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姚网喜迎二十大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华姚网扫黑除恶倡议书
姚网网训,与家人共勉姚网建设捐助,宗亲合力助姚网姚网建站宗旨及姚网使命
文明姚网“九不发”中华姚氏十大人文精神姚家修谱,找姚网第五届姚商会于平公故里成功召开
查看: 1482|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交流] 道燕翼堂东溪姚显公铜陵县志录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9-2-28 18:48:52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姚家修谱找姚网

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铜陵县东联乡有一个美丽的村庄——水浒村。“水浒”,这个村名总令人难以释怀。《尔雅》:“浒,水涯”。《诗经·葛蕌》:“緜緜葛蕌,在水之浒。”原来“水浒”即是水边之意。“水”之“水”何指?弄清水浒的由来,先要从“水浒庙”说起。0 D, l4 f. B2 l9 ~/ r$ ~
古时候人们出行,以水路为最迅捷。铜陵历史上有三条贯通东西的水道。一是长江。铜陵地处长江之南,水上交通自然以大江为首选。但那时的水上交通工具仅只是小帆船,长江行船最大的威胁是风浪,铜陵段的风浪尤其险恶。不少名人都在铜陵留下了为风而阻行的诗句,如李纲、黄庭坚、王十朋等,其诗名干脆就叫《铜陵阻风》。明朝池州府推官李宗泗《阻风宿丁家洲》有句“三朝淫雨两朝风,夜泊芦花小港中。似案远山浑碍月,如船高浪欲平空”,对铜陵江段的风高浪险写得最为传神。为了避风又不耽误时日,人们只好从次河道行走。

+ j- V8 l' M4 m  U1 t. _& v
* @# l$ w  \: b  A4 F  L! B$ w南宋大诗人陆游于孝宗乾道五年(1170)被朝庭任为夔州(今重庆奉节一带)通判。当年他由山阴(今浙江绍兴)乘船赴任,将沿途160天行程的所见所闻作了详细记录,著为《入蜀记》。该文卷三有经过铜陵江段的记载,其中有“(七月)二十二日。过大江,入丁家洲夹,复行大江”句,可见今天的西联乡与胥坝乡之间夹江,也是一条重要的水道。昔时的夹江比现今宽,章家洲、紫沙洲还没有连成一片。所以明万历《铜陵县志》记载:“夹江,即扬子大江至铜陵中流诸洲相间,西谓西江,水势最大,东水势稍杀,名夹江云。”曾经担任过清乾隆朝翰林院編修、山东道御史、兵部员外郎的丁田树(怀宁人,生卒年不详)写过两首有关紫沙洲的诗,其中有“又宿沙洲畔,孤舟对雨风。拘囚如笼雉,飘泊是泥鸿”,指的就是这里。但这条水路又有匪盗之险。明嘉靖三年任铜陵县教谕的王一槐(浙江仁和人)写有一篇《开新沟便宜状》对此有详细记载:“江洋盗贼日夜剽剠,铜陵地方最多要害,其尤险者曰钱家湾、曰老鹳嘴、曰紫沙洲,相距不过十许里,而绕行殆半昼。况支江颇多,而西岸皆淮西之地,且又杂以屯军。夫距近而行远则不可避,多歧而杂处则不可追,杀越人而夺之货,往往在此。”历史上朝庭在丁家洲、钱家湾都设有“斥堠”,派有哨船。县府常遣兵丁缉捕水盗。但也只能是做做样子,不起丝毫作用。于是,行路人不得不寻找第三条路。这就是王一槐《开新沟便宜状》中的“新沟”。

9 h2 X- A% s7 P: w8 p1 ~: H5 m9 D/ p6 {$ `
新沟,历史上曾名丁家洲 河、凤心闸河。乾隆《铜陵县志》记载“在县北十五里,自丁家洲新河入口……,经犁耙桥至荻港入江,蜿蜒四十余里。”然这里说的是乾隆时的新沟,已经没有了“相距不过十许里,而绕行殆半昼”、“支江颇多”的旧况。

