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姚网喜迎二十大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华姚网扫黑除恶倡议书
姚网网训,与家人共勉姚网建设捐助,宗亲合力助姚网姚网建站宗旨及姚网使命
文明姚网“九不发”中华姚氏十大人文精神姚家修谱,找姚网第五届姚商会于平公故里成功召开
楼主: 南阳姚文书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陈书》中的姚察——思廉公笔下的父亲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326 天

连续签到: 3 天

[LV.8]三品御史

31#
 楼主| 发表于 2013-6-15 16:36:19 | 只看该作者
姚家修谱找姚网
本帖最后由 南阳姚文书 于 2013-6-16 13:43 编辑 , a7 s: y  ?; O5 ^, `. {7 Y. S7 J
" D2 x+ x; \/ n9 Z( e* }
回复 30# 南阳姚文书 - G1 M& e7 k7 E& N* Z- ?- M

9 L' l+ I! ~6 k9 l, }- r0 _2 u
0 E" a+ Y- L7 m( m9 z9 {' _/ N   
               南史 姚察传 译文

9 r5 t4 u( i% H: ^7 {! x

" x2 E$ w7 K: w5 e2 b8 g1 G# Q; g2 a; h5 O4 `, c+ Q
4 A+ ]# t5 ?4 W- N+ h
  姚察字伯审,吴兴武康人,吴国太常卿姚信的九世孙。父亲姚僧垣,是梁朝的太医正。梁元帝在荆州时,僧垣作晋安王陈伯恭的谘议参军。后来入周,官位颇高,很受恩遇。. Z" A* a6 o: L# z
* `" Z/ ^1 d2 f1 z
  姚察从小性情淳厚,六岁便能背诵文章万余言。不贪玩耍,读书勤奋,十二岁就能写文章。僧垣精于医术,梁代知名,在宫中得到的赏赐,都带回去给姚察兄弟,作为他们游学的费用。姚察用这些钱买了不少书籍,因此知识见闻日益广博。十三岁时,梁简文帝萧纲为太子,积极提倡文学研究学问。把他召到宣猷堂听讲研讨,受到儒生们称赞。简文帝即位后,对他更加礼遇。初次作官任南海王国左常侍,兼司文侍郎。后来又兼尚书驾部郎。遇上梁朝丧乱,随父母回家乡。在战乱期间,依旧努力读书,不废学业。梁元帝在荆州即位,委任姚察为原乡县令。后改任佐著作,负责修史。
2 g0 z; {4 ^% T" V0 [
0 \/ |0 w6 C3 p& H  陈永定年间,吏部尚书徐陵兼任大著作,招引姚察为史佐。太建初年,增补为宣明殿学士。不久又为通直散骑常侍,作为使节回访周朝。已在关西的江南士人,都对他表示倾慕。沛国刘臻私下到他下榻的公馆请教《汉书》中的疑问十余条,姚察都作了分析解释,并且都有经典为据。刘臻对自己的亲近人称赞说:“姚察可真不是徒有虚名啊。”姚察就此行著成《西聘道里记》。出使回国,被补为东宫学士,升任尚书祠部侍郎。0 p) G: I) o, L$ S8 t3 F
( e8 N7 J9 q, z& B7 Z
  三国时魏国王肃制定的祭祀天地仪式,设立四面悬磬之乐,用六十四人之舞,后来历代都因循不变。到了梁武帝认为对人事礼节宜繁复,侍鬼神礼节应从简,因此废了那套规定。陈朝初年也承袭下来,没有任何增减。陈宣帝准备增设音乐,交给有关部门讨论。结果认为梁武帝不对。当时的名流学者、高官显贵,无不顺应旨意随声附和。姚察却广引经籍,独违众议,认为梁代之乐是正确的。当时引起众人惊骇,无不惭愧钦佩。仆射徐陵于是改用姚察的意见。他不爱趋时随俗的行为,往往都是这样。后来历任仁威淮南王、平南建安王二府谘议参军。逢母丧辞去职务。不久起用为戎昭将军,主持撰写梁史。后主即位后,兼任东宫通事舍人,仍负责撰史。至德元年(583),任职中书侍郎,又转任太子仆,其余官职如故。* ^; e( H, y% ]+ e
# D2 j  c" c: A
  当初,梁朝灭亡,姚察父亲僧垣被掳入长安,姚察于是便素食布衣,不听音乐,直到后来他父亲的死讯传到江南。当时他刚为母亲韦氏服丧期满,后主看他病弱不堪,怕再毁伤他的身体,就不敢张扬,秘密派遣中书舍人司马申到姚察家去吊丧,并让司马申劝止他节哀。不久以忠毅将军的名号起任他兼东宫通事舍人,姚察屡次辞让不肯就职。很快又下诏让他主管著作郎事务。丧服期满,任给事黄门侍郎之职,兼任著作郎。姚察屡遭不幸之后,斋戒素食日久,因此染病。后主曾特别召见他,看到他那副样子也难过得变了脸色,命令他停了长斋,让他和自己一块儿吃晚饭。又下诏授予他秘书监一职,兼任著作郎,进呈所撰中书表集。历任度支、吏部二尚书。5 {- y, V. t! r" u( L1 Q( |. q, n
; t- ^& X: A# x& i3 Y4 |
  姚察自从身居要职,便断绝一切私交。曾经有他的一个门生不敢给他送厚礼,只送他南布一端,花纟束一匹。姚察对他说:“我所穿的衣服,只是麻布蒲纟束。这些东西对我没有用处。既然想和我真诚交往,就不须送什么礼物。”那人一再客气礼让,姚察发怒,厉声把他赶出门去,从此再也没人敢给他送礼了。/ R$ {- [) r! Q; ^
& T& @. P% \2 L) Z+ e3 L7 X
  陈亡后入仕隋朝,文帝下诏任他为秘书丞,又令他完成梁、陈二朝史,还让他在朱华阁长期负责修史工作。文帝知道姚察生活简朴,粗茶淡饭,一天单独召他入内殿,赐食水果菜肴,并指着他对朝臣们说:“听说姚察学问人品当世无双,我灭陈仅得此一人而已。”# u5 F  K, E" o1 f4 M, Q7 a0 t

