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姚网喜迎二十大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华姚网扫黑除恶倡议书
姚网网训,与家人共勉姚网建设捐助,宗亲合力助姚网姚网建站宗旨及姚网使命
文明姚网“九不发”中华姚氏十大人文精神姚家修谱,找姚网第五届姚商会于平公故里成功召开
查看: 3772|回复: 1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姚姓源流总说(仍不全面,供参考)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89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6]五品郎中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11-6 08:25:53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姚家修谱找姚网

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姚姓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姓,约形成于公元前22世纪,如今在以人中多少排次序的中国姓氏中,居于第64位。
( I" p2 h# Z" G" ` 6 }( ]6 w2 D9 J$ g9 G1 Y+ g1 z
姚姓来源有二:最早的一支始于帝舜,是以地名为姓,出自今河南范县南、山东鄄(juan)城北。
: g: L/ X2 N6 M/ I * R! ]) \# V( Z6 N1 w# @5 A
另一支是由田姓改过来的,形成于东汉时期,出自今江苏苏州、浙江德清。春秋时,郑国有大夫姚句耳、姚般。这是见于史籍较早的姚姓人物。晋代以前,姚姓己有迁到今天的山西、广西四川省境者。十六国时,南安赤亭(今天的甘肃陇西西)人姚瓶弋,世为羌族首领,自称其祖先是帝腕的后代, 先后投靠前赵、后赵,又降东晋,为车骑大将军、大单于。384年,姚苌率羌人独立,称万年秦王,进据北地(统治今天陕西耀县东南),386年称帝,建都长安,国号大秦,史称后秦。417年为东晋刘裕消灭。这是历史上唯一的姚氏政权。唐初有史学家姚思谦本吴兴(今浙江)人,撰成《梁书》50卷、《陈书》30卷。陕州硖石(今天的河南三门峡南)人姚崇,历任武则天、睿(rui)宗、玄宗三朝宰相,是一位政绩卓著的贤相;还有潼川(今天的四川三台)人姚言,当元军陷常州时,他筹划组织民兵反攻,宋军收复州城后被任为知州,坚守半年,城破后不屈牺牲。明代有太子少师、《永乐大典》纂(zhuan)修官姚广孝,画家姚绶。清代有学者姚际恒、姚文范、姚莹,散文家姚鼐(nai),嘉庆年间湖北襄阳农民起义军首领姚之富。于此可见,姚姓是个名人辈出的姓氏。" _6 f  M0 b3 z8 G. ?! s, P( i6 O! ^
" d5 \  X$ s. x: ^7 b" |1 O# u; `
尚明注:6 I# ^- d4 Q& t" U
上述内容出自腾讯问问,在姚网好像看过,但又没有搜索出来。感觉在姚网上好像见过,但搜索时又没有发现,所以就发上来,方便大家了解。供参考~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1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签到天数: 89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6]五品郎中

推荐
 楼主| 发表于 2020-3-21 21:25:20 | 只看该作者
姚姓得姓始祖* u2 r8 R% I4 J+ w

% @# [  a* b* M% ^1 @0 R虞舜,传说中的父系氏族社会后期部落联盟首领,历来被列入“五帝”之中,奉为华夏至圣。传其称号为有虞氏,姓姚,名重华,字都君,谥曰“舜”。因国名“虞”,故又称虞舜。东夷之人,生于诸冯(今属山东诸城)。他是帝颛顼的六世孙,自五世祖穷蝉起都是平民。 帝舜从小受父亲瞽叟、后母和后母所生之子象的迫害,屡经磨难,仍和善相对,孝敬父母,爱护异母弟弟象,故深得百姓赞誉。舜曾辛勤耕稼于历山,渔猎于雷泽(今属山东菏泽),在黄河之滨烧制陶器,在寿丘(今山东曲阜)制作日用杂品,在顿丘(今河南浚县)、负夏(今山东兖州)一带经商做生意。因品德高尚,在民间威望大。
% a7 s* M- i1 ^9 ?/ |- C) t4 y
姚姓部分迁徙传播
( G8 x9 f8 J3 t: b: O1 E0 h/ `1 a, o1 J$ O
姚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体,先秦时期,姚姓主要的活动地区在河南、山东地区  。秦汉两晋时,姚姓正支迁吴兴郡,其余迁到北方各地、东南各省,西北羌族姚姓的兴起和进入中原,大大扩增了姚姓人群的数量,同时甘肃洮水地区的姚姓南下四川和西南地区。《通志·氏族略》记载:"舜有二姓,曰姚曰妫。因姚墟之生而姓姚,因妫水之居而姓妫。 / q6 W# n8 b0 S& ?

