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姚网喜迎二十大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华姚网扫黑除恶倡议书
姚网网训,与家人共勉姚网建设捐助,宗亲合力助姚网姚网建站宗旨及姚网使命
文明姚网“九不发”中华姚氏十大人文精神姚家修谱,找姚网第五届姚商会于平公故里成功召开
楼主: 闽南姚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唐曾孝:《舜文化与九疑山传说》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28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三品御史

21#
 楼主| 发表于 2014-2-18 21:43:14 | 只看该作者
姚家修谱找姚网
十二、舜帝和后娘3 J$ Q9 Z; `$ [6 k9 R
7 j3 Q! r9 ^( A' v" l  g2 M
易小俊  蒋国森/ \/ q3 q5 P8 T/ ]$ y- J! J8 x/ u

; {1 G6 j1 n, W% f% ^; ?% h
4 ]6 A- S) l* Q* W) X6 l4 k. ]- q' ~% @8 Q4 |! J
古话讲,十个后娘九个丑。舜的后娘就是这九个里头的一个。+ C! \7 {9 D/ ^$ j
3 B2 w, L7 ~: ~! _3 H: Y! M8 {
她起几多心,想几多办法,要赶走舜,好让自己的亲生崽像得家产,可总也赶不走舜。春上,他利用舜的忠厚老实,又想出了个歹毒主意。把两兄弟叫来说:“你们两个到后岭上去种豆子,豆子生出来了才回家”。
0 A. d" I4 ~9 @1 m) m
- n& s" |. c; G舜和象两人带上干粮,背起锄头,提上各自的豆子种上后岭去了。半岭上歇气时,舜解手去了。象鼻孔灵,闻到舜的豆子有炒熟了的香味,抓了几粒在嘴里吃了吃,好香。又尝自己的豆子,一股大生味。象年幼无知,不晓得母亲在豆子种上做了手脚,更不晓得她做手脚的用意,悄悄地把舜的豆子种换了。! ?! M! ^8 x3 a

' k9 W0 C) I* t. t0 \+ z再爬岭时,象有意拉下老远,边走边偷吃豆子种。到后岭时,三份差不多吃了一份。5 x, n4 E) G+ `
. L. c& E4 N: W9 h% {# Y" F' R, s
各人把各人的豆子种种下了。
+ o4 A/ ?4 r3 K5 Q6 S# x5 M. r9 n) V/ }( W, `
后母在家里喜滋滋地想,不出十天,宝宝崽象就会回来,舜是再也不好意思回来了。哪知几天过后,象没有回来,二十多天过去了,象仍没回来,一直过了一个月,还不见象的影子。他担心了,便上后岭去找,只见舜的种子己生出半尺高了,象的豆子还是原样的。象不敢回家,舜便留下来陪他。她背着舜问象,象把偷偷换豆子种的经过讲了。她在心底说:这叫起心害人害到自身。
) K( `: t5 G5 C: N& v0 Q
7 R! b( b- s+ t8 G# p) Q" i" C' ]她又羞惭又后悔。5 ^& X. ]4 @' p' ^1 T

签到天数: 28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三品御史

22#
 楼主| 发表于 2014-2-18 21:43:40 | 只看该作者
十三、舜帝制茶: b9 Y" q2 u9 _3 |* p2 w( b
! N8 @% d0 A; O1 \4 }* V
李登琛
) C" o5 K9 G7 N) f: n+ F- g
; F. m$ S  R8 t: ]; e$ t " f% |/ a$ h& c6 z
9 F3 X1 W' W5 m, u; A5 I1 m
九疑山里有个镰刀湾。镰刀湾的茶叶很有点名气,那茶叶泡出来不仅红亮亮,香喷喷,叶片落在杯底就像一朵兰花,而且五黄六月放七天七夜也不变坏发馊。
* _" o! ~9 b5 \
- j6 j* M1 S3 B: V8 c) p镰刀湾的茶叶这么好,有一个感人的故事。1 m. `' e. H9 f
4 u6 d/ r9 t5 k' f) {
来镰刀湾是个高山腰上的瑶寨,因为弯弯山道像镰刀,所以叫镰刀湾,这里满山满岭一片片的竹,一片片的茶,俗话说,“高山云雾有好茶”。可是很早很早的时候,人们并不晓得制茶,只是每到春秋季节就上山摘下茶叶,回来把它晒干后,放在沙罐里熬水喝。镰刀湾的人还靠它换点粮食来吃哩!5 |& k: @* t0 {3 [

; q+ x/ X' K& x3 h, ?谷雨季节到了,采春茶的时候来了。有一天,天气晴和,寨子里的大人都出门上山采春茶去了,荷花姑娘在屋门口用竹垫子哂茶叶,忽听有人问:“小妹妹,晒的是什么东西?”问话的小音虽然是轻轻说出,却是十分洪亮。
6 C& e2 p: ?- i" ?7 F0 L) r4 z
4 K# u; G5 y, o# c荷花姑娘回头一看,只见身后站着一个身材高大的老人,白发垂到耳朵下,白眉盖了眼皮,白胡子足有尺多长,红光满面。尤其是那双眼睛又大又亮,蛮有精神,笑眯眯地望着她。( l4 E2 n" `4 ~
% `  N& A/ l) N+ y" U
“老爷爷,我晒的是茶叶.”荷花姑娘站起身来,恭敬地回答道。
' k- {- F3 @( ?$ s
2 u( I1 z4 G- ~5 n: P“晒茶叶?我是过路人,正好口喝,不知能不能借口茶?”
6 u1 Z* I. r% _3 A  R0 v
% R% _4 L4 ?, ]1 Q1 d“有!有!”荷花姑娘说着,就把老人带到家里坐,她从瓦罐里倒一竹筒茶,双手捧给老人。
% x" ]8 X8 @( f4 @! n" {$ x
' L4 I# ~9 Y$ J8 p* W! ]老人“咕嘟咕嘟”两口就喝完了。“还要吗?”荷花问,老人笑着点了点头,于是又喝下一竹筒茶。这样接连喝了四竹简,看样子还不够,荷花有些抱歉地说:老爷爷,真对不起,没有茶了,我再去熬点!”7 {* r/ N2 P1 f3 M' N6 r4 p
4 c$ z' q5 t9 `
“没有就算了,不必再熬。”
7 o- A3 x1 z, v0 V2 N7 Q
' R" T$ w# i3 ]  w: I5 ?“我们的茶叶味道好不好”?荷花说。
3 e* n8 ?3 f* H; ]. `/ }$ t- S6 I& @' Q
“茶叶是好,只是没有制作好,所以熬出来的茶不香,没有点味道,还有点涩味。你说是不是?”老人微笑着问。
; x4 H% N  C/ W$ O9 h; Y) U! ^" {( s- K0 l" p  X, f& W
“看样子,你老人家会制茶?”1 O* v1 x  U7 E4 d  K

8 Z' i3 {* \0 ?9 s; W6 n7 f老人点点头说:懂得一些,我来教你制茶好不好?”
4 I( T: \8 D, v! D' X3 V  F: N% `
“你真会制制茶?那太好了!"
) N* z) v" [4 c' K* K( @, Z  X2 ]# ?& s8 J' a9 K
“不过。”老人悄悄说:“我只教给你们一家,不许告诉别人。”
$ w# N1 K  v9 z  @5 Q
1 P  J3 g$ N8 @5 y! y荷花翘起了小嘴巴,鼓着眼睛说:“那不行!”“怎么不行?”“我们寨子里的人就靠茶叶为生,光教我,我也不学!”  p9 b0 L1 {5 h" O' M. M
4 V! v' P: ]+ A4 n1 R) x) q# Z* {( T
“哦——”老人捋着长长的白胡子:“你叫什么名字?"3 q% k4 F% P# v3 N( R6 E
+ r8 s3 Z0 C6 S& R  v' ~
“我叫荷花,大家都叫我荷妹!”
! s7 g$ k  c( B9 z1 {: ^: X7 W* p) x7 l1 ?2 ]  `3 F0 |1 `1 @
“荷花,荷妹怪不得你的心这么美,原来有个好名字!”老人说着哈哈大笑起来,答应教全村人制茶。
7 m* ?$ n$ i6 o8 {0 [" C6 H* R9 f7 D4 G7 ~1 ~+ P$ w. V
这样,老人就在镰刀湾住下来了。镰刀湾的人跟着老人学会了采茶,烘茶,又学会了怎样管理茶林。
9 W/ ^6 Z. E; p
' Y5 n/ L2 m0 z& @" Q3 M% f转眼七天七夜过去了。这天,老人说要走了,村里的人怎么留也留不住。荷妹更是舍不得,总想送点东西给老人,可又觉得拿不出什么好样的来,便去问老人:“老爷爷,你要走,我想送点东西给你,不知你喜欢什么?”. u- u, ]1 P) b- I

( \+ M3 Y* P+ r5 {老人也很直爽,说:“我看你的草鞋打得蛮好,你就打双草鞋送给我吧!”6 `/ N! d+ o/ ~3 q
' ]% k+ u$ a& w
于是,荷妹马上编藤织草,麻麻利利地打好了一双一尺多长的草鞋送给老人穿上。
( z: d" Y! W  m7 I( \) A
8 l- Y, ]3 L) y, S& r全寨子的人都来送老人,只见他三步两步就上了坳,转眼就到了山顶,再一会儿就不见了。1 g0 }$ J0 l8 L, s/ \
& X  ]9 V; n* Q1 j
以后大家才知道那老人原来就是南巡到九疑山的舜帝。
$ M6 \$ M  u: @
0 I) y, l  v; b- G: ^2 j从此,不仅镰刀湾的茶叶出了名,而且荷妹也成了九疑山有名的草鞋姑娘。
- m+ g/ c1 A" y" i  [+ w6 v* N2 r) T8 L% R9 e6 u# D
, ^0 S, h! c+ C1 W  X4 l* a

签到天数: 28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三品御史

23#
 楼主| 发表于 2014-2-18 21:43:58 | 只看该作者
十四、尧王访舜
; ?. ~* Y- H% H) Z: L& p唐华富! i+ `, L/ V( N
8 {3 ^0 F0 o7 w: x' l8 `7 k* G- E
  
2 l' h; o3 D# O* {) O$ ^2 J
" |2 y0 \' B/ X9 b$ i& H尧王为了寻找贤人,装扮成一个普通百姓,四处闲游。他走了九十九天,过了九十九条河,翻了九十九座山,还没有访到一个如意的贤人。
; ^" h* T0 z# N) c% ^& f) u' Z9 o$ u0 a2 X: g
  一天,尧王来到一个村庄,看见一个后生在山洞中赶着一条黄牛耕田,他忙停下脚步,问那后生耕田是黄牛好还是水牛好?连问几次,后生只抬头笑了一下,不作回答,弄得尧王面孔红红的,不得不转身走了。( X/ k5 C2 T7 q4 h9 O5 d
: O5 ~: E6 l0 g/ W" N8 W. V
  后生见了,急忙喝牛站住,追上尧王,十分恭敬地说:“你这先生刚才问我耕田是黄牛好是水牛好,当然是水牛好。我本应回答你,可我当着黄牛的面,怎么能去讲黄牛不行呢!它辛辛苦苦帮我犁田,我怎么对得起它呢?”尧王听后很受感动,暗自思量,这个后生做事这样稳重,像这样的贤人不用,还到哪里去寻找呢?尧王忙问后生名字,后生答道:  “我叫舜。”尧王马上要舜停止犁田,牵回黄牛,随他去京城办事。! @0 ?1 R: M2 o( K' w- U8 t- Z
+ ~- \7 O& h; K  l
  舜牵回黄牛,辞别家里的人,跟着尧王到了京城。因为舜处世慎重,办事公道,受到尧王的重用,最后继承了帝位。
5 Y. w9 S( y, h2 M; m- W1 s
" f1 a% ?) A9 j2 v5 i  后人题诗四句赞扬道:
4 \) w; M5 t. p. W& i# A) M
7 I; Y2 V7 F5 ~0 j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V. Q, i; s  e; G

1 f- q) `2 b( f8 R( v        将相本无种,男儿当志强。
% F  T1 ~1 j# j( U' D) u; ~  f6 w4 G# h/ f- W
1 I! o9 B7 l; R

