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和云谱--姚网专业修家谱,姚家修谱找姚网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华姚网扫黑除恶倡议书
姚网网训,与家人共勉姚网建设捐助,宗亲合力助姚网姚网建站宗旨及姚网使命
文明姚网“九不发”中华姚氏十大人文精神姚家修谱,找姚网第五届姚商会于平公故里成功召开
楼主: 姚立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寻河南浙江山东湖北江苏枢燧姚氏源流线索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89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6]五品郎中

81#
发表于 2013-8-11 16:35:29 | 只看该作者
姚家修谱找姚网
◎至元十六年己卯(公元1279年)先生四十二岁。有《何敬夫醉经堂记》。是年始娶紫阳先生中女杨氏。2 M/ T+ P5 v( S! [
...
) q( Y8 @" n& p姚立行 发表于 2013-8-11 11:37
9 i; u6 Q1 l4 d
8 S- H8 i3 T' e6 ?4 S. j2 O

: `+ m9 y# n. p! d6 W4 Q% d9 A' P    立行宗亲有没有统计过,目前可以联络上的枢公后裔,在全国有多少人?人口数量有多少?

该用户从未签到

82#
 楼主| 发表于 2013-8-12 17:57:44 | 只看该作者
据不确切地了解,
. ?- \4 o- S: x" _" u) U; `目前自称为枢公后裔的不多,1 i8 Z3 s: t3 m
我所知的只有四、五分支,
; A* ^7 o# W) q$ g- r. p! K其中包括燧公后裔两分支。
$ x& V( a$ E( V0 I( \2 [8 ]这些分支是否为枢公后裔目前都不确切。/ D( v1 Q/ I8 u; |. _  S6 q. }
有老谱记的不多,4 u7 f& m$ x7 d6 ^1 }! u) u* ^
既使传下老谱的,; R2 b) j* z& l/ k
记录也存在世系错误。
3 [- Y: `. I$ c; f6 ^4 L这可能与元未明初躲避乱世有关,
; d& G8 o9 O# X9 M8 M5 Z或与至今仍存的狭隘汉族观念有关。

该用户从未签到

83#
 楼主| 发表于 2013-8-12 18:01:26 | 只看该作者

" M0 d4 e8 Q; k, s3 ~/ ?& T

◎至元二十一年甲申

(公元1284年)先生四十七岁。为湖北宪副,按部澧州。有寄家人寿日[南柯子]《七月初二日夫人生朝》;又有《别枉渚德公》诗云:“孤侄贰荆宪”, 又曰“枉渚访先友”。德公尝与文献公交处。枉渚,在常德江南岸,与招屈亭相望。亭相传以为昔楚人招屈原于此,故名。近岁仕宦于彼者,惩司宪者迫人屈招,恶其名为“招屈”,遂去其扁。“枉渚”见《楚辞》。是年九月二十日,长子埙生。

1 M( D- s" E* ]

" B8 _) h& ?9 x& l% @: ^6 `

◎至元二十二年乙酉

(公元1285年)先生四十八岁。为荆宪副。有《别丁编修序》。


% a' s/ Y9 i2 B; e* O& I; `: e: N

1 [7 A% Z& v6 q9 ?6 Y

◎至元二十三年丙戌

(公元1286年)先生四十九岁。《松庵挽诗序》云:“二十有三年夏,以湖北宪副奉檄趋京。”谓为直学士也。以疾留襄阳。会河南宪佥冯君岵求为其先序,并《冯氏三世遗文序》、《临湘县厅壁记》。又《婆罗门序》云:“余由荆宪奉檄趋京,病留襄阳。冯宪佥由汴梁至,梁宣慰贡父、张总管梦卿,皆由长沙至。三君饮饯汉宾,寿卿赋此声。南阳道中依韵和寄之。”《跋张总管父都漕公手泽》云:“至元丙戌,姚燧观《都漕济江调兵记》、《自题肖斋》。《清富轩》、《先伯父三帖》、《黄门飞鞚图》、《许道宁幽人曵杖图》、《元晖出水图》、《双鹑图》、《补之梅》、《黄华竹》、《时苗留犊》、《江溆鱼舟》等,皆作于是年,肖斋家物也。”先生与之交处最稔,“其人多读书,工于诗,喜蓄书画,襟怀洒落,无尘俗气,居潭之西城,引流种树,甚有清致。武弁中好事者世不一二数”,即所谓张总管梦卿者也。是年又有《临湘县厅壁记》。


