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姚网喜迎二十大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华姚网扫黑除恶倡议书
姚网网训,与家人共勉姚网建设捐助,宗亲合力助姚网姚网建站宗旨及姚网使命
文明姚网“九不发”中华姚氏十大人文精神姚家修谱,找姚网第五届姚商会于平公故里成功召开
楼主: 安乐寺姚波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走遍四川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1#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2 12:29:53 | 只看该作者
姚家修谱找姚网
1月11日,在蓬安县相如镇,只见老艺人祝世发领着一帮人在镇文化服务中心编扎草龙,“初几头,我们这草龙是要好好舞的,热闹得很哟。”
( @- @1 c. B2 [' ?9 Z7 x  Z! E) g* ]. s+ s1 [6 ~6 s( s
蓬安县文化馆馆长刘成明告诉记者,相如镇的草龙有上千年的历史,自南宋末年兴起,一直流传至今。每年稻谷收割后,县城附近的农户们便把晒干的稻草放在家里阁楼上,等到要过年的时候,整理出来编扎草龙,以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 ^1 j! ~" U$ W$ `5 b/ H/ q4 L3 N' X2 X" D
结缘:草龙师傅的艺术人生
2 r, R% j$ T8 ]5 k8 U, z
6 X# m  q% Q+ X# m% T看着自己身边忙碌的徒子徒孙,祝世发满是皱纹的脸笑得乐开了花。他今年73岁,与草龙结缘已经60年了。
% a! K5 ^0 L+ v+ h( `
2 b6 Z6 W5 j+ g9 A7 Z( M一边忙着手中的活计,祝世发一边对记者讲述起自己与草龙的故事。
% d( d6 z$ D) h0 S9 r; O* {4 X- J/ P5 L* I8 n/ r: r& b  ?. J
第一次接触到草龙,祝世发才13岁。“那是新中国成立之后,1950年的大年初一。”他说,“抬花轿、车车灯、舞狮子……各种喜庆的节目在街上表演。突然出现了一条草龙,随着舞龙人舞动的节奏上下翻滚,舞龙队旁边很快就集聚了一大群观众。小祝世发好奇得不得了。那天,舞龙队走到哪里,他和小伙伴就跟到哪里。
; |( a3 _0 D. X- I  K" |! U
& N: T- O4 n/ ~( G8 _  B  z$ M6 V从此以后,祝世发对草龙上了心。每当大人们舞龙的时候,他就和几个小伙伴去玩耍,看大人是怎么舞的。舞龙间歇休息时,他们又一起揣摩草龙是怎么做的。渐渐大一点,他们到生产队和篾匠师傅学做篾活,开始扎草龙的基本功学习。几年的勤学苦练,祝世发和几个师兄弟练就一身绝技。他们不看图纸,就能做出各式各样的篾器,扎出各种逼真的草龙。
9 y6 c5 a" r1 U% w  b( |+ \: P8 i& j8 q, Y
然而,舞草龙在文革期间被列为“破四旧”的对象。改革开放后,草龙又走进平常百姓家。祝世发的徒弟王森林就是因为有一手扎草龙的好手艺,被选进周口镇文化站工作。 # ?" z* @+ r! d/ n# P8 Z2 b# |2 ^. L$ I

