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3-11-23 19:25:06
|
显示全部楼层
重庆梁平县姚氏
* B7 `# D1 [1 p& p- O( u迁祖:姚守寅2 J6 P- @. W6 }. W% i( K
祖籍:由浙江省湖州郡长兴县五龙井(里姬氏)1 i$ f s: ~. i: k0 i. D
始迁时间:姚守寅由陕西铜州知州(分析估计1630年左右)迁四川省乐治县松林乡之地名铜盘大水井居住数年, 又迁石柱之墟建业大鱼之溪,买得苏谭二姓之产,于顺治九岁壬辰(1652年)年在梁山立谱.
7 L; u {' j9 j0 a分布情况: 守寅共有七子大部分定居梁平,分布于开江,垫江等地。还有很多族人不知去向.
K; s* P: \9 ]/ M1 n; c我支老字辈:万继文时昌,单世宗仕良,永镇朝国太,裕代得先光。
% a: N% Y' Q% _我支新字辈:承祖宏志方,诗书育栋梁,英杰定乾坤,伟绩千秋扬。(2000年修谱时续的)
5 v* R7 Y( t( K% h/ e, } y8 @7 @以下是详细情况' ]6 _6 C! o9 z0 ?/ t. z
一.谱序5 g7 \1 E9 ~) ?0 w
1、族谱原序(明达老谱)- \& w$ E x7 S/ P) ?
盖闻修谱以疏远,天子之命煌煌敦孝弟,以重人伦庶人伦之听藐藐总不获,自浙江省与姚玉铃之祖同居于五龙井之地,故因诵经之余追上思鼻祖之流派,分支未越数代相视几等乡邻修谱未存,因世本支疏远,总乃言念。: S7 W, D3 w+ j+ F9 k
鼻祖籍自浙江湖州郡长兴县里姬氏姚守寅(字)三羲公叨蒙,皇恩屡任铜川知州实膺民社之寄幸,继而解祖下业乐治县松林乡,地名铜盘大水井居住数年,迁徙石柱之墟建业大鱼之溪,买得苏谭二姓之产,虽为保后之谋,实避兵荒之计。吾祖继祁、继唐、咀英、嚼华未得展,乃恳请察院前,始开石柱之学季,叨痒生伯仲,由之而昆迄.可顺治壬辰岁九年,有宗亲姚玉铃、姚玉铭念系一本接迁梁邑,祖统族离司迨后散处各方居则异地,虽未紊可等,伦又恐失其班次,惟惧世久有变,特虑失可宗支,兹当姚氏祠之子僧道念徒照明书拙。
, x& @+ {0 [9 j1 Y+ V嘉庆二十三年戊寅岁三月时值清明会敬誊录。
- z4 P4 A1 L% R0 w' ~8 ?5 x2、续修谱序(明达老谱)" o, m9 O2 x6 u/ c
族谱一姓之历史也,若无族谱则世久年湮,即无稽考矣,窥吾祖籍自浙江湖州郡长兴县姚守寅(字)三羲公之后裔也,与姚玉铃之祖同居于五龙井之地,荒遂各居异地,查三羲公有五昆地,长应春公姬氏仍住浙江,次宗氏公散居于江西省吉安府吉水县,三本曰公落由于业于江南省宁安府得安县,四应让公落业于南川,惟我三羲公叨蒙皇恩屡任铜川知州实膺民社之寄幸,而解祖下业乐治县松林乡,地名铜盘大水井居住数年,又迁石柱之墟建业大鱼之溪,买得苏谭二姓之产,虽为保后之谋,实避兵荒之计。吾祖继祁、继唐、咀英、嚼华未得展,乃恳请察院前,始开石柱之学季,叨痒生伯仲由之而昆季也。迨至顺治壬辰岁九年,有宗亲姚玉铃、姚玉铭念系一本接迁梁邑,吾祖又虑世久人繁兼各居异地,犹恐乱宗支,乃另立字派,以便命名传代,命吾族宗祠之子僧道念徒照明吾鼻祖族缮写妥当,以示后裔不致紊乱,故属吾祖之美意也,但原序内间有遗落及不明之处,故于修谱时添删数语俾后之阅者简单明了,不致厌倦者耶。
& V4 l" \( y% D, i" g民国三十四年乙酉岁仲春下浣十二世系永孝重编。
. [) a& G& S2 m4 Q; v7 b# W(注意:两谱序都没有标点符号,是我加的,肯定有错误,恳请指正。); J: |' d1 _2 F# G
二.入川始祖姚守寅之后六大房情况- ^/ f0 x; b7 w5 j; Z
(万继文时昌五代有详细树状图记载); Q. A1 [: W7 ~/ f) I
其字派:万继文时昌,单世宗仕良,永镇朝国太,裕代得先光.+ o# a! C- i a/ p' M! h
第一大房:万聪 刘氏 梁平明达老谱书记载迁徙不详,至今还不知道在哪里.9 s4 D. C( C# b S; c8 V# v; P8 p! ^
第二大房:万明 梁氏 梁平明达老谱书记载迁徙到沙丫场大塘. 现在梁平沙丫场( 云龙镇)大塘(双塘)确实有姓姚的,结果不是的,至今也不知道在哪里.他们是另一支,在地图上能查到还姚家祠堂,字派是(国忠文天昌,玉世宗仕洪,其金万代安,一家永兴隆)。明达老谱在最后一页有记载。
