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姚网喜迎二十大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华姚网扫黑除恶倡议书
姚网网训,与家人共勉姚网建设捐助,宗亲合力助姚网姚网建站宗旨及姚网使命
文明姚网“九不发”中华姚氏十大人文精神姚家修谱,找姚网第五届姚商会于平公故里成功召开
楼主: 闽南姚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姚崇研究辑存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28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三品御史

91#
 楼主| 发表于 2011-10-9 17:59:05 | 只看该作者
姚家修谱找姚网
三、姚崇的谥号6 y( l4 N5 A+ n, k8 w
   《唐会要》卷七十九《谥法上》:“旧制,诸职事官三品以上,散官二品以上,身亡者,佐史录行状申考功。考功责历任勘校,下太常寺拟谥讫,复申考功,于都堂内集省官议谥,然后奏闻。”可见,唐时,职事官三品以上,身亡故后,才有资格被朝廷赐以谥号。" F6 o8 h* Q- K* h9 S! ?4 ^0 {/ c
    《旧唐书·姚崇传》载:
( e3 Y3 W( J7 \5 a2 H1 |# |9 ^    姚崇“后又除太子少保,以疾不拜。(开元)九年薨,年七十二,赠扬州大都督,谥曰文献。”
, ?4 t( x' t9 X; {, V    《新唐书·姚崇传》亦载:
5 A# t; w6 e2 p" ~& ?! a7 }    姚崇“(开元)八年授太子少保,以疾不拜。明年卒,年七十二。赠扬州大都督,谥曰文献。十七年,追赠太子太保。”0 l( f2 D. m8 f3 W6 W
    两《唐书》皆载姚崇逝世后,被朝廷谥为“文献”。
: M; v( i' S6 x- b+ y& I% W    《唐会要》卷八十《朝臣复谥》亦载,被朝廷赠以“文献”谥号的有“赠太子太保梁国公姚崇。”
! B: ~7 _0 t1 B& a3 i) F+ _    但据史料和近年出土的唐代墓志证明,两《唐书》和《唐会要》所载姚崇谥号均有误。
( r+ g# V. I% F    史料之一,唐张说所撰《姚崇神道碑》载:
& F; a0 g+ e  C! D3 e# t$ f2 c, y! \3 c    姚崇“享年七十一岁。开元九年九月寝疾薨于东都之慈惠里。……制赠扬州大都督,谥曰文贞,礼也。”& F3 z) H6 K4 W3 y; v
   《姚崇神道碑》所载“谥曰文贞”,而不是“谥曰文献”。此当是最有力之证据。“文献”本是姚崇父嶲州都督姚懿卒后谥号,疑后人将其父谥号与姚崇谥号混淆,故误记之。) \% f. B' Q/ h( K& `
   史料之二,千唐志斋所藏《唐故朝散郎前试詹事府司直兼蕲州黄梅县令姚公墓志铭并序》载:, Q0 L5 o2 i9 [  V8 o
   “公讳侑,字百华。其先帝妫之后,今为吴兴人也。曾祖元崇,皇朝开府仪同三司、中书令、梁文贞公。祖彝,正议大夫、邓州刺史、光禄卿。父闉,魏州贵乡县令。文贞以伊傅之业致君,与三五同德盛烈,馀裕诏于简书。光禄实克大名,家声不坠,居千乘以设教,践九列之荣班。贵乡仰世德悠长,懿莅官绩用。韫椟无闷,鸣琴宴如。”0 g4 z; H" M3 t- }
   逝世于唐贞元十八年(公元802年)的姚崇四代孙姚侑的墓志所载其曾祖姚元崇即姚崇,谥号“文贞”,同《姚崇神道碑》所载一致,当为不虚。
: V' w8 b! m( S* s0 ~史料之三,据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出版的《唐代墓志汇编》开元三二○《大唐故青光禄大夫使持节陈州诸军事陈州刺史上柱国陶府君墓志铭并序》载:2 W. z& t1 ~: b  q: m$ h' H. J
    “公讳禹,字玄成,家本丹阳,迁为河南人也。粤若稽古,出之帝尧,在殷则七族见推,居晋而八州为贵。历现图史,代有才贤。公则介州司马赠沧州刺史瓒之孙,银青光禄大夫怀州刺史大举之子,开府仪同三司、中书令梁国文贞公姚崇之婿。……以开元十九年二月十二日,终于许州之旅馆,临葬于河南北邙之原,礼也。”! l$ J+ j& R" P. j6 Q7 W
    从姚崇婿陶禹墓志来看,陶禹在姚崇逝世后十年病故,其墓志记载姚崇生前所任官职、爵位及卒后名为“开府仪同三司、中书令、梁国文贞公”当十分可靠。1 j' z/ \6 W" ?# {* j3 L7 a
    史料之四,据唐封演所著《封氏闻见记本文》卷四《定谥》载:“太宗朝郑公魏徵,玄宗朝梁公姚崇、燕公张说、广平公宋璟、郇公韦安石,皆谥为文贞二字。人臣美谥,无以加也,非德望尤重,不受此谥。有唐以来。五人同谥,亦无嫌也。”
0 F3 p: S& R% R' M2 z4 B' T6 B% c    唐人封演的《封氏闻见记本文》以所见所闻记载本朝大臣谥号,记录姚崇谥号文贞应真实可信。
# ?+ y; \0 t$ i* z    综上所述,可知,两《唐书·姚崇传》所载姚崇逝世后被朝廷谥号“文献”确误,谥号当为“文贞”。
: Q$ U3 p9 E" j5 T+ K* e! {. Y    四、姚合与姚崇的关系
( D% F; k5 p" S5 Q4 E! ~/ q    姚合,唐朝中、晚期著名诗人。唐宪宗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中举,被授武功尉;后历任监察御史,户部郎中,荆、杭二州刺史,给事中,陕虢观察使,终于秘书监。他和姚崇是什么关系呢?
: S8 B: y, k0 a) X3 E   《旧唐书·姚崇传》载:( A, @% l/ p% ^! F
    姚崇“玄孙合,登进士第,授武功尉,迁监察御史,位终给事中。”
8 W) G1 t% w. q* e% s1 `《新唐书·姚崇传》载:
9 t# Z8 Q5 x& w; N+ i4 b% C, O    姚崇“曾孙合、勖。合,元和中进士及第,调武功尉,善诗,世号姚武功者。迁监察御史,累转给事中。奉先、冯翊二县民诉牛羊使夺其田,诏美原主簿朱俦复按,猥以田临使,合劾发其私,以地还民。历陕虢观察使,终秘书监。”
( y- y- t8 B6 i    《旧唐书·姚崇传》载,姚合为姚崇玄孙;《新唐书·姚崇传》载,姚合为姚崇曾孙。然笔者以为,二者所载皆误。6 K4 i& b+ B$ d
    史料之一,《新唐书》卷七十四《宰相世系表四》载:
; l0 [  R+ P0 B7 x    “陕郡姚姓亦出自武康。梁有征东将军吴兴郡公宣业,生安仁,隋汾州刺史。生祥。
; K6 i& v5 y1 I( P/ o   祥 ——  姚懿—— 元景(略)
8 T& T) R3 Q. |8 o6 v8 K  隋怀州长史      字善意          潭州刺史
- O* m! ^% l* x# N! m1 s$ O  检校函谷都尉    嶲州都督 文献公  
. l5 P$ {2 }5 q) S1 s& r                    元之(略)
! x9 c( |8 {6 W- z: k" I                    名崇,相武后、中、睿、玄。" x; M3 O( g5 o" T
                    元素 —— 弇——  闲6 O/ n; }0 w. N2 f
                         宗正少卿    楚州刺史    润州司户参军
9 u9 h. M; c3 w4 A, T7 w6 s; p                                              訚
% b, v3 y! c! g                                                        睢阳太守  右金吾将军
* Q4 i$ b) [% n  {1 M: N2 Q                                   冯——  闇   " [; B% z$ P1 R' U! q
                                    通事舍人     馀干丞   
+ k: a- |/ P( D5 L/ i                                     论
5 Y$ T- r* D2 L8 a( L8 f) H                                    豫州司户 + l; {. W  k, w- ^; \0 d$ U/ s: \
                             算——  闬—— 合
/ `$ l8 `& H5 X8 K/ u+ f, ~/ Q                                    鄢陵令    临河令     秘书监
6 ?. s/ O* M0 k8 Z    由《宰相世系表四》可知,姚合当为姚崇之曾侄孙,姚元素之曾孙,与同书《姚崇传》相左,不足为训。笔者认为是姚元景、姚元之(姚崇)、姚元素等兄弟三人排列顺序有误所致。
+ J! O7 \$ b" s    史料之二,《全唐文补遗》第六辑《唐故濮州临濮县令赵郡李公夫人吴兴姚氏墓志并序》载:
6 _9 E0 T: @( o" L+ S3 s; k   “夫人讳品,为吴兴族。有唐中书令文贞公曾侄孙,宗正少卿府君讳元景之曾孙,汝州司马府君讳算之孙,相州临河县令赠太子右庶子府君之季女也。起居舍人郭公润之外孙女也。秘书监、赠礼部尚书我府君之女弟也。”+ N$ D& l7 U( |1 ^4 v
“秘书监赠礼部尚书”即指姚合。据《姚品墓志》载,墓志主人姚品为姚合之妹。因此,姚合的世系当为:/ [. M* @7 J4 J% w
    宗正少卿 姚元景——汝州司马 姚算—— 相州临河令 姚闬—— 秘书监赠礼部尚书 姚合* U" y' G. ~- E3 I' E: j
    再根据藏于千唐志斋的《姚懿墓志》记载:姚懿第三位夫人姚崇母刘氏“景龙二年正月八日薨于洛阳慈惠之里舍,春秋八十四。其年九月庚寅十七日丙午安祔于兹堂也。长子银青光禄大夫、守越州都督元之,次子朝散大夫行洛州汜水县令元景,恐山飞海变,盛烈靡形,遂镂金铭石,垂之来裔。”$ U  V7 i* ~& N; t' u" b8 ^
    可知,姚元之(即姚崇)当为姚元景之兄无疑。因此,姚合当为姚崇之弟姚元景的曾孙。( W2 {6 }* ^" v2 x
        综上所述,两《唐书》所载姚合和姚崇的从属关系记载有误。姚合当为姚崇的曾侄孙,姚崇弟姚元景的曾孙。; Q, q' x# B( A2 f/ B6 O
        