3 A$ B/ e( J% I1 {+ h选材:扎龙身龙头像绣花/ r- A% g- `5 v7 y- ]! j9 s. ~

- S) v2 }- B- z“扎草龙一定要有耐心,否则是扎不成功的。”一说起扎草龙,祝世发就更兴奋了,“从选材到制作,每一步都非常复杂严格。”# o6 X* \4 N! g' L
) K5 M8 O" a7 b, ^+ a
相如镇草龙长26米左右,共有17节。其龙骨全部用竹篾制成,龙身则用稻草扎成。祝世发说,选用的竹篾必须是5年以上的竹子,而且竹子的成色要淡黄,不然竹子劈成篾条,干后就会变形。同时,选用的稻草也颇为讲究,必须要使用韧性强、不易折断的干稻草,并且只能要中间包芯那段。此外,还要有足够的耐心,将一根根稻草编织在一起,然后像绣花那样,用麻线一针一针地缝紧才行。  \" K8 @6 B" @' D$ @+ N- r8 \  A
0 ]4 n' @4 ~/ g% \1 t( r* h
扎草龙还是件费时费力的活路。“最少需要30人,一起编扎一个星期才能完成。”拿着已经成型的龙头,祝世发说,编织龙头最花功夫,他和王森林、杨先建三人忙了一个星期才做完,做完后还要添加上牙齿、舌头、眼睛、龙角、胡须和眉毛。记者看到,龙角、龙眼、龙舌已经用干稻草编好,祝世发小心翼翼地往龙头上安装。然后,他又在龙头上用竹子划成圆篾棍,扎上两根龙须,“这样才有飘逸的感觉”。最后,他用一条彩带将龙头关键裹缠,在眼睛、嘴巴和腮旁涂上颜色,龙头就完工了。
. O* {- p" }% p; r- ~0 u  S7 F4 y9 b- i! J2 J3 M9 ^! Q" S. J
这时,王森林在龙身下面插上若干竹竿作手柄。“这叫龙杖”,祝世发说,舞龙人持龙杖一起举起草龙,边走边按一定方向摆动,使得龙身不断翻腾,草龙就舞起来了。
/ u6 H  a% `- U; g' [
, g0 ^+ S* T1 h) e' j2 ]$ a& q) P心得:龙头龙尾很关键, `& a+ J3 f% Y- N0 T+ s& b, o
" U9 b9 V# T% [- C# B& K% r
“咚咚咚,锵锵锵,咚锵咚锵咚锵……”草龙刚新鲜“出炉”,几个心急的舞龙人就连忙舞起来。
' D1 g6 `5 O6 ~/ Z
  K$ l$ l% M& [% C舞了近60年草龙,祝世发也有一点心得。他乐呵呵地说,“整条草龙要20个人才能舞得起。”与其他舞龙不同,由于草龙浑然一体,前后节之间紧凑,操控龙头和龙尾的两人很关键,一般要找35岁到40岁之间的壮年男士,因为太年轻的可能手柄把持不住,在舞龙中东倒西歪,没有耐力;年长的体力又可能不支,还容易受伤。
  {: g) ]2 R0 i5 [
+ }2 i/ S* K- E  o; p1 K, P如今,祝世发的这些心得都传授给了关志海等年轻一辈。说话间,草龙已经翻滚了起来。王元金在队前挥舞着戏龙珠,舞龙头的关志海带着队友跟随着节奏跳动,草龙时起时伏,龙头忽高忽低,龙尾忽左忽右,一忽儿是长蛇阵,一忽儿旋圈转舞,耍出了“侧舞”、“半边舞”、“快舞”、“回头望月”、“龙嬉珠”、“龙打串”等舞姿。突然,关志海一声大吼,舞龙人全部跑起来,草龙似乎在飞跃。
$ A4 G2 ?* _3 S) _
0 j: d# r" h- f4 F4 \- s相如镇编扎草龙的绝技已开始在传承。几年前,王森林他们用了一个多月,做出一条近30米长的“草龙”,他有心叫女儿王凤英在一旁观看。如今,王凤英已经成为编扎草龙的一个能手。
- ]% {7 [" P2 o2 \; i
: l  _- m$ H1 {2 j! f祝世发说,草龙已经被列为南充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只要儿孙以及年轻人们喜欢学,他们就精心地教。“这样每年春节,大家都能热热闹闹的。”: `$ t; M9 e* _2 c5 ]1 _5 e7 g

2 N( j- o  u0 g2 t6 Q宋英猛 四川日报记者 陈四四

该用户从未签到

12#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2 12:31:35 | 只看该作者
扎草龙 草龙艺术吸引孩子的目光 年轻人学扎草龙

该用户从未签到

13#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2 12:35:45 | 只看该作者

该用户从未签到

14#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2 12:37:22 | 只看该作者
 蓬安“草龙”历史传承一波三折" c. U! G" A5 B- K4 l6 R

! G; v; `3 O. \0 F. I  据对“草龙”文化有过多年研究的蓬安县文化馆馆长刘成明介绍,兴于宋朝末年的蓬安“草龙舞”,延续至今,已有上千年历史。每年稻谷收割后,县城附近的农户们便把晒干的稻草放在家里阁楼上,等到要过年的时候,整理出来编扎“草龙”,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近几十年来,制作精巧的“草龙”深受当地老百姓喜爱,并被列为南充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 \" [% R, l$ T8 G  p  c9 W6 H! o$ t  G7 S" H# [3 r
  今年73岁的祝世发,是蓬安扎“草龙”的传人之一。据老人回忆,新中国成立之初,由于物资匮乏,布料紧缺,镇上老一辈人找来几个匠人,扎出一条“草龙”来舞。儿时的他和几个同伴跟在舞龙队伍后面,逐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每当大人们舞龙间歇休息时,他们便去玩耍、揣摩,后来,他们就在生产队里向篾匠师傅学扎“草龙”的基本功——做篾活。
; [. ~! c- h) X) z) }
/ a" B# B2 ]$ i  通过几年的勤学苦练,祝世发等几个一起学艺的,纷纷练就一身绝技,不看图纸,就能做出各式各样逼真的篾器,还为家里带来了不少的收入。当时当地卖的很多篾器,如常用的簸箕、筛子等,很多都出自他们之手。但“好景不长”,王森林说,“文革”期间,草龙舞被列为“除四旧”的对象,于是,舞草龙的习俗就停了。他们为了维持生计,开始做起其他的篾活。
1 p5 z1 B- X; c2 ], G! U  S. s) V' ?& ~! B8 e9 L( d0 E- u
  改革开放以后,“草龙”、“水龙”、“火龙”等一批久违的艺术珍品,焕发出盎然的生机,又走进了平常百姓的生活中。到了上世纪90年代,随着影视节目的冲击,原来的戏迷变成了影迷,“草龙舞”等民间艺术逐渐衰败下来。为了让这门技艺传承下去,祝世发和王森林几个人常常聚到一起,编编篾器,扎扎“草龙”以消遣时光。

