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姚网喜迎二十大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华姚网扫黑除恶倡议书
姚网网训,与家人共勉姚网建设捐助,宗亲合力助姚网姚网建站宗旨及姚网使命
文明姚网“九不发”中华姚氏十大人文精神姚家修谱,找姚网第五届姚商会于平公故里成功召开
查看: 2814|回复: 1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读張暈妻姚氏墓誌 有新发现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8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3]八品县丞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5-27 22:50:39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姚家修谱找姚网

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武康姚 于 2015-5-30 21:55 编辑 5 w2 m/ i  \+ A  `0 ^; S

0 Y* ]% L6 X- o

一、关于墓碑及图片来源

* _( j$ z4 A7 d& T* s+ e/ U

1、墓碑名:唐故游击将军行蜀州金堤府左果毅都尉张府君夫人吴兴姚氏墓志铭

2、(唐)甘伷撰;(唐)麋宽正书并篆盖,

3、年代:唐贞元4年(788)8月9日

4、地点:陕西省西安市出土   30行行32字

5、墓碑图片来源:国家图书馆数据库


% W' @3 a1 Q7 T! `% q; Q

二、墓志全文


6 [& h) K; v0 V/ c2 d$ H$ i( D

墓志名:唐故游击将军行蜀州金堤府左果毅都尉张府君夫人吴兴姚氏墓志铭- n! Q! M4 y. s' W
       撰文者:前将作监丞赐绯鱼代甘伷撰% Z* n1 h3 X3 C5 V5 B; R) @
      书篆者:前楚州盱眙县尉麋宽书并篆

墓志正文:

夫人姚氏,其先吴兴人也。虞舜之后,舜生姚墟,因以命氏。其后子孙,徙居吴郡,