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姚网喜迎二十大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华姚网扫黑除恶倡议书
姚网网训,与家人共勉姚网建设捐助,宗亲合力助姚网姚网建站宗旨及姚网使命
文明姚网“九不发”中华姚氏十大人文精神姚家修谱,找姚网第五届姚商会于平公故里成功召开
查看: 1900|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毕生心血著宏篇--姚名达教授传略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9-26 11:04:52 | 显示全部楼层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姚家修谱找姚网

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姚江南 于 2013-9-26 11:43 编辑 ( k% i7 M4 Q! ^; P& h# V
3 }8 h  M0 y& F" h$ a" ~: s
1 }' M1 h1 }0 E: R5 k8 G1 Z
毕生心血著宏篇--姚名达教授传略
文/姚荣滔
    他是一颗流星。
    他用青春的热血,生命的火焰,在沉沉夜幕中,划出了一道光辉轨迹;
    他是一颗恒星。
    他的生命虽然短暂,他的英名,他的伟业,却永远镶嵌在人们的心田里。
    他以37岁的生命年华,在人生舞台上匆匆而过,但他 却以一介书生的血肉之躯,驰聘在抗日救国疆场,抛洒热血,被誉为中华民族“教授殉国第一人”。他用心、用血,为世人留下了140余种鸿篇巨著,成为中华史学界泰斗,图书目录学界一代宗师,在中华文化史上耸立起一座宏伟的丰碑。
    他,就是名震中外,字达人,号显微的中正大学教授,祖章派第十七世孙姚名达先生。
    1905年3月,兴国县城西门坑晚清秀才姚舜生家中诞生了一个幼小的生命,象天下所有父母一样,姚老先生也对儿子寄以无限希望,希望他日后显达扬名,光宗耀祖,所以取名为“名达”。姚名达从小生性聪慧,博闻强记,过目不忘。还在念小学时,便痴迷上了“三国演义”等古典忠义小说,说不清是“童痴”还是“童稚”,或者说是书香门第的家教所致,姚名达读书从来不死背条文,而善好钻研,不久,他便感到小说内容颇多虚构和荒诞,不如史籍真实,读来亲切感人。有一次,姚老先生买到一本铅印小字本《纲鉴易知录》,小小年纪的姚名达竟如获至宝,读得津津有味,还在“天头”上注满了眉批。当他研读再三时,竟发现书中内容有许多矛盾之外,年代不同,史事参差。由于年幼,书中许多疑难是非之处,无从解答,使他深深感到苦恼、困惑。同时,也激发了他不断思考,追根溯源的决心和意志,因而对史书产生浓厚的兴趣。
  
    姚名达18岁中学毕业后,父亲要他学医,认为此业能“自立谋生,且能济世”。而一心向往史学研究的姚名达却抗逆父命,毅然投考了上海“南洋公学”。不久以优异成绩考取清华研究院研究生,就读于当代大儒梁启超先生名下。有道是名师出高徒,在这样优越的学习环境里,姚名达如鱼得水,潜心学问,立下宏大志向,“愿以十年功力,作《中国史学史》的专题研究,非待是书著成以后,决不离开清华一步。”梁先生年迈体弱,扶病授课,无力写作,为了从梁先生那里学到更多的知识,姚名达自告奋勇,主动帮助梁先生记录、整理讲稿,并且师生通力合作,准备共同撰写一部空前的巨著《中国文化史》。由于梁先生悉心指导,姚名达受益非浅,学习期间,即发表各种学术专著30余种。毕业后,江西各著名学府争相高薪聘请他去执教,姚名达却不为所动,一一谢绝,他的毕生心愿是“余必得世界大图书馆入而学焉”!几经周折,终于选中了藏有古籍和善本书百余万册的“上海商务印书馆”供职,被聘为该馆“编辑兼特约撰述”。在那里,他不仅能首先饱览商务印书馆的各种新书,还能阅读到大量珍贵的馆藏图书。尽管如此,姚名达仍不以为满足,又在自己家里收藏许多重要史籍,“每闻有新书,必借货以购之”,自号书室为“史斋”。对于知识,他可谓有一种永不满足的渴求。由于刻苦好学,广泛涉猎,博采百家之长,每当提笔写作,他便能挥洒自如,行云流水,异常迅速,临文一写万言,有水到渠成之势,“每于一二时内就能出成绩,二三日内就能竣事”。以至“春秋方盛,而著述宏篇”。
          