# M1 C! D! u/ N
7 Z" o6 l1 e* L& q6 P6 A4 g南宋著名大诗人杨万里宋光宗绍熙二年(1191年)65岁时担任江南东路(简称江东)转运副使,“掌经度一路财赋”、“检查储积,稽考帐籍”、“专刺举官吏”、“ 凡吏蠹民瘼,悉条以上达” ⑴,可谓权势煊赫。当年八月,他离开建康,“启程行部”,巡视考察江南东路各州县。其行程路线是从建康由陆路经溧水、建平(今郎溪县)、宣州、青阳、池州。自池州改行水路经大通、铜陵、繁昌、芜湖、当涂,九月初回到建康。⑵其从池州登舟以后,便不断受到江风之阻,写下《秋浦登舟阻风泊池口》、《池口移舟入江再泊十里头潘家湾阻风不止》等。到了大通镇,更是感叹“淮上云垂岸,江中浪拍天”(《舟过大通镇》)。于是,从丁家洲开始,便进入当时的丁家洲河。出大江口后,杨万里写下了《丁家洲避风行小港出荻港大江》三首(此处诗文及诗名均见《诚斋集》卷三十三):

: R. s# t  _$ b( ~2 Z: d3 }  V' k+ X1 k; e
蓼岸藤湾隔尽人,大江小汊绕成轮。
5 M0 v0 G- H2 |  G. R围蔬放荻不争地,种柳坚堤非买春。
+ g* u4 h. ?. m5 ?匏瓠放教俱上屋,渔樵相倚自成邻。6 F3 S% i' }8 \7 @# }
夜来更下西风雪,荞麦梢头万玉尘。& @; Z, x) \" n% N$ P! _! a- E
荻篱萧洒昵来新,茅屋横斜尽不真。' r( _0 r+ o/ |! F$ I$ k
乾地种禾那用水,湿芦经火自成薪。5 x+ ]" @" m; w, k- m
鸟居鱼笑三百里,菜把活他千万人。* A2 E- ]( T( _& W3 F( k  E: n
白浪打天风动地,何曾惊著一微尘。
* G! R  ^4 t0 ~: h芦挥尘尾话清秋,柳弄腰支舞绿洲。. |2 ]  j7 i- n, y
引得江风颠入骨,戏抛波浪过於楼。6 X+ K% G$ b* \6 x6 j) J
十程拟作一程快,一日翻成十日留。
+ A4 b- v: U8 J$ r4 g5 p未到大江愁未到,大江到了更添愁。
3 u# b0 p) t! l4 H6 q$ X( y
+ u: O- ?0 e: W0 t0 K
《玉篇·水部》:“港,水派也。”即指与江河湖泊相通的小河。本诗开头两句“蓼岸藤湾隔尽人,大江小汊绕成轮”非常形象:“行至何处不知是何处,岸和湾都被蓼和藤遮挡得严严的,船行了半天好象又绕回来了。 ”

9 y$ n+ u6 V$ z+ Z' r$ w8 f9 m6 Y9 V+ W: W
宋末诗人董嗣杲(浙江杭州人),宋理宗景定年间担任九江富池的茶税官员,他行舟进入铜陵丁家洲河时,曾写下一首五古《阻风击舟》⑶:
. G0 W1 ]8 ^! N6 H/ e
9 S, z/ K8 ^0 `; l) _2 @9 T
避风急投港,港狭水如线。/ O5 e6 Y$ x0 n; V0 L
沙头虎迹多,此是铜陵县。
9 E. q& o& U% G( m% H& f6 s, k乱山号枯松,长风舞寒霰。
. [; H- F9 H" F, r, ]饥凫宿荒畈,小雁带飞箭。
. W9 E6 ^) e) D. s0 m3 f4 F/ P废刹撞破钟,催科走邮传,5 b$ ^$ V: U- F  `$ \7 F
娼家编棘门,村饰无钗钏。
' _6 {: u: w8 v9 K日纳抱酒钱,夜陪县官宴。" ]# Z8 K: l5 |! |5 X& }& }
有身怅此生,又复堕贫贱。4 Q  @. f6 h4 ]$ v: {6 L
荒谯更点差,信步空阶遍。
7 S+ x3 d) @6 v+ [未昏行人绝,月色汤江面。
3 G$ {" z; C( m# n啜尽茶叶苦,不与愁魔战。
9 d. I5 m) z+ l: G& t$ ]) G托兴入短歌,聊以记吾见。
, R9 S2 N" b" |  x4 Y$ o

' R5 V7 y$ o8 a! G7 U  V! ?3 x. w“港狭水如线”,这河水象线一样,可见河道之窄,与杨万里的“大江小汊绕成轮”一线一面,为当时“小港”的真实写照,无怪王一槐说“相距不过十许里,而绕行殆半昼”了。