. I5 `9 x( C/ G. C  开皇十三年(593),承袭父职作北绛郡公。姚察在陈朝时曾出使北周,因此得以与父亲僧垣相见,临别之时悲痛得死去活来。这时承袭父职,更加悲哀伤感,见到他悲痛之状的人无不下泪。逢后母杜氏去世,解去职务,在服丧期间,有白鸠在他门头上做窝。+ o6 S# W9 x' ^" s5 i

; @/ M& ~. }, w4 J2 d2 }2 B( ?9 W! Y# t  仁寿二年(602),文帝下诏封他为员外散骑常侍、晋王侍读。隋炀帝即位后,委以太子内舍人之职。朝廷变更衣冠服饰,删改朝仪等事,姚察参与顾问。大业二年(606),死于东都洛阳。留下遗嘱要薄葬,用薄松木板作棺材,容下身体即可,周围用土一封就行了;下葬那天,只需用辆大车拉到旧墓地的北边;不必设灵位,放一张小床,每天摆上点清水,六斋日时设置斋食菜果,家里有什么用什么,不要另外操办。* w$ W# @/ d7 `& K5 ?
& c/ v  L& m: T+ v
  当初,姚察要读一部佛经,后来研读完毕,临死时,没有一点痛苦烦恼,只是面向西方打坐,排除杂念,只想“一切空寂”。后来就身体发软,面色如常而逝。朝廷深表哀痛,赠赐很多丧葬用品。
& p" |% j4 f% `) J+ E: |" C
! ]; p1 `% h+ m  姚察恪守孝道,是人伦楷模,能明辨是非,淡泊谦虚,不以自己的长处傲视别人。专心著书,白首不倦。共著有《汉书训纂》三十卷,《说林》十卷,《西聘》、《玉玺》、《建康三钟》等记各一卷,文集二十卷。所撰梁、陈史,虽没能完稿,但隋开皇年间,文帝已派中书舍人虞世基索取稿本,上交朝廷。他临终时,嘱咐儿子姚思廉继续撰写。思廉在陈朝为衡阳王府法曹参军、会稽王主簿。

