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姚网喜迎二十大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华姚网扫黑除恶倡议书
姚网网训,与家人共勉姚网建设捐助,宗亲合力助姚网姚网建站宗旨及姚网使命
文明姚网“九不发”中华姚氏十大人文精神姚家修谱,找姚网第五届姚商会于平公故里成功召开
查看: 5328|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姚广孝,披着袈裟的政治家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89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6]五品郎中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8 14:46:39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姚家修谱找姚网

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环球人物》 ( 2006-10-01 第十五期 )* o) ?: g9 p4 g

) w% H' g* O( z5 w5 P6 W- I2 }) `8 P7 W( G( `& i* n4 K
   历史上的姚广孝有诸多怪处,他生自医家,却偏爱谋略;他不为生活所迫,却自幼出家;他既入空门,却热心政治;他不辅洪武、建文,却偏助燕王;他未受十年寒窗苦,却主编《永乐大典》。他无书不精,无物不晓,每言必中,算无遗策…… 这位披着袈裟的政治家,在明初的风云际会中以其卓著功勋而留名青史。
$ b6 J- ^3 T2 W% N
! e. i4 _( ^/ Q' k/ g2 c   见藩王巧遇朱棣
' u! B: O" `/ ~, W: D8 c; d% M7 p1 O: w: Y
   姚广孝公元1335年生于苏州,其家世代行医,祖父、父亲都是乡间郎中。姚广孝出生时,家道已经中落,生活虽然清苦,但祖辈事佛积善,很受乡里敬重。 / K6 w2 l: s- o  @9 u- F4 K+ J
4 q$ r5 x" f% J9 r+ f5 d' i
   姚广孝从小受到较好的家庭教育,初步学习了一些儒家经典。但姚广孝读书,与许多人大不相同:他既不想应试做官,也不想像前辈们那样行医生为生,而是一心想成就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14岁时,姚广孝开始把自己的主要精力和兴趣转向佛学;17岁时,他在杭州的妙智庵出家为僧,法名道衍,又以“逃虚子”自称,当时人称他为道衍和尚。
, Y/ F9 w; O: }
' J. X6 Q8 H& [) p) K+ g5 z   皈依佛门的姚广孝四海为家,他曾拜元末著名道士席应真为师,学习《易经》、方术,尤其对排兵布阵、用兵伐谋感兴趣;他向遇庵大师学习内外典籍之学,对佛、儒二家进行对比研究;他与当时的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宋濂、高启等人结为诗文好友,文学修养也大大提高……在学佛访友、诗文酬和中,姚广孝的政治思想逐渐成熟。 7 l: O2 n/ _" n

