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姚网喜迎二十大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华姚网扫黑除恶倡议书
姚网网训,与家人共勉姚网建设捐助,宗亲合力助姚网姚网建站宗旨及姚网使命
文明姚网“九不发”中华姚氏十大人文精神姚家修谱,找姚网第五届姚商会于平公故里成功召开
查看: 562|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舜帝生葬湖南永州考辨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28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三品御史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3-11 00:25:3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姚家修谱找姚网

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舜帝生葬湖南永州考辨
蔡建军
舜帝,亦名虞舜、重华,是中华上古“五帝”之一。如果说黄帝初启中华一统国体,颛顼、唐尧壮大华族的话,那么,虞舜则继往开来德化四方,部落联盟达到极盛而趋于解体,文明王朝孕育成熟而呼之欲出,为夏禹完成奴隶制王朝的构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虞舜对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至大贡献,对后世影响深远,历朝历代备受推崇和敬仰。
舜帝出生和早期生活劳作的区域,史籍多说河南、山西或山东。然而,笔者考证有关史籍,认为舜帝不是“南巡”而是“北上”,其籍贯和早年劳作之地就在湖南永州(零陵)
一、舜帝之名号考证表明:舜出生永州并有着深厚的
“故乡情结”舜,《说文》释为“艸也,楚谓之菑,秦谓之藑,蔓地连华,象形,从舛,舛亦声”。义为连绵不断的一种草。《诗经·郑风·有女同车》两章,分别以“有女同车,颜如舜华”,“有女同行,颜如舜英”二句起首,以“舜华”、“舜英”比人美貌。春秋时有以“舜华”为名者,《史记·孔子世家》载:“孔子曰:‘窦鸣犊、舜华,晋国之贤大夫也……’”因此,舜又名重华,大约也是类推而出的别名,它在《楚辞》中出现最早亦最多。舜,代表着一种美好的事物,美好的理想,美好的追求。《毛诗正义》注《说文》释“舜”曰:“舜,木槿也。”木槿,永州满山遍野生长的一种木本植树,阔叶,茎直,随处插栽即可成荫,花瓣呈紫红色,朝开暮谢,自四月至十月可以连续开花六个月,其树永州人称为舜树,其花永州人称为舜花。
舜亦称虞舜,《郭店楚简·唐虞之道》“虞舜”又作“吴舜”。《通志·氏族略二》:“武王……封虞仲之庶孙于虞城,以为虞仲后。虞仲国于吴。其支庶封于此,故亦谓之西吴。此姬姓之虞也。”可见。“虞”本作“吴”,后因有二吴,故借“虞”字以相别。《大荒西经》有“吴回”,吴回者,颛顼之后,高辛氏火正祝融也。湘南南岳有祝融峰可以佐证。《天问》:“吴获迄古,南岳是止。”可知“吴”在南岳附近。历史上,湘南(含今永州、衡阳、郴州)曾为吴楚和吴越、楚越交替统治的地区,又是湘、粤、桂交界之地,三国时又为吴蜀争雄的要隘。“唯楚有材,于斯为盛”,这对联源出尧舜时代人才辈出的盛况。祝融乃上古时代的重要人物,《史记·楚世家》所载祝融是高辛即帝喾的火正,是楚人共祀的先祖。地名的变更,历朝历代都有因政治、经济的重大转变而更改的现象。