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姚网喜迎二十大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华姚网扫黑除恶倡议书
姚网网训,与家人共勉姚网建设捐助,宗亲合力助姚网姚网建站宗旨及姚网使命
文明姚网“九不发”中华姚氏十大人文精神姚家修谱,找姚网第五届姚商会于平公故里成功召开
楼主: 姚维侃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姚耀宁的《姚氏历代名人传略》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40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5]六品通判

11#
 楼主| 发表于 2012-5-12 18:11:26 | 只看该作者
姚家修谱找姚网
姚察(533—606)   ! M6 s% h2 B0 r0 p# N! s
字伯审。吴兴武康(今浙江德清县西)人。历史学家。   . r5 }7 j' v6 _
姚察出生于梁中大通五年(533),卒于隋大业二年(606)。姚察的九世祖姚信,曾官任吴太卿,于江左的时候就很有名望。   
. s8 e& {1 t$ G# Y姚察生有灵性,并且孝顺懂礼,他在六岁的时候已熟读了很多书籍。姚察从不喜爱玩游戏,却偏好学习,自觉地日夜刻苦发奋,励精学业。姚察在十二岁的时候就能写出了很优秀的文章。   : J/ y4 Z( L& M" c8 G
姚察的父亲姚僧垣为梁太医、长寿县公、隋北绛郡公。朝中二宫常常赏赐厚礼给其,而每次的赏金,其父姚僧垣除了用来购买书笔纸墨之外,所剩下的都给儿子们,作为他们出门求学周游的费用。尽量让他们见多识广,增进学问。姚察更是专心攻读各类典籍,博览群书。   
* u. N( F9 P: A* s, d8 O简文帝在东宫时,也很重视文化教育。姚察十三岁那年,简文帝曾邀姚察到宣猷堂听论讲学, 姚察得到了诸位前辈的赞赏。简文帝即位后,对姚察更是加以厚待。初时授姚察为南海王国佐常侍,兼任司文侍郎,后任南郡王行参军,兼任尚书驾部郎。   1 q/ ~; H2 [# {4 t! c# i1 U1 G6 P1 g
梁朝发生叛乱,政变崩溃后,姚察随父母自南京回家乡。当时兵荒马乱,其家人口众多,缺衣少粮。姚察就主动去采野菜,找野果回来给家人充饥。路途遥远,姚察总是有办法解决每天的吃住问题,减轻家人的负担。姚察宁愿自己埃饿吃苦,把本来不多的食物分给同行的人们。在劳碌奔波,动乱不安的行程中,姚察仍然坚持不断读书求学。   
  Q) Q1 _; ^6 ~; Y元帝在荆州即位,姚察与父亲随朝廷官员赴西台,元帝授姚察原乡令。此时,原乡县境内满目萧条,难民流离失所,无家可归。姚察刚一上任,就马上推行了一系列积极发展农业生产的政策,他安怃民众,劝说农民重新耕田种地,轻其赋役。随后社会逐渐稳定,农业经济也发展起来,渐渐地,原乡县人口殷盛,市场繁荣,民众的生活大有改善,姚察受到了当地百姓的称颂。   
* f: h" C" P: S中书侍郎杜之伟与姚察深相眷遇,他上奏表用姚察佐辅著作,仍继续编撰史志。永定年初(557),姚察任始兴王府功曹参军,补任嘉德殿学士,后转任中卫、义同始兴府记室参军。徐陵任吏部尚书的时候,姚察引领著作,复为史佐。吏部尚书徐陵让官致仕等表,都是亲自指定姚察制作。徐陵十分欣赏姚察的才学,诚心悦服地说:“我本人实在比不上他啊!”   
' q( c' r! }) P% S太建年初(569),姚察任宣明殿学士、散骑侍郎、左通直。后兼任通直散骑常侍。江左旧先的同事,皆倾慕其的才华。刘臻访汉书,列疑事十数条请教,姚察于每一条都为之详细解释,并且有根有椐,清析明了。刘臻口服心服对亲友感叹道:“名下定无虚士”。   & `7 v& g6 i9 G( R
后来,姚察转任东宫学士。当时济阳江总、吴国顾野王、陆琼、从弟瑜、河南褚玠、北地傅滓等文人学士,皆以才学之美,晨夕娱欢。但姚察的每一篇论文制述,都成为他们敬重的经典。诸君子对姚察礼重于众官仕,甚为尊敬相待。宫中所需要的方幅手笔,全都交给姚察起草立定。姚察常与顾野王交流学识,畅谈天下古今,一时传为佳话。   " x# k' L6 ~  N% S3 a% l7 H. S' `
姚察改任尚书部侍郎后。该职位设置于郊庙,从前魏王肃奏祀天地,设宫县之乐,八俏之舞,此后一直沿用不变至今。梁武帝则认为这种事人之礼多而繁杂,事神之礼少而简单,皆无宫县之说法。陈朝初期也继续采用,都无不妥。高宗打算准备设置此礼乐之事。但许多人的意见认为梁武帝不妥。当时满朝名儒学士联合上奏,皆认为梁武帝不妥这一意见是对的。但姚察却引经据籍,独违群议,坚持认为梁武帝是正确的,一时震惊朝野。后来大多数人都信服姚察的意见,仆射徐陵也改变观点,认同了姚察的说法。   
4 o# t) \  t: u3 {4 }4 x0 W0 N8 f自此以后,朝廷百官在表意决议的时候,如果无法决定,就跟随姚察的意见,表示一致。姚察后任宣惠宜都王中録事参军,兼东宫学士。历任仁威淮南王、平南建安王二府咨议参军。姚察曾因儿子患病去职回家。归朝后任戎昭将军,编撰梁史,从不间断。   
) t. S8 T) r, ~0 D/ N, o后主在位时,姚察兼东宫通事舍人、将军,仍旧着重编撰史事,又敕专知优册谥议等文笔。至德元年(583), 姚察任中书侍郎,转太子仆。其无论担任何种官职,都依旧不停地编撰史志。   
0 ?" U3 Q7 ]9 k# H$ y# ]当初,梁朝衰亡之后, 姚察随父亲姚僧垣入长安城,一意苦读撰史事,从不参与娱乐音乐闲玩,后奉命出使至江南。不久,母亲韦氏去世, 姚察为母亲尽瘁守孝,丧期刚过后入朝,后主见其骨瘦如柴,深感忧虑和痛惜。于是密令中书舍人司马申专加劝嘱,之后还遣派司马申宣旨诫谕说:“知比哀毁过礼,甚用为忧。卿迥然一身,终奠是寄,毁而灭性,圣教所不许。宜微自遣割,以存礼制。忧怀既深,故有及此。”   " C) n' G, E2 M* A/ g8 P& }! B1 L
后主任姚察为忠毅将军兼东通事舍人。但姚察还没有从丧母的悲伤平复过来,数次表示不再担任官职,可后主不允许其辞职。姚察又上书说:“臣私门叠祸,并罹殃罚,偷生晷漏,冀情礼,而尫疹相仍,苴葈秽质,非复人流,将毕苫壤。岂期朝恩曲覃,被之缨绂,寻斯宠服,弥见惭腼,且宫闼秘奥,趋奏便繁,宁可以兹荒毁所宜叨预。优愿至德孝治,矜其理夺,使残魂喘息,以遂余生。”后主下诏回说:“省表俱怀,卿行业淳深,声誉素显,理洵情礼,未膺刀笔。但参务承华,良所期寄,允之抑夺,不得致辞也。”。后来姚察再任知著作郎事、给事黄门侍郎、领著作等职。   
& o1 }& N. k3 C3 p" S姚察于服丧期后,长期斋戒食素,患上气疾病。后主曾经独召见姚察,见其瘦弱过甚,为之动容,说:“朝廷惜卿,卿宜自惜,既蔬菲岁久,可停持长斋。”后又派遣度支尚书王瑷宣读圣旨,再慰问,令其从晚食。手敕曰:“唧蠃如此,斋非累年,不宜一饭,有乖将摄,若从所示,甚为佳也。”姚察虽然服从敕令,但仍然尽守孝道。后主再下诏授其秘书监,仍任著作郎。姚察再数请辞,但都未获被准许。姚察在秘书省大加删正,又奉撰中书表集,后任散骑常侍。不久升任支度尚书,又升任吏部尚书,仍任著作郎。   . r5 u! E& N. P" w
姚察学识渊博,尤其是对人物传记,于姓氏所起,枝叶所分,官职姻娶,兴衰高下,举而论之无所遗失。当世人们皆以文章大匠称赞其。后调任选部职,常获皇上诏见。   / h8 q3 \+ Y% S1 |) A/ V
当初,吏部尚书蔡征调任中书令,后主要选人充任,尚书念江总等重臣皆不约而同地推荐姚察,敕答道:“姚察非唯学艺优博,亦是操行清修,典选难才,今得之矣。”即神笔草诏,宣读给其,可姚察恳切推辞不就。第二天,被召入宫议事,姚察最后泣拜请辞:“臣东皋贱族,身才庸近,情忘致远,念絶修途。顷来忝窃,久知逾分,特以东朝攀奉,恩纪谬加。今日叨滥,非由才举,纵陛下特升薄,其如朝序何?臣九世祖信,名高往代,当时才居选部,自后罕有继踪,臣遭逢成擢,沐浴恩造,累致非据,每窃妨贤。臣虽无识,颇知审己,言行所践,无期荣贵,岂意铨衡之重,妄委非才。且皇明御历,事高昔代,羽仪世胄,帷幄名臣,若授受得宜,方为称职。臣夙陶教义,必知不可。”后主说:“选众之举,佥议所归,昔毛玠雅量清恪,卢毓心直体正,王藴铨量得地,山涛举不失才,就卿而求,必兼此矣。且我与卿虽然君臣礼隔,情分殊常,藻镜人伦,良所期寄,亦以无惭则悊也。”   " l0 K. b: Z5 ]7 G8 I
担任吏部尚书(宰相)后,姚察位高权重,身居要职,但其廉明清正。曾经有一个门生想给姚察送礼,又不敢送厚礼,就选择了送一匹花竦布。姚察对这位门生说:“我所穿的衣服,最贵的也只是麻布,花悚布很好,但我从来不穿用,本想接待你,就不麻烦了。”可是那个门生多次请求姚察接纳此礼物。姚察最后严厉批评那个门生,将他赶了出去。自这件事发生后,再没人敢向姚察送礼了。   
( ?4 Z; C" j' U) F& Y8 k陈朝灭亡后,进入隋代,开皇九年(589),姚察被诏授秘书丞。文帝特别诏令其编撰梁,陈二朝代史书。特设于朱华阁,方便姚察写撰工作。文帝知道姚察学识非凡,有一天就诏其入内殿,赐果宴。指着姚察对满朝大臣说:“闻察学行当今无比,我平陈唯得此一人”。开皇十三年(593),皇上特诏姚察袭封北绛郡公。   