签到天数: 28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三品御史

24#
 楼主| 发表于 2014-2-18 21:44:30 | 只看该作者
十五、二妃与百鸟
# P* \) D8 R! L& N8 m* f3 K$ |
! t, I7 r/ `! U. j* B8 N' u何文孝1 [) y+ C" h5 ]1 b: H

, l% e& ?% Q1 M  b8 Q  G: @& x5 h    $ c; n0 `7 p* Y4 I( L! u; z1 @
* I2 k' K1 P! [2 }7 J7 _: x
传说舜帝南巡的时候,死于苍梧之野,葬于九疑山。他的两个妃子娥皇,女英,听到这个不幸的消息后,痛哭得昏倒在地,醒来后,两人茶不食,水不饮,更无心梳妆打扮。两人只有一个心愿,就是决心千里迢迢来九疑山寻找自己的丈夫。+ j' @+ M9 D  r6 H: N( M
, V) V4 D3 O" p# C# j/ |
    娥皇女英爬了九千九百九十九架山,鞋底磨穿了,衣裳挂破了,嗓子喊哑了,眼泪哭干了,也没有找到舜帝的坟墓和影子。山上的竹子洒满了她俩的泪水,印下了她俩手指的螺纹,遍山遍岭的竹子都成了斑痕点点的泪竹。
* s# Z; B. c' [1 B3 L) T& i, u0 r0 u8 f7 R+ S( a
    娥皇、女英对丈夫的一片诚心和那惊天动地的呼号,感动了山中的鸟儿,各色各样的鸟儿来到二妃的身边。有的给二妃山中好吃的果子,有的脱下身上漂亮的羽毛给二妃补罗裙,有的放开喉咙给二妃唱歌让她俩开心。二妃走到哪里,百鸟就跟到那里。晴天给二妃遮日,雨天给二妃遮雨,晚上就张开翅膀盖在娥皇、女英身上,暖和二妃的身子,不让霜雪把二妃
  u. k7 O5 w* H
3 ~2 A- m/ ?3 r) f; ~+ R的身子冻坏。二妃哭一句,百鸟就悲鸣一声,那哭声,那悲鸣,好凄惨啊,整个九疑山都被她们哭得昏暗无光,山峰低下了头,溪水淌着泪,百兽不进食,为舜帝的死去而悲哀。; V' r; e* j0 }' d5 y  r

/ |4 r/ E- T+ W0 Y; |娥皇,女英在百鸟的陪伴下,找了九百九十九天,还是没有找到舜帝。一天,她俩来到了舜源峰下,妹妹女英站着不动了,姐姐娥皇拉着妹妹的手,温情地说:“妹妹,走啊!! ”“姐姐,我实在走不动了。”其实,姐姐娥皇也走不动了,但是舜帝没有找到,不能停下来呵!两姐妹抱头痛哭了起来,呼天号地的哭啊,喊啊,九疑山回响着二妃的哭声和喊声……
1 v# J9 e; ?6 h" f) A6 \# @+ E% R: N. A3 R
娥皇姐姐擦了一把泪,对妹妹说:“这是最后一个山峰了,我俩就分头找吧,找到了在山顶相会。”两人在舜源峰下,找啊喊啊,找来找去,两姐妹还是找不到,听到的只是自己的回声。二妃久久地望着舜源峰出神,后来便成了娥皇、女英两座石峰,紧紧地依偎在舜源峰两边。从此,百鸟也就都在娥皇,女英二峰中安家落户了,在这里生儿育女。每到春暖花开,竹木茂盛的时候,娥皇、女英二峰中,到处都是鸟蛋,幼鸟的嬉戏,但是,哪个也莫想拿走,要是谁拿了鸟蛋和小鸟,就要迷在山中,任你在山中转上一天两天,也走不出来,只有老老实实,把蛋和小鸟放回原处,才能走出山来,人们都说,那是娥皇,女英带来的神鸟,谁也不能伤害它们。因此,九疑山中的鸟儿特别多。
3 M, ~, [: \: p2 t
' }) m) @5 U0 l4 E
& m5 u$ ~$ S" f" B  ]0 c/ @7 p9 Z+ \' n0 M

' b5 v  |) o2 @; ^, @" g7 e8 W8 f, f1 U
) S% Y8 R3 d( z' k$ b
: T5 |" m6 _) J, I

签到天数: 28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三品御史

25#
 楼主| 发表于 2014-2-18 22:08:51 | 只看该作者
第三辑  舜帝传人的传说, ]5 J; A! d8 \5 F
, ]2 r) `- f) X% Z& N) W4 L

  g, L7 \( }  ^, J- o( \) H( N7 k一、写春联
$ Z5 ]) A% n* ]! B  Q3 [李登琛
+ |  U/ C! o1 u# V" o- o$ `7 p' O* ], S- q4 h8 e1 b
! E# ]: `6 J, X  z
: Q5 ^% J* F0 C0 ^- w2 q* E, m
何绍基在北京任编修时,有一年腊月回家探亲,决定来九疑山看看舜陵,奠祭圣明的舜帝。
- t5 j0 T; `/ A, ?  U6 P1 \1 ~6 A- v* o( O/ ?- k
消息传来,轰动了整个九疑山区。人们奔走相告,欣喜异常。平民百姓觉得这是九疑山人的一大喜事,普通文人认为这是读书行墨者的荣耀。最为高兴的恐怕是那些乡间豪绅,地方财主了。他们都想请何绍基写一两副春联,贴在大门或屋柱上,以此为壮门风,提身价,把奠祭舜帝搞得庄严些。于是,过年的腊肉腊鸡,香肠米酒、油炸米果……早早地筹办下来,有的买回了上好的笔墨红纸,腾出了房间,布置得舒舒适适,准备留何绍基在家宿夜。还有的将大门洗刷得干干净净,准备贴上何绍基为自家写的春联。
% d: U! A' K) b: c
: o4 c- E* B9 i$ v# x# \6 m/ [腊月十几,何绍基在随从和永州府官员的陪同下,一行轻骑向九疑山舜庙走去。# p1 R6 E  t$ Q" ^1 W
. _' L3 y& t# \7 y% r! z, j& o
这天下午,他们来到了一个几百户人家的大村庄,只见村口站满了人,相隔老远便放起鞭炮来。何绍基连忙下马步行向前。这时,一位身穿长袍马褂的老人来到面前拱手相迎,躬身说道:“何大人驾到,有失远迎,请到寒舍小歇,明早进山。”后面那几个穿长袍马褂的也一齐拱手说道:“请何大人进小村歇息。”那些在土坡上,屋檐下的村民一个个含笑致意。
" q: _4 n! o; _- \0 |7 p1 L' M
, C# P- p. I4 g1 X# U) a6 U何绍基问随从:“此地离舜庙多远?”( q: K- y1 K7 l4 E: `

/ m/ S. |  ~6 E3 [+ I  c随从人答道:“还有二十里!”何绍基抬头看看天色,说道:“小辈公务在身,且天色尚早,不能在此住宿,多谢诸位的盛情。”说完便上了马,向众人拱手告别。
; J. T* x% Z# S- Y. Z
: l- V  V- Q$ e9 a2 l+ R进了山口,又来到一个大村庄,村口又有一群豪绅财主相迎。何绍基看看天色将晚,问明离九疑山还有七、八里山路,于是决定在村里住宿,次日进山。( Q4 i4 L! {4 q7 |- n$ @/ S

4 w$ z; @) s* `; o! W留住何绍基在自家过夜的那个财主,心中好生高兴,立即备了丰盛的晚餐招待,全村的豪门贵户都请来作陪。酒席上一个个要向何绍基敬酒,阿谀奉承之词不绝于口。何绍基心里老不舒服,几口酒饭下肚,便早早退了席。
, I6 O2 K1 v" ^0 M
# t' Q+ {: E! H; ]3 |/ p  P  v当晚,主人准备了文房四宝,请何绍基赐笔。何绍基推说一路颠簸,要早休息。+ j% ]: F4 L7 ?0 W( l% Z
* B; \- P+ M7 [; U  O
次日清晨,何绍基起了个大早,走出大门径直向后山走去,不觉来到一座茅房前,见一位老婆婆坐在门口搓洗红薯,便向前去打了个招呼,老婆婆见是一位先生,赶忙端来一张板凳请坐。何绍基也不客气,坐下与老婆婆交谈起来。当他得知老婆婆只有一个在财主家帮工的儿子,由于生活贫寒,三十几岁了还未讨亲时,便说道:“老人家,快过年了,我来为你写副对联好吗?’
) V$ I1 R' E% s
" }' f' Y# F- ?, v老婆婆笑道:“先生,穷苦人家过年如过关,还写什么对联?”何绍基说:“虽说家贫过苦年,可终归是喜庆的日子呀!”老婆婆点头说:“是倒也是。唉!家里连笔墨纸张都没有哩。”“笔墨去借来用用,红纸吗,向别人买一张来吧!”何绍基说着拿出几文铜钱,交给老婆婆。: T+ _( \" H5 ~* _% W2 @" e& M7 ~- r

+ I3 }0 }) {& |$ V7 w( o老婆婆十分感动。赶忙去买了纸张,借来了笔墨。- U: {: f7 m4 e) }

0 T9 i% W4 o# u- l+ S. x屋内光线太暗,何绍基便在茅屋前,将纸铺在板凳上写了起来。写毕,又对老婆婆说道:“老人家,这对联若有人买,你不能乱卖。”老婆婆说:“先生的一片好心,我怎么能拿去卖钱?”  F! d8 n/ ], O
$ m2 m+ g( S. \& `3 b
“卖得的!”何绍基笑道。“倘若买的人多,你一定卖给出价最高的人。老人家,你记得我的话吗?”3 F  p( m! [) n! J

, B  g" g% |9 d+ D# S+ n; F3 `老婆婆笑着连连点头,心里都被弄糊涂了。% Z- E6 {: U8 b  N, L

# Z  ~% e& ~/ _- b; u4 A3 O何绍基奠祭了舜帝,离了九疑又回北京去了。他为老婆婆写春联的事也传开了。开头那些财主们都不相信。他们说:“我们尚不能请得他写,怎么会为一个穷老婆子写春联?”但是,他们又忍不住去问个明白。当老婆婆拿出那副对联来时,财主们一个个都说要买下来,而且出价一个比一个高,又都把钱送到老婆婆面前。老婆婆想起何绍基的话,果然卖给了出价最高的一个财主。, t+ |5 h1 S! [0 P

6 F+ D9 [( H1 r4 e" k9 G$ S谁知那财主钱迷心窍,把对联临摹了好多份四处发卖。后来有人将他告下了,说他以假乱真,侮辱了何绍基的名声。县里派人搜查,把所有临摹的和买来那副对联一齐销毁了。$ Q) n. H) }6 I( t
6 E. c' n  G4 R3 n
再说那老婆婆卖对联得了一笔钱后,讨回了儿媳妇,一家人早出晚归,勤劳度日,日子越过越好。又好在那天她没有把横批拿出采,一直好好保存。到以后,村里立了一个石牌坊,将那横批的四个字刻了上去。
7 I4 B; j: z( h' K, z
) R  U# E, R  t$ L5 m现在,九疑山边的这个村里,果真有个石牌坊,上面刻着“水峙山流”四个字。据说这四个字就是何绍基奠祭舜帝的路上,为老婆婆写的横批。- N9 F+ t# b2 z' N9 L6 V5 u; M# }3 C
" i. R) u. T6 a. L/ X4 z

