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姚网喜迎二十大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华姚网扫黑除恶倡议书
姚网网训,与家人共勉姚网建设捐助,宗亲合力助姚网姚网建站宗旨及姚网使命
文明姚网“九不发”中华姚氏十大人文精神姚家修谱,找姚网第五届姚商会于平公故里成功召开
楼主: 闽南姚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唐代姚崇家族碑志疏证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28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三品御史

11#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3 23:37:03 | 只看该作者
姚家修谱找姚网

九、姚元之造像记

【记文】

切□□□□□□□□彰,昊天之恩罔极。□□施渥,牛涔效浅。每以弄乌侍勤,思反哺而驰魂。托凤凌虚,愿衔书而走魄。闻夫践宝田之界,登寿域于三明。扬慧炬之晖,警迷涂于六暗。爰凭圣福,上洽君亲。悬佛镜而朗尧曦,流乳津而霑血属。下该妙有,傍括太无。并悟真诠,咸升觉道。铭曰:

地踊珍塔,天飞圣仪。丹楹日泛,锦石莲披。酌慧难测,资生不疲。长褰欲纲,永庇神枝。

长安三年九月十五日,银青光禄大夫行凤阁侍郎兼校相王府长史姚元之造。

题注:铭横广二尺一寸,高八寸五分,起首剥落,现存二十一行,行九字,正书。

【疏证】

姚元之造像记,《全唐文》和《金石萃编》均有载,姚学谋先生曾在《大唐贤相姚崇》中进行校点并补正,本录文采用姚文。

长安元年(701)十月,姚崇随武则天回到长安。期间有关姚崇活动的记载有三件,一是长安二年(702)受武则天委派到蒲州盐池巡视,并顺便查看了黄河、渭河的漕运情况,游览了栖岩寺,后被地方官员作《六绝纪文》勒石纪念;二是长安二年十月再次被武则天任命为同凤阁鸾台平章事,知政事,成为当时的首辅宰相;三是在武则天准备由长安返回洛阳之前,姚崇因惦念母亲刘氏而在寺院为佛造像,并撰文纪念,即此文《姚元之造像记》。“每以弄乌侍勤,思反哺而驰魂。托凤凌虚,愿衔书而走魄。”说的是每当想起母亲的养育之恩,就魂驰神往,愿自己能够经常侍奉床前,尽事母孝心。“闻夫践宝田之界,登寿域于三明”。姚崇母刘氏信佛,曾发愿在洛阳龙门山为佛造像,祈愿全家老少平安。姚崇在长安也祈愿刘氏早日登上佛教宝田,享受到佛一样的长寿平安。“悬佛镜而朗尧曦,流乳津而霑血属”。意为愿家人生活在佛光普照之下,人人都像自己那样感受到圣上的恩泽。长安三年十月,姚崇随武则天回到洛阳。《旧唐书·姚崇》载:“长安四年,元之以母老,表请解职侍养,言甚哀切,则天难违其意,拜相王府长史,罢知政事,俾获其养。”①刘氏卒于神龙三年(707)正月八日。因此,金石研究者关于极南洞造像的建造时日众说纷云,笔者认为,其建造时间当在长安四年(704)姚崇经武则天允准其回家侍奉母亲始,到神龙三年(707)正月八日刘氏去世之前。

此造像记因史料未载明在长安何座寺院,但从长安四年《姚元景造像铭》在光宅寺,推测兄弟二人在同一座寺院为佛造像为母祈福的可能性很大。

①《旧唐书》卷九十六《姚崇》,3022页,中华书局,1975年版。

签到天数: 28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三品御史

12#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3 23:37:53 | 只看该作者

十、姚彝神道碑

【碑文】

大唐故光禄少卿虢县开国子姚公之碑

大唐正议大夫光禄少卿虢县开国子□□姚府君神道之碑并序

朝议郎检校秘书少监博


  l3 m6 C4 z- k' u4 Q* x5 _" E
9 O8 g, A5 x" c! T3 S* _

/ J3 {) _* e7 p' {: d3 G

正议


5 z7 l1 V: q+ F+ r
) e* A6 F3 e; _7 P! q

, C( V* Q5 o2 o/ w
/ X! p5 n6 d! J9 b& A3 D2 d7 I
作少

) _( V9 J# H# S  P2 v: i' h" j
! g0 s& s; J& q+ U. E, B' N

" S8 F% k% t8 ]

# ~- F( S& D& {3 m( ~

/ L( z- ~! [; {9 @

( B9 `) w+ F! Q. X. ~0 I: u
, ]8 M# b% [4 I. l( Q" J% q3 A  `
8 a7 Y% d  [7 E  B1 h

原夫道之所运,坦乎大方;情之所钟,恸非恒数。积庆余庆,则吴有延陵丧子


4 p% ?& y, i3 d$ s
/ X# O  V; u9 f) P* U7 {. M3 v0 Y8 D: m
博;

* O5 g8 ]. I5 z$ @9 v  ]) B& n3 |
者必寿,则鲁有颜
  u6 e" m" Z) ^2 s1 C

  U8 S- T$ v: i9 C
) `9 ?) l6 @1 G! W

4 p, G' e1 ~' R8 ^% J8 O
+ J% w8 w) B. }- `6 e
。□□□(下阙)哀词,载感行路,况乎华岁阳止,摧兰秀于谢庭;望月融明,落珠晖于随掌。玄成象□,□□上□,茂宏□□,□□□□,有足□□,其(下阙)海曾构蕃于夏业,克生俊彦,必复公侯,图勋烈而载旂常,席宠

% C' H. D3 W/ ?
而纡珪组,备诸史□□可□□□□□□□□□□□□。(下阙)嗣。祖善意,皇朝银青光禄大夫、硖州刺史、嶲幽二州都督、长沙县开国男、赠吏部尚书。□□□□□□□□□□□□□(下阙)翼子于三台;殁为贵神,荣亲于八座。父崇,紫微令、兼兵部尚书、梁国公、开府仪同三司,□□□科,武□□□,重深□润,□□□□(下阙)也。禀五常之精粹,含六气之淳和。幼而韶明,长而英达。学礼而立,行中准□,学诗以言,文□黼藻。义□著于□□,仁□孚□□□。(下阙)警卫升云,陛以周旋,惟彼储闱,幸求端士,出纳初命,尤籍正人,乃除君太子通事舍人,
( X* w' `$ ~1 O) \% B

* f' k- Z4 j  p  X7 K
( C) F8 x8 x8 q: ]0 O6 M6 J% `
闲,词令□举,言□之□,独□□□(下阙)国所资,尤重符节,大夫元服,天子信臣,妙年兼之,可谓殊宠。迁都水使者,考□□之宜,□□□之□□□□□□□□□(下阙)胜,蹔迂令望,言佐近藩。出为延州司马。虽屈我直,蹭蹬栖、口而安乎卑位。从□晏默,稍迁齐州□□□□□□□□齐□□(下阙)牧晋城宝利,将有范金,军国所储,于是为大。乃除君陇州长史。未到官,又转为泽州□□□□□□□□□□□□□□□□□□(下阙)。以清白升进,朝廷休之。封虢县开国子,食邑四百户。奄宅方国,传之子孙,策名清时,□实□□,□□□□□□□□□□□□□(下阙)穰邓之境,乃拜邓州刺史兼检校商州运漕,武关之外,方城所临,□□□韩地□□□□□□□□□□□□□□□□□□□(下阙)就役将何克堪!况奠川涤源。疏山通道,尽赋不足,以供邮传。□□□□□□□□□□□□□□□□□□□□□□□□□□(下阙)使人劳而无怨义,然后税均不患贫,咸用康宁,莫也□窳,刊濬华就,拜□不空,谁之功欤!□□□□□迁海州□□□□□□□(下阙)恂会稽之辞,刘宠不是过也。上以形于远方,丈杖能吏,竟抑而不许。海滨广厚,泻