5 x: q9 \2 g, w# z“武王灭商后,找到了帝舜的后裔妫满,武王把他的大女儿嫁给妫满,并且封他于陈。传至年仲敬氏时因避王莽乱居于吴郡,改姓为妫。传五世后,复改为姚姓。《唐书·宰相世系表》、《元和姓纂》等记载,五帝之一的舜因生在姚地,后世子孙便以居地为姓氏,称姚氏,世代相传至今,史称姚氏正宗。因而史称妫、陈、田、姚、胡为"妫汭五姓"。"妫汭",古水名,又作"沩汭",前文已述,舜帝本为姚姓,因居妫汭而得妫姓。这就是妫汭五姓的名称来历,所以妫姚二姓为同宗,曾经互用,舜帝为了加强子女间的团结,让姚姓子女曾经改为妫姓,让妫姓子女曾经改为姚姓,部分子女有改回本姓姚姓,部分改姓的本姓是姚氏的族人后来有改回姚氏,部分没有改回来,便发展出其他姓。武王灭商后,找到了帝舜的后裔妫满,武王把他的大女儿嫁给妫满,并且封他于陈(今河南淮阳)地,为陈姓和胡姓的由来。 部分改姓的本姓是姚氏的族人后来有改回姚氏,部分没有改回来,便发展出其他姓——《唐书·宰相世系》言,部分又改回本姓姚的:舜后代胡公妫满封于陈,至陈敬仲(陈完)仕齐,又改为田氏。王莽封同族田丰为代眭侯奉祀舜帝,后丰子田恢为避王莽之乱,徙居吴兴郡,又改为妫姓,其五代孙妫敷,又改回为姚姓。王莽还封同族妫昌为汉王,始眭侯。舜帝的其中一系支,历经姚——妫——陈——田——陈,多次变迁,并分脉出许多支姓。东汉尚书妫皓也改回本族最早本姓的姚姓。; K) r9 d9 v: F7 t
' ]( W, Q1 h4 ?- W7 N! J* a. l
”姚姓是中华姓氏中历史最悠久的姓氏之一,舜帝登帝位后,仁德荣耀,有子孙以帝名舜为姓,禹封皇舜长子商均于虞,至始祖33世孙妫满封于陈,谥胡公,其子孙或以国号陈称姓,或以官号改称陶唐氏,或以谥号胡称姓,或以尊讳满称姓,演变至汉朝,姚氏衍生出:妫、虞、陈、胡、田、袁、王、孙、陆、车等六十种,繁姓同根,异氏同脉。在中华姓氏中,妫、姚、田、陈、胡五姓同根源,其血缘先祖是舜帝姚氏。王姓的最早的来源是姚姓,部分姚姓族人经过多次改姓:从姚姓改为妫氏,再改为陈氏,再改为田氏,部分田氏改回到最早的姚姓,部分没有改回,便继续为田氏,田氏有再次改姓的,改为王姓。 齐王田建三子:升、桓、轸,升、桓改姓为王氏,其后代即汉代王莽,西汉帝国皇太后王政君一族,此为王姓的一大源流。公元前368年,田和取代姜姓为齐国君主,史称“田氏代齐”,传8王,为秦所灭,其子孙废为庶民,其中一支自认为齐国王族,遂以王为姓。王莽封自己祖先的本姓姚姓同族田丰为代眭侯,后来丰之子田恢为避王莽之乱,过江徙居吴郡,又改为妫姓,其五代孙妫敷,又改回为姚氏。前文已述,舜帝本为姚姓,因居妫汭而得妫姓。改姓的本姓是姚氏的族人后来有改回姚氏:陈国自妫满于西元前1045年开国,至西元前479年陈国灭亡,历566年。周敬王姬丐41年,陈国被楚国所灭,楚惠王在原地建立了陈县,后改为楚国的别都,陈姓子女改回姓妫,再传五世后,复改为远祖之姚氏,世代相传至今。
- f6 J" W. M: e7 Q9 s2 b2 E. s7 \% a* A1 M2 X
《汉书·王莽传》载王莽在谈及自己的族系时说:“虞氏之先受姓曰姚,姚姓 ,其在陶唐曰妫,在周曰陈,在齐曰田,在济南曰王。” 姚、妫、陈、田、王姓,凡五者皆舜帝嫡裔。王莽在这里概述了舜帝一族姓氏变迁的历程。舜帝后裔历经数千年繁衍播迁,蔚为望族,并从中派生出60多姓,其中多为中华大姓,除姚、陈、田、胡姓外,在中华100大姓之内的还有王、孙、袁、夏、陆等等。舜裔人口在全世界约有1.5亿,其中陈姓繁衍得最旺盛,约占一半。现海外成立有世界舜裔宗亲联谊会,世界舜裔宗亲联谊会 是一个全球性的民间社团,是一个包容较多姓氏的寻根组织,如今参加这个组织的有姚、陈、虞、胡、田、潘、孙、车、陆、王、袁、姫等10余姓。+ l4 _8 u5 U: w8 t9 b  O  g9 u

