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一、名、字、号
x1 o) D3 I- @- T- M8 W) D* O5 ^) @1 k% J, z" Q2 q5 G6 _
1、名:宗谱中一般都有名(即谱名,宗谱的字辈通过谱名来体现)。现在修谱,一般不再搞谱名,名字即为谱名。旧时人们在日常交往中,只呼其字而不叫其名,即所谓避讳,直呼其名是对这个人的不尊重。 2、字:即平时称呼。如曹操,字孟德,刘备字玄德,平时见面只呼其为“孟德”、“玄德”,而不叫其曹操,刘备,就是避讳,表示尊重。现代人很少用字。
* g; V6 ?; B& w; ~# a 3、号:号不是每个人都有的。旧谱中的号一般是年长者或有一定功名的人出于一种成就感,或出于某种因素,自己给自己提出的。所以不能把几岁孩子的小名称为号,那是对号的一种误解。. Y$ \1 t. l4 p, Y; T0 s5 |6 _
说明:古人有姓、名、字、号,字通常由长辈来命名,男子可在成年后由父亲取字。今修谱时,如族内形成共识按字辈定新录入成员的谱名,拟将原名书为“一名××”或“字××”。同时,不能把旧谱中的名随意去掉,也不能把旧谱中名、字随意调换。如有曾用名,可用“又名××”加以弥补。
) M- U5 a* Y; B( j! ]3 f. }: @4 m 二、配、娶、继配、聘 4、配:宗谱中的配是男子结婚的专用词,配即元配。即对方为未婚,也称处子,书“配某地某姓某公女”。! t7 e& X, T- s B0 [, A
5、娶:娶则指对方为再婚女子,也称醮妇。书“娶某地某姓某公女”。
1 u9 H0 H6 z+ U9 L& h9 } 6、继配:继配指前任妻子已死亡或离异,又与后任妻子结婚。再配为处子则书“继配某地某姓某公女”;再配为醮妇则书“续娶某地某姓某公女”。- s* Z5 R- f& `" y' f/ d/ d7 v
7、聘:聘指男子定亲,双方夫妻关系已经确立,但未完婚。旧社会对定亲非常重视,一旦定亲,女方即为夫家人。故有“未婚卒,葬某地”之记载。
: P3 d& j1 \4 }- [! H 说明:在配和娶两字并用于一宗谱时,配和娶用词含义是有区别的,一字之差,意义不一样。所以不要随便把旧谱的配改为娶,个别宗谱只写娶而不写配,这种情况另当别论。另外,现在修谱,一般不写聘,而以结婚为准,年近五十未结婚者,可写“未娶”。
( l. r* T2 `" w! R, t& W 三、适、字、未字、待字 8、适:该女子已出嫁结婚书“适”。* w9 H+ s0 u, i6 @& {
9、字:旧时女子通常在出嫁前才由父母或婆家取字。该女子已定亲尚未出嫁曰“字”,与男方的聘相对应。/ N' S+ O" F. T, |4 h7 J7 ^
10、未字:该女子尚未定亲曰“未字”。3 G( A4 E) g# p3 d( L/ T( T: f4 @
11、待字:该女子已介绍对象,但尚未举行定亲仪式曰待字。因称女子待嫁为“待字”。 U' R" r- p2 K5 g5 x" f2 H
说明:宗谱中“适”为女子结婚的专用词,因此现在修谱,不要惟恐别人看不懂。就把适改成嫁,这就与历次修谱用词不一致,而且失去了“谱味”,故女儿出嫁仍写“适”为宜。
2 z3 S$ t X ]5 u 四、出赘、入赘、招赘、孀赘
s+ k3 ?4 y8 y: Q
12、出赘:指本姓男子招女婿出去,宗谱中书“出赘某地某姓”。/ B5 a. o2 {; Y5 j7 a0 B5 R4 e
13、入赘:指外姓男子招女婿进来。
$ D ?) I& T, |7 S0 X" H' p 14、招赘:旧谱世系表均以男子为主体,本姓女子招女婿都以女婿挂线,故表述为“××赘婿,本姓×”。现时修谱,招女婿多数以本姓女子挂线,这里主语变成了女性,故应用“招赘”,也可用“赘”或“招”。
, A: F' o! {& |+ \$ M: j 15、孀赘:孀赘即丈夫死后,妻子再找一个男人上门,俗称“黄泥畔”。
+ k- l3 R% k' y1 y2 m+ R7 Z 说明:认定是否招赘不是以女方住在娘家为准,而应以所生子女姓母姓为准;孀赘情况目前时而可见,但是我们在修谱时注意,入谱均以正式婚姻为准,如果找个老来伴,但未领结婚证,还是不录为好。 i1 i& I, @2 [, n' [7 E
五、出继、继子、出嗣、入嗣、承祧、兼祧 16、出继:指本姓男子过继给外姓做继子,并改为外姓。此种情况,在世表中仍需要挂线,并注明出生年月,出继何地何姓,方便后人明了本源。" X4 m+ [$ z/ O7 p; R6 ]- r# w! c A
17、继子:指外姓男子被本姓领养,并由外姓改为本姓。
4 M+ Z1 L, E: I) {4 r+ ^5 L7 v 18、出嗣:本宗族由多子方承嗣无子方。 u6 Z2 X/ V3 B8 ?
19、入嗣:本宗族无子方由多子方来承嗣,俗称顶嗣。
$ _9 d& {' B2 V+ [ 20、承祧:在家谱中将某甲之子给某乙一人当儿子,不再给甲当儿子。这种完全带子的关系叫承祧。
0 b, W5 H8 H2 M4 I 21、兼祧:兼祧是以独子兼承叔(或伯)两房宗祀的特殊继承方式,又称“一子两后”或“两房共一子”。清乾隆朝起规定兼祧子可在两房各配一妻,二妻间非妻妾关系,而是妯娌关系。
# _9 I; j8 _# L- n- b5 O 说明:旧时对继子入谱都有严格规定,一般都要得到宗族同意,并要交一定的田产或财产给本姓宗祠,有的把继子编入另谱。现在修谱,继子和亲生子都一视同仁,不再编入另谱,但为了区别亲生还是领养,仍写“继子”为宜。嗣即继承。旧时承嗣都有严格规定,一是必须得到宗族同意,二是在辈份上必须一致,三是亲疏上应该由近及远。承嗣的目的,主要是延续香火,同时也继承财产,故世表一般在入嗣方详述,在出嗣方略述。1 {. g( t, T' m# t
六、殇、夭、卒、年、享、寿, o- _( ^9 Q1 ^( I
22、殇:7岁及其以前身亡书“早殇”。8 L- d( m V5 U9 ^
23、夭:8岁至15岁未成年而身亡称“早夭”。
/ h. H2 |8 `" X/ p. j 24、年:50岁以下去世,书“卒于某时,年若干岁”。9 f, A Y3 m5 K% g2 f" _
25、享:51岁至59岁去世,书“卒于某时,享年若干岁”。
5 \8 ^0 K3 M0 | @' H) ~* q$ e 26、寿:60岁及以上去世,书“卒于某时,享寿若干岁”。4 q( W6 Z3 X6 w* J. R, v
说明:古代对不同年龄人的死亡,用词有讲究,读其词即知年龄大概,宜慎用。另据本宗古谱,作古之人书“生于某年某月某日某时,卒于某年某月某日某时”,在世之人书“某年某月某日某时生” 。
9 b, Q! }, W5 Z+ 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