# A  ?4 m( t; w, E

4 c8 n& T& o$ Q4 [

该用户从未签到

84#
 楼主| 发表于 2013-8-12 18:03:59 | 只看该作者


6 ^5 k' V3 P) S( i

, h+ }0 v6 G% ?7 [! X) ?$ ~' _

◎至元二十四年丁亥

(公元1287年)先生五十岁。时为翰林直学士。有《送畅纯父序》、《太医郑公碑》、《寄卢处道》诗、张天表《遐观堂记》、雷君损之《归来园记》、送余《春谷序》。《参政胡公碑》云:“二十三年始相。其年十月五日薨。明年五月,诸子自江南归葬。八月吉有日,子瓒从其诸父按察使让来请铭。”亦必是年也。


; r# q( L9 e* `( |* n


. t+ T& W+ R, ?

◎至元二十五年戊子

(公元1288年)先生五十一岁。归自燕,居于邓。有《朋簪堂记》、《牡丹序》。《遐观台序》云:“二十五年,罢直玉堂,与张肖斋、史仲威、宋齐彦、梁贡父、王景韩等游处。”并见集中。有《右三部冯郎中碑》、《肖斋赫义亭记》、《覆瓿稿》诗、《招贡父探梅》及《次探梅韵》、《肖斋父都漕公调兵目记》。书《米元晖山水》末云:“米元晖敷文之画,全法其父,山水树石,不事工细,多经云烟映带。办作横幅,长不三尺,自题曰‘墨戏’。今引独双幅巨帧,岂当时奉诏与朱敦儒辈对画禁中者耶?真旷代希有物也。不斋以至元戊子夏五月购得之,姚燧为识末幅。”集中无此,故备录之。盖皆是年作。

: |1 k+ }; J+ O' Q( N' V  {1 X


9 l. h$ |. S* D6 N; I

◎至元二十六年己丑

(公元1289年)先生五十二岁,居邓。有《除日试临安》、《竹丝笔》、《金星歙砚》、《书事》、《答肖斋馈岁》、《海岳堂记》、《阎医隐铭》、《李文纪碑》、《送冯寿卿副宪辽西序》、《金将仕秦君志铭》、《杨彦亨遐观台唱和诗序》。

- U1 z' V( L2 [8 s


- w/ f1 p9 e( Y1 A0 d

该用户从未签到

85#
 楼主| 发表于 2013-8-12 18:06:12 | 只看该作者

5 K* P0 m$ g: b% ?# l( n" E7 e


2 O# F! q( U' t- h& C# R/ S+ f

◎至元二十七年庚寅

(公元1290年)先生五十三岁,授大司农丞。《樗庵集序》云:“后君没之十九年,至元庚寅,子京出其谱而见其然,且求叙。”是年,先生自汉浮江东游会稽,过江州,见《濂溪书院记》。后四年,再过,记方刻石。《汴梁学记》亦庚寅夏四月,书为“直学士”,岂农丞之后耶?

9 P8 ]2 j6 o! S/ w4 ]

. W+ X4 ~: R$ p" J! p2 F7 ^

◎至元二十八年辛卯

(公元1291年)先生五十四岁。按察司其年改廉访司。盗臣僧格、约苏穆尔伏诛。有湖口县学《次曹训导韵》,自跋云:“青龙辛卯三月四日,独步县学,无人,训导曹君饷予诗,为和之。”署衔为“前直学士”。刻石县学。

