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楼主 |
发表于 2013-2-16 18:10:28
|
只看该作者
打破第四堵墙
# Z- g; ~: c7 O8 R6 M( f
! a5 c) Z+ e; ]% B6 f2 K# n 因为晚会在台内外反响热烈,台里决定在1962年春节前再办一次。
5 Y, J' j# C% k
% n& F7 J6 { t% P* e+ K 文艺组办晚会实行轮流制,这一次轮到组里负责曲艺、话剧口的王扶林来办。“外面买票看不到”的创新理念,依然是这次晚会的方针。. U" A1 F/ T9 y( P8 W! O$ i
. v# q# X! X9 b! v9 w7 c* O 王扶林和笪远怀是同班同学,都毕业于上海市立戏剧专科学校(现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入校后上的第一堂课就是做话剧小品练习。王扶林为了挑选话剧类节目,常去中央戏剧学院看学生演的小品。
+ Z) d# ~8 h; G# b @6 z: |- [& U: e
3 X* @5 K/ e0 G$ c6 q$ T 他想,如果将这些小品搬到晚会上,才是百姓真正“买票看不到”的节目。他在戏剧圈内打听,各自单位的联欢晚会上哪些表演最诙谐。6 n+ O/ w6 N: `! P2 H+ M, E
% W6 W1 I, a5 F0 v$ y) ]7 R) m
节目很快确定了。除了上次的相声演员之外,还敲定了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中央实验话剧院等单位的演员。为了不让观众产生审美疲劳,相声和小品穿插编排。8 T; T$ ^2 N) c( G
$ g, K: I/ O2 I& s 这是小品第一次登上屏幕。王扶林还创造了另一个第一:茶座式的演出现场。
6 [, ~2 ]: K7 d- O9 Q' e
& C5 {) v; m9 i. a 这一创意来源于一部国外的片子。1961年末,孟启予从国外考察回国,带回了东德电视台一部电视贺岁片。这个节目没有固定舞台,演员们边喝咖啡边当众表演。“他们和观众之间没有‘第四堵墙’,做到了参与和互动。”王扶林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 ]3 }" b3 N' R1 X+ ]0 j; j; I, S
1 u6 r F' }: W/ F: C6 z 颇受启发的王扶林立刻向孟启予建议,第二次“笑的晚会”也采用这种方式。建议很快得到了批准。
3 I' z6 B" E& k9 C, J$ w
. {; O+ t4 j& r) P) h 为此,“大播”的观众席上搬进了五六张大圆桌。演员和观众围坐桌边,站起来就能表演,坐下即是观众。- B+ B4 l8 Q! b* K
: b' F4 Z9 h+ V
以前固定在舞台前的摄像机,现在被架在了圆桌间的空地上。另有几台摄像机,身后拖着长长的电缆,在观众席间游走自如,既跟拍节目,又把观众的反应全部摄入。
( O* _9 @# G7 q9 R# {3 ?6 u, o4 m# Q8 U6 i; y) @% E3 Z
彩排的时候,电缆在地上滑来滑去,每个人都小心翼翼地行走,以免被绊倒。3 L- Z4 ~: O! _+ k0 w
8 r4 z; ?5 I5 ~ 其时,20岁的赵忠祥刚进台不久,是播音组的第一个男播音员。在无从打发的大把闲暇时间里,他常跑来观看文艺组的彩排和演出。他清晰地记得,这是第一台改变了以舞台为中心的传统形式的晚会。
4 T' k, u* ]" P2 V* e* y5 B0 |' C
! J) {2 O# E5 S6 P ]( _. J; j% _ 这一新颖的形式,被1983年的首届春晚继承了。“现在几乎没有人知道春晚是怎么来的,实际上就是隔了中间这20年的时空。”赵忠祥肯定地告诉《中国新闻周刊》。7 V! y" M) ?" g S
+ k% I: k6 B7 x/ s& I" b" t* Z
游本昌饿晕在台上) k3 l/ D" b+ h) a. O
2 G3 u, o0 w# G) o, Y$ d( b 1962年1月20日晚,演员们陆续到位。* F' S. X$ p+ E; c* o
