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姚网喜迎二十大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华姚网扫黑除恶倡议书
姚网网训,与家人共勉姚网建设捐助,宗亲合力助姚网姚网建站宗旨及姚网使命
文明姚网“九不发”中华姚氏十大人文精神姚家修谱,找姚网第五届姚商会于平公故里成功召开
查看: 37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红色家风见初心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1865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0-7-5 14:47:2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姚家修谱找姚网

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红色家风见初心
/ `& {# K/ T" H3 f4 x+ m4 K
* V: N- [: {& E& `# n9 q* s1 C
  w# E  w3 J# o1 M5 V5 c" |2 j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家风反映作风,作风影响家风。老一辈革命家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崇高的人格风范感染着后人,红色家风蕴含着每一名共产党员在前进道路上不能忘记的初心。* c& U5 b4 C/ P0 x  L  B' K
1 r+ x; s- _$ q; t4 {- U8 i8 F
8 w: |; x, N* s+ G7 p5 L  [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他多次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
3 A6 o" `8 ?6 F7 }! L' K9 f( n' a' w/ O' S
我们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牢记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把红色家风一代代传承下去,赓续好中国共产党人的红色基因,守护好、建设好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把红色基因转化为继续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
2 \4 P- v& G2 B9 ~
& ]3 m4 Y$ T; P+ T周恩来:“不谋私利,不搞特殊化”
, o, M  t, E: ?& e
! J6 L5 F5 @  C: D( {+ j* C
# }: I# u/ g$ X( ^  E1961年,周恩来同河北磁县农民一起座谈。 新华社发. t) D4 J$ c4 [4 A2 I( P( q& q

) |" {, A: ~5 F8 A  s' s周恩来十分重视家风建设,他没有子女,但对自己的亲属、晚辈提出比一般人更严格的要求,生前对亲属制定了十条家规:% T) O8 S. m! x" u/ d
) @" v7 N' R# p& d
晚辈不能丢下工作专程进京看望他,只能在出差路过时才可以去看看;6 {* T8 `: R1 T4 ^0 L+ u$ e

( p8 G1 Z5 U6 K. m4 F7 J  o外地亲属进京看望他,一律住国务院招待所,住宿费由他支付;
$ l& |2 X1 M0 n/ ~& {0 i4 X" ^( H. L7 S0 D
一律到国务院机关食堂排队就餐,有工作的自付伙食费,没工作的由他代付;
" a1 D) K" {2 x4 ]; t- Y6 p0 q/ [" v
2 g$ H0 f, K: G. s/ l看戏以家属身份购票入场,不得享用招待券;: c4 z" X0 O5 U7 I6 a! j: B

& q- l/ G7 I( r0 }0 o  F不许请客送礼;# D8 W% n5 U7 R9 y* P- ?2 n: O
, |9 U1 L/ J& t( O! W
不许动用公车;
  g9 Q) N( J. A: B/ g1 h& B6 X' ]. G7 p4 N3 z, b/ h- h
凡个人生活中自己能做的事,不要别人代劳,自我服务;+ K# A  S! A9 S; \
0 X! B5 U8 H% z4 w- O; v7 b
生活要艰苦朴素;1 _$ i+ _- L# H0 _9 m; ^0 b, J0 k
* s/ S& q% W- D$ s6 M
在任何场合都不能说出与他的关系,不要炫耀自己;; r' ~. v0 u. N! Y

) x* ~' ]$ f8 R不谋私利,不搞特殊化。
  `4 j) c* o1 C. y& y4 g% _$ r$ z+ ^' b: G! {0 H; U0 c
周恩来的侄女周秉德参加工作不久,组织上把她从基层农村小学调动到区委机关工作。周恩来知道后立即找周秉德谈话,问她:“是不是因为人家知道我的身份而照顾你进城的?”( A4 g$ c* u# c0 I* z! F# d6 W
; u7 z4 b) E( j( A) {% y1 X
周秉德回答说:“不是。是区委搞运动需要党员,小学里的党员很少,所以把我抽调上来。”
9 d$ A6 L" b3 a. i& X; G
. P3 Z9 g* g- D6 n周恩来听后说:“哦,是这样,那就没有办法了,我也不能干涉你们基层组织的工作呀!但你还是要多在基层工作锻炼为好。”
) {. _# i' o' V3 X1 H
8 W  @4 o9 c5 w+ l; y; L  w! U+ @/ x
9 D8 D6 Q5 q6 Y% `3 E. q3 Q- L周秉德知道伯伯叮嘱她的含义,一直严格按照伯伯的要求去做,做一个普通劳动者。0 i# X1 B  S" h+ F* \! Q  m% ?3 P