该用户从未签到

15#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2 12:38:15 | 只看该作者
扎“草龙”耍“草龙”需要真功夫
* C; V/ k7 i+ t, J( C9 r
1 y% n* {: j& D7 k) x- B! t$ N  “扎‘草龙’一定要有耐心,否则扎不成功。”祝世发说,“草龙”从选材到制作整个过程,每一步都非常复杂而且要求严格。蓬安制作的“草龙”直径大约30厘米,全身共17节,每节1.5米,全长26米左右,龙骨全部用竹篾制成,龙衣用稻草扎成。所选用的竹篾必须是5年以上的竹子,而且竹子的成色要淡黄,不然,竹子劈成篾条晾干后,就会变形。选用的稻草也颇为讲究,必须使用韧性强、不易折断的干稻草,并且只要中间包芯的那段。有了精选的材料,加上足够的耐心,将一根根稻草编织在一起,然后用麻线一针一针地缝紧才行。2 }" k% `, q( }
7 i3 `, Q& z, h$ c
  一般来说,扎“草龙”至少需要人工30个,一起工作一周才能完成。其中,编织龙头最花功夫,编织一个龙头,祝世发和王森林、杨先建三人就需要忙碌近一周的时间。龙头做完后,还要为龙添加上牙齿、舌头、眼睛、龙角、胡须和眉毛。其中,龙角、龙眼、龙舌都是用干稻草编织成的,但龙须、龙眉必须用莎草做成,那样才有飘逸的感觉。牙齿则是用泡沫刻成的,然后在头上用竹子花成圆篾棍,扎上两根龙须,并用一条彩带全部裹缠。除此之外,还要在龙身下面插上若干木棍或者竹竿作手柄,作为龙杖。把“草龙”扎好,然后在眼睛、嘴巴和腮旁涂上颜色,就可以拿出来表演了。
/ x2 J3 @& w6 N  h  U9 a: z% w# u5 C6 n  ?6 q
  “舞‘草龙’看似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要想舞好,还得要靠体力和团队的配合。” 祝世发说,普通的花灯龙、板凳龙,各节之间都分开,进行“软性连接”,所以每节都比较松动自在;而“草龙”则是浑然一体,前后节之间很紧凑,每个舞龙者受前后两人影响极大,整条龙基本操控于龙头龙尾两人。舞“草龙”对人的体力要求极强,一般都要找20名35岁到40岁之间的壮年男子。% ?+ |* q$ u! L% n6 V" L- J
* n! x/ Y+ |8 u3 Q
  每当要表演时,带队的就会点燃一串鞭炮,大呼一声“请龙来!”然后鼓、镲、钹齐鸣。“耍宝”的带着龙队跳出来,边跳边呼唤“呀!啊!……”然后,舞龙的跟着“耍宝”的做出各种优美姿态。舞龙套式繁多,有“侧舞”、“半边舞”、“快舞”、“回头望月”、“龙嬉珠”、“龙打串”等舞姿。在阵阵鼓点伴奏下,“草龙”时起时伏,龙头忽高忽低,龙尾忽左忽右,一忽儿是长蛇阵,一忽儿旋圈转舞,姿态万千,随着“龙头老大”一声大吼,舞龙到了高潮,所有的舞者全都跑起来,龙便腾跃飞旋起来。随着“龙队”盘立,给大家做个拜年的姿势,一场“草龙舞”便算结束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16#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2 12:39:01 | 只看该作者
“草龙”技艺代代传承) s. V) R; e) a
, }" w# T+ G" p+ X
  “蓬安借建县1500周年之机,保护性挖掘出了‘草龙’、‘板凳龙’、‘火龙’等一大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王森林说,当年蓬安着力建设嘉陵江文化流域景区,提高城市知名度,相如镇文化部门请他重新组织这项民俗活动,希望能够将活动传承下去。于是,他和以前一起做过篾活,又对“草龙舞”有着深厚感情的师傅们,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做出了一条近30米长的“草龙”来。
. G" z0 _0 t1 Q8 m3 n. X
+ z  f/ T: x. ~8 Q  为了让扎好的“草龙”比以前更精彩,县文体部门还到“龙文化家乡”——重庆市铜梁县请了几位“耍龙”的师傅,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培训。“2007年10月,在南充市举行的第19届西部商品交易会上,蓬安草龙团队赢得了观众热烈的掌声。”祝世发自豪地说。* ?0 b4 Y* g" o5 B) ]

/ b6 t7 k0 @, z  a8 S! q  “有了政府的关注与支持,我们也不用担心这个绝技失传了。”王森林指着在一旁正在扎龙身的女儿王凤英说,他和祝世发、杨先建师傅商量,只要儿女、子孙以及其他年轻人喜欢学,他们就耐心教他们。