+ r0 c% ?' {! Y, `: j* ~
□□□持盐之□□□□□□□□(下阙)命;坐为泉薮。乱绳易扰,棼丝不纲。君褰惟到官,乘传按部,威令颇振,仁风先翔,阖境肃然,艮□□□□是求尚父□□□□□□(下阙)豪杰知禁,专任以恕而人不忍欺,大削烦苛而物皆遂性。朝廷嘉之,征拜光禄少卿。海州□□□之立碑于□□□□□□□(下阙)厥政,贰金鼎之重,司玉食之珍,课行职修,名劭身泰。于时令公光辅兴运,□丕承睿□□□莫比,天下具瞻,□□□□(下阙)儿无骄盈之色。九班留滞,四载不迁。方于朝贤校□□族,未有若斯之比者也。尤所谓谦谦君子,无兢惟时,温温恭人,□□□□。(下阙)祐 。粤以开元四年岁次景辰八月廿六日遘疾终于东都慈惠里第,春秋四十。上初闻□有疾,频遣使问,□□□□□□□(下阙)。药奉御李宗,乘驿就疗。蹉乎,异方灵草,不植中原,近古名香,无闻今日;营魂莫返,赋命何言!主上闻之,愈加震□□□□(下阙)夭促而礼备哀荣。以其年十一月癸酉朔十八日庚寅葬于东都万安山之南原,礼也。平生□宿卫,昔宾朋盈路充庭□□□□(下阙)存。惟君至性过人,少而纯□,□宦于外,游必有方。恒营□□,□□服□,动□□□,□□□□,□□□□,珍华家□,□□□□□□(下阙)实,因心不邀浮名,尤慎内行题饰,后进赏接名流,纤能□□□□□□□□□□□□□□□□□端人莫知□□□□□□□(下阙)疾,众贤□叹,庶士忧惶,咸则由衷,有逾恒礼,亭□羁□□□□□□□之人□□□□□□□□□□□□□□□□□□□□(下阙)公以

- ~! ]* B# C* S4 h! I# I8 n
子□为家之宝,存不伸其用,殃必扬其名。□□□□□□不□
1 Q# N) `7 d. O. ^) |  Q
烈,沔参□儒□□□□□□□□□□□□□□然□□(下阙)。

迈德流胤,锡瑞离疆。祚分虞后,绩著□

' c' k, _& V" C* A$ {/ h
。施于绵

. R5 q/ a) C/ R: L- l7 M. E
,□□□□,□□□□,诞生忠良,其一。□□□□,□□□□,□□□□,□□□□(下阙)门子,冲年解巾,侍从丹禁,优游缙绅,出縂方岳,惠我烝民,入□□□,
, X2 V6 u* j% }) p+ e( }2 ]
为名臣,其三。竭诚□□□□□□□□□□□□□□□□(下阙)宸扆,感彻台庭。郊原寂寂,埏燧冥冥。夜台不晓,泉户长扃,式
0 A; t. H* K5 B& F0 E4 g
百行,流范千龄,其五。

开元五年四月廿七日正议大夫行太子中舍人、上柱国夏县开国子[]建。

【疏证】

姚彝碑,至今仍在伊川县彭婆乡许营村北万安山南麓,由于年久风化,下部文字已基本脱落,《金石萃编》、《授堂札记》、《洛阳新获墓志》等均有录文,现据姚学谋《大唐贤相姚崇》录文。

姚彝(677716),《旧唐书·姚崇传》:“崇长子彝,开元初光禄少卿。” 据碑,姚彝历职太子通事舍人、延州司马、邓州刺史兼检校商州运漕、海州刺史。其中,从延州迁齐州,因碑损缺字,疑为齐州长史。《唐刺史考全编》将其刺邓、海二州的时间均定在开元初年,《唐九卿考》将其光禄少卿之职定在开元四年(716)。③

关于姚与其弟姚异广引宾客,受纳馈遗事,史书多有记载。《旧唐书》在叙述姚崇功绩后云:“然纵其子光禄少卿彝、宗正少卿异广引宾客,受纳馈遗,由是为时所讥。”《新唐书》载:“时崇二子在洛,通宾客馈遗,凭旧请托,〔魏〕知古归,悉以闻。他日,帝召崇曰:‘卿子才乎,皆安在。’崇揣知帝意,曰:‘臣二子分司东都,其为人多欲而寡慎,是必尝以事干魏知古。’帝始以崇私其子,或为隐,微以言动之。及闻,乃大喜,问:‘安从得之?’对曰:‘知古,臣所荐也,臣子必谓其见德而请之。’帝于是爱崇不私而薄知古,欲斥之。崇曰:‘臣子无状,桡陛下法,而逐知古,外必谓陛下私臣。’乃止,然卒罢为工部尚书。”④从这些记载中可知,姚受纳馈遗,姚崇是清楚的,只是当时玄宗倚重姚崇,赖其治国,姚彜之过,无碍朝政,才以微言劝之,未加处理。《资治通鉴》云:“崇子光禄少卿、宗正少卿异,广通宾客,颇受馈遗,为时所讥。”⑤

碑文撰者崔沔,两《唐书》有传。他是天册万岁二年(696)贤良方正科进士第一名,知名度很高,后在任御史中丞时曾按验姚彝广纳馈遗一案,被姚崇、卢怀慎推荐为著作郎,实去其权。然而,姚卒后,崔沔仍为其撰写碑文,说一些违心的话,显然是屈于姚崇威望而为之。

碑文书者徐峤之,《新唐书·徐浩传》云:“始,浩父峤之善书,以法授浩,益工。”《金石萃编》称其书体疏秀方正,有初唐虞、褚遗意。徐峤之开元三年书写姚懿碑,开元四年又书此碑,可知他与姚崇私交颇厚。

碑文中提到的药奉御李宗,暂无考。药奉御之职,相当于药园师。《唐六典》载:“药园师以时种莳、收採诸药。京师置药园一所,择良田三顷,取庶人十六已上、二十已下充药园生,业成,补药园师。”

关于此碑为何人所建,《金石萃编》引清武忆《授堂金石跋》云:“后有题正议大夫行太子中舍人,下缺名者,以史证之,为弈也。”而《洛阳新获墓志》则录为姚异所建,未知何据。