" C2 B7 N; v6 ?. G% T

: `; K' l/ {1 _( q

◎至元二十九年壬辰

(公元1292年)先生五十五岁。挈家寓武昌。有《送徐大山序》、《题王西溪珍翰跋语》。第二子圻生于武昌。《刘彦清序》亦当在是年。

, `% t+ \5 ^: f: \$ ]6 f( j/ O3 i

! H1 O3 V9 r7 p' p8 O% A

◎至元三十年癸巳

(公元1293年)先生五十六岁。是岁始自邓居郢。[木兰花]云:“再年逾耳顺,来七稔,石城居。”癸巳至己亥,七年也。

* C5 C# Y/ Q- \


# X/ C% c7 w: r: B! g9 d: L

该用户从未签到

86#
 楼主| 发表于 2013-8-12 18:07:53 | 只看该作者


! P: z+ P4 a" r# O  Y% Q2 J$ M


  d, u1 i8 H) S( D

◎至元三十一年甲午

(公元1294年)先生五十七岁。游江西龙兴。有《滕王阁记》、《宣慰王公碑》。《招抚使王公碑》云:“王彦弼总管南康,过燧舟中,耱其先人墓铭。”并阎宏求铭其考浏阳尉,亦当在是年。归至鄂。中书遣直舍人扎哈勒台,以朝请大夫、翰林学士召。《与高道凝同赴别邻诗》序云:“青龙甲午十二月十一日赴召。”《刘武敏公碑》云:“三十一年知邓州,刘克仁来言曰”,亦疑是年也。


, @5 _; v9 d" S3 N1 ]0 u) y. H2 ^: s% J


* t3 H2 C. l# z" P: c3 T

◎元贞元年乙未

(公元1295年)先生五十八岁。与道凝同修《世皇实录》。有《长春宫碑》、《崇阳学记》、《董氏棣华堂记》。


% B* {, ^+ Y9 u  N  J) W: y: r

( @8 \: O3 o3 b# ^' \$ p$ T5 W  L

◎元贞二年丙申

(公元1296年)先生五十九岁。因改葬少师于辉,襄事归郢。《劝家白公碑》云:“夫人贾以苟宗道埋辞求铭坟道,数年不能叙其事。去冬以史事入翰林,过辉,夫人祈姨母为言。”是必葬少师之时也。又有寿词[春从天上来],先生元贞之元在翰林,明年改葬少师而出。此词有蛮荆之语,当是三年未改大德之春作者。


( G9 V6 d" W0 {3 i+ v9 L

. g; d6 L+ W9 E4 ?* u- g6 u

6 _4 p, l& y( n

该用户从未签到

87#
 楼主| 发表于 2013-8-13 18:41:19 | 只看该作者


  m0 M& u1 J; G- k4 D) ~& z

+ x) @, D( f! b# Q! O& q3 d

◎大德元年丁酉

(公元1297年)先生六十岁。有毛氏《寿萱堂记》、《曹州学记》。《庞礼部母夫人序》云:“元贞始元,同官翰林。前年妨以史事,去年迫南归,今闲退于郢,故书致三千里之贺。”时先生居郢,故云。《判官刘君志铭》云:“至元乙酉七月七日卒,后十二年,丐铭其墓。”《均州万户翟公碑》亦是年也。幼女楚楚生。


6 @* |0 r2 ?+ N6 q# P


) H% m+ K' T$ `* n6 U+ n9 L

◎大德二年戊戌

(公元1298年)先生六十一岁。《江陵庙学记》云:“至元乙亥,江陵下之四年,庙学火,至今大德之戊戌,凡二十四年。”又云:“尝贰宪于此,再入銮坡,求记。”当是其年作。是岁,《安陆府学记》云:“大德戊戌,分司撤毁殿别构。冬十一月归。”末云:“嘉平中休日记。”是年,挈家游长沙,麓堂宣慰和尚公馆于爰裔堂。堂名,公所命也。未几,疎斋卢公处道由集贤学士出祝海岳,过长沙,同馆斯堂。卢以堂名未尽厥美,因共更为“世臣”,先生大书之。予以为:丗,三十一也;改作“世”,亦三十一,竟为麓堂公享年之谶云。又有《赠疎斋》三绝句,及《与宪使陈时举留别》诗并其母夫人李君《神道铭》、致先《怀集府君墓铭》、《爰裔堂牡丹》长句,《群山囿宴集》、[烛影摇红]《李新斋宪副》、《赵子昂画夫子小影赞》、《静寿堂记》、《赵监仓铭》、寿肖斋[清平乐]。又守岁[水调歌头]云:“六十一年,似窗隙白驹驰”等作。致以是年始拜先生于潭,举致湖南宪府吏云。