该用户从未签到

17#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2 12:41:2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1156824942 于 2012-10-22 12:42 编辑 7 M0 @" h% Y2 k1 C
' d# X' _; B$ O, X: ]: ?/ q
 “草龙”传承经典
% t& P) ~; m6 \3 ^! L  “蓬安舞动的‘草龙’直径大约30厘米,长17节,每节1.5米,全长有26米左右……”现年73岁的祝世发,是蓬安扎“草龙”的传人之一,他说草龙之所以气势磅礴如虹,主要原因在于,“扎龙”“舞龙”都下足了功夫。2 B. L5 D' M: k' o5 Y% E( N
  据祝世发介绍,蓬安扎“草龙”、舞“草龙”有上千年历史,一度在周口镇(现相如镇)十分流行。他们扎制的“草龙”,“龙骨”全部用篾竹制成,所选用的篾竹全是5年以上的竹子,而且竹子的成色要淡黄,不然,竹子劈成篾条晾干后,就会变形。“龙衣”全部用稻草制成,选用的稻草也颇为讲究,必须使用韧性强、不易折断的干稻草,并且只要中间包芯的那段,稻草与稻草之间不但要扎进,而且还得用麻线一针一针地缝牢。扎“草龙”至少需要人工30个,一起工作一周才能完成。而编扎一个龙头,祝世发和其他几位老艺人就需要忙碌近一周的时间。
; d6 w: \1 \% G, k; i" y% E  “舞‘草龙’只要配合得好,舞出的气势就不一样。”祝世发说,“草龙”浑然一体,前后节之间很紧凑,每个舞龙者受前后两人影响极大,整条龙基本由龙头龙尾两人操控,并且“草龙”比其他的“龙舞”的道具要重很多。因此,对舞“草龙”人的体力要求高,一般都要找20多个35岁到40岁之间的壮年男子,才能挥舞气势。7 L8 }3 i; S& u: A) G& z7 S' h' v/ w
  “板凳龙”登上国际舞台
3 o) c0 b! S, n8 n. \; x& Y3 n6 T$ |  “板凳龙”是将一条条板凳串联起来,展现出龙的形象。) f4 @$ H/ G3 v3 T  ^
  “看过蓬安大型史诗性歌舞剧《相如长歌》的人就知道‘板凳龙舞’了。”县川剧团团长刘汉章提起“板凳龙舞”时说:“‘板凳龙舞’还伴随着《相如长歌》走向了亚洲艺术节的舞台。”据了解,“板凳龙舞”是蓬安“龙舞”中很有特色的一种舞龙技艺,传承至今,已有上百年历史,历来在金溪镇一带十分盛行。舞龙的道具就地取材,简单方便,日常生活中农家人家家户户几乎均有的长板凳,把板凳与板凳之间用一木棍相连,每一个木棍由一人拿着,每条板凳上都扎上花灯,用稻草扎成龙头龙尾,套上彩衣即可。在表演时,板凳上便点燃香烛,伴随着鞭炮声、锣鼓声在田野、山间、小巷中舞动。
( j# O* G8 T4 s% R. j! u  “火龙”“水龙”相映成趣- w5 i/ j0 M, b# J/ E6 I
  “在蓬安耍的‘龙舞’中,‘火龙舞’以其热烈奔放,彰显出蓬安人民勇敢、豪迈的性格。”刘成明说,翻开《蓬安县志》,就可发现“火龙舞”在蓬安县城已流传100多年,以前的人们在每年的正月初一至正月十五晚上燃放烟花、爆竹,耍“火龙”用以驱逐“年兽”。正月十五晚上,在河边把耍过的“火龙”烧掉。借此祈求来年乡邻平安、六畜兴旺。& D. q/ Q& b7 e1 N; A# C
  蓬安人舞的“火龙”,通常用两条火龙相配合,需要三四十个壮汉,赤膊上阵,外加乐队、烟火队等助阵,整个火龙队有50余人参舞。表演中,“龙身”插满香火的两条“火龙”或分或合,或翻或腾。
; u; Q6 F1 [, v! e% P. R. H0 B  “上善若水,厚德载物。”据刘成明介绍,“水龙舞”源于解放前,蓬安进入夏季干旱,遇到久旱不雨时,村民们祈求天降甘霖,以减少火灾、瘟疫而开展的世代相传的民间文化活动,在蓬安新园乡一带很流行。
8 D- }; V6 _2 k4 l0 W' U% `  “水龙”选用当地柳树、桉树、竹子等枝叶扎成。舞“水龙”一般在中午或黄昏进行。以街或路为道,沿街起舞。舞者跳跃腾挪,观者奋力往“龙身”和舞龙人身上泼水。整个场面生动活泼、气氛欢快。6 O% w- k3 \5 d
  蓬安“水龙舞”曾经一度被中断。2007年10月,蓬安县借建县1500周年之际,“蚌舞”、“火龙舞”、“水龙舞”等一大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保护并挖掘出来。
: A1 T0 ?' |! `6 O7 M' |6 C  “彩龙”“百叶龙”活灵活现8 y6 o/ C5 R6 V$ N, x
  “龙来发财,龙走讨口。”这句话常被蓬安县的大人、孩子说起。因此,舞“彩龙”对全县人民来说,就显得非常熟悉。
3 @- ?: A6 @' b  “蓬安 ‘彩龙’在明末清初一经出现,便广泛流传。”刘成明说,“彩龙”历来都被视作吉祥之物而深受人们的喜爱。
$ l" G$ z. p3 z$ x) v9 ^4 U) q  按照习俗,“彩龙”用各种颜色的丝绸制成,每年春节期间,“彩龙”表演队走街串巷,为每户人家祈福。  
+ ]5 P1 i3 ?  R/ F- N! Q7 k& h  “‘百叶龙’也是蓬安‘龙舞’中的一种,舞法基本上与‘彩龙舞’相似,不同的是龙的做法,‘百叶龙’是用荷花灯、蝴蝶剪纸图案扎成。”据刘成明介绍。

该用户从未签到

18#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2 12:49:20 | 只看该作者
蓬安街头表演的板凳龙舞
高坪龙门的女子舞龙队
高坪区长乐镇的烧火龙表演

该用户从未签到

19#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2 12:52:21 | 只看该作者
龙,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灵异神物,亦乃万兽之首,“龙”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在2012这个新的龙年,我们每一个“龙的传人”站在新的起点,憧憬着在龙年里伏龙将起、飞龙在天的盛景。
. k6 T" I/ ]- |$ [2 {  今年,又是一个龙年,年味自然更“龙”。) C- z7 P& |  I* x' Z  Z* P
  岁岁年年人不同,相同的是对春天的期盼和美好的祝福。让我们举起酒杯、怀揣希望,一起祈祷——2012年,一切会更好。来吧,带上你的好心情,跟随我们的脚步一起龙行南充,感受最“龙”年味,一起迎接龙年的到来。/ N3 {* Y& F9 {$ e3 }# i