《旧唐书》卷九十六《姚崇》,3029页,中华书局,1975年版。

②郁贤皓《唐刺史考全编》卷七二《河南道·海州》,1038页,安徽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③郁贤皓、胡可先《唐九卿考》卷三《光禄寺》,182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④《新唐书》卷一百二十四《姚崇》,4387页,中华书局,1975年版。

⑤《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一《唐纪二十七》,786页,岳麓书社,1990年版。

《唐六典》太常寺卷第十四《太医署》,409页,中华书局,1992年版。

〔清〕王昶《金石萃编》卷七十一《唐三十一》,5页,北京市中国书店,1985年版。
& y% i* _) ^& L0 X

签到天数: 28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三品御史

13#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3 23:38:40 | 只看该作者

十一、姚墓志

【志文】

大唐故魏郡贵乡县令姚府君墓志铭并序

公讳,字,吴兴人也。虞舜良系,东吴名族,衣冠人物,休有烈光。曾祖善意,皇嶲幽二州都督,赠吏部尚书,长沙文献公。祖崇,皇开府仪同三司、中书令、梁国文贞公。父彝,皇光禄少卿。峻极降生,英贤继出。致君才大,肇启相门,法斗名高,载蕃卿族。公即光禄府君第二子也。克膺庆绪,诞禀粹灵;游艺贯于九流,复礼闻于四海。不名一行,岂凝滞于专门;无当五官,将缘饰以从政。弱冠,弘文生高第。发迹左卫率府兵曹参军。转宋州宋城丞。地雄梁宋之郊,人杂吴楚之俗。惛怓相继,奸宄是殷。公峻以隄防,利其衔策,莫不胁肩累息,徙义迁善者已。秩满,调补高平郡高平县令。因其俗,简其礼,济之以宽,导之以德。人且不扰,斯用叶于烹鲜;政则有闻,岂独致于驯翟。属八使问俗,三载明,首出众流,允膺推择。诏除绛郡夏县令,骤迁正平令。换薛宣之县,冯翊蒙成;闻原涉之名,谷口自理。琴堂不下,讼庭惟寂。未及,丁太夫人忧去职,哀毁逾制,名教同伤。服阕,授魏郡贵乡县令。未之官,遇疾终于东京慈惠里之私第,春秋四十有四。呜呼!公博达高致,精明大敏。不诈其善,不近于名。豁尔襟怀之间,淡然进取之际。趣学得古人意,守官为代吏师。推臧孙之有后,何颜子之无命。悲夫!嗣子伾、侑,犹在龆年,颇知丧礼。公之令弟河南丞曰闢 ,才贤国器,孝友门风。哀哀以抚孤,纵纵而卜远。以天宝十二载四月廿六日窆于万安山之南原,礼也。神仙已去,空葬王乔之棺;惠爰长存,是知卓茂之庙。志 泉户,斯文可托。铭曰:

帝之胄兮将之门,庆克开于后昆。谊之才兮回之行,天不假于此命。国门之外南山阳,马悲鸣兮启寿堂。闭英灵于万古,老松槚于□霜。唯德音之不泯,播来裔而芬芳。

公以天宝十一载四月二日终,逾年而窆。

【疏证】

墓志,近年在伊川县彭婆乡许营村北万安山南原出土,志石下落不详,拓本在洛阳有流传。赵振华先生曾就其学术价值撰文论述,发表在河南省姚姓暨姚崇文化研究会会刊第三期,本文略作补充。

709752),字,系姚第二子。新表载有五子:闓、阆、、闶、闢,排行三。赵先生认为当以墓志为准。志文说,姚“弱冠,弘文生高第,发迹左卫率府兵曹参军,转宋州宋城丞”。弱冠年,即二十岁,当在开元六年(718)。《登科记考补正》未载其名,可补之。弘文生,即就读于弘文馆的学生。唐于门下省置弘文馆,专门招收皇亲、功臣、职事官三品以上子孙在馆读书,定额三十八人。贞观元年(627)又招收京官五品以上子弟二十四人,入馆学习书法和儒家经籍。姚能够成为弘文生,应当是门荫入馆。应当说,姚曾有过良好的教育。中举后,即到左卫率府任兵曹参军之职,这是个正八品的官职。之后,就转入地方任职。宋城丞,治所在今河南商丘市睢阳区。高平县,即今山西高平县。夏县,即今山西夏县。值得一提的是,姚曾“骤迁正平令,换薛宣之县,冯翊蒙成”。正平县属淮南道环州整平郡,治今广西环江西北大环江西岸。由畿县骤迁至边远县,原因未载,但从“换薛宣之县,冯翊蒙成”可知,相当于贬职。薛宣,西汉东海人,少为廷尉书佐都船狱史,大将军王凤荐为长安令。后以明习文法诏补御史中丞。鸿嘉元年(前20)迁御史大夫,旋为丞相。因逐捕广汉郑躬起义不克,又办理邛成太后丧事仓卒,于永始二年(前15)被策免。志文借此做比喻,当是姚在夏县令任上或有失误之处。“琴堂不下,讼庭惟寂”,说明,姚在正平县治理有方。“未几,丁太夫人忧去职……服阕,授魏郡贵乡县令。未之官,遇疾终于东京慈惠里之私第,春秋四十有四”。姚天宝十一载卒,十二载葬于万安山南原。

姚弟姚闢,时职河南县丞。

签到天数: 28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三品御史

14#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3 23:38:59 | 只看该作者

十二、姚勖墓志

【志文】

唐故通议大夫守夔王傅分司东都上柱国赐紫金鱼袋吴兴姚府君墓志

自撰

敘宗族   勖,本吳興人。始虞帝生姚墟得姓,後裔遏父封陳為氏。至厲公之子完仕齊為田,後有其地。齊太公和十四代至西漢執金吾代睦侯諱豐,生東漢散騎常侍諱邕,避新室亂,遂家吳興武康成山。五代至吳郎中諱敷,舉宗復姚氏。又五代,至晉渤海太守五城侯諱禋之。侯孫諱仲和,入后魏為步兵校尉、秘書監、封吳興公,遂居陝之硤石。由祕書五代至隋函谷關都尉諱祥,都尉生唐幽雟都督贈吏部尚書府君諱善懿,諡文獻,實勖五代祖也。高王父府君,皇中書令梁國公諡文貞(塋去寂居東南六百廿一步)。曾王父府君,皇鄧、海二州刺史、光祿少卿(塋在寂居南八十二步)。王父府君,皇河南府河南縣丞、贈太常少卿(塋去寂居東北三百一十五步)。烈考府君,皇宣州涇縣主簿、贈刑部員外郎(塋在寂居南,地相接)。由梁公至員外府君諱字具在烈考玄堂記平涼、潁川二公之詞。皇妣,祁縣王夫人贈晉陽縣太君。

外族祁縣王氏    外王父府君諱騰,皇右金吾衛倉曹參軍事。外曾祖府君諱琪,皇尚書水部員外、沔州刺史。外曾叔祖諱琚,皇戶部尚書、封趙國公。外高祖府君諱仲友,皇楚州刺史。內大外祖,潁州下蔡縣令滎陽鄭府君諱其榮。外大外祖,河南府河陰縣主簿河東薛府君諱回。