! s/ U7 v1 e( h5 q" l& A
9 U9 b% ^( B: |
[url=]宋朝[/url]时期,姚姓大约有32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41%,排在大姓的第五十六位。姚姓第一大省是河北,约占全国姚姓总人口的25%。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河北、浙江、陕西、江苏,这四省姚姓大约占全国姚姓总人口的60%,其次分布于四川、山西、广西、安徽、河南、江西六省。当时的河北、江浙、陕西是姚姓的三大聚集中心。, @' B2 o# D( f! x' f
明朝时期,姚姓大约有56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62%,为明朝第33大姓。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浙江、江苏,这二省姚姓大约占姚姓总人口的48%,其次分布于广东、江西、安徽、山西四省。浙江为姚姓第一大省,大约占姚姓总人口的33%。宋元明期间600余年,姚姓人口主要向东南迁移。姚姓人口的重心由北向东南漂移,[url=]浙[/url][url=]苏[/url][url=]赣[/url][url=]皖[/url]是姚姓的密集地区。+ F  K0 A, Y9 \5 }7 J& P1 Y6 K9 s

: [0 J( g! [. c6 [- \2 d- {

签到天数: 89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6]五品郎中

推荐
 楼主| 发表于 2020-3-21 21:27:14 | 只看该作者
姚姓人口分布: J; E) ]4 S& j% x  t( W; Z# M" o7 n
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62位,属于大姓系列,人口约504万,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3%左右  。宋至今千年中姚姓人口的增加率是呈∧形的态势。在全国的分布如今主要集中于浙江、安徽、广东、江苏四省,大约占姚姓总人口的26%,其次分布于河南、四川、河北、湖北、湖南,山东这六省又集中了33%的姚姓人口。安徽为当代姚姓第一大省,居住了姚姓总人口的8.7%。全国形成了以皖浙苏、粤湘为中心的两个姚姓高聚集区。从明朝至今600年期间,姚姓人口流动由东南部向华中、华北、西部的回迁十分强劲,大于由北向南的迁移。姚姓在人群中分布频率示意图表明:姚姓分布很广,但不均衡。在皖苏浙大部、上海、江西北部、湖北东部和西北、湖南西部和东北、广东大部、桂贵、云南东部、四川西南、重庆南部、福建南部、陕西中部、河南西部、宁夏南部、甘肃东部、山西南端、黑龙江东部和西部,姚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0.44%以上,其中中心地区可达0.8%以上,以上覆盖面积约占了总国土面积的19.4%,居住了50%的姚姓人群。在青海湖和云南横断山脉以东的其他地区,姚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0.22%一o.44%之间,以上覆盖面积约占了总国土面积的45.3%,居住了49%的姚姓人群。# t1 p* T  p7 j. `* K! T% d