' l) c- v- a+ q7 g% }
% H8 f" M/ N# y6 p" b公元1275年(宋恭宗德佑元年)二月,元朝骁将伯颜在铜陵丁家洲大败南宋丞相贾似道和大将孙虎臣(事见《宋史》卷四十七、《元史》卷一百二十七)。为了神速且机密地直下建业推翻南宋政权,伯颜命令士兵疏通丁家洲河,仅一个晚上便将四十里“港狭水如线”的河道变成了可以通船的新河。这条新河在三江口与顺安河(老河)交汇,最终至荻港汇入大江。因为自古人们都习惯称之为“新沟”,所以官修的地方志也以“新沟”为名。

0 B2 X* W5 q" f: ?# w0 ]$ ~  O! K
1954年水灾,犁桥区政府迁至钟仓,使钟仓这个小村变成了较大的集市。1959年县政府修通铜钟公路,在丁家洲河上架起了公路桥,后结合防洪排涝固桥建闸,从此“新沟”一截为二,钟仓桥以东称胜利河,以西称钟仓河,新沟自此便失去了东西向水上交通的功能,新沟的名称也只留在老年人的口语中了。此是后话。

* W6 ]% z% `4 T5 L7 c9 q; Y
0 i' A" \9 C0 a( x5 U  A, B还在新沟尚为繁忙水道的元明两朝,河道经常淤滞。每年春汛,凤心闸排出的圩水与急流而下的顺安老河水在三江口相会,一旦流泄不畅,顺安河水便在大墩赵村的拐弯处冲破圩堤,使整个流潭圩变成泽国。当地百姓为了祈求水神保佑平安,便在堤上建了一座水王府庙,每年春汛将至便敲锣打鼓、烧香放铳、跪拜水神。乾隆《铜陵县志》卷五载:“水府庙,一在县河口,知县熊荩臣建……一在刘潭圩埂,众建。”为了与县城边的官修水府庙相区别,后人便以此庙在水边为意,改称为“水浒庙”。水浒庙边的乡村最早是以当地居民的主姓为称,为“姚赵村”,为全县171个村之一,属于凤心区。1952年8月全县划设4镇80乡,姚赵村与周围诸个小村合并为乡,此乡因与水浒庙相邻,便命名为水浒乡。“水浒”二字始入行政区域名称之列。1956年拆小乡并大乡,整个流潭圩诸乡合并为“流潭乡”,水浒乡降格为“水浒村”,一直沿用至今。

2 D% S3 e8 i! P7 ]
0 o6 |8 ?7 I' J0 F6 k+ A- D  |2 I二、两个显赫的家族后裔3 ~$ e+ j/ W/ |
# `: V+ R5 N) u7 Y+ F/ [# d
水浒村的前身是姚赵村,姚和赵这两个大姓可都有点来历。
* Z2 r  i9 T9 R( @8 z9 r' {1 c

. h" C# K$ q! c/ D: |! g8 f+ Y明嘉靖铜陵县志:“姚显,字尚晦,世居陶村。乾符中黄巢犯潼关,显统兵拒战殒身,僖宗嘉其忠节,追封英烈王,乡人立庙焉。祀乡贤祠。”此谓姚氏先祖姚显的事迹。此事在正史上未见记载。到清顺治县志,其内容有了细微变化:“显统兵拒战被害,犹策马提首归营而殒”,增加了神话色彩。《五松姚氏宗谱》收录的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姚氏宗谱源流序》:“显唐乾符中为太尉,因黄巢犯潼关,统兵拒战,肯阵而亡。”直到明孝宗弘治元年(1488年)由内阁大学士王恕撰的《姚氏统修谱序》也记为:“显唐乾符中为太尉,因黄巢犯潼关,统兵拒战殒身。”顺治《铜陵县志》出现的“策马提首归营”不知何本?不过老马识途,战马驮着已经阵亡的姚显的忠躯奔回本营,是极有可能的。明代都御使吴琛(繁昌人)有《题英烈王庙》咏叹:

9 x7 T; c, V1 p4 d7 a- n' }  Y7 Z& z3 E4 H; S
报国曾损百战身,遗祠应当立姚村;5 w( {! v( Q) J3 F" K7 V$ |
忠心耿耿生无愧,英气洋洋死若存。
* [* ^  e" ?) ]/ v, y8 T% H千载封王功丕著,四时赛祭礼弥敦;
. j# A7 c3 z4 V# n; H乞灵不特居民仰,肹蚃相承裕后昆。