敘婚娶    勖娶堂舅婺州金華縣尉諱公幹女。金華公先考金州錄事參軍府君諱勝,即勖親外叔祖。

紀子孫    生男子三人:曰環,小字都官;曰瓚,小字丹霞;曰琢,小字初陽。生女子三人:長女實王氏出,適虢州弘農縣令隴西李察,外孫男二人,外孫女三人;次女二人并孾稚。

敘入仕     勖,長慶元年進士出身。後選授右司禦率府倉曹參軍事。忠武軍辟為掌書記,授試太常寺協律郎,改試大理評事,充武寧軍節度判官,又守本官、充忠武軍節度判官。罷,累月授監察御史里行,充浙江西道觀察支使,入臺為監察御史,轉殿中侍御史。改檢校禮部員外郎,賜緋魚袋,充鹽鐵轉運推官。遷尚書職方員外郎,又改檢校禮部郎中,充鹽鐵轉運判官,遷尚書水部郎中。又遷尚書都官郎中兼御史中丞、賜紫金魚袋,知鹽鐵江淮留後,攝鹽鐵副使。入遷尚書右司郎中加朝散大夫。改守湖州刺史,加朝議大夫。遷尚書吏部郎中。又遷右諫議大夫。改常州刺史,加通議大夫。大中四年受替,遂權居潤州別業。

府君以大中七年三月改夔王傅分司東都。其年八月廿三日辛巳啟手足於道化里,享年六十九,嗣子環等號奉遺旨,以是年癸酉十月戊午十六日癸酉,以皇妣祁縣王夫人合窆于寂居穴。

【疏证】

姚勖墓志,近年在伊川县彭婆乡许营村北万安山南原出土,志石为私人收藏,拓片在洛阳时有流传。

姚勖(785853)墓志是自撰志文,内容分为叙宗族、叙外族、叙婚娶、纪子孙、叙入仕五部分。最后有一部分当是姚勖卒后由其子姚添入。叙宗族部分,详细记述了姚氏得姓及世系传承,可与《元和姓纂》、《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互为印证、补充。其中关于姚仲和入后魏为步兵校尉、秘书监、封吴兴公,遂居陕州硖石的记载,与姚懿碑中至隋姚祥因官函谷关都尉而定居硖石的记载,早出五代人,约近百年时间。志文中“由梁公至员外府君讳字,具在列考玄堂记、平凉颍川二公之词”,梁公,即姚崇,是姚勖的高王父。曾王父彝,王父闢,烈考偁,与新表相合。平凉、颍川二公,当是姚勖父辈。新表载,河南丞闢,二子:偁,泾主簿;偕,监察御史。据此志,除偁,应该还有平凉、颍川二公志文还记载了姚勖墓穴与其父偁、祖闢、曾祖彝、高祖崇墓穴的方位和距离。这一记载,与《新唐书·姚勖传》互为印证、补充。

姚勖外祖祁县王氏,外祖腾、外曾祖琪、外高祖仲友,均未见正史。《唐刺史考全编》据《太平广记》、《正德袁州府志》,亦只录有王琪名,余无考。然而,姚勖外曾叔祖王琚却大名鼎,两《唐书》均有传。据《新唐书》载,王琚曾参与密谋刺杀武三思,事泄,亡命扬州一富商家,并娶其女为妻。睿宗时,与太子结交,成为密友,在诛灭太平公主集团的行动中,参与机密。“先天二年七月,乃与歧王、薛王、姜姣、李令问、王毛仲、王守一以铁骑至承天门。太上皇闻外譁譟,召郭元振升承天楼,闭关以拒,俄而侍御史任知古召募数百人于朝堂,不得入。少选,琚从帝[玄宗]至楼下,诛萧至忠、岑羲、窦怀贞,斩常元楷、李慈北阙下、贾膺福、李猷于内客省。事平,琚进户部尚书、封赵国公……帝于琚眷委特异,豫大政事,时号‘内宰相’。”①王琚后历九个州的刺史,受贿数百万,侍儿数十,宝帐备具,右相李林甫恨其恃功使气,派人将其缢杀。

志文中的“内大外祖”及“外大外祖”,当是姚勖妻王氏的大外祖及姚勖母王氏的大外祖,即妻之外族、母之外族。内大外祖郑其荣,无考。外大外祖薛回,新表西祖薛氏载其名,未署职,余无考。

姚勖妻王氏,乃堂舅王公幹之女。王公幹父王胜,就是姚勖的外叔祖。王公幹、王胜、均无考。

《新唐书·姚勖传》云:“勖字斯勤,长庆初擢进士第,数为使府表辟,进监察御史,佐盐铁使务。累迁谏议大夫,更湖、常二州刺史。为宰相李德裕厚善,及德裕为令狐綯等谮逐,擿索支,无敢通劳问;既居海上,家无资,病无汤剂,勖数馈饷候问,不傅时为厚薄。终夔王傅。自作寿藏于万安山南原崇茔之旁,署兆曰‘寂居穴’,坟曰‘复真堂’,中剟土为床曰‘化台’,而刻石告后世。”②《登科记考补正》据此于长庆元年(821)补姚勖名。这年知贡举的是礼部侍郎钱徽。李宗闵婿苏巢进士及第,被李德裕、李绅、元稹等向皇上告发,说钱徽受人之托,取士不实。经复试,黜落过半,李宗闵贬为剑州刺史,钱徽贬为江州刺史,由此引发的“牛李党争”成为中晚唐朝政中的一大弊端。姚勖既然与李德裕厚善,当属“李党”一方,政治上难免受其影响。《旧唐书·韦温传》云:“盐铁判官姚勖知河阴院,尝雪冤狱,盐铁使崔珙奏加酬奖,令权知职方员外郎。制出,令勖上省,温执奏曰:‘国朝已来,郎官最为清选,不可以赏能吏’。上令中使宣喻,言勖能官,且放入省。温坚执不奉诏,仍改勖检校礼部郎中。翌日,帝谓杨嗣復曰:韦温不放姚勖入省,有故事否?’嗣復对曰:‘韦温志在铨择清流。然姚勖士行无玷,梁公元崇之孙,自殿中判盐铁案,陛下奖之,宜也。若人有吏能,不入清流,敦为陛下当烦剧者?此衰晋之风也’。上素重温,亦不夺其操,出为陕虢观察使。”③姚勖所郎中之,《唐尚书省郎官石柱题名考》均有记载。刺湖州的时间,《唐刺史考全编》定在会昌三年(843)。刺湖之后,姚勖迁吏部郎中,又迁右谏议大夫。《全唐文》崔嘏《授姚勖右谏议大夫等制》云:“以勖端方雅厚,正以操心;以简求和易周旋,敏于临事,而皆富文奥学……勖可右谏议大夫。”④姚勖刺常州的时间在大中四年(850)。大中七年三月,姚勖再迁夔王傅分司东都,以其年八月卒于洛阳道化里,享年六十九。