) c3 h, [2 t3 c( V4 ?, f

签到天数: 28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三品御史

26#
 楼主| 发表于 2014-2-18 22:10:10 | 只看该作者
二、嫁女传奇
! c6 e& D" B' `! \' V; m& Q唐曾孝5 _" n+ C$ R0 s0 V* H! n) f) F; s
大书法家何绍基嫁满女,从长沙城南书院捎回一箱封闭的“宝贝”,他的满女,不敢拆封,后来到舜帝庙朝拜,这“宝贝”显灵,使她家转穷为富。故事饶有兴味。+ h5 h1 \4 `* f' r
6 B) F7 y1 J/ F) i: X4 l- L
何绍基是清朝进士,家在道州(今道县)东门街。他长期在外办公事,每年只回家一次。他的满女人品好,聪明伶俐,又孝顺父母,他最喜欢她。其他儿女心里有些不满,久而久之,知道天下父母都有偏爱满女之心,也就不说什么了何绍基偏爱满女,但又觉得有一桩事对不起满女。在满女很小时候,他出于爱女之心,把她许配给了九疑山下一户富贵人家。这家人由于好吃懒做,慢慢把家产搞光了,女婿也成了游荡公子。那年代,女子一旦许配,就得嫁鸡跟鸡走,嫁鸟随鸟飞,是不能随便解除婚约的。何绍基更不愿做那嫌贫爱富的缺德事。“满女往后的日子如何过呢?”随着他年龄的增长,何绍基的心病越来越重了。
6 u& i% L3 U: z/ ^% e% p0 P: i% ^2 J3 t. ~8 d
转眼间,满女长成十八岁的姑娘了。这年,何绍基在长沙城南书院主讲。夫人从道州捎来书信,说满女即将出嫁,要他多备点银两财物捎回作陪嫁。信中还介绍张老爷家嫁女,嫁妆排了二里路长;李知县嫁女银锭金条和各种珍珠宝贝一抬盒……
" V- W0 a! ^; E, v0 a4 {/ S5 d/ p" {# u1 h4 c5 o% X( W% G
何绍基看罢信,可难住了,两条眉毛拧在一起。他曾担任翰林院编修、文洲阁校理、国史馆总篡协修、四川学政等官职多年。咸丰八年,他因革除陋规,严劾官吏,继以言事不合,被罢官,游峨眉瓦屋而归,主讲于长沙城南书院。当时虽然没有职权了,但银钱还是积蓄了一些。只是女婿好吃懒做,陪嫁的银两财物再多,也不够她夫妻花的。
2 r* ?& G5 @- H' O* U3 L+ `: I. V0 H/ y* Z1 B( y
如何是好?何绍基翻来覆去,一个晚上没有安歇。他想主意,脑壳想烂了。直到五更鼓响,才想出一个办法。
8 `6 P. X& d' }) S9 _% N- P0 z6 h2 s# Y
第二天一早,何绍基把家人叫来,交给他一口密封的木箱和一件未封口的家信。信封里还装着一件上书“千金难买”四个字的布包。他一再叮咛家人转告夫人,木箱和布包要满女嫁到婆家后才能开启。2 G. C4 a. w, {5 v7 o. [) o

6 s( N! i! f' H& N5 {6 L2 t% l满女听到家人从父亲那里带回了嫁妆,十分高兴。但一看只是一口密封的小木箱和一件鼓鼓囊囊的小布包,不知装的什么东西,还要到婆家才能开启,心里有个疑团,便把家人找来,问道:“我爹还捎回什么东西?”
9 z" M( }. g5 d5 G0 U% p
6 K! w6 ^2 S  n8 k; n: y6 d家人说:“就这些东西,再没别的了。”: J; M- L  e& T! B

/ U# c: G9 k- u+ q8 Z5 q/ V满女说:“我爹还说什么话来?”7 V. O0 Z, n  \) |' Z4 R' d

5 `$ k1 C" a6 t5 B. v/ J) f家人说:“信上写着。”
: T, ^" u3 |+ G* E9 E4 d" f, c' T/ f" r" ]5 V
满女再次打开信看,上面明明写着:“嫁妆全在木箱和布包里。”她心里就凉了半节。
& Z& u" P7 X: T( W6 y
$ R% W* O' I: Q说来真怪,正是这时,院外唢呐声声,锣鼓喧天。家人传报,外村一贡生嫁女从自家门口经过。满女睁眼一瞧,家具一色俱全,好不威风。满女边看边想:人家一个贡生女出嫁那般阔气,自己一个进士女出嫁却如此寒酸,便一头倒在母亲怀里,呜呜哭起来。她怨父亲没有爱女之心,有钱不肯陪嫁,丢了她的面子。7 A4 {# u6 [; m1 e
0 N# I6 i* b/ d7 L$ }, \9 L1 _
何夫人虽不知丈夫卖的什么关子,但他的脾气她是清楚的。别人奉承他,他不爱听,别人指责他,他却洗耳恭听;别人追求时髦,讲排场,他却恰好相反。莫非这一次他又是这样。何夫人只好用好言好语劝慰满女,满女却不依从,一定要启开木箱和布包,看个究竟。+ B0 p: v  D0 T+ q7 {/ g

$ _9 l/ H( R3 S) V, B2 i0 {何夫人把满女紧紧地搂在怀里,慢慢劝导说:“在你们姐妹中,你爹爱的谁?”* E  B% S9 v# K% G" M
5 m( q2 [$ X% z5 T& A) v% Q
满女只呜呜哭,没有回答。
5 k/ t) ]% r. U3 A- K. i% l1 p. ?  P( ?3 H0 A* h4 ]8 k3 u% a
何夫人又说:“你爹过去骗你没有?”
+ Y/ m; J0 x1 s/ @0 r" R9 |$ T# N& x8 y/ U) D; d* e2 ?" A
满女哭声小了,却不回答。
  p# N7 b$ f/ y3 ^* a
- o, ^. Z5 A1 S" J. \何夫人指着布包说:“这是‘千金难买’的宝贝呀!”然后她咬着满女的耳朵如此这般地嘀咕了一阵,满女停止了哭泣,不闹拆布包和开木箱了。
9 @7 {; E: X" s+ O; o7 C8 {
. }7 C0 O. u! v1 n1 U何夫人爱面子的人。她把自己积攒的私房钱拿出来做了些家具给满女陪嫁。女儿出嫁那天,何夫人又把那口密封的木箱和写有“千金难买”四个字的布包用大红纸装潢好,盛在抬盒里,请八个大汉抬着,吹吹打打,前呼后拥,倒也十分热闹。人们都认为木箱装的一定是珍贵的宝贝。6 c1 U' f1 X& x' K

- D) Q/ b& D/ {7 c5 I+ E' w" h- E满女嫁到九疑山下婆家后,夫妻进入洞房,急急去拆布包、开木箱。正当丈夫拿起剪刀拆布时,满女按住丈夫的手说:“急什么罗?”满女丈夫放下剪刀,把手轻轻按在满女胸膛上:“你的心在跳,你比我还急咧!”
# h6 W8 N5 z$ a# D0 b% i. a* Z, C& K3 n  m
“我才不急哩!”满女的心确实在“怦怦怦”地跳,恨不得马上打开木箱看个明白,可嘴里却在故意兜圈子。满女丈夫又拿起剪刀要剪拆布包,满女又按住说:“你猜,布包和木箱里装着什么?”
5 A. V% r* F! S8 S6 P
4 n5 Q4 K8 F" ^满女丈夫说:“金条、银锭。”“还有呢?”“珍珠、玛瑙。”“还有呢?”“玉石、翡翠。”“还有呢?”“最值钱的东西。”两夫妻想着以后过荣华富贵的生活,都非常欢喜。0 `: p2 R0 ]. k! x+ D3 @
+ V5 c5 L  X1 \* q; N/ r! R! S. }
满女丈夫又拿起剪刀,满女又将他的手按住,说:“慢着。”我还没发命令呢!来,我打号子,你剪拆。”
7 `$ B* r2 g& R0 e
9 q. u. m+ K" t2 p5 a; B“一、二、三!”满女发出命令,号音一落,布包剪开了,原来是一把钥匙。两人用钥匙去开木箱。一看,里面什么贵重的东西也没有,只有父亲亲笔写的“勤俭”两个大字的一张条幅,满女几乎瘫软在地上。聪明的满女转念一想,便恍然大悟,明白父亲的一片苦心,很快便镇定下来了。
" [1 `& R# D3 M/ e3 m  W. {+ q/ J; t8 t& _
可满女丈夫还蒙在鼓里。他只知道岳父的字是很值钱的,便对满女说:“把两个字拿到大街卖钱吧!”满女劝阻说:“卖些银两,一年半载就用了,照我父亲嘱咐的去做,定会一世受用不尽。”
! s9 O' F8 }3 D# t7 L% y! @# G. Z. F: h5 M
看看岳父的字,回顾自己过去的行状,想想妻子的劝告,满女丈夫这后生也渐渐醒悟了,他惭愧地说:“把你父亲写的这两个字挂起来吧!”“好啊!我也是这个意思。”满女高兴地笑了。, _8 i; l  Y, @# O; S. z
; x7 b2 c2 B3 X2 k+ ~  N1 N- N( O
两人立马行动起来,把“勤俭”两字裱好,正正当当地挂在堂屋中央。可是,满女丈夫那种好吃懒做的恶习一下改不了,这可把满女急坏了,一时又想不出好办法。后来她想起舜帝,很多有家里一遇到了难处,就去舜庙朝拜。说也奇怪,父亲写的“勤俭”两字产生了灵气。每当满女丈夫出外游荡回来。“俭”字就不见影子,“勤”字就光芒四射,刺得他面红耳赤;每当他喝得大醉回来,“勤”字不见,“俭”字就光彩照人,刺得他无地自容。有次,“勤俭”二字竟同时闪光,在金光中显出一个白发老人来。这天,满女丈夫又喝得大醉,踉踉跄跄扑进堂屋,“勤俭”二字放出万道金光,一下就把他剌倒在地。说来好怪,一位算命先生,捋着白花花的长胡子笑呵呵地从金光中走出来,热情地说:“后生,你生财有幸,聚财有神啊。”# z8 d' x) y/ G, c
. O3 f1 e6 E; q% g) t! u; @
“何以见得。”满女丈夫苦笑着说。" @. m% }  E* Y0 N' c  U7 v
* }1 w6 ]( P" c3 H
“你的生相好。”白发老人说。
' |! L8 U8 u! l8 p/ }& c/ \9 [. i: Z' z# B! p9 p+ C* _
“从何谈起?“满女丈夫说。
- [! i3 v+ T" y* F! C, Q& C' R+ w+ E' G# r; i4 x
“你体粗如牛。”
8 ]9 u9 {) l' Y, Y
5 q  v5 q. y7 g$ ]: ^满女丈夫支支吾吾。白发老人又继续说:“可是你屁股大,有懒症:你眼睛红,有馋症。”
/ b  Z1 V4 f% B
1 Z8 e: x' m2 ]- }# _; J0 l9 o, H5 U( e满女丈夫叹了口气。
2 b( d$ }0 Z# }4 c# Y3 u$ h8 ^
0 `6 R8 u+ ?' Q- Y' }7 h“勿要叹气,我愿帮你一把。”白发老人满怀信心地说。
' e! H9 a! d1 @! I( n$ U7 ]2 d, L0 [7 [% `
“敬请赐教。”满女丈夫跪了下去,叩了三个响头。8 r% p5 X* D2 ^0 L9 g6 b% b0 O

* H+ ^# L5 s! b, Q5 U8 w4 |, r! _0 S白发老人见满女丈夫非常诚恳,便告诉他有两件宝可以治身上的两种病。第一件宝是:
4 S5 H0 y# M9 s, `9 c  w
4 v7 h6 W% F; y' }" @摇钱树上两枝桠,6 _9 q7 b7 B+ {
% ~( X$ I: V' _) c; p
两枝叉桠上十个丫。
  A& ?! |. {/ {$ t( m; B' E) h
& X* ~5 {  \% e1 Q$ B摆一摆,开金花,
# D7 |1 Q3 y/ G: {
+ ?( j  U/ U/ G% I0 X9 q创造幸福全靠它。9 F9 d' V) Q; y) I/ ^6 @

* a& i) E6 F# ?7 h( O) ^- }& C第二宝是:1 v& t( n7 P8 n) `8 h* d  u
7 \. P: p8 W# s/ O: L
聚宝盆上住一家,+ I6 k% N) E8 g
* Q/ }) K; S0 b
兄弟姐妹都听话。
: Q( @9 y+ j. }/ q* {2 r
. e/ n' y; |& B" o8 d$ g% j; E1 a9 U勤使唤,作用大,
  Z6 e% i: M5 g% L/ Y& o
0 j4 q  q8 ^) Q( q! L油盐柴米不乱花。
) h9 ^9 |9 Z* w, e/ d5 a; e- d& Q$ q! F! w0 ], w
说罢,白发老人不见了。满女丈夫揉了揉眼睛,方知自己刚才做了一个梦,便把梦中的事叙说了一遍,要和妻子一同去找这两件宝贝。妻子想起自己去朝拜舜帝,那白发老人只怕就是舜帝显灵哩。她心里有了谱,脑子灵活了,闪了闪聪明的眼睛,就把两件宝猜出来了,神秘地说:“这两件宝好找。”
. T1 n: q; ]/ S3 W, f$ Q* p  A& e1 I2 ]! |( ^
“在什么地方?”丈夫不解地问。: |1 f. f6 W( i" X) g& T$ y$ P