3 X1 u8 [8 g9 J0 O' O' I" W/ L        (载于2007年《河洛春秋》第期)

签到天数: 28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三品御史

92#
 楼主| 发表于 2011-10-9 17:59:54 | 只看该作者
姚懿生平考略
4 u9 e" ~5 Y6 E$ B( K        姚懿(690~661),隋末唐初陕州硖石(今三门峡市陕县东)人,后居于洛阳,是唐名相姚崇之父。他身处乱世,一生经历坎坷,起伏跌宕。先后任硖石县令、硖州刺史、嶲州都督,后殉职边疆。两《唐书》的《姚崇传》及《宰相世系表》中都有所提及,但记载简略且有误。今根据收集到的史料及碑碣石刻,希冀考证并勾勒其生平轮廓,以补正史所缺。本文亦对陕郡姚姓的起源进行了考究。     姚懿,字善意,祖籍吴兴郡武康(今浙江省湖州市德清)。高祖名姚宏,洛阳万安山出土的《大唐故幽州都督姚府郡墓志》(后简称《姚懿墓志》)赞扬他“高行邈世,大德有闲,动少微之光景,郁断山之峰崿。”可见,一生没有做过官。曾祖姚宣业,南北朝时陈朝征东将军,爵封吴兴郡公。(见《大唐故嶲州都督赠幽州都督吏部尚书文献公姚府君碑》后简称《姚懿碑》)但《新唐书卷七十四·宰相世系表》却记载为“梁有征东将军吴兴郡公宣业”;《姚懿墓志》又称:“曾祖宣业,宇文朝征东将军”,宇文朝即南北朝宇文家族建立的北周。因《姚懿碑》在后,作为神道碑较慎重,故取其前说。祖父姚安仁,任隋朝青州、汾州二州刺史。父亲姚祥,“有德有行,令问令望,应题舆而就辟,仪端石而作范”,因任怀州长史有政绩,又被委以“兼检校函谷关都尉”之重任。姚祥故后葬“陕州东硖石县东北廿里崇孝乡南陔里安阳公之原”,即今河南陕县菜园乡南杨村东。(见《唐故银青光禄大夫西州都督长沙郡公赠幽州都督吏部尚书文献公姚府君玄堂记》后简称《玄堂记》)为陕郡姚姓起家之祖。 隋文帝开皇七年(公元590年),姚懿出生。为姚祥幼子。少年胸怀壮志,做事坚毅果敢。因受父辈影响,弓马纯熟,且喜读经史。《姚懿墓志》称赞其“食牛英气,扬乎金方,穿犀劲质,括乎赤羽。”   隋朝末年,隋炀帝纵情声色,穷奢极欲,滥征徭役。大规模营建东都洛阳。几次下江南,出游江都(今江苏省扬州市),对外发动战争,许多州县甚至强迫农民预交十年的租调。民不聊生,纷纷揭杆而起。陕州崤县(治今河南陕县菜园乡南县村。唐武德三年更名为硖石县),地处隋都长安(今陕西西安市)和东都洛阳(今河南洛阳市)二京要道之间。隋炀帝大业三年(617),因徭役赋税负担过重。农民苦不堪负,聚集反抗。结果,县令逃走,地方混乱。时年十八岁的姚懿,召集陕硖地方豪杰,利用父亲遗留下来的部曲,“少用辑宁”,保境安民,维持了一方治安。乱世出英才,姚懿以其勇气和智慧,被任命为陕州崤县令。   隋炀帝大业十三年(617),全国农民起义和地方割据蜂起,战争连绵不断,隋王朝风雨飘摇。隋太原留守李渊,审时度势,决定取乱隋而代之。七月,起兵太原,南下攻取长安。九月,其二子右领军大都督李世民渡过黄河,打听到姚懿的名字后,知其实力和才干,就派人去争取他投唐。当时盘踞在洛阳的王世充也派人来争取他。富有眼光的姚懿,认为李渊志向远大,很有作为,就决定投奔唐室。姚懿劝说陕州州将道:“洛阳王世充不是真命天子,天命在唐,我们应该应天命顺人心才是!不然,陕州恐怕难逃战争祸殃了!”陕州州将就和姚懿一起快速从小道去拜谒李渊。时李渊已渡过了黄河,进驻朝邑(今陕西大荔东朝邑)的长春宫。“三秦士庶,衣冠子弟,郡县长吏,豪族弟兄,老幼相携,来者如市。”(见《大唐创业起居注》)关东的姚懿和陕州州将的来归,不但解除了唐军的东顾之忧,而且为唐军东进攻取洛阳打下了基础。因此,李渊感到特别高兴,热情地赞许了他们的行动,还赏赐给他们文书和许多金银布帛。“以此阖州离患,”陕州人民避免了一场战乱。     唐武德元年(618)五月二十日,李渊建唐称帝,即位于长安太极殿,史称唐高祖。武德二年(619),割据于马邑(今山西朔州)的刘武周勾结突厥南进,攻陷了李渊的老根据地太原。太原留守李渊的三子李元吉放弃太原,逃回长安。十一月,高祖亲派镇守长春宫的“秦王李世民引兵自龙门乘冰坚渡河,屯柏壁,与宋金刚(刘武周将)相持。”(见《资治通鉴卷一八八》)为策应秦王,十二月,高祖“又命永安王孝基、陕州总管于筠、工部尚书独孤怀恩、内史侍郎唐俭进取夏县,不能克,军于城南。”(《旧唐书·刘武周传》)陕州总管的于筠北渡黄渡河御敌,姚懿“预经纶之肇事,奉光华之旦景”,带兵随同北征。《姚懿墓志》中写道:“扫虞田之氛雾,披晋野之荆棘,矢不虚发,策无遗筹。”姚懿不但冲锋陷阵,英勇作战,而且参加筹谋,屡立功勋。姚懿不仅武略超群,且喜博览群书。《姚懿墓志》载:“军行有赋,文实在兹,师之馀日,手不释卷。”说明姚懿富于文才,在行军打仗中,亲自草拟文书;军旅之中,一有时间,他都会静下心来读书。     唐王朝在平定了金城(今甘肃兰州)薛举、河西(今甘肃河西走廊一带)李轨、河东刘武周后,开始进兵中原,把矛头对准盘踞在洛阳的割据势力——自称“郑国皇帝”的王世充。唐武德三年(620)七月,高祖令秦王李世民统兵十万东征王世充。由于陕州硖石地处进军中原的要冲,其地水路北有黄河,南有洛河,陆路北有北崤道,南有南崤道;李世民对姚懿的谋略和勇武又十分了解,知人善任,破格任命姚懿为“骠骑都尉,水陆行军副总管”(见《姚懿墓志》。《姚懿碑》中说姚懿任“水陆道总管”。