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姚网喜迎二十大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华姚网扫黑除恶倡议书
姚网网训,与家人共勉姚网建设捐助,宗亲合力助姚网姚网建站宗旨及姚网使命
文明姚网“九不发”中华姚氏十大人文精神姚家修谱,找姚网第五届姚商会于平公故里成功召开
查看: 1351|回复: 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唐]弘文馆学士姚思亷和广东姚氏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89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6]五品郎中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4-26 04:25:3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姚家修谱找姚网

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 b8 v9 q5 R' r0 p, V. I+ x- D! G
莆田姚氏,韶溪天明公派和姚凤公派都是思廉公后。广东姚氏,诸如:潮阳姚氏,揭阳姚氏,海阳(今潮安)姚氏(以上“三阳姚氏”),平远姚氏,增城姚氏或岭南〔宋〕宗卿公派,东莞姚氏或岭南[宋]宗辅公派,等等,都是韶溪派。
编缉和转发《姚思亷》帖--姚钟尧教授,两帖合并。

1 ^, n( s, {3 B# ^+ [6 u# j7 S4 w# I

0 f$ g. g4 k& _# E  j     姚思廉(557—637),字简之,一说名简,字思廉。吴兴武康(今浙江湖州)人,史学家。约生于梁末陈初,在八十岁左右去世。世居吴兴(今浙江湖州)。在陈朝灭亡后,他随父姚察到隋朝做官,迁至北方,故两《唐书》《姚思廉传》称其为京兆(或万年,今陕西长安县)人。
8 M6 G$ \- `  R; U+ F( Z  U" X% G' P/ f3 M% I* i2 R
$ g& r+ G/ G/ E" A5 H
    姚思廉所处的时代,正值中国由南北朝分裂走向隋唐大统一之际,一生经历了三个朝代。陈时,为衡阳王府法曹参军,转会稽王主簿。入隋后,补汉王府行参军,掌记室,寻除河间郡司法。入唐后,授秦王府文学,贞观初迁著作郎、弘文馆学士。贞观九年(635年)拜散骑常侍,赐爵丰城男。在仕途上还较顺利。
1 P5 {: v' w% a' t# Q) e( Y9 Q2 m0 v7 w# z& S2 F0 m

# W. f' w6 ^$ f7 O2 \1 d9 Y2 Q      隋炀帝大业十三年(617年),李渊乘农民大起义浪潮,在太原起兵直取长安。这时镇守长安的是隋炀帝孙子代王杨侑,姚思廉正任职于隋朝,为代王侍读。李渊率兵占领长安后,代王府僚属都惊骇走散,唯独姚思廉依然服侍代王,不离左右。唐兵涌入王府,思廉大声呵斥道:“唐公举义本匡王室,卿等不得无礼于王。”正往里冲的众兵将闻听此言十分惊愕,见思廉独自一人伴随代王而面无惧色,心中也觉钦佩,于是纷纷停立在大堂台阶之下。李渊闻知,于是准许思廉扶代王下堂。直到代王被安置到顺阳阁后,思廉才哭泣着拜辞而去。3 E0 w, j3 C# `0 F
+ E$ |( l4 z* d8 T$ j* [
7 G+ [2 F0 }+ Y8 Q1 h7 j- y
    目睹此事者都很感慨,称他为“忠烈之士”。李渊、李世民父子由此便赏识和重用姚思廉。李渊称帝后,即授思廉为秦王文学。秦王李世民开文学府,招揽一些有文武韬略、兼通文史的博学之士,如杜如晦、房玄龄、于志宁、褚亮、陆德明、孔颖达、许敬宗等十八人,受到延聘亲重,姚思廉就是“十八学士”之一。1 C! n+ O% B6 E& c6 F1 j

, i5 A) Q) l" b% ]

) b7 b% ^* [1 g$ a5 L    武德年间,李世民曾率军赴鲁南征讨徐圆朗,战争间隙,他与人议论起隋朝事,谈到姚思廉挺身而出保护代王之举,感慨叹道:“姚思廉面对利刃而显示大节,即使古人也很罕见。”当时思廉远在洛阳,于是李世民专派使者带帛三百段赏赐思廉,并附信说:“想节义之风,故有斯赠。”这是很不寻常的优礼之举。
" l( j( p* g+ N! J; e0 C! l* w3 S! |8 ^6 w2 o

% S# \4 n) ~+ P3 a  i. i+ x     李世民命著名画家阎立本画“秦府十八学士图”(登瀛洲),并命文学褚亮各为赞语,对思廉的评价是“志苦精勤,纪言实录。临危殉义,余风励俗”①。从史学才能和政治节操两方面对思廉作出褒奖。7 y0 N, x. D9 ~; }. e( J
/ U, G' Y3 n9 j( a3 R1 g