①《新唐书》卷一百二十一《王琚》,4333页,中华书局,1975年版。

②《新唐书》卷一百二十四《姚崇》,4388页,中华书局,1975年版。

③《旧唐书》卷一百六十八《韦温》,4379页,中华书局,1975年版。

④《全唐文》卷七二六《崔嘏》,7474页,中华书局,1983年版。

签到天数: 28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三品御史

15#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3 23:39:19 | 只看该作者

十三、姚缙墓志

【志文】

唐故夔王傅分司东都吴興姚府君室女墓志銘並序

兄鄉貢進士瓚撰

女諱縉,字飾之,本吳興人。始虞帝生姚墟得姓,厥後裔具在烈考府君《復真堂記》。唐中書令梁國公諡文貞諱元崇,實女五代祖也;高王父諱彝,皇鄧海二州刺史、光祿少卿;曾王父諱闢,皇河南府河南縣丞贈太常少卿;王父諱偁,皇宣州涇縣主簿贈尚書刑部員外郎;烈考諱勖,皇夔王傅分司東都;外王父祁縣王諱公幹,皇婺州金華縣尉。惟女幼失怙恃,而能凤茂柔懿,處明守默。未笄,則志在於女工之事;既長,婉娩閑雅,仁孝賢行,龜鏡于親族間。故舉族愛異,僉謂:匪天縱曷以臻此?後次姉适太原郭弘業,牧盤陽歲未周,不忍離阻,因飛緘,請兄瓚由金陵挈于是郡。郡罷乃曰:同歸上京,獲朝夕視渠,豁滌念慮,雖度日一縻,亦足為樂。俟慎選時彥,親配淑德,則斯愿畢矣。兄諾其志。無何,嬰恙,以咸通十一年十二月廿一日乙酉終于上都親仁里姉之私第,享年二十有七。噫,短世何其甚耶,斯命乎!枉乎!愚所不違也,彼蒼難問,既鐘以德,闔富以壽,俾移他族?振孟光之賢,得聞於今之世矣。兄拊膺訴空,哀慟咽絕,謂天之報施何紿哉?卜龜咽叶吉,以明年二月廿六日壬申,護葬於河南府河南縣伊汭鄉萬安山之南原,祔先塋之側。禮有識地,因刊石以紀。余積哀在衷,豈近文律?援毫抆淚,其忍銘云:

邈彼穹旻,惟德是親。德既咸苹,壽亦宜臻。胡為不惠,胡為不仁,殲余哲妹,□委窮塵。幽壚永閟,厚夜無晨。仰空奚訴,飲恨難申。泣追柔範,忍鏤貞珉。痛乎已矣,斯千萬春。

【疏证】

姚缙墓志,2008年在伊川县彭婆乡许营村北万安山南原出土,志石为私人收藏,作者存一拓本。

姚缙(844-870),字饰之,系崇五代孙、彝玄孙、闢曾孙、偁孙、勖女。从姚勖墓志知道,勖卒后,有女子三人,长适虢州弘农县令李察,“次二女并孩稚”。这两个女儿中,一个嫁太原郭弘业,另一位当是此女姚缙。因父母已亡,姚缙似随其兄姚瓒生活,曾由姚瓒从金陵把她带到太原与其姐姐见面,尔后,又同回长安居住,并由姚瓒做主为其“慎选时彦,亲配淑德”,即将婚嫁时,咸通十一年(870)卒于长安亲仁里姐姐家中,享年二十七。

弘农县令陇西李察。新表宗室世系上:蜀王房,惠陵台令晃,长子潞府士曹参军審;次子察,不详历官。此李察是否即为姚勖女婿弘农县令李察,可再考。郭弘业,新表有载,职右金吾将军,乃郭子仪玄孙。

《复真堂记》,指的就是姚勖墓志。

志文撰者姚瓒是姚勖子,新表未载,可补阙

《新唐书》卷七十上《宗室世系上》,2043页,中华书局,1975年版,

《新唐书》卷七十四上《宰相世系四上》,3130页,中华书局,1975年版。

签到天数: 28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三品御史

16#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3 23:39:41 | 只看该作者

十四、姚伾墓志

【志文】

吴兴姚氏长殇墓志

维圣武元年七月六日,唐魏郡贵乡县令姚府君讳,长男伾,字 天赞,卒以圣武二年□月廿日,陪葬于先茔之西北二百步,礼也。 春秋一十有六。孝友温恭,珪璋待□,□熏雪白,礼乐高摽。年十一,丁家艰,莪蓼由心,栾棘加等。人之见者,咸以□□复在焉。上天不慵,歼我来哲。从季父讳,陷法之坐,凡百痛心。有亲荥阳郑夫人在堂,年未四十 ,遇斯穷独,诉天不□,擗地撼终。以诸孤而存,是有今日之举。呜呼哀哉,迺为铭曰:

盈数之兆,与京□□。将大吾门,于何不淑。哀哀慈母,恋恋营魂。千龄共进,万恨空存。

【疏证】

姚伾墓志,20007月在伊川县彭婆乡许营村北万安山南原出土,石藏于千唐志斋,三秦出版社《全唐文补遗·千唐志斋新藏专辑》录文

姚伾(741-756),字天赞,系姚长子。姚天宝十一载(752)卒于洛阳慈惠里私第,五年后,年仅十六岁的长子姚伾亦当卒于慈惠里。从姚伾卒时看,当时正值安禄山占领洛阳,洛阳正遭受兵祸战乱,因此,姚伾之死,恐与此有关。五年前,姚闢曾职河南县丞,这里则有“陷法之坐”,身陷牢狱,可知安禄山在统治洛阳短短一年时间内,对下层官员仍横加迫害。只是撰写志文、造作墓志、为姚伾举办葬仪时,洛阳仍在安禄山统治之下,其家属未敢明确撰写死亡原因,更不敢对统治者表示不满情绪。所以,在简略志文中隐匿了姚伾死亡和姚闢身陷牢狱的真实原因。当时,其家只有年龄不到四十岁的母亲郑氏在堂,又遇战火兵马之乱,其艰辛可想而知。