. v6 {! D) @% ^姚姓向南发展
! B3 p4 x- K3 v# i# B  o5 `' Y6 i( I/ T2 s
姚姓自诞生后至春秋期间,主要在河南发展,到秦代以前,姚姓已经发展到了山西,广西,四川等地。公元384年,姚姓建立了后秦政权,姚氏因为有了这支来自甘肃陇西一带姚姓的加入而壮大起来。后秦政权消亡后,据《晋书》记载,刘裕将姚姓“余宗迁于江南”。因此,江南的姚姓人中有不少是这支姚姓的后裔。之后姚姓的繁衍的速度更快,播迁的范围更广,到唐代以前,就已经成为今天浙江吴兴(今浙江省湖州市)以及甘肃陇州一带的望族。后来吴兴的一支姚姓,迁入陕郡。唐朝以后姚氏的繁衍更加广泛,已遍及中国的大江南北。唐朝时,姚姓首次进入福建。据史书记载,陈元光入闽开辟漳州时,随行人中就有姚姓人。其中,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因云南的姚安、大姚等县的姚姓人最多而专门设姚州。宋朝,姚姓发展到了广东。 福建莆田姚姓,同时播迁外地  ,莆田姚姓姚天明九世孙姚东夫,在宋绍熙二十八年,从莆田迁往潮州,创立横沙姚姓,衍为海阳姚姓(潮州潮安县旧称),姚天明九世孙姚立夫,宋淳熙二年,从莆田迁往揭阳定居。其后又在揭阳海湖村 仙阳 开族,衍为揭阳姚姓,姚天明九世孙姚粢, 那时任职潮州 潮阳县三任县尉后, 宋淳熙九年 ,由莆田举家迁居潮邑城西,其后代亦衍为潮阳姚姓,称作莆田姚姓昆仲三人创三阳,一海阳(潮州潮安县等),二揭阳,三海阳。此后,潮汕姚姓又传衍海外 。明朝初年,祖籍福建莆田人,户籍广西的姚武定、姚武宽、姚武官进入海南,成为姚姓入琼始祖。 江西籍姚姓中的一支也于这一时期迁入云南蒙化(现云南省巍山县),2001年在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发现了一份由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亲笔题序的《姚氏族谱》,落款为“熙宁四年辛亥年,现文殿学士特进上柱国太子少师、六一居士欧阳修书”。书字后盖“六一居士"”篆字方形图记。从族谱及序文中可以看出,巍山姚姓原为江西籍,他们的先祖在唐宋时期已经成为海内望族,这支姚姓的第二十四祖克明、克澄跟随明军进入云南后入籍蒙化(现巍山县),欧阳修真迹应为明朝初年带入云南的,成为巍山姚姓家族的祖传之宝。清朝,姚姓进入台湾并开始播迁海外。

9 ?$ p3 {$ n. ?$ c% G3 m: s; }: v( p! h
姚姓向北发展8 B! K4 {; v  ]1 [% h0 C

  |* c- W% ~3 \0 f" Q: w9 Z5 }/ d8 F+ G姚姓在向南发展的同时也向北发展到了内蒙古,辽宁等地。姚姓人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名人辈出,为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有不可磨灭的贡献。这一点从有历代关姚姓人的对联中便可管窥一斑。如“父子成双史,兄弟号二姚”,上联说的是隋朝散骑常侍姚察,受命修撰《陈》、《梁》两部史书,直到去世时还没有完成,他的儿子继承父志,修完二史;下联指宋代都指挥使姚麟,字君瑞,节度建雄定武军,用兵沉毅多奇策。有功不自夸,治军严明,下属兵将都乐意为他效命。兄弟二人后来都立了大功,人称 “二姚”。“爵封梁国;文重桐城”,上联说的是唐朝著名政治家姚崇,他本人及其家族在政治方面很有成就,姚崇官至宰相,曾任武则天、玄宗朝宰相,为政清廉,深得众望,开元初年被封为梁国;下联指清代散文家姚鼐,字姬传,桐城人。乾隆年间进士。参与了《四库全书》的修纂。主持江宁、扬州等地书院长达四十年。姚鼐工古文,与方苞等为“桐城派”代表。著有《古文辞类纂》、《惜抱轩文集》、《竺集》等。另外,谈到姚姓,腊梅和姚黄牡丹也不能不说。河南省鄢陵县的蜡梅在中国最为著名,县城西的姚家村 ,家家户户,房前宅后,遍植蜡梅,历来享有“姚家黄梅冠天下”的盛誉。牡丹花中的名品——姚黄是一个古老品种,据说起源于宋朝一姚姓庭院,被誉为"花王"。

