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和云谱--姚网专业修家谱,姚家修谱找姚网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华姚网扫黑除恶倡议书
姚网网训,与家人共勉姚网建设捐助,宗亲合力助姚网姚网建站宗旨及姚网使命
文明姚网“九不发”中华姚氏十大人文精神姚家修谱,找姚网第五届姚商会于平公故里成功召开
查看: 3054|回复: 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答姚高才公开信(之七)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5-18 20:20:2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姚家修谱找姚网

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pszyyao 于 2013-5-18 20:21 编辑
1 Q& {/ D5 W1 B1 D) I& d
0 C+ O3 i; L6 C, B4 n8 p& B! X2 R高才先生:
' V' ~% r; @$ c# ]" ^7 Z      你好。
( S  n6 t# r& v7 J4 {% B
      河南省姚姓暨姚崇文化研究会第六次会议即将在郑州姚寨村举行。据说你专门发出《隋唐时期姚姓人》,作为会议论文之一。你到会吗?洛阳历史考古研究所王化昆研究员,也发出《南北朝隋唐时期姚氏在文化方面的贡献》为应征论文(见姚网http://www.yaogens.cn/bbs/viewthread.php?tid=17780&extra=&page=1,10#)。也不知王先生到不到会?0 ?2 X) s4 g3 \2 O! Q6 U2 d  b
      我已拜读王先生的文章,受益良多。王先生一文引经据典,说明姚思廉-姚察/姚最-姚僧垣等等姚姓人的文化贡献。在这里,我要讲的是:王先生的文章,凡涉及姚察和姚最的父亲或姚思廉的祖父之处,都称之“姚僧垣”。列举于下:" v! W5 G7 I) q2 D7 f
    ●《周书•艺术传•姚僧垣传附子最传》(》(例如,“姚僧垣字法卫,吴兴武康人,吴太常信之八世孙也。……”)! F3 v* z+ n  V; g2 U' |
    ●《南史•姚察传》(“姚察字伯审,吴兴武康人,吴太常卿信之九世孙也。父僧垣,梁太医正。……”)
- i! [+ \! l, F2 V+ T7 S  n& F    ●《隋书•经籍三•子经志》:“《姚大夫集验方》十二卷。”“《本草音义》三卷姚最。”0 J5 g& S. @" n, z4 K
     ●医学方面最为突出的当属姚僧垣、姚最父子。

2 T' E% H! e! k' u7 @1 X7 q因此,我向王先生求教:# z# ]: w+ D. L
     ★姚察和姚最之父,或姚思廉之祖父,有人称“姚僧垣”,有人称“姚僧坦”。你为什么称之“姚僧垣”?
5 Y3 a7 w/ Z- j( h% p0 [0 \     ★上列3种史书,各是什么版本?是中华书局编辑出版的版本吗?3 B' U# S" r1 h' X
     ★《隋书•经籍三•子经志》:“《姚大夫集验方》十二卷。”
1 w! G4 `+ D; }  D        ——《姚大夫集验方》,姚大夫是指“姚僧垣”吗?《姚大夫集验方》是“姚僧垣”“为《集验方》十二卷”吗?(僧垣乃搜采奇异,参校征效者,为《集验方》十二卷,又撰《行记》三卷,行于世。”)
  g+ Y1 G. x; K$ J4 p        在“《姚大夫集验方》十二卷”中,有没有写明著者是谁?是“姚僧垣”或是“姚僧坦”吗?
* ~8 ~# U6 {9 P9 K- s, `! N9 w
我将这些问题摆出来,也是向你请教。如果你们两位都到会,能就这些问题交流和讨论,该多好呀。
3 N* K+ q. K# {& s. n       专此。3 K; z; b+ A& |5 B
      即颂
1 d, m, r9 Y: t9 C4 q, l安好: H' [/ p! V% v- P2 a9 K2 F$ |
                                                          姚钟尧    2013-05-18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该用户从未签到