4 s& F9 P& m+ \# m  龙飞凤舞
* j: q" u: m% k8 t  `5 h  A、高坪区长乐镇——烧火龙
% g( E' F5 K& I  烟雾环绕的火龙,满场飞舞,迸放的烟火,胜过火树银花……在“火龙之乡”高坪区长乐镇,一场精彩的烧火龙表演惹得欢呼声四起掌声不断。( @  d* D: |6 R9 [' a
  1月17日上午,农历腊月廿四,长乐镇的街道两旁挂起了红灯笼,映照着每个人欢乐的脸庞。当天正值长乐镇逢场天,该镇党委政府工作人员走上街头,向全镇人民拜年。3 G4 D5 R" w$ \4 X0 E% Z# u2 J5 x
  彩旗、锣鼓开道,黄衣绿裤、头扎黄头巾的男子舞龙队举起2条火龙紧随其后,一身红色或红衣绿裤女子舞龙队舞动着3条彩龙。为抢“宝”,几条龙互不相让:一条条龙上下翻飞,行、盘、腾、穿插不断,时而腾起,时而俯冲,栩栩如生。1 U% |& W% s5 C; F: }
  老百姓看着、议论着,小孩子说笑个不停。当火龙再次飞舞时,围观群众的焰火对着火龙燃放,顿时火花飞溅、烟雾腾腾,一条条火龙来回穿梭,在火海中翻腾,蔚为壮观。长乐镇老年体育协会会长龙泽民介绍说,“烧火龙”在兴盛时要连舞五六天,直到舞到鸡叫才收场。
% K! O+ Y7 @3 p4 V' _  “烧火龙是我们火龙之乡的一个特色,应该保留下来”、“简直不过瘾,有机会希望能够好好看场表演”……看着舞龙队大叔大婶们的乐乎劲,观众们感动着、欢乐着,也期盼着烧火龙能够一直延续和传承下去,成为长乐镇一块响当当的牌子。
8 r2 {. h& u6 ?+ O( H1 l  B、蓬安——舞草龙4 {! }& u( X4 J8 N3 f% u6 f  c
  蓬安县扎草龙、舞草龙有着上千年的历史。蓬安县文化馆馆长刘成明介绍说,草龙舞兴于宋朝末年。每到过年时,老百姓编扎草龙,跳起草龙舞,以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3 \# X! t: G2 \  s' j( E5 k
  刘成明说,虽然草龙用稻草扎成,但是制作出来的草龙看起来有厚重感、飘逸感,舞动起来栩栩如生。根据资料记载,以前舞草龙时,舞龙者穿着草裙、草鞋和树枝扎成的头套,与草龙搭配相宜,也是看点之一。
7 U* A0 `/ _) r9 _- d; O, \( e% C  今年73岁的祝世发,是当地扎“草龙”的传人之一,在他看来,扎草龙一定要有耐心,从选材到制作整个过程,每一步都非常复杂而且要求特别严格。一般来说,蓬安人制作的“草龙”直径大约30厘米,全身共17节,每节1.5米,全长26米左右,龙骨全部用竹篾制成,龙衣用稻草扎成。有了精选的材料,加上足够的耐心,将一根根稻草编织在一起,然后用麻线一针一针地缝紧。
. c1 M$ C4 }; h* o9 q# ^  彩龙、火龙、板凳龙等各节之间都分开,舞动起来相对松动自在,但草龙则浑然一体,前后节之间很紧凑,每个舞龙者受前后两人影响极大,整条龙基本操控于龙头龙尾两人。舞龙套式繁多,在阵阵鼓点伴奏下,草龙时起时伏,姿态万千。
% i7 D9 Q( Q* N/ r  “草龙观赏性强,历史价值和开发价值较大,老百姓也喜欢看。”刘成明说,因工艺复杂、造价高,当地的百叶龙等已逐渐淡出,传承上千年的草龙需加大保护和传承力度。在采访中,老百姓都期盼着,在每一个节日里,都能够看到草龙在街头舞动起来。# Z: \; x# V. [
  C、西充、蓬安——板凳龙4 z- V7 q2 n2 v! I
  西充县祥龙乡的板凳龙、嫁歌、石工号子被称为“龙乡三绝”。59岁的李平是板凳龙的传承人。据《西充县志》和居民族谱考查,板凳龙于明末清初由湖北麻城孝感传入,到了过年时,家家户户都喜欢舞龙,富人家扎起了大彩龙,穷人家就拿起板凳,合着打击乐,自娱自乐舞起了板凳龙,不受服装、道具限制的板凳龙更受老百姓的喜欢,逐渐得以传承下来。
; u6 }4 f6 B2 J$ J" F  “板凳龙分1人、3人、5人、7人、12人和24人6种表演方式,遇到表演时,外乡的人都会跑来看热闹。”李平说,24人表演时分别代表24节气,寓意每个时节都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原滋原味的板凳龙,道具就是家家户户常见的长板凳,拿起来就可以舞,别看板凳硬硬的,用铁链和轴承相连,板凳龙变得特别灵活,观者无不称奇叫好。
0 l5 l  [" b. s6 ~  F: o8 O+ o  李平坦言,在祥龙乡,会舞板凳龙的有上百人,但大多在外地务工、做生意,人员分散。由于经费等原因,板凳龙一般很难上演。采访中,村民们希望,板凳龙能够得以继续加大传承和保护力度,在节庆的日子里,看到板凳龙能够“重现江湖。”
0 i  V  N% @" t( Y- s$ L4 |/ G  在蓬安县,“板凳龙舞”已有上百年历史。看过蓬安大型史诗性歌舞剧《相如长歌》的人,就知道其中的“板凳龙舞”。“板凳龙舞”还伴随着《相如长歌》走向亚洲艺术节的国际舞台,一提起“板凳龙舞”,蓬安人就觉得特别自豪。, ~" Y. {% s1 x8 [; A1 m" A+ Q