4 ~4 b1 V0 q+ q1 d+ L) ^“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妻子笑了说。1 ?$ t: U# ]1 U

: H* b9 Q* T( S5 d' E  a0 v" l丈夫向四周看了看,仍不解其意,妻子说:“第一件是手,第二件是算盘。也就是父亲那‘勤俭’二字。”最后她高兴地对丈夫说:“我们就按我父亲和白发老人的话去做吧。”
" j2 ~# |1 }' q$ W8 X! ?, |
3 _4 n) K3 a$ {- w8 ?3 O从此,满女丈夫那好吃懒做的恶习终于改变了,夫妻俩男耕女织,勤俭持家,日子越过越红火。
; u( x  T5 F4 U; A: C6 d" H
% V. w1 P! t( F$ t+ J6 r" `一年后,何绍基回家探亲,又到九疑山舜帝庙奠祭,顺便去满女家做客,看到满女夫妻恩恩爱爱,勤劳俭朴,满心欢喜,便对满女说:“你出嫁我没有送陪嫁,你还骂我小气吗?”
* D" Y: l  h0 H8 I0 {" B7 U3 R; [  @- i' I) \
满女摇着头,说:“爹,谢您都谢不及,还骂哩,全靠您写的那‘勤俭’二字挽救了我丈夫啊!”
& ~4 t6 p0 E, I2 R2 ?
0 C* y3 Z! ?* k( q(原载《楚风》1983年第4期,《永州之野的传说》转载)
" z' \+ N, E/ x% j. c7 V$ A/ h: k1 _  \( H" R
: t/ H) P/ B, i; n0 t4 _' s3 `; F  i  P

签到天数: 28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三品御史

27#
 楼主| 发表于 2014-2-18 22:10:29 | 只看该作者
三、蚂蚁告御状2 ]4 p% H; ]4 z& ?  K! D
唐曾孝
2 l& U& O6 A) E' j! h0 {3 v4 }. W% O9 [. u

7 N) r8 F, w- B4 U  M, F! W+ s; e7 n7 ]# R% Q3 C% m
清朝乾隆年间,称为“太平盛世”。但是地处九疑山脉的瑶族,特别是江华瑶山五堡一带,由于高山水冷,土地贫瘠,加上官府横征暴敛,瑶民们依然是吃糠咽菜啃红薯。不过,瑶家人在舜帝精神的陶冶下,一向乐和豁达,苦中也爱寻乐,除爱笙和跳长鼓外,便是打木棒球。
1 {' E. S$ ~8 t' G" R0 K0 I" c9 T' U6 l
一天,有一帮后生们取下用弯杂木杆做球棒,挖出茶树蔸削成圆球,在一块空坪上打起木棒球来。你一棒来,我一棒去,只见那圆球天上飞,地上滚,后生们击球艺术高强,一边击球,一边又跳跃起舞,场面煞是好看。; G9 X3 S4 W/ [; U0 P: S2 _

, x3 W2 L6 J) p7 P7 Q9 q/ z$ M4 u这时,球场边来了几位外乡人,看到这热闹场面就盯住不走了。要说这木棒球,虽未能四方传名,却是江华瑶人的独创,普天下仅此一家,别无分店,况且瑶家人本就十分善舞,再加上这弯木棒和圆木球的十分新奇,外地人见了,哪能不看得入迷呢?其中一位年长者看得嘴张眼瞪,忘乎所以。另一位中年人却风流倜傥,虽然身着市布蓝衫,眉眼举止间却不时泄露出一种高贵的气派。说来稀罕,这两位外地人,是从京城出游南方,游览风光。他们一路游杭州,登南岳,辗转到了桂林,掉头东行,打算继续南下,途经江华,走到五堡乡,原意只是路过,不料碰上这场精彩的木棒球竞技,一见就舍不得离去,直看到日落西山,鸟归寂林。打球的瑶族后生们一看天色已晚,一哄而散各自回家去了。外地人等见天已煞黑,不便继续赶路,只好到五堡乡学馆借宿。/ r4 j3 n& t/ l. }: F9 J- H4 Z

* q" C9 x6 D# R) k学馆里教学的是一位名叫盘大寿的瑶族先生。盘大寿见几位远道客人来投宿,不知道是些什么人,却也按瑶家的风俗竭诚相待。照瑶家风俗,远道而来的客人可以享受贵客待遇,只是日暮之后的这山乡野村无处称肉打酒。于是,盘大寿拿出自家过年都舍不得吃的香米香芋。他将香米磨成粉,香芋捣成泥,再用炮包米磨成金黄色的细粉,掺合在一起揉糍,用荷叶裹成一个个粑粑,放进蒸笼闷蒸。不一时蒸盖揭开,顿时满屋里清香四溢,客人胃口大开,觉得这比熊掌鱼翅的滋味似乎更胜一筹。吃着,中年人问道:“这美食何名?”盘大寿答道:“荷叶五香粑。”中年人又问:“你们平日就吃这东西吗?”盘大寿一怔,感到不好答言。本来,瑶人平日间吃糠咽菜啃红薯,有包米吃就算是很不错了,连普通大米都要过年时才吃上几顿,这香米香芋哪能随时享用?但他又想,若在客人面前诉苦,只怕客人不便尽情吃饱,那就不合瑶家待客的礼貌了,于是只得含糊地应了一声,中年人见盘大寿答应了一声,以为瑶人真的常吃这上等细粮,生活实在不错。他心神大悦,一口气吃下了十几个荷叶粑粑。当盘大寿为大家泡来茶水的时候,中年人已经是饱嗝连声了。喝茶闲谈当中,中年人忽然想到盘大寿一家老少还没有到桌边来就餐,就带着几分惊异问起来,盘大寿说:“这是瑶家风俗,家有贵客,老少在伙房就餐。”中年人又问:“他们也吃这荷叶五香粑么?”盘大寿仍旧不便明言,只好诙谐答道:“他们吃的是‘三吹两打’。”乾隆惊问:“何为‘三吹两打’?”盘大寿无奈,答道:“你若要追根究底,过去看看就明白了。”中年人好奇心重,真个走到伙房去看。原来盘大寿一家老少正在伙房吃煨红薯,只见他们把红薯从火灰中拨拉出来,拿在手里,对嘴吹几下,又左右换着手拍几拍,就塞进嘴里吃起来。) D" |6 R) R" p( l: b

  [% b& X+ U8 s, t  Q, g中年人这才知道主人是省已待人,心里很是不安。% [3 z5 O( Q# d9 Z: F
, [$ J  r+ N7 L% _: w8 _
次日临行,中年人叫年长者赠盘大寿一锭大银。盘大寿却说什么也不肯收下。年长者见主人执意不收,猛将银锭强捺在盘大寿手里,扭头就往外走。刚走出学馆几步,忽听盘大寿追出门来喊:“二位客人,雨伞遗落在此。”年长者转身一看,果然匆忙中把伞遗落在宿主家里了,连忙返回来接了伞,仍怕主人退回赠银,大步追上中年人,一道向前走去了。走过数里,年长者无意间把雨伞换了换手,“笃”地一声掉下一团东西来,拾起一看,正是赠给盘大寿的那锭大银。中年人不禁连连点头赞道:“瑶民可敬,瑶风可嘉。”8 v/ p6 m* S: v. X3 y; ~' [3 S: m; @

* H9 ~( O( p# P数月之后,外地人结束了这次旅游,回到了京城。这帮外地人就是当代皇帝乾隆微服私访下江南。那位中年人便是乾隆皇帝,那位年长者便是乾隆皇帝的贴心内侍周清。乾隆皇帝将朝廷政事料理完毕之后,闲下来时就念起了精彩的木棒球竞技和美味荷叶五香粑,忽然发了奇兴,立即颁下了道旨意,命江华五堡乡抽选善打木棒球的后生会同教馆先生盘大寿赴京献技。
8 i- o9 B) V# Z/ X+ u
1 U5 L2 m- c$ D& \: M# @接到旨意,盘大寿莫名其妙,寻思乾隆皇上远在京都,怎知五堡瑶山有我盘大寿呢?赴京吉凶一时逆料不定,他心里竟然打起颤来。他正堂上的舜王像前烧香化纸,问计于舜王菩萨。忽然忆及数月前那几位从京城来的一帮人,在村上看木棒球,在自己家里吃“五香粑”,想必那就是圣驾来临,如此说这次进京则是有吉无凶了。他放下心来,便高兴地打点进京。
2 K4 P2 D3 u5 R8 R5 a' v; q" R3 f, \3 Q( U2 R  M3 B6 a
到了京城,打木棒球的后生们在相隔老远老远的地方为皇上和王公大臣们表演了一番,盘大寿则奉旨到御膳房指教御厨制作“荷叶五香粑”。这以后,打球的后生们每人得了几锭赏银,就都被打发回乡去了。对盘大寿,乾隆皇帝果然是额外加赏,安排他住在驿馆,准他在京城内四处游玩,还拨给他车辇和侍从。
- \% o. N) I; n6 R* X5 |/ @9 X& @0 Z
盘大寿身穿锦袍,足踏云靴,在京城出入车辇,时常游历名胜,吃的山珍海味自不待说,但心下却时时不安,总觉得有心事未了。他见京城的文武百官整日里花天酒地,想到江华瑶族乡亲却成年累月地吃糠咽菜,就想为乡亲们请愿,减免一些皇粮赋税。于是叫侍从为他递书进殿,他要见御前内待周清。当晚周清来到驿馆,盘大寿将写好的一本奏折付与周清,请周清代为呈奏皇上。/ c4 V% t: F* W- L" c5 m
7 c( X, ?1 M& }6 Q
乾隆看过奏折,传旨叫盘大寿住进了御花园。这天夜里,乾隆仍着蓝衣衫,仅带周清一人,来到御花园见盘大寿。待盘大寿行过大礼后,乾隆才开口道:“卿家奏本之意,朕已悉之,瑶民人数不多,减粮数亦有限,只是减了瑶粮后,开了此戒,若藏蒙回维俱来求减,那时却如何处理?依朕之意,不如将卿全家老少迁来京城,朕保你全家终身富足,如何?”盘大寿叩头流血,伏地泣奏道:“瑶地民不聊生,臣敢有私耶?臣家私利,在所不计,只为陛下大业计,亦宜缩减瑶粮,瑶民众方有生息繁衍之机。”乾隆闻奏,沉吟少许,又开言道:“此事须从长计议,日后再作道理罢了。”说罢起身回去了。" [1 U. L! ~2 N' U# W" B0 C' S
: z. g, v& d7 Z! G+ o( O
盘大寿见乾隆深怕各族俱来要求减免皇粮,不肯缩减瑶粮,心里十分着急,躺在床上就想起主意来,忽然间思得一计,细想一遍吓出一身冷汗来,他知道用计谋去赚皇上是犯欺君之罪的,万一事情败露将会抄斩满门,全家老少都会有性命之忧,但考虑再三,觉得瑶民众生事重,一家之利事轻。他决心铤而走险试上一试,万一事露,自己碎尸万段也顾不得了。
2 h% S; [/ |4 n& N, w
: l$ S# r0 M6 ?, L$ [* l他又一次想起了舜王菩萨,默默在心里许下一个大愿,取出自已从瑶乡带来的一竹筒山茶花蜂蜜,用一支大楷羊毫笔醮上蜂蜜,在御花园的一棵大香樟上写下“瑶民艰难,瑶粮减半”八个正楷大字。又香又甜的山茶花蜜,引来无数蚂蚁投食。只一夜间,八个字全被密密麻麻的蚂蚁覆盖,看不到一点蜂蜜的踪迹了。顿时这事传遍皇宫,连皇帝皇后都惊动了,连连惊呼:“此乃天意也!”/ E: N0 `# q$ G7 w" d# A

