逝世,享年七十五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