签到天数: 28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三品御史

17#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3 23:39:59 | 只看该作者

十五、姚侑墓志

【志文】

唐故朝散郎前试詹事府司直兼蕲州黄梅县令姚公墓志铭并序

再从外生朝散部前行河南县主簿徐放撰

贞元十八年五月廿二日,有唐试詹事府司直兼蕲州黄梅县令、赐绯鱼袋姚公,启手足于东都慈惠里之私第,享年五十有六。呜呼哀哉!公讳侑,字百华,其先帝妫之后,今为吴兴人也。曾祖元崇,皇朝开府仪同三司、中书令、梁文贞公。祖彝,正议大夫、邓州刺史、光禄卿。父,魏州贵乡县令。文贞以伊傅之业致君,与三五同德,盛烈余裕,昭于简书。光禄实克荷大名,家声不坠。居千乘以设教,践九列之荣班,贵乡仰世德攸长,懿莅官绩,用韫椟无闷,鸣琴晏如。公信义立诚,利用求试。宝应年,河南转运使穆郎中宁,桢于刚肠,唯才是与。公尝历职,旋获已知,荐授亳州临涣县尉。大历初,邠宁节度使马尚书采誉于时,急贤为竟,以兹赵辟,县序常资,奏授陈州宛丘县丞。循道而行,苟得为耻,虽彰能僶俛,复命秩于徒劳。转郑州阳武县丞。建中年,四海底清,中外齐致。以字民之职,为教化所由。衡镜抡材,公实在选,授潞州铜革是县令。期月而信让渐冾,三年而富庶知方。满岁,为本道节度使相国李公表请量留。从人之欲,就加试詹事府司直。宠朱绂银章,所以表朝廷之与能,镜属城之不类也。贞元初,署蕲州黄梅县令。休问成绩,若铜鞮焉。本管廉使亚相何公谓公忝祖曾之光,式尽子男之求,类能之际,奖异殊伦。凡四书上考,一书上下考,近年为邑者,及此或稀。辞秩之日,何公咏场苗之诗,咨幕府之画。公以久处远地,永怀吾庐,怡神□和,归卧清洛。初,文贞公置第慈惠里,名诸孙皆以门字加之,良有以也。意百年之后,俾长戟不迁,繁枝附本。尔来或游或仕,居者阕然。高门崇墉,鞠为茂草。公乃(土冥)垣支坏,肯构于斯。里中黄发之老,过门叹曰:吾徒后死,有以为慰者。复睹梁文贞家,流涕相向,不知其已。于戏!文贞凞帝之载,翼亮四后,重裕无穷。后之人其思感若是。惟公纂修旧业,无忘祖训,将日就必复之义,始于立家以祥,发予教孙,俾贵寿是享。矧公复祗事吏理,在邦亟闻,何末如之,竟无所 答。为喜者惑。可胜叹耶。以其年九月十八日葬于河南县伊汭乡万安山之南原,克从先茔,礼也。夫人濮阳郡吴氏,德礼工容,达于亲戚。有四男二女:嗣子成宗,太庙斋郎;次子成允,前亳州蒙城县尉;次成则、成功。皆紫毁孺慕,加于常人。以放公族之出,宜叙徽烈,衔悲承命,庶无愧词。铭曰:

始传绪兮有虞。今流传兮从吴。缅德庆之悠久,嗣忠贤之令图。既牵丝兮绩用乃成,终制锦兮教义惟明。当满岁兮宠章荐降,百里凞凞兮重如春荣。(去曷)来兮蕲水之滨,类能兮冠冒时之等伦。咏归来兮高门载闢,恣偃仰兮以全吾真。何修翼之未奋,顾驰景而莫留。泉扃不昼兮月色恒苦,松路无春兮风光竟秋。新阡牢落兮万安之下,终古凄凉兮斯焉若休。

【疏证】

姚侑墓志,20002月伊川县彭婆乡万安山南原出土,现藏千唐志斋,三秦出版社《全唐文补遗·千唐志斋新藏专辑》录文

姚侑(747-802),字百华,系姚次子。据其生卒年推知,其父姚卒时,姚侑年仅六岁,其兄姚伾卒时,他仅十岁。姚侑仍卒于东都慈惠里私第,说明姚氏家族在慈惠里居住达百年之久。

姚侑在宝应年由河南转运使穆宁荐授亳州临涣尉。穆宁,两《唐书》有传。《旧唐书·穆宁传》云:“宝应初,转侍御史,为河南转运租庸盐铁等副使。明年,迁户部员外郎。无几,加兼御史中丞,为河南、江南转运使。”①依宝应二年(763)入仕算,姚侑年仅17岁。大历初由邠宁节度使马璘奏授陈州宛丘县丞。《旧唐书·马璘传》云:“永泰初,拜四镇行营节度,兼南道和蕃使,委之禁旅,俾请残寇。俄迁四镇、北庭行营节度及邠宁节度使、兼御史大夫,旋加检校工部尚书。”②《旧唐书·代宗纪》云:永泰二年二月壬子,“以四镇行营节度使马璘兼邠州刺史”。大历三年十二月“已酉,以邠宁节度使马璘为泾原节度,移镇泾州,其邠宁割隶朔方军。”③因此,《唐刺史考全编》将马璘刺邠州定在大历元年至三年(766-768)。姚侑任临涣县丞三年后,当于大历元年再任宛丘县丞。之后,转任郑州阳武县丞。

建中年(780-783),姚侑被授于潞州铜鞮县令。潞州,即今山西省长治市。铜鞮县,故治在今山西沁县南故县镇。三年任满后,本道节度使李抱真表请量留,又加詹事府司。詹事府司直是太子宫中专掌弹劾官僚、监察纠举等事宜的官员,职正七品上。但对姚侑而言,并非实授,只是表明朝廷对他的嘉奖而已。贞元初年,姚侑调任蕲州黄梅县令。在任三年,“凡四书上考,一书上下考,近年为邑者,及此或稀。”由于成绩突出,得到刺史何士干的赞许和叹惜。“辞秩之日 ,何公咏场苗之诗,咨幕府之画。”场苗之诗,指《诗经·小雅·白驹》诗云:“皎皎白驹,食我场苗。絷之维之,以永今朝。所谓伊人,於焉逍遥。”④这是一首别友思贤的诗歌,何士平咏唱此诗与姚侑作别,可见对姚侑辞职回归故里的惜别心情。

值得一提的是,此志记载了姚崇为其孙辈取名时均加以门字的原因,“意在百年之后,俾长戟不迁,繁枝附本。”姚侑辞职回到洛阳后,卒于贞元十八年五月廿二日。享寿五十六岁。有四男二女:“嗣子成宗,太庙斋郎,次子成允,前亳州蒙城县尉,次成则、成功。

志文撰者徐放,是姚侑的再从外甥,时职朝散郎行河南县主簿,其生平见后《徐放墓志》。

①《旧唐书》卷一百五十五《穆宁》,4114页,中华书局,1975年版。

②《旧唐书》卷一百五十二《马璘》,4066页,中华书局,1975年版。

③《旧唐书》卷十一《代宗》,282页,中华书局,1975年版。

④《诗经·二雅·小雅》,279页,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

签到天数: 28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三品御史

18#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3 23:40:16 | 只看该作者

十六、姚栖云墓志

【志文】

唐节士姚君墓铭并序

次兄栖简撰

君字栖云,其先吴兴人也。七代祖讳安仁,隋汾青二州刺史,吴兴郡公。六代祖祥,隋怀州长史。五代祖善意,唐峡州刺史、幽府都督、赠吏部尚书。高祖讳元崇,中书令、梁国公。曾祖讳异,主爵郎中、方许二州刺史。祖讳闳,西台侍御史。考讳惇,莘县、朝城、临济、雷泽四县令。君即雷泽第四子。外祖宋氏,外高祖讳令文,唐渭北节度使,外曾祖讳之问,考功员外郎、知礼闱。外祖讳昌藻,卫州长史。君性识敏厚,机见果决,立身绝谄容危物之行,从时有先人后己之心。识者知人,罔不高尚。爰自幼年,累遭荼酷,时逢艰俭,家素清贫,此日茫然,不知计之安出。属次兄位从军职于徐方,宗族备称,有宽仁之望,乃自雷泽,相携往而依焉,时贞元十三年秋也。后遇淮徐乱离,余遂流宕江吴,羁旅齐鲁,即音信两绝。星霜几周,洎廿年四月,偶见会于海沂之曲,悲喜交盈,形影再合,对飧览被,寂无魂梦之哀,四鸟三荆,杳绝凄凉之叹。五六年间,羁旅同济,戮力不暇,悉心虔诚,盖为坟垄漂零,宗室凌丧,未申罔极之志,忍安闲畅之怀。经寒暑艰危,不知其疲剧;历栖遑困馁,岂觉其烦劳。何图志节俯成,而大运将逝。痛哉痛哉!以元和四年五月廿五日将寢疾,终于濮州泽县之谷村里,享年廿七,便以其年六月一日权殡于谷林山之东岫。至九年十一月廿八日自雷泽归葬于故里。属以山川路遥,不及本用时日,遂又权殡于万安山南。 至十二年四月廿八日,方卜祔于大茔之次。呜呼!运算有常,今古同轨,天且不久,人何足云。所悲童丱羁孤,婚宦寥,不睹迁祔,先归九泉。是以沉恸丧神,泪血销骨者矣,悲夫!因亦自知,梦世浮生,能几何也。然犹虑陵谷迁移,人代堙变,遂刊贞石,永纪流年。铭曰:

灵景惟远,茂庆惟长;道德为源,宗裔必昌;我族英华,世有芬芳;挺然规标,继其辉光。抱义守仁,潜柔蕴刚;规圆合度,机用契常。情恭外融,果断衷藏;家望廉肃,时望贞良。岂图昊天,匪固珪璋;坠我手足,断我肝肠。凄凄魂梦,悠悠星霜;悲催荆树,痛绝雁行。远扶旅榇,归还故乡;少室之西,伊水之阳。荒坟寂寥,松阙凄凉;千秋万古,山月苍苍。

【疏证】

姚栖云墓志,200212月出土于伊川县彭婆乡许家营村北,志石现存洛阳师范学院,拓本及录文均见北图2004年《洛阳新出土墓志释录》,赵振华、何汉儒曾撰文考证。

姚栖云(783809)系崇玄孙、异曾孙、闳孙、惇子。姚异是姚崇次子,《旧唐书·姚崇传》载其职为坊州刺史。此志又载其职为主爵郎中、方许二州刺史。方,当为坊之误,唐代无方州。《资治通鉴》载,开元四年十一月,“崇子光禄少卿彝、宗正少卿异,广通宾客,颇受馈遗,为时所讥”。可知开元四年时,姚异职宗正少卿;开元五年(717)二月,改葬其母刘氏时署职太子中舍;四月,为其兄姚彝建神道碑时,署职正议大夫行太子中舍人、上柱国、夏县开国子。《旧唐书·姚崇传》载:“天宝元年,右相牛仙客薨,彝男闳为侍御史、仙客判官,见仙客疾亟,逼为仙客表,请以弈及兵部侍郎卢奂为宰相代己。其妻因中使奏之,玄宗闻而怒之,闳决死,弈出为永阳太守。”闳为异子而非彝子,因此,可据新表及此志纠之。姚异所职主爵郎中、坊许二州刺史、大理卿的时间,因资料不足,尚难确定。姚闳,新表载职左拾遗;此志载职西台侍御史。前引为侍御史、判官。新表载闳五子:怦、悟、憺、惇、惕,惇为第四子,署职朝城令。墓志载姚惇曾任莘县、朝城、临济、雷泽四县县令。姚栖云则是姚惇第四子。

姚栖云外高祖宋令文,渭北节度使;外曾祖宋之问,考功员外郎、知礼闱;外祖宋昌藻,卫州长史。《旧唐书·宋问传》载:“宋问,虢州弘农人。父令文,有勇力,而工书,善属文。……世人以问父为三绝,之问以文词知多,弟之悌有勇力,之逊善书,议者云各得父之一绝。”①宋昌藻,不见于正史。《封氏闻见证》卷十查谈载:“宋昌藻,考功员外郎之问之子也。天宝中,为滏阳尉。刺史房琯以其名父之子,常接遇之。”②

姚栖云生活的年代,正是藩镇割据战火连绵的时期。贞元十六年(800)五月,徐泗濠节度使张建封卒,徐州军乱,兵士杀死留后、大将,排斥朝廷命官,拥立建封子愔,逼迫朝廷认可。淮西镇割据的李希烈于贞元二年(786)三月被部将陈仙奇毒死,李希烈的部将吴少诚先是拥戴淮西节度使陈仙奇,后于当年七月杀陈,自为留后。朝廷无奈,只得授予吴少诚申光蔡等州节度使。贞元十五年(799)吴少诚以兵反,公然对抗朝廷,被削夺官爵。但官兵进讨,屡战屡败,只得于贞元十六年十月尽复其官爵。在这种动荡的战争环境下,姚栖云父姚惇虽历四个县县令之职,仍无法让自己的家庭生活安稳下来,仍要携家带口前去徐州投靠“从军职于徐方”的姚栖简。后又经父子兄弟乱离分别,其父姚惇当已死去,姚栖云也于元和四年(809)病逝于濮州泽县,时年二十七岁。泽县,即雷泽县,故治在今山东荷泽东北。

①《旧唐书》卷一百九十中《文苑中》,5026页,中华书局,1975年版。

[]封演撰,赵贞信校注《封氏闻见记校注》,98页,中华书局,2005年版。

签到天数: 28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三品御史

19#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3 23:40:35 | 只看该作者

十七、姚元景造像铭

【铭文】

窃惟大雄利见,宏济无边。真谛克明,神通自在。是以三千世界,禅河注而不竭。百亿须弥,甘露洒而恒满。归依妙理,无乃可乎?!

朝散大夫、行司农寺丞姚元景,慈悲道长,忍辱心遐。悟朱绂之傥来,沿绀池而利往。发愿上下平安,爰于光宅寺法堂石柱,造像一铺。尔其篆刻彰施,仪形圆满。真容湛月,坐青石而坡莲。法柱承天,排绀霄而舞鹤。云日开朗,金光炳然。风尘晦冥,玉色逾洁。身不可垢,道必常明。晏坐经行,善历多矣。俾我潘舆尽敬,将法轮而恒转。姜被承欢,曳天衣而下拂。昆丘燎火,还披鹫岭之云。宝劫成尘,载涤龙宫之水。乃为铭曰:

法无口兮神化昌,流妙宇兮烁容光,弥亿龄兮庆未央。

长安四年九月十八日书。

【疏证】

姚元景造像铭,录文见清王昶《金石萃编》①。

姚元景是姚崇同母弟,长安四年(704)九月十八日在长安光宅寺法堂石柱造像一铺。光宅寺,京城长安著名寺院之一。《类编长安志》载:“光宅寺,在光宅坊。仪凤二年,望气者言此坊有异气,勅令掘得石函,函内有佛舍利骨万余粒,遂立光宅寺。武太后始置七宝台,因改寺额焉。《酉阳杂俎》曰:‘宝台甚显,登之,四极眼界。其上层窗下尉迟画,下层窗下吴道玄画,皆非其得意也。’丞相韦处厚自居内庭至相位,每归辄至此塔焚香瞻礼。普贤堂,本天后梳洗堂。”②姚元景在这座官方寺院建造佛像的目的是“悟朱绂之傥来,沿绀池而利往,发愿上下平安”。当时姚崇身居宰相,元景也在京城任职,其母刘氏仍居洛阳伊阙南之别业,通过为佛造像祈愿全家上下亲人平安。