: T% V5 D5 l5 y8 Y “大播”门口聚集了很多人。第一次“笑的晚会”效果太好,不少内部人慕名而来,但因没有入场证,通通被守在门口的两个武警战士拦了下来。
; [' j9 I# j5 w- J: K2 v1 Y( c- M0 f/ }
副导演金成穿过人群,走进了二楼的导演室。导演室仅能容纳三四人,桌上摆放着几个监视器,播放着场内的实时画面。他紧盯着屏幕和手头的操作台,准备镜头切换。他一直没敢喝水,生怕因内急而不得不离开操作台,发生直播意外。- s' r8 ^2 q$ ~; U, O6 g
6 k% l- E/ M9 b2 o 中央实验话剧院29岁的青年演员游本昌早早就来到了“大播”,走台做准备。23年后,他因演艺生涯中第80个角色——济公而家喻户晓。但当时他当主演的机会并不多,因此常在晚会上表演一些滑稽节目。这次,他的节目是一段诙谐魔术《两个手指头》。- x" l3 e @6 k) s$ f# z
# [4 G/ `# J4 F: @! S. B3 Z
节目塑造了一个上海的大魔术师形象。“魔术魔术,上头打个马虎眼,下头搞点鬼。这位先生,你说我的外套有点鬼?那好,我把外套脱了。这位小姐,你说我的袖口有问题?那好,我把袖子撸上去。”游本昌绘声绘色地对《中国新闻周刊》学起了50年前的节目,平翘舌音不分,十足的上海官话。$ M3 a$ a+ J* S
) w( F! C$ @/ t3 w2 O
说完开场白后,魔术师会“随机”向观众中的一位女士“借”一块手绢,说:“你看,这是我的食指,一个手指头,我用手绢遮起来,再打开,哎,两个手指头!”游本昌开场前已经找好了托儿:评剧演员新凤霞。8 u8 u/ j$ _/ `4 o, G% e
( o: c4 z& a9 W. w: m
但刚说完热场的小节目,正待进入正题,游本昌突然一脑袋栽在了摄像机的底座上。
" Y# A, t7 M- T2 u1 c1 O5 f- u1 G) V+ z& V+ n7 L& l, o
所有人都以为这是一个包袱,连导演王扶林都不例外,等着他站起来说下一句话。几秒过后,游本昌依然没有反应,王扶林急忙让金成切掉了镜头,要求下一组相声演员立刻上场。) A: k" N, A4 l4 r3 Z. Z8 v
5 u# |% R S9 Q' a1 V
游本昌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他是饿的。当时,每个月只有23.5斤粮食供应,再加12块桃酥和12块奶糖,他几乎从未有过饱腹感,加之工作强度大,才会在演出中晕倒。他被送到医院,脑袋上缝了几针。
% x2 e" L' g5 w
, q6 l1 b! U$ D) ` 这个小插曲没有影响直播的继续,侯宝林和郭启儒的相声《四大须生》、马季和郭全宝的相声《笑一笑》和谢添的小品《变脸》等10多个节目依次进行。
; v! Y# c+ A; ~2 G) g8 x4 M8 @* ]( w3 y j3 X, i! t
晚会的压台戏是群口相声《诸葛亮请客》,由常宝霆、朱相臣、郭全宝等表演。失街亭的诸葛亮命令众将士出战,将士不肯,要求诸葛亮请客。正无计可施,一名将士姗姗来迟,他还没吃饭,手里提着一包高级点心。诸葛亮便借花献佛,每位将士分到一块点心后,满意而去。饿着肚子的迟到者反而没有分到,苦着脸无可奈何。' K5 W1 p+ |' B5 O# g& r
# @' ~. j4 q& y2 e1 Y+ ]4 w o 晚会大获成功。据统计,观众之多,仅次于1961年4月9日第26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的决赛转播。那次比赛中,中国男子乒乓球队首次夺得世界团体冠军。: P( W P" J/ [2 T6 q- k9 q
; \/ ]% h" r$ w9 G- f9 K
不和谐音也出现了。一位负责人指出,《诸葛亮请客》是讽刺当时的粮食政策。; o, Q9 V: G- h5 F
% k" j. I5 H1 ]& H/ h 不过,大多数评价还是正面的。因此,台里要求文艺组在同年国庆再办第三次笑的晚会。
" n* U' ?! i) K' F! F1 _7 R* K* i, e) R
“吃鸡”再上春晚- ]5 r3 `7 {1 u7 v; Q
8 x) V6 T3 I/ J, _) A4 J- ]4 |
因小品收效显著,第三次笑的晚会中,相声比重降低,小品上升为重头戏,茶座形式依然延续。晚会依然由王扶林担任导演,金成担任副导演。