签到天数: 326 天

连续签到: 3 天

[LV.8]三品御史

32#
 楼主| 发表于 2013-6-15 16:49:47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 南阳姚文书
$ L8 }' r% v: S6 C4 Z( x, ]
7 m7 }3 Z0 O8 q3 @2 \
2 w, B5 ~9 _! E& {+ \1 W* H' }   《陈书》是记载南朝陈(公元557年~公元589年)的纪传体史书,作者为唐朝(公元618年~公元907年)时的姚思廉,包括本纪六卷、列传三十卷,共三十六卷,这是二十四史中卷数最少的一部。姚思廉(公元557年~公元637年),本名简,雍州万年(今中国中西部陕西西安)人。父亲姚察编写陈史,但在隋朝大业年间却病逝,临终嘱咐姚思廉继承父业。在唐高祖武德五年即公元622年,姚思廉奉命编修陈史,后来没完成。到了贞观三年即公元629年,他再次奉命编修《陈书》,在贞观十年终于完成。

签到天数: 326 天

连续签到: 3 天

[LV.8]三品御史

33#
 楼主| 发表于 2013-6-15 16:59:45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32# 南阳姚文书
$ |1 u' H! v1 x- x2 U9 {$ m& T: p! Z, L7 }8 V
曾巩【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字子固,世称“南丰先生”,北宋政治家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陈书》目录序   
5 q# m1 b/ ?4 V" \" u
0 Z/ T+ R+ ]$ O4 n9 M) G         《陈书》六本纪,三十列传,凡三十六篇,唐散骑常侍姚思廉撰。始思廉父察,梁、陈之史官也。录二代之事,未就而陈亡。隋文帝见察甚重之,每就察访梁陈故事,察因以所论载每一篇成辄奏之,而文帝亦遣虞世基就察求其书,又未就而察死。盖偷为一察之将死,属思廉以继其业。唐兴,武德五年,高祖以自魏以来,二百馀岁,世统数更,史事放逸,乃诏撰次。而思廉遂受诏为《陈书》。久之,犹不就。  $ F# ^# {5 S& h4 A0 N8 y& O
          贞观三年,遂诏论撰于秘书内省。十年正月壬子,始上之。自争夺观察等之为此书,历三世,传父子,更数十岁而后乃成,盖其难如此。然及其既成,与宋、魏、梁、齐等书,世亦传之者少,故学者于其行事之迹,亦罕得而详也。而其书亦以罕传,则自秘府所藏,往往脱误。嘉祐六年八月,始诏校雠,使可镂板行之天下。而臣等言:“梁、陈等书缺,独馆阁所藏,恐不足以定箸。愿诏京师及州县藏书之家,使悉上之。”先皇帝为下其事。至七年冬,稍稍始集,臣等以相校。! F, ]; E* \0 B' r
         至八年七月,《陈书》三十六篇者始校定,可传之学者。其疑者亦不敢损益,特各书疏于篇末。其书旧无目,列传名氏多阙谬,因别为目录一篇,使览者得详焉。臣藻、臣觉、臣彦若、臣洙夫陈之为陈,盖偷为一切之计,非有先王经纪礼义风化之美,制治之法,可章示后世。然而兼权尚计,明于任使,恭俭爱人,则其始之所以兴;惑于邪臣,溺于嬖妾,忘患纵欲,则其终之所以亡。兴亡之端,莫非自己致者。
5 Y( A5 z5 u2 O, M/ k9 b: C' F         至于有所因造,以为号令威刑职官州郡之制,虽其事已浅,然亦各施于一时,皆学者之所不可不考也。自争夺诈而当时之士,自争夺诈伪,苟得偷合之徒,尚不得不列以为世戒;而况于坏乱之中,苍皇之际,士之安贫乐义,取舍去就不为患祸势利动其心者,亦不绝于其间。若此人者,可谓笃于善焉。盖古人之所思见而不可得,《风雨》之诗所为作者也,安可使之泯泯不少概见于天下哉!则陈之史,其可废乎?难,其后又久不显。
$ t, b5 @2 J$ a# @6 n; O
% Y# |- W' L0 b# l/ f& E9 h      盖此书成之既难,其后又久不显。及宋兴已百年,古文遗事,靡不毕讲,而始得盛行于天下,列于学者,其传之之难又如此,岂非遭遇固自有时也哉!思廉以继- Q- q7 U8 [/ r4 O