  蓬安人舞“板凳龙”,在板凳与板凳之间用一木棍相连,每一个木棍有一人拿着,每条板凳上都扎着花灯代替龙体,用稻草扎上龙头龙尾,套上彩色衣即成。每当节日夜晚,舞龙人便在板凳上点燃香烛,伴随着鞭炮声、锣鼓声在田野、在山间、在小巷上行走,活像一条活灵活现的长龙。1 F% }8 j& l4 L- s
1 k3 q7 d$ ]) K, {! z5 j
  龙鸣狮吼: Z9 h+ v8 b* o7 n' _* S9 l
  西山大庙会 龙狮大拜年4 J) t! i5 D, R) n2 @" _
  过春节逛西山大庙会,成了不少市民每年过年的必选题目。在龙年春节,西山风景区将举行西山大庙会游园拜年活动,正月初一至初七,民俗表演活动将陪着市民一起过年,龙年春节里,“龙狮大拜年”自然格外出彩。7 `/ l& c7 q9 F- [
  连日来,龙队集中进行了训练表演,2条彩龙、2条小龙,舞龙者是清一色的“娘子军”。彩龙色彩缤纷、大气美观,2条小龙只有龙头和龙尾,中间用灯笼予以衔接,新颖别致。别看2条小龙只有龙头和龙尾,这可是两名老艺人花了4天时间制作完成的。8 K4 I+ K" L9 h7 K
  2012年是龙年,西山大庙会也大打“龙”牌。4条龙参与拜年游园表演、龙形景观、龙图案……浓浓的龙年味,将陪着市民一起热热闹闹过春节。
! ]% I- s5 ~) K" r" T  z$ b  舞龙的“娘子军”来自市辖三区,52岁的“女龙头”任春兰是高坪区人,舞龙已有8年时间,一直都在舞龙头。龙头决定着一条龙的穿梭变化,地位不言而喻。任春兰笑着说,龙头比较重,时常训练着不觉得什么,久了不训练就会觉得肩膀疼。“每年过年都不在家,家里人也支持我舞龙,观众高兴了我也就高兴了。”任春兰的一句话,说出了舞龙人的心声。
/ }% ^4 O, o% s+ M! [2 W
& t- ]& `& n0 a" L0 S6 f  藏龙卧虎* l; V" ~2 k. d- J
  女子舞龙队 巾帼胜须眉
( g7 |/ N. T6 \% d% w5 K, _  说起舞龙,人们往往会想起年轻力壮的小伙子,而在南充不少地方,舞龙者中女子占了半壁江山,大多是40岁至65岁,舞起龙来精气神十足,令人啧啧称奇。% _# E$ S# T# n4 V) Z0 X
  17日下午,在高坪区龙门街道办事处大街上,寒风阵阵,女队员们舞龙的热情却越升越高。“走起……”龙门街道办事处文化综合站站长韩江一声吆喝,女子舞龙队队员舞动着彩龙,跑、跳、钻、绕,将彩龙舞得上下翻飞,游龙摆尾、滚龙抱柱等花样技巧,赢得了在场观众的阵阵掌声。
- {4 b4 p7 T! x4 O- l0 E1 c+ U  韩江介绍说,该办事处老年体育协会女子舞龙队成立于2004年,队员22人,远远超过了男子舞龙队的人数,平均年龄也超过了50岁。一些四五十岁的妇女,时常主动询问:“差不差人?差人我就来学。”在今年春节,龙队和狮队、大鼓军鼓队、彩旗队等将走上街头,为居民们欢度春节增添喜庆祥和的气氛。
0 H4 \0 ]9 M& ]. b! w6 l7 f/ o  “经常舞龙,身体越来越好,你看我就穿了一条秋裤,外套就一件呢子衣服。”61岁的脱质彬大娘,是女子舞龙队中最年长者,气色红润、精神矍铄,换上服装,一舞起龙就来了精神。脱大娘乐呵呵地说,她从2008年开始舞龙,如今体质很好,连感冒都很少。
0 E: n$ H" B. r" O  “舞龙主要靠手臂和腰力,如果没有腰力,根本就舞不动。”女龙头胡俊华58岁了,她说女队员们有扭伤过腰和手臂的,但好了还是继续来舞,因为喜爱没办法。
% Y7 [7 p! F! A! @- f  高坪区长乐镇女子舞龙队由每个村的村民组成,每个村有10多人,队员近200人。17日上午,长乐镇十四村一组的杨连芳起了个大早,走了半个多小时到了镇上,参加当天的表演。“我舞龙有10多年了,习惯了,不舞还不习惯。”同组的姚君梅属龙,今年是她的本命年,和她一样,属龙的就有好几个。“龙年舞龙,新的一年,必定好运来!”她的一句话,引得大家拍手附和。3 A; j) T- H! ~7 `
7 d( \0 @. N( G9 j1 F! t
  龙在南充& h. Q' j0 s9 |
  A、营山县济川乡曾挖出恐龙化石
+ ^: U* y1 e; D+ b8 |* z4 d$ o2 }$ J  恐龙是曾经生活在地球上的一种动物,我们在画册和电影中都曾看到过它形状奇特的样子。经科学家考证,恐龙在2.3亿年前就在地球上生活了,后来神秘失踪,它们在地球上繁衍生息了1.65亿年左右。5 d4 p( ~5 ?8 g4 O
  鲜为人知的是,在营山县济川乡曾经挖掘出恐龙化石,由此为恐龙大家族增加了一种名叫“济川营山龙”的剑龙。它的得名,是因为在1984年初,在营山县济川乡济川村八组挖掘出了新种属恐龙化石。9 e5 X! m/ v+ z- E" j- Z