9 C; O% U, t) m8 r9 @' l- H: i6 g: L

WechatIMG274.png (144.33 KB, 下载次数: 132)

WechatIMG274.png

签到天数: 89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6]五品郎中

推荐
 楼主| 发表于 2020-3-21 21:23:34 | 只看该作者

: U. k( T7 w2 z! ^姚姓与姬姓、媙姓等二十个古姓均起源于公元前两千多年前的母系氏族社会,至今近5000年,是中国四大历史最长的姓之一。$ M2 }& I& c" Z+ _2 w: o, T

  q/ _7 u( ~* V; l1 w2 d姚姓出自五帝之一的虞舜,舜(有虞氏,名:重华)生于姚墟,他的后裔子孙便以地为氏,称为姚氏。: f) s* K' c, m7 ]8 o3 q! W

/ V: ~1 Q( P, a7 f姚姓在全国的分布如今主要集中于浙江、安徽、广东、江苏四省,在宋版《百家姓》中名义上排第101位,在2007年中国百家姓氏名义上排行第51位。% p' ]. t7 Q& I! ^# B" t% m
5 E2 ~3 t" q; S5 [
9 h/ h2 K: R" f- s6 q
姚姓起源源流7 w9 q. Y7 C, a% H( X
$ `' _/ g/ G0 W2 y6 v' a& T
源流一
8 _& G8 p) x- k# P出自姚姓。 源于舜帝姚重华,世代相传至今,史称姚氏正宗。南宋的《通志·氏族略》记载:“姚姓,虞之姓也,虞帝生于姚墟,故因生以为姓” ,舜因生在姚墟,其后子孙即以地为氏,称为姚氏。北宋景佑年间刊本:邵思著《姓解》记载:”女生为姓,故姓之字多从女。虞舜生于姚,故因生地为姓,后世有以姚为氏。“《元和姓纂》载:“姚,虞帝生于姚墟,子孙以姚为氏。”《唐书·宰相世系》:”舜后胡公妫满封陈,至敬仲仕齐,又为田氏。王莽封田丰为代眭侯,后丰子田恢为避王莽之乱,过江徙居吴郡,改为妫姓。其五代孙妫敷,又改为姚氏。 “ 《古今姓氏书辩证》记载:”舜因生于姚墟而姓姚,因居妫水而姓妫,故姚恢改姓为妫, 妫皓又改姓为姚,知姚与妫可通....... 武王时有虞遏父者,以奉虞帝之祀,是为胡公“。《尚书·尧典》记,舜“厘降二女于妫汭,嫔于虞。 舜在当帝之前,四岳曾向帝尧推荐过舜,尧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嫁给他,让他们居住在妫河边。他们的子孙有留在妫河边居住的,便以妫为姓。2 @2 F+ o' ^7 g1 H+ ^% ?