$ y! j( X+ G) x+ K% Z姚察以前在周国,而现在归隋,因此得与其父亲姚僧垣相见,父子临别之际,感慨万分。姚察获得承袭之后,更感悲伤,见者无不为之动容。   & ]4 ~& D1 }9 b
姚察小时候曾经在钟山明庆寺尚禅师受菩萨戒,后来在陈任官职,他把自己的俸禄全部施舍给明庆寺作为建造缮修等费用。追思为尚禅师树碑立传,碑传的文采十分遒丽。姚察在寺内见到梁国子祭酒萧子云写的禅斋诗,读后感到怆然, 就以萧子云的诗韵述怀为咏,其词哀切,法俗禅师非常称赞姚察的咏词。   

& p) s# g; o  Y9 }及后母杜氏去世, 姚察尽守孝道。一时解职在家。在姚察服丧期间,曾有白色的斑鸠筑巢在其家中的屋檐下,人们都认为这个现象很奇异。   
4 d- a# v5 C& g" k! l" a7 U仁寿二年(602),隋文帝杨坚下诏文说:“前秘书丞北绛郡开国公姚察,强学待问,博极群典。修身立德,白首不谕,虽在哀疚,宜夺情礼,可员外散骑常侍,封如故。”又敕姚察侍晋王诏读。隋炀帝杨广当初在东宫的时候,常常以文谈学论而召见姚察。隋炀帝杨广即位之后,即诏授姚察为太子内舍人,仍撰史书。炀帝出巡驾车,都要姚察伴在身边。宫中更换衣冠,删正朝式,切问近对等事,都是由姚察一个人来决定,执行完成。   
" L6 j% l8 x9 P8 k9 r% J$ q" E0 \大业二年(606),姚察在东都去世,终年七十四岁。姚察留下遗言,嘱咐子孙务从俭檏,简约薄葬。姚察说:“吾家世素土,自有常法。吾意敛以法服,并宜用布,土周于身。又恐汝等不忍此行,必不尔,须松板薄棺,纔可周身土周于棺而已。葬日,止粗车,即送厝旧茔北。吾在梁世,当时年十四,就钟山明庆寺尚禅师受菩萨戒,自尔深悟苦空,颇知回向矣。尝得留连山寺,一去忘归。及仕陈代,诸名流遂许以声价,兼时主恩遇,宦途遂致通显。自入朝以来,又蒙恩渥。既牵缠人世,素志弗从。且吾习蔬菲五十余年,既历岁时,循而不失。瞑目之后,不须立灵,置一小床,每日设清水,六斋日设食果菜,任家有无,不须别经营也。”   
5 t, @* B% j% }- j- j- ]7 p, l当初,姚察细读一卷藏经,并研究通透,在临终时,无痛无烦恼,坐向西念经:“一切空寂”。其后身体柔软,颜色依旧自然。朝廷为祭奠姚察举行隆重悼念的活动,二宫后妃也是十分惋惜,特别给予其家很丰厚的赏赐。   
' v& E4 {% T* J1 a姚察性情至孝,很有人伦鉴识。姚察为人低调谦逊,其从不以自己的长处炫耀给别人看。姚察终日恬静,惟以求学读书写史为乐。姚察对各种典籍图书无所不晓,每有制述,多用新奇,许多别人所未曾见略的,其皆涉读精熟。   
/ f, `* r6 h* d% [, p7 Z; ?姚察专心著书,白首不倦,多是亲手抄撰,从无停缀。其尤喜爱研核古今, 姚察提正文字,精采流瞻,虽老而不衰。兼之谙熟内典,所撰写与寺塔以及众僧之文章,特为绮密。炀帝在位时多所称引,一善可録,无不赏荐。姚察尽心服事皇上,知无不为。所侍奉的机密,从未曾泄漏半点。并且任遇已逢,衣冠攸属,深怀退静,避于声势。清洁自处,资产每虚,或有劝营生计,笑而不答。姚察对家属亲人要求严肃,对故旧老友感情深厚,始终忠厚,所得奉禄奬赏,皆捐赠善事,抚恤救济。   
" F3 J* X0 i7 ~1 X1 F. g后主所制文笔,卷轴甚多,曾特制一本送给姚察。后主所制文笔,凡有疑问,都让姚察堪定。姚察忠心侍奉皇上,事无隐瞒。后主曾对众臣说:“姚察达学洽闻,手笔点裁,求之于古,犹难辈匹,在于今世,足为师范。且访对甚详明,听之使人忘倦。”姚察每次所制的文笔,后主多敕令索要制本。后主说:“我于姚察文章,非唯玩味无已,故是一宗匠。”   & l  t9 B; a7 e1 I
徐陵名高一代,每次见到姚察的制述,都特别推崇。徐陵曾经对自己的儿子徐俭说:“姚学士德学无前,汝可师之也。”尚书令江总与姚察友善,交情极深,他每一次写作的制述,必定首先送至姚察过目修改,然后才颁施。   
, H" m- Z0 Q0 q% w- u1 z江总在任詹事时,曾经作了一首登宫城五百字诗。当时副君及徐陵以下诸名贤并同此作。徐陵对江总说:“我所作和弟五十韵寄弟集内。”待江总编次文章,无姚察所和本,讲述徐陵此意,就对姚察说:“高才硕学,庶光拙文,今须公所和五百字,用偶徐侯章也。”姚察谦逊,多番托辞未付。江总就说:“若不得公此制,仆诗亦须弃本,复乘徐公所寄,岂得见令两失。”姚察实在无法拒絶,只好制书给他。姚察通常为人推挹,例皆如此。! q6 _" Z( q3 q- F! k6 l7 W
姚察着有《汉书训纂》三十卷,《说林》十卷,《西聘》,《玉玺》,《建康三钟》等各一卷,并文集二十卷,传于世 。姚察所撰《梁》,《陈》二史虽未毕功。隋文帝于开皇时期,曾遣使内史舍人虞世基索要姚察的史本,并上进朝廷翰林,藏于内殿。《梁》,《陈》二史本多是姚察所撰,其中序论及纪,传有所欠缺的地方, 姚察于临终之际,其仍以本例诫约儿子姚思廉博访撰续,姚思廉含泪答应,随后紧记奉行。  
 

签到天数: 40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5]六品通判

12#
 楼主| 发表于 2012-5-12 18:14:47 | 只看该作者
姚最(537—603)   1 I/ X8 _" c1 X* k. r
字士会。吴兴武康(今浙江省德清县西)人。隋代学者。   5 c2 P0 G4 ]- z: q) g: w
姚最为梁太医、北绛郡公姚僧垣之次子、姚察之弟。姚最自幼异常聪灵,且勤奋好学,长大后,博通经史,尤好著述。8 M/ Z. u! S; k; Z- }
姚最于十九岁的那一年跟随父亲姚僧垣入关。当时世宗广聚学子,在麟址殿开设讲学堂,姚最被选録为学士,得与入堂求学。不久后任齐王宪府水曹参军、掌记室事。姚最被齐王宪特别欣赏,经常被赐以重赏。
4 q; a9 g1 @  w2 c及宣帝即位,齐王宪有谋反叛乱的嫌疑,结果被斩杀。姚最也因此受到牵连而被撤职。隋文帝登位后,恢复了姚最的官职,任太子门大夫。   8 T- ]. X/ F# Q
姚最多年历游八方,饱读典籍,深受隋文帝的器重,其写了一本传记齐王宪的书,献上当朝吏部。   
' Y( u) L; O, Q7 M
姚最年纪小的时候居于江左,长大之后才入关,一直没跟父亲姚僧垣学习医道。天和年中(566—572),齐王宪奏之高祖,遣姚最学习医术。齐王宪对姚最说:“尔博学才高,何如王褒,庾信。王、庾名重两国,吾视之蔑如。接待资给,非尔家比也。尔宜深识此意,勿不存心,且天子有敕,弥须勉励。”于是,姚最开始了学习医道。经过十多载的摸索与实践,积累了很多经验和妙方。常有人请其去诊治,姚最也治好了患者。. o/ b$ @" p9 ]  f
史记“元帝将降,乃聚名画法书及典籍二十四万卷,遣后阁舍人高善宝焚之…于谨等于煨烬之中,收其书画四千余轴,于长安”。
  N( s: E  ^* x# Q& m
姚最随于瑾到长安,着手整理了这批书画,整理完好这批书画后,姚最着了《续画品》一书。 
1 I2 d! `: W8 \' g  H《续画品》是继谢赫《画品》之后又一本评画的专著,为六朝的重要史论著作之一,其提出的“心师造化”、“立万象于胸怀”等理论,皆为极重要之画理。
9 _7 c+ T8 ~" I2 k/ R
《续画品》内前有其自序,不分品第,评论湘东王至解茜共二十位画家。   
. S5 n5 W# B5 }1 H& m3 o7 f后来,姚最赴四川入王秀友府,任司马,与王秀友守治益州。其兄姚察至益州,逢朝廷封爵。姚最认为兄是长子,更有资格受封。于是请求朝廷将封爵让给了长兄,隋文帝也同意了姚最的请愿。   9 ^2 ~+ ~$ v" H# X
后来王秀友嫌涉谋反,隋文帝令各官严格惩查其罪事。开庆府整、郝伟等臣都把自己的过错推给王秀友承担。可姚最决心独自带罪,对审官说:“凡有不法,皆最所为,王实不知也。”拷问多次,姚最都是如此坦白,结果获罪而死。年六十七岁,时人皆议论姚最有节有义。   4 ~2 y6 l, ?( ~# K% d7 s
姚最着有《后梁略》十卷,传于世。   ; [: m& C9 ]& b. S
姚慎盈,姚最孙子。   # E+ H' Q" X8 k+ ]8 \5 d  h% z
姚慎盈于唐朝武则天执政期间,曾任淮南道寿州(寿春郡)刺史一职。   
. ]6 M% R7 u8 f- l% G: {& U姚思廉(557—637)   
0 q) }6 g6 m0 S5 U+ ?$ m0 p+ _# \字简之。先世为吴兴武康(浙江德清县西)人。史学家。   $ I0 T/ t( a3 R3 [
陈朝灭亡时,姚思廉与父亲姚察一同从江南迁至关中,故《旧唐书•姚思廉传》称其为雍州(今陕西西安)人。   3 o5 t- r, e, d' v
姚思廉自幼蒙承家学,“少授汉史于家父,得能尽传家业,勤学寡欲,未尝言及其家人产业。”姚思廉历仕陈、隋、唐三个朝代。 陈朝时为扬州主簿,入隋为汉王府参军,后又任河涧郡司法书佐、代王杨侑侍读等职。   
3 C( S/ V! E2 U4 {: w李渊大军攻克长安时,代王“府僚奔骇,唯思廉侍王”。 姚思廉由此获得很高的声誉。当时人都称颂他为“忠烈之士”、“仁者有勇”。   
9 Z' @4 U0 i- A$ [唐初,思廉授教秦王(李世民)文学。太宗帝位后,他以:“藩邸之旧,深被礼遇”迁著作郎、弘文馆学士。姚思廉曾被朝廷“写其形象列于《十八学士图》”,文学诸家赞其“志苦精勤,纪言实録,临危殉义,余风厉俗。”   
+ ^8 @8 `( j$ E* g贞观九年(635), 姚思廉拜散骑常侍,赐爵丰成县男。但思廉不贪荣华富贵,不忘父嘱。姚思廉曾于隋炀帝杨广时“上表陈父遗言,有诏许其续成《梁》、《陈》二史” 。贞观十一年(637),姚思廉去世后,唐太宗李世民下诏封其:谥康。   + ]- P0 {- |, G: C2 g+ g
姚思廉编着《梁》、《陈》,尽管编撰二书的史家众多,但功劳最大者莫过于姚思廉。《旧唐书•姚思廉传》说“编次笔削,皆思廉之功也。”他是《梁》、《陈》二书的集成者,也是二书的最终写定者。   * k% \+ J( {+ d; q  t% J0 l! C# ]
姚廉洁(隋唐时期)   * T/ O' p7 q7 x
光州固始人。唐代官员。   
8 }( k! `/ D* T8 B, X姚廉洁于隋末应征随军作战,后于唐军任府兵队正等职。唐朝初期,朝廷命陈政、陈元光父子赴福建开治漳州。时任府兵队正的姚廉洁也奉命随队伍进驻福建。因此他成为姚姓最早进入福建发展的开拓者。