今取前说。)主管河道漕运和陆路驿递,传输军用物资。姚懿担当重任后,征调劳役、畜力、车船,一力统筹,确保了前线所需。不久,朝廷又升迁姚懿为“左卫亲府右郎将”,品级为正五品上。(见《姚懿墓志》)左右卫为唐十六卫之属。其职在“掌领宫廷警卫之法,以督其属之队仗,而总诸曹之职务。”他反映了李世民对他是何等信任!若干年后,姚崇在追怀父亲时说:“翁归兼用,更在兹展。副六军而处右,翊千门而高卫,而功冠于群,飞苍点白。”(见《姚懿墓志》)认为这段经历是其父一生中值得自豪的事情。     武德四年(621)七月,唐军在围困王世充的同时,还歼灭了前来救援的河北农民起义军窦建德的十万之众。王世充纳城投降。唐军一举消灭了王世充、窦建德两大集团。在论功行赏之时,屡立战功的姚懿遭到了不公正的待遇。朝中有人出于对姚懿功绩和才能的嫉妒,就进谗言,说姚懿曾经和王世充有过联系。姚懿因此被降职为“建安府折冲都尉”。这是一个地方折冲府军事长官。三十二岁的姚懿心灰意冷,淡泊名利,谢职不就,决意归隐山林。于是卜宅于陕州东群山之中,带领全家“筑室于硖石东北重岗之曲,将以道德幽栖,高尚其事”。(见《姚懿碑》)遗址在今陕县张茅镇西二里的张茅中学附近,北依卫地岭,东、西、南面皆有较陡峭的崖地,是一个易守难攻之地。又且此地四山环绕,涧水盘环,林木森郁。反映了姚懿当时在全国尚未统一情况下,不仅考虑了自己的归隐,而且对族人安全有良苦用心。姚懿带领全家人在农忙时躬耕垄亩,闲时教读子孙。“中养浩气,外衍遐风;紫芝淹留,赤松不返。”(见《姚懿碑》)这样的隐居生活一过就是几十年。   唐贞观二十三年(649)五月,太宗李世民逝世,太子李治登基,是为唐高宗。为了表示对开国功臣的尊崇,高宗召见了退隐山林的姚懿,任命他为“忠武将军、晋州高阳府折冲都尉、封长沙县男”,姚懿“以时惟偃武,志本崇文,表求明试,褏为举首。”(见《姚懿墓志》)上表要求参加明经科举考试,以显文治之才。于是朝廷又改任他为常州(今江苏常州市)长史。姚懿认为长史一职不能用其所长,尽展才华,就以患病为由,上表抗疏不就。不久,朝廷再次任命姚懿为“持节硖州诸军事峡州刺史”。年过六十的姚懿考虑到朝廷再三诚召,就没有再推辞,赶赴硖州上任。     硖州,即今湖北宜昌市一带,因在长江三峡之口而得名。姚懿三十多年来久在民间,深知民情与时弊,到任后,“举六察,按百城,导济江门,茂育云泽。”(见《姚懿碑》)努力督察州县官员,勤政兴利,硖州出现了政通人和、百废具兴的局面。“择蒍敖之旧典,扬彦伯之遗风。荆巫所次,讴谣属响。”(见《姚懿墓志》)得到了老百姓的赞誉。由于他政绩卓著,朝廷又授其为银青光禄大夫。         唐高宗龙朔(661— 663 )初年,唐朝地处临近吐蕃边疆重镇的嶲州(今四川西昌地区),邛部蛮族酋长作乱,局势动荡。朝廷挑选平乱人选,由于姚懿年高德劭,文武兼备,决定派他持节到嶲州任都督,掌管地方军政大权,“寄静西南”,安定边疆。嶲州,在京师长安西南三千六百五十四里。管十六羌州。(见岑仲勉《隋唐史》)又辖台登、越西、邛部、苏祁、西泸、昆明、会川等九县。境内有昆明军,辖兵五千一百人,马二百匹;宁远军,驻今盐源,有兵三百人。(见《新唐书·地理志》)州内番汉杂居,又处于边境前线,情况复杂,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七十一岁的姚懿,受命于边疆危难多事之秋,不畏路遥道险,不以年高为辞,毅然接受符节,千里迢迢走马上任。到任后,顾不上鞍马劳顿,在听取了地方的汇报后,就投入到紧张的平叛之中:他正面地训导官吏,公正处理汉族同少数民族间的关系;严格整训军队,以武力为后盾,作好各种应变准备。“结之以诚不以言,震之以威不以暴”。(见《姚懿碑》)由于处理得当,兵不血刃,骚乱就很快平息。   由于长途奔波和庶务繁忙,七十三岁的姚懿一病不起,于龙朔二年(661)十二月一日,逝世于嶲州都督府。龙朔三年(662)七月,历经千山万水,姚懿的灵柩运回陕州,归葬于硖石安阳公之原其父姚祥的墓侧。唐中宗神龙年,因姚懿子姚崇拥立之功,姚懿被朝廷追赠为幽州都督。唐玄宗开元三年(715)七月,又被朝廷追赠为吏部尚书,谥曰“文献”。   姚懿不仅治国有功,而且治家有方。他初娶张氏夫人、李氏夫人,二夫人亡故后,续娶刘氏夫人。他晚年“龙朔年中”在东都洛阳购有“河南之别业”,(见《姚夫人残刻》),所以,《姚懿墓志》又称他“今为河南洛阳人也”。共生十一个儿子。其中,刘氏夫人生二子,长子姚元崇(后改名姚崇),次子姚元景。(见《玄堂记》)由于姚懿言传身教,耳濡目染,后来都成为国家栋梁。最有成就当数第十子姚崇。姚崇先后任武则天、唐睿宗、唐玄宗三朝宰相兼兵部尚书,对“开元盛世”的形成做出了卓越贡献。宋代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称他为唐朝四大贤相之一。伟人毛泽东则赞誉他为“大政治家、唯物论者。”姚懿后裔知名度较高的还有:唐玄宗时任礼部侍郎、尚书左丞的姚弈;同张巡一起抗击安禄山叛军而殉国的姚訚;同贾岛齐名的唐代诗人秘书监姚合,元和进士,其诗派称“武功体”;还有受唐后期著名宰相李德裕推崇的姚勖,长庆进士,累迁谏议大夫,更湖、常二州刺史。陕郡姚氏,终唐一代,冠缨不绝。   _& d$ D" i" i) \* q* y
        7 Z7 c  }" r  t( j2 Y
        (发表于《三门峡史志》2006年第二期)