尽管常有一地二名或地名、治所不断变更迁移的现象,但是“吴”、“虞”相通、吴楚交替变化的史料表明,虞舜就曾生活在南岳附近的湘南地区。《山海经第一卷·南山经》云:“南次三()[山]之首,曰天虞之山,其下多水,不可以上。”《山海经》是夏禹时期的地理志,其四方风名与《尧典》一致,并被甲骨文所证实;商先公王亥也见于甲骨文;其所记“河出昆仑”之说也被《汲冢竹书》证明,其可信性及其价值越来越受到重视,就连疑古派大师顾颉刚先生也在《中国上古史讲义》中说其书是未经后人窜改的。《山海经》所述南方第三列山系的开头第一座,名叫天虞山,可见,“虞”就在南岭九疑山。舜帝为什么以江南草木和地域之名作为自己的名号呢?这表明舜帝对童年的生活和出生及早年活动的地方怀有深切眷恋的深厚感情,故以名号为纪之。
二、舜帝之籍贯考证表明:“诸冯”、“冀州”实为永州
1.《孟子·离娄下》“舜生于诸冯,迁于负夏,卒于鸣条,东夷之人也”——“诸冯”考辨为零陵(永州)
依孟子所指“诸冯”,有诸多史家释为诸邑,即陕州河北县之虞山,又称吴山。而吴山位于山西省安邑县之东南,中条山脉之支系,亦名吴岳、吴坂、盐坂。“东夷”则为山东。孟子即说:“舜生于诸冯”,又定舜“东夷之人也”,东西难辨,相距甚远,互相矛盾。那么,究竟何为“诸冯”?“诸”者,“之于”之义也,“冯”才是地名。笔者理解,就是舜帝出生于“冯”,发展壮大于“东夷”,这才是孟子所述之真义。何为“冯”?《山海经·海内经》载:“南方之丘,苍梧之渊,其中有九疑山,舜之所葬。在长沙零陵界中。”郦道元《水经注》卷三十八经实地勘察和史籍考证,云:“九疑山,大舜窆其阳,商均葬其阴。山南有舜庙……营水又西经营道县,冯水注之。水出临贺郡冯乘县东北冯冈。其水导源冯溪,西北流,县以托名焉。冯水带约众流,浑成一川,谓之北渚。”“营道县”即零陵(永州)之江永、道县,“贺郡”即与零陵(永州)相邻的广西贺州,“冯冈”即江华、贺州交界一带,“冯水”亦为冯河,发源于江华宁远与广东交界之处,江华县城(沱江镇)自古便称为“冯城”。可见,孟子所言“舜生于诸冯”则应为舜帝出生地在零陵(永州)一带。舜之所以称为虞舜,是因为他家族从虞幕起就立国于虞,而舜之祖父桥牛居桥地,《帝王世纪》云“桥牛生瞽瞍……封之于虞”。《水经注》曰“桥”即“峤”,“峤山”即为南方五岭。九疑山正处于“五岭”之中,桥地即为零陵(永州)一带。
2.《史记·五帝本纪》:“舜,冀州之人也”——“冀州”考辨为零陵(永州)
冀州,古代九州之一,有史家考证为今山西和陕西间黄河以东,河南和山西间黄河以北以及山东西北,河北东南部地区,也有史家考证为冀州就是蒲州,即为今山西省永济市蒲州镇。此乃误也。其实,“冀州”之名原出《禹贡》,最初是因其冀国而得名,后夏禹并为“九州”之一,是“九州”中一个有着特殊地位的州名,是王畿之州。
《路史·余论九·奠高山大川》云:“九州惟冀无所至者,举八州而界自见,亦所以别帝都而大一统也。”《淮南子·地形训》曰:“正中冀州曰中土。”屈原《楚辞·云中君》曰:“览冀州兮有余,横四海兮焉穷。”可见冀州即在四海之内。罗泌《路史》:“中国总谓之冀州”,顾炎武《日知录》云:“古之天子常居冀州,后人因以冀州为中国之号”,可见,冀州即代表“中国”。关于古时“中国”的定义,司马迁《史记·天官书》则说得很明白,“自河、山以南者中国。中国在四海内则在东南,为阳”。据此,冀州并不是某些史家牵强附会论及的山西或河南、山东某地,而是指“中国”,是在东南,是王畿所在地。《路史·发挥五》引《尚书大传》、《南岳志·前献》引《符子》皆曰:“舜禅夏禹于洞庭之野”,舜帝举行“禅让大典”的王畿之地在“洞庭之野”,恰好说明虞舜时代的“冀州”就在湘南一带。《山海经·海内经》:“南海之内,有衡山,有菌山,有桂山。有山名三天子之都。”零陵和九疑山,处于衡山、桂山中间,原为“天子都山”。“冀”又作“纪”,《帝王世纪》:“()葬苍梧九疑山之阳。是为零陵,谓之纪市。”可见零陵为冀州。又《路史·后纪十一》:“舜以瓦棺葬于纪”,则表示苍梧九疑山亦为冀州。金文、甲文、篆文的考古考证都说明冀州不在北方,而是南方某民族的图腾,或以鸟羽做成的头饰,这与永州一带的民俗极为吻合。