: ~" l6 y9 p; @0 e2 k1 G
  t$ J" I8 ]7 z8 A/ k/ n  o' R* \* _/ G, ~
源流三
0 A& K! d- t) L8 i史记载︰春秋早期有姚国,虞舜后代,子孙以国为氏,称为姚氏  。
6 C# {$ p3 G' X
源流四

4 V% D5 i6 Q" R% s& O* f$ l4 `5 S% V! z源于羌族,出自后汉西羌烧当羌部首领姚弋仲。据史籍《晋书》记载,南安郡赤亭地(今甘肃陇西东南)羌族首领弋仲,本是汉朝西羌烧当氏的后人,他自称是帝舜的后代,故而改姓姚,称姚弋仲。在姚弋仲的后裔子孙中,皆以首领所改为姓氏,称姚氏,世代相传至今  。
) m3 }- c. a, u1 U: ~* e0 H( A

" N, t; q0 U0 [: m1 F* ^源流五
% H$ j! G- u$ K7 H, c1 A- U
源于蒙古族,出自元、明时期蒙古族禹尔部。据《清朝通志·氏族略·蒙古八旗姓》记载,明朝时期,有蒙古族人饶五十,因有功于朝廷,受赐姚姓而姓姚,称“姚名智”,其后裔子孙世代称姚氏至今等  。

8 a) r+ q0 `* B& g5 f4 {( k# n* ?; G1 P; C
源流六
# D% ?) N4 t4 {+ v& w2 D
源于满族,出自金国时期女真岳佳部。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满族耀佳氏,源出金国时期女真岳佳部,满语为Yaogiya Hala,祖先原为汉族,东汉末期被辽东鲜卑乌桓部虏携后融入鲜卑族,后逐渐演化为辽东女真,世居叶赫(今吉林梨树叶赫乡),后多冠汉姓为姚姓  。

" Q. q. \" T2 D% j4 L
" K0 O6 _1 t  {0 r6 Q" {源流七

! [, ]( w1 t0 |/ D8 u/ Y/ K/ T+ X源于德昂族,出自明朝时期德昂族拉耐氏族。在明朝万历年间中央政府大力推行改土归流运动时,被归入为云南副总兵邓子龙所辖姚营兵,驻扎在姚安,因此取汉姓为姚氏  。
0 Y9 B& Q# H: d( \

" E* ]& |7 b7 ~源流八

1 c, o' s4 W% s5 Q$ [* o/ m: B3 H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今苗族、水族、羌族、拉祜族、彝族、土家族、壮族、白族、俄罗斯 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姚氏族人分布。多为明、清时期,中央王朝在中南、西南、西北地区实行改土归流运动中,被地方汉族最高行政长官赐予的汉姓,亦有汉族兵员驻守边疆时与各民族联姻后带入的汉姓  。
* U4 L# y9 A% x# v

! n8 w8 m5 T: H0 w1 a: m# F其它

0 T: ?, o# L: l8 {0 X《大荒南经》中说“帝俊妻娥皇,生此三身之国,姚姓,黍食,使四鸟”等等 ,《山海经·海外西经》:“三身国在夏后启北,一首而三身。” 三身国应在今日西南地域,即四川、贵州一带。
6 \# t# D& Z! O

WechatIMG273.png (79.92 KB, 下载次数: 140)

姚姓源流总说

姚姓源流总说

签到天数: 89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6]五品郎中

推荐
 楼主| 发表于 2020-3-21 21:29:03 | 只看该作者
郡望
" w( t: O: F8 m' P
- h7 O7 W  n0 ]吴兴郡
0 E+ r: b7 x& T- @- n5 X& ~周朝置县,秦汉设吴兴郡,三国时期吴国宝鼎元年(丙戌,公元266年)置郡,治所在乌程(今浙江吴兴),其辖地今浙江省临安至江苏省宜兴一带。东晋朝义熙初年(乙巳,公元405年)移至吴兴(今浙江吴兴),当时辖地在今浙江临安市、湖州市、余姚市、杭州市、德清县、兼有江苏宜兴一带县地。公元前13年舜帝69世嫡长孙西汉大臣姚平举家定居吴兴,隋朝仁寿2年(壬戌,公元602年)因濒太湖改名湖州。唐朝时曾改湖州为吴兴郡。姚氏成为吴兴大族、望族,吴兴成为姚氏郡望,姚氏成为吴兴郡姓。外迁异地子孙遂以吴兴标谤郡望。福州闽东地区姚氏,都是吴兴姚氏分支。所以,族谱、楹联都标明吴兴望族、吴兴衍派、吴兴郡姓。
0 F5 b1 A4 o1 e1 ]南安郡
- V) I8 z# e: T7 w- S% i* d5 O
西汉时期置县,治所在狄道(今甘肃省 陇西县)。东汉朝中平五年(戊辰,公元188年)分汉阳郡再置郡,治所亦在狄道(今甘肃陇西渭水南岸),其时辖地在甘肃陇西县东部及定西、武山县一带地区。南北朝时期的梁国天监年间(公元502~519年)亦置南安郡,其时辖地在今甘肃省西部各县,为全省三郡之一,辖兴、泉、漳三地。隋朝开皇九年(己酉,公元589年)改郡为县。/ W1 t. Z8 H% P, A. b2 F
2 Y* U: W. {+ e  C9 |