签到天数: 40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5]六品通判

13#
 楼主| 发表于 2012-5-12 18:20:48 | 只看该作者
姚璹(?—705)   
/ Z# p' c0 ^4 l6 o3 F2 u字令璋。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唐代宰相。   
8 t$ W8 f% G  a' y8 L姚璹为姚思廉孙,祖父姚思廉是唐初著名学者, 史学家。姚璹少孤,弟妹以友爱相称,其勤奋好学,博学经史,颇有才辩。   : W0 X' a* V  x: _) w2 H
永徽年中,姚璹累迁太子宫门郎等官职。姚璹与司议郎孟利贞等奉令撰《瑶山玉彩》,编成此书,即迁升秘书郎。调露年中,累迁升中书舍人,后被封吴兴县男。   # W% l* f6 Y! x" o) Z( G
武则天执政时,姚璹迁升夏宫侍郎。其从弟敬节,与徐敬业一道起兵造反,因此姚璹被贬为桂州督府长史。   
* c7 y" U. a8 ~; O1 |武则天雅好瑞符,姚璹至岭南,访遍名山大川,百草树木,其若有“武”字特征的,都认为此物为国姓,遂向朝廷上奏这件事。结果令到武则天大为高兴,就任其天宫侍郎之职。长寿二年(693), 姚璹迁文昌左丞,同凤阁鸾台平章事。九月,转任司宾少卿,罢知政事。延戴年初, 姚璹擢任拜纳言。证圣年初,姚璹升任秋宫尚书,同平章事。当年,明堂发生火灾,武则天想避弃正殿,以跟随上天之变。姚璹上奏说:“这是人为的火灾,并不是天灾的。”奏书说得武则天的心情非常高兴,于是武则天便在端门设宴,与众臣饮酒赏乐,特别奬赏了姚璹。随后督令姚璹监造天枢。此项工程浩大,劳民伤财,苦及工匠,耗费无限,以致资金不足,朝廷就颁令,集百姓的器具熔于一炉,合铸天枢。造成之后,姚璹立了大功,被赐爵一级。   & V- i, `' u, D+ \1 ^; D
武则天封嵩山,姚璹被封为禅副使。到重新建造明堂时,姚璹又被任命为都督使,以积累功劳加银青光禄大夫。不久,契丹李尽忠侵犯边塞,朝廷任命武三思为榆关道安抚使,姚璹为副使。战事挫败后, 姚璹被贬为益州大都督长史。当时,四川中的官吏多数暴政贪污,姚璹为此事多次上奏,使蜀中政风得以改变。因此,其得到了武则天降玺书的嘉勉。   
! Z$ I. F5 j4 I, C新都丞朱待辟贪赃枉法,被关在监狱里,姚璹受诏审查此案,其执法严酷,凡有形迹可疑的人都被逮捕,受到诛连的有数千人。有五十多家被封户没收财产。一时冤声怨言,不絶于路。监察御史袁如已劾奏几回,但姚璹被武则天所庇护。此后,姚璹升任地宫尚书,次年转任冬宫尚书,留守西京。   
5 K5 E" T3 g' j5 A. ]% x姚为官勤政明治,颇具政绩。年老时于长安中致仕。姚于神龙元年(705)去世,谥赠:越州都督。   ) n2 [; r7 _, t1 }" }6 e  w1 R0 i
姚珽(641—714)   3 K' z  g0 W* R; l6 ^6 }% Y9 G
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唐代官员。   
- I  j* K8 r: J3 `* @" f, h3 p姚珽为姚思廉之孙、姚之弟。其少年时酷爱读书,发奋努力求学,立志独立自强。之后学有所成,并逐渐步入仕途。姚珽历任定州、汴州、沧州、虢州和幽州等州刺史,加银青光禄大夫。 % r3 S: ^0 a, T4 E
神龙年中, 姚珽被封为宣城郡公。曾三次担任太子詹事一职,姚廷数次力谏太子不法之事,受到了唐太宗李世民的十分赏识。   8 U: M: m, h+ H: l
及中宗即位后,姚珽升任右散奇常侍。睿宗即位,其迁户部尚书,加金紫光禄大夫。姚珽以善为政,学识颇丰,功绩很大,深受当时百姓的称颂。其还撰有《汉书绍训》四十卷等。   2 p' s$ Q- O8 z
姚珽于开元二年(714)去世,年七十四岁。   
& S2 g  b0 _/ |$ f3 W1 r: W" I2 f姚昌润。为姚珽孙。姚昌润于开元年间(713—740)曾任江南西道宣州(宣城郡)刺史一职。 ( T8 v; z3 d, h& m, ^' H  f( f
姚太(?—595)   
! _2 g) l: \: v8 t. J8 H字拔江。河南河南人。隋代官员。   
; j/ y9 B' X$ X  ^8 h姚太的家族为先祖虞舜时苗国之族,后寿的后裔。其祖姚寿南,曾官任秦朝刺史。父亲姚苟吐,官任京郡太守。   ! E8 c0 b+ w4 \" {9 S
姚太生而灵异,及长大后懂礼仪,孝悌温恭,守信诚实,而闻名州里。 姚太入伍戊边征战数载,历任强弩将军等职。至开皇三年(583),任荆州刺史。皇开十五(595)年七月,姚太在河南玄酒里舍去世。   , Z$ _6 I7 X2 {) M" o2 X
姚简(隋末唐初)   & K6 ?6 l/ c2 f  }
字易夫。生卒籍贯不详。隋唐代官员。   9 Z7 O0 D9 x, e  b/ V  W1 M
有关姚简的生平事迹不详,仅知其于贞观三年(629)任山南东道均州(武当郡)刺史(太守)、武当军节度使等职。   3 F5 O1 H" m) V% P
姚辩(545—611)   
2 P, n- T" @, U" d字思辩。武威人。大将军。   : s2 g3 p: A/ G6 w8 A1 L/ x
姚辩精于国家边防战事,屡立大功,官至大将军而死,但隋史无传。仅知姚辩于隋大业七年(611)三月去世,十月二十日葬,年六十六岁。隋炀帝杨广诏:故左屯卫大将军,右光禄大夫姚思辩性理和谨,秉心恭慎,历任无玷,式表哀荣,可赠左光禄大夫。   杨广诏。   
$ w3 p: T* _% ^姚辩后被封为左卫大将军,左光禄大夫。 [《隋书• 北狄• 突厥传》杨素]内载“大将军姚辨出河州,以击都蓝…”。见《姚恭公墓志铭》。   
& \3 ]7 \! N! d9 x9 E1 k( ?姚懿(隋唐时期)   
* z& V% c7 y# E字善意。陕州硖石(今河南省三门峡市)人。唐代官员。   ' ~" I3 [, V% S1 O$ o: @$ Z, x
姚懿曾为唐代宰相姚崇之父,姚懿于唐显庆年间(656—660)历任山东东道峡州(夷陵郡)刺史、衡州、幽州都督等职。为吏部尚书,皇朝银青光禄大夫,文献公。   $ u1 }" E) J0 E7 L9 R
姚元景(唐朝前期)   9 z% o# I1 a( J* N
陕州硖石(今河南省三门峡市)人。唐代官员。   
* F' H# N  a0 }8 O3 L姚元景为姚懿(吏部尚书、幽州都督、文献公)儿子,宰相姚崇兄长。姚元景曾于周朝(武则天)任潭州刺史,长安四年(704)九月为朝散大夫行司农寺丞一职。   
/ B$ U% p( j5 k0 C姚崇(650—727)   
4 |: z2 S# ~3 K. t8 l! R5 A字符之。陕州硖石(今河南省三门峡市)人。唐代宰相。   
  H* _% F+ x$ I姚崇本名元崇,因讳忌而改名崇。姚崇自幼不拘小节,长大后好学不倦。姚崇历任武则天、睿宗、玄宗三朝之宰相。   
# V& ~5 H0 p0 i0 P! Q姚崇曾参与同张柬之等拥立中宗政变。睿宗在位时, 姚崇奏请太平公主迁往东都,以便削弱其政权,后被贬为申州、亳州、宋州、常州、许州等五州刺史,改任灵武道大总管。   * x- y  I# o' m# q0 |2 E
姚崇于开元年初复职,任兵部尚书兼同中书门下三品。其奏请禁止宦宫,贵戚干预朝政,禁止佛寺道观之建造,奬励郡臣劝谏等事。姚崇纠正了山东等地农民不敢捕杀蝗虫的陋俗,推行焚埋之法,使灾情终于得到控制,避免了一场灭顶之灾,被誉为“救时宰相”。   - A# n; H' k0 m: r1 F
姚崇为政注重用人,善于择材而任,史称其“尤长吏道”。 姚崇与另一位宰相宋璟同为开元时期最杰出的宰相,史称为“姚宋”。   4 x! v  V' a: s5 B1 d# B
姚崇一贯以天下为已任,从不以官高而凌下、不以位尊而专横。姚崇一生多次被贬斥,仍然赤胆忠心,直谏敢言,实为一位才略兼备的名相。   , J# t  p1 a$ [2 B( n' a: \0 E9 {
姚崇去世后,唐玄宗亲自为其撰写碑文,赞誉其:   * e4 Z  X9 M! r7 n
位为帝之四辅,  才为国之六翮,  言为代之轨物,  行为人之师表。   + i. Y% R- O( o3 H
姚彝 + P+ d% L: K" o9 A  K- M* c4 x2 v
姚异 
9 r# F8 h# h5 f姚弈 
/ d& d/ u% r9 [% }* q! z  `* W姚闳) l6 E3 Y- M& ^# t1 f
姚彝为梁公姚崇宰相的长子。曾于开元年间任山南东道邓州、海州刺史,光禄少卿等职。   
  b2 j" p, Z3 @. B: N6 b: s. {6 t姚异为梁公姚崇宰相的次子、姚彝的弟弟。开元年中曾官任坊州刺使等职。   ! ]) u, y9 E/ D
姚弈为梁公姚崇宰相的小子、姚异的小弟。姚弈年少聪明好学,一贯严格要求自己。其为人踏实稳重,办事利落干净。姚弈于开元年间任雎阳太守、太仆卿、礼部侍郎、尚书右丞等职。父亲姚崇一直让他多接触民众百姓情况,在基层职位上多办实事,积累经验为民造福。而没有让他通过科举升职来学取为官之道。姚弈后从右千牛进太子舍人一职,也是平职调动任命。   ; y9 b0 Z3 g: g% r' X) d& H3 q  T
姚闳为姚彝的儿子,梁公姚崇宰相的孙子。姚闳于右丞相牛仙客幕府任职判官、侍御史。天宝年初,右丞相牛仙客临将去世。姚闳看到牛仙客病危将亡,就强迫右相牛仙客奏上表,请求让姚弈和另一位宰相卢怀慎的儿子兵部侍郎卢焕替代其任宰相之位。但牛仙客的妻子将此举上奏朝廷,玄宗知道后十分震怒。于是判姚闳死罪,贬姚弈外出任永阳太守,卢焕任临淄太守。   
' ?) u$ O- S5 Z0 X姚?,姚崇之孙。于唐代宗李豫执政期间,历任淮宁节度押衙、山南东道邓州(南阳郡)刺史等职。   

