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姚网喜迎二十大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华姚网扫黑除恶倡议书
姚网网训,与家人共勉姚网建设捐助,宗亲合力助姚网姚网建站宗旨及姚网使命
文明姚网“九不发”中华姚氏十大人文精神姚家修谱,找姚网第五届姚商会于平公故里成功召开
楼主: 蓬安姚波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夹塘姚氏——虞舜嫡系后裔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307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8]三品御史

41#
 楼主| 发表于 2012-12-6 13:48:38 | 只看该作者
姚家修谱找姚网
本帖最后由 卧龙姚建中 于 2012-12-11 10:33 编辑
3 ]. E* v' K  j! S  _: \+ l
, _& _5 L; d/ ]  \  I$ \. h- z  p

易    子

说到舜王庙,必先说及虞舜。

传说中,虞舜出生于浙江上虞。《会稽旧记》说:“舜,上虞人,去虞三十里有姚丘,即舜所生也。”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浙江历史》第一章第二节《舜在浙江的传说》中说:“舜的母亲是握登,生舜于上虞姚墟,所以舜就姓姚。”而虞舜到过上虞的故事,史籍中亦多有记载。《水经注》引《晋太康三年地记》:“舜避丹朱于此,故以名县。百官从之,故县北有百官桥。”亦云:“舜与诸侯会事讫,因相虞(古通娱)乐,故曰上虞。”

作为位列二十四孝首孝的虞舜,不仅以孝闻,更以功德名。虞舜之时,人称大道之行天下为公。讲信颂睦,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育。舜年尧日欢乐无比的赞颂从此流行。上虞之地,民感其恩,子孙思表其德,唐时曾建大舜庙。清道光与民国时又多次重修。遗憾的是,千年古刹至“文革”时连尚残存的建筑物也全部拆掉。

虞舜是上虞的,但虞舜更是会稽山区人民神话传说中的共同祖先,不啻上虞有过大舜庙,绍兴王坛镇亦有舜王庙,且是目前全国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一座。仲夏的一天,应几位好友之邀,我前往拜谒舜王庙。

绍兴的舜王庙建于王坛镇舜王山顶。舜王山原名乌龟山,舜王庙建于乌龟背上,坐北朝南,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舜王庙建于何时,已无从查考。而最早关于舜王庙修建的记载,则在清同治年间,以后殿东侧墙石碑为证。碑文中说,清咸丰年间重建舜王庙。同治年间再度重建舜王庙。这说明,舜王庙其实早已存在,清只是重建而己。

驱车来到舜王山麓,沿着用鹅卵石铺就的小路盘旋而上,但见一棵千年古樟拔地而起,因为靠路一边垒起了石壁,一些树根缘石壁而行,如闪电裂空;部分树干破缝而出,如大纛迎风。据陪同的朋友介绍,此树“文革”时有半截烂掉了,树干生一大洞,古樟快要枯死。可一俟“文革”结束,舜王庙修复以后,古樟始复活,树干上的大洞亦自然愈合。个中原因,连专家都说不出究竟。走过古樟掩映的神路,已感到无形的凉意扑面,世事的喧闹在思绪里一点点地远离。转瞬间,舜王庙便突兀在了我们眼前。

进入庙内,便知舜王庙分为三进:山门和戏台为第一进,大殿(坐宫)为第二进,后殿(行宫)为第三进。整个舜王庙,以山门、戏台、大殿为中轴线,东西两侧前半部为看楼,后半部为配殿。大凡庙之山门皆庄重、肃穆,舜王庙亦不例外。只是它更具神秘感,抬头而见庙门上魏征、徐茂公、秦琼、尉迟敬德四个神像,不免让人肃然起敬。

大殿自是舜王庙的核心部分,亦是最富视觉冲击力之所。大殿面宽为三开间,地面用石板平铺。大殿前檐有4根石质檐柱,明间每根直径达40厘米的石柱,深雕云龙,龙姿活跃,昂首摆尾,形象逼真。次间两根石柱浅雕栖凤,姿势优美,栩栩如生。二龙二凤的配伍协调,给大殿创造了一派宏伟的气象。更兼两侧山墙上镶嵌的以西湖十景为内容的构图精巧、刀法流畅的青石浮雕,连同大殿拱门上的石质匾额和其他或阴刻或阳雕出自大家手笔的石质对联,莫不令石雕艺术成为舜王庙之“一绝”。

值得一提的是,对联内容大多歌颂虞舜精神。诵读着,欣赏着,我刹地想到,石头既是山野之物,又可随时洗磨为镜,便就谁也可以用来照人照世,表达思想,褒贬人物了。胡适说:“中国文学史何尝没有代表时代的文学,但是我们不应该向那古文史里去找。应该向旁行斜出的不肖文学里去找寻。”了解中国的政治史亦应该除二十四史外,到路边或祠庙、旧宅的古石块上去找。因为老百姓将它用作代言的嘴巴。要知道,石虽无言,文化有声。感人的故事与坚强的石头一起经过历史的风雨,依然会闪烁真理的光芒。真的要感谢那些撰联、题词者,是他们准确而生动地阐发内心最本质最精微的汉语意义,让人清晰地倾听重奏的锵然和鸣……感谢他们用智慧点化颂刻,用心灵沟通石碑、石柱;也要感谢凿雕的工匠们,把它们磨砺成稀世珍宝,沉默之余,呈现出无法估量的价值和无与伦比的魅力。