7 c" j( E2 c$ P第三大房:万睿 谭氏 落业梁平明达
) A$ S6 w* y0 Q3 X2 r0 T明达红岩寨上有祠堂,寨下有姚家坝并且地图上能查到,在嘉庆二十三年修过谱,民国三十四年姚永孝重编,只记录了继纯的后代至今, 主要分布在梁平明达等地。8 [4 x( y# V, t! I0 a. Q$ m
第四大房:万智 冉氏 明达老谱书记载落业梁平龙门踏水桥.* o2 N1 f6 \) V% n1 R& k+ R/ `+ {
现在查到梁平龙门有祠堂在街上,后来迁到乡里,到解放时才撤掉的,乡里地名叫姚家沙坝并且在地图上能查到。解放前清明节抬着猪头到(姚文光的坟在龙门上场口道班房边,妻秦氏的坟在安胜高蜂寨龙古包姚家坟窝,妻谭氏的坟在街背后刁家巷)等地祭祖,族长是梁平新盛姚朝文的爷爷姚永君。还有个传说:冬天有狗在姚文光的坟上睡觉,有道士说,把坟上迁几尺,姚家还要大发,族人就坟上迁,姚家由兴旺走向衰落,后来这个道士被姚氏家族人杀掉了. 其后代主要分布在梁平龙门、新盛等地。
) ~+ G) l3 S' F9 C9 V5 @3 ~0 D第五大房 万忠 谭氏 明达老谱记载迁徙不详$ j% p1 a4 a" D/ }0 u2 h* P
现在从经禅簿查到: 时来、尊荣之子润昌,尊荣是时洪的号名,他们是万忠的后代.主要分布在梁平大观镇,建有祠堂,梅子村有姚家坝并且地图上能查到。. Q9 J! ]# E& @6 R/ b* d1 ` N8 U
第六大房 万信 陈氏 明达老谱书记载落业梁平新盛.; a a/ R( q0 p8 c6 E
新盛双龙村姚家湾有祠堂。建祠堂的树是从开江县任市帅家院子后面砍的,从河里拖上来的,任市的姚镇富等和姚家湾姚镇华等族人的证实,开江县长姚仲俞早就知道是从姚家湾搬出去的。其后代主要分布在梁平新盛姚家湾, 开江县的任市、新街等地。
* M7 w; G% _: {) a" W: b2 _/ \" G第七房 万慧 冉氏 没有后代9 ]; m: W6 t; t/ o
注明:以下部分不知道是万字辈六大房中的哪一房9 V h& {# Z Q1 K
1.以梁平回龙镇白滩村为中心,追朔到几过“宗”字辈,分别向垫江晓兴、梁平的屏锦、荫平等地发展。拒说黑厂口的河对岸坝子叫千担坝,旁边有口井叫姚家井。并没有证据证明是第二大房万明的后代。
6 [) S6 H% w$ \. R; ?2.以梁平合兴护城寨(花园村)为中心,现在居住在只有姚朝顺一家(还没有上谱书)。安胜印屏、城北祥巷、龙滩白象、新盛街道姚朝清等都是由护城寨迁出的。: z l) ~* a- A4 w! o$ _
3.梁平城内:马房街姚太和.东池院的姚朝恒,鲁班巷的姚镇志等还没有上新谱书。
/ H' |- `, t/ j* r& \; W4、拒悉:还有梁平城东的响鼓、清寨,梁平复平的大安、万坪等有姓姚的
! b3 ?( R8 p( O& x; \5.(姚守寅估计1600年左右—姚永奎1938年)÷12代==28岁
1 b! t* t# n# H! e1 B& E/ ](姚守寅估计1600年左右—姚代慧1978年)÷18代==21岁
0 O4 L4 l& L( x) G+ [' E1 n6 L& O三.姚守寅从长兴县到梁平的原因、经过以及后人发展状况
; T1 A, m- T/ `4 n0 a三羲公叨蒙皇恩屡任铜川知州,最迟应该在1630年时间以前, 因为1630年张献忠等各路起义军,主要活动于陕西、山西两省北部地区。由于战乱,无法在山西铜川知州实膺民社生存,从而解祖下业乐治县松林乡,地名铜盘大水井居住数年。可是1640至1641,张献忠横扫大半个四川,又遇战乱又只好迁往偏僻的石柱之墟建业大鱼之溪,买得苏谭二姓之产,虽为保后之谋,实避兵荒之计。5 l& g4 H. m: K, _7 {0 Q7 X
1644年张献忠成都建立大西政权,1644年姚玉麟随张献忠第三次进梁山,姚玉麟原系张献忠反明将领之一。清王朝当年建立,姚玉麟顺清在梁山金城寨安顿下来。四川稍微稳定,有宗亲姚玉麟地方政治势力作靠山,这时吾祖继祁、继唐、咀英、嚼华又未得展,乃恳请察院前,始开石柱之学季叨痒,生伯仲由之而昆季也.1652年形势有所好转,才有条件,才有心思,于是三羲公姚守寅(估计60岁以上年龄,一是皇恩屡任铜川知州起码20左右岁,二是孙子20左右岁要找事做,求生存)与宗亲姚玉铃、姚玉铭在梁山立谱书.其字派:万继文时昌,单世宗仕良,永镇朝国太,裕代得先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