①〔清〕王昶《金石萃编》卷六十五《唐二十五》,北京中国书店,1985年版。

②〔元〕骆天骧撰,黄永年点校《类编长安志》卷五《寺观》,130页,三秦出版社,2006年版。

签到天数: 28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三品御史

20#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3 23:40:54 | 只看该作者

十八、姚合墓志

【志文】

唐故朝请大夫秘书监礼部尚书吴兴姚府君墓铭并序

族子朝议郎守尚书右司郎中上柱国赐紫鱼袋勖撰

公讳合,字大凝。惟姚氏由吴郎中讳敷,始渡江居吴兴。五世至宋渤海太守五城侯讳禋之,生后魏祠部郎中讳滂。七世至我唐初嶲州都督、赠吏部尚书、长沙文献公讳善意。文献公生宗正少卿赠博州刺史讳元景,即开元初中书令、梁国文贞公之母弟,而公之曾王父也。汝州别驾算,公之王父也。相州临河令、赠右庶子讳閛,公之烈考也。起居舍人太原郭公讳润,公之外王父也。中外显德,萃庆于公。公性仁义而朴直,度量宽阔,临事能断,在丑不争,遗小节,去机巧,衿灵洞达,浩然冲和,与物接士,遂服群心。少耽书,识圣人旨。行止无违道,动必中礼。元和中,以进士随贡来京师就春闱,试而能诗,声振辇下。为诗脱俗韵,如洗尘滓,旨义必辅教化。学诗者望门而趋,若奔洙泗然。数岁登第,田令公镇魏,辟为节度巡官。始命试秘省校书,转节度参谋,改协律,为观察支使。中令入觐,公随之,授武功主簿。韩文公尹京兆,爱清才,奏为万年尉。入台为监察,改殿中侍御史,寻迁户部外郎,出刺金州。仁泽惠风,到今歌詠不息。不满岁,征为刑部郎中。持法惟公,吏不敢舞文,国无滥刑。复刺余杭,岁余,入为户部郎中,迁谏议大夫,直道遂振。朝廷万务,稍不便者,未尝缄默,谏疏无虚月日。惟直是守,不敢私身以旷官。开成初,豫章师有费官藏私室者,灵武师有以官骑入私厩,而以暴水溺闻者,公一日伏紫辰龙墀下,请降御史鞫之。上未听,公伏不退。时大臣牙谓虚诞,奏请不从,公伏诤之。引故事,言国体,喉舌明朗,无所忌畏。上从之,出御史鞫,果得情伪,符所奏。迁给事中,直气益振。制书有不便于时者,官司人有不得其才者,辄封进焉。奸邪讋怯,君子道长。数岁,复出廉问陕服兼御史中丞,赐金章紫绶,甘棠之化再兴焉。逾年入觐,拜秘书监,优硕儒也。会昌二年壬戌夏五月,辞以目视不明,颐摄私第。冬十二月寢疾,旬余,是月廿有五日乙酉,启手足于靖恭里第,享年六十有六。呜呼,天摧哲士,国丧直臣,士林齎咨,里巷涕洟,上增悼惜,为之一不视朝,诏赠礼部尚书。公娶相州内黄丞卢公肇之女,生一子一女。子曰覃;女适进士、河东节度推官、试协律郎太原郭图。别女二人,俱稚年;嗣子覃,前数年已明二经,中第,性厚而文,不陨先业,将应宗伯试而家不造,号慕陨塞,血睑儒苫,以会昌三年正月廿三日护輤舆归东周。以其年八月廿有八日甲申,窆于河南府河南县伊汭乡万安山南原,祔皇祖茔,礼也。始问蓍龟得日,其孤覃哭踴再拜,谓勖,志事当铭;覃于兄五世之昆弟也,厥铭其可俟他族乎?勖才隘识短,不宜以文字宣重德,迫于勤请,不敢辞。哭而铭曰:

烨烨我宗,盛列元功,簡冊昭晰。冠仁服義,竭忠盡瘁,代有清哲。咱公司谏,有直無讪,群奸迹滅。伏奏清蒲,指濫祛谀,顯見勁節。溫飽三族,家無私蓄,聲飛有截。雅韻清詞,瀝膽搜脂,如冰斯潔。文海滔滔,瀾起風高,洪流靡咽。直躬不苟,神祜其後,遺風未絕。內孝外忠,厥道孔隆,正德岡缺。萬安南原,閟泉門,平生永訣。

【疏证】

姚合墓志,近年在伊川县彭婆乡许营村北万安山南原出土,志石为私人收藏,拓本在洛阳时有流传,尚未公开发表。

姚合(777-842),字大凝,系元景曾孙、算孙、閛子。新表未列元景名,又误将算列为元素子。姚元景是姚崇同母弟,曾历职朝散大夫行洛州汜水县令、朝散大夫行司农寺丞、宗正少卿赠博州刺史。姚算,新表载职鄢陵令,志载汝州别驾。姚閛,新表误为闬。闬,应为姚异子,閛、闬,易混。

姚合外祖郭润,是高宗时宰相郭待举之孙,《元和姓纂》及新均载其职为起居舍人。

姚合妻范阳卢氏,系内黄丞卢肇女。

姚合女适进士、河东节度推官、试协律郎太原郭图。

姚崇后裔众多人物中最为著名的当属姚合、姚勖,首屈一指的是姚合。姚合在历史上不以官显,而以诗人著称。他生前曾编辑《极玄集》,选取王维至戴叙伦等二十一人诗百首,认为这些人乃“诗家之射雕手也”。卷上收王维、祖咏、李端、耿湋、卢伦、司空曙、钱起、郎士元、畅当,卷下收韩翃、皇甫曾、李嘉祐、皇甫冉、朱放、严维、刘长卿、灵一、法振、皎然、清江、戴叙伦,并在每位诗人名下做一小传,为后人研究唐代诗人保留了宝贵的资料。《新唐书·艺文志》著录姚合诗集十卷,今《全唐诗》收其诗七卷,存诗四百三十五题、五百三十一首。姚合与贾岛相善,时称“姚贾”,谓贾岛诗难吟,有清洌之风;姚合诗易作,皆平淡之气。姚勖在此志中说的诗“雅韵清词,沥胆搜脂”。

关于姚合生平历官,傅璇琮《唐才子传校笺》有比较深入考证①,陶敏教授又作《姚合年谱》②,以诗歌系年方法更加全面详细此志的出土,则为我们提供了更加准确的资料。

陶敏先生据姚合诗《送家兄赴任招义》和《得舍弟诗》,证知姚合有兄有弟,只是其兄弟名字未能获知。

志文撰者姚勖,与合子覃乃五从兄弟。

①傅璇琮《唐才子传校笺》第五集,卷六,297页,中华书局,2002年版。

②陶敏《唐代文学与文献论集》,274页,中华书局,2010年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中华姚网,全球姚姓“根”之网。欢迎您宗亲!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4-4-29 03:43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