舜王庙有“三绝”,木雕也是其中“一绝”。手法自有深雕、透雕、浮雕、圆雕、贴花等,其内容结合当地风土人情,寓意深刻。牛腿用“福、禄、寿、禧”四大吉祥物,而梁架、柱枋、雀替等构件以传统典故、古代人物、花鸟走兽为题材,宣传忠孝节义,象征吉祥如意。各种雕刻,刀法细腻,别具匠心。舜王庙的另“一绝”,则是砖雕。大殿正脊砖雕“国泰民安”四个楷书,以及垂脊前端的人物走兽砖雕艺术,也是别具一格,让人叹为观止。

大殿正中的神龛内置舜王坐像,两旁为舜之八大臣坐像。凝神观瞻匾额“万民永赖”下的舜王坐像,那份从容、坚毅、和蔼、宽厚,让人忆念舜王“勤于民,苦忧人,只为苍生不为身”和以德感人、以诚待人的精神。于是,终让人想及,虞舜端坐庙内,默默享受这满院景致,让后人不忘,是因为他创造的一种精神。是啊,一个人不管他的官位有多大,总要还原为人;不管他的寿命多长,总要寿终正寝。只有极少数人才有幸被老百性筛选,历史擢拔而为神享四时之祀,得到永恒。而当我们数典寻祖时,更要感谢虞舜和虞舜们,是他们为我们画出精神轨迹——其实,一部中国历史,不,整个的一部世界历史,不就是这样在人类前进、创新和牺牲精神的鼓舞下书写而成的吗?

戏台,是舜王庙建筑艺术的又一闪亮的看点。戏台,在山门之内,重檐挑角,台面深广。戏台面朝大殿,其意为演戏娱神。戏台的檐屋面自下而上层层收分,台周三面护以花格低栏。戏台前柱牛腿用“和合二仙”、“刘海钓蟾”、“刘海戏钱”为内容的木雕,给人以和合喜庆之感,后台的牛腿以“雄狮戏绣球”和“雌狮抚幼狮”为内容雕刻,形象逼真,呼之欲出,严肃而不乏活泼。戏台最具特色的,则是戏台藻井。在鸡笼顶藻井中,通过16组螺旋式微型斗拱组成密集的螺旋,恍如狂涛怒潮,恰似飓风席卷,瞬间一个生气勃勃、经天纬地、运动不息的艺术形象便扑面而来。据介绍,戏台藻井的设计,也合乎声学原理,台上演员唱出的声音经螺旋形藻井的旋转,转出共鸣,转出和声,以至一直将声音传得很远很远。我总以为,历史文化,是一种智慧、美感,是留存文明的记忆,是一种不断鼓励我们的力量。你只要站在这古戏台边徜徉片刻,便能强烈地感受到一种厚重幽远的文化张力。于是,觉得绍兴人的含蓄与优雅都是古戏台一手培养起来的。你想,戏台的精美书法、哲理楹联、完美雕刻,哪一样不怡情悦目呢?再配了月夜、乐曲、水袖,最硬的汉子也被软化了,最粗俗的女子也被净化了。可不是?坐在古戏台下看戏,就是一次文化的洗礼。

签到天数: 307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8]三品御史

42#
 楼主| 发表于 2012-12-6 13:49:0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卧龙姚建中 于 2012-12-11 10:34 编辑
, u9 ^& T4 N5 H- N2 v3 ^1 `: j$ g9 S+ }  r* M5 q+ G

1978117日,日本松山芭蕾舞团团长、日中文化交流协会常任理事、日中建筑技术交流会副会长清水正夫一行去舜王庙参观考察。原因是他喜爱鲁迅作品,对《社戏》一文中的三面可看的戏台很感兴趣,想实地考察一下。想不到,除了对戏台颇感兴趣外,还对舜王庙的石雕、木雕、砖雕艺术赞叹不绝。回国后,又写了专著介绍舜王庙的建筑艺术。从此,舜王庙开始走向世界,声震海外。

与戏台相配的是殿东西两侧的看楼。看楼各分八开间。楼前檐设石质栏板,楼面用木地板铺设。中间有通道,通道两侧各有木梯。在东西两侧看楼的墙上,一块禁碑,十分引人注目,曰:“公禁庙内不许粪桶,如违,罚瓦三千张。公禁大小人等不许登台看戏,如违,罚瓦一千张。公禁两廊看楼不许男人混入,如违,罚瓦一千张。公禁庙内并山门口不许安摆赌桌、掷骰、博钱等项,如违,罚瓦三千张……”所禁共九项。可以想见,此乃其时“合社公具”之文明契约,旨在维护秩序,保护舜王庙。

后殿,面宽三开间。殿内石柱呈圆形。明间后廊正中央为石基座。“文革”前,坐像为樟木雕成,面呈五彩,头戴平天冠,足蹬朝靴,身穿蟒袍,手足都可活动,衣帽鞋都可以脱下来。据介绍,为的是洗濯的方便。此坐像毁于1958年,现存的神像是“文革”后塑造,由中国美院设计。坐像头戴冲天冠,身穿蟒袍,手执玉珏,初塑为仿青铜,后改为金色。与大殿坐像比,后殿的虞舜像更显威武。往事越千年,历史的风尘自不能掩遮他睿智的目光,游客的言谈与庙外的喧闹也不能把他从沉思中唤醒。

如果说,舜王庙是文物的话,那么,与其他文物一样,这多年来,她自像一位历史老人,饱经风霜,伤痕累累,但终究幸免于难。无论作为游客,抑或历史,都应该感谢一位郭姓校长。“文革”之中,是他用智慧和胆量将舜王庙内的重要部位、重要构件、重要设施给保存了下来。否则,今天我们怕是再也见不到原汁原味的东西了,真若此,这不就是一件历史憾事吗?