签到天数: 28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三品御史

93#
 楼主| 发表于 2011-10-9 18:00:19 | 只看该作者
《大唐故幽州都督姚(懿)府君墓志并序》考释
# @2 L$ \1 @$ [       
# W9 o% V6 X. X& S, m" K& ^        姚懿,陕州硖石(今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县)人,唐朝名相姚崇之父。两《唐书·姚崇传》中仅记其名讳及官职而事迹失载。2004年10月,陕西师范大学教授马驰先生在整理、点校新安千唐志斋博物馆收藏唐代墓志之时,发现了新近出土的《大唐故幽州都督姚(懿)府君墓志并序》(以下简称《姚懿墓志》)拓片,知我在收集、研究姚崇及其家族史料,遂寄我拓片之照片一幅。获之大喜过望,如获至宝我忙整理点校。它和现移树在三门峡市陕县大营镇刘秀峰上的《大唐嶲州都督赠幽州都督礼部尚书文献公姚(懿)府君碑铭并序》(以下简称《姚懿神道碑》),均为研究唐朝陕郡姚姓及姚崇家族世系、人物弥足珍贵的文物资料,且能证史、补史、纠史。今考释之,愿与研究历史人物者分享,并请专家、学者指教。
+ h; K% \3 q( Y* N       
1 A& _9 s5 k, x2 k( W- A; i        一、《大唐故幽州都督姚(懿)府君墓志并序》志文
- M+ y" H' ]: c! H' z% G6 @* y        《姚懿墓志》现收藏于新安千唐志斋博物馆,志石为青石质,呈方形,边长75厘米,厚15厘米 。志文共33行,1033字,现已被收录入吴钢、王京阳主编,马驰、赵跟喜等先生点校《全唐文补遗·千唐志斋新藏专辑》(三秦出版社,2006年6月版)一书中。
( p) S5 E+ P, ?8 n- }        现将墓志录文如下:0 t2 j4 x9 Y) b  [
        2 x7 W& H  {8 U! O5 O
        大唐故幽州都督姚府君(懿)墓志并序6 `# v4 E. \- }$ q. r' d# ^9 w
        君讳懿,字善意。其先吴兴郡。因官北徙,今为河南洛阳人也。妫汭淼其昌源,姚墟奥其灵壤。因生是宅,爰此开宗。蒸蒸大烈,绵绵逾永。武都则声流东汉,太常则名重南国。晋宋齐梁,人英历秀,文武将相,吾门盈之矣!高祖宏,高行邈世,大德有闲,动少微之光景,郁断山之峰崿。曾祖宣业,宇文朝征东将军,资士远之忠亮,秀恭泉之方范。百夫之强,声高比兴;万人之敌,气盖关张。祖安仁,青汾二州刺史,价重三倾,礼登八命。去襜为理,道革齐都;露冕临人,风遗魏国。父祥,隋怀州长史,有德有行,令问令望,应题舆而就辟,仪端右而作范,以二崤之地,当两京之冲,遂兼检校函谷关都尉。汉朝丞相之子方膺此任,以公经济之材,故从斯委。乃密有部署,将攀鳞翼,未集大勋,奄违昭代。
. x, q+ B" m! V2 `6 e/ \        公食牛英气,扬乎金方,穿犀劲质,括乎赤羽,感遗志而不从,哀远图之此頓,遂因先部曲,更集豪雄,扫虞田之氛雾,披晋野之荆棘。矢不虚发,策无遗筹,预经纶之肇事,奉光华之旦景。年十八,授陕州崤县令。居无何,擢拜骠骑都尉、水陆行军副总管,累迁左卫亲府右郎将。子奇幼能,已追先曰:翁归兼用,更在兹辰。副六军而处右,翊千门而高卫;而功冠于群,飞苍点白,左迁建安府折冲都尉。公乃拂衣挂冠,散岸林壑,不交当代,自出羲皇。高宗大帝睿文承历,纂戎念旧,举籍论功,割田议赏,召拜忠武将军、高阳府折冲都尉,封长沙县开国男。公以时惟偃武,志本崇文,表求明试,褏为举首。拜使持节硖州诸军事硖州刺史。择蒍敖之旧典,扬彦伯之遗风。荆巫所次,讴谣属响,寻加银青光禄大夫,宠良政也。龙朔二年,邛僰酋渠,乱离边服,朝咨威重,寄静西南,拜嶲州都督,才闻叱驭,千里肃其自清;未及下车,六条翕其攸理。既而郑辰急节,谢酉延灾。将从扫第之期,遽迫奠之楹衅,以龙朔三年十二月一日薨于馆舍,春秋七十三。公志道秉义,克家光国,属龙战于野,鹿走中原,解扉献节,登山梦景,而军行有赋,文实在兹,师之馀日,卷不离手。及载戢干戈,寄安州部,仁风大偃,惠声允塞,天无其惠,曾不憗留,馀庆有归,高门重启。以神龙元年追赠幽州都督,旌旧德也。
' [! M" ?* J( T  }, G2 X* b5 v          妻彭城郡夫人刘氏,故洺州刺史志逵之女也。端庄不忒,琴瑟友之,鹊巢兴而成颂,鱼轩归而叠轸。贞规裕兮,嫔则婉兮,及昼哭生哀,  门示范,徙邹邻而教德,广孟被以宣慈,母仪载伟,女史承式。长安元年,以子官加太夫人。虞堂高而养典崇,潘筵满而家园盛。克祚黄发,盈芳白华。悲夫,劳息交贸,哀荣递袭。飒风树以惊枝,淼寒泉而阅水。景龙二年正月八日薨于洛阳慈惠之里舍,春秋八十四。其年九月庚寅十七日丙午安祔于兹室也。长子银青光禄大夫、守越州都督元之,次子朝散大夫行洛州汜水县令元景,恐山飞海变,盛烈靡形,遂镂金铭石,垂之来裔。其词曰:* ?! U5 u! p4 B' n
        姚墟奥兮灵壤崇,妫汭长兮宝派通,蔼三古兮声无穷,垂万祀兮烈有融,馀庆繁兮秀于公,干父蛊兮匪厥躬,分茅土兮奉攸同,总符节兮扬仁风。娈河洲兮兆凤,裕琴瑟兮惊鸿。肃梁案兮中缺,黯虞堂兮竟空。哀荣兮共尽,兰菊兮靡终。