' P: i) S0 ]) u. a      “玄武门事变”之后,李世民当上太子,思廉也随即升迁为太子洗马。姚思廉对于政事“直言无隐”,督促太宗勤于国事。太宗因思廉是秦府旧人,许可他随时就政事的得失直接秘密上奏,思廉也利用这个有利条件,充分发表自己对政事的见解,“展尽无所讳”②。有一年夏天,唐太宗准备往九成宫避暑,思廉劝谏说:“离宫游幸,秦皇、汉武之事,固非尧、舜、禹、汤之所为也。”言辞恳切尖锐。唐太宗只好下谕解释说:“朕有气疾,热便顿剧,固非情好游赏也。”为奖赏姚思廉的直谏,赐帛五十匹。
# E) s+ k' g2 f- P% B7 e6 i5 a( t0 w5 v/ O/ \$ ?# G( W& \6 K- |" K
2 }3 w# U  ]+ C3 C- }
    姚思廉去世后,唐太宗深为哀悼,为之废朝一日,赠太常卿,谥号“康”,特准许葬于昭陵。
6 F  D6 p7 b: p; m1 A8 k- a  f
$ |, ]0 C  z4 t& T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1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该用户从未签到

推荐
发表于 2016-4-26 10:19:20 | 只看该作者
pszyyao 发表于 2016-4-26 10:15
/ V8 o9 w/ G, I( h/ q# @, v, i广州杨箕村姚氏     杨箕村三姚,竹芳祖派和君达祖派属宗卿公(增城姚氏)派。凤仪堂姚氏,从其同宗江西 ...

' u- S+ T9 h& r" r5 @1 r5 E3 @广州杨箕村凤仪堂姚氏(江西新淦姚)也是思亷公派。9 W4 d- ]- I+ e- B
    “提问:那么杨箕姚氏是什么派?
+ U& ?: a# _) W( _     老头子曰:杨箕村三姚,竹芳祖派和君达祖派属宗卿公(增城姚氏)派。凤仪堂姚氏,从其同宗江西新干族谱看,应是思廉公派。9 D6 y9 p; \: ?: r' i; N
     阿权答:(扬箕、寺右2村凤仪堂的一世祖)礼廷祖是思廉公长子憕之后。思廉传至昭宗朝翰林学士洎丶洎之后彦章、彦之子㼅丶㼅之孙廣迁新淦(今江西新干)。扬箕、寺右礼廷祖是思廉公长子憕之后。
! B  r( \4 d3 {; I; v* Z    明哥说: 思廉为舜系88世。
- z1 K2 J4 K; C; ]3 z5 V    有人说:广东姚氏基本都是思廉公的后代。8 h% c9 |( m" S: R% o
# d$ X* g( ^2 e8 [

该用户从未签到

推荐
发表于 2016-4-26 10:31:52 | 只看该作者
pszyyao 发表于 2016-4-26 10:19/ X. ]5 Y& `. H$ I8 Q
广州杨箕村凤仪堂姚氏(江西新淦姚)也是思亷公派。0 P4 y2 V- X& j
    “提问:那么杨箕姚氏是什么派?
( A; j. {, R' i4 W+ a     老头子 ...

, i* L1 o0 `, G杨箕村姚氏凤仪堂姚氏的房派
* d: J* @6 ?% ~: B& @4 X  K* g        凤仪堂始祖礼廷公有二子:联庵,均庵。联庵有二子:源安,源盛。/ y/ Z. s: [- p
        扬箕东约属源盛房;寺右东约属源安房。东约社头位就是三世源盛公后。& a, _% s* R4 _9 n7 X' F
       寺右东约属源安房,是长房长,宗子(难怪比较牛)。
' u. [3 I0 ?# f  j# y4 n" }4 C+ K- j# V& G7 s5 M
在杨箕村姚氏宗祠凤仪堂,一进门厅内,东墙壁上挂有前六世世系表(大概是寺右阿权供稿),明白地表示了房派之分。在三进神龛厅后壁上,挂有这个宗族的辈字(实木)联。有些人该好好读这一表和这辈字联。    E* |! Z/ r6 ?$ S  E+ c
$ N. ]# L; c, Q( y9 `+ F( A! L, k

该用户从未签到

推荐
发表于 2016-4-26 10:15:14 | 只看该作者
pszyyao 发表于 2016-4-26 10:13
! t! b" m2 N( ^广东姚氏几乎都是思亷公派。        莆田姚氏,韶溪天明公派和姚凤公派都是思廉公后。广东姚氏,诸如:潮阳 ...