签到天数: 40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5]六品通判

14#
 楼主| 发表于 2012-5-12 18:24:46 | 只看该作者
姚思元(唐朝时期)   
: ?0 ~, Z3 E( G  j! S林泉(今河南省彰德)人。唐代画家。   6 r. F  O) z! b2 P
姚思元绘画多以道释人像为主,尤以人物肖像画著名一时。姚思元创作了《紫微二十四化图》。姚思元所作所画,并不是止于游戏作画,自我娱乐的,而是用来警悟世人。他画佛像也多是利用场地作成图画, 所以传世的作品极少见到。   
. X: T' [# U+ J1 U0 G《宣和画谱》卷二,道释二有传着,録有其作品《佛会图》、《孔雀佛铺图》及《紫微二十四化图》三件。此外还有《佛光图》、《华岩幢》等。   
7 O3 y* d" |2 T# i7 Y6 u( a, ~( f姚师积(唐朝时期)   - o) J* L, s2 j% U5 r
唐代雕刻工匠。   
/ D  S& G7 y+ c  g' V唐高宗李治执政时,姚师积于咸亨三年(672)至上元二年(675),共同雕造由武则天捐资,净土宗大师善导和僧人惠能主持,开凿的洛阳龙门奉先寺大卢舍那佛龛。   ( Z0 o  g- J0 a" O4 y9 I
大卢舍那佛龛包括一尊卢舍那大佛,两边阿难,伽叶各一尊、菩萨二尊、天王二尊和进士造像。其中最高大的卢舍那石佛,高17.14米。其雕刻手法细腻精湛,表情温和,敦厚庄严,富有魅力。在《大卢舍那像龛记》中,有姚师积等名匠的题名。   , Z! F" V* A  }# m
姚绍之(?—725)   3 V7 h6 m& @, F' N' b$ f* X
唐代湖州武康(浙江德清县)人。恶吏。   9 D- ?  p& I2 r+ I' P. H
姚绍之于中宗时初任鸾台典伙,后任监察御史,为武三思“五狗”之一。其为人凶狠,严厉且贪婪,史人称之为恶吏。   
/ f. J# U- ?. q, p2 s. @' D当时王同皎,张仲之等人合谋杀武三思,事未遂被捕入狱。姚绍之奉命审理此案,其对王同皎,张仲之拷问毒打,竟然将张仲之的手臂当场击断,令之疼痛难忍,并诬陷成谋反之罪。姚绍之竟将张仲之家族诛杀,此事震惊天下,朝廷也极为关注。   8 h' I8 ~" S, j& b5 B9 |
姚绍之升任左台侍御史之后,曾贪赃五百万,获罪当死。但姚绍之得韦后之妹保释,被贬黜至岭南任琼山(今海南省琼山县)尉。不久,姚绍之企图出逃回京,被万年尉捕获,将其腿打折。   
5 R/ }) b$ \) D+ Z姚绍之后来被召回京城,换任南陵县令。于开元十三年(725)转任括州长史同正,但不准许参与朝政之事。   ) C! c% b2 s/ S4 ]! ~
姚仲蝥(唐朝时期)   
% k- U5 }% F# |" F6 b6 K% t6 D唐代状元。   
8 F- ~4 D% b  F% X/ ]9 k0 [唐中宗神龙二年(706), 姚仲蝥于丙午科举殿试中考取头名,登进士第一甲第一人。世人称之为文状元。同榜进士及第三十二人,科举考官为考功员外郎赵彦昭。   
9 \# ?# n, H, v% |有关姚仲蝥正史失传,事迹失考。   
$ |- d3 w8 B3 }! n姚恭(唐朝前期)   4 p$ ?4 h+ A2 g, O
籍贯不详。唐代官员。$ k0 V4 [/ e1 e4 ~9 L
姚恭于唐开元年中(713—741)任陇右道成州(同谷郡)刺史。儿子,姚大德(698—772) 。谥号法律禅师,为大唐荷恩寺和尚。法律禅师于大历七年(772)去世,年七十二岁。   . [, Q  n7 b' r
姚希直(683—753)
& ], D! U4 m0 [0 U- T5 g& t籍贯不详。唐代官员。
/ Z* ?1 F4 r* Y姚希直曾祖姚霓为隋代左武卫大将军。
$ B/ ~9 j# e# \祖父姚感。于唐高宗李治在位时,曾任大夫、河南道豫州刺史、陈州(淮阳郡) 刺史、恒州真定县丞等职。父亲姚忠肃,为皇申府文学。& Q) a# W# r" d* p
姚希直曾任汝阴郡司法参军等职。于天宝十二年(753)卒,年七十岁。   
7 H5 x) q6 ~7 L* F' W0 o
姚良(唐代前中时期)   
) B5 j0 g: Z% Q2 @2 n" z生卒籍贯不详。唐代官员。
/ Y  R. p1 n1 z& P* C父亲姚感。为皇大中(疑在唐高宗时期)大夫、陈州刺史等职。1 ?2 b/ W# O) G4 @) Z7 K. x) L
姚良约于武则天执政期间,任剑南道普州刺史、正议大夫等职。
' Q, V% B" Y; U* }& b$ }儿子姚如衡(671—738)。唐代官员。于开元二十六年(738)六月卒,年六十七岁。
' Q# \# W9 ?1 ^/ J2 h5 H: h姚发(唐朝时期)
# d" j4 l/ Q: e0 T5 ?唐代诗人。
. _' R, z. C' l. c姚发为宋城令姚玄儿子。唐代天宝十二年(753),姚发登进士第(赠太子太保姚公神道碑铭)。其曾在天宝年间科举十上不第,遂入陇西节度使哥舒翰幕府,后积功劳官至右领军卫将军。% v4 R2 r9 y; T. U
姚发好文雅,爱诗赋。, |# X% p" l/ b8 h
附其诗一首   送萧颖士赴东府得草字   