三、虞舜时代的图腾崇拜考证表明:舜帝生于永州
中国人都说是“龙的传人”,龙,是黄帝族的图腾,是黄河文明的象征。其实,中国在崇拜龙的同时,也崇拜凤,凤是南方文明的象征。“华夏”二字,就其本义而言实为五彩之义,源于五彩鸟(凤凰),即南方之鸟。《尔雅》:“华,皇也。”范宁释《谷梁传·隐公五年》“舞夏,天子八佾……”之夏,曰“夏……大雉,翟雉”。可见,凤凰是“华夏”二字的别称。《山海经·南山经》云:“是鸟也,饮食自然,自歌自舞,见者天下安宁。”凤凰是一种极善歌舞的鸟,它是欢乐、祥和、安宁、幸福的象征,历来被誉为“鸟之圣者”(《论衡》)。《艺文类聚》引《庄子》佚文云:“南方有鸟,其名为凤,所居积石千里,天为生食,其树名琼枝,高百仞,以琳琅玕为食。”又云:“凤凰之性,非梧桐不栖,非竹实不食。”零陵学院王田葵教授考曰:“苍梧”之“苍”乃苍茫之苍,意即南岭群山苍莽,“梧”乃梧桐之树,是凤凰栖落之树。可见,永州苍梧之山,是“五彩鸟”风凰栖息的地方。
舜帝是南方鸟图腾崇拜的典型。龙与凤凰一为兽,一为禽,不是自然崇拜的产物,它是想象中的民族祖先的形象,是祖先崇拜的产物。中华始祖伏羲、女娲、盘古、黄帝都是龙的形象,而凤凰则是帝俊、帝喾、尧、舜以及殷族的祖先契与周族的祖先后稷的图腾形象。在所有关于凤凰的传说中,以大舜的传说最为丰富,也是最为精彩。《绎史·卷一》引刘向《孝子传》:“舜父夜卧,梦见一凤凰,自名为鸡,口衔米以食己,言鸡为子孙,视之,乃凤凰,以黄帝梦书占之,此子孙当有贵者。”《山海经·大荒南经》则曰:“有臷民之国。帝舜无淫,降臷处,是谓巫臷民。巫臷民盼姓,食谷,不绩不经服也;不稼不穑食也。爰有歌舞之鸟,鸾鸟自歌,凤鸟自舞。爰有百兽,相群爰处,百谷所聚。”这些史籍表明,舜帝出生和生活于凤凰之地。帝俊有学者考证为舜帝的祖先,其“俊”字本来只有右边部分,这字的“厶”为鸟头。帝舜之“舜”字,其上头为“鹰鸟”之头。大舜又称虞舜,“虞”即驺虞,一作驺吾。《毛传》称为兽名,《韩诗》则释为给天子掌管鸟兽的官。《山海经·大荒东经》:“有苏国,黍食,使四鸟:虎、豹、熊、罴”;“有中容之国……使四鸟:虎、豹、熊、罴”;“有白民之国……使四鸟:虎、豹、熊、罴。”王大有先生释曰:“以四兽为四鸟,是鸟图腾帝俊族征服或同化四兽族的结果。”周幼涛先生则认为:“四鸟族”与“四兽族”可能建立了联盟关系或联姻关系,鸟部落显然处于主导地位,而兽部落则处于从属地位。由此观之,笔者认为:舜帝时代,南方文明已经在很多方面超过北方文明,这可以从永州道县玉蟾岩12000年前人工栽培稻谷和人工烧制陶器的考古发掘中得到佐证。
《本草纲目》云:“凤,南王之朱鸟也。”自古至今,永州人一直保留着对朱鸟的崇拜,江华、江永、道县、蓝山、新田、宁远等县每年二月初二日都设有“敬鸟节”,瑶族同胞的织饰中有着大量的“朱鸟”饰物,民间传唱的歌谣中有大量关于“朱鸟”的颂辞,世界独一无二的“女书”文字中保存着大量鸟图腾崇拜的遗迹。
四、从尧子丹朱、舜帝弟象跟永州生死相依的渊源