' W: e: s. B0 f: O5 q过了几天,盘大寿接到了乾隆的亲笔诏书,上写四个大字:“瑶粮减半”。捧诏前来的周清还为他备好了车马盘缠。盘大寿这一喜非同小可,立即打点好行装回乡去了。
/ b  E4 w% Z0 z; g
3 x1 E# `+ p8 B. {/ c, ]& [1 a这以后,瑶民粮赋负担减轻了一半,生活也好得多了,江华和九疑山皆大欢喜,都夸盘大寿的脸面大。为了纪念盘大寿,瑶胞们为他塑了像,立了神位,修建了庙宇,每年中秋节都要进行一番祭奠。“蚂蚁告状,瑶粮减半”的故事,至今仍在流传。
* Y4 j' Y( c  ?: M
% N) Z% M7 a& W! T8 m* j9 X1 [(原载《楚风》1986年第5期,《永州之野的传说》转载)
5 f6 Q9 z! G. z* n4 m* u* q5 s  }  }& ?) a6 o

4 e  k4 {7 ?  ^0 c  C, q5 L$ A! l6 }& [/ b4 w# t

1 y3 u. A7 \, ~. F  M5 \

签到天数: 28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三品御史

28#
 楼主| 发表于 2014-2-18 22:10:47 | 只看该作者
四、东生求剑* [- ?& V1 d9 R+ M% y- J
唐化群
4 p/ X( @. l/ Z6 p
( k* i: O& J  a/ D8 q 0 K5 ]) l6 I1 W

# |( \% y0 d7 X; Z; W很久很久以前,潇水河出了一条妖龙,全身有两三里那么长,张开它那张血盆大口,就像只扮桶一样;两只眼睛里射出来的闪光就像两道闪电,呵一口气,便搅得大雾漫天。每年一到春天,妖龙就兴风作浪,把沿河一带弄成一片汪洋大海:房屋冲垮了,庄稼淹没了,成千上万的老百姓就遭大难了。. T9 `' ?2 M9 A$ B( y/ @
* ~+ X) Z$ L- c0 v
人们恨透了妖龙,平地上难于安居乐业,只好逃难到高山大岭上去。那日子难过得很哩!都望有一天能制服这妖龙。9 y/ b1 \  ]# L, H0 X; }4 C! f: d
/ F0 H! N! A0 g6 T$ l* f$ `
当地有个后生子,长得眉目清秀,身体结实,是个实心实眼的人,名叫东生,他是一个孤儿,爹娘都给大水淹死了,他从十岁起就立学习舜帝的为人,抱不平,斗恶人,救百姓,除妖精,他立志学习舜帝的为人,斗恶人,救百姓,除妖精,杀死这条妖龙,替老百姓除掉这个大害,为爹娘报仇雪恨。他在家门口一棵大桑树底下弄个草蒲团儿练习射箭,射呀射的,十年过去了,练出了一手好箭法。在桑树上缚个小鸡,离开两三百步,也能一箭射死。东生并不满足,还是天天练习。
2 S7 S. I9 V' G6 u4 w, _. W; S( C) }7 f! c% p7 _& J
一个秋天的傍晚,东生刚刚收工回家,下大雨了,桑树底下站着一个老妈妈在躲雨。老妈妈头发全白了,脚下穿一双草鞋,裤脚溅满了黄泥,拄着一根墨黑的拐杖,像个远道而来的人。东生过意不去,忙请老妈妈进屋躲雨,老妈妈拄着拐杖进了屋。雨停了,听到屋顶上“格呷格呷”的口叫声,东生笑起来:“天送菜来了。”便从壁上取下箭,走出门去,只见一群大雁排成“人”字形飞过采。东生瞄准最尾的那只雁,搭箭射去,“嗖”的一声,那只大雁应声落地.老妈妈吃了一惊,夸奖道:“后生家,你射的好箭,你学箭几年了?”东生说:“已经练了十年了。”又问他练箭做什么,东生把为父母报仇的事说了,老妈妈听了,夸奖说:“好后生,有志气!”稍停,又说:“你要凭这箭射死妖龙,却也难啊!……我看,你先把我这铁拐杖扛起来,怎么样?”东生动手就扛,谁知那铁拐杖,就像生了根的大树一样,怎么扛也扛不动。老妈妈说:“你看,我就是用这根铁拐杖和妖龙斗了三年,可是那家伙的鳞甲就像铜墙铁壁一样,怎么打也打不进,你的箭怎能奈何得它呢?”东生听了,急得大哭起来。老妈妈说:“我告诉你,那九疑山顶上有间茅屋,里面住的两父女,都是仙人。老仙人有口宝剑,是斩妖龙的。能求得那把宝剑就好了,可是他冷心冷面,太难打交道了。只有他女儿倒是一个热心的姑娘,你去求见,最好先求他的女儿。”老妈妈还指点他上山的道路,说是如果遇到了毒蛇猛兽来伤害,只要大叫一声“我是舜帝传人,谁敢伤害好人!”就行了。东生十分高兴。第二天,天刚蒙蒙亮,就告辞老妈妈起身,带上弓箭上路了。    7 J: H( N' ~1 h0 B+ D0 i5 M

6 s- G; U0 R  t, {1 p7 t6 [九疑山好高好高哟!山峰顶上,真的有一间茅屋,原住着两位仙人,老仙人夫妻和一个宝贝女儿,三年前,妖龙作孽涨大水,老妈妈拄着她的铁拐杖下山斗妖龙去了,山顶上留下父女两人。女儿名叫小木,是个聪明美丽的姑娘。东生才来到九疑山下,就惊动了老仙人,他不让后生家撞进家里,借去他心爱的宝剑,便对小木说道:“山下来了恶人,你下山去,变个黑老虎,把恶人吃了,千万莫让他上山。”小木答应着,便变成一只黑毛大老虎。趁着一阵大风,纵身跳下山去了。到了半山腰,小木看见上山的东生,带着弓箭,迈着雄壮的步子,又秀气,又威风,全不像一个坏人的样子,心想:“莫非爹爹看错了人?莫不是这个后生?……”她不忍心吃掉他,打算把这后生吓倒,看个究竟再说。东生渐渐来到山腰,小木趁着一阵狂风,便从半空中跳下来,咆哮一声,山谷都震动了。
6 |  i7 ]6 F9 b: i" o7 ]$ |
$ |, d3 X2 `! M# d0 b2 N' p3 D  p东生正走着,冷不防一个吊睛黑毛大虫直奔而来,他一面取箭张弓,一面高声大叫:“我是舜帝传人,谁敢伤害好人!”那小木见他沉着勇敢,暗暗佩服。它“呼”的一声便跳进林子里,仍旧变成本来的样子,扮做一个打柴的姑娘,从林子里走出来,问东生道:“你从哪里来的?上山找谁?”东生把蒲水大河妖龙怎样作恶,老百姓怎样受难,自己怎样刻苦练箭,老妈妈怎样指点他上山求剑,都一五一十地说了。小木听了,十分感动,情不自禁地爱上了东生,就把爹爹要她变虎下山,把东生害死在九疑山下的事,也一五一十地说了。东生听了,说道:“你爹爹不肯借剑,妖龙无法斩除,老百姓就会长期受害了!好心的姑娘,你替我想个办法吧?”小木脸一红,凑在东生耳边悄悄地咕哝了一阵,就转身走进山林去了。, {0 N# \/ _8 A' K9 H: y# A
2 `5 E% \  h6 K
听了小木的话,一口气跑上山来,推开茅屋的草门,对闭着眼睛静坐在蒲团上的老仙人说道:“老仙人,山下妖龙作害,老百姓受苦,把你的宝剑借给我去斩妖龙吧?!”老仙人迟疑一下,问道:“你在山下没看到一只黑虎么?”“哼!”东生冷冷地说:“那是什么老虎,分明是你的女儿,给我一箭射死了。”“什么"”老仙人的脸一下子白了,半天才冷冷地说了一句:“我的剑是不借人的。”东生就提出要和老仙人比本领。老仙人指着茅屋背后那棵大树冷笑道:“你去砍掉,再来见我。”说罢,从蒲团下面摸出一把起了锈的小斧头丢在地上,闭上了眼睛,不再说话。东生拿起小斧头,走出茅屋,看见屋后那棵大槐树,不知长了几千年,树有几个抱围大,绿阴森森的树叶就像一把撑天的清凉伞,把半边天都遮住了。东生定了定神,举起斧头,就“叮咚”、“叮咚”地砍将起来。那锈斧头砍在古铜色的槐树上就像砍在铜墙铁壁上面一样,一连砍了几十斧,连树皮都没脱落半点,可把东生急出一身豆豉大汗。正在为难,忽听背后有人“扑哧”一笑,回头一看,却是小木。小木说道:“你打算砍几十年呀?”说着,她五指并齐,对准大树一挥,只听得“哗啦”一声天崩地裂的巨响,大树乖乖地倒了。东生走进茅屋,把斧子往地上一丢,喊道:“砍一棵小树,算得什么!老伯伯还有什么吩咐?!老人睁开眼睛说道:“哼!有本事的,再给我把大树烧成灰。”东生走出茅屋,野地里拣把茅草,便放起火来。我的天,几抱围大的生槐树,又怎么能接火!东生只好翘起屁股拼命地吹,吹呀吹的,烟雾把东生呛住了,不断地咳起来。东生又难受,又焦急。只听见背后小木又在笑了:“要是在日头落岭以前你还烧不完,就要人头落地,还讲什么求剑斩妖龙呀?”东生只好请小木想办法。那小木把双手擦了擦,对大树吐了口气,喊声“火”,只见烈焰腾空而起,一股大风刮来,火乘风势,把山峰烧得通红,一袋烟功夫,大树已经化成一堆白灰了。东生走进茅屋,高声叫道:“大槐树烧成一堆灰,老伯伯现在还有什么吩咐?”老仙人大大地吃惊了,连忙站起身来,摸了一个装谷的罐子来,走出茅屋,向灰堆一撒说:“有本事的,把谷子给我一粒一粒地拣起来,拣完了,不少一粒,就把宝剑拿去;要是丢一粒谷,可要小心你的脑袋呵。”“好!”东生转身就走到从灰堆中,弯着腰一粒一粒地拣着谷子。小木早已站在身旁,忍不住又笑起来了:“不要劳神了,让我来吧。”说罢,她拿张手帕,往地上一铺,又拿出一支短笛,轻轻一吹,林中笛声起处,百乌都飞来了,争先恐后的把谷粒一个不留地都啄放到手帕上面,笛声刚一停止,鸟儿又都飞走了,小木推了推东生说:“现在是你求剑下山的时候了,快去跟老爹爹说吧。”东生走进茅屋,把包着谷粒的手帕往蒲团边一放,老仙人这一下真惊呆了。东生说道:“老伯伯,你把剑借给我,我可以救活你女儿。”老仙人又想了一下,眼睛睁开了,说道:“当真能把我女儿救活,我就把剑借给你。”东生就转身走出茅屋,对着山下大叫道:“变老虎的姑娘,快点醒过来吧!你爹等着要看你哩!”小木就躲在茅屋边听,见东生大喊大叫的,抿着嘴笑,然后走进屋来。老仙人见了女儿,没有话说了.只好站了起来,取下壁上的宝剑,说:“还是我错了吧,我去帮你一把吧。”
; @$ |$ O3 ]+ k8 }2 x0 j4 A8 g& W# a0 [
三个人下了山,来到东生家。屋里坐着那个拿铁拐杖,指点东生上山求剑的老婆婆。小木见了,开口喊“妈”,老婆婆把前后经过说了一遍,东生才知道他们是一家人。
  d  q/ P2 M, v! A0 l  g) A& S, [7 `* z- P
冬尽春来,妖龙又把潇水大河搅得恶浪滔滔。老仙人和小木站在下游,东生和老妈妈站在上游。老妈妈先用铁拐杖向河里一撩,妖龙兴波作澜地出来了。东生张弓搭箭,向着妖龙的眼睛“嗖”地一箭射去,那妖龙眼睛给射瞎了。它受了伤,发起恶来,尾巴一摆,把浪头摆着像个小山头;河水哗哗地响着,像大海翻过来一样。妖龙把头伸得老高,奋起爪牙,天都要撕破啦!小木姑娘掣剑在手,对着妖龙,飞起一剑,只听得“轰隆”一声巨响,大河上面像山崩地裂一般,妖龙被断成两截,污血把一条大河都染红了,洪水立刻退了。千百年来,东生求剑斩妖龙的故事,一直在蒲水一带流传着!
  H6 Q0 w6 k  t; ]- v
! N% _% k9 s$ q 2 M/ s1 o! @" m

