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姚网喜迎二十大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华姚网扫黑除恶倡议书
姚网网训,与家人共勉姚网建设捐助,宗亲合力助姚网姚网建站宗旨及姚网使命
文明姚网“九不发”中华姚氏十大人文精神姚家修谱,找姚网第五届姚商会于平公故里成功召开
查看: 30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明·李東陽撰)《懐麓堂集》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28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三品御史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11-17 01:40: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姚家修谱找姚网

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明·李東陽撰)《懐麓堂集》
4 Q" r0 }: j+ X4 w% n
2 g7 O8 x; O. L) i* Z卷三十九3 t& h2 A2 x$ K5 I7 E% U
狀疏- G. u% Z3 N5 @4 W( Z6 r# E5 t& S2 z
應詔陳言奏弘治六年四月二十七日節該欽奉勅諭
* k+ j  E; F! N/ v; S. H- P孟子曰:欲為君盡君道,欲為臣盡臣道,二者皆法堯、舜而已矣。又曰:責難於君謂之恭,陳善閉邪謂之敬。釋之者曰:人臣以難事責於君,使其君為堯、舜之君者,尊君之大也;開陳善道以禁閉君之邪心,惟恐其君或陷於有過之地者,敬君之至也。但責善之論易至犯顔,閉邪之言類多逆耳,順適者可喜,而觸忤者難容,故惟堯、舜之世,人人得言者,以堯、舜能容之也。中古以諫為官,言者亦少,願治之君常勸其直而容其過,所容者愈難則其為德愈大矣。仰惟陛下即位之初,大開言路,先朝言事之臣汪奎、蕭顯、徐鏞等,多由貶謫,次第叙遷,如林俊者言事尤難,特加超擢,天下之人歌頌聖德,皆以為堯、舜復出也。間有言事狂直,上煩譴責者,詞雖大戅,心實愛君,既示磨礲,宜加收拭。近者羣臣交章請赦彭程,至於十數,已蒙恩旨,今該部看詳,必有聖裁,臣無容議。臣切見任儀所坐,亦以扶持國體非為私謀,而小小過差未蒙湔雪。今當陛下求言之日,而不宥以言得罪之臣,天下之人孰知所嚮?陛下既已復數人於前矣,亦何惜宥此一二人於後,以答羣臣之請,慰千萬人之望哉?臣近講《孟子》此篇,因推論此事,臣之愚,亦堯、舜吾君之心也。; u& I' t9 g# f4 X0 g# {0 V

7 H  }6 T  O' o7 e2 V卷九十五1 Z5 N9 R6 b+ D( R6 `, k
經筵講章2 c4 Z: u$ b' b$ P9 M
“聖人有憂之,使契為司徒教以人倫,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别,長幼有序,朋友有信。”這章書是《孟子·萬章》篇孟子答陳相,説帝堯治天下教民復其常性意思。聖人指帝舜説,契是舜臣名,司徒是舜時官名,專管教民的事,人倫是人之彛倫固有的道理,即下文五件便是。孟子因陳相説許行之道要與民並耕而食,因曉教他説聖人治天下只是教養二字。帝舜聖人,因帝堯舉用使禹治洪水,益治山澤,民得其養,又恐民飽食煖衣逸居而無教則近於禽獸,深以為憂,乃使契做司徒之官以教天下,且説契把甚麽教他,只是將民原稟受於天的五件彛倫,人性中固有的道理,是那五件?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别,長幼有序,朋友有信。人之有生至親的莫如父子,有父子便自然有箇親愛的道理,為父的自然慈憫他的兒子,為子的自然孝順他的父母,都是親愛上發岀來,這便是父子有親。有天下便有君臣,君臣便自然有箇義合的道理,為君的以義使臣,事不合義則不可使他,為臣的以義事君,義有不合則不可茍祿,都從義上發出來,這便是君臣有義。