. ^5 q7 Z( h5 I# ^7 |  H. @: s广州姚钟尧简说姚姓之郡望和堂号
7 Y/ y( V3 @' W* Chttp://www.yaogens.cn/portal/for ... 00111&fromuid=1
' R1 q+ Q; N6 C(出处: 姚氏宗亲网)
9 K, q6 n' O6 ?' b% d  V6 q3 y  D' F
0 N( `$ U$ E( k
堂号
9 l4 s" e; H2 l8 o* r; ^  ' v" N5 G6 Y8 V; m$ j
三畏堂:出自《论语·季氏》:“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3 z! I' H* h$ \. m+ [& O; c4 q" k3 L
历山堂:纪念圣祖舜帝征庸前长耕历山。
5 i& ^& X8 `1 Q. m- Z: t9 @堂山堂( X1 ~! B4 a' I/ U+ u
耕历堂:纪念圣祖舜帝征庸前长耕历山。1 o* E+ D- w& c4 ?9 C
潮山堂:长乐
) r0 ?0 f% z$ B& ~, H- m穹窿堂:宁德: ^# Y; S5 v/ i$ e. f9 \- ^
中山堂:闽侯
% P! q. F1 k) u; {9 V3 C- E天马堂:屏南
4 N; N/ K1 b* v5 V+ M' ]  F隆山堂:福安- o2 I6 k, @2 ^5 B' R
中沁堂:莆田6 u0 K/ \% d- W
罗山堂:晋江
' H% \2 M+ }& B+ Y, ?. ?3 N8 S仙源堂:黄柏
, b1 ]5 U$ @( Y* z- [9 D南溪堂:浦城
3 s, `6 {& g+ h% S+ F圣仁堂:舜帝是至仁圣明的帝王。
3 x, v: Y1 s' J8 n求正堂:以舜帝至圣至仁至善至孝至义为正而谓名号。) {  ?# C* {- o$ B# @; R2 L" i
仁圣堂
9 F& i& O7 @% `3 ]) l- f  P: k$ ~存仁堂$ H" C$ \8 j' B! b1 z5 @
南安堂:以望立堂。& p' U. D. P* |9 P" _% ^
世德堂* s' Q& c; w  c* b( O! w1 E" L% W
吴兴堂:以望立堂。' V3 Z/ q* N1 {
藻镱堂( L- c4 n0 n! I# u4 I0 Z" i
谐孝堂7 T- T0 n7 M8 C5 I
承德堂
3 V. A% }9 [3 m. S5 E- B重华堂
5 r3 a4 R* I! H; P- b, t上郡堂! M, E1 @9 P. [3 }/ _8 ~6 ~

该用户从未签到

推荐
发表于 2020-3-22 07:31:59 | 只看该作者
姚尚明 发表于 2020-3-21 21:23; X" L4 k' o7 b8 H6 Y" W
姚姓与姬姓、媙姓等二十个古姓均起源于公元前两千多年前的母系氏族社会,至今近5000年,是中国四大历史最 ...
2 x7 {) H1 h) }; D6 D
      4#,是从公众号姚氏大家族那里来的,也不知姚氏大家族哪里来的。& M+ F4 F3 x. m# M$ v7 U' e  d