7 u% L# e) s! Q   叩钵吟诗,高谈阔论,这确实不像安分的出家人,倒像个胸怀大志的书生。然而此时的姚广孝恃才傲物,以才气自负,常常深藏不露,不与世俗人交往。在元末乱世,他的聪明才智并不为太多人熟悉。
4 g4 o$ W" C) c5 y0 F% y$ q" \/ \- U* [8 T8 o
   明朝建国后,姚广孝看到天下渐渐太平,辅佐朱元璋建立盖世伟业已没什么可能,想着自己空有满腹经纶却没有施展机会,有时难免心灰意冷。直到有一天,一位相面大师的一句话,让胸怀大志的姚广孝再次点燃了内心的激情。
7 |: R% x5 t9 |7 [/ \* d2 j
& v; M2 P/ F8 M   这一天,姚广孝正和好友在河南嵩山少林寺谈经论道,恰巧碰到了当时最有名望的相面大师袁珙。袁珙一看到姚广孝,就大为惊讶:“现在天下已经太平了,怎么还会有相貌如此奇异的僧人?你看这一双三角眼诡异非凡,面似一只生病的老虎,骨子里却透出一股杀气,这肯定是一位精于权谋的高人,将来一定能建立千秋伟业。”姚广孝听后,不但不生气,反而一阵窃喜。他连忙拉住袁珙的手,并引为至交。
; |& U3 F' s9 b& ?
8 B7 m+ T1 c- V& L5 S$ l   洪武十五年(1382年),已经47岁的姚广孝终于觅得机缘。这一年,朱元璋的结发妻子马皇后不幸病逝,朱元璋在天下广寻高僧,分配给各个皇子,让高僧们在众藩王的封国里修寺诵经,为马皇后祈福。姚广孝受人推荐,也在应征之列。当朱元璋安排这批高僧与众藩王见面时,姚广孝一下就相中了被封燕王的四皇子朱棣。 9 |8 b& A7 J. M6 r* |7 E
' Q, x/ `) f: E/ L3 Q7 r
   姚广孝看到燕王朱棣相貌堂堂,气宇轩昂,最具帝王相,便自荐跟随朱棣。朱棣见姚广孝三角眼,体态臃肿,反倒有些不情愿要他。姚广孝走到朱棣面前,悄悄地对朱棣说:“贫僧若能为殿下所用,定能为您奉上白帽子。”朱棣感觉和尚话里有话,“王”带“白”帽不就是“皇”吗?于是便把他拉到内室详谈。姚广孝纵论古今,分析时局,鞭辟入理。朱棣听得连连称是,当即向朱元璋请求把姚广孝许给自己。 3 X* [3 |7 t1 P5 N3 W! p# R2 Z# Y4 W- d
7 j! H7 Q: e: E! {
   此后不久,姚广孝便随燕王来到北平(后改为北京),名义上住持庆寿寺,实际上经常出入燕王府,成为燕王最重要的谋士和心腹。 / W! o0 O9 I/ C7 s& S' M

5 H* S$ f3 R3 `+ c% }7 |   助燕王运筹兵机
+ ?2 `1 ]- C( [9 P' t  Q7 Y' O5 M- f" _  p$ h* b% l
   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病逝,将皇位传给孙子朱允(建文皇帝)。姚广孝感觉机会来了。他想方设法帮朱棣树立信心,怂恿他尽快起兵夺取皇位。
0 O; A9 w( |0 G5 g2 i( o. n$ l( t9 `+ S0 o& m+ }
   虽然朱棣觊觎帝位已久,但以一隅反天下,心里还是没底,不敢轻意付诸实施。姚广孝劝他尽快发兵,他却心事重重地说:“现在建文皇帝并没有失去民心,我起兵不得人心,结果难以预料啊!”姚广孝说:“我一直研究天文历法,深知现在天下应是殿下你的,天道在我们这边,不必担心民意。”但朱棣依然下不了决心,每天兀自长吁短叹,一筹莫展。 ' _4 R1 @; `: ]1 C