庙之既立,庙会自是必不可少的。而庙会的实质是祭祀的延伸与发展。出生于绍兴县王坛镇的绍兴文理学院区域文化研究所顾问俞日霞先生说得好:“舜王庙会之所以形成,而且久盛不衰,是因为会稽山区的人们相信舜的音容笑貌永远存在,他们相信舜的灵魂不灭,而且舜的神灵永远庇护着会稽山区的人们。人们为祈求舜的神灵庇护,必须与舜的神灵对话,而这种对话不能单纯用语言来完成,而是要有许多复杂的行为并伴以浓郁的气氛,才能完成人神对话,于是就有了舜王庙会。”传说农历九月廿七日是舜的诞生纪念日。每年九月廿七日,王坛舜王庙都有庙会,庙会一般持续三天,从九月廿六日祭神始到九月廿八日谢神终。整个庙会活动自有浓厚的山区农民的生活气息,尽管其中不乏宗教成分,但凝聚会稽山区人民的思想,增强人民的生活信心,促进经济文化交流的主导作用,该是不可忽视的。

令人欣喜的是,20051026日,绍兴县王坛镇举办了“2005绍兴舜越文化旅游节开幕式暨祭舜王庙典礼”。舜王庙积淀着深湛的文化底蕴,四千多年来,虞舜精神更是为中华民族所敬仰和尊崇。通过祭大舜,进一步保护和挖掘舜越文化,进一步开发舜王庙的旅游资源,不也是传承中华文明、弘扬特色文化、凝聚时代精神、构建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吗?

南宋乾道三年(1167年),陆游曾有感而作《舜庙怀古》诗:“云断苍梧竟不归,江边古庙锁朱扉。山川不为兴亡改,风月应怜感慨非。孤枕有时莺唤梦,斜风无赖客添衣。千年回首消磨尽,输与渔舟送落晖。”是啊,中国历史上有无数个名人,但没有谁能像虞舜这样引起人们长久不衰的怀念。中国大地上有无数座庙宇,没有哪一座能像舜王庙这样,让人生无限的崇敬,无尽的思考。是的,不管是谁,只要在舜王庙的天井小院里一站,就会受到一种庄严的召唤,为他宽厚仁慈、畏天爱民之德所感召,为他励精图治、勇于开拓之志所净化,为他虚心纳谏、严于律己之举所倾倒。

(原载20081125日《上虞日报》)

签到天数: 307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8]三品御史

43#
 楼主| 发表于 2012-12-6 13:54:1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卧龙姚建中 于 2012-12-11 10:39 编辑
5 S; d( \- f' _! ^, ^$ T& v9 i6 ^0 Z) Z- G

虞舜精神:上虞文化的一面旗帜

- l( X8 n% o9 o. W( H8 K

陈秋强


- @9 V' q( u$ b; A# Y2 c- s

舜是我国古代的一位圣君,是上古“五帝”之一。《尚书·舜典》云:“德自舜明。”《史记·五帝本纪》载:“天下明德皆自虞舜始。”王充在《论衡·幸偶篇》中云:“虞舜,圣人也。”虞舜是一位享有盛誉的帝王,被后人称为“道德之祖”、“百孝之首”、“文明之元”,深受海内外华夏子孙的尊崇和敬仰。

虞舜是上虞古代著名贤人,是上虞悠久文明史上一位标志性人物,是上虞人民的骄傲。

由虞舜衍生而来的虞舜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道德文化的源头和根本。由虞舜文化发展形成的虞舜精神,不仅对上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而且对中国文明的形成和发展起到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4 j7 Q8 R2 M& v5 ~

' N7 t! O9 D" z6 v7 Z9 o

什么是虞舜精神?

“精神”在现代汉语中有“宗旨”的意思。所谓虞舜精神,是指虞舜所具备的优秀思想品质、高尚道德和杰出智慧所凝聚的一种精神、一种宗旨和主导思想,一种指导、推动文化不断前进的基本思想和基本观念。

虞舜精神博大精深。智者见智,仁者见仁,笔者愚见:虞舜精神主要体现在“明德、大气、和谐、人本”四个方面。

明德:

《史记·五帝本纪》载:“舜耕历山,历山之人皆让畔;渔雷泽,雷泽之人皆让居;陶河滨,河滨器皆不苦窳。一年所居成集、二年成邑、三年成都 。”意思是虞舜在历山耕地,历山人都互相谦让地界;在雷泽捕鱼,雷泽人都互相谦让住所;在河边制陶,河边生产的陶器没有粗制滥造的。一年之内,虞舜居住的地方成了村落,两年成了城邑,三年成了城市。

虞舜是部落联盟的首领,他一生身体力行,创立并积极推行一系列道德规范,使人类社会由野蛮时代进入文明时代,故《尚书·舜典》称“德自舜明”,《史记·五帝本纪》称“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

大气:

虞舜在家里,面对顽父、嚣母、傲弟联手的欺侮乃至谋害,为了不使他们背上谋害亲人的罪名,一直忍辱负重,躲闪规避。当他大权在握之时,不但不抱报复之心,依然“载天子旗,往朝父瞽叟”,态度和悦恭敬,显示了“位卑不失志,得势不骄横”的高风亮节。

虞舜胸怀开阔,纳百川。他亲自到文祖庙征求四岳意见;开放四门,以畅四方各地的见闻;命十二州长官和老百姓广泛讨论天子德行;又专门设立“诽谤之木”,广开言路,让人们随时提出意见。

当尧逝世之后,他毅然隐居上虞而不与丹朱一般见识;而后,虽然他秉公将禹父鲧殛于羽山,但发现禹治水有功,照样委以重任,甚至将帝位禅让给禹,事事处处都以大局为重。

和谐:

据《史记》载,舜曰:“契,百姓不亲,五品不训,汝为司徒,而敬敷五教,在宽。”意思是说:契,百姓不和睦,百官不团结,你来担任司徒,推行五常教典,做事要宽厚。司徒主管教育,舜是我国历史上最早办教育的人。

虞舜还专门设立了“文化部”,教导贵族子弟要正直而温和,宽厚而严格,刚毅而不暴虐,简易而不傲慢,用诗表达意志,用歌咏延长和音,五声要根据歌咏的需要,用律吕调节音乐,使八种乐器的声音都能和谐,不互相干扰。

虞舜提倡“和而不同,执两用中”;他追求“神人以和”的境界。他所说的“神”是指自然规律,“人”是指人类、民族、部落、家庭、国家,当然也包括个体生命的肉体与灵魂。

人本:

虞舜在年轻的时候,能正确处理家庭关系,坚持自己崇尚的“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的人生理念;一面用智慧避开家人对他的伤害,一面用行为来感化教育家人。

虞舜成年后,在“耕历山”、“渔雷泽”、“陶河滨”的创业过程中,又能正确处理好复杂的人际关系,一直坚持他“道德为本”、“仁爱待人”的原则,营造了重道德、重友谊的和谐氛围。

虞舜执政以后,举贤任能、纳言从谏,首开华夏民主政治之先河。他大权在握,却始终保持着平民化的形象。

虞舜在“齐家、治国、平天下”中处处体现了中华民族朴素的“以人为本”的思想光辉。

签到天数: 307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8]三品御史

44#
 楼主| 发表于 2012-12-6 13:54:3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卧龙姚建中 于 2012-12-11 10:40 编辑 " N, w$ T+ ~, N, ^& ?
+ H9 V" E8 _5 G3 p( T

虞舜精神是上虞文化的一面旗帜。

虞舜精神给上虞这座城市提供了无穷而深远的精神力量,塑造了上虞人独特的个性和品格。数千年来,在虞舜精神的牵引下,上虞群星璀璨,贤人辈出。王充著《论衡》、曹娥投江寻父、孟尝“合浦珠还”、谢安东山再起、谢灵运开创山水诗派、李光面叱奸相秦桧、“上虞四谏”冒死弹劾严嵩、倪元璐舍生取义、方志学家章学诚著述《文史通义》……这都与虞舜精神的润泽分不开,上虞乡贤们的血液中流淌着虞舜精神的文化基因。

四千年来,正是虞舜精神推动着我市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成为我市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虞舜精神顺理成章地成为我市文化的一面旗帜。


9 p! G2 ]8 E: H. i7 U/ J


  G% a; ?/ e  \; r, R5 o

虞舜是历代帝王的表率,是古今文人墨客崇敬的万世楷模,是百姓拥戴的偶像。

历史需要虞舜、时代需要虞舜,虞舜的存在是上虞人民得天独厚的文化优势。历史上,上虞人民曾经在秀丽的曹娥江畔,构建过一座富丽堂皇的大舜庙。

上虞大舜庙始建于唐代,由于战乱,殿宇屡建屡废,多次重建。清乾隆年间,上虞知县与当地八社神耆共同谋划,经8年积资,于1765年修复一新;1843年的一场大火,殿宇又遭毁损。时隔92年,到了1935年,乡绅谷阳再次发起修葺,修葺后的大舜庙为四进三殿三戏台,庙基宽23米,纵深139米。首殿祀舜帝,中殿祀后稷,后殿祀四岳。据传,舜的妹夫是嫁接桑树的“发明家”,人称“桑王”,其妻子是舜的妹妹“婐”,人称“蚕花娘娘”,夫妻俩的塑像放在大舜庙后殿。

昔日大舜庙有‘三宝“,即重华石,舜井,戏台。大舜庙是上虞标志性的文物遗存,令人遗憾的是这座庙宇先在抗日战争时期遭日机轰炸,建国后又被拆除。


# `1 A2 l$ X3 K( N+ V4 d$ o. [# o# T

春去秋来,光阴荏苒。当历史车轮驶过4500年之后,作为大舜的子民们瞬间回眸,仍能清晰地感觉到虞舜精神的力量一直存在着,薪火连绵;一直积累着,代代传承。

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历史文化资源是城市品位的重要体现,是城市文化的个性所在,是一个城市成为文化名城的决定性因素。“给虞舜安个家,重建大舜庙!”已成了上虞人民强烈的呼声。近年来很多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在历届“两会”上多次提交议案和提案,很多有识之士也纷纷向政府建言,要求重建大舜庙,这已成为上虞人民共同的心愿。

当今上虞,社会和谐,时代和美,目前正面临大闸经济、大桥经济、运河经济、海涂经济等独特机遇,处于曹娥江时代迈向杭州湾时代的重要发展期。为更好地弘扬虞舜精神,进一步激发上虞人民创新创业的激情,历经多次论证和认真掂量,由民间发起,政府支持,决定重建大舜庙。这是一个千年难遇的文化盛事,是上虞人民的一项民心工程,相信重建后的大舜庙必将为上虞深厚的文化底蕴添上一道亮丽的色彩!