$ d* K# F5 E. {9 m5 o. m1 j' I, L7 u' S
姚显其人其事未见正史记载,但他的祖上姚崇可是声名赫赫,《旧唐书》有传。姚崇,本名元崇,陕州硖石(位于今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县)人。姚崇文武双全,历仕则天、中宗、睿宗三朝,两次为相,并兼任兵部尚书,与房玄龄、杜如晦、宋璟并称唐朝四大贤相。其为人正直,为官正派。玄宗朝他提出“十事要说”,实行新政,辅佐唐玄宗创开元盛世,被称为救时宰相。开元九年(公元721年),姚崇去世,追赠扬州大都督,赐谥文献。据《姚氏宗谱》记载,姚崇的三世孙姚冲担任义安县的教谕,携全家到铜陵赴任。姚冲有三个儿子,名万一(姚明道)、万二(姚明远)、万三(姚明通)。后来万一就定居在铜陵的八角井,即今之钟仓大姚村。万二(姚明远)定居在铜陵流潭的姚村。唐乾符年间拒黄巢而战死的太尉姚显是万二的次子。万三(姚明通)定居在顺安金山,不久又迁到繁昌的三山,是三山街的开基之族。三山姚氏的宗祠大门上书写有“八角泽长,流传祖德;三山代远,蔚启人闻”。

, p1 ?/ m& b% T+ U" }5 e; W& B& ^/ I; a, A
一千多年过去,迁铜姚氏的子孙已分布全国各地,但姚冲一脉的根基仍然在铜陵。
  j" c4 G2 X( C( J

. Y3 m# T+ i/ t; |

Screenshot_2019-02-28-18-02-34-39.png (55.21 KB, 下载次数: 186)

Screenshot_2019-02-28-18-02-34-39.png

Screenshot_2019-02-28-18-03-12-84.png (66.05 KB, 下载次数: 173)

Screenshot_2019-02-28-18-03-12-84.png

Screenshot_2019-02-28-18-01-18-44.png (57.81 KB, 下载次数: 190)

Screenshot_2019-02-28-18-01-18-44.png

Screenshot_2019-02-28-18-00-54-78.png (53.8 KB, 下载次数: 205)

Screenshot_2019-02-28-18-00-54-78.png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2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该用户从未签到

2#
发表于 2019-2-28 21:30:50 | 只看该作者
        铜陵县水浒村的前身是姚赵村。9 g, r; m8 R1 k1 C6 Y9 y( _* I
        明嘉靖铜陵县志:“姚显,字尚晦,世居陶村。乾符中黄巢犯潼关,显统兵拒战殒身,僖宗嘉其忠节,追封英烈王,乡人立庙焉。祀乡贤祠。”此谓姚氏先祖姚显的事迹。此事在正史上未见记载。到清顺治县志,其内容有了细微变化:“显统兵拒战被害,犹策马提首归营而殒”,增加了神话色彩。
+ K7 }, t0 i8 p) Q- k3 ?       《五松姚氏宗谱》收录的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姚氏宗谱源流序》:“显唐乾符中为太尉,因黄巢犯潼关,统兵拒战,肯阵而亡。”) M5 y. X* q' d# c8 h6 q
        明孝宗弘治元年(1488年),内阁大学士王恕撰《姚氏统修谱序》:“显唐乾符中为太尉,因黄巢犯潼关,统兵拒战殒身。”+ H1 H9 b6 |& e% I( M& l
        顺治《铜陵县志》出现的“策马提首归营”2 G" }5 w0 M& Z4 K* U* Y
- c; X1 B& j  x& V' ~
       明代都御使吴琛(繁昌人)《题英烈王庙》:
" z- Z1 }6 k4 [* [% J* g报国曾损百战身,遗祠应当立姚村;1 T; @- |& v4 ]2 V  t
忠心耿耿生无愧,英气洋洋死若存。
! A0 n1 i  N! Z8 x千载封王功丕著,四时赛祭礼弥敦;
3 p$ @! f) G) ]4 f6 j' @# Q乞灵不特居民仰,肹蚃相承裕后昆
0 _: q' M( Y* y* Q5 f9 C
7 u7 u' m0 P# J) `. r7 p) P       据《姚氏宗谱》记载,姚崇的三世孙姚冲担任义安县的教谕,携全家到铜陵赴任。姚冲有三个儿子,名万一(姚明道)、万二(姚明远)、万三(姚明通)。万一就定居在铜陵的八角井,即今之钟仓大姚村。万二(姚明远)定居在铜陵流潭的姚村。唐乾符年间拒黄巢而战死的太尉姚显是万二的次子。万三(姚明通)定居在顺安金山,不久又迁到繁昌的三山,是三山街的开基之族。三山姚氏的宗祠大门上书写有“八角泽长,流传祖德;三山代远,蔚启人闻”。
: l) ]; N% ]6 j" P