2#
发表于 2013-5-19 04:24:16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 pszyyao
( n6 W1 T/ J/ \2 ~8 S8 k, A* n3 h. d, B
教授,本来我正在撰写一篇关于“垣坦”的论文,呼应你的信之六,信之七出来后,我放弃了写完的念头,直接告诉你我查阅的文献情况。5 B8 h# F1 F# Y/ U
1.  《隋书•经籍三•子经志》:“《姚大夫集验方》十二卷。”没有明确作者,道是 《集验方》为姚僧坦 。
9 ^% V9 Y' U3 K( G( X2.     日本丹波元胤《中国医籍考》中《姚大夫集验方》为作者姚僧坦 。0 f3 ]8 }8 i! y: @7 i% \4 C- G
3.   《 三国典略》作者为唐朝的丘悦,此书辑自《太平御览》卷371-卷380,在(卷三七五) 一一九“内史柳升私问姚僧坦曰:至尊贬膳日久,脉候何如?”为姚僧坦。
, Q7 F% [% ?/ ]/ r) t: z. M. S4.  元張鉉撰《至大金陵新志》“姚僧坦 【 八世祖信父菩提子察最孙思廉】”1 B  h; V3 b+ `6 ~& B" u9 a
5.宋,王钦若《册府元龟》多处为姚僧坦。' v; R- ~; ^: g4 f9 F) f
6.明.王肯堂《證治準繩‧傷寒 卷八》“梁武帝因发热欲服大黄姚僧坦曰大黄乃是快药至尊年高不可轻用帝弗从几至委顿梁元帝常有心腹疾诸医咸谓宜用平药,可渐宣通,僧坦曰:脉洪而实,”5 _# V4 {0 v1 J8 b
7.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多处为姚僧坦
$ S0 K# b+ j' M) ^- n8.清代史学考据三大名著之一赵翼撰的《廿二史札记 》卷十三 魏齐周隋书并北史,北史改編各傳 “周書藝術傳,冀雋、蔣昇、姚僧坦、黎景熙、趙文深、褚該、強練也。”也为姚僧坦。但是另有他说,也是放弃写作的直接原因后叙。6 X! d- h# D# ]1 m8 n% H+ r
9.《陈书》《梁书》为姚僧坦,姚思廉的《世谱》也是姚僧坦,这你知道。  J( a$ p( ?- i7 w; l! P+ R' j
10.李光的序,也是姚僧坦,这你也知道。$ ^- }, }9 `2 {' A: H( v2 r
问题:1.《隋书•经籍三•子经志》《集验方》为姚僧坦 。而《旧唐书经籍传》《集验方》则为姚僧垣 ?' H: \* o# S8 F) \: K0 @  h3 m
         2.《隋书•经籍三•子经志》:“《姚大夫集验方》十二卷。”没有明确作者,则日本丹波元胤《中国医籍考》中《姚大夫集验方》为作者姚僧坦,为什么?
4 c$ ^4 s5 t( r$ L7 R0 j5 H! J         3。《册府元龟》、《太平御览》是学术有名的类书,多用于校正古籍,很多古籍能留存下来全靠有了他们,而他们是姚僧坦,而不是姚僧垣 ?
" K  O6 z/ |- {, r( H. J         4.明王肯堂《證治準繩》和李时珍《本草纲目》都是著名的医学家,这两部古籍都是姚僧坦?2 w3 @7 I+ N& x$ l
         5.假如姚察有误,为什么姚思廉也有误,难道他自己的爷爷的名字是姚僧坦或是姚僧垣都不知道吗?而且时间只有两代。且另一部他写的《世谱》还是为僧坦?如果一部古籍是刻印时出了错,难道三部古籍刻印时都在同一处出错?如果这些原因都不是,只有一种可能“避讳”,可我查了陈垣的《史讳举例》,姚思廉所处时期并不严格,而“避讳”最严格的是宋元明清。$ G8 x9 T/ q; t5 t/ H5 Z3 r% }
          所以,我过去说过坦垣之争还将继续。

该用户从未签到

3#
 楼主| 发表于 2013-5-19 09:19:22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 姚闻闻
% j7 C0 k3 {' Z3 S$ `' j) l6 n7 y" h5 O1 z7 [% Q' g
4 C' L8 s& F/ D5 j" q3 R  Z
    好,很好。谢谢你。
" X2 Y# [, V0 w$ {' m& y. s2 Q    高才先生稍加考证,说了《说说姚僧坦》,但观点和论据未能使我折服,只好处心积虑地找论据论争。6 y2 |  u- M1 l$ |) [1 B9 D
    我是很想听听高才先生稍加深证的,可是他静观,我说你说他不说,这是为什么?; V- _- E" \0 L+ q
    谢谢你具体而明确的“坦”说证据和论辩态度。

该用户从未签到

4#
 楼主| 发表于 2013-5-19 09:27:4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pszyyao 于 2013-5-19 09:29 编辑
+ J- P* L5 [. G$ m0 I, K/ z" V% Z# Q4 p- }
回复 2# 姚闻闻 - R  F1 O3 d, M$ ]

1 i$ z% u# |% M, v5 E/ F9 B( X! V' x8 p
* K4 e4 C4 T7 w! m1 M, o9 w/ N* Q    昨天南昌姚氏姚卿芳发帖:
6 P- j2 F  V" z& T1 w/ G1 l   亚峰宗亲:你好!
, `0 ^8 l2 h/ _5 E7 d7 G" r# Q, P     能不能请你转告湖北
仙桃市文化局文博研究员姚高才先生.

      姚高才先生在《第五期45页》中。。。。。。彦国公,本北宋末年进士,富州学长.南宋状元姚勉是其五世孙,但现在有人把彦国说成是唐代初期人,这个问题值得注意”。

他是用肯定的语言表述的。因为彦国公是我族始祖.谱中记载是唐代初期人,所以我比较注意这个问题.请髙才先生提供"彦国公,本北宋末年进士,富州学长.南宋状元姚勉是其五世孙,"的一些史料.供我族人研究.谢谢!