签到天数: 28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三品御史

94#
 楼主| 发表于 2011-10-9 18:00:46 | 只看该作者
二,墓志主人生平
- @/ ~. m8 k, V+ g) M% Q        《姚懿墓志》镌刻于景龙二年(708年)正月至九月之间,其时正是姚懿妻、姚崇之母彭城郡夫人刘氏殡葬之日,距离姚懿逝世已46年。明明是刘氏夫人殡葬,为何墓志题款为“姚府君”即姚懿之名呢 ?因为,这时姚氏家族迁居洛阳已40余年,刘氏夫人逝世前“遗令曰:‘生以形累,死以魂游。然事尊在冥,无远不至,何必合葬,然后为礼。昔邴根矩、沐德信并通儒达识,咸以同窆为非。实获我心,当从其议,无改吾志,尔惟孝乎?殁已可于龙门山外,用为窀穸,冀近家园,以慰吾平生之好耳。’”(见《姚懿神道碑》)其子姚崇等敬遵遗嘱,没有让刘氏母亲再回到陕州硖石和其父姚懿合葬,而是另起坟茔地,于景龙二年九月十五日葬母于万安山之南阳(在今伊川县彭婆乡许营村北),成为姚崇家族万安山墓园的起家之祖坟。据姚崇墓园现存的墓冢、碑石及出土的墓志可知,姚崇兄弟及其子、孙、曾孙、玄孙等后裔,死后均葬于此。当时,在男权社会的环境中,刘氏夫人墓志遂冠以姚懿之名,而载夫妇二人之事迹。据《姚懿墓志》和《姚懿神道碑》相互对照、印证可知,墓志主人生平如下:
' l. u) e% X& R9 ]8 I/ Y( J( l& ^        1、姚懿的生平% q# p; k; E7 t) f0 R
        姚懿当生于隋开皇十年(590年)。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时,(姚懿)“年十八,授陕州崤县令。”大业十三年(617年)九月,唐“太宗济河,闻公名,密遣相诏。公(姚懿)告于州将曰:‘王充非主,天命在唐,宜速举众以应义。不尔,恐贻后慼。’因间道入谒,高祖嘉叹者久之,乃降赐墨书金帛,以此阖州离患。”唐武德三年(620年),秦王李世民东征洛阳王世充,姚懿被“擢拜骠骑都尉、水陆行军副总管,累迁左卫亲府右郎将。”平定王世充之后,姚懿遭谮,“乃筑室于硖石东北重岗之曲,将以道德幽栖,高尚其事。”永徽元年(650年)后,“高宗大帝睿文承历,纂戎念旧,举籍论功,割田议赏,召拜忠武将军、高阳府折冲都尉,封长沙县开国男。公以时惟偃武,志本崇文,表求明试,褏为举首。拜使持节硖州诸军事硖州刺史,择蒍敖之旧典,扬彦伯之遗风,荆巫所次,讴谣属响,寻加银光禄大夫,宠良政也。”“龙朔二年(662年),邛僰酋渠,乱离边服,朝咨威重,寄静西南,拜嶲州都督。”姚懿“以二年十二月一日终于官舍,春秋七十有三。呜呼哀哉,以三年七月十五日藁葬于硖石县安阳公之原。”“以神龙元年追赠幽州都督,旌旧德也。”(见《姚懿墓志》《姚崇神道碑》)“右奉开元三年(公元715年)七月廿四日制赠吏部尚书,谥曰文献公。”(见《唐故银光禄大夫嶲州都督长沙县公赠幽州都督礼部尚书文献公姚(懿)府君玄堂记》)开元三年十月,在故乡陕州硖石姚崇又为父封义冢重树《姚懿神道碑》。
+ U1 O+ D$ Y$ \; {# h& e9 L. E        2、刘氏夫人生平
+ |/ c2 X5 H/ R8 f        姚懿妻“彭城郡夫人刘氏,故洺州刺史志逵之女也。”“长安元年(公元701年),以子官加太夫人。”“景龙二年(708年)正月八日薨于洛阳慈惠之里舍,春秋八十四。”“景龙二年九月十七日丙午安祔于兹堂也。”(见《姚懿墓志》)