  “当时整个村子都震惊了,都跑去看热闹。”回想当年,营山县济川乡济川村党支部书记李志轩说,当时大家都不知道“恐龙”是个什么东西,只是看见挖出了一些白色的形如石头的东西,直到最后专家赶来解释,大家才知道,恐龙原来是一种已经消失的物种。
/ L1 \+ i1 t2 ~7 [6 P( m2 _6 U5 B  1983年4月22日下午,在营山县济川乡(当时为济川公社)济川村八组,为了在自家房子后边搭建厨房,一户村民挖土掘石,准备把屋后那个小石包削平时,挖出了“怪牛角”。当时,该户村民并不知道此“牛角”为何物,直到当年12月,来自南充、重庆的专家一行,马不停蹄赶到济川乡,一番勘察考证后,才告诉当地村民,发现的就是恐龙尾巴上形状像牛角的刺。; Z' Y" ^9 R/ W; f
  1984年2月31日,《四川日报》头版刊登了配图消息《营山发现恐龙化石》,正式向外界披露了这一重大考古发现。李志轩说,村子里80%以上的村民都姓龙,至于为何姓龙,没有人能说清,当年“湖广填四川”时,就沿用了祖祖辈辈的姓氏。  
. ~! J, N8 v4 G! v& f. O  上了五六十岁的村民,对当年挖出恐龙化石一事记忆犹新,年轻一辈得知后也吃惊不已,想到有机会,一定要到收藏该恐龙化石标本的重庆自然博物馆去看一看,了解一下曾经生活在自己脚下这片土地上的恐龙,到底长得啥样子。7 c4 C5 D% L& k) `( p+ D" B
  B、你知道南充含“龙”字的乡镇吗?
! B& l4 s4 S% I5 u+ a' Q2 R! V9 |  地名,是一个地方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坐标。“龙”字在南充地名中频繁出现,凸显了南充先民对“龙”怀有的深切敬畏、崇拜及喜爱之情。南充地名中以“龙”命名的乡镇,有哪些呢?1 E' ^5 o, c3 R( }7 X
  根据市民政局区域地名科的统计数据显示,在全市394个乡镇和27个街道办事处中,有29个地方的地名中含有“龙”字,其中南部县有5个,阆中市、嘉陵区、西充县、蓬安县各有4个,高坪区有3个,营山县和仪陇县各有2个,顺庆区有1个。如果加上全市各村中含“龙”的地方,那可就数不胜数了。6 E+ h0 P6 V/ t9 Q- L" p* A
  西华师范大学原历史系教授龙显昭介绍说,“地名学”是一门学问,地名反映一个时代、一个地区的基本特征,包括当地的地貌、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民俗等内容。学术上,对“龙”的含义界定很多,龙图腾作为中华民族的象征,炎黄子孙就是“龙的传人”。比如高坪区龙门街道办事处,“龙门”在宋代建镇,后更名为新民区,最终恢复原名。嘉陵区龙蟠镇曾名为蟠龙镇,“龙蟠”二字突出龙的主题,更显气势。) @- c+ _: f( `! l7 u
  在龙门街道办事处,说起“龙门”的由来,有着不少的传说,一说因“鲤鱼跃龙门”而来,二说有“孽龙”之说。龙门街道办事处扎龙艺人李安民今年已83岁,是当地唯一扎龙传人,18日下午,记者见到老人时,他正在钻研创新扎龙,准备扎出1至2米长的龙,一人既可舞龙。5 x/ ^. q+ p; B- ]# q8 g
  李安民讲述说,相传很久以前,有一对贫穷的母子,儿子割草奉母,割草后发现次日草茂如初,因与邻居的儿子争夺,儿子以刀断草根得一珠。财主欲抢夺,儿含珠于口成为“孽龙”,玉皇大帝命二郎神前来制服,“孽龙”被追赶撞击山石为开,断岩的两壁对峙若门,后称“龙门”。, M% o* J" C' H6 v
  西充县祥龙乡人李平说,听老辈人说“祥龙”在清朝乾隆年间命名为“龙凤场”,后因当地人爱舞龙、会舞龙更名为“会龙”,最终因“会龙”地名重复,更名为“祥龙”。几经更迭,当地人与龙的情缘却丝毫未减。
( p0 g$ K8 \% b
- q) ?' p4 j' w  南充“龙”名一览  y4 G+ x) n$ X0 b5 x; q
  顺庆区:龙桂乡; M! h# J# b4 j, {
  高坪区:会龙镇、小龙街道办事处、龙门街道办事处
, b, {3 {3 l5 q' Y! h  嘉陵区:桥龙乡、龙蟠镇、龙岭镇、龙泉镇) G( v& ~* n! W2 n- |
  营山县:龙伏乡、回龙镇" l8 S' [6 g$ b  P* h
  西充县:青龙乡、车龙乡、祥龙乡、鸣龙镇# x, r  Y' |! T( e) n/ B& v
  蓬安县:骑龙乡、巨龙镇、龙云镇、龙蚕镇
/ M  _0 j$ O2 e& s9 ^$ C8 G  仪陇县:龙桥乡、九龙乡
- f) |+ c3 e7 U* @: R/ q1 V6 n3 O  阆中市:双龙镇、石龙镇、二龙镇、龙泉镇- [( S; g3 P  Y" @) S
  南部县:群龙乡、碧龙乡、龙庙乡、四龙乡、盘龙镇
$ W% A9 Z9 i' `7 l  w$ {" X5 y
  本版稿件由本报记者 李星星 采写 余中华 王景 拍摄
' l& ^9 w3 Z: k+ f% y  2012年1月17日,高坪区长乐镇“龙狮起舞”大拜年