[相关链接]

20071230上午,上虞曹娥景区建设工程一期项目开工典礼暨大舜庙重建奠基仪式在曹娥景区凤凰山麓隆重举行。

作为虞舜的故乡上虞,早在唐代,就有了大舜庙,它曾是浙江两大祀庙之一。由于历史原因,昔日的大舜庙已经湮没。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上虞市委、市政府提出了“文化强市”的目标。曹娥景区建设工程被列入了市重点建设工程项目。

工程坐落于上虞市城区西南曹娥街道的凤凰山以东、曹娥江以西、外环南路以南、金链公司以北地块,总规划面积为63.6公顷。景区将围绕孝文化主题,按照国家4A级旅游景区标准进行构建。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入口接待服务区、孝女文化园、舜帝文化园、凤凰山观光区、休闲娱乐城和动感体验区等,总估算投资2.5亿元,整个工程计划于2010年前完成。曹娥景区建设工程一期项目估算总投资8200万元,工程包括大舜庙、虞舜宗祠,重华寺、天下第一斋,以及古运河整治。该工程主要由著名建筑设计大师、东南大学朱光亚主持设计,将于2009年前竣工投用。届时,曹娥景区将成为上虞市最有影响的样板景区。

签到天数: 307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8]三品御史

45#
 楼主| 发表于 2012-12-6 13:59:26 | 只看该作者

曹娥庙的楹联

任苗根

曹娥庙的楹联,大部分是镌刻在直径0.4米、高10多米的大石柱上,而且还是先镌刻好楹联,然后再把石柱竖立起来的,其楹联不但有石刻凹下的阴字和凸出的阳字,也有木制的抱对。它们的字体,包括真、行、草、隶、篆等各体俱全,不但数量之多,而且作者层次较高,极大部分是民国时期的军政要人和书法名家。例举如下:

正殿中央:有茶陵谭泽(楷书),上联“天监孝思,恃一缕性真,不关血气”,下联“地崇仁里,合万家烟井,永荐馨香。”谭泽闿:字瓶斋,原国民党主席谭泽闿之弟,兄弟俩均工书,取法颜真卿,雄浑腴美,为艺林推重。据说上海《文汇报》报头三字,即系谭泽闿所书。有肃宁刘春霖(楷书),上联“百行孝为先,至性感人馀热泪”,下联“大江流不尽,夕阳终古咽寒涛”。刘春霖,字润琴,清光绪末科状元,民国时任中国图书馆馆长,书法初学柳体,后学成亲王的字,功力尤深,所书《圣教序》小楷被评为古今之冠。有上虞马一浮(行书),上联“渺渺予怀,尝思所求乎子何事”,下联“洋洋如在,度问无忝尔生几人”。马一浮,名浮,字一浮,号湛翁,晚号蠲叟,历任各大学教授、国学大师,曾翻译《工产党宣言》,原浙江文史馆馆长。书法褚良,旁参各家,别辞蹊径,沉厚遒劲,气度夭娇。

正殿两旁:有山阴李生翁(孩童体),上联“知有父不知有事,视水如家,女中奇孝子”,下联“忘其生并忘其死,奉亲出险,天上大真人”。李生翁,原为淳安徐氏子,因承嗣外家而名李徐,字生翁,号安伯,晚年复姓徐。生平于书学,无所不窥,近自六朝,上探远古,旁搜远绍,卓然自成一家。其书法笔墨凝炼如瘦骨干劲,结体似儿童漫涂,稚拙古朴,风趣盎然。又有梅川居正(隶书),上联“纯孝本天真,颠逐波臣同一螟”,下联“故乡崇庙貌,应随湘累炳千秋”。居正,原名之骏,号觉生,别号梅山居士。早年留学日本,参加同盟会,曾任国民政府司法院院长。隶书严谨端庄。

正殿两廊:有龙游余绍宋(楷书),上联“自汉迄今,血泪合江潮并涌,藐兹弱女,维持万古纲常,与天齐德,与日齐明”,下联“繇虞迁此,清风同庙貌俱新,伟矣名区,振起千秋志节,为臣尽忠,为子尽孝。”余绍宋,字越园,号寒柯,早年留学日本,曾任国民政府外交部高等顾问及中山大学教授,晚年筑室杭州,任浙江省通志馆馆长。书宗章草,为近代书法名家。又有鄞县赵时(隶书),上联“碑经易石,千万年遗恨难磨,谁见江边泪尽”,下联“水亦更名,风雨夜招魂何处,人言海上潮来。”赵时,字叔孺,晚号二弩老人,隐居上海,金石书画俱精,有门弟子四十余人,沙孟海即其弟子。隶书稳健婉秀成就颇高。有黄岩喻长霖(篆书),上联“血泪溅长江,魂逐波涛经五日”,下联“褒封荣累代,孝同星月炳千秋”。喻长霖,字志韶,清秀榜眼,民国初任大总统府内史秘书。篆书丰腴圆润,擅书馆阁体。

在正殿前,有上海邓散木(篆书),上联“碧水青山看风帆,日夜经过,寄语往来人,愿各勉为孝子”,下联“高天厚地任劫火,古今明灭,勒碑千万载,问谁不敬贤娥”。邓散木,名邓铁,字散木,晚年署各一足,精书画篆刻,沉雄高古,名满大江南北,人称“江南祭酒”。又有上虞钱澄(楷书),上联“七篇女诫是家传,至孝格天,庙貌庄严隆祀典”,下联“千古舜皇同世纪,贞心似水,江流呜咽涌波涛”。钱澄,字俊人,绰号晒熬晚稻,是建造百官上源闸和连通外梁湖河道的发起人,早年穷因落魄,曾借去丰惠东门外岳庙神袍做盘缠,出游奉天,因拆字被奉军大帅张作霖收用为书记,后升任奉系七省布政使(主管七省财赋)、担任国民政府赈济委员会委员而发迹返乡重修寺庙,并为民造福地方。