该用户从未签到

3#
发表于 2019-2-28 21:41:18 | 只看该作者
       清乾隆年《铜陵县志》卷五载:“水府庙,一在县河口,知县熊荩臣建……一在刘潭圩埂,众建。”
# V8 [) J# g" d8 w5 E, }8 y       为了与县城边的官修水府庙相区别,后人便以此庙在水边为意,改称为“水浒庙”。水浒庙边的乡村最早是以当地居民的主姓为称,为“姚赵村”,为全县171个村之一,属于凤心区。3 `7 O5 p  D. S' i! ]) f( _+ x
       1952年8月全县划设4镇80乡,姚赵村与周围诸个小村合并为乡,此乡因与水浒庙相邻,便命名为水浒乡。“水浒”二字始入行政区域名称之列。1956年拆小乡并大乡,整个流潭圩诸乡合并为“流潭乡”,水浒乡降格为“水浒村”,一直沿用至今。
# i; H0 M9 O5 q) I1 g6 g
. u' N, v, o; x) U+ b9 r' t       铜陵县流潭乡水浒村,前身是姚赵村,住着姚和赵这两个大姓。
9 u$ V# }5 Q7 e

该用户从未签到

4#
 楼主| 发表于 2019-2-28 22:17:53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pszyyao 发表于 2019-2-28 21:41. L3 B4 M( c6 K( B8 s
清乾隆年《铜陵县志》卷五载:“水府庙,一在县河口,知县熊荩臣建……一在刘潭圩埂,众建。”5 A! B3 @* O  d7 K) v% x7 V; h, \
    ...

) v* v* O/ A4 P9 g5 N* @: l  o钟尧老铜陵县流潭乡现已叫东联镇了,水浒村还在。

该用户从未签到

5#
发表于 2019-3-1 06:34:05 | 只看该作者
铜陵姚为旺 发表于 2019-2-28 22:17- F, D7 C# F$ A; W, a8 j$ T/ W5 V
钟尧老铜陵县流潭乡现已叫东联镇了,水浒村还在。

* O/ ?! \9 j4 w( ^      铜陵县流潭乡水浒村——今铜陵县东联镇水浒村,东溪姚燕翼堂姚姓人住地。, v( F. @9 _; V5 F; E7 D6 L: A, `

! \) O, T: D1 G4 F% I* h9 i      标题“道燕翼堂东溪姚显公铜陵县志录”,是否有多余字?
# M" h/ o6 |; R

该用户从未签到

6#
 楼主| 发表于 2019-3-1 08:01:58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pszyyao 发表于 2019-3-1 06:34
  [: Z/ l3 i7 l- z0 a; B5 ~铜陵县流潭乡水浒村——今铜陵县东联镇水浒村,东溪姚燕翼堂姚姓人住地。) p6 G8 s) ]2 H+ S* g- |7 v+ {
9 c. |$ ]$ z( E! N2 u9 {1 e
      标题“道燕翼堂 ...
/ V' \# e, T1 p# N: [$ w7 H
未有多余字。

该用户从未签到

7#
发表于 2019-3-1 11:30:10 | 只看该作者
铜陵姚为旺 发表于 2019-3-1 08:01
0 b7 l% M9 U" |$ L0 \1 v8 N未有多余字。
1 v- B9 C* M: I
哦:“道燕翼堂东溪姚显公铜陵县志录”——说道  燕翼堂东溪姚显公铜陵县志录

该用户从未签到

8#
 楼主| 发表于 2019-3-1 13:27:50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pszyyao 发表于 2019-3-1 11:30# C' t/ P$ v1 m$ q* {0 m1 @" @
哦:“道燕翼堂东溪姚显公铜陵县志录”——说道  燕翼堂东溪姚显公铜陵县志录
9 }" r; S5 I% X0 e4 }, }
钟尧教授没明白你所提的?

签到天数: 157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7]四品道员

9#
发表于 2019-3-6 23:00:27 | 只看该作者
应为"燕翼堂“,不是”道燕翼堂“吧

该用户从未签到

10#
 楼主| 发表于 2019-3-18 00:34:21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姚报雷 发表于 2019-3-6 23:00; H! g0 g/ s5 _9 v- y. O+ o
应为"燕翼堂“,不是”道燕翼堂“吧

8 @) p8 T4 m; e' x2 e( C5 {这个道指的是说的意思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中华姚网,全球姚姓“根”之网。欢迎您宗亲!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4-5-15 09:02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