签到天数: 28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三品御史

95#
 楼主| 发表于 2011-10-9 18:00:59 | 只看该作者
三,《姚懿墓志》的证史补史纠史作用. U+ q% s0 c" q* V. y
        1.纠正了两《唐唐书》关于姚懿任职嶲州都督的年代错误。
4 f9 F. b* I. F        《旧唐书·姚崇传》云:“姚崇,本名元崇,陕州硖石人也。父善意,贞观中任嶲州都督。”) f2 Q8 X4 w1 o6 `+ [" L
        《新唐书·姚崇传》云:“姚崇字元之,陕州硖石人。父懿,字善懿,贞观中,为嶲州都督。赠幽州大都督,谥文献。”
* P$ o0 o) E- G& Z" _- S3 |        现根据《姚懿墓志》和《姚懿神道碑》可知,两《唐书》所载姚懿唐太宗贞观中为嶲州都督的年代有误。实为唐高宗龙朔年间任嶲州都督。
. h6 n' m- w0 d; p2 q+ T3 P        2.补充了姚崇家族的世系内容。) h3 g# v3 `" ~/ P( ]! \/ S
        《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云:“陕郡姚氏亦出自武康。梁有征东将军吴兴郡公宣业,生安仁,隋汾州刺史。(安仁)生祥,祥,隋怀州长史,检校函谷都尉。(祥生懿),懿字善意,嶲州都督,文献公。(懿生元景,元之)元景,潭州刺史。元之,名崇,相武后,中(宗),睿(宗),玄(宗)。”% N- v" {% g9 Q$ I# M" r
        《姚懿墓志》载:姚懿“高祖(姚)宏,高行邈世,大德有闲,动少微之光景,郁断山之峰崿。曾祖宣业,宇文朝征东将军,资士远之忠亮,秀恭泉之方范。百夫之强,声高比兴;万人之敌,气盖关张。祖安仁,青汾二州刺史,价重三倾,礼登八命。去襜为理,道革齐都,露冕临人,风遗魏国。父祥,隋怀州长史,有德有行,令问令望,应题舆而就辟,仪端石而作范,以二崤之地,当两京之冲,遂兼检校函谷关都尉。”
8 a/ A; A- O2 x, \8 n6 @) p        二者相较,《姚懿墓志》则比《姚懿神道碑》多记载了一代人,即姚懿的高祖、姚宣业的父亲姚宏。这就为研究姚崇的家族世系增添了新的内容。
: a( Y4 W4 o; U6 d        3.为姚崇任越州都督的年代提供了确切证据。
. J& O, p( p: u- }3 y7 |2 h) @  h        唐中宗即位后,因姚崇同情武则天退位后的境遇,被中宗贬到地方做官。 《旧唐书·姚崇传》云:姚崇“无几,出为亳州刺史,转扬州刺史。”  《新唐书。姚崇传》云:姚崇“俄为亳州刺史。后五王被害,而崇独免。历宋常越许四州。”4 h' F8 ]% P, V0 B' e
        两《唐书》均未载姚崇任官越州的具体时间。
$ y( `7 s! s/ K6 h, A% R: d        而《姚懿墓志》云:姚懿妻彭城郡夫人刘氏“景龙二年正月八日薨于洛阳慈惠之里舍,春秋八十四。其年九月庚寅十七日丙午安祔于兹堂也。长子银青光禄大夫、守越州都督元之,次子朝散大夫行洛州汜水县令元景,恐山飞海变,盛烈靡形,遂镂金铭石,垂之来裔。”这说明了其时姚崇官“银青光禄大夫、守越州都督”。5 T: t; W  t" F0 `" [6 s9 I5 N! |: m
        2006年,笔者从绍兴图书馆 获得了古籍《越中杂识》有关姚崇在越州任职的记载:“姚崇,字元之,洛阳人。景龙中,出典越郡,治尚简肃,不树威而民化之。及去,百姓送至钱塘江干者以千计,望崇去远,皆号泣而返。”7 {/ f* l7 `+ Z5 x# [0 B1 _  |
        《越中杂识》载姚崇在唐中宗景龙年间曾在越州任职且有政声,《姚懿墓志》则载明姚崇在越州任职的具体时间和职务,这对姚崇研究和证史补史均有一定的意义。, E) Q' R+ H% f# N( V5 N
        5.载明了姚崇之弟姚元景当时的任职情况。3 X3 J: q7 i3 S
        《姚懿墓志》在载明姚崇时任越州都督同时,也载明了姚懿与刘氏夫人之次子、姚崇弟姚元景时任“朝散大夫,行洛州汜水县令。”据清王昶《金石粹编》卷六十五《姚元景造像记》载姚元景长安四年九月任职为“朝散大夫,行司农寺丞”。而上海古籍出版社《唐代墓志汇编续集》《唐故濮州临濮县令赵郡李公夫人吴兴姚氏墓志铭并序》中姚元景任“宗正少卿”。这说明,姚崇在中宗朝遭贬之时,其弟姚元景受他影响,也出到洛州汜水任县令。

签到天数: 28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三品御史

96#
 楼主| 发表于 2011-10-9 18:01:25 | 只看该作者
四,《姚懿墓志》与《姚懿神道碑》记载不一致的地方# L# R; ^6 ]7 i' W" \; x
        1、记载关于姚宣业任征东将军时所处的朝代不同。0 X1 A* A: I) ?% \
        《姚懿墓志》:姚懿“曾祖宣业,宇文朝征东将军。”按,公元557年,鲜卑族宇文觉代西魏称帝,建都长安,国号周。史称北周。以皇室姓宇文,又称宇文朝。据此,姚宣业当属北周朝征东将军。
# u1 B9 ?9 K  W; K( Z        而《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四·下》又云:“梁有征东将军吴兴郡公宣业。”按,公元502年,萧衍代齐称帝,建都建康(今江苏南京),国号梁。公元557年为陈霸先所代。又公元554年,梁岳阳王萧詧降西魏,西魏立詧为梁王,次年萧詧称帝,都江陵(今湖北江陵)。时称后梁。公元587年为隋所灭。因此,若姚宣业为梁征东将军,从年代讲,任后梁的可能性较大。
+ Y1 C0 c4 e; L6 g$ N        《姚懿神道碑》却称“曾祖宣业,陈征东将军,吴兴郡公。”按,公元557年,陈霸先代梁称帝,建都建康(今江苏南京),国号陈。公元589年为隋所灭。
  b) J: X: v1 g7 L) i        从以上三种记载及分析看,因三个朝代年代或相近或相存或相代,姚懿都有在三朝任职或连续任职的可能。具体情况待有新史料出土后方能定论。0 ^( I& @( f+ r( H* P
        2、记载唐太宗东征时姚懿所任的职务不同。
1 ^+ b1 B, d5 p1 @2 R$ S9 k+ Q6 o5 y6 [        《姚懿墓志》载:“居无何,擢拜骠骑都尉、水陆行军副总管,累迁左卫亲府右郎将。”5 a: P# \; z0 @: c
        《姚懿神道碑》云:“太宗东伐王充,授鹰扬郎将,长沙县男,水陆道总管。”
# \: P4 M. Y& |7 k/ s        关于骠骑都尉和鹰扬郎将。鹰扬府,官署名。隋开皇中府兵制军府名骠骑将军府,每府置骠骑将军、车骑将军。隋大业六年(公元607年),改骠骑府为鹰扬府。改二将军为鹰扬郎将、鹰扬副郎将。因此,骠骑都尉和鹰扬郎将二者实指一职,只是称呼不同。
9 L7 S7 T3 G* n- `: {" ~        《姚懿墓志》称姚懿此时任“水陆行军副总管”,而《姚懿神道碑》则称姚懿任“水陆道总管。”笔者认为《姚懿神道碑》似有拔高之嫌。
- D( L  |; e+ E! G7 O2 f& f7 b+ J        3,姚懿逝世时间记载不同。
3 `( e, ~$ k- z0 X% B- L( W        《姚懿墓志》:“以龙朔三年十二月一日薨于馆舍,春秋七十三。”/ k0 h+ k' g* P" }+ }. g6 Q- |, n" P8 O
        而《姚懿神道碑》云,姚懿“以龙朔二年十二月一日终于官舍。春秋七十有三……七月十五日,藁葬于硖石县安阳公之原。”
& A$ G+ F8 d# V9 ]% w" f; h        从以上两条记载可知,姚懿于龙朔年间(661~663年)逝世,享年七十三岁,俱无疑。但《姚懿墓志》是景龙二年(708年)所刻,距姚懿逝世已46年;而《姚懿神道碑》则是开元三年(715年)十月,姚崇在陕州故乡为父亲衣冠冢重树之神道碑,距姚懿逝世已53年。因年代久远,故逝世于龙朔二年或三年记载不同。
* _% x* Z; [7 ~4 J4 [. \1 i2 I& Z        4、姚懿妻彭城郡夫人刘氏安葬的时间记载不同。0 d; Y4 z, c4 |5 Q' ]6 W
        《姚懿墓志》载:“景龙二年正月八日薨于洛阳慈惠之里舍,春秋八十四………景龙二年九月十七日丙午安祔于兹堂也。”
* M& Z1 w6 F+ [' S* M  R$ g        《姚懿神道碑》载:“以神龙三年正月初八终于洛阳慈惠坊之私第………以景龙二年岁次戊申九月庚寅朔十七日甲辰葬于万安山之南阳。”0 [4 ]- `8 D# M# D! o6 Q6 O, C
        据《旧唐书·本纪第七 · 中宗》载,神龙三年(708年)九月庚子,改元为景龙。因此,神龙三年和景龙元年本是一年。两者记载刘夫人逝世时间不同,但安葬的时间基本相同。笔者认为,《姚懿墓志》为刘夫人逝世时所刻,而《姚懿神道碑》为刘夫人逝世7年后所树。故此事当以《姚懿墓志》所载为准。. }$ ]- W$ @0 w7 _( Y
        " ]% K: e$ K% Y4 A9 k1 `" i
        附:《姚懿墓志》拓片  5 ~7 j: Q5 V- h
        % N- y8 j  I" @; c+ A! }
         (发表于2009年《河洛春秋》第1期)