' |; P' O, U! R9 G/ k
1 E9 r& a3 i8 S) r 金成每日坐着公交车在北京城里穿梭,到处找喜剧演员。他再次找到游本昌,却发现游已经因营养不良住进了医院,肝脏肿大,全身浮肿,用手一摁就是一个坑。不过游本昌还是帮着策划了一个小品,讽刺公交车上不肯让座的年轻人。
6 s; W# i7 r# {. V8 `2 o9 N: [
' @7 C% j W, l1 n+ Q. W 1962年9月30日,第三次“笑的晚会”以国庆晚会的形式播出。 h# E6 R6 V1 y% n
# j7 ~- _+ `+ U. X2 X3 T8 `
开场白“笑有各种笑……”是主管台领导孟启予亲手写的,由侯宝林表演,拉开了晚会的序幕。接下来,陈强表演了从延安时期就保留下来的活宝节目——《光棍哭妻》。
! x9 D; M1 K' g. B
7 G7 F/ M3 K D, [: x8 s 北京人艺演员表演了配乐合唱《老北京叫卖组曲》。这是话剧《龙须沟》的副产品。当时,导演焦菊隐要求在幕后安排各种小商贩的吆喝声,以增加生活气息和地域特色。为此,英若诚带领几个青年演员走街串巷追踪小商贩,模仿其吆喝声。后来又增添了话剧《茶馆》和《骆驼祥子》的幕后叫卖声,成了当日人艺的保留节目。) E9 ^1 l5 H9 ?* T! D* E
/ B9 I/ p. @' k$ R9 A/ a! f 晚会的高潮是无实物哑剧表演《吃鸡》:一个人在啃一只半生不熟的鸡,吃了一半被骨头卡住了,他费尽心思去抠带着鸡毛的骨头。最后,侯宝林上台,从他的后领里拔出来一把鸡毛掸子。表演笑翻了全场。
3 v$ M) I4 K. c4 U5 A4 n) a4 w' e+ m
这个节目的创作者是中国青年艺术剧院的王景愚。他参加了彩排,但直播那天,青艺恰好要公演话剧《抓壮丁》。王景愚的角色没有B角,分身乏术,无法参加晚会。杜澎救场如救火,代他表演了这个节目。
& t: b2 \( ^3 T; N# n+ [0 X7 h6 T G$ ^3 u; `; E" ?
晚会播出后,原以为观众的好评会更强烈,没想到寄来的信中却有不少尖锐的反对之声。一封署名“愤怒的观众”的来信称,这是“以廉价的方式来向小市民趣味讨好”,而且,还是在国庆前夕,在“外宾云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播出的。* q N" t; H1 r( \5 F2 k, w
4 i/ i) v' Z- b |0 j% ^2 @
很快,短暂的文艺小阳春被“阶级斗争必须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的风雨欲来所代替。, x3 b6 M: o5 y+ p0 J
: V. K3 D. R* I$ D2 J
1963年11月,北京电视台在检查1962年以来播出的文艺节目时认定:第二次笑的晚会有些节目不该播出,较突出的是《诸葛亮请客》;而第三次笑的晚会,大部分节目都有问题,思想内容不健康,表演也很粗糙。
+ b0 e, N( M/ Y6 j8 h$ u6 R: P3 o& _) n( c0 R
在随后到来的文革中,笑的晚会更被上纲上线为“毒草”。《老北京叫卖组曲》成为了怀念旧社会的证据,黄宗洛表演的讲“公鸡下蛋”的小品《来亨先生》被认为是讽刺三年困难时期。《吃鸡》则遭到了最多的批判,被创造性地解读为“吃鸡拔‘毛’”,主创王景愚差点被打成了反革命。梅益和孟启予都遭到了批斗,王扶林和侯宝林陪斗。4 O! C1 O! @, n" h) e0 M
& X+ |$ [! }& X 文革结束后,孟启予担任了中央电视台(由北京电视台更名而来)的副台长。王扶林则转向电视剧创作,在1987年导演了经典版《红楼梦》。
; k7 T# ~ g2 l5 ?6 ?" y3 h9 ~" Z5 c
1983年的首届春晚上,在导演黄一鹤、邓在军(当年为文艺组成员)和策划人侯宝林、马季(都参加过笑的晚会)的一再鼓励下,心有余悸的王景愚终于同意参演。7 Q9 N3 H) q( j. a% @0 `# S1 ~+ \# ]0 V
0 H) T$ C ]; B! _. r 隔了21年的时空,《吃鸡》再次让观众笑出了眼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