5 L' q- y; P. _- F* L0 o朱德:“接革命的班,继承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2 D8 n% x9 o; v0 k$ Z7 Z) D% L

8 i/ f+ N, e: |/ T% j+ O' {$ x, s) ?, \' Y+ g8 q
这是朱德长征到达陕北后留影。 新华社发: @  P5 N- E0 F2 {" V! x
9 a8 a+ |1 i- N3 h4 E$ P
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西三楼展厅,陈列着一张2万多元的存款单,无声地诉说着一个感人的红色家风故事。这2万多元钱,是朱德20多年省吃俭用积蓄下来的钱,他逝世后,他的夫人康克清按照他生前的嘱托,全部交给了党。
  ^. |5 @) k. U. A0 g) k& f2 p. {& f$ Y$ o/ G& @
朱德功勋卓著,但从来都是把自己看成普通党员,甘做人民的公仆,他在逝世前不止一次地讲过,我只有2万元存款,这笔钱不要动用,不要分给孩子们,要把它交给组织,做我的党费。
! ^. u: J: l. z2 y. Y! e3 j! ^! r# `, b3 x' |: r
他还说,子女们应该接革命的班,继承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而不是接金钱和物质享受,让他们接钱则是害了他们。5 k3 t7 Q7 u6 I( o* Z" }0 C8 W4 {
" q! @1 U& y4 n$ G- M
罗荣桓:“你们决不能做八旗子弟”% Q* k# j& L' o) Y- \( D1 U
/ c8 n# D. U. R
5 j" `% z  ^% P, c% V" b. v# ]
这是罗荣桓抗战时期的照片。 新华社发& y. K( N" V% p! H8 a* Y. x7 `0 f
) n. u( \. Z. i) b
罗荣桓一贯对子女严格要求,他常常通过生活中的一些细节,教育孩子们作为干部子女不能搞任何特殊化。他常对孩子们讲:“革命干部子女不应当脱离群众,不应当特殊,不要有优越感,不要觉得自己高人一等,要和工农子弟打成一片。”$ v0 W8 S0 d* ~2 J

' ^  {0 Q  r( ~# a* P9 Q1961年4月14日,罗荣桓专门写给在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读书的儿子罗东进一封信,谆谆叮嘱要保持革命的光荣传统。罗东进在哈军工的表现,没有让父亲失望。在哈军工校方写给毛泽东有关高干子弟在校表现情况的报告上,对罗东进的评价是:“在群众中有良好影响、品学兼优。”
/ {0 f3 _4 K$ H; h
/ V% ^/ V9 m+ a( m9 p) w* P罗东进回忆道:“我爸爸经常对我讲,你们决不能做满清的八旗子弟,躺在父辈的功劳簿上,不思进取,不学无术,整天就知道提笼架鸟,专横跋扈。”
1 L2 b( M: S1 l3 u. @5 ]5 z+ L+ p% `3 o" n* C2 m9 @, y

  ~/ T% |* I7 c/ X0 G- Z- r罗荣桓的儿子罗东进和女儿罗南下上小学时离家比较远。有一次,星期六家里派车把他们接了回来。罗荣桓发现后,把全家叫到一起,严肃地对孩子们说:“这样不好,汽车是组织上给我工作用的,不是接送你们上学的。你们平时已经享受了不少你们不应当享受的待遇,如果再不自觉就不好了,那样会害了你们。”
1 x/ D" z3 U+ K3 v5 J
( [8 z/ x2 w' p! s3 y; K接着又对家人和工作人员说:“以后绝对不准用小车接送孩子,让他们去搭公共汽车也是个锻炼嘛!”
$ ^  b  u! B' j# x& c+ t% m( E" S$ Q: t9 d
滕代远:“你应该好好工作,为党为人民多做贡献”: T" V1 ~' E) Q$ y

( F" K- S2 C$ J8 k& v) J( c. ]0 p3 O5 E2 B6 N9 l$ l; ?' C: e$ H. u
1948年任中央军委铁道部部长的滕代远 新华社发9 D& N* L6 j6 I" w- |
" v! p' L$ w# H  r: K9 T
与彭德怀一起发动平江起义、红三军团的老政委、新中国人民铁路事业的奠基人滕代远在病危弥留之际,还用铅笔在纸上反复写着“服务”两字,嘱咐家人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他对家人的一贯要求和希望。
2 g" n" t: |; M) [, Y3 E  P8 C# ?( A! K5 Z" u
他曾在与儿子的谈话中说:“今天共产党的官,是为人民服务的,是人民的勤务员,要关心群众,体贴群众,不能只顾自己,要时时不忘旧社会的苦,才知今天新社会的甜。今天的幸福是来之不易的,你应该好好工作,为党为人民多做贡献。”! t) a& c3 V  w: A+ K

