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姚绍峰 发表于 2021-5-22 23:52:04

这是永顺姚宗亲提供的资料,感谢宗亲!

枣庄姚绍峰 发表于 2021-5-23 00:10:36

永顺姚 发表于 2021-5-22 22:05
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你公布信息我也没有能力阻止,也不是我所能阻止得了的。
破坏团结?我想我也没 ...

好学有术的永顺姚宗亲,请你以后不要用“你南昌姚氏……”什么什么的字眼,我只代表我个人,代表不了南昌姚氏家族,你想跟我的帖子就跟,不想看就算了。请宗亲三思而后言。

永顺姚 发表于 2021-5-23 03:56:44

本帖最后由 永顺姚 于 2021-5-23 04:39 编辑

枣庄姚绍峰 发表于 2021-5-22 23:47
《志聪公不可能是良能公的七世孙》
永顺姚宗亲一直致力于研究湖南姚氏三公的祖源问题,并于2020年4月在 ...
说你不学无术没错,生、殁都不认识。还煞有介事的大放厥词,还全部用红字,生怕别人看不到你的笑话。可能也只有你南昌姚氏的大学生,必须都是30岁才能大学毕业?也可能只有你南昌姚氏30岁繁衍一代人才正常。
你还是少发言,南昌姚氏有你这样的同宗真的没什么面子,以后少出来丢人现眼。
建议你回去把季能公到底是不是良能公研究清楚再说?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大逆不道的事,后人敢给先人改名字的?改的还是南昌姚氏的家族荣耀级别人物名字,想改就改,拿谱当儿戏,随便的也太没边了。

枣庄姚绍峰 发表于 2021-5-23 05:03:46

本帖最后由 枣庄姚绍峰 于 2021-5-23 06:30 编辑

哈哈,姚冒勇啊姚冒勇,哈哈!亏了这个勇字!你也亵渎了“工匠精神”这四个字。(你不是说改吗?就改了你这个字!胆大妄言,你哪里冒出来的勇气?)

永顺姚 发表于 2021-5-23 05:42:30

本帖最后由 永顺姚 于 2021-5-23 05:45 编辑

枣庄姚绍峰 发表于 2021-5-23 05:03
哈哈,姚冒勇啊姚冒勇,哈哈!亏了这个勇字!你也亵渎了“工匠精神”这四个字。
南昌姚氏的习惯被你展露发挥得淋漓尽致,想改别人名字就随手写来。
比编小说还随意。

古代的科举制度没有规定中举的年龄,也没有现在的小学六年,初高中各三年后才能上大学的。
说你不学无术,再加一个没什么见识,不会错的。
即使现在有规定年级制度同样有跳级升学的例子。
你以后多收集资料,多学习一下,扩展你逻辑性想象力,少一点错乱的想象,也少犯点遗传性低级错误。

枣庄姚绍峰 发表于 2021-5-23 05:44:54

枣庄姚绍峰 发表于 2021-5-23 05:03
哈哈,姚冒勇啊姚冒勇,哈哈!亏了这个勇字!你也亵渎了“工匠精神”这四个字。

前面介绍了南昌谱里的良珊公和良能公的情况,等有时间再介绍一下良字辈的德之公。湖南三公谱里有良德公,南昌谱里有德之公,明代的江西与湖南,到底发生了多少令人神往的故事?

永顺姚 发表于 2021-5-23 05:48:50

本帖最后由 永顺姚 于 2021-5-23 05:50 编辑

枣庄姚绍峰 发表于 2021-5-23 05:44
前面介绍了南昌谱里的良珊公和良能公的情况,等有时间再介绍一下良字辈的德之公。湖南三公谱里有良德公, ...
你研究清楚了没有,季能真的就是良能公?
民国十八年真的篡改了几百年前祖先的名讳?
还陶醉其中,自美得不行。
你就继续编,看你南昌姚氏族谱里还编有哪些故事?又或你要篡改族史不成?
也不知道有几个人信你的南昌姚氏族谱?