) P: f/ f' H  t0 _& I0 n. P" ]7 O天生良史笔, 浪迹擅文藻。 中夏授参谋, 东夷愿闻道。 4 C; {3 P+ b0 V2 \* T0 l
行轩玩春日, 饯席籍芳草。 幸得师季良, 欣留箧笥宝。   1 r( z$ C# W# U5 W; t
姚南仲(729—803)   : k( T) V1 i% i" k3 ]- Z$ @
华州下圭人。唐代官员。
6 g- Q; M$ [& Z6 g1 h5 ^唐朝干元年(758)初,姚南仲经科举,登进士第后授太子校书,历任高陵、昭应、万年等县县尉。后迁任右拾遗,转右补阙。  G  P! n" e; ~3 H8 i( Z) P
大历十三年(778),唐代宗的贞懿皇后独孤氏去世,代宗李豫极度伤心,痛惜不已。为了纪念贞懿皇后,代宗便下诏令于都城附近建造贞懿皇后的陵墓。便早晚可以望见于眼中。8 H: z( \: Q, R% M! u5 i
这一决定遭到不少人的置疑,姚南仲便上书疏谏,其引古论今,晓陈利害,表述得合情合理。代宗李豫觉得他反对此议的意见正确,于是准奏,并嘉奬了南仲,赐绯鱼袋,特别加封五品之职,宣付史馆。& ^3 F4 d. ?: G# K3 J4 s7 ^9 ~
姚南仲与宰相常衮善友,交情很深。在宰相被陷害贬职之后,南仲也被下放出任海盐县县令。姚南仲经浙江东、西道观察使韩混荐为推官,奏授殿中侍御史,内供奉,充支使。后诏还京都,历任左司兵部员外,转任郎中,升任御察中丞、给事中、同州刺史、陕虢观察使等职。
" V1 I+ s  k8 v贞元十五年(799),姚南仲代李复为郑滑节庶使,监军薜盈珍恃权乘势夺军权,南仲成为他的阻碍,以致多次遭到薜盈珍的诬陷谗毁。因此,代宗李豫对姚南仲怀疑很深。
6 P% _* s. B' j$ c5 A- N9 ^贞元十六年(800),薜盈珍派小使程务盈带表书进京,诬告陷害姚南仲。恰好南仲的裨将曹文洽也入京奏事,曹文洽知道了这件事,很是愤怒。于是就日夜兼程,快马加鞭追赶上程务盈,终于在长乐驿站追上了程务盈,并于当晚与程务盈同宿过夜。曹文恰在半夜中杀死了程务盈,将程务盈所带的薜盈珍的表书投入厕所粪池内,然后自杀身亡。第二天,驿站人员打理杂务,推开房门,发现血流满地,曹文洽身边有两份遗书,一份内容告知姚南仲,讲述自己杀死薜盈珍使者程务盈的动机和原因,另一书替姚南仲伸冤正义。
& M/ H# H5 Q- @6 {( E* d, L8 \0 C; u
此事轰动一时,传入朝廷,德宗帝非常惊骇。姚南仲考虑此事件的影响,便请愿回京朝见皇上。1 Z& a9 n0 g5 A) n# m+ v0 B. h
德宗李适问姚南仲:“薜盈珍扰乱军政吗?”姚南仲回答:“薜盈珍不扰乱军政,臣……”德宗听了姚南仲的奏述,已知其中原由,只是在座上久久沉默不语。, U9 W* G( M. L
后任命姚南仲为尚书右仆。姚南仲担任此职直至贞元十九(803)年在位去世,年七十四岁。朝廷赠姚南仲太子太保,谥:贞。

签到天数: 40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5]六品通判

15#
 楼主| 发表于 2012-5-12 18:29:12 | 只看该作者
姚明(唐朝中期)   7 N% z7 E/ J- ~5 B7 b+ ?
唐代官员。
$ s+ O$ j  {, v$ Q姚于唐建中二年(781) 至四年(783),历任都畿道陕州(陕郡)、商州刺史,后改任陕州长史、本州岛防御、陆运使、陕虢观察使。姚任职期间,其受命治上津道,置官馆以通南方之货贡。唐建中四年(788),迁任司农卿一职。
0 T* D3 Q  S/ O( h姚喜诗文,仅存诗一首。
3 G# X: W: U1 F5 \, ?1 P9 j% r姚思礼(唐朝时期)' q$ N$ X8 P  i# ?
生卒籍贯不详。唐代官员。8 y2 r. W& v6 J5 A  X4 U' ?3 Q
有关姚思礼的生平事迹不详,仅知其于天宝年中(约742—755),任江南东道泉州(丰州、武荣州、清源郡)刺史一职。
: k$ T7 _$ y8 i9 y% {- P' J" U姚况(唐朝时期) ; x* u7 F# Y8 U, Q  X
唐代将领。
3 P- {. u! \) J2 E姚况于建中年(约780—783)间任关内道泾州(安定郡、保定郡)刺史,节度使。朝廷命左卫大将军冯河清留守,幕府殿中侍御史姚况守卫领州。
0 \) v  b( W' J0 g; C姚况率领军队征讨关东,军队刚刚经过德宗皇帝的居所,还未走远,便发生紧急情况,德宗只好急走奉天府。左卫大将军冯河清,姚况便拜见了皇上。后召集众将领议计战事,向东哭泣,以表示尽忠。此时天象异常,众官兵都以为是感动了上天,都没有相异的建议,并决心服从姚况,冯河清的指挥,忠效朝廷。
) X9 m. O9 {6 ~5 x, z8 t
当初,德宗李适当执政时,六军都无良好的士兵,更少优秀的将领。部队士气低下,后经冯河清,姚况运送兵器粮草,严肃整顿,训练有素。效果显著,军威大振。德宗即任命冯河清为泾原节度使,安定郡王,姚况任行军司马。叛军朱泚几次派间谍偷取情报,结果都被发现,将间谍处决。兴元元年(784),冯河清被叛将田希签杀害,姚况挺身返回家乡。叛乱平复后,朝廷赠冯河清尚书左仆射,任命姚况为太子中舍人。
3 U9 M! s  ?) Y- o. d姚况性情淡泊,简檏谦虚,从来不会对别人说过自己历来战斗的功劳。之后隐旧故里,不巧当年旱灾闹荒,百姓流离失所,连朝廷的奉禄也不够自给,结果清贫的老将姚况就因饥饿而死。 8 ]* `" Y* z; E: f
姚令言(?—784)
7 T; N5 |' N9 R) N* X4 W: I唐朝时期河中府(今山西永济县)人。
3 N* i- g1 s& G, L1 w姚令言年少时应征入伍,始初属泾原节度使马瞵府,经积累战功上任金吾大将军同正,为衙前兵马使,后改任御史中丞。
: ~- w8 Q; v( N6 M# y建中年间,孟睥担任泾原节度使期间,非常欣赏姚令言,认为其是难得的将帅之才,多次提拔和推荐姚令言。孟睥回京任职后,姚令言被任为四方镇北庭行营泾原节度使、泾州刺史,兼御史大夫。
+ S3 h3 D& I0 V建中四年,李希烈反叛,率领叛军攻陷汝州。朝廷令哥舒曜领兵镇压,扎营于襄城。李希烈却率领数万叛军围攻襄城,形势非常危急。朝廷令姚令言火速率领五万兵马赶赴援救。泾原的部队离开四方镇,军中多是携带子弟而来,希望得到京师后获得丰厚的奬赏,但是一无所赐。当时京兆尹王栩犒劳士兵的都是粗粮野菜,睡无衣被。官兵们都极为愤怒,大声说:“我们抛弃父母妻儿,准备战死沙场,可是吃不饱,穿不暖,怎么可能以自己的身体生命对着敌人的利剑啊!而国库里却是丰盛富足,不去取来用以保住性命,而去哪里啊!”
& {5 A0 v. H( I0 l# d部队行军到了一处地方就失去了控制,反叛的士兵都拒絶前行,高声大闹,擂鼓而回返。姚令言大急,拦住士兵对他们说:“各位男儿不要草率行事,这样做不是求生的良计。”但是众将士兵都不听姚令言的劝告,用戈剑围住姚令言,请求退兵。姚令言只好急奏朝廷,皇上大惊,急令内库速送二十车物资去补赐。此时军心大乱,姚令言没法控制局面,街市居民都慌乱逃亡,那些叛兵大叫:“不要跑,我们不会要你们家里面的东西的!”+ o5 i  k8 V- m0 b
德宗急忙命令普王与学士姜公辅前往安抚他们,才行至内门,叛军己经攻破关口,布阵于丹凤楼下。当日,德宗仓促出逃,叛军随即入城,抢掠财物,将粮食等物资用车载走。( ?% D) k3 t' o# k& O  n
当时太尉朱泚就住在附近的晋昌里第府。朱泚此前曾经控制泾州,后无权失势,闲居家中已久。即夜,众叛将共谋计策,想到了朱泚,一致认为:如果我们请他做首领,肯定能成大事。于是,派姚令言率兵往晋昌里拜见朱泚,讲明来意。朱泚一开始犹豫不决,只是以好酒美食招待姚令言和众官兵,观察叛军的真正意图。后来,全部将领都前来拜访,诚意邀请朱泚。朱泚经众将恳求,自己考虑一番后终于答应。待朱泚入居含元殿做主,便任命姚令言为侍中,与源休一同辅佐叛事。姚令言率兵围攻奉天,杀害宗室成员,卖命作战。( ?6 i+ k6 }6 a
某一夜,叛军宴饮作乐,一番酒后,姚令言半醉半醒之中与源休论战略,姚令言认为自己肩比萧何,源休不服地说:“帷幄之谋,成秦之业,无出我之右者。我与萧何相当,你只相及曹参就是了。”在座的官士听到了都大笑, 戏称源休为火迫赞侯。( W' \! \6 ^% y) L2 J& U' ?
不久, 朱泚叛军战败。 此时姚令言手下尚有万余军人, 随朱泚转入吐蕃。军队经过泾州, 姚令言打算投靠田希鉴。田希鉴也表示以礼相待接纳他们, 派人引诱他们前来商谈。 结果朱泚和姚令言中了田希鉴的圈套, 皆被捕获。之后被田希鉴斩首献与朝廷。
- F/ ]& k# @+ ?, h- e: ~姚揆(唐朝时期)
" p( T4 [( L6 K4 Y3 P唐代诗人。/ t* G& u- k% Q* T9 t
姚揆曾官任温州郡丞。善诗文,好游山水。姚揆在任期间多次到被誉为天下第二十六福地的仙岩畅游,曾于唐德宗(李适)贞元元年(785)在仙岩的翠微岭摩崖第十处留下石刻《仙岩铭》,成为名赋,流传千古,为后人称颂。姚揆仅留诗二首。
# K; G" S# L; B$ t2 p. q" q. z2 H(注;仙岩位于浙江省温州市境内大罗山山脉的一处风景名胜。)   
# v/ i) U5 j2 ~仙岩铭   维仙之居,既清且虚;一泉一石,可诗可图。…   

" L* v8 `1 Z8 }- y附诗一首:颖州食客   + y6 o4 H. j* L9 w
素琴孤剑尚闲游,谁共芳尊话唱酬。 乡梦有时生枕上,客情终日在眉头。 
& b1 S. R' ]$ N
云拖雨脚连天去,树夹河声绕郡流。 回首帝京归未得,不堪吟倚夕阳楼。   7 a$ }, I$ y" X& @9 b! Q
姚系(唐朝时期)   
8 W0 i; |2 i+ L8 m+ Q" i3 d$ P唐代河中人。诗人。   0 Q8 I4 ]) }1 k6 |. A, P5 P" P
姚系为梁公姚崇宰相的曾孙。其家族陕郡已经成为当时很有名望的郡族,地位极高,名重于时。
# x% A. E! ~! p, ], k) Z姚系于贞元元年(785)登进士第。姚系一生与同时期的诗人韦应物交情颇深。他们一直相互交往,又经常结伴同游天下。姚系生性豪爽风流,尤喜饮酒题诗,常常聚集文雅好友一起讨论文学诗赋。姚系留传诗仅十首。; @% ], N2 `! h* W+ ~
附録其诗一首:  秋夕会友6 g- P8 d$ f4 t, d$ V% S9 y, J1 [
倦客易相失, 欢游无良辰。 忽然一席间, 稍慰合家贫。 白露下庭梧, 
7 \" z1 f2 X& K' M$ @$ H
孤琴始悲辛。 逥风入幽草, 虫响四满邻。 会遇更何时, 持杯重殷勤。   

