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姚网喜迎二十大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华姚网扫黑除恶倡议书
姚网网训,与家人共勉姚网建设捐助,宗亲合力助姚网姚网建站宗旨及姚网使命
文明姚网“九不发”中华姚氏十大人文精神姚家修谱,找姚网第五届姚商会于平公故里成功召开
查看: 7338|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汉服的历史和发展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89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6]五品郎中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6-10 12:56:4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姚家修谱找姚网

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6 m2 Q8 j. t( Z9 c5 h& ]8 d0 e. h8 D! X
5 g/ @3 l' t/ B/ H: z: |/ }
   汉服,即中国汉族的传统民族服饰,又称为汉装、华服,主要是指约公元前21世纪在至公元17世纪中叶(明末清初)近4000年中,以华夏(汉后又称汉民族)民族文化为基础,通过自然演化而形成的具有独特华夏民族文化风貌性格,区别于其它民族的传统服装的装饰体系;或者说:“汉民族传统服饰(汉服)”是从夏商周时期到明朝,华夏(汉)民族所着的、具有浓郁华夏(汉)民族风格的一系列华夏(汉)民族服饰的总体集合。 0 e  {6 T' S+ O
    汉服的历史和发展 3 ^# T6 X" J( w- m: T! d
    汉服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民族服饰之一。《史记》载,华夏衣裳为黄帝所制。“黄帝之前,未有衣裳屋宇。及黄帝造屋宇,制衣服,营殡葬,万民故免存亡之难。”(《史记》卷一 五帝本纪 第一)约五千年前,中国在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时期,就产生了原始的农业和纺织业,开始用织成的麻布来做衣服,后又发明了饲蚕和丝纺,人们的衣冠服饰日臻完备。黄帝时代冕冠出现,服饰制度逐渐形成。夏商以后,冠服制度初步建立,西周时,逐渐完备。周代后期,由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都发生了急剧的变化,特别是百家学说对服饰的完善有着一定的影响,诸侯国间的衣冠服饰及风俗习惯上都开始有着明显的不同。并创造深衣。冠服制被纳入了“礼治”的范围,成了礼仪的表现形式,从此中国的衣冠服制更加详备。
. b6 B' d& F) a& z% k* [8 U4 C    汉族的这一服饰制度自周代至明代,三千年来汉人服装的基本特征是没有大的该变。一直三百多年的清初,这一服饰制度才崩溃。1644年明朝灭亡后,清在与南明的战争中,清朝统治者为了达到削弱汉人的民族认同感,以便于维护满洲贵族统治的目的,而大力推行满族发型和满族服装,并以残酷的手段禁止人民穿戴汉族服饰,史称“剃发易服”(“剃发”也作“薙发”)。这使得汉服逐渐消亡。当时孔子的后裔衍圣公孔闻謤上书多尔衮,请求保存孔府家服饰,说:“先圣为典礼之宗……定礼之大要莫于冠服……惟臣家衣冠,三千年来未曾变易……”,遭到多尔衮拒绝。 今天的旗袍、长衫、马褂都是以满族为主体的民族服饰的改良和发展,而非汉族传统的民族服饰。 9 w, o0 B; `. a/ z, n
    辛亥革命推翻满洲贵族的统治之后,人们的思想趋于西化,改穿西式服装,没有恢复汉服。但在21世纪初,随着中国国力的发展,人们开始审视自己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部分。一些人又重新倡导恢复传统汉服并身着汉服进行推广。对于这些人的行为,社会上有各种不同的看法,详见下面的争议部分。
& B4 D' W- C* D0 {9 Y/ j" r  U+ q
& ]$ G6 C% V0 b, C
- x1 J$ X/ l% [/ I
; h! w  k' E  ~  a8 ]8 }. W4 G4 ^! M
3 x- ^* ^# y4 T! I0 I8 f( ^    汉服的特点和样式
6 g$ U! n' H+ J    汉服的主要特点是交领、右衽,不用扣子,而用绳带系结,给人洒脱飘逸的印象。这些特点都明显有别于其他民族的服饰。汉服有礼服和常服之分。从形制上看,主要有“上衣下裳”制(裳在古代指下裙)、“深衣”制(把上衣下裳缝连起来)、“襦裙”制(襦,即短衣)等类型。其中,上衣下裳的冕服为帝王百官最隆重正式的礼服;袍服(深衣)为百官及士人常服,襦裙则为妇女喜爱的穿着。普通劳动人民一般上身着短衣,下穿长裤。 ! L9 g$ G: V" |& Y( y