+ q3 B/ b" q. e3 g( z广州杨箕村姚氏     杨箕村三姚,竹芳祖派和君达祖派属宗卿公(增城姚氏)派。凤仪堂姚氏,从其同宗江西新干族谱看,应是思廉公派。
0 Q" d! ^# H. i1 G0 X) C) T* D# ]' V0 c/ I& r; x0 w' Q

该用户从未签到

推荐
发表于 2016-4-26 10:13:19 | 只看该作者
广东姚氏几乎都是思亷公派。        莆田姚氏,韶溪天明公派和姚凤公派都是思廉公后。广东姚氏,诸如:潮阳姚氏,揭阳姚氏,海阳(今潮安)姚氏(以上“三阳姚氏”),平远姚氏,增城姚氏或岭南〔宋〕宗卿公派,东莞姚氏或岭南[宋]宗辅公派,等等,都是韶溪派。3 }9 e9 h2 q( k7 p; w# B; i+ |
$ u$ m& U+ Q# ~' M

该用户从未签到

推荐
发表于 2016-4-26 13:03:53 | 只看该作者
pszyyao 发表于 2016-4-26 10:31+ D: M- Q7 }; s" V
杨箕村姚氏凤仪堂姚氏的房派
6 S- v$ U$ {% U3 L4 Q        凤仪堂始祖礼廷公有二子:联庵,均庵。联庵有二子:源安,源盛。0 V) ~) G' f0 [" {0 O, I
...

% A4 ^" X- t" l9 e9 z; Y( s这个姚思廉的介绍好。简洁、清晰、条理分明、一目了然。让年轻人一看就知其事迹。

该用户从未签到

2#
发表于 2016-4-26 09:15:16 | 只看该作者
        莆田姚氏,韶溪天明公派和姚凤公派都是思廉公后。广东姚氏,诸如:潮阳姚氏,揭阳姚氏,海阳(今潮安)姚氏(以上“三阳姚氏”),平远姚氏,增城姚氏或岭南〔宋〕宗卿公派,东莞姚氏或岭南[宋]宗辅公派,等等,都是韶溪派。  n* Q  P! f6 o& ^

该用户从未签到

3#
发表于 2016-4-26 09:17:51 | 只看该作者
      广州宗亲群交流——7 G- D& d' e) g( b
“姚”提问:那么杨箕姚氏是什么派?
& T0 E$ o" d; C6 E. _     老头子曰:杨箕村三姚,竹芳祖派和君达祖派属宗卿公(增城姚氏)派。凤仪堂姚氏,从其同宗江西新干族谱看,应是思廉公派。2 B/ E9 u! K+ D! p% M+ g
     阿权答:(扬箕、寺右2村凤仪堂的一世祖)礼廷祖是思廉公长子憕之后。思廉传至昭宗朝翰林学士洎丶洎之后彦章、彦之子㼅丶㼅之孙廣迁新淦(今江西新干)。扬箕、寺右礼廷祖是思廉公长子憕之后。5 C) a$ D+ c8 K$ c" c% Z
    明哥说: 思廉为舜系88世。
2 g- s6 w( I3 x% w    姚说:广东姚氏基本都是思廉公的后代。3 U& N  C. G# \! I3 c% H; ]
   老头子问: 姚,你是凤仪堂姚氏?哪里的?
0 Z9 r8 ?, }0 |$ M: W! K
8 a. N5 o7 s1 e$ d( R

该用户从未签到

4#
发表于 2016-4-26 09:24:26 | 只看该作者
pszyyao 发表于 2016-4-26 09:17% C; {9 l  C1 }2 g2 X+ b
广州宗亲群交流——9 H& F3 d9 ?1 M$ E; R
“姚”提问:那么杨箕姚氏是什么派?- R. e& Q/ C+ F. k4 z0 ~% Z. n
     老头子曰:杨箕村三姚,竹芳祖派和 ...

2 t& }" Q% e6 Q0 v; j( E杨箕村姚氏凤仪堂始祖礼廷公有二子:联庵,均庵。联庵有二子:源安,源盛。& u3 V# L# S/ q$ D
    我们扬箕东约属源盛房;寺右东约属源安房。东社村头位就是三世源盛公后。: Z& G  d$ r* @
    寺右东约属源安房,是长房长,宗子。难怪比较牛。5 ?8 N) y6 ~  b1 Z3 h2 J6 V2 p1 d2 N
" y+ l4 [4 q7 j1 g9 e4 B8 N; o7 b