    姚名达不仅好学、博学,而且不迷信权威,不盲从古人陈见,善思索,好创造。更可贵之处,是他一丝不苟、严谨的治学态度,顽强拼搏、毕生追求、矢志不渝的治学精神。他的一生,是著述的一生,可以说,无日不与典籍为伍,无日不与著述为生,每治一学,每撰一书,必以“诚毅之精神,精密之思想,奋勉之功力,全力以赴之”。他对自己的作品,“稍不当意,垂成之稿,时复焚毁,毫无惋惜”,而当时某一问题研究不够成熟时,也决不硬写,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岂敢自欺之不足,复以欺世乎?”在商务印书馆供职期间,该馆拟编印《万有文章》第一集一千种书,姚名达负责撰述的“目录学”,“中国目录学史”被列为开篇第一种。开始撰写时,他博搜精秀,写成竟无遗漏的文献史,而当书成过半,他却发现规模太大,不是该书所宜,于是,立即毁弃已成文原稿,用新观点和方法,重新撰写,统一全国目录学,使“治书这业,寻书之法,易学易做,使目录学成为人们所共知的通俗常识。”为了著述,他严格考证,广泛搜集,博为探求,逐书考察其内容,逐事考察其年代,逐人考察其生平,甚至做到“无一字无来历”,把全部精力集中在著书立说之上,以致经济拮据,生活十分困难,“瓶粟屡空”,他毫不畏缩,节衣缩食,埋头苦干,专心著述。
    天有不测风云。正值姚名达潜心著述,功到垂成之际,1932年,日寇在上海燃起了侵略战火,商务印书馆毁于战火之中,最令他痛心的是,他最心爱的数万卷书及凝聚他半生心血的未成书稿、资料、十余万张卡片,全部化为灰烬。然而,灾难并没有把姚名达吓倒,他拍案而起,慷概陈词:“吾家虽毁,吾身尚存,敌人虽强,怎能禁止我们另起炉灶呢?”于是他扫尽焦土,重新振作精神,以顽强的毅力,克服“十倍于曩”的困难,奋笔疾书,夜以继日,把毁去的书稿全部重新撰写。1937年11月,姚名达“穷三度之力,费八月之功”,被誉为中国目录学史上具有承上启下作用,26万字的传世力作《中国目录学史》终于付梓问世了。几十年后,著名学者王咨臣、卢贤中两位先生这样评价说:“是书,搜罗之博,体例之善,考订之精,允称国内目录学界权威巨制。”“在过去几十年里,中国目录学史方面的论文专著,不下二三十种,无出其右者”。
    正当姚名达教授尽心竭力,完成他更为宏大的学术著述计划之时,日寇的铁蹄践踏了中华民族的大好河山。姚先生毅然投笔从戒,以中正大学“战地服务团”团长的身份,率队奔赴抗日第一线,以血肉之躯报效祖国。1942年7月7日深夜,姚名达教授在江西新干县石口村突遭敌寇包围,不幸遇难,以身殉职。噩耗传来,“举国悲愤,吊以国殇”。国民政府发布褒扬令,表彰他“见危受命,为国殉难”。1987年,人民政府又追认他为革命烈士。
    一身正气垂青史,毕生心血著宏篇。姚名达先生虽然为国捐躯,英年早逝,但他好学、博学、思辨、严谨、笃行的治学精神,却永远成为鼓励莘莘学子奋发拼搏的崇高楷模;他的鸿篇巨著,永远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和巨大的精神财富;他的高风亮节,丰功伟业,将永远名垂青史,彪炳千秋。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1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该用户从未签到

2#
 楼主| 发表于 2013-9-26 11:50:08 | 显示全部楼层
pszyyao 发表于 2013-9-26 11:42, \8 u* Y1 _/ c
兴国县城西门坑晚清秀才姚舜生——姚舜生是平远姚吗?
% x. }1 w, D2 c( \8 t% V
9 ^( ?! Z1 Z7 \( ?4 {1 E$ S1 N$ ^姚名达,著名的姚姓名人。

' _9 a7 R6 x" h5 Q. B' V    姚舜生是姚名达的父亲,是平远姚,属景清公四子祖章派。

该用户从未签到

3#
 楼主| 发表于 2013-9-26 21:51:33 | 显示全部楼层
文章作者姚荣滔简介
      姚荣滔,生于1956年1月,江西省兴国县人。曾任小学、中学教师、初中校长、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秘书、副主任、主任、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县文化局局长兼县文联副主席、将军园管理处主任等职。主编出版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兴国山歌》、《苏区兴国山歌》、《客家山歌新论》,著有个人文艺作品集《潋水流韵》和个人诗词专辑《古韵新风》正式出版,创作有电视专题片、舞台戏剧、歌曲、曲艺、论文、诗词、书画等文艺作品1000多个(篇),有60多件文艺作品分别获国家、省级奖。曾分别在中央电视台“魅力12”栏目和江西卫视“社会传真”栏目做过专访。举办过“姚荣滔诗书画作品展”。2007年3月退居二线。现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诗词学会会会员、江西省音乐家协会会员、江西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兴国客家山歌协会主席。

该用户从未签到

4#
 楼主| 发表于 2013-9-29 18:42:09 | 显示全部楼层
      荣滔是广东平远姚,景清公二十二世,属于景清系祖盛派世昌支让公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中华姚网,全球姚姓“根”之网。欢迎您宗亲!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4-5-22 17:48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