1 e# p5 B* j/ }4 j5 _! ~& N ( c: s8 ^) ^( ]5 m6 x( j% T+ e
配饰
; o! v" d& c& P9 |8 c, S. p    头饰是汉族服饰的重要部分之一。 & M& [  ?( i7 ~- H$ S, ], _% X
    古代汉族男女成年之后都把头发绾成发髻盘在头上,以笄固定。男子常常戴冠、巾、帽等,形制多样。
# X9 F; g/ Q# q8 I    女子发髻也可梳成各种式样,并在发髻上佩带珠花、步摇等各种饰物。鬓发两侧饰博鬓,也有戴帷帽、盖头的。 $ V! m- g' T! o2 e  {% I1 X
    汉服对中国周边其他民族服饰的影响 # b" N) A+ ]& R; w( u; W8 b$ m
    北魏孝文帝禁止穿鲜卑服装,一律改着汉服北魏孝文帝禁止穿鲜卑服装,一律改着汉服。
1 O, g0 z2 n$ w/ `6 ^    495年1月13日(太和十八年十二月初二日)。北魏孝文帝大力推行了一系列汉化政策,主要内容有:
6 s8 [2 o6 G8 p2 i6 y' k0 o    禁止穿鲜卑服装,一律改着汉服。 % L% K1 L9 [7 s; u. v2 _5 K% X
    禁止说鲜卑话,以汉语为唯一通行语言。
6 @; Y$ }# Z4 Z0 X    凡迁到洛阳的鲜卑人,一律以洛阳为籍贯,死后葬在洛阳,不准归葬平城。
. m9 H; J/ L0 x3 V2 @3 {    改鲜卑姓为汉姓。首先从皇室做起,把拓跋氏改为元氏,“其余所改,不可胜纪(记)”。还规定鲜卑族的八个大姓与汉人头等贵族崔、卢、李、郑四姓门第相当,鲜卑八个大姓以外的贵族也规定了品级。使鲜卑贵族也和汉族一样实行门阀制度。
8 e4 M7 u$ l/ q- {    禁止鲜卑族同姓通婚,鼓励鲜卑族按门第与汉人结婚。孝文帝还率先做起,纳汉族大姓的女子做后妃 并为他的五个皇弟娶汉族大姓的女子作正妻,同时把公主们嫁给汉族大姓。
2 R6 w  L: x" c6 I8 v* Z0 F" c: `( B0 r; }1 t: O9 F: `( c3 L
  q- N9 n: Y/ I% C6 y3 `! L/ ~
    尽管遭到一部分鲜卑贵族的阻挠和反对。孝文帝的改革最终得以成功,极大的促进了民族融合,此后仅经过数十年时间,中原的鲜卑等各少数民族就基本上和汉族人民融为一体了。
  i) A5 W% l; L) p+ q( ^& _4 l8 [9 W  w! q; C
历史各时期汉服简介(1)

* z- S+ j. t& d% _4 B# Q: _1 i) ^
先秦汉服 ( Q' [# F$ _5 C+ G  f; {
(前26世纪 - 前256年)

! f. ?( f3 V4 {0 z) |2 \) ]; A/ J- f# k% e; K) ?1 a7 B
    神话及传说时代(前26世纪初 - 前21世纪初)
: r6 n8 L$ L* D    夏朝 (前22世纪末 - 前17世纪初)
! p/ U6 R+ }3 _    汉服的起源' y% {0 O: l, T
    神话及传说起源 --- 中华始祖,传说中的上古帝王轩辕氏 黄帝统一华夏部落。在他治下,政治安定,文化进步,国势强盛,有很多的发明和创作,如文字,农业,音乐,历法等。黄帝的正妃嫘祖,传说中就是她首创养蚕制丝织绢,从而发明了汉服。嫘祖衣被天下,丝美中华,西周以来,奉为中华母祖,尊为先蚕。9 Y9 w1 n9 w* J& V