! |  X; D1 t) Z3 }8 {

我回复卿芳老先生:

湖北仙桃市文化局文博研究员姚高才,通过姚道海在姚网发表了《隋唐时期姚姓人》一文,文中未提及你们的彦国公。当时我跟帖询问这个问题,姚克保也询问,高才先生均未响应。
! Q4 D% M" F5 `% ?8 O     这回郑州开姚会
,“高才宗亲专门发《隋唐时期姚姓人》,作为会议论文之一”   你老请关注。

6 a+ z0 a/ R$ O  c8 Z, h, d
% l6 p% x; j, q3 R& ?- _

3 w/ E- G" i. [9 Z' F

签到天数: 594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二品侍郎

5#
发表于 2013-5-19 12:18:4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4# pszyyao 4 G" H4 w# ^" }. A6 ?* j) ]* N

9 Y. r# v$ u% w6 w: b1 B0 v湖北仙桃市文化局文博研究员姚高才,通过姚道海在姚网发表了《隋唐时期姚姓人》一文,我在关注中.谢谢钟老!

该用户从未签到

6#
发表于 2013-5-20 06:56:46 | 只看该作者
关于“坦垣”之争是不是还要发表“八评”、“九评”?上世纪60年代,中国和苏联因为共产主义之争,中共搞了九评把当时的苏联共产党总书记赫鲁晓夫评下台了,是不是来个“之八”、“之九”也要把某某宗亲怎么样?我们研究姚姓文化,历史上有许多弄不清的问题,我们慢慢收集资料,冷静地去分析,对事不对人。不能看到不同意见,就想一棍子把人打死,我认为这种态度不可取,也不是讨论学术的正确态度。正确的态度我认为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才能促进姚姓文化研究大发展、大繁荣。我对“坦垣”之争没有研究,没有发言权利,只是看到这种现象,提出一点不成熟的意见。不针对任何人。如果有宗亲认为对自己的不敬之处,请不要对号入座,请各位宗亲原谅!

签到天数: 617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二品侍郎

7#
发表于 2013-5-20 07:19:32 | 只看该作者
:handshake:handshake

该用户从未签到

8#
 楼主| 发表于 2013-5-20 07:57:3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pszyyao 于 2013-5-20 11:36 编辑 $ ?: B' C9 u" f( H( V
关于“坦垣”之争是不是还要发表“八评”、“九评”?上世纪60年代,中国和苏联因为共产主义之争,中共搞了九评把当时的苏联共产党总书记赫鲁晓夫评下台了,是不是来个“之八”、“之九”也要把某某宗亲怎么样?我们研究姚姓文化,历史上有许多弄不清的问题,我们慢慢收集资料,冷静地去分析,对事不对人。不能看到不同意见,就想一棍子把人打死,我认为这种态度不可取,也不是讨论学术的正确态度。正确的态度我认为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才能促进姚姓文化研究大发展、大繁荣。我对“坦垣”之争没有研究,没有发言权利,只是看到这种现象,提出一点不成熟的意见。不针对任何人。如果有宗亲认为对自己的不敬之处,请不要对号入座,请各位宗亲原谅!6#陕州姚 发表于 2013-5-20 06:56

- W6 F  ?- L9 e8 c% U" C3 b; g% Y* X5 i" r
        有意思!7 f' K  t9 ~' @; T  j$ c+ M  {
        “不能看到不同意见,就想一棍子把人打死,我认为这种态度不可取,也不是讨论学术的正确态度。”——谁用棍子打死人?
5 c) D# y1 N. s( v3 \) d( q        “我对“坦垣”之争没有研究,没有发言权利,只是看到这种现象,提出一点不成熟的意见。”——你读了“答姚高才先生公开信”(之一)~(之七)吗? 你读了双方的讨论吗?
7 n5 s$ Z" c3 d- T      “坦垣”之争,自从高才先生公开信出来到(之七)前,实际只是我的单边讨论,幸得重庆姚闻闻也发声,才有点像讨论的样子。欢迎你也参与讨论,赞同也罢,反驳也行,我都洗耳恭听,但请不要莫名其妙地教训人,也请不要莫名其妙地打棍子。
. ?% F  m1 L, [4 D+ b      你的6#帖是表错情。

签到天数: 4313 天

连续签到: 528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9#
发表于 2013-5-20 10:32:34 | 只看该作者
记得改革开放之初,小平同志鉴于有些地方打压过激言论的做法提出:真理是越辨越明的,鼓励争论,不搞打压。
5 B+ P7 a, s5 l! O' G) `) T应该说,姚网正是有了宗尧、闻闻、高才、姚门才女、才子绍弦等等这样一些有研究、有建树的专家学者,我们的姚网才逐渐热闹起来,才会有更多的宗亲参与交流讨论。
# Y$ J* m1 r' g& @我觉得这真是一件好事,因为这种现象说明了一个事实:姚网已经发展成为我们姚氏宗亲交流、沟通的桥梁和纽带,大家也都愿意在这里交流想法和观点。  s, b# `1 b. ?* I  [
壁立千尺,无欲则刚;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 \1 G+ \5 T7 z9 F& B4 m不管是教授还是学生,我们都需要这种胸襟。

签到天数: 1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3]八品县丞

10#
发表于 2013-5-20 11:24:27 | 只看该作者
支持钟尧宗亲严谨的学术态度,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中华姚网,全球姚姓“根”之网。欢迎您宗亲!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5-7-22 17:26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