永顺姚 发表于 2021-5-23 05:52:30

本帖最后由 永顺姚 于 2021-5-23 05:54 编辑

枣庄姚绍峰 发表于 2021-5-23 05:44
前面介绍了南昌谱里的良珊公和良能公的情况,等有时间再介绍一下良字辈的德之公。湖南三公谱里有良德公, ...
你研究清楚了没有,季能真的就是良能公?
民国十八年真的篡改了几百年前祖先的名讳?还陶醉其中,自美得不行。厚颜无耻到极点了。

你就继续编,看你南昌姚氏族谱里还编有哪些故事?又或你要篡改族史不成?
也不知道有几个人信你的南昌姚氏族谱?
不怕我阻止你讲鬼故事了?

枣庄姚绍峰 发表于 2021-5-23 06:06:29

本帖最后由 枣庄姚绍峰 于 2021-5-23 06:27 编辑

这位宗亲怕我讲南昌谱里的故事,他实在是怕的不行。那我就先普及一下历史知识,看看古人考举人有多难。宗亲,推断你们谱中的志聪公三十岁时中举是乐观的,假如推断志聪公五十岁中举,一世祖良能公只比七世祖大26岁。那你编著的《晓寨谱》更加不可信。
宗亲知道过去考举人有多难吗?普及一下。

(以下内容来自网摘)古代考中举人到底有多难?堪比考上清华北大!

既 然考中举人对于古代人而言有如此大的好处,那么举人也不是那么容易考上的。拿明朝来举例,明朝总共276年,考上举人的大约有10万人左右,而乡试又是三 年一次,如果平均下来每年大约362人。兄弟们,三年只收1000人,一年362人,这是什么概念?这还是全年龄段的人都可以参加,比如范进!按照目前清 华北大每年招生7000人算,一年下来,考中举人的为清华北大人数的二十分之一,相当于清华北大的高材生,不对,应该相当于清华北大的研究生。我这还不算 那些985、211等名校的学生。而这些考上举人的,都是没有年龄限制的,大把的大龄考生持续奋战,像范进这种到老了还在考举人的大有存在!而咱们的高考 虽然没有年龄限制,但是25岁还在高考的都几乎没了吧?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自从隋唐开始,到清朝光绪三十一年结束。一千三百多年中,无数读书人在“功名”二字的利诱下,埋头苦读应试,屡败屡战直至成为白发苍苍的老人也不甘罢休,唐朝诗人赵嘏有诗云:“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今天笔者就跟大家聊几位古代高龄考生,年近百岁才得功名,不是一般的执着。。。
清朝有个人叫谢启祚 他竟然98岁中举 99岁做官。成为古代年龄最大的举人。
    谢启祚,广东肇庆人,生于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因为他出身富裕之家,从小生活条件优渥吃喝不愁,但是家中从没有出过有功名的读书人,所以谢启祚便决心发奋读书博个功名来光耀门楣。不料,这一脚竟踏入仿佛无底的深渊,他从少年考到中年,从中年又考到老年,数十个春秋流逝,却依然只是个秀才而已。

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广东要举行乡试,当时已经高龄九十八岁的谢启祚坚持要参加。人们纷纷好意劝阻,谢启祚却说:“科举的名分是命中注定的,只要老夫还有一口气,怎么知道有朝一日不会为天下的老书生们扬眉吐气呢?” 此话一出,人们对他肃然起敬。

更可喜的是,这一年谢启祚竟中了举人,终于如愿的他欢喜至极,写下一首《老女出嫁诗》来表达自己的心情:
“行年九十八,出嫁不胜羞;
照镜花生靥,持梳雪满头;
自知真处子,人号老风流。
寄语青春女,休夸早好逑。”

他是幸运的,有的人考了一辈子连个秀才也考不上。



枣庄姚绍峰 发表于 2021-5-23 06:07:51

本帖最后由 枣庄姚绍峰 于 2021-5-23 06:23 编辑

南昌谱是南昌姚的,也是所有姚家人的。早在数年前,南昌姚氏的电子谱就在中华姚网公开了。为什么公开?就是想为宗亲们服务,为真正想寻根问祖的宗亲提供方便。十多年来,南昌谱不知道让多少人找到了根,找到了祖先,这其中也包括离家已经七八百年的族人。事实证明,你只要抱着尊祖敬祖之心,抱着尊重事实之心,你就能找到真正的祖源。
页: 1 2 3 4 5 [6] 7 8 9
查看完整版本: 南昌姚氏墨山团族谱里的“良能出贡”。

中华姚网,全球姚姓“根”之网。欢迎您宗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