9 A% O9 N* l; T   一天,两人在一起看书作对,朱棣随口吟出一句,“天寒地冻,水无一点不成冰”,姚广孝在旁脱口而出:“世乱民贫,王不出头谁做主”。他的意思是,民心现在也不在建文帝一边,由于建文帝打压他的叔叔,天下大乱是迟早的事,希望朱棣能当一回救世主,为民行道。朱棣心中开始松动,但仍有所顾虑。 ) ?$ I6 e6 @9 `( ^9 X2 L  r$ _
9 C6 v) E  j. B1 N/ V
   姚广孝见如此,便对朱棣说:“殿下与其在府里心神不宁,坐卧不安,倒不如到外面喝酒散心。”朱棣一听挺有道理,就和侍卫们打扮成相同装束,到王府外的一个小饭店喝酒。正喝得高兴,突然出现一位老者,只见他环顾四周后,快步跪倒在朱棣的面前,顿声说道 :“殿下怎么这般不爱惜自己呀?!”朱棣大为惊异,心想:“一个素不想识的人怎么会从众人中认出自己呢?”心中正在纳闷,只听那人接着说 :“小人姓袁名珙,自幼精于易理面相,能知天命,卜未来。殿下相貌堂堂,平常衣物岂能掩盖您的光辉?” 4 J0 w8 j. @5 V) |7 d. s
4 f- `; t1 `; {. A
   朱棣于是把袁珙带回王府,请袁珙再仔细给自己相面,袁珙说:“殿下您有天子之相,今后定能成为太平天子,天下黎民百姓都会享受你的福气。”朱棣听罢,渐渐坚定了起兵的决心和信念。其实,这次戏剧性的相面不过是姚广孝一手安排的。
* G) |# X6 @" }5 a# C. R* {
; R' h& b' j+ }  l   没有姚广孝的策划,朱棣未必敢举事;没有姚广孝的擘画,朱棣也未必能成事。 # H& P; E! K, D8 K
- d" z7 {* A  P  ]! T- J7 |
   姚广孝负责帮朱棣做军事准备,打造兵器,操练将士。由于打造兵器会发出铿锵的响声,将士操练也容易引人注意,姚广孝便在燕王府开凿了地下室,上面建有房屋,周围修筑厚墙,并在城墙四周埋下大大小小的缸瓮来消除噪声。他还让人在燕王府内饲养鸡鸭鹅,想用这些家禽的叫声遮掩打造兵器和士兵操练的声音。
; u4 G4 ~5 x4 O7 u+ `# u7 D
9 z2 n) \7 t9 z   与此同时,朱棣天天与姚广孝商量起兵策略。一天,两人正商量到紧要处,忽然暴雨如注,狂风大作,把房顶上的瓦也给掀掉了,碎片落了一地。燕王心中一惊,面带惧色地说;“这是不祥的征兆呀,我们是不是不该起兵呀?”姚广孝听后,哈哈大笑,说:“殿下,此祥瑞之兆也!您没有听说过‘飞龙在天,从以风雨’吗?您就是真龙天子,马上就要换黄屋了。”燕王一听,转忧为喜,遂加快了起兵准备。
. w4 U) H9 h( I  B+ W3 I5 [8 M  y# F3 q
   建文元年(1399年)七月,燕王以“清君侧”为名举兵,这场战役历史上称为“靖难之役”。姚广孝奉命留守北京,但整个战争的战略战术都是由他谋划的。建文二年,朱棣率大军围攻济南,酣战三个月没有攻下。姚广孝马上派人给朱棣送信,建议他暂停战争搬师北平。姚广孝认为,朱棣与朱允的帝位之争,与普通百姓、甚至众大臣并没有太大的关系,关键是对京师南京的争夺。因此,他建议朱棣轻车简从,绕开大中城市,直扑南京,只要拿下南京,就大功告成了。正如姚广孝所料,南京攻克之后,朱棣就顺利登上了皇帝宝座,大明江山轻而易举地落在了朱棣的手里。可以说,如果没有姚广孝“直入京师”的建议,以朱棣的兵力,靖难之役很可能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到那个时候,鹿死谁手,难以预料! 8 z4 r0 w& H/ D  a. O4 J
; \8 s! p2 v4 V' P3 O
   拒封赏亦官亦民 . g! \' i+ s  ?
7 @# u. |" b0 E9 n
   虽然姚广孝并没有亲临战场与朱棣出生入死,但由于他在起兵谋划、战略战术中的重要作用,朱棣认为“靖难之役”的首功非姚广孝莫属。他要求姚广孝除去“道衍”的法名,并希望他还俗。为了达到目的,朱棣还专门奖励姚广孝一处大宅院,并给他送去两个貌若天仙的宫女。 $ e. z' H% s7 c) O( r4 R