在双桧亭:有三原于右任(草书),上联“德必有邻江流近接清风岭”,下联“文能载道,石墨犹传黄绢辞”。于右任,字骚心,号髯翁,晚号太平老人。早年加入同盟会,主上海《民呼报》、《民吁报》笔政,曾任国民政府监察院院长,工书法,所作行草,别具神韵。又有山阴朱庆澜(行书),上联“绝妙碑辞,慧业千秋名不朽”,下联“长禋江表,人生百行孝为先”。朱庆澜,字子桥,民国初任黑龙江省将军,后任广东新军司令,支持孙中山护法主张,被段祺瑞逼走寓居上海,长期从事慈善救济与抗日救亡事业,成绩卓著,又任国民政府赈济委员会委员长,民国三十年卒于西安,冯玉祥为之作碑文。又在亭前有吴兴王震(行书),上联“黄绢仰碑题,万古江流传孝迹”,下联“青山宏庙貌,千秋俎豆荷神庥”。王震,字一亭,别署白龙山人,信佛法名觉器,寄居上海,工书画、花鸟、人物、佛像,无所不能,天真烂漫,雄跃参加,为表明心迹,上海沦陷,即赴香港。

前山门内:有吴兴戴传贤(楷书),上联“千秋庙祀彰灵孝”,下联“万古江流著大名”。戴传贤,字季陶,号天仇,曾任思政府考试院院长。工楷书,模仿孙中山字体。又山门前:有章鄂堂(楷书),上联“(圣意)事父未能,入庙倾城皆末节”,下联“(圣意)悦亲有道,见吾不拜也无防。”这幅假托圣意的楹联,相传是明徐渭(字文长)所撰,内容对孝亲讲究务实,唯物辩证具有哲学意义,耐人深思。

其他楹联还有长沙曹广桢(楷书)、江阴祝廷华(楷书)、嘉定秦曾璐(楷书)、山阴朱冰庵(隶书)等等,不胜枚举,因此曹娥庙的楹联真可说是集民国文坛之大成。

刊《上虞日报》2000830日第3

签到天数: 307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8]三品御史

46#
 楼主| 发表于 2012-12-6 14:00:32 | 只看该作者

艺术宝宫曹娥庙

宋宪章

曹娥庙,在浙东上虞市百官镇曹娥江西岸,是一座建筑宏伟、多种艺术交相辉映的古老的庙宇。庙内供奉的神灵,既不是佛祖菩萨,也不是名垂青史的先贤哲人,而是一位充满孝心的普普通通的平民之女——东汉时的曹娥。

曹娥为什么能在此享有两千年的美誉而名传古今?那是因为当年她的非常之举,闪烁磁卡华夏神州传统的美德、深深地震撼着千古民心:那是在东汉汉安二年(公元143年)的农历五月王日,身为民间乐师的曹娥之父——曹盱,带着乐器,在舜江驾船逆涛而上,歌诵潮神伍子胥。不幸的是为汹涌的江水所溺,一时失其尸体,当时只有14岁的曹娥,沿江号哭,昼夜不绝,竟达七天之久。后又投入舜江寻找其父之尸。五日后,曹娥抱父之尸,浮江而出。千夫为之失声,观者无不垂目,此一绝竟,惊撼举国上下。后人为纪念曹娥,便将舜江改名为曹娥江。汉元嘉元年(公元151年),上虞地方官度尚将曹娥葬于江南道旁,并为之立碑纪纪念。碑文为度尚外甥、少年才子邯郸淳所撰。东汉著名文学家蔡邕为访求哲学家王充遗著来到上虞,慕名观碑,却逢暮色浓重,便手摸碑文而读,在碑阴题了个八字:“黄绢幼妇,外孙齑臼“,一时成了难解之谜。相传曹操的谋士杨修曾先曹操30里路程时间,解得此八字之意,乃”绝妙好辞“。这块名传千古的碑石,后人称之为“曹娥碑”。

宋元祐八年(公元1093年),曹娥庙正殿建成,后屡有修建并兴毁,最后成了江南一处独具特色的古建筑群落。曹娥庙最后一次重修为1988年,占地六余亩,寺宇面积达3800平方米。重建后的曹娥庙,中轴线依次为门楼、大殿、后殿、座楼;北轴线为石牌坊、曹娥碑、双桧亭、曹娥墓;南轴线为山门、戏台、土谷祠、沈公祠、东岳殿、阎王殿等。主体建筑的大殿系五大开间,面宽20米;进深七间,达23米,恢宏壮丽,蔚为奇观,实为江南罕见的巨型建筑单体。

曹娥庙遍布历代名人墨客的各种风格的书法佳作,其中不少是大家作品。其中最有深刻含意的是入口大门两旁的一付对联:“事父未能,入庙倾诚皆末节;悦亲有道,见吾不拜也无妨。”借曹娥之口说出,孝敬长辈,讲究实际而不在于形式。相传此联为明代大书画家徐渭所撰。据统计,曹娥庙内计有匾额117块,楹联57付,同时还有大量浮雕壁画,无论石柱、木柱、桁梁、斗拱、轩椽、雀替,无一处没有雕刻(平雕、贴花雕、镂空雕、铜雕、石雕、木雕、铁雕、砖雕),形形式式,使人眼花缭乱,几疑进入雕塑王国。琳琅满目的碑刻、楹联、壁画、书法、文物,恢宏与精美巧妙结合的古建筑物,构建成一座江南罕见的综合艺术宝宫。

签到天数: 307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8]三品御史

47#
 楼主| 发表于 2012-12-6 14:02:50 | 只看该作者
舜母山的传说和虹蛘自然村的来历

$ M% x2 L. J: Y


) p6 u/ L; G* s" H, q

王雨岐

    舜母山,一座小山。

    它默默地矗立在曹娥江畔,注视着大干世界的沧桑变迁、斗转星移,观察着滔滔江水的风推浪涌、潮起潮落。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这是唐代诗人“陋室铭”的名句。这座小山虽说没有出过仙人,但它却和一位远古人挂上了钩。这,就是舜帝,一位首开禅让之风的第二代英主。