该用户从未签到

5#
发表于 2016-4-26 09:26:18 | 只看该作者
标题少了一个字,“编(辑)”。6 P& O1 p1 V/ R, s- P

该用户从未签到

6#
发表于 2016-4-26 10:10:54 | 只看该作者

[唐]弘文馆学士姚思亷和广东姚氏

编缉和转发《姚思亷》4 ]" a: \! G! g) Z7 W
     姚思廉(557—637),字简之,一说名简,字思廉。吴兴武康(今浙江湖州)人,史学家。约生于梁末陈初,在八十岁左右去世。世居吴兴(今浙江湖州)。在陈朝灭亡后,他随父姚察到隋朝做官,迁至北方,故两《唐书》(新唐书,旧唐书)《姚思廉传》称其为京兆(或万年,今陕西长安县)人。

3 H( }$ W  M) M* ^* I8 V; r3 V8 d+ R, B, P
    姚思廉所处的时代,正值中国由南北朝分裂走向隋唐大统一之际,一生经历了三个朝代。陈时,为衡阳王府法曹参军,转会稽王主簿。入隋后,补汉王府行参军,掌记室,寻除河间郡司法。入唐后,授秦王府文学,贞观初迁著作郎、弘文馆学士。贞观九年(635年)拜散骑常侍,赐爵丰城男。在仕途上还较顺利。

: p# J6 A7 D/ T: ?! \  x+ K* y
1 Y: B! v, d3 H5 T, q      隋炀帝大业十三年(617年),李渊乘农民大起义浪潮,在太原起兵直取长安。这时镇守长安的是隋炀帝孙子代王杨侑,姚思廉正任职于隋朝,为代王侍读。李渊率兵占领长安后,代王府僚属都惊骇走散,唯独姚思廉依然服侍代王,不离左右。唐兵涌入王府,思廉大声呵斥道:“唐公举义本匡王室,卿等不得无礼于王。”正往里冲的众兵将闻听此言十分惊愕,见思廉独自一人伴随代王而面无惧色,心中也觉钦佩,于是纷纷停立在大堂台阶之下。李渊闻知,于是准许思廉扶代王下堂。直到代王被安置到顺阳阁后,思廉才哭泣着拜辞而去。

" G* S5 [- U. E. ~9 ^# F) z9 m7 Z
    目睹此事者都很感慨,称他为“忠烈之士”。李渊、李世民父子由此便赏识和重用姚思廉。李渊称帝后,即授思廉为秦王文学。秦王李世民开文学府,招揽一些有文武韬略、兼通文史的博学之士,如杜如晦、房玄龄、于志宁、褚亮、陆德明、孔颖达、许敬宗等十八人,受到延聘亲重,姚思廉就是“十八学士”之一。

# U0 I# N/ O, v* f1 M+ m/ m, C$ J
3 g9 }4 j/ G, @3 Y$ A, @  g+ J* Z' j    武德年间,李世民曾率军赴鲁南征讨徐圆朗,战争间隙,他与人议论起隋朝事,谈到姚思廉挺身而出保护代王之举,感慨叹道:“姚思廉面对利刃而显示大节,即使古人也很罕见。”当时思廉远在洛阳,于是李世民专派使者带帛三百段赏赐思廉,并附信说:“想节义之风,故有斯赠。”这是很不寻常的优礼之举。
" m* @5 \0 r5 E8 S
. ~7 G: _$ r: \0 {# O7 H1 v: F( B
     李世民命著名画家阎立本画“秦府十八学士图”(“登瀛洲”,或“瀛洲学士”,或“瀛洲家声”),并命文学褚亮各为赞语,对思廉的评价是“志苦精勤,纪言实录。临危殉义,余风励俗”①。从史学才能和政治节操两方面对思廉作出褒奖。
+ F4 E8 W# a( t7 W' t& T

0 W! H- b, }. h      “玄武门事变”之后,李世民当上太子,思廉也随即升迁为太子洗马。姚思廉对于政事“直言无隐”,督促太宗勤于国事。太宗因思廉是秦府旧人,许可他随时就政事的得失直接秘密上奏,思廉也利用这个有利条件,充分发表自己对政事的见解,“展尽无所讳”②。有一年夏天,唐太宗准备往九成宫避暑,思廉劝谏说:“离宫游幸,秦皇、汉武之事,固非尧、舜、禹、汤之所为也。”言辞恳切尖锐。唐太宗只好下谕解释说:“朕有气疾,热便顿剧,固非情好游赏也。”为奖赏姚思廉的直谏,赐帛五十匹。

% U4 Y: |4 K( R, i9 Q
, t5 d5 Z# c1 t4 `1 Q' _3 n* p3 e    姚思廉去世后,唐太宗深为哀悼,为之废朝一日,赠太常卿,谥号“康”,特准许葬于昭陵。
( {1 J5 ~' @- ^7 U, f" ^
' P, h4 U  E7 h5 E) e

% u4 [/ V9 h. \-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4-5-7 16:40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