签到天数: 28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三品御史

97#
 楼主| 发表于 2011-10-9 18:01:45 | 只看该作者
洛阳新发现唐朝著名诗人姚合墓志5 m& s- R2 l7 f7 n' u9 {' X. U1 w4 r

1 x8 `% R5 T' Y' W1 Z 姚合,陕州硖石人,唐名相姚崇家族名人,以善诗著名,和唐诗人贾岛齐名,时称“姚贾”,世谓姚武功,全唐诗载其诗 521 首。两《唐书·姚崇传》,俱记姚合,然极其简略。《全唐诗》亦记其事迹,也甚简略。后人对姚合人品诗品极为推崇,于是考证其生平、籍贯、家族、事迹的论文甚多,然年代久远,所论莫衷一是,缺憾亦多。笔者近见洛阳《唐故朝请大夫秘书监礼部尚书吴兴姚府君墓铭》(下简称《姚合墓志》)拓本一幅,为姚合族子姚勖撰文,大喜。点校并细审志文,记载姚合祖宗世系、生平履历、家庭妻子甚详。对姚合研究有补史、纠史之作用。有鉴于此,笔者特录此文并对有关事实略加考证,以对姚合研究作有益补充。: S" e, w4 F- Q' L3 f

" J6 s% f% D4 W1 t3 U    《姚合墓志》原文:
+ ?& Q( I" g$ n  r0 \& k7 G     唐故朝请大夫秘书监礼部尚书吴兴姚府君墓铭并序     族子朝议郎守尚书右司郎中上柱国赐紫鱼袋勖撰     公讳合字大凝。惟姚氏由吴郎中讳敷,始渡江居吴兴。五世至宋渤海太守五城侯讳禋之,生后魏祠部郎中讳滂。七世至我唐初嶲州都督、赠吏部尚书、长沙文献公讳善意。文献公生宗正少卿赠博州刺史讳元景,即开元初中书令、梁国文貞公之母弟,而公之曾王父也。汝州别驾讳算,公之王父也。相州临河令、赠右庶子讳閛,公之烈考也。起居舍人太原郭公讳润,公之外王父也。& z) S( E- N2 G0 y! \
    中外显德,萃庆于公。公性仁义而朴直,度量宽阔,临事能断,在醜不争,遗小节,去机巧,衿灵洞达,浩然冲和。与物接士,遂服群心。少耽书,识圣人旨。行止无违道,动必中礼。元和中,以进士随贡来京师就春闱。试而能诗,声振辇下。为诗脱俗韵,如洗尘滓,旨义必辅教化。学诗者望门而趋,若奔洙泗然。数岁登第,田令公镇魏,辟为节度巡官。始命试秘省校书,转节度参谋,改協律,为观察支使。中令入觐,公随之,授武功主簿。韩文公尹京兆,爱清才,奏为万年尉。入台为监察,改殿中侍御史,转侍御史,寻迁户部外郎,出刺金州。仁泽惠风,到今歌咏不息。不满岁,徵为刑部郎中。持法惟公,吏不敢舞文,国无滥刑。复刺余杭。岁馀,入为户部郎中,迁谏议大夫,直道遂振。朝廷万务,稍不便者,未尝缄默,谏疏无虚月日。惟直是守,不敢私身以旷官。开成初,豫章师有费官藏纳私室者,灵武师有以官骑入私厩,而以暴水溺闻者,公一日伏紫宸龙墀下,请降御史鞫之。上未听,公伏不退。时大臣互谓虚诞,奏请不从。公伏诤之,引故事,言国体,喉舌明朗,无所忌畏。上从之,出御史鞫,果得情伪,符所奏。迁给事中,直气益振。制书有不便于时者,官司人有不得其才者,辄封进焉。奸邪詟怯,君子道长。数岁,复出廉问陕服兼御史中丞。赐金章紫绶,甘棠之化再兴焉。逾年入觐,拜秘书监,优硕儒也。会昌二年壬戌夏五月,辞以目视不明,颐摄私第。冬十二月寝疾,旬馀,是月廿有五日乙酉,启手足于靖恭里第。享年六十有六。呜呼,天摧哲士,国丧直臣,士林齎咨,里巷涕洟,上增悼惜,为之一不视朝,诏赠礼部尚书。
2 h! R+ k' {4 R8 F     公娶相州内黄丞范阳卢公肇之女,生一子一女。子曰覃;女适进士、河东节度推官、试协律郎太原郭图。别女二人,俱稚年。嗣子覃,前数年已明二经,中第,性厚而文不陨先业,将应宗伯试而家不造,号慕陨塞,血睑濡苫。以会昌三年正月廿三日护輤舆归东周。以其年八月二十有八日甲申,窆于河南府河南县伊汭乡万安山南原,祔皇祖茔,礼也。始问蓍龟得日,其孤覃哭踴再拜,谓勖曰志事当铭。覃于兄五世之昆弟也,厥铭其可俟他族乎?勖才隘识短,不宜以文字宣重德,迫于勤请,不敢辞,哭而铭曰:烨烨我宗,盛列元功,简册昭晰。冠仁服义,竭忠尽瘁,代有清哲。洎公司谏,有直无讪,群奸迹灭。伏奏清蒲,指滥祛谀,显见劲节。温饱三族,家无私蓄,声飞有截。雅韵清词,沥胆搜脂,如冰斯洁。文海滔滔,澜起风高,洪流靡咽。直躬不苟,神祜其后,遗风未绝。内孝外忠,厥道孔隆,正德冈缺。万安南原,一閟泉门,平生永诀。
/ m) ]$ R: V9 R. B; h/ g ) Z# \) \- L* U1 H
    一、姚合与姚崇之关系   《姚合墓志》云:“公讳合字大凝。惟姚氏由吴郎中讳敷始渡江居吴兴。五世至宋渤海太守五城侯禋之,生后魏祠部郎中讳滂。七世至我唐初嶲州都督、赠吏部尚书、长沙文献公讳善意。文献公生宗正少卿赠博州刺史讳元景,即开元初中书令、梁國文貞公之母弟,而公之曾王父也。汝州别驾讳算,公之王父也。相州临河令、赠右庶子讳閛,公之烈考也。”而《旧唐书》载:姚崇“玄孙(姚)合,登进士第,授武功尉,迁监察御史,位终给事中。”《新唐书》载:姚崇:“曾孙(姚)合、(姚)勖。合,元和进士及第,调武功尉。”由《姚合墓志》可知,而两《唐书》并讹。姚合实为姚崇之母弟姚元景之曾孙。    故而,姚合在仕途中,时有祖荫。据《册府元龟》卷一三一《帝王·近赏二》载:唐宝历“二年(826年)四月,以姚崇玄孙前富平县尉合为监察御史。”实“玄孙”应为“玄侄孙”,“富平县”应为“万年县”。