; P8 E9 I$ t. X( u% v( ?( H, @0 g: e- D$ ^' Z9 Q
    实际起源 ---远古时期,生产力极端低下,对人类来说,服饰的起源是出于实用。石器时代后,人们掌握了制造工具和使用工具的方法,发明了骨锥和骨针.从而创造了原始服装。约五千年前,中国在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时期,人们的生活日趋稳定,产生了原始的农业和纺织业,开始用织成的麻布来做衣服,后又发明了饲蚕和丝纺,人们的衣冠服饰日臻完备。1 \! W6 C  ~- v7 A. q1 w' Q
+ }5 u0 @/ t8 ^1 R" L/ f3 @

: X) J& e$ k* M) [: ?商朝 (前17世纪初 - 前11世纪)
, W/ K1 u4 x) c    商朝是中国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朝代。根据众多的考古发现,这一时期的汉服基本样式已经完全成型。这一时期的服装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上衣和下裳(裙)。袖口较窄,没有扣子,在腰部束着一条宽边的腰带,肚围前再加一条像裙一样的“蔽膝”,用来遮蔽膝盖。
1 D1 g& B) r+ y4 F# P    这个时期的织物颜色,以暖色为多,尤其以黄红为主,间有棕色和褐色,但并不等于不存在篮、绿等冷色。只是以朱砂和石黄制成的红黄二色,比其他颜色更鲜艳,渗透力也较强,所以经久不变并一直保存至今。经现代科技分析,商周时期的染织方法往往染绘并用,尤其是红、黄等正色,常在织物织好之后,再用画笔添绘。
. T( R% X) }  D5 J( }5 W8 R& [2 T# H9 I" Y( q% l1 P5 s
    西周 (前11世纪 - 前711年) ' T- ]) C: y3 @& c8 c' N
    周朝以封建制度建国,以严密的阶级制度来巩固帝国,制定一套非常详尽周密的礼仪来规范社会,来安定天下。服装是每个人阶级的标志,因此服装制度是立政的基础之一,规定是非常严格的。3 n% z. r/ K: k* W) G5 y
    周代服饰大致沿袭商代服制而略有变化。衣服的样式比商代略为宽松。衣袖有大小两种样式,领子通用交领右衽。不使用钮扣,一般腰间系带,有的在腰上还挂有玉制饰物。裙或裤的长度短的及膝,长的及地。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签到天数: 89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6]五品郎中

2#
 楼主| 发表于 2009-6-10 12:57:13 | 只看该作者

2 f7 w& E! v: a$ Q6 h+ C, \
5 `; |' F3 y2 x4 I   东周
(春秋 战国)(前711年 - 前256年)     春秋战国时期诞生了一种重要的汉服---深衣。深衣是直筒式的长衫,把衣、裳连在一起包住身子,分开裁但是上下缝合,因为“被体深邃”,因而得名。深衣延续了汉服交领右衽的特点,在社会上影响很大,不论贵贱男女、文武职别,都可以穿着。裙分为曲裾和直裾两种样式,外观区别在于下身是否有围绕的线条。这一时期纺织和染色技术已经非常发达,汉服上已经出现很多繁复华丽的图案。
( P' c5 z7 y% t3 F        5 z5 j8 E# o: U0 K" p) O( D6 h
        秦朝 (前221年 - 前206年) . Z( n# X% |$ n+ R
            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秦始皇 赢政 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国家。秦始皇统一了文字,货币,度量衡等,为中华国家势力和汉民族的形成及延续留下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 D6 V) {; S. B" g- u% W$ G            秦代汉服主要承前朝影响,仍以袍为典型服装样式,分为曲裾和直裾两种,袖也有长短两种样式。秦代男女日常生活中的服饰形制差别不大,都是大襟窄袖,不同之处是男子的腰间系有革带,带端装有带钩;而妇女腰间只以丝带系扎。
: l2 ?/ X  E% X8 y# ^& c            因为秦始皇陵 兵马俑 的发现,秦代的服饰和风俗研究有着丰富的历史资料。
/ f0 N/ v3 H% Z3 e- }. s% i0 z+ K, Z% J* P
        