有夫婦便自然有箇分别道理,夫婦相處恩義親密,中間却有分限,夫是夫,婦是婦,不相凟亂,這便是夫婦有别。有長幼便自有箇次序的道理,長幼相接等級不同,中間却有箇次第不相侵犯,這便是長幼有序。有朋友便自然有箇信實的道理,朋友相交彼此來往,誠信交孚,不相疑忌,不相欺誑,這便是朋友有信。這五件人倫,都是人稟受於天固有的道理,只因飽煖安逸為私欲所遮蔽,將本心都丧失了。聖人教民提撕警覺,引掖開導他,使他毎各自完復了那本然之性,所以風俗醇厚,天下治安,聖人憂民之心方可以少釋矣。使天下有一人不復其性,則聖人之憂不止也,是固不可與民並耕,而亦何暇於耕乎?臣按聖人治天下有君、師之責,君主養、師主教二者,治天下之大道也。孟子吿陳相雖是一時闢邪扶正之辭,實乃萬世君天下者之樞準也。夫以四海之廣,兆民之衆,雖堯、舜盛時,猶不免於五品之不遜,今國家承平百有餘年,民情久而易遷,法令久而易玩,豈無一人不復其性者?仰惟皇上,纘祖宗之洪基,膺君師之大任,憂民之念思切淵衷,伏望以身為教而示民之可從,以道為治而化民之弗率,唐、虞之治將復見於今日矣。臣等不勝欣願之至!0 z" u  _3 q3 }& [
孟子曰:“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舜不告而娶,為無後也,君子以為猶告也。”後是後嗣,不告是不告父母,娶是娶妻。孟子説按古禮,凡人不孝的事有三件,阿意曲從陷親不義是一件不孝,家貧親老不為禄仕是二不孝,不娶無子絶先祖祀是三不孝。這三件中,惟有無後嗣一件是大不孝。蓋子孫所以報本,追逺在於祭祀,若是不娶妻不生子,絶了祖父的祭祀,不孝的事,豈有大於此者?故虞舜承帝堯的命娶了二女,不曾告他父親瞽瞍得知,娶妻大事,豈有不告父母之理?只是瞽瞍為父大不慈,若是告知必然不要他娶,不娶必然絶了後嗣,得罪反重,故不敢告也。然舜雖不告,君子論他則以為與告了的一般,蓋天下之道有正有權,正者萬世之常,權者一時之用,告者禮也,不告者權也,禮而得中則不離於正矣。然常道人皆可守,權非聖人不能用,若父之不慈不至瞽瞍,子之大孝不及虞帝,却欲不告而娶,則是天下罪人,又不可一概而論也。
- \: O" |& _; T6 S) h8 ?“舜盡事親之道而瞽瞍底豫”,至“此之謂大孝”。瞽瞍是舜父的名,底是至,豫是悦,定自各止其所的意思。孟子因説帝舜之孝,又推廣説舜能得親之歡,又能諭親於道事親的道理,已盡到至極處,故瞽瞍雖至頑,這時節都至到和悦的去處,這便是底豫了。只因瞽瞍一至底豫,凡天下為人子的知天下無有不可事的親,都倣傚舜而為孝,及至他為父的也都底豫無有不慈,這便是化,瞽瞍一底豫了,凡天下為父的慈,為子的孝,子孝父慈各止其所,無有不安其位的意思,這便是定。舜之孝至於如此,為法於天下,自可傳於後世,非止一身一家之孝而已,所以稱做大孝。蓋凡處人倫之常者易,處人倫之變者難。舜處人倫之變而能盡其孝,故孟子舉之為萬世法也。  E% @2 h7 o2 y! {  B& a: _
孟子曰:“舜生於諸馮,遷於負夏,卒於鳴條,東夷之人也;文王生於岐周,卒於畢郢,西夷之人也。”諸馮、負夏、鳴條,都是地名。岐周是岐山下周舊邑畢郢也,是地名。孟子説虞舜生於諸馮,遷居在負夏,沒鳴條,都是東方夷服之地,是舜乃東夷之人也。周家文王生在岐周,沒在畢郢,大抵是西方夷服之地,是文王乃西夷之人也。
7 @$ x- y1 P7 Y& @“地之相去也千有餘里”至“其揆一也”。符節是玉做成的,篆刻文字,從中分開,使彼此各藏一半,有事則左右相合,把做信記。揆是度,孟子又説舜與文王地土相去有千餘里之逺,世代相先後有千餘年之久,然舜為天子,文王為方伯,得志行道於中國以及於天下,則與符節相合一般無有差錯,是聖人之生無有先後逺近之不同,揆度將來其所在所行的道理,則一而已。非孟子深知二聖之心,豈能形容至聖若此哉?5 U0 a4 @$ d+ b3 ?  E
弘治七年三月二十一日講。7 [, ~, W4 r6 K" U7 p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4-5-15 00:46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