    是这里的山川灵秀之气造就了他,舜帝走遍了神州大地,为古代人们立下了许多丰功伟绩,名垂史册,千古传颂。

    传说,舜就诞生在这里。据清代上虞县志载:此山原名“握簦山”(簦是竹制的雨具),舜的母亲在这里上山时突然遇雨,而却又值即将临产,只好撑着“簦”生舜。舜出生时有彩虹荡蝣于野,好像是在恭迎这位贤人。至今这山下面就有一个自然村名为虹蟒(现属上浦镇的甲仗村),其名源出于此。

    我孩提时期曾多次上山去玩过。这山不高但风景迷人。那时上面的舜母庙尚在,是前后两进。主殿是舜母娘娘,左右偏房供奉着很多菩萨,如观世音菩萨等。虽说当时庙已残破不堪,但还不失为一座神庙。1956年特大台风过境,把这座年久失修的庙宇夷为平地,迄今没有重建。政府号召兴修水利、开山取石,把这山打去了一部分,当发觉这里是名胜古迹,虽立即停止,如今仅留半璧山基。

    如果你有兴登上这座小山,其景仍美不胜收。眺望四周,沿江两岸景色尽收眼底。南面(一百米许)即是上浦引水灌溉大闸,春天桃李缤纷,遍地芳草野花四处飘香,令人悠然想起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忆江南”词中“日出山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兰’’的千古绝唱来。四周田野姹紫嫣红,使人陶醉在这大自然的怀抱里。江面上舟楫往来,公路上人流车辆编织了一道美丽风景线。

    舜母山南二里许即为东山,东晋右太傅谢安曾在这里隐居过。成语“东山高卧”即指此。后复出为相,“淝水之战”以少胜多,用不平凡的战术,“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大败敌军。‘‘东山再起’’之成语誉满海内外。西邻汉唐五代古窑址,也仅二公里左右,水陆交通十分便捷。

舜母山这座默默无闻而又有丰厚文化底蕴的小山,期待着聪睿的有识之士开发,让它能重放异彩,把这一古代贤人出生地和被人们淡忘了的小山重树雄姿,从而唤起人们对这位圣母和这位英明帝王的崇敬之情。同时,作为旅游开发胜地,将东山、舜母山、古窑址三者合而成为黄金三角,有其一定的价值。这是我的希望,我的心愿。

签到天数: 307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8]三品御史

48#
 楼主| 发表于 2012-12-6 14:04:41 | 只看该作者
游舜皇庙
' M' b! k4 Z) G& Q

; Z; s, o2 n7 R( _

胡耀灿

绍兴王坛镇有舜皇庙,始建于隋,重建于清,环境幽雅,建筑精

美,殊堪一游。32日游。

胜水佳山总不穷,

尘嚣难到舜湖东。

老樟苍柏荫修竹,

积藓新苔写古风。

应节香烟歌品德,

长传名姓赞丰功。

我来九叩非求福,

为敬中华一英雄。

200232

签到天数: 307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8]三品御史

49#
 楼主| 发表于 2012-12-6 14:05:28 | 只看该作者
虞舜赞
' ]1 z4 V- Z7 H( v& [. G4 D

' \  y$ D4 S' C% P* `4 e

胡耀灿

江边虹蚌聚云霓,

破雾乍闻惊一啼。

至德无言众自集,

大贤才出道成蹊。

贞媛初嫁妫河畔,

群曲相从舜水西。

君看苍梧云断处,

南风犹作薰然兮。

2001619

签到天数: 307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8]三品御史

50#
 楼主| 发表于 2012-12-6 14:07:51 | 只看该作者
虞山颂

  @% u# [" E- S4 j

虞山颂

高志林


% `% |! W9 a5 [
天下山水值得历代文人倾情的真是不少,但以自然幽美与人文积淀的丰厚标准来衡量,相得益彰的就不多了。

虞山,由两大山脉构成。四明山余脉居东南,会稽山支脉坐西南,由南向北夹着一条长长的流水,远古时谓大舜江,东汉后改称曹娥江。

虞山有着一种“神灵之气”,同时也确实有过苦难和辛酸。她在历史的转折关头常常表现出一种冷静、从容和意想不到的辉煌。在一处名曰龙山的公园里,迎目只见一片望不透的绿色。心闲,就会想起附山而在的一位圣人。名为虞舜的那位远古部落联盟的首领曾在此留下了行迹。凡阅历史读本者,无不知悉这位“虞舜为避唐尧之子丹朱之乱”来此隐居而成大业的此桩辉煌大事。从那以后,这地方才有了上虞之名,山有虞山之称。

虞舜为何要避乱于此呢?实际上,虞舜在接唐尧之位后,便意识到三皇四帝的高山文化原是一部悲壮的神话,用神话支撑起来的民族精神会走向两个极端:要么无畏地开拓进取,要么永远是童年。他深知从刀耕火种到“二牛扛杆”历史只是前进了一小步。因此,他要寻求的不是这“一小步”,而是一条既有悲壮、又要远离“童年”的兴邦大略。这样的大略在封闭的高山之域,是永远寻求不到的,于是,他借“乱”避至有山有水东海之滨的这块神灵之地,运筹着前无古人的“文韬武略”,终于在老子之前,发现了“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的这么一条“人生命运大博击”的规律,开创了一条继“尧天”之后的“舜日”。“尧天舜日”的成语便由是相传天下。