签到天数: 40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5]六品通判

16#
 楼主| 发表于 2012-5-12 18:35:10 | 只看该作者
姚訚(唐朝时期)
8 l! {  M1 p* u% Y- |) a2 u浃州平陆人。唐代官员。
' {7 r2 A# b4 O* N3 H姚訚为梁国公姚崇宰相侄孙。姚合的父亲,为开元年间处州刺史。姚(门言)生性豪放,喜好饮酒谑游,善丝竹。姚訚官任寿安县尉、城父令。姚訚与张巡善友,相好交往。因其守雎阳立功,于至德二年(757)春,升任检校尚书侍郎、郓州刺史,历升任东平郡太守、右金吾将军。/ c) O- B: U. t+ F
安禄山叛乱,叛贼将领尹子奇率领叛兵围攻睢城。姚訚与张巡一起率领全城军民奋起扺抗。但因邻县援军不愿出兵相救,姚訚一直坚守了数月的睢城最终失守,陷落敌手。姚訚、张巡等将官被乱军擒获,他们拒絶投降,英勇不屈,慷慨赴死。3 w5 q; l9 J" m# Q5 g9 z& D' P
姚齐梧(唐中时期)
/ h5 K* O; {# }8 o5 v& L- L生卒、籍贯不详。唐代官员。
- |# x0 ~0 y2 _& S% p) Y, @姚齐梧于贞元十一年(795)任绛州刺史、晋慈隰都防御观察使。唐贞元年中任给事中、御史中丞、东都留使、左金吾大将军等职。
( B' f! H* E! J姚汝能(唐朝时期)
% W0 v+ |8 A# I; ]0 I唐代官员。
& {* ^$ `* i  Q: j" R姚汝能生平事迹不详。. K( f  l# J+ F+ M, {1 G
姚汝能曾任华阴县尉等职。姚汝能 好文史。 着有《安禄山事迹》 一书, 传于世。; }) y' N' ~/ {' h$ c) K
姚偓(唐朝中期)
7 R+ m$ B+ H5 P- R唐代诗人。5 n  i$ \! M1 p; z! G$ }& R; m
姚偓为唐代较为有名气的一位诗人,排名居于卢伦之后。有关姚偓的生平事迹不详。《萍乡志》卷六録其诗仅传一首。
4 W9 e+ z, w9 o  ]1 V9 m( Z附诗 南源山   / n; m( K5 }9 W
轻轻投幽隐, 轻裘怯暮寒。 闲僧能解榻, 倦客休得鞍。
; X) Y% J- O, k! f6 z6 S$ d! c6 H
白雨鸣山麓, 青灯语夜阑。 明朝梯石路, 更丈笋舆安。   - r7 K+ {/ c* F0 Y3 C- M2 E
姚(唐朝中期)
+ i/ w% _) [2 r生卒籍贯不详。唐代官员。
& {5 @( L  t8 P' H, l6 t8 E有关姚的生平事迹不详,仅知其约于唐大历三年(768),曾任河南道颖州(信州、汝阴郡)刺史一职。

4 Q$ I# y4 \& j3 m姚合(781—846)
* j5 F  }1 X3 y1 D0 \陕州硖石(今河南省三门峡市)人。唐代诗人。
+ f6 g. f+ Q  u7 @0 q+ C3 k姚合是唐代宰相姚崇的曾孙。自幼聪明好读,博学多才。姚合于元和十一年(816)的科举中进士及第。授武功主簿一职,后调任富平、万年尉等职。于宝历年间官任监察使,户部员外郎。历任荆州、杭州刺史、后担任给事中,陕虢观察使。姚合于开成末年在担任秘书监职上去世。
( c) E" Y, y6 J; x( j8 s姚合任监察使期间,有奉先,冯翊两县的平民向其告状,上诉牛羊使强夺他们的田地。虽然上诏令美原主薄朱俦覆按,但朱俦贪污受贿,与牛羊使互相勾结,狼狈为奸,仍然将田地判归牛羊使。姚合主办此案,其即深入民间明查暗访,经过多次详细了解,终于找到了人证物证,惩罚了朱俦和牛羊使,将田地判还县民。! c6 R5 }( Z; _3 V9 E# s7 X
姚合一生以酒诗交友,与白居易、刘禹锡、李绅、令狐楚、张籍、马戴、费冠卿、殷尧藩等友常有唱和,其中与贾岛交情最深,诗的风格也相似,被世人称为“姚贾”。张为的《诗人主客图》将姚合列为清奇雅正主孚益之入室者,与贾岛齐名。
( t7 u- C  |/ W: [( i姚合曾经隐居嵩山,以诗文鸣世。其所作的诗篇多数描写个人日常生活和自然景色。尤喜作五律,善学诸家之长而自成一体。名家称其’“诗洗濯既净,挺拔欲高。得趣于浪仙之僻,而运以爽亮。取材于籍,建之浅,而湄以倩芬。殆兼同时数子,巧撮其长者。但体似尖小,味亦微醨,故品局驷尔”。其笔致清峭幽折,当时世人皆称姚合为“姚武功”,或“姚少监”,亦将其诗作称为“武功体”。其诗曾经为南宋“永嘉四灵”及江湖派诗人所师法。“永嘉四灵”之一赵师秀曾合刻姚合,贾岛二人诗为《二妙集》。
# Q' E2 l8 K5 l2 u; w' Z姚合撰有《姚少鉴诗集》一十卷,分类为送别、寄赠、闲适、题咏等类。又编有《玄极集》。留传诗共计有五百一十五首。
- a- \* B' j8 e" |9 v3 k& j+ w附诗一首: 独居
, c- Q* }" s  l! A0 B- r" o" Z深闭柴门长不出, 功夫身深少闲时。 翻音免问他人字, 覆局何劳对手棋。 

* {9 }& L0 G6 m0 ^3 I: U) W生计如云无定所, 穷愁似影再相随。  到头归向青山是, 尘路茫茫欲告谁?
! f  |1 X9 j, s! y姚钦(唐中时期) $ n7 T5 \) `" @" n/ i7 v. d8 h
生卒籍贯不详。唐代官员。
, N# A# V, P. f& f2 q* B+ y9 h: Q有关姚钦的生平事迹不详,仅知其于贞元元(785)年至二年(786),曾任江南东道信州刺史一职。

$ I7 n3 Z8 U8 R姚向(唐朝后期) 1 r* G* X7 d1 S& V9 F! y: S. g6 ~) x0 m
唐代书法家。诗人。
5 q) C& M  W( A. l* I姚向为唐代官员。其于长庆元年(821)跟随段文昌出镇西川。长庆二年(822)任西川节度判官。
' r* U7 Z+ s  a; C姚向工书法,笔力精劲。曾写有《唐岭南节庆郑权碑》,深为欧阳修所称许。姚向还善诗赋,仅留诗二首,为《全唐诗》收録。/ `: c/ l9 o7 B4 w( U/ c. d2 d, \
附録姚向诗一首:  和段相公登武担寺西台   6 H" S; `: ]5 F3 C1 t
开阁锦城中, 余闲访梵宫。 九层连昼夜, 万象写秋空。
, S/ u$ _  f- m# f3 E
天半将身到,  江长与海通。  提携出尘土, 曾是穆清风。   
, E* `  F) R3 y姚康(唐朝时期) # E% B* i( s# q5 C
字汝谐,又名康复。下圭人。诗人。 6 y1 A( i  J' J! a/ q' L" Z
唐元和十五年(820), 姚康于科举中进士及第, 历任试右武卫曹参军, 剑南观察推官。大中年间, 任太子詹事一职。姚康着有《统史》 , 传于世。
: _0 U( I+ U- L/ a% y姚康还喜游作诗, 仅留诗四首。
% E: e+ R0 O- H8 v* l" r% f附诗一首: 登武担寺西台 ; f$ x: z4 r. r: Z
松径引清风, 登台古寺中。 江平沙岸白, 日下锦江红。

. u. P1 ^1 @2 [8 N疏树山根净, 深云鸟迹穷。   自渐陪末席, 便与九霄通。
6 Y4 g9 o* b0 h0 h姚骥(唐中时期)* S% y/ D2 V6 m4 C* b) t
生卒籍贯不详。唐代官员。7 O0 ]$ l+ j; ?" T, \" q# d7 \  E
有关姚骥的生平事迹不详,仅知其于唐贞元十二年(796)曾任江南东道信州刺史一职。
0 Q: K8 {8 i2 O2 }* ~姚骃(唐中时期) 3 A: O( @: |6 m4 x  [
生卒籍贯不详。唐代官员。( G) I! F' M  \% {: I
姚骃于贞元十二年(796)由水部员外郎升任括州刺史,元和元年(806)任江南道湖州(吴兴郡)、处州刺史。在任职期间去世。 《统记》作姚骃,《吴兴志》作姚絪。
& p* s+ }9 r( K, z0 F( d+ O姚沁(唐朝中期)
5 ^% x  h$ K" {生卒、籍贯不详。唐代官员。
/ `* T# ^& d1 `6 V8 q! u! H2 o大约唐元和十五年(820), 姚沁任河东道忻州(定襄郡)刺史一职。
  r+ C* f1 ~( k1 k  O1 U5 I8 x  _姚成节(唐中后期)
, @7 X2 w7 S5 S  h  Y( n生卒、籍贯不详。唐代官员。% D: [( _" C. u0 i/ D
姚成节历任唐朝议郎、前使持节。曾于元和末年(约820)任陇右道成州(同谷郡)刺史、捉守使。赐紫金鱼袋。