签到天数: 28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三品御史

29#
 楼主| 发表于 2014-2-18 22:11:10 | 只看该作者

, J& }# o) J9 c+ G, B, D2 E! X: a. w
0 L7 X+ B& y6 E0 I* T  [五、九疑七仙
1 e# b( A, J; c! h; E, O
( X" n. z* o9 A  j何文孝
0 s! u. k) g0 v' O) G- R. w
1 V8 }4 Y$ D8 L9 Z : n2 U! U! ]' m4 L$ y
2 @% u& @* F# u+ ]0 s+ p. \: V
我们九疑山的仙家可多哩,前后算起,刚好是一百零八个。这些仙家,有男的,有女的,有老的,还有少的。他们都学习舜帝的为人,抱不平,斗恶人,救百姓,除妖精,可受群众尊敬哩!下面就讲讲出了大名的七位仙家吧。
7 G- A2 D$ n. Z7 A8 g! V# m  J+ F, E+ m3 |3 a
  W$ h* [' w) e; V, n
+ Y9 q7 b3 N: m1 n+ q
(一)白马三娘行侠仗义. B4 p3 R9 P! ]1 ]! k

- U  M7 G, N' z, N  n传说九疑山的神仙中,有一位神仙大侠,名叫马三娘。她总是骑一头大白马,穿行于九峰十八坳之间,所以又叫白马三娘。白马三娘,家住九疑山,从小就喜欢骑马,射箭、习武,生就一副男子脾性,留男子头,着男子妆,旁人都叫她假奶崽。村上同她一般大的孩子们都怕她,又非常敬佩她。有一回,村上一位叫屠利的顽皮孩子,吓唬一个过路的小孩,要这小孩趴下,从他胯下爬过去。那过路的孩子没办法,只好含着眼泪趴在地上准备受这场侮辱。这时马三娘一个箭步冲来,一掌将屠利推出老远,一个趔趄,仰天倒在地上。当他翻过身来,被两手叉腰的马三娘一只脚踏在背上。马三娘下命令似的喝道:“你好好爬着,等客人过去了就放你起来!”从此屠利再也不敢欺侮别人了。马三娘的名气越来越大了,那时她才十岁。
5 t* j5 u  F( S; A+ U& s4 j% |: z6 {- O) c8 ]
马三娘的父母对自己的孩子非常疼爱,喜欢孩子的脾气和个性,特地给她养了一匹又高又大的白马,做了弓箭和石坠子让三娘练功,还从外地请来武术师傅教三娘习武。三娘聪敏,不管什么武艺,一学就会,不几年,刀、枪、拳、棍都来得几下,长到十八岁时,不仅人俊俏,方圆百里来的武术师傅都比不过她了。& L0 V  U1 j3 b4 w+ l% L
" y# P$ E; T( k5 J: {
她听说九疑山中的寺庙、庵堂里有一些武林高手和有本事的道人。这些人功夫奇特,飞檐走壁,腾云驾雾,来无影去无踪。: V/ l, A# S  N* h- t

. l" X  X8 F+ S, x; X马三娘就拜求了九疑山中所有的神道,这样一来,马三娘不仅武艺高强,还学得了仙术。她常常骑着白马穿行于九疑的峰峰坳坳溶洞中,处处仗义行侠,哪里不平那里就有她。
$ \0 ]4 F% B$ j5 s0 ?5 H# Z
6 k! e4 U* y- u  X& {: z  t6 ~九疑山中有个马蹄坳,那块地方石壁林立,常有猴精出来伤人,专抢美貌女子,人们又怕又恨。有一天,一队迎亲的队伍,从这里经过,突然一声吼叫,迎亲的个个被吓得目瞪口呆,抬轿的、扛旗的、击鼓的都呆得像个泥菩萨,一阵腥风吹过,只见一个尖面猴腮,全身毛茸茸的妖精,从轿子里拽起媳妇娘就往山洞里跑。就在这时,白马三娘来到跟前,横马拦住猴精,一记红砂掌降将猴精击得屁滚尿流,等猴精回过神来,见是白马三娘骑在马上,威风凛凛,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又是作揖又是磕头,连声求饶。白马三娘命猴精将媳妇娘乖乖地放回轿内,并要猴精现出原形,回到癞子山的猴群中,再不准兴妖作怪,马三娘吹了口气把迎亲的人群唤醒后,自己又消失在九峰十八坳之中了。
6 C+ ^) u$ ?9 B: @+ Y$ h- s. ^3 Z6 E. e" _% `& W  l5 s: C
马三娘得知舜帝来了九疑山,帮助老百姓斩孽龙治水害,心里头又高兴又敬佩,就向舜帝请求参加杀孽龙治水的战斗。舜帝见三娘是个女子,没有答应,马三娘只得作罢。一次,舜的队伍来到血淋坳,遭到了舜的兄弟象的埋伏,由于象的队伍人多势众,又早有准备,眼看舜帝的队伍有些抵挡不住了,舜帝也被象的几员大将围在“枫树脚”前,只有招架之功了,眼看就有生命危险,忽然半空中转起一阵旋风,只吹得天昏地暗,飞沙走石。一个身着白衣骑着白马手提银枪的姑娘,拥着白云,从天而降,把象的队伍冲得晕头转向,自相残杀,结果象的队伍大败而逃,象也差点成了刀下鬼。舜帝得胜归来,知是马三娘帮的忙,于是就在玉琯岩前扎起祭台,摆上祭品,感谢白马三娘的恩德。并把永福寺前的仙洞,封为白马仙境,人们又叫白马岩。- t/ T5 e# ^- n- }* ]4 A1 @

1 C9 O& D  d0 V, h至今,九疑山流传不少白马三娘的传奇故事。2 f* M- T6 Q- j& f4 t
! J( v8 K* }7 F" a, h' i6 a
  u$ N+ M- ]. V( x$ h3 Q! z
# b- r7 K5 S# u# C/ @3 Z" U" p
(二)玉琯岩何侯升天8 t% [) V% \* y* R1 ?, M

$ ~, ^* B4 r3 v" O很久很久以前,九疑山玉琯岩旁,居住着一户人家,姓何名真元,祖辈为人厚道,勤险善良,祖父喜欢修路,哪里路不平,行走不便就去修好。父亲爱架桥,九疑山的沟沟洼洼,阻挡人们的行路,就去成头设法架好,在父亲手中架的桥,数也数不清了。何真元从小行医,为百姓看病寻药,解除痛苦,更是尽情尽意。
) P5 n- |8 e; A
0 S. C- Q4 q% u, k) i何真元长得高大粗壮,特别怕热,每到夏天,就把铺盖搬到玉琯岩石洞里,白天上山采得药来,晚上动手制成药丸。真元制药丸,非常讲究,为了得到圣洁的泉水,他在玉琯岩周围,挖了九口井,而且井井相通,用九井之水,制成的药丸,格外灵窍,药到病除,方圆几十里的老百姓都来此求医,何真元有求必应。) j  w" {  @4 z  N
) c  V4 Q) \* i; _! Y
一天,何真元在石洞里熬药,一位白发老人路过此地,因天气炎热,中暑昏厥,何真元把老人背回石屋,安顿在自己床上,并忙着熬药,一直把药熬好,帮助老人服下,直到老人家转危为安才休息。由于劳累了一整天,他一躺下便进入了梦乡。一位黄衣道士来到玉琯岩,问何医生为何睡在石洞里?真元说自己怕热,又特别喜欢幽静的地方,采药炼丹比较方便。道士又讲:“你何不进无为洞清修,那才是真正的幽静之所。”真元讲:“无为洞幽深莫测,怎么进得了呢?”“请闭下眼睛,坐在我的扇子上!”真元依言,果然一瞬间来到一个无为洞。岩口上写着碧虚仙境,洞内清雾缭绕,凉风悠悠,处处琼台楼阁,若隐若现。往里走,洞中套洞,洞洞相接。第一洞为瑞云洞,云雾升腾,紫光四射,五彩缤纷,人在洞中犹如腾云驾雾,邀游天庭。进第二洞,洞名叫日光洞,洞中豁达明亮,日光万丈。第三洞叫星月洞。一片夜景,明月当空,星儿点点,第四洞是仙桥洞,只见一座曲拱桥,横跨银河,水声哗哗而不见水流。何真元过得桥来,又见一洞,即是第五翠境洞,苍松翠柏,缘柳修竹,曲径通幽。再往里是灵台洞,此洞不宽,却很阴森,观音娘娘静坐灵台,庄严肃穆。经过灵台洞,便是宝阁洞,亭亭楼阁,珠光宝气,令人眼花。何真元不敢多留,匆匆而过,到第八洞是天堂洞,好个天庭洞府,仙翁蹒跚,相顾无语,何真元见了似曾相识,却一个也叫不出名来。到了第九洞说是万寿洞又叫玉皇宫。前八洞之景,这洞皆有。何真元游完九洞,再也不想走了,经黄衣道士催促,才又闭上眼,坐在扇上,只听轰隆一声,真元睁眼一看,自己坐在岩门口,老人家也不见了,真元到处呼叫寻找黄衣道士和老人,再也没见到,心里却时时思念那无为洞天,可又找不到洞口。
% s  O5 \/ o, k+ ?# O% ~: w7 W- j6 }; M6 q6 V+ B, R
一日,舜帝来到真元家,何真元见舜帝气色不好,面容憔悴,知舜帝劳累成疾,重病在身,一再留舜帝住下,拿出自己最好的丹药给舜帝服下。舜帝服药后,元气大振,身体很快好了起来。舜帝见何真元医术高超,又贤明大度,就赐封何真元为何侯,受天下人尊重。: n( j9 Q  f0 ?( i9 W" f1 ^- j( T

- q2 Z9 ~" f. f3 o$ f何侯炼丹行医,救死扶伤,普济百姓,感动了五老神仙。老神仙下得凡来,送了一副仙药给真元,告诫说:“七月七饮了此药酒可祛百病。”
) v1 O- Z, N. `0 N+ q9 N, ?; B+ y2 @5 R% ~: S
天皇元年,七月七日,何真元用九井之水与五老送的药,酿制成酒,全家试饮。谁知饮着饮着,何家整个房屋浮了起来,越升越高,后来升到了天庭,全家步入仙境。至今九疑山流传着何侯一家升天入仙境的故事。/ M" U8 w0 c  x8 P+ B/ S

( `- H% o: f+ J. d* a) J
0 I2 e2 o$ G2 h  _+ ?( g0 A% B2 m1 |, t: R4 G4 o2 A$ d
(三)刘牧童得教成仙( }0 D& \2 S1 z2 V7 R$ ?8 r
: \" s* W: V4 j2 w$ y
刘牧童名叫刘施言,是九疑山何侯家的牧童,一年四季在九疑山中放牧,跑遍了九疑的山山岭岭,刘牧童的羊群放得不怎么好,但为人忠厚老实。
7 _1 M: {- X1 u* q* @7 P/ F$ f+ ^2 o# D" o1 K" ]- E0 y+ P8 l
天皇元年七月初七这天,刘牧童同往常一样,一早就赶着牛群上了山,由于这天天气好,加上近处几座山上青草被牛群啃得差不多了,牛群就赶得远一些。太阳下山时节,牧童赶着肚子胀得园鼓鼓的牛群,吹着口哨回家来,不料,再也找不到主人的家了,砖瓦一片不剩,只有一个坪坪。听旁边的老百姓讲,何侯一家饮了九井之水酿制的药酒,全家拔宅升天。4 E6 \1 e' C" S
$ B# |+ P% M  G- {" q, @! s) n7 Q
刘施言不见了牧主一家,心急如焚,跪在地上呼天号地的大哭:“师傅啊,师傅!你们全家都升天了,丢下我孑然一身,怎么办呢’?牧童又跪又拜,不吃也不起来,一连五天都这样。
7 Q' r9 }9 V( @; k% T/ d0 M
) q" G3 V+ |8 S1 t8 H. R# e第五天傍晚,施言哭得筋疲力尽了,两只眼睛肿得睁都睁不开了,忽听有人在呼叫自己的名字,施言猛一惊,好熟悉的声音,莫非主人何侯在呼叫我?立即大声呼叫:“主人啊,施言在此,你带我走吧!”半空中传出声来。施言,你听着,这次不能渡你步入仙境,这是你平日学舜帝的造化不够,今吾赐你槐筒、缁衣、金铃、仙带,只居石室,节食欲,多积德,好行善,到了果满功成之时,自能身飞太清仙境,师傅在此等你,后会有期。”说完,只见一包东西飘降下来,施言打开一看,果然是师傅所赐的东西。$ u+ I; {1 ~  {6 R# q- b