在虞舜隐居的龙山向南7公里许,有座名叫凤鸣的仙山。山腰间有一石洞常年流泉,谓“伯阳洞”,是东汉道家人物魏伯阳炼丹之穴。这个魏神仙,在中国道家与道教史上是具有划时代的一个人物。他跑遍了大江南北的名山大川,最后择此山落了脚。洞是暗藏在“阴阳双鱼”走向的山脊之下,阳刚不足,阴气有余。汉魏以来,就是这么一个仅3米高深的小洞,便成了神仙丹道派时代的一个大戏台。以探索人体科学奥秘的一部千古丹经道书《周易参同契》,就是在此洞穴里问世的。至今,洞右壁的小窦内,当年魏氏手书的“敲开石壁曾飞饮,炼得金丹不卖钱”的短句依稀可辨。汉魏晋宋,魏伯阳炼丹修身的精神久彰,凤鸣山也像是成了倚天之神。何以如此言?原来事隔千余年后的世界科学家们,一致确认《周易参同契》是全球最早的一部“化学科学”之书。接着,英国剑桥李约瑟研究所专门立项对它进行研究,并完成了《英译〈周易参同契〉》稿本;日本国更是把它选进教科书中,作为科学的范文来读……

渡大舜江西行,去“竹林七贤”核心人物嵇康隐居的广陵村。这地方群峰罗列,烟云变幻。遥望中未见积翠叠叠的竹林,但林木森森,清泉叮咚,犹如琴曲缭绕其间,为行山者添了不少韵趣。苏东坡状石钟山之笔大可用在此处。举足攀登之时,兼能邀音律悦耳,《广陵散》古韵依稀飘浮在后人的想象中。

虞山广陵是稽康的祖籍。当“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晋书•阮籍传》)的阴云笼罩着魏天晋地时,嵇康深知因自己“反对礼法名教”,“非汤武而薄周孔”,与司马氏集团的黑暗残暴统治公然采取激烈的不合作态度,又兼之自己是曹魏皇室姻亲(曹操之子曹林之女婿),杀身之祸必然殃及其身,故毅然弃中散大夫之职,远离京城,逃隐虞山深处的祖宗血地,“去巾帻,脱衣服,露丑恶”,自命旷达纵横,与人间的烟火保持某种距离。但总因“尚奇任侠,刚肠嫉恶”之性难改,虽有做隐士、学神仙之念,然心底里仍埋藏着一团难以散去的“烈火”,不只一次地提出“必不堪者七,甚不堪者二”等公然对抗朝廷法制的言论。其结果必然导致“挣脱的失败”,终于引致了公元263年的杀身之祸,年仅四十。

虞山真不愧是座千古“大隐”的栖止之山。就眼前这座屹立于大舜江畔的东山,不就是妇孺皆知的东晋隐士谢安长隐23年后“东山再起”的一座神奇之山吗?公元360年,谢安因拒受尚书郎等职被政敌追杀,以倒穿木屐逃隐至此,“佯狂暗机”,运筹帷幄,终于在苻坚南侵之时,受命于艰危,出东山匡扶晋室,以出奇制胜获得淝水之战的大捷,成为一朝重臣。由此,中国的文字中多了一条“东山再起”的成语。

谢安墓半沉于东山的泥土里,不要说辉煌的地面设施没有,就是连一块石碑也是粗劣不堪。登临者往往是注目外表而忽略地下,所以此墓至今仍是荒土一堆,少人问津。如果有一颗注重历史的心,目力便会直透地下,于是便会展开博大的胸怀去拥抱地下的真实,用追溯将历史复活,以心灵幽会先贤往哲。人生的体悟能够抵达历史的深处,生命无疑便会延长,“淝水大捷”的历史必然会在眼前。

东山隔江,是一大片名叫章镇的沃里,昔日谢灵运的“始宁墅”,现惟余遗址。虽近溪崖壁上仍存“石壁精舍”的残穴,然总归没有什么看头儿,但心中却浮上想象之影,仿佛也曾闲步在这条张溪流水的石崖小道上的古人。峨冠博带而来,犹如领受一缕吟诵之韵。

据说,谢灵运苦心经营的始宁墅,凭诗境占上风:“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漫步其间,会想到他留在纸面上的这联诗;又妙在“文房四宝”:南北二山,似笔架;一条铺砖的南北中轴驰道贯穿二园三苑,是笔;驰道中央两旁挖掘了大小巫湖,如砚;湖畔筑四幢长形精舍,为墨;方形的墅式庄园,象纸。这个构思,用的好像是修辞上的隐喻格,亦可想到虞山舜地久盛的文风。旧志“王右军导以文教,谢康乐继之”可证。

我反复琢磨着,这么一块不足1500平方公里的虞山舜地,为何能出那么多惊天动地的风云人物?我除上面记述的外,还有汉王充、孟尝、曹娥,晋谢道韫,南朝宋谢眺,明叶经、陈绍、谢瑜、徐学诗、倪元璐,清梁国治、章学诚等等。

据说,一个地区风云人物出多了,气数就尽,风水便转。没想到,在近现代中,虞山舜地偏偏又出了像杜亚泉、经亨颐、罗振玉、王佐、夏尊、马一浮、竺可桢、徐懋庸、胡愈之、吴觉农等一大批名人,就论今日,不是还有一位文化界颇具才干的谢晋吗?因此,我觉得这里面有一个说不清楚的历史基因问题。以踪迹分析,虞山的风云人物,其一个共同的特点,除能忍饥耐劳之外,最重要的还要经受得住意志、道德、理想的折磨和锻炼,能临危不惧,应变从容。因此,我之所以要颂扬虞山,其实质不在彼而在此。

(原载《上虞日报》2003年2月19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中华姚网,全球姚姓“根”之网。欢迎您宗亲!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4-4-29 13:28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