该用户从未签到

20#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2 12:54:41 | 只看该作者
+ X: R5 U! y4 l
民间艺术 相如故里放异彩
) A$ u7 Q+ N0 q5 V! z$ b杨晓洪 郭安平 本报记者 刘海 王玉贵
( H/ J8 u' t' V3 P  因为《子虚赋》,也因为卓文君与司马相如的惊世骇俗之恋,使得司马相如流芳千古,也使得蓬安这座嘉陵江边的千年古城充满了浪漫的气息。
) p6 h' k- d8 Q& c6 d, g  蓬安是汉代大辞赋家司马相如的故乡。公元507年,南朝梁武帝以司马相如为县名,在这里设县,至今已有1500年。10月20日,蓬安纪念相如古县建县1500周年民间艺术大巡演揭开神秘面纱,21个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民间艺术表演节目轮番登场,让当地数万群众深切感受到了民间艺术的独特魅力。/ {# F" n6 z0 S! ^+ q; [5 \1 w
  民间艺术,相如故里放异彩
$ c$ P3 {' S( f9 L* _  记者看到,当日的蓬安县城处处张灯结彩,披上了节日的盛装。城乡的群众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从四面八方来到相如广场,等待“相如故里民间艺术大巡演”的开始。- [# U! @/ B$ G( ]* A
  下午3时,第一个巡演节目《嘉陵江上大舞台》开始走上街头。随后,运山战鼓、社火、采莲船、驴舞、颠花轿、彩龙舞……0 F. d0 c, c) `( o6 Y7 ^- ?# N" u
  “快看,快看!”随着观众的一片惊呼,只见四个身强体壮的大汉推着一个高台缓缓而来。高台上,3岁的小哪吒被固定在一个高2米的斜杆上,脚踏风火轮,手持长枪,与高台上的母亲做着各种姿势。《社火》中哪吒的精彩表演,赢得阵阵掌声和笑声。2 L- o' J& {. A, j, R3 y
  从相如大道到五星花园,2公里多长的巡演现场两旁,站满了数以万计的群众。“真是太精彩了。” 一位手持DV机的女士利用换电池的间隙对记者说,由于孩子生病,父母不得不留在家中,于是只好拍摄了回去给两位老人观赏。% e( Y+ R, K- f( w) F' S* h$ _
 挖掘民俗,民间文艺焕发生机
) H, {  U7 V" _' y3 |; p  “今天的民间文艺巡演,可以说是蓬安民俗的大展示。” 该县文体旅游局局长王俊英告诉记者。“比如舞草龙吧,据有关资料记载,早在30年前就已经衰落,更不用说搬上舞台、走上街头了。”
# |  x( ]- p( H& Q9 M. A" q' d  “看哦,龙在吐火呢!”人群开始沸腾起来,掌声与惊叹声此起彼伏。只见一条长20多米、全身用稻草扎成,通体呈金黄色的草龙腾、跳、挪,被10余名精壮的汉子舞动得活灵活现。! t$ W, K4 z/ e7 J% S
  舞草龙是当地农民为庆祝丰收、祈盼风调雨顺、老少平安的一项传统节日活动,在蓬安已有几百年的历史。“草龙一般长达20米,由数万根稻草编成。做一条需要10来天。”该县文体旅游局唐鸿彬介绍说,草龙以当地所特有的稻草为主要材料,辅以竹木做支架,采用编、插、嵌、剔、镂等10多种工序,编制工艺极为精巧细致。整条草龙外形古朴典雅,惟妙惟肖。
" F+ b  G/ m9 _0 b1 b; y: E  “舞草龙更是有讲究的,形成了龙串柱、龙摆尾、龙戏浪等多种表演套路。” 唐鸿彬告诉记者,龙头、龙骨、龙尾各部分的配合尤其需要高技术,一般人是不敢舞的。( r' v5 Z3 |& `! v+ G
  据悉,社火、驴舞等民间艺术,都是当地经过抢救性挖掘,才再次焕发了生机。
6 L! Z, r) b2 Z保护非遗,让民间艺术永葆青春/ S" k% x+ J& s2 A# u) @
  “蓬安作为相如故里,有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县委、县政府对民间艺术的传承、保护和开发高度重视。”该县县委常委、宣传部长王超介绍,蓬安已成立保护领导小组、科学制定工作规范、全面开展资源普查、成立保护工作机构、出台地方性保护政策、建设保护阵地等一系列卓有成效的保护举措。“今后我们仍要走好两条路:既要坚持政府主导,全面落实各项保护传承措施;同时还必须坚持市场导向,积极做好开发利用工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中华姚网,全球姚姓“根”之网。欢迎您宗亲!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4-5-5 00:03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