  Y9 A' P/ B: C, c% [2 N6 j% V施言一再叩拜,并按师傅嘱言,把牛群赶进玉琯岩,整日清茶淡饭,节衣减食,并用心放牧,潜心行善,像何侯那样学习舜帝,热情待人,诚恳帮助别人。施言虽然是牧牛,却同样受到人们的尊重,三年后,施言由何侯引入仙境。
( O/ U. ~. q0 a9 _  ~' Y! @, [: R- A' E

7 O/ _" c2 M! c( C% q9 z$ ?
0 w( A. {0 [" e4 ~" Z1 Y2 J* m(四)歌仙方回教韶乐/ C! L6 y) ^2 O: C

* z  [6 s) |8 r8 ~传说方回是尧帝时候的人,是个造音律、善歌舞的高手.舜帝南巡时,他跟随舜帝来到九疑山。舜帝走到哪里,方回的歌声就唱到那里。舜帝与孽龙打仗,方回就用歌声助威,使军威大振,士气更高。舜帝的人马疲乏了,方回就叫大家唱歌跳舞,快活快活,消除疲劳。因此,舜帝的队伍有了方回跟随,心境开朗,不知疲倦。- J1 N* Y( m* A; \
1 ?' b: T8 j. |# p/ y
舜帝不仅英勇无比,体察民情,而且喜欢音乐,亲自造了《大韶》音律。舜帝对方回特别喜欢,便把西王母送的十二支玉琯给方回,要他把韶音教给大家。方回通音律,歌喉好。不但用玉琯教大家演唱,还帮助老百姓用竹子做起了芦笙。这样,九疑山的人们群众不但能唱,而且还能吹奏了。
7 f" @1 C( w, D5 B8 v9 D1 m& c# d
4 S. \2 X, x1 Z不幸的是,舜帝在与巨蟒大战中,死在九疑山。方回悲痛万分,为悼念舜帝.他含着眼泪用舜帝送的玉琯吹奏起他用韶音编成的歌,走遍了九峰十八坳,吹得山峰低下了头,唱得溪水淌着泪,鲜花失去了颜色。整个九疑山都回响悲哀的歌声.至今还留得方回唱的歌词载入九疑山志:“珠尘园洁轻且明,有道服之得长生。”后来,方回成了歌仙,每年清明节,九疑山中便有歌声、鼓声来祭奠舜帝。
$ E% [& N$ ^, X' E! T, h+ N7 V  m0 T9 V) ?$ O, I3 J, U5 Q

( \2 [* `0 ^( S& ~4 Z) u& a
8 B& p# \9 |& v2 N2 t/ {6 Z(五)郑安期负瓮炼丹
& j' `# V- I( [* @' b' G4 n- _
1 J7 j: u  m7 d8 |( u7 K& A传说郑安期是舂陵人,从小没了父亲,母亲把他视为掌上明珠,好吃的都给他吃了,可是安期顽皮淘气,常常惹得母亲生气。/ r! \$ O, s6 u4 e& k' ~0 Q
' F: p; t* }. ?) g( h
一次,安期又偷偷地到别人的禾田里去捉鱼,把别人的一丘田禾苗给糟蹋了,别人告状告到安期母亲那里,母亲气得不得了,等安期回到家,便拿了拨火棍要打安期。郑安期见母亲要打他,拔腿就往外跑,母亲提着棍子追出来,由于雨后路滑,母亲不慎跌了一跤,把腿给跌断了,瘫倒床上,不能下床行走。安期跪在母亲床前,哭了三天三晚,后来到处求医,诊了三年也没有把母亲的腿诊好。安期悔恨自己不该颇皮,惹母亲生气弄到这步下场,急得连饭菜都进不了喉。母亲也气得枯瘦如柴。
! Z2 ]$ e# t% C3 x' }/ m: v0 q+ M8 A6 `8 |# V" K4 a1 a
一天,村子上来了一位青衣道长,从安期家门前经过,边走边唱:“母不幸,儿之过,若尽孝,必负瓮。”安期听了好像在说自己,就把道长请到家里,说出自己的过误和悔恨的心。道长告诉安期,九疑山中有个麓床山,是个炼丹的好地方,在这里炼成的丹,可医百病,好人吃了药可以成仙,但是去麓床山必须背一个六百斤重的铁瓮去,否则,母亲的腿难以治好。”说完,走出门就不见了。1 I$ I: C6 J  K/ U" i: {
& e" s! U' H$ i* k+ W
郑安期为了治好母亲的腿赎回自己的罪过,学习舜帝视死如归的精神,决心去九疑麓床山。他把想法告知了母亲,母亲不让儿子去。可是安期决心已定,就是九牛二虎之力也是拉不转的。安期从村上请来一兄位兄弟,帮助照顾好母亲,就背着个大铁瓮朝九疑出发了。    + @( S" v! {& j

/ l3 Y" p  r. U7 N: |/ g7 \: S麓床山在三分石上高耸入云,据说这里离天只有三尺三,莫说背巨瓮,就甩空手爬上去也是难于上青天。安期开始是走,还没到山脚就走不动了,舜帝死都不怕,我还走路吗?他便跪在地上一步一步往前移,双膝跪得鲜血淋淋.安期也毫不畏缩,咬紧牙关,跪不动了就爬,一直爬了九九八十一天,刚爬到山顶,就昏倒过去了。也不知过了多久.安期醒过来,只见青衣道士在支锅升火了,还帮安期找来三峰石石上的玉泉水和炼丹的药物,这时,安期也顾不了身体的劳累和腿上的伤,就忙着炼起丹来。7 S4 k4 a1 _" E9 e7 f8 _& C

, D* Q& L2 c* j3 f安期人在山上,可心里却时时惦记着母亲,睡梦中常常呼叫着母亲。心想,由于自己淘气,使母亲瘫痪在床上,心中实在惭愧,就是上刀山下火海,也要治好母亲的腿。7 p  g# o: s( X4 o6 t5 x  j" z: ?+ A7 @

* b7 d2 A9 |( \1 @) S安期在山上,炼了一炉又一炉药丹,拜请青衣道士把药送回家。道长送了三次药后,告诉安期母亲的腿已经全好了,能下地劳作了,安期高兴得汨水直流,又拜请道士长把所有的药散发给天底下所有的残废人,望他们早日康复,这就是我郑安期的最大心愿。郑安期在麓床山晃眼过于十年,不愿再下山了,于是便在山上成了药仙。
5 l1 t1 E- ~+ _, i$ s$ T4 g
) ]: V; w9 F7 _( z% l! Q) k; Y
5 p6 O, c# u. k: X3 q
1 E1 L# K0 A9 |* o" q8 `: G(六)马明生寻友得仙药
- j! b; ]0 I# w/ }5 [; z: A1 H. n; a. X" N7 _4 t1 o
马明生是舂陵人氏,与郑安期同时,二人从小很要好,走路连裤裆,一个虱婆分了吃。郑安期来九疑山炼丹药,诊好了母亲的腿,又治好了乡下好多好多人的病,马明生一心要去寻好朋友郑安期,学习舜帝吃大苦的精神,也要为群众做好事。
5 ?5 G0 c5 @7 ]) [8 u& G
) c; U6 v6 T0 S马明生知道九疑山九峰十八坳,山高岭陡路窄难行,为了找好朋友,用了一年的时间打草鞋,打了九百九十九双,背在身上,就是把这些草鞋都穿烂了,踏遍天下所有的山,也要找到安明兄弟。马明生不顾寒冬炎暑,不管雨天晴天,翻了一山又一岙,走遍了九疑山的九峰十八坳,走了三千六百五十五天,背的草鞋穿完了,身上的衣裤全破了,还是没有找到安期。马明生找啊找。来到了桂林石潭边,实在走不动了,坐在石潭边想用水洗个脸,猛然看见潭中自己的影子,满头的白发,满脸的皱纹,一身皮包骨,差不多自己都不敢认自己了,不觉两行泪珠滚了出来,心想:“安期兄弟没有寻到,人已经老了,回家也走不回了,不如在这里了却一生箅了。”说了一声:“安期兄弟.阳间不见,阴间见!”就纵身跳下了潭。- \  L8 D7 `* G4 f" r$ _8 R7 Z
4 {8 o7 B$ b, u5 [# Z
也不知过了多久,马明生迷迷糊糊,好像有人在叫喊自己的名字:“明生哥,你醒醒,你醒醒!”明生睁眼一看,自己躺在床上,住的是一座明晃晃的石屋,紫气缭绕,药香扑鼻,安期就站在自己的眼前,眼看安期鹤发童颜,红光满面,身披黄袍,手执马尾帚,一派道土模样。明生只是木呆呆地望着,张口叫不出声,莫非自己在做梦……- k! I! b5 m' s7 R# V: I
9 P2 Q" U. M6 k! f, {; y; r
“明生兄,你到家了,这就是兄弟安期的家。”这时马明生清醒过来了,一股脑爬起来,扶着安期哭了起来。
1 e1 Z3 N* H* X/ n% i& @. d
1 F' J# l6 z0 h5 t0 j“明生兄,你辛苦了,来,兄弟俩喝几盅。”两人一边对饮,一边畅叙别后衷肠,话越谈越多,马明生已经醉眼惺忪,郑安期趁此机会,将仙药放入酒中,给马明生喝下,马明生如坠五里雾中,两人双双飘回了九疑山。  d7 s! C' E% U4 a$ d

9 v9 Q6 M: |0 Q3 C2 [' S/ C * Q$ `1 ?) \$ g2 w& W3 o- D( h, V( v
3 x4 g0 o4 S) g
(七)鲁女修炼桃花台
7 |5 b& m, T% n2 s: w
1 I8 n$ y, c" G$ `* W" A九疑山潇水河畔,上洞村后面有一座独立耸翠的山峰,名叫鲁女峰,山顶有鲁女观,观前有桃花台。传说这里是鲁女成仙的地方,如今桃花台仍存鲁女仙姑的足迹。
! _" E( y3 _+ i( T: C& K# F9 o
- P, d7 v% J9 z% _+ f3 C  w( N! q& t鲁女名叫鲁妙典,生于九疑山上洞村鲁寇也家。妙典从小聪颖过人,性情高洁,不食荤腥。长到五岁时,妙典突然问母亲,人可不可以长生不老?母亲告诉她,人最多不活到一百二十岁。哪有不死的,除非成了神仙。8 W8 M( @. ]/ P# ]7 k9 c4 b