) X$ n: E' z; O" G# g- U+ k( v
* t2 c4 n% D3 i& g8 I在滕代远的言传身教下,孩子们从小严格要求自己,先后走进了革命队伍。四儿子滕飞说:“作为一个父亲,他没有给我们留下任何遗产。但是滕代远留给儿子的却是一笔弥足珍贵、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一个共产党员对理想信念义无反顾的终生追求,一位红军战士宁折不弯、顶天立地的革命气节,一份公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辈子的赤胆忠心。”# q# W- l6 _7 N' p$ }0 F0 e7 s

$ b  ~3 R# G: A$ s! P( N. C彭湃:“劳动最神圣”2 Z, M8 S+ S8 E
5 Y5 i0 ]& f) F- |% B7 ?4 j8 P5 C8 R

, P% I- \& _3 z0 m9 h7 \5 v5 h彭湃,1896年10月出生在广东省海丰县。1929年8月,彭湃因叛徒出卖被捕,壮烈牺牲,年仅33岁。 新华社发# ]1 o+ \4 a; q. s7 K/ ]$ p
( G% K7 D3 |% j  b
彭湃是中国早期农民运动的著名领袖,出生于广东海丰一个大地主家庭,家里有“鸦飞不过的田产”,平均每人“有五十个农民做奴隶”。但在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思想洗礼后,他毅然将自家田契当众焚毁,田产还给农民,背叛自己的阶级,走上革命道路,直至英勇牺牲。
6 v  |- t& R) b: K5 }0 w" x( Y! M) I# q( b
“家风就是理想主义”,彭湃的孙女彭伊娜说,“爷爷为理想而进行实践是无私彻底的。”在彭湃的感召和带动下,彭家多人前赴后继走上革命道路,在大革命和土地革命时期先后有7人牺牲,其中6人被追认为烈士,最大的35岁,最小的才17岁。
( j, t9 c* ]# Q1 M+ K0 L( l" K; n$ Y: F. r% ]
! M: R8 j- z/ Q" j9 @4 l3 f
彭湃的儿子彭士禄是著名核动力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为我国科技事业、核工业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6 W! T' O7 O, l
/ d( p6 S: E  D" ?9 T9 M/ W9 w与祖国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这就是彭家几代人传承的共同选择。
( }7 m! c# f# I/ c" d* G
+ ?( `8 _" v3 c0 D7 C夏明翰:“善抚幼女继吾志,严峻考验不变心”
- d$ V9 q! h; n" O& I1 \5 X/ a) K! S" b) G9 J$ B, B

6 u' p, R7 I2 y夏明翰(1900-1928),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写下气壮山河的就义诗——“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新华社发
. R% J$ I$ y! O( j. a% s. j  u# ~4 w0 `) v
写下《就义诗》的夏明翰烈士,1928年奉命前往武汉工作,此时女儿夏芸出生才两个月。临行前,他意识到此行凶多吉少,特意从街铺买来一颗红珠,赠予妻子郑家钧,并以诗明志:“我赠红珠如赠心,但愿君心似我心。善抚幼女继吾志,严峻考验不变心。”" o6 i2 t% ~' O' o: v; X
; W, @" @9 d- U  Y: H2 A! W

0 c' b' ~5 T5 Z夏明翰英勇就义后,郑家钧谨遵丈夫遗言,一方面坚持从事革命活动,同时又含辛茹苦地把女儿抚育成人,常年清贫、低调,从未向组织提过任何要求。
# L9 ^$ d# P5 i& k  B
5 \3 r) Q# |/ p9 n4 ~" s$ e夏芸从北京农业大学毕业后,坚决服从组织安排,先后在江西的赣南、宜春、九江等地工作,始终践行“淡泊名利”的人生格言。她所从事的工作大都条件艰苦、环境恶劣,曾一年四季扎根深山,吃住在溶洞里。  ?5 c( c0 `6 ^4 E3 U6 s

5 o! T# _" B, O' e2 X# I“生活不能奢侈,我和我的子女们也没什么特殊的,他们都是靠自己的能力生活。”夏芸从小就教育子女要低调行事,不要因“烈士后代”感到与众不同,要凭自己的劳动去工作生活。转发。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4-5-14 06:54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