签到天数: 40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5]六品通判

17#
 楼主| 发表于 2012-5-12 18:38:47 | 只看该作者
姚勖(唐朝时期) 4 s' H  y* A  V  n  y4 T7 `
字斯勤。陕州硖石(今河南省三门峡市)人。史学家。" X" @2 _7 {0 u( B  A4 }
姚勖为梁公姚崇宰相的曾孙。唐长庆年(821)初,姚勖于科举中登进士第。后历任监察御史,佐盐铁务,迁谏议大夫。之后改任湖州,常州二州刺史。# @. R# I# U" x# p' h8 V
姚勖的为人和才识深得当朝宰相李德裕的赏识,经过李裕德宰相的多次提拔,会昌三年(843)姚勖任尚书左司部郎中,后升任吏部郎中职。姚勖为官勤政清廉,做出很大的政绩。因此常常被朝廷委以重任。

. e' ^/ N% j& E) c后来,宰相李德裕遭令狐绚等人诬陷,被革职还乡。落难之后的李德裕独居海上,昔日的亲朋好友都不再与李德裕交往,这时李德裕缺衣断食,贫病交加,唯有姚勖及时送上粮食,衣服药物,多次前往问候老宰相,并且一直不断的关心和援助李德裕,让其渡过饥寒疾痛的难关。姚勖的义举获得了世人的称颂。
, f0 J/ n* r/ N姚勖于年老之际自已做寿物,藏万安山南部,位于其先祖姚崇之墓旁,署名叫“寂居穴”, 其坟墓称为“复真堂”。 在墓中挖土作床叫做“化台”, 并将之刻在石碑上告诫后世人。: u. c: Y2 Y# ]( H! ]1 T
姚勖致力于史学研究,撰有史籍《后梁略》十卷等。, L5 y$ q' l- {( M( q4 M9 `8 C( l
姚中立(唐朝中期) 4 e/ w% {  i) y' n; s# }1 U* O
生卒籍贯不详。唐代官员。( l( v, f+ o  z2 S# m0 v- K) S
姚中立历任万年县令、昭州司户参军(长史)。唐大和九年(835),任江南西道朗州(武陵郡)刺史。
/ V  [0 S0 o1 d0 F; L姚周(?—869)
/ x; S' ~. L+ F+ j; ^  I8 ~/ ?徐州(今江苏省)人。唐代将领。
, c3 J$ ~; v5 t& i  L1 ~0 {姚周原本担任唐朝桂林郡戊卒牙官一职。咸通九年(868),姚周与庞勋等将领发动了兵变。之后跟随庞勋率领军队北归,在攻占彭城(今江苏徐州)得手后,其即率领部队驻兵柳子(今安徽省濉溪西南),出击由康承训所率领的唐朝军队,迫使康承训领军退驻宋州(今河南省商丘)。: J  c0 d, ^5 X2 H/ z
次年三月,由康承训统领各路唐朝大军七万多人,向姚周的叛军发起进攻,姚周率领众将士反击,双方激战了数十次还不分胜负。最后姚周因兵力不足,放弃了柳子,率领部下数十人投奔宿州(今安徽)。随后,姚周被宿州守将梁丕所杀。" O; ^+ Y- i- K6 B* M3 g4 f
姚鹄(唐朝时期)
- Z7 E! j3 |+ ^6 @8 x/ u字居云。蜀中(四川中部)人。诗人。
# \  X! k" e; F* z7 O姚鹄早年时期隐居蜀中,经常出入当时好士公卿之席幕。于会昌三年(843)经宰相李德裕的推荐,进士及第。咸通十一年(870),姚鹄累官至江南东道台州刺史。1 W* n: Y/ x1 r% F) [" S2 v
姚鹄工诗善文,元代人辛文房谓姚鹄“吏材文价,俱不甚超。”《唐才子传》,然而故震亨却称赞其诗为“清泼而不可多得”《唐音癸签》。姚鹄留诗词共三十七首。' q4 ^' s1 S/ w! ^. }! N
附诗一首: 送友人出寒 - r. E9 N: ^' A0 g+ w- Q1 o
帝城春色着寒梅, 去恨离怀醉不开。 作别欲将何计免, 此行应又来年回。
" T8 J9 T) z$ M; P# q
入问残日雕西尽, 卷雪惊逢马上来。 有恩莫忘清寒学, 众传君负佐王才。$ o7 f4 i8 ~; T  D5 v' W9 w
姚伦(唐朝时期) / @  x# d, K/ f1 y( `
唐代诗人。3 T8 E4 U8 T7 Q' `$ A
姚伦历任扬州大都督府参、曹参军、剑南观察推官等职。唐朝大中年间(847—860), 姚伦迁任太子詹事一职,直至去世。
6 L. a9 \3 o9 u3 _) ~- I姚伦学识较丰,尤好诗文,高仲武曾评其诗曰:“姚子诗虽未弘深,去凡已远,属辞比事,不失文流。如‘乱声千叶下,寒影一巢孤’篇什之秀也。”
+ ^) f0 x$ [: n/ G附姚伦诗一首: 过章秀才洛阳食客
% @: d0 @4 a$ J6 K0 N达人心自适, 旅舍当闲居。 不出来时径, 重看读了书。

3 j- L. F& a1 F( I晚风岚色近, 斜日树阿疏。 尽是忘言客, 听君诵子虚。   
7 r4 n/ H% W% [; K1 W; z3 b姚克柔(唐朝中后期)
( F: R4 }/ d  a  ~生卒籍贯不详。唐代官员。7 u4 C; [4 s2 K' {1 u
有关姚克柔的生平事迹不详,仅知其于唐大中五年(851),任山南西道凤州(涧河郡)刺史,后封为上柱国。
7 c7 i5 |6 r/ _% W! }; r7 H姚管(唐朝后期)
2 q! D* N) d6 V生卒籍贯不详。唐代官员。6 h: s9 t# F' E, S+ ?
唐大中十一年(857), 姚管曾任河南道(莱州)东莱郡太守(莱州刺史)等职。
" d2 k, e3 x( B# Z姚颛(865—940)
' V/ ~' q2 w7 X  v7 B8 @字伯真。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市)人。五代时期宰相。
& t. p/ P! {7 n% K姚颛先祖姚弘庆,约于开成末年(840)至会昌年初(841)间,曾任苏州刺史、仓部郎中等职。唐朝末年, 姚颛进入洛阳城,又出游嵩山。其后在科举中进士及第。在梁国贞明年中, 姚颛历任校书郎、登封县令、右补阙、礼部员外郎等职。后被召入翰林,迁升至中书舍人。及后唐宗平定梁国, 姚颛被贬任复州司马。一年多后任左散骑常侍。历任吏部侍郎、尚书左丞。唐末帝即位,任姚颛为中书侍郎,平章事。至晋高祖登位, 姚颛罢相任刑部尚书,不久迁任户部尚书。8 D/ v* d1 C) f5 G) b" C
姚颛生性仁慈宽厚,多为仆妾所欺负,其心内虽然明白,但从不计较。既无喜怒,任之自然。但姚颛身为宰相,却不知钱陌铢两之数,御国无法,为政无所作为。
, ?+ o. i$ K9 u/ F. @. I姚颛一生忠诚正直,为官清廉淡泊,虽然其能力不强,但都获得上司的信任。姚颛于天福五年(940)去世,年终七十五岁。去世当日,家中一贫如洗,就连购棺材买寿衣的钱也没有,靠官府的捐助才得以办了殡葬,此事令人们哀叹其之可怜。之后朝廷赠其谥:左卜射。

