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

楼主 |
发表于 2012-11-5 18:58:40
|
只看该作者
驻府城五厅。厅,为清代行政建置序列的一种特殊形式,有直隶厅与散厅之* @% e; q: P7 W* j0 [
别。台湾五厅,即属散厅,虽说与县平行,但其官长的品级却比知县(文正
i' `/ E* R; `6 j) v0 `七品)为高。其中,海防同知兼“南路理番”衔,“鹿港同知兼”“北路理% g+ q8 J9 b) }
番”衔。一府、四县、五厅便构成了当时台湾的行政网络。
8 x2 {2 \5 p/ x: G' K% R7 W台湾虽为府,但文从四品的台湾知府,却非台湾的最高文官。这是因为
% y1 F; k4 s1 W另有文正四品的分巡台湾兵备道,代表省来监察和协调台湾的军政事务,驻- S$ A- w# J0 }! z" \- ?$ e$ H& E
台湾府城。内地虽也设道,但多监数府。因为台湾孤悬海上的特殊战略地位,
% U. t! K& Y6 J+ h. e5 `又定例分巡台湾兵备道均加按察使(文正三品)衔。内地之道,虽亦有此情
1 A# f6 o( k2 E$ {, g2 @5 m况,但属个别。这还不算,更规定分巡台湾兵备道可以通过邮驿,直接向皇
) |9 j0 q7 M8 H帝专折奏事,不必转由省代奏。这种绝无仅有的特殊待遇,旨在避免贻误事
! t: t5 F( F8 d, v: ^机。因而,台湾的最高文官首长是道,而非府。
) N8 q( O& G- L4 |$ R- \自清初平定郑氏势力,将台湾纳入清朝版图以来,在军事方面更对台湾
4 S9 z- y/ x. f% F2 K特别加以倾斜,派重兵镇戍。设台湾镇挂印总兵官(武正二品)领之。内地
6 }: K! f2 K X总兵官的防区较小,而且很少兼统水师、陆营,更无台湾这么多兵。为了崇
: M* j; I( v& f# ] L重事权,故特于其官衔冠以内地所无的“挂印”二字,隐示其含有“钦差”
& F/ s9 ?: S1 A8 h8 Z& d的性质。台镇所辖,除直属的镇标三营外,还有:台湾水师协(三营)、澎% U0 v9 o! w6 i, b
湖水师协(二营)、北路协(二营)、台湾城守营、南路营、艋舺营、南路/ d- e* y- D- N& l6 A
下淡水营、沪尾水师营、噶玛兰营。合计为水陆十三营,分兵布防。弃兵则
+ p7 [; Z' k: M/ f, e由福建陆上各地抽调,三年一换。
/ e2 Q" x1 A9 H; u; D由于姚莹的生平事业,与台湾密不可分,故有必要就当时台湾的文、武2 I* `6 K4 v; R" V: J
建置,简要说明如上。
$ F: e$ F* w0 L4 Y7 {1819 年春,35 岁的姚莹渡海履新,出任台湾县知县,旋加海防同知衔。0 O0 z/ G* p0 S: Q9 X
任官台湾,掀开姚莹生平事业的新章,也是他成为当时著名“台湾通”的起/ V# ]5 T0 y' A7 ^ H8 E
点。
# i0 g1 h/ h: T" S$ Z当时台湾的情势,可用时人所说的“叛服不常,时存危象”来概括。由# w1 x% [0 h! D0 r
于潜在的反清意识,加之治理政策的不当和官员的暴虐恶行,故自台湾为清
# h! E. _, s5 W! D2 x r0 c0 D朝所有后,屡屡发生抗清起义,严重时几乎动摇清朝在台湾的统治。尽管一
8 ~! k6 U8 I1 J- x' f次次起义都被镇压下去,但从多者三十年、少者十余年便又爆发起义,便足- h. ?4 S, V4 e# @! y0 J* c! O
见危机的深重和矛盾的错综复杂。
* Y$ q5 ?) J0 P当时,纳入政府直接施政管理的只是沿海地区,主要是西部沿海地区。
# L( M, W: f6 s, S+ @0 p0 _7 i岛上纵亘南北的山区和东部沿海的大部,尚未开发,或为无人区,或为当地/ e' z @( ?, e3 Q
兄弟民族(时称为“番”)居住区,即所谓番地。番有生、熟。浅山或重要6 u t; d# }# O( ~3 Y3 I& X
之地,为政府号令所及之处,多由其首领(时称“头人”)代政府管理,接
; J$ d X" P6 W' F5 X受官员的指导,称“熟番”;居于深山,为政府号令所不及,自已独立不受) X: h0 }) f/ _, `# L: z5 p
政府管辖,则称“生番”。政府只是控制其不出山,互不影响而已。实则,- @7 R% ?7 U$ k0 `, ^; z9 [% C z
民族关系时见紧张。
1 I/ K6 b2 m0 B* o3 f5 Y沿海居民,则以原籍福建漳州、泉州,广东嘉应州、潮州的迁民为主体。5 Z0 D7 ] @3 ^& l6 d" w
虽迁来有早晚,但以原籍为纽带的而连系在一起,但地域的界限很突出。而, Z0 C- L) n5 d
各该原籍又都是民风强悍,习于械斗的地区。受此影响,往往因个人纠纷演
, B, F g9 ~' \+ `0 {+ J% D变为地域来源不同者间的群体磨擦。: |2 b7 W5 P* K. Y
尽管台湾驻军多达一万四千余众,可称内地罕有的重镇,但防区辽阔,
% [$ g, f5 ^8 p4 J/ c海岸线长,分散开来,依然不足,平时巡缉尚多漏洞,一旦发生变故,只好; A- n: ]+ V5 I6 n
仰仗由内陆派兵越海。这尚在其次,更重要的是由于弁兵皆由福建陆上各地
% x) o" E* M1 J V抽调,尤以漳州等地兵员为多,地域意识和部队间的关系,最易发生摩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