% T1 [# G6 j" O# ?- Y) W鲁女幼小的心里,埋下了要成仙的欲望,潜心攻读经书,长到十五岁时,鲁女已长成青春妙女,美丽无双,上门求亲的真是数都数不清,而且个个都是发财人家的子弟,要么是尖嘴猴腮的文弱书生,要么是肥头大耳的胖呆子,鲁女连眼都不梭一下,决定终身不嫁。鲁女得知村后的山峰上有一桃花台,胜似仙境,是无人敢攀的地方。
5 g# O. ~/ S% S$ Y  R1 T8 P( X7 g* w0 p( [9 q& w, n
鲁女决心攀上桃花台,她悄悄离了家,来到山脚下,一个人日夜不停地攀登,罗裙被荆棘划破了,手被石尖刺破得鲜血淋淋。她咬紧牙关,不顾一切地往山顶上爬,爬了七七四十九天,在山神的帮助下,终于攀到了桃花台。这里长满了桃树,时值春天,桃花妍艳,蜂蝶翩跹,真是个仙人的住处。鲁女在桃花台筑起石屋,饿了食花蕊,渴了饮甘露,节食清心,整日攻读经书,年复一年。
3 G& L% Q* ^! g5 _4 [% j
5 ^' T8 `. k* I9 `5 m" {: J1 B3 c鲁女来桃花台修炼,被山中的百怪丑兽知道了,就常常变成英俊的男子,三番五次来挑逗鲁女的春心。鲁女修心似铁,对这些找欢者,没有动摇半点,对来求爱者,轻则数落几句,重则痛骂一顿,这些求爱的,无论是善心还是恶意,凡来的都碰了一鼻子灰,来几次碰几次,以后就再也不敢来了。
% x. F8 t/ g8 X) Z. N" ~$ x( B' v% {- z% i1 G4 g5 ~# K$ X
十年后的一天,来了一位道士,告诉鲁女这九疑山都是大舜所治理,凡九疑山中的仙人都得感大舜之恩,普济众生,鲁女领悟了道士的指点,每到春荒时节,就把满山的桃子运到山下村庄里,散发给群众,并教村中百姓种桃度荒日,又把已修炼成的丹药散发给群众,帮老百姓医病祛邪。又过了十年,鲁女的行动感动了仙翁,授以仙药,鲁女服后,成仙升天。% }5 @" \6 C) s; v, s2 t. N
/ w* o# w2 f1 N1 P2 U+ {' Y  x
后来人们把这山叫鲁女峰,在山顶上建有庙宇,每到雨后天晴,还能看见鲁女的罗裙,晾晒在桃花台上的树梢上。
" I' U: K% _7 ~) E5 J

签到天数: 28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三品御史

30#
 楼主| 发表于 2014-2-18 22:11:29 | 只看该作者
六、徐霞客勇攀三分石
! Z2 V4 T0 E' |- ~) m何文孝
7 J; S9 s' f: _. h5 Z+ L5 Q5 |- u' t) K  s

5 \0 ^6 q# S) ~1 Y7 S! W' h+ ~/ d: h  n2 z: `7 _% w
徐霞客来九疑山就决心要上三分石。他一要寻找舜墓的踪迹,二要亲自考察三分石上的三股水。1 X7 X$ n# k- w" I' v$ o

& A( |- T4 t9 B$ W话说那三分石,石分三岐,高耸入云,又叫三峰石,也叫舜公石,是九疑山大大小小的山峰中最高的地方。传说舜帝死后就埋葬在这山顶上,墓前有一块蛮大蛮大的钢铸墓碑,也不知是何年何月所立的了。
. W; p1 j; p4 w" ]+ Y6 k% B+ l0 r5 X
  f' v" L: d9 \  w5 f% H- d" m徐先生在紫霞岩住宿了四晚后,也是崇祯十一年三月二十八日那天,不到五更就叫醒随行早起做饭,天刚蒙蒙亮就出发了。1 h6 l# p$ D, M% \4 D5 f: h) g* q
" h* d9 M; \0 z
徐先生到三分石是走永福寺后面上杨家岭那条路的。这条路弯弯曲曲,上上下下,是条古里八怪的路。一上杨家岭,就见怪石遍布,有的像站着的人,有的像蹲着的狮子,有的像卧睡的龙。再往前走,就是一条三尺宽的羊肠小道,在石壁间盘旋,人走在路上,眼睛都不敢往下看。不多远,又见路上倒着横七竖八树木、细杈,搬又搬不动,只好慢慢地跨过去或弯腰拱进去,好不容易走到了山底。$ Y( C8 I. T1 r( x4 m( D1 T* @
- x4 C/ n! B# V% |# q3 H5 x
过了杨家岭,经盘洞口,过狗矢窝,上半边山,出鳖头岭,一山比一山高,路越来越窄,越走越难,个个衣裤被划破了,手脚都被刺破了皮。徐先生已年过半百,累得脸色发白,上气不接下气,可他仍是一个劲地朝前走。山路茅草多,蝎子、干马蝗多。他就用带子把裤管袖筒扎起来,防止蝎子、干马蝗钻进衣服里。: ^. h3 @) `' B/ n3 q
: i2 J4 r* c: S( ?" x
徐先生一行,走了整整一天,也不知走了多少里路,爬过了几个山头,来到了一个很高很高的山腰上,高不见顶的石壁像一堵很高很高的墙一样挡住了去路。这时,一阵风吹来,天上黑云滚滚,看来就要下雨了。加上大家的肚子早已饿得咕咕叫了,谁也不想再继续走了。
0 e" Q; Y( q) G$ p3 m9 ~
1 q% X1 i$ K/ m/ L徐先生宣布:今晚就在这里露宿,从地图上标示的和向导提供的情况,这里可能就是:三分石的山腰,现在大家找柴草,生火做饭。事不凑巧,刚吃先饭,天下起了大雨,这里前不挨村,后不着店,那里去躲雨,没有办法,大家七手八脚,把被单、行囊扯起来遮雨,可是雨大,风也大,把棚子掀开老远,这下大家只好硬着头皮挨淋了。
; ?5 U1 Y# h  `) T- m; |" L2 M/ n3 p6 l/ u6 u
“喂!我们大家去多砍些树枝来,烧成猛火,用大火来赶雨吧”也不知是谁讲了这么一句,也不知顶用不顶用,大家都去砍来树枝堆在大堆上,烧成了猛火,火焰燃起有丈多高。雨点打得火堆扑哧扑哧响,树丫燃得叭叭叫,火星直往上冲。徐先生一行围着火堆不敢离开,只觉身上暖烘烘的。
* N% N, e; W. `& o5 A0 d6 \* {* Z4 ]- |
大雨时下时停,直到五更时分,才断了雨脚,远处天边现出了鱼肚色,却见三个石蜂在云雾间时隐时现。
0 D- ]0 i/ q% w7 R) J. _
3 M& O9 Y( |1 x徐先生带着大家寻找攀登山蜂的路,找来找去,实在找不到攀登的地方。大家不免有些泄气。徐先生信心十足地说,就是到不了山顶,也要围着山峰转几圈,把三分石的三股水搞个清楚明白。
  D, z  m, V' |. X! {
* g4 f' X4 o+ x( q8 t说起三分石的三股水,流向什久地方,有多种讲法。有的讲一流九疑山,是蒲水的源头,一流广西,一流广东,对这种讲法,徐先生早就有怀疑。因此,他这次不管有好多艰难,也不管花好多时间,决心要到三分石察清楚,以免以讹传讹,贻误后人。
  G. m2 }0 ~5 R; D4 s6 k4 L
) Q2 W6 }* W1 @6 ]: l- V6 m+ V/ M徐先生带着大家向北,在比人还高茅草窝里爬来爬去,走了大约五里路,忽然一个悬崖挡住了去路,脚下万丈深渊。看一眼都被吓得起鸡皮疙瘩。只好另走一方。徐先生回转身,围着陡峭的山峰,不顾一切地朝前走。又走了五六里,刚转向东,看见山峰的丫口,有一条白色的带子,原来是一条瀑布。徐先生仔细看了地图和水的流向,告诉大家,这股水就是流入九疑山中经鲁观过大阳洞的潇水源。- _, @/ i( }6 c( P& M1 w

6 A! R# [4 B7 p" T# |$ ?. y徐先生一行高兴得忘记了劳累和饥饿,又一个劲往前走,大约又是五里路。又见一股水从另一个谷口直泻下来,轰隆轰隆的响声不断。徐先生观察了一阵说,这水是流向蓝山县界的,无疑是岿水的源头了。还有一股呢?徐先生一行继续从东向南,上岭下坡,穿刺蓬,跨沟壑,一直走了大约十五里。山上的十五里真比平地的三十里还难,他们从一条较宽的石缝中,像猴子一样四肢出动,好不容易才登上了山顶。一眼就能看完大大小小的山峰,徐先生长叹了一声:“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我今日亲临三分石上,总算解开了多年来心中的疑团,三分石水分三股,一是潇水源,二是岿水源,三是沱水源,那才是对的。”
( z7 g% ?" f4 f4 ~0 K5 g) \) E( k& Q) m, M* S
徐先生高声地叫大家升火,要在这九疑山的最高峰上美食一餐,并一起去找些山珍野味来。忽然,徐先生惊叫一声:“好香!在这高山顶上,有什么东西发出异香。”随着徐先生的话声,大家都闻到了,忙放下手中的活,四处去找,原来这山顶上长着绿茵茵的兰草,不开花自香,开花时更香。向导还讲起了动人的故事。说是舜帝南巡,死于苍梧之野,葬于我们九疑山,娥皇,女英来找舜帝,得知舜帝死葬的消息后,悲天恸地的哭,再也无心梳洗打扮,把带来的香水,胭脂撒在九疑山,因此九疑山中就有了兰花香草。听完向导的叙说,徐先生忽然吟起了诗句:“湘水流,湘水流,九疑云物至今愁,君问二妃何处所,零陵香草露中秋……”他高声说,这就是九疑山中的香草。说完,他细心地扯了一把,放在行囊中。' ]. B3 p) ~7 {1 L! V
$ `' P8 D1 F" F8 K
这时已是中午时分了,徐先生心里格外舒畅地离开了三分石。下得山来,天就黑完了,黑得伸手不见五指,路也找不到了。向导为难地说,在这深山老林里,迷了路是无法子走的,要是遇上了“倒路鬼”,你就是转上一个晚上,转来转去,还是在原来的地方,说得大家都不敢走了。徐先生虽不相信向导的话,但在这乌天黑地的夜晚,又是深山老林,要想不走错路,确实很困难,但又怕在这山冲里露宿引来意外的不幸。若是天下大雨,山洪暴发怎么办,徐先生正在考虑着,如何离开这个地方,突然有人惊叫一声:“火!”大家一齐望去,只见前面不远的地方,有几处火光。
8 }. A* V. Y+ K9 U0 l. z& |4 e5 h6 v. a* S5 R: z
“是不是鬼火?”
2 H2 x1 z" W# T. e; l! H
/ H/ V/ I- ]2 N& P; W! G) {“不!磷火的火光是蓝色的,这火光是红色的。”徐先生解释说。; S# K* {, N" S" X1 D2 g
; q: K( m+ J: P1 R: C" ~2 i! R
“那就是过路的人?”# E8 I4 Y8 C) O4 g$ D. r, J

$ E4 f  J; Z! E& q“这火光是红色的。”徐先生说:“我看也不对,火把好像在原地方活动,要是过路的,那就会越来越远。”徐先生分析着。并随即登上一个小坡,借着火光,仔细观察了周围的情况。“有了!”徐先生自言自语一声,把大家吓得惊了一跳,只见徐先生往左边山上一指说:你们看,那边有两处熏糊糊的东西,像是茅棚吧!”向导看了一会,拍着手说:“对!对!那是我们山里人守野猪的棚子,里面可能有人,我们喊儿声吧!”4 N* ~* b' x6 t/ D& I2 g" b
  X5 q& u; L9 k9 e1 w2 \
向导把手做成喇叭高喊:“喂!......茅棚有人吗?我们迷路了......”一刻,茅棚里出现了火光和回答声。
6 l( X6 i7 ^5 ^6 i( y+ C' J& S  E& `  T* W& e: e
大家喜欢得不得了,也不知哪里来了那么大的劲,三两下就来到了茅棚下,像是回到家中,也不解衣,倒下就呼呼入睡了。只有徐先生没有睡意,他与守山人亲热地攀谈起来,一直到深夜。
* a+ l9 r) ?  |$ d+ n! _) q8 t) t" i. S. S
第二天,徐先生一行醒来,日头已出山丈把高了,守山人下地干活去了,大家没有来得及谢谢守山人一声,就急匆匆地往回赶路了,一直到日头偏西,才赶回紫霞岩,徐先生把从三分石上扯来的香草,小心地栽到岩口正中的石柱平台上,然后向岩洞鞠了一躬,依依不舍地告别了紫霞岩,告别九疑山,向远方走去……! N2 f; A. l  @  f8 D$ }* S1 j5 |5 y

% l+ c& d7 M" Y7 h4 F% Z
* W* j. o' f% n% V4 _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中华姚网,全球姚姓“根”之网。欢迎您宗亲!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4-5-16 00:15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