签到天数: 28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三品御史

98#
 楼主| 发表于 2011-10-9 18:02:00 | 只看该作者
二、姚合生卒年月及寿限    两《唐书·姚崇传》,俱记姚合,《全唐诗》亦记其事迹,然卒年及寿限俱不载。后人考证,生卒日期得其大约,俱不确切。1989年出版的《辞海》记:“姚合(约775年—约846年),唐诗人。”今按《姚合墓志》云:“会昌二年壬戌夏五月,辞以目视不明,颐摄私第。冬十二月寝疾,旬余,是月廿有五日乙酉,启手足于靖恭里第。享年六十有六。”由此可知,姚合逝世于唐武宗李湹会昌二年,即公元842年12月。享寿66岁。由此推断,姚合当生在唐代宗李豫大历十二年,即公元777年。三、姚合仕途及与名人瓜葛
# @  _" D7 ^# d* g        姚合的仕途如《姚合墓志》所云:“元和中,以进士随贡就春闱。……然数岁登第,田令公镇魏,辟为节度巡官。始命试秘省校书,转节度参谋,改协律,为观察支使。中令入觐,公随之,授武功主簿。韩文公尹京兆,爱清才,奏为万年尉。入台为监察,改殿中侍御史,转侍御史,寻迁户部外郎,出刺金州。……不满岁,徵为刑部郎中。……复刺余杭。岁馀,入为户部郎中,迁谏议大夫。……迁给事中。……数岁,复出廉问陕服兼御史中丞,赐金章紫绶。……逾年入觐,拜秘书监,优硕儒也。”    姚合登进士第,墓志云“元和中”。徐松《登科考记》卷十八具体记载为唐宪宗李纯元和十一年,即公元816年,知贡举为中书舍人李逢吉,是年姚合四十岁。据墓志,姚合先任魏博节度推官、节度参谋、观察支使,后任武功主簿、万年尉,入朝为监察侍御史、监察御史、户部员外郎,出任金州(治今陕西安康市)刺史,姚合有诗《金州书事寄山中旧友》为证。不满一年,又担任刑部郎中,后又再次出京,任杭州刺史,姚合有诗《杭州郡斋南亭》《杭州官舍偶书》《杭州官舍即事》《杭州观潮》等亦证杭州任职。一年多后,姚合入朝担任户部郎中,后又任谏议大夫。以直言敢谏又被委任侍中省给事中。数年后,又以御史中丞出任陕虢观察使。《旧唐书·文宗本纪》载:开成四年(公元839年)“八月庚午朔,以给事中姚合为陕虢观察使。”是年姚合63岁。隔了一年,姚合入觐,被任命为秘书监,一直到姚合66岁逝世。此是姚合终官。    姚合任武功主簿得力于田弘正。据《旧唐书·田弘正传》载,田弘正,本名兴。割据藩镇魏博节度使田承嗣之侄。承嗣二世之后,唐宪宗元和七年(812年)十月,魏博将佑拥戴田兴为帅,田兴决定归顺朝廷,“宪宗嘉之,加兴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工部尚书、魏州大都督府长史、上柱国、沂国公、充魏博等州节度观察使处置支使营田等使,仍赐名弘正。”后唐“穆宗以弘正检校司徒兼中书令、镇州大都督府长史,充成德军节度、镇冀深赵观察等使。”故称田弘正为田令公。《田弘正传》载:“是年(元和十四年)八月,弘正入觐,宪宗待之隆异,对于麟德殿,参佐将校二百余人皆有颁锡。”姚合随之入觐,授武功主簿,盖在此时。
3 C, n8 {# {; B. G姚合任万年尉,得力于韩愈的推荐。《姚合墓志》云:“韩文公尹京兆,爱清才,奏为万年尉。”韩愈因谥文,故称韩文公。《资治通鉴》卷二四三载:唐穆宗长庆三年(824年)“六月,己丑,以吏部侍郎韩愈为京兆尹。……十月,丙戌,以愈为兵部侍郎。”韩愈爱惜姚合文才,被韩愈奏为万年尉当在长庆三年六至十月间。    姚合担任杭州刺史似与宰相李德裕有关。姚合有诗《牧杭州谢李太尉德裕》,诗云:“皇恩特许拜杭坛,欲谢旌旄去就难。偷拟白头瞻画戟,四神俱散发毛寒。”

签到天数: 28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三品御史

99#
 楼主| 发表于 2011-10-9 18:02:07 | 只看该作者
四、姚合葬地     《姚合墓志》云:“以会昌三年正月廿三日护輤舆归东周。以其年八月二十有八日甲申,窆于河南府河南县伊汭乡万安山南原,祔皇祖茔,礼也。”这就清楚地告诉我们,姚合葬在姚崇家族墓地——河南府河南县伊汭乡万安山南原,即今河南省伊川县彭婆乡许营村北姚崇墓园。姚崇家族墓地葬在此地的第一人为姚崇之母彭城郡夫人刘氏。姚崇父《姚懿神道碑》载:彭城郡夫人刘氏“以神龙三年正月八日终于洛阳慈惠坊之私第。………以景龙二年岁次戊申九月庚寅朔十五日甲申葬于万安山之南阳。”景龙二年即唐中宗李显年号,即公元708年。史载,姚崇和其弟元景及后世裔孙死葬俱在此地。到姚合葬此时,姚族墓地已经营了134年。

签到天数: 28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三品御史

100#
 楼主| 发表于 2011-10-9 18:02:20 | 只看该作者
五、姚合籍贯    姚合何方人氏?两《唐书·姚崇传》载姚崇为“陕州硖石人”,作为后辈的姚合也当为陕州硖石人。《全唐诗》诗人简介即云:“姚合,陕州硖石人,宰相崇曾孙。”陕州硖石姚姓其来亦久矣。《姚懿墓志》云:“公讳懿,字善意。其先吴兴大族。明考以宦历陕圻,遂留家于硖石也。”最近出土的姚崇玄孙姚勖自撰的《姚勖墓志》更详细地阐述了姚崇家族的源流,志云:“勖,本吴兴人。……五代至晋渤海太守五城侯讳堙之,侯孙仲和,入后魏为步兵校尉、秘书监封吴兴公,遂居陕之硖石。秘书五代至隋函谷关都尉讳祥,都尉生唐幽嶲都督赠吏部尚书府君讳善懿谥文献,实为勖五代祖也。”由此可知,陕郡姚姓自后魏(北魏)步兵校尉、秘书监封吴兴公姚仲和起,因官北迁,即定居在陕州硖石,至姚崇父姚懿时已历七世,至少100多年。故而《姚崇神道碑》云:“公讳崇字元之,姚姓有虞之后,远之吴兴,近徙于陕,今家洛阳焉。”姚合一生因生活居官迁徙多地,仅在长安即居住过亲仁里、常乐坊、新昌里,而最后居住靖恭里而逝世于此(见《姚合墓志》)。姚合在其诗中也显示过其多处故里、籍贯,但正如卫思捍先生在《姚合丛考》中指出的,“说为陕州、陕州硖石,指其祖籍;说为吴兴,指其郡望;说为洛阳,指其旧业;说为‘河朔’(临河),指其所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中华姚网,全球姚姓“根”之网。欢迎您宗亲!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4-5-16 23:10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