4 T& u) _0 b4 I   姚广孝是何等聪明,他深知功高震主的道理,“狡兔死,走狗烹”的惨剧已在过去不断上演。于是他坚决不愿还俗,但同意继续入朝为官。朱棣送给他的两个宫女,他看也不看,赐给他的大宅院也不经常回去,散朝后还是回到寺院居住。朱棣见他态度坚决,也不再坚持让他还俗,就命他管理全国佛教事务,仍旧入朝议事。于是,在永乐朝里,人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位老态龙钟的僧人,上朝时着官服,回家便换僧衣,那自然就是姚广孝了。
* j2 f8 k  b! M( x, {6 Q. E
0 |0 o: w5 e& p4 f: c   虽然名义上只是一个管理宗教事务的官员,但实际上姚广孝仍然是朱棣最重要的谋士与心腹,朝中重大事务,朱棣都要找姚广孝商量。 5 y7 b) r6 H" [/ Q2 w
) |% Y1 ^4 v; T- J8 v% J8 D
   朱棣即位后,耿耿于怀的就是,自己冒天下之大不韪,从侄儿手里夺走了江山。他既担心失踪的侄儿有一天会带着军队打回北京,也怕自己的弟弟们会仿效自己,再发动一次靖难之役。
2 G7 V9 p+ D3 {3 F3 d0 v& L/ f0 j; y* [3 Z
   于是朱棣上台后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修改洪武和建文两朝的实录,即政府档案和官方文书,意在表明:当年燕王智勇双全,战功赫赫,太祖在世时就有意立自己做皇位继承人。这是在为自己的登基寻找借口。75岁高龄的姚广孝负责监修这项工程,这件事耗时七年之久,直到姚广孝去世才告完成。
% y0 r( W; r  S( e3 ~7 o4 y7 j# H, B2 W& N4 R) r
   姚广孝还主持修纂了中国历史上最大、最早的一部百科全书——《永乐大典》。在和平建国年代,姚广孝充分展示了他渊博的学识,给后人留下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姚广孝还监制了“永乐大钟”,至今仍悬挂于北京大钟寺,以其苍凉浑厚的声音为人们祈福。
/ l' G, E" [1 W) j
+ M6 Q6 m" S: \( R0 I- e; i4 S" z   永乐十六年(1418年),积劳成疾的姚广孝病情危重,已经无法下床行走了。朱棣得到消息,连夜赶到他居住的庆寿寺,两人又一次促膝长谈。不久,姚广孝去世,终年84岁。朱棣下令“缀朝”两日,尊重姚广孝的意愿,仍以僧礼下葬。
, `% \1 o! ~: m; @! u; b% p; g8 B
9 k/ f5 J4 u# T# a4 T1 Z   姚广孝的袈裟,冲淡了朱棣对他的戒心,更主要的是姚广孝深谙与狼共舞的游戏规则:越是得意,越要检束;越是成功,越要退缩;越是登峰造极,越要急流勇退。可是,自古以来,能抽身自退者实在太少。唐人胡曾《咏史诗》曰:“上蔡东门狡兔肥,李斯何事忘南归?功成不解谋身退,直待云阳血染衣”。当年不可一世的李斯,最后的悲剧下场,不就是他不解进退之道吗?等到身首异处的这一天,才想起与儿子牵黄犬、出上蔡、逐狡兔的快乐再不会有,后悔也来不及了。
; w, ^- x! s# `. S  H5 D) N  F' O+ a
   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围绕在皇帝身边,有头有脸有发言权,使帝王言听计从者,大有人在。但伴君如伴虎,最后能够得到好下场者,就比较罕见了。姚广孝这样一个不官不民、亦官亦民的和尚,作为皇帝的宾客,运筹帷幄,出谋划策,位及人臣,倚重中枢,最后能够善始善终,实在是极为奇特的例子。
! m! e% [! v. m7 z* ?6 q6 a! k; X
& @, z9 \% l$ @# H1 f, K; C6 R  _   (彭勇  作者单位: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 )

姚广孝.jpg (45.04 KB, 下载次数: 110)

姚广孝.jpg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签到天数: 1656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2#
发表于 2010-6-12 15:18:25 | 只看该作者
读来令人钦佩——既为国出力建功立业,又全身而退善始善终——我们姚家真正的高人!:D 敬仰!:sleepy:

签到天数: 3886 天

连续签到: 101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3#
发表于 2012-4-26 15:43:33 | 只看该作者
姚广孝是通过出家的方式进入仕途,但是,长期的佛教思想的陶熏对他治国执政、处事为人都有很大的影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4-5-22 08:14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