+ n8 |! ]2 d4 d8 l6 f 汉朝 (前206年 - 220年)     汉朝是中国最重要和杰出的王朝之一。在这一时期随着社会的进步,本土民族文化蓬勃发展,达到了极高的艺术和审美成就。在经济,科技,文化上全面领先于世界的汉帝国为华夏儿女留下了永远的自豪。今天,占据绝大多数的中国主体民族-汉族,就是以汉朝的名字命名的。
5 |9 T% T* s8 w; [            从这一时期开始,平民开始穿着精织服饰。汉代曲裾深衣不仅男子可穿,同时也是女服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服式。这种服装通身紧窄,长可曳地,下摆一般呈喇叭状,行不露足,以表示出女性的文静与优雅。衣袖有宽窄两式,袖口大多镶边。衣领部分很有特色,通常用交领,领口很低,以便露出里衣。如穿几件衣服,每层领子必露于外,最多的达三层以上,时称“三重衣”。另外,汉代窄袖紧身的绕襟深衣。衣服几经转折,绕至臀部,然后用绸带系束,衣上还绘有精美华丽的纹样。  8 O0 k/ j! v/ V  ]- _
        & b5 a  N% ]$ d6 i# `( Q+ c
        汉代的直裾男女均可穿着。这种服饰早在西汉时就已出现,但不能作为正式的礼服。原因是古代裤字皆无裤裆,仅有两条裤腿套到膝部,用带子系于腰间。这种无裆的裤子穿在里面,如果不用外衣掩住,裤子就会外露,这在当时被认为是不恭不敬的事情。所以外要穿着曲裾深衣。以后,随着服饰的日益完备,裤子的形式也得到改进,出现有裆的裤子。由于内衣的改进,曲裾绕襟深衣已属多余,所以至东汉以后,直裾逐渐普及,并替代了深衣。
3 M7 E' t/ V. M: B. N. O8 }        
( ]' D( B% k% t/ f% g. t        汉代妇女的襦裙上襦下裙的女服样式,早在战国时代已经出现。到了汉代,由于深衣的普遍流行,穿这种服式的妇女逐渐减少。据此,有人认为汉代根本不存在这种服饰,只是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才重新兴起。其实,汉代妇女并没有摒弃这种服饰,在汉乐府诗中就有不少描写。这个时期的襦裙样式,一般上襦极短,只到腰间,而裙子很长,下垂至地。襦裙是中国妇女服装中最主要的形式之一。自战国直至明朝,前后二千多年,尽管长短宽窄时有变化,但基本形制始终保持着最初的样式。 , T4 Z+ Q1 C: F5 D7 |0 r
        