8 m3 a2 c0 n( r' k       她的这句话,不知被我批了多少次——“姚姓与姬姓、媙姓等二十个古姓均起源于公元前两千多年前的母系氏族社会,至今近5000年,是中国四大历史最长的姓之一。
# d! l' D# S. |( x0 {% o5 T8 ~; O       中国四大古姓有媙姓?3 Q! q, V: _- X2 }
      媙姓是什么时候的姓?6 M" B( H& v! A/ e+ J
      媙姓是哪里来的姓?6 v! y# y1 X' I' F' Z! i$ Q
     “媙”不是姓!  X- I* X9 X8 x9 @) }; Q0 z; |

该用户从未签到

13#
发表于 2021-12-21 19:18:17 | 只看该作者
1#    错字连篇。  Z; n) V" }: z6 c8 A# n
7 `( _# e2 a  I( [; C
       “十六国时,南安赤亭(今天的甘肃陇西西)人姚瓶弋,世为羌族首领,自称其祖先是帝腕的后代, 先后投靠前赵、后赵,又降东晋,为车骑大将军、大单于。384年,姚苌率羌人独立,称万年秦王,进据北地(统治今天陕西耀县东南),386年称帝,建都长安,国号大秦,史称后秦。417年为东晋刘裕消灭。这是历史上唯一的姚氏政权。唐初有史学家姚思谦本吴兴(今浙江)人,撰成《梁书》50卷、《陈书》30卷。' D  ~4 {  a0 z/ ^% [. x: r5 D) x
. E- ]. C  B" H! D
        ……% b( h( G( Y2 \5 C6 S

签到天数: 11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6]五品郎中

12#
发表于 2021-12-20 12:31:11 | 只看该作者
   宁德洋中镇姚溪尾五显庙门楣书穹窿镜,屏南县甘棠乡瑞云有座天马镜姚一公,姚二公,姚三公庙。虎贝镇黄柏土主:当镜明王庙门楣书仙源镜。就创出穹窿堂:宁德,天马堂:屏南,仙源堂:黄柏。

签到天数: 11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6]五品郎中

11#
发表于 2021-12-20 12:14:08 | 只看该作者
   关于闽东姚氏堂号文中都是错的。长乐姚坑耕历堂。宁德洋中镇姚溪尾,金涵乡琼堂,虎贝镇黄柏,三都镇象溪,漳湾镇棋盘镜,八都镇坂中,蕉城区北门姚,西门姚。福安市溪尾镇圯湾,下邳,下白石镇康坑,溪潭镇后屿。柘荣县姚家村。屏南县甘棠乡瑞云,霞浦县松山,四门桥,古田县大桥镇苍岩,曹洋,坑头顶,鹤堂镇苏洋,吉巷乡吉口,古院,大重峰,黄田镇潮渔。以上都是吴兴堂。而不是所谓潮山堂:长乐,穹窿堂:宁德,天马堂:屏南,隆山堂:福安,仙源堂:黄柏。隆山堂:福安(溪尾镇龟山)

该用户从未签到

10#
发表于 2020-3-22 07:54:04 | 只看该作者
姚尚明 发表于 2020-3-21 21:23
0 u9 t6 ~0 N/ `* s6 a: n) o# {1 C8 m姚姓与姬姓、媙姓等二十个古姓均起源于公元前两千多年前的母系氏族社会,至今近5000年,是中国四大历史最 ...
9 T/ H  h: u1 M* l- ^. C
       4#,来自姚氏大家族。
/ F. `4 G* B0 f) ]$ x6 s' M! U5 _       姚氏源流2甚是荒唐。你转发,有没有先看内容?
9 F' z+ G# {9 d- h$ v7 }: d, e/ u4 M, c% u4 y% q! i
——“源流二5 u# Y3 v, O2 V
源于“癸”(舜之妻名),女+癸=姚。) L# H/ E7 C  e; h
远古部落联盟时期,炎黄先祖,登泰山祈祷,天乃降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神州依据天意,两两而合,命名五大宗族,并铸十鼎,永铭天德。其中,帝标记“癸戊”。
  \. T! s: f  ]) B. D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4-5-4 05:42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