, b' |3 t2 ~, t* J- w# ~2 V


, P; ]& E$ R+ a/ D0 r


" x$ t. L; Y+ ?$ x* M

该用户从未签到

88#
 楼主| 发表于 2013-8-13 18:42:57 | 只看该作者


8 ^2 V6 |3 ?: Z/ l3 G* h


; c! a# j0 u0 h2 w, _2 E: ~0 N. I

◎大德三年己亥

(公元1299年)先生六十二岁。寓武昌,居南阳书院之楚梓堂。春游黄州,有赠贾芳春[绿头鸭]。《庞氏先德碑》云:“元贞丙申,翰撰庞咏手书钜轴相授曰:‘吾先德也,其赐之铭。’”后云:“大德己亥趣书,乃笔削其书。”夏五月,有《送刘仲信燕南经历序》、《段立夫建昌府判官序》;秋八月,《李茂卿序》;九月,《李德隆序》;十有一月,《澧州学记》;十二月,《上怀恩州唐括君碑》、《寄疎斋》、赠平章刘公[绿头鸭]、《故左丞相阿尔哈雅碑》、《振衣亭记》、《翟安府记》。平章刘公创甲第武昌,求三堂名并记于先生,先生以“清风”、“垂绅”、“益壮”名之。致时为湖南宪府吏;疎斋除湘南宪;致乘传请上,至武昌,与先生会。先生喜,分题赋平章刘公三堂,先生得“清风”,疎斋得“垂绅”,致忝“益壮”焉。是岁,幼子石城生于郢。[木兰花]云“再年逾耳顺,来七稔rěn庄稼成熟,石城居,记白发添丁”云云。其年六十二也。


  d' j5 v( L1 ]2 x3 C7 a

; U2 V( f6 N+ ?6 _7 r

◎大德四年庚子

(公元1300年)先生六十三岁,居郢城。春犹在武昌,有《重修虞帝庙碑》、《南泉慈化寺碑》、《清风堂记》、《冯雪崖二孙名字序》、《送郭干卿序》、《辉州三贤堂记》。


6 i% G- a4 l' V. r9 ], v5 s) Z, R


) W1 v. r1 z4 s- N( L8 V

该用户从未签到

89#
 楼主| 发表于 2013-8-13 18:46:26 | 只看该作者

. @( F3 N$ @1 Z. X- \( R% N5 k: @


9 ?0 `' g5 j- `, e( \

◎大德五年辛丑

(公元1301年)先生六十四岁。授中宪大夫、江东宪使。有《南平楼记》、《宁国修造记》、《都统荣公碑》、《徽州路达噜噶齐虎公碑》、《读史管见序》、《刘氏六子名说》、《佥密院赵公碑》、《遗安堂记》。《司徒董公碑》云:“大德辛丑,天子念功赠谥。中书左丞子士珍将铭坟道,持辽阳参政王思廉状,远走江东而访燧。”亦在是年也。


  i0 e" C7 L, w1 g# k+ E' X& E


! q& h: w+ y/ I; ]