关系来看,舜帝曾经生活于永州一带《山海经》云:“苍梧山,帝舜葬于阳,丹朱葬于阴。”丹朱乃尧帝之子,因反对舜承帝位而举兵反叛。对此,舜帝并未诛杀丹朱,而是驱逐丹朱于“南河之南”。《孟子·万章》云:“尧崩,三年之丧毕,舜避尧子于南河之南。”“南河之南”并非特指“南河”某一具体地方,而是泛指。“舜避尧子于南河之南”,必然是舜帝早年发迹或由亲信掌管的地方,以防丹朱日后再次反叛作乱。象是舜帝的亲弟,早年曾经陷害过舜。《孟子·万章》:“万章曰:‘……象至不仁,封之有庳。有庳之人奚罪焉?仁人固如是乎?在他人则诛之,在弟则封之。’曰:‘仁人之于弟也,不藏怒焉,不宿怨焉,亲爱之而已矣。亲之欲其贵也,爱之欲其富也。封之有庳,富贵之地。’”舜帝对象不计前怨,封之于有庳这样的“富贵之地”。有庳,乃今湖南永州之地也,早在12000年前,神农氏就于此播种稻谷,从现代考古发掘的遗迹来看当时这里的富庶是可以想见的。《史记正义》明白指出,有庳就在今永州。“《帝王纪》云:‘舜弟象封于有庳。’《括地志》云:‘鼻亭神在营道县(今永州道县)北六十里。故老传云,舜葬九疑,象来至此,后人立祠,名为鼻山,山有象庙。王隐《晋书》云本泉陵县、北部东五里有鼻墟,象所封也’。”这里,我们必须弄明白:舜帝之弟为什么名叫“象”?为什么封之于永州?原来,舜帝时代永州一带是象(动物)活动最为活跃的地区。《越绝书·越绝外记》载:“当禹之时,舜葬苍梧,象为民田”,说明永州(古苍梧)先民早就将象驯化用以耕田。《论衡》:“舜葬苍梧,象为之耕。”《偶会》云:“象耕灵陵。”(灵陵即零陵,今永州)《论衡·书虚》载:“象自蹈土,鸟自食苹,土厥草尽,若耕田状,壤靡泥易,人随种之,世俗谓之舜禹田。”永州先民不仅用象耕田,还利用大象拉车作战。在道县玉蟾岩遗址的考古发掘中,就发掘大量12000年前象的活动遗迹,为舜帝时代永州一带对象的驯化使用提供了充分的证据。舜帝之弟早年生活并封之于永州“象国”,史籍也多有考证和记载。《路史·国名纪丁》云:“有庳,象国,今道州。《孟子》作鼻。”《太平御览》引《帝王世纪》载:“舜葬苍梧九疑山之阳,是为零陵,谓之纪市,在今营道下,有群象之耕。”从舜帝之弟名号为“象”又封之“象国”永州来看,舜帝早年必然生活于永州一带。
五、舜帝陵庙的考古发掘表明:舜葬九疑不可疑
1舜葬九疑,众多史籍考证均无疑义。
舜葬零陵九疑,早先有《海内经》“九疑山,舜之所葬,在长沙零陵界中”所载,后又有司马迁反复考察得出“()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零陵,是为零陵”的千古定论,此外,还有众多史家的考证,都如是云。郑敦曜《舜葬苍梧考》引《纲鉴》注云:“苍梧山亦名九疑,今道州宁远县。习凿齿云,虞舜葬零陵九疑明甚。”萧智湖《舜陵考》更是旁征博引,纵贯百家:“古文《家语》孔子曰:舜陟方岳死于苍梧之野而葬焉。《礼·檀弓》曰:舜葬于苍梧之野。《离骚》特及苍梧九疑曰:就舜而陈词。朱子注亦曰九疑舜所葬也。……载考《山海经》、《史记》、《风俗通》、《淮南子》、《皇览》、《世纪》、《舆地考》、《寰宇记》、《元和郡县志》、《十三经》古注《国语》、《汉书》、《汉纪》各注称舜葬苍梧九疑无疑辞。”九疑之舜陵,是文献记载最早、最全的,因而是可信的。在《史记·五帝本纪》中,也只有舜帝载明了葬处“零陵”,其《封禅书》载黄帝葬桥山为衣冠冢,不算。
2.舜葬九疑,有历朝历代的官员祭祀作为明证。
舜帝崩葬九疑,对中华文明形成和发展影响深远。缅怀追念舜帝,是历朝历代政治家和儒学弟子的一项重大事件。大禹之后至秦汉时期,当政者主要以望祭形式祭祀舜帝。《大清一统志》载:“禹南巡,筑紫金台,望九疑而祭舜。”夏商周朝代,曾立庙于大阳溪祭舜,《宁远县志·卷四下》“古迹”栏目中有记载:“舜宫,在大阳溪,三代时祀舜处。”《史记·秦始皇本纪》载:三十七年(210)始皇出游,“十一月,行至云梦,望祀虞帝于九疑山”。《汉书》载,元封五年(106)冬,汉武帝南巡至盛唐,望祭虞()帝陵。自唐至于明清,这种夫祭祀成了朝廷定制。明代时,永乐、宣德、正统、景泰、成化、弘治、正德、嘉靖、隆庆、万历等年间,朝廷均派员到九疑祭舜。清代时,从顺治开始就派员祭舜,其中,康熙朝曾经8次、雍正朝2次、乾隆朝12次、嘉庆朝4次、道光朝5次、咸丰、光绪朝各2次祭舜。民国期间至1940年前,也曾有4次祭舜活动。祭祀舜帝,是为了弘扬舜帝精神,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3.舜葬九疑,有大量考古实物为铁证依据。