签到天数: 40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5]六品通判

18#
 楼主| 发表于 2012-5-12 18:42:23 | 只看该作者
姚卓文(唐朝后期) ! _  ]( I% |3 i3 h, j
又名姚卓。生卒籍贯不详。唐代官员。0 {7 }5 M; ~" o+ v# o+ ^6 d' c! v: ?7 }
唐中和四年(884)至光启一年(885),姚卓文曾任剑南道剑州刺史、指挥使等职。
( I# ]! N1 {/ S4 e0 ^2 G$ `姚洎(五代十国时期)
4 s0 C* X& y! T! l) U不知其世系。五代时期后梁国宰相。
) x: q  f7 J2 _6 n7 b, \! @# M- H梁开平元年(907),姚洎以翰林学士擢兵部尚书知贡举。开平二年(908),以兵部尚侍郎兼卤簿使。干化三年(913),以光禄大夫,守御史大夫,吴兴郡开国侯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章事。# s& C" S( [# [2 s1 I/ s
姚嵘(唐朝时期)
3 {; i6 D* p2 o. C0 C# {唐代诗人。) n( q* b, ~7 C+ x  N
有关姚嵘的生平事迹不详。
1 ]: C, {) J0 r* m9 h& R仅留传诗一首《全唐书》録。 题大梁临汴驿2 E% I- S4 A% U* W
近日侯门不重才, 莫将文艺拟为媒。 相逢若要如胶漆, 不是红妆即拨灰。
7 m8 E5 [' v5 z姚景仙(唐中时期)/ [& k: C0 B# J4 N
唐代画家。8 P5 i6 P! m6 r, T
唐玄宗时姚景仙与另一位画家卢楞伽以画神佛及宗教而得名于世。西京资圣寺经壁画均为其手笔。5 y! {. e! y& q
姚岩杰(唐朝时期)
5 s# k+ |  L9 C  R陕州硖石(今河南省三门峡市)人。唐代诗人。  Q2 W$ Y' u+ q2 Z# L
姚岩杰是梁公姚崇宰相的裔孙。其生性豪爽风趣,喜饮酒畅游天下,一生多以吟诗饮酒放游江左,历遍名川大山。姚岩杰诗文不俗,着有《象豀子》二十卷,留诗仅一首。
# z0 V% B( z6 f附録其诗一首 报颜标
4 O% A4 f4 W) Q# W! F9 ^为报颜公识我么, 我心唯只与天和。 眼前关情俗物少, 醉后青山入意多。   + T/ r1 c8 U6 D& I. k) B: g
田子莫嫌弹铗恨, 宁生休唱饮牛歌。 圣朝若为苍生计,  也合公车到薛萝。
1 i4 c" A' i1 _$ l' H! J姚章(唐朝时期) ) Y7 W5 S( j% Z1 \
生卒籍贯不详。唐代官员。3 l, K0 t$ s3 V' S4 w% l2 u) _
有关姚章的生平事迹不详,仅知其曾任江西袁州刺史一职。1 f8 o& W! R1 Y5 ~6 e( p
姚赞(唐朝时期) ! J  L1 m& F2 `2 f4 G2 X
吴兴(今浙江省湖州市)人。唐代诗人。' q" Z& `% P% y- Y  Z  f% i9 q
姚赞工八分书。但其作品皆不存,仅留诗一首。《全唐诗补编•续拾》卷五三收録。附録姚赞诗一首,此诗疑似是他人欣赏姚赞的八分书才能有感而作。% O. {! j% P( N5 j5 O  A
吴兴姚赞工八分, 一点一画若崩云。 又如春水緑波纹, 上有鵁鶄鸂鶒群。
) @  c; I8 l& H; P
(见宋陈思《书苑青华》卷十七)。
5 {8 c  D+ ~8 X6 i% K1 ~; d姚洪(唐朝时期) + d6 ^) M/ S. ]/ D" l6 D0 v
梁国人。唐代将领。
. }4 f  }5 F# y: W姚洪原来是梁国的一名小将,曾经在董璋手下任职。后改任唐朝指挥使。
) J) @3 s9 }5 M  e长兴年中,朝廷派遣姚洪率兵千人守卫阆州。董璋叛乱,带领叛军围困阆州城。董璋见久攻不下,便心生一计,派使者秘密入城,送降书劝姚洪归顺。姚洪读了劝降书,实时坚决拒絶,并把劝降书投进厕所中,以表示不屑。: u. ?( u* B  d6 ?5 \! J
董璋大怒,令叛军狠攻阆州城。姚洪率领全城军民进行英勇抗战,历时三天,终因弹尽粮絶,阆州城陷落敌手。姚洪等官兵被俘虏,董璋亲自审问姚洪:“你是一名能征善战的将军,我对待你不薄,很欣赏你,是我多次提拔你,你才有了今天的官职。我一直看重你才诚心送书劝你,你却把劝书丢入厕所里,真令我失望,你为什么要辜负我?”,姚洪大义禀然,痛骂董璋:“老贼,你身为朝廷将领,为何反叛?你己经背负皇上,与我又有什么恩义可言?说我辜负你?”。“你本来是李七郎的小奴,打扫马粪,得一宿一饭。感恩不尽。而当今皇上重任你为节度使,付与茅土,贵为诸侯。但你忘恩负义,却起野心,反叛作乱,为什么?”,“你本奴才,真正无耻。我乃堂堂忠义之士,絶不所为。我甘心愿为朝廷死,也不与奴才荀且偷生!”。董璋听罢大怒,命叛兵将姚洪拖到一口大锅前。十几个叛军手里拿着刀,将姚洪身上的肉割下来,用锅煮着吃,姚洪大骂叛贼董璋,至死不停。* d% I3 |/ u1 P; `1 l
明宗帝知道此事后,为姚洪的英勇不屈而感动,为其尽忠壮烈而流泪。之后明宗帝下诏令,厚葬姚洪,令姚洪的两个儿子入宫担任御卫,并重重赐赏其家。姚洪的忠义节气亦为世人所赞颂。
- Y2 w" C( |, G/ A& V' u姚汭(唐朝时期) ' s3 j2 {0 s/ |0 S! J5 D; H5 t
生卒籍贯不详。唐代官员。
; u2 O9 L8 G& n6 a' v8 n有关姚汭的生平事迹不详,仅知姚汭曾任河南道莱州(东莱郡)刺史一职。8 ?! i9 O* ], I+ i" l) l
姚彦山(唐朝时期)
7 Y, I* W7 R1 E  ~" w' h& Z唐代画家。( d+ k6 n$ f( S) o: C6 Y# ~+ B
姚彦山善画,尤精兽鸟。朱景玄于《唐朝名画録》中把姚彦山排行在能品中,与王拖子,侯造,尹澄等画家入列在位。评述认为他们“各负其志,并极其妙”。
+ K, v8 V% J4 n" O; M6 M* p) I! A《历代名画记》中称姚彦山“善寺壁禽兽”。
' T# _. Y" Q& P' Z% E姚景(南唐时期) : R6 T% N& g6 q! F+ }! L8 m; I
南唐官员。
" H6 V1 @8 X, G* \当初,姚景为唐将领刘金的马骑勤务兵。但这个勤务兵是一位不可多得的人才。刘金也非常欣赏姚景的才华,之后将其升任为稗将。刘金并将自己的女儿许配给姚景为妻子。
: N  F8 `" y; F2 C3 L另一位将军李升也十分看重姚景,视姚景为最值得信赖的部下。不久,姚景升任淮军接度使。
' C) }/ J0 U' d7 H$ T寿春一带地方历来为江淮重地,但民众不堪负担税赋之苦。姚景到任之后,其首先免除了一切苛捐杂税,又大力发展农业生产,推动商贸流通。这一政策令寿春的官吏富商们都担忧损害自已的利益,他们或劝说阻止或反对,姚景向他们讲明了最终的利害,坚决执行这条政策。其将禁令用大字写上,四处颁贴公告,禁止各官吏违犯。8 g, F) {9 {2 y$ P- T
此后,政风大变,官府内各个机构都廉政办事,官吏们很少有贪污受贿的。不久,姚景在任职期间因病去世。

签到天数: 40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5]六品通判

19#
 楼主| 发表于 2012-5-12 18:44:40 | 只看该作者
姚彦章(唐末五代国时期)   G7 I+ r% @5 h0 ]4 m: N( W& S6 n# P3 n
汝南(今河南省)人。五代十国时楚国宰相。
  T2 H7 l* ^, v- c! A& V% A" u" i姚彦章少年时就沉稳勇敢,颇有谋略,曾官任湖南听直将军。武安节度使刘建锋死之后,姚彦章分析天下时势,劝说马殷统帅军权,待此事成定局,姚彦章即建议谋取衡州、永州、道州、连州和郴州五州,并且推荐李琼可担大任。马殷认为其谋略很正确,就全部采纳了姚彦章的计议,果然如期即平定湖南。

) Q0 U2 k% f' w' ^% o( h" b2 B+ m6 D之后姚彦章任宁远节度使,权知容州事。辰淑蛮民作乱,姚彦章指授计略,即又全部平定了骚乱。姚彦章任静江府(今广西桂林)行军司马监军府事,横州刺史。4 O: s( d7 G1 z+ A: h9 f, b
后唐天成二年(927),马殷建立楚国称帝,姚彦章升检校工部尚书,以功拜为左丞相。长兴四年(933),唐朝任姚彦章为检校太尉,同平章事。0 g+ _1 B' u4 s* b0 C" o/ |: y
姚兼济(唐末五代)
) m6 T* S) e( ]# v% A, p3 p五代时期吴国人。音乐家。. }* ]' m# x" h  S: `
姚兼济喜好音乐,尤善弹琴。姚兼济曾经遇到奇异高人,奇异高人将清风、景云等五种曲调授与姚兼济。这就是世间所留传《广陵散》的遗音。
+ ]0 u9 E2 F! S8 w& A1 X( ?# B姚佶耳(五代十国时期)
9 Q) f2 |: m' {; K江南人。相扑家。! q" [) j4 r* D' C! g" z8 K0 v
姚佶耳少年时期就非常擅长摔跤,其敏捷超群,臂力过人。姚佶耳与人摔跤,屡战屡胜,名扬四海而被号称“兼河头相扑都知”,成为五代时期南唐的相扑名师。4 d/ S2 W  Z4 e* E: {! V0 f
南唐国君李升对姚佶耳非常欣佩,经常邀请其参加各种摔跤比赛。姚佶耳赢了所有的对手,李升很高兴,常常亲自给其颁奬,而且每一次的奬赏皆与他人不同,都是特殊的重奬。
! L% M( [# J: K  J: l: d! Y姚佶耳曾经发愿:打败天下所有的好手,然后再出家为僧。然而,姚佶耳相扑多年,始终未遇对手。之后姚佶耳就在庐山开先寺剃度出家,苦行修炼。其曾经因为与开先寺的和尚发生冲突,在众僧人面前,发怒把寺内的巨树一拔而起,众和尚吓惊而跑。
. C$ K/ s* y' g姚月华(唐朝时期)! h: q; v  K  H6 l3 e# i9 n" h
生卒年、籍贯均不详。唐代女诗人。
( L) E0 X/ ], f# P姚月华自幼就失去了母亲,与父亲一起住在杨子江畔。她家境富裕,生得美丽聪慧,从小就得到良好的教育。姚月华是一位多才多艺的富家小姐。
8 m: U/ q6 h2 Z! z4 u一天,姚月华看到了邻舟一个书生叫杨达的诗《昭君怨》,十分欣赏其诗中的“匣中纵有菱花镜,羞向单于照旧颜。”的句子。之后,她就私下让侍女去讨杨达的诗词来读,并把自己所写的诗词送过邻舟,让杨达指教。1 t. c: P# C; Z% k) v  i+ P
就这样二人开始交往,并且暗暗相爱。他们以诗歌相送答赠,向对方表达自己的爱情。然而,好景不长,突然一天邻舟不见了。杨达的家搬走了。心上人不告而别,让毫无思想准备的姚月华大所失望,万分痛苦。她无可奈何,唯有相思长盼……
* m' [+ E4 F- H9 u7 A姚月华写下了千古絶唱: 阿那曲(二首) ) {' B3 p: K, R: l# Y( d, k
一     h4 t2 |3 |- Z6 D) Z7 f" X
芳草萋萋春水緑, 对此思君泪相续。 羞将离恨付东风, 理尽秦筝不成曲。
0 s. q5 c8 B6 g& p! }
. k3 M8 C# O4 I9 z0 R! Y与君形影分胡越, 玉枕经年对离别。 登台北望烟雨深, 回身泣向寥天月。
& i4 {8 v+ H- r/ n姚月华还被民间传说为一尊女神:秋葵花神。
' w$ w3 W' Q! Y附一首描写秋葵花女神诗:
7 Y( |; O9 Q2 K) u; [秋葵月下黄金井, 横架辘轱牵素埂。 美人初起天未明, 手拂银瓶秋水冷。

签到天数: 40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5]六品通判

20#
 楼主| 发表于 2012-5-12 20:03:18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8# 姚卿芳
* e# h& h& n3 I; E0 E. M2 r% z5 h) E7 N0 ]2 Q# e$ \9 Q6 ~  a
  E9 F% d% h1 M  N$ H
    卿芳宗亲:您的美意我心领了,但这是姚耀宁先生的著作,我不能贪天功为己有。我只是绍介耀宁先生的著作到姚网上以飨众宗亲。决不可侵犯耀宁宗亲的著作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4-5-5 04:10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