◎大德六年壬寅

(公元1302年)先生六十五岁。有《国统离合表序》、《参政焦公碑》、《总管高公碑》。

! e0 ]3 c. E6 s/ K0 p: {


' {7 N8 _# t- k' r+ i9 j2 g" k& s# p$ M

◎大德七年癸卯

(公元1303年)先生六十六岁。案:《饶州明伦堂》云:“大德癸卯,通议大夫、饶之总管赵侯训,以路政修举新学,馀五十楹,遣直学士黄叟,走书求记。”并案《青神陈氏碑》云:“大德戊戌后五年,陈时举总管建康,求撰宋太常青神陈氏碑。”盖是年也。又有《蒙古光禄表勋碑》、《紫阳先生文集序》、《赵樊川文集序》、《戎大参父九十绝句》十首。戎时为奉使宣抚,巡历江东。又《金正议大夫王公碑》云:“大德癸卯,以省郎从宣抚江东,俾铭其碑。”又《太史杨公碑》云:“三十一年卒。后十年,子寅求铭坟道。”三十一年甲午,至癸卯十年也。《谢显卿序》云:“大德辛丑,燧使江之东,显卿副是道。”先生“二十有七月之间,礼浃而恭”云云。是岁嘉平,移节淅西。疑为此年十二月也。六月望日,有《录寿细君乐章集为轴》等作。


, B9 I, }# p$ j1 A1 I+ p

' \& f! F8 C* e9 e

◎大德八年甲辰

(公元1304年)先生六十七岁。自宣城移病居太平之潢池镇。有江东宪回[鹧鸪天]二首,万户邸公、乔公、征行元帅赵公等碑。是岁,拜中奉大夫、江西行省参知政事。冬十月,至龙兴,奉安西王教撰《延寺碑》(釐同禧)

' l* X8 v  i1 ?; l

$ h7 q/ B* w# D0 y$ y: g


6 _7 |% i9 u8 ?0 T

该用户从未签到

90#
 楼主| 发表于 2013-8-13 18:48:24 | 只看该作者


# v3 Z. L! i3 {  M% {5 \3 \

8 @3 d- h2 F" k3 Q$ c  s' a

◎大德九年乙巳

(公元1305年)先生六十八岁。居龙兴。有《太平兴国宫碑》、《临江府判官夏君母夫人碑》、《荆湖宣慰司兴造记》、《淮安忠武王画像赞》、《徐子芳真赞》、《袁之上佐高氏子字说》、《文选序》。秋八月望日,至西山翠岩寺,同行佥宪郝子明、检校阎子济、儒学副提举祝静德与致。竣事,少憩于洪崖丹井石上,饮酒乐甚。先生赋[临江仙],致与静得有和;致又反和之,先生亦有答者。子济别赋[婆罗门引],致又别赋五言古诗。皆命致书贻紫清道友王梅叟,俾刻之石。又架木物为梯凳,俾致跨水题名丹崖石之上。致云:“是以章子厚待我也。”诸公为之一笑,先生持酒相劳。九月移疾北归,至吴城山。子济、静得亦来会。子济取“吴城山”三字,与静得约致分韵赋[临江仙],以写攀恋之意。子济自叙云:“九月七日,舟行送牧庵先生过樵舍,至吴城山,与静得约致赋[临江仙],取‘吴城山’三字为韵,留‘山’字邀时中作。”“去岁迎公樵舍驿,今年送别重湖。青山知我往来无?揆材惭杞梓,闻道观觊桑榆。胜日黄华重九日,喜浮五老眉须。清尊何惜驻樯乌。分风行咫尺,千里共荆吴。”右子济。“一代文章千载事,区区外物虚名。了知此老去留轻。衔舟携二客,襆fú,同幞,用袱子包扎被送兼程。渺涉望湖楼下水,连朝无此秋晴。新霜红叶锦为城。重阳谁共醉,五老定相迎。”右静得先生。致所赋见自稿。明日,程公雪楼以学士赴召亦至,相与留连南康累日。雪楼北上,先生解舟至江州,会马漕副克复相留,迎医病,间游庐山,留兴国宫,提点汤公为建牧庵亭,且立先所撰《采访真君碑》;又为撰《新庄记》、漕司《暖翠亭记》。《旧德堂记》云:“大德乙巳,某归自西江,相遭德隆于鄂,求名斯堂。”等作皆于是年也。


1 s2 ?9 |% O, f  H- W/ v


, E! I- a( G, o3 Y9 M* h( g$ @; a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中华姚网,全球姚姓“根”之网。欢迎您宗亲!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5-11-6 17:30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