舜帝崩葬九疑,古往今来都有大量的实物为依据。《竹书纪年》载:“九年,西王母来朝。西王母之来朝,献白环、玉琯”,而这两件宝物都随葬在舜祠下,应劭《风俗通义·声音》引《尚书大传》云:“舜之时,西王母来献其白玉琯,昔章帝时,零陵文学奚景,于泠道舜祠下,得生白玉管,知古以玉为管,后乃易之以竹耳。”除上两件文物外,《拾遗记》还有记载:“有丹丘之国献玛瑙瓮……舜迁宝瓮于衡山,故衡山之岳,有宝露坛。舜于坛下起月馆,以望夕月。舜南巡至衡山百辟群后,皆得露泉之赐。时有云气生于露坛。又迁宝瓮于零陵之上。舜崩,瓮论于地下……”这说明,自汉代以前就发掘出了有关舜葬九疑的地下文物。秦汉时期,在九疑山玉琯岩就建有舜帝陵庙,这与《尚书大传》、《拾遗记》所载极为吻合。20世纪70年代,现代考古学家们在湖南长沙发掘的马王堆汉墓出土地图中,在九疑山旁清楚地标注着“帝舜”二字,表明当年舜帝陵庙就位于此。无独有偶,2002年上半年,湖南省考古所在九疑山玉琯岩发掘出了秦汉至宋元时期的舜帝陵庙遗址。该遗址占地面积30000多平方米,呈南北向、东西向叠压。其中,正殿建筑基址已初露端倪,呈“吕”字状,南北向,至少在5000平方米以上,其规模可与北京故宫太和殿相媲美,据探测为九开间、五进,符合历代帝皇“九五至尊”的建筑规制。九疑山玉琯岩舜帝陵庙遗址的发掘,其年代之久,规模之大,在“三皇五帝”祭祀活动中绝无仅有。
如果说舜庙所在之地不等于舜帝毕生活动之地的话,那么,还有大量的考古实物可以作佐证。近10多年来,考古工作者经过文物普查和田野考古发掘,已经有不少惊世的发现,如在道县玉蟾岩发现了距今12000年前迄今世界上最为原始的古栽培稻谷和最原始最完整的陶器,使永州成为世界稻作农业之源和中国制陶工艺之源,为研究舜帝时代的社会生产和经济形态提供了实物依据。考古工作者还在宁远县大界乡过水岩雷家村对门岭发现了新石器时代的遗址,出土有石锛、石凿及大量夹砂红陶和夹砂灰陶片。此外,在宁远还发现了商周遗址63处,紧靠九疑山的蓝山县发现商周遗址42处、江华县发现商周遗址63处、新田县发现商周遗址48处,道县还发现新石器时代遗址7处、商周遗址22处,江永发现新石器时代遗址3处、商周遗址10处,这些都是研究舜帝生葬永州的真凭实据。
参考文献:
[1]九疑山舜文化研究会编:《舜德千秋》,海南出版社,2001年。
[2]刘俊男:《华夏上古史研究》,延边大学出版社,2000年。
[3]王大有:《三皇五帝时代》。
[4]《求索》2002年增刊“舜文化研究专号”。
[5]蔡建军:《玉蟾岩神农氏族遗址与中华文明起源》,《求索》2003年第3期。
(《求索》2004年第9期)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签到天数: 253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三品御史

2#
发表于 2014-3-11 02:39:09 | 只看该作者
一切尽在争议中……有待更多更具说服力的证据!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4-5-4 05:29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