3 K) ]0 Z. j/ {& |: N2 U  a+ R      臣恂、臣穆、臣藻、臣觉、臣彦若、臣洙、臣巩谨叙目录昧死上

# \9 r& n) r' ^) _4 b
: k. ?1 K5 I' j% c, {9 N9 O

, V4 g( J9 p- Q5 _' x# c, G% Z  s! ?4 c; I2 C$ @" L0 t

该用户从未签到

34#
发表于 2013-6-16 13:25:08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31# 南阳姚文书 / X: Q* i1 ~1 _

* ^- f" x8 e/ i6 Z* U8 K9 a5 w0 m7 D( r& k, _: V
    31#姚察传,不是《陈书》卷二十七  列传的姚察传的译文,与陈书 姚察传不同,这也是可理解的。

该用户从未签到

35#
发表于 2013-6-16 13:25:38 | 只看该作者
谢谢你发了好帖。

签到天数: 326 天

连续签到: 3 天

[LV.8]三品御史

36#
 楼主| 发表于 2013-6-16 13:37:3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南阳姚文书 于 2013-6-16 13:52 编辑 ' ]! F3 ], D. [+ B3 q: C4 g

) h8 T* j# R4 C8 G' b1 M3 y4 p回复 35# pszyyao . V+ m" e: @- [* l, S1 i
. a. [3 \  `+ D. L* }
谢谢教授的鼓励,我也是受到教授的“垣坦”之辨后产生的灵感,发出来共同研究哦

该用户从未签到

37#
发表于 2013-6-16 14:21:45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36# 南阳姚文书 ) X4 k, ~7 O" A

1 A, N- Y6 p6 a1 R! [4 r0 ^
: \' f1 v2 L3 X8 S1 i    再谢谢你。
% P8 g% q) k: W+ G0 d8 ?) D    已从曾巩《陈书》目录序得到启发,对“垣坦之辨 ”又有了新的认识。

该用户从未签到

38#
发表于 2013-6-16 21:52:44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 南阳姚文书 , X* h: ~) k, D/ Y/ ~
+ u- y1 P9 u, A, h( o/ R
, G: m% J; z4 L3 d
    所录《陈书  姚察传》,是什么版本(出版社,出版时间)?

该用户从未签到

39#
发表于 2013-6-16 21:54:25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33# 南阳姚文书 - i2 H- ]; s; _! i2 p

0 ^8 W$ {2 C: z9 d1 [1 V/ C6 I! `( ^: w+ H% d9 E) S- h2 M
     所录曾巩《目录序》,来源?什么版本(出版社,出版时间)?

签到天数: 326 天

连续签到: 3 天

[LV.8]三品御史

40#
 楼主| 发表于 2013-6-17 09:35:2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南阳姚文书 于 2013-6-17 10:47 编辑 . s* t3 v* l' b$ y7 K% k( C, M

8 {& w5 R2 A) b9 V& ? $ M: ?( K6 h7 ]* k5 F4 g% n
, X3 B; w% A( G( f+ z1 o/ D

5 S5 d9 z$ k1 {& N$ p  \; `  g' G6 r! H/ K# Q
; f2 i' i% O; A: z

IMG_3987.JPG (89.68 KB, 下载次数: 237)

IMG_3987.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4-5-31 06:22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