& g# P7 Y6 Y7 s        湖南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汉代大量丝绣织品,生动呈现出其装饰风格的特点,并反映出来汉代纺织业的发展水平。汉代的染织工艺在继承战国传统的基础上有着飞跃的发展,染织的品种增多,不仅能织出精美多样的花纹,而且染织技术也有较高的水平,染织工艺的进步是汉代服装质量得以提高的基础。随着著名的 丝绸之路的建立,中华服饰之美,从此开始得以传向四面八方。
2 M. t* z8 u" t3 n0 X0 C. e        
, q8 s) k; W# {& ^$ ^  f% V8 o         三国 (魏,蜀,吴)(220年 - 280年) ) }, r! A/ _: E/ _4 S2 I% o
    晋朝 (265年 - 420年)+ J/ l" l. v. H4 h# H
    南北朝 (420年 - 580年)
& H- Y& s7 n+ q' Z            魏晋时期,风流名士们崇尚自然、超然物外,率真任诞而风流自赏。姿容飘逸的魏晋风度也反映到了汉服上,这一时期的男子一般都穿大袖衫-大袖翩翩的衫子,上自王公名士,下及黎庶百姓,都以宽衫大袖,褒衣博带为尚。直到南朝时期,这种衫子仍为各阶层男子所爱好。衫和袍在样式上有明显的区别,照汉代习俗,凡称为袍的,袖端应当收敛,并装有祛口。而衫子却不需施祛,袖口宽敞。魏晋服装日趋宽博,而衫由于不受衣祛等部约束,故成为一时风俗。
- S, |5 w( T2 C4 F5 h3 Q        
# @2 W8 q; t+ Y) ]$ ^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妇女的衫裙魏晋时期妇女服装承袭秦汉的遗俗,并吸收少数民族服饰特色,在传统基础上有所改进,一般上身穿衫、袄、襦,下身穿裙子,腰用帛带系扎,款式多为上俭下丰,以宽博为主,其特点为:对襟,束腰,衣袖宽大,并在袖口、衣襟、下摆缀有不同色的缘饰,下着条纹间色裙,腰间用一块帛带系扎。衣身部分紧身合体,袖口肥大,裙为多折裥裙,裙长曳地,下摆宽松,从而达到俊俏潇洒的效果。加上丰盛的首饰,反映出奢华糜丽之风。当时妇女的下裳,除间色裙外,还有其它裙式。3 [$ b# B7 g9 F! z  P
        
" \& v: |. d& y( ?        南北朝时期裤褶裤褶的基本款式为上身穿齐膝大袖衣,下身穿肥管裤。这种服装的面料,常用较粗厚的毛布来制作。穿裤和短上襦,合称襦裤,但封建贵族必须在襦裤外加穿袍裳,只有骑马者、厮徒等从事劳动的人为了行动方便,才直接把裤露在外面。封建贵族是不得穿短衣和裤外出的。到了晋代这种习惯才有所改变。南北朝的裤有大口裤和小口裤,以大口裤为时髦,穿大口裤行动不便,故用锦带将裤管缚住,有、又称缚裤。. e' L9 }, y* s4 ^
        % s; l/ F& }- x5 I; F
        隋朝 (581年 - 618年) ' X9 ]. E4 V" Y
    唐朝 (618年 - 907年)6 p5 e9 |# T! t/ c2 m9 v9 S
    五代 (907年 - 960年) - x0 L6 Q0 r! a/ D* Q0 x
            公元581年,隋朝的建立,结束了自东汉以来相继四百年的分裂局面。这是继秦汉之后再度建立的封建统一国家,一个以汉族为中心的新的民族共同体。南北两地服装彼此仿效,业以合壁。唐朝时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揭开了中国古代最为灿烂夺目的篇章。唐朝时国家稳定,经济繁荣、文化事业全面发展,封建文化已经达到高峰。近三百年的唐代服饰经过长期的承袭、演变、发展成为中国服装发展上一个极为重要的时期。一方面唐代服装上承历代冠服制度,下启后世衣冠之径道;另一方面唐朝服装发展兼容并蓄,广采博收,大放异彩。唐以后的五代十国是唐宋封建军阀割据的继续,在服饰上大体沿袭唐朝之制。隋唐服装无论官服或民服,男装和女装,都表现其开放的思想、开拓的精神,充分反映了鲜明的时代性和强烈的民族性。

该用户从未签到

3#
发表于 2009-6-10 14:37:34 | 只看该作者
汉服的历史和发展放射出中华传统文化的光芒!

该用户从未签到

4#
发表于 2009-6-18 08:42:47 | 只看该作者
汉服是服装,也是文化。汉服的发展渊源流长,灿烂辉煌。这也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5#
发表于 2009-7-1 13:49:19 | 只看该作者
汉服是世界上最富有文化韵味的服装。

签到天数: 2233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6#
发表于 2009-8-15 23:11:31 | 只看该作者
网主太辛苦了。那么多资料咋整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4-4-28 03:55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