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pszyyao 于 2013-11-9 11:54 编辑
潮阳姚始祖及其墓(白墓)和祠
一世 孚,字绵光,号宣教 琳公之子。生于南宋光宗绍熙元年庚戌(公元1190)十月初二日,卒于南宋理宗淳祐壬子(公元1252)正月初七日。南宋时入潮,寓于江南之古埕里。琳公暮年归返福建,惟留孚公居焉。公广创田地,建潮音寺。仁厚谦让,以礼教化,俗里从其教,故号为宣教公,我潮阳古埕姚氏始祖。 配妣恭人李氏,生于南宋光宗绍熙辛亥(公元1191)五月十二日,卒于南宋理宗宝祐甲寅(公元1254)二月初二日。合葬于本里西堡,坐壬向丙,称为“白墓”。其陵自南山发源,蔓延至夲地一转,取名“回龙顾祖”,形为“金龟驻莲叶”。成化丙午始建华表。子一:讳建中。
姚钟尧曰: 姚孚公行实录自姚培才手抄本。族谱中姚孚公的行实严重欠缺,仅可见上列粗体字表示部分。姚培才是根据什么版本潮阳族谱手抄呢? (宋)福建莆田游洋姚楶公,舜系104世,闽莆天明公派下10世,以乡贡授潮阳县尉,携子姚琳同赴潮阳,任满归闽。琳公与子姚孚留潮阳卜居江南古埕里(今汕头市潮南区井都镇古埕村),时在宋淳熙年间,即公元1171~1189年。琳公晚年也回莆田老家,故古埕姚奉孚公(舜系106世,闽莆天明公派下12世)为始祖。 始祖墓在古埕,传说形为“金龟驻莲叶”,故不设石材墓碑。族人说,往昔墓地周围是盐田,每逢子孙中科举和出官贵,坟身便呈现薄薄一层白盐示庆,故称白墓;乡人视该墓地是 “浮水莲花”,是活地。古埕姚有覆灰的习俗,有官贵的子孙回乡祭祖,可在始祖墓坟身上覆盖白灰。新中国后,驻外大使姚念得到这种荣誉,他返古埕探亲时,曾在白墓上覆灰。 始祖祠原在古埕,明嘉靖年间(1560年),连同族谱俱遭倭寇焚毁。1589年在县城重建始祖祠,堂号“保元堂”,址在今中华路公安局北侧的镇六小学。海门姚锡崇等翻印的旧族谱含“始祖祠堂记”,言“奉始祖宣教公及二世致政公,付(附)孟仲二房共建祠以奉知县宗工公, 付季房建祠以奉云心、学士公、渚亭公”。 今中山中路(潮阳)海内外姚氏大宗祠,原是10世祖祠(司马祠)堂号“一乐堂”,“中龛奉我员外祖,左右二龛纳四宗焉,父子同堂,兄弟并跻,即起九泉而有知,不啻怡怡如矣。故扁之曰’一乐堂’”(可见族谱卷4-P62“赠员外祖堂记”)。大宗祠于2005年9月修建落成后,用“保元”作堂号;正堂及两房,安放7龛1几:中龛奉祀中华姚氏太始祖重华公(舜帝)、历代列祖列宗、潮阳始祖(古埕姚)宣教(孚)公及至10世祖神位;右边随龛供奉列祖列宗及海阳姚(潮安)始祖龙集公至6世祖神位、揭阳姚始祖福源公至6世祖神位、澄海姚始祖子阳公至7世祖神位、普宁姚厝围始祖至4世祖神位;其余6龛,供宗亲设立纪念先祖牌位。 我于2009年11月3日访问古埕姚氏理事会和拜谒始祖墓。墓地周围已不是盐田,墓很简陋,没有石碑,不设碑,坟面连一个字都没有,只见坟面和坟身被白色石灰覆盖,也见族人祭拜。其实农历十月初二日才是始祖诞,每到此日,古埕姚氏理事会、古埕族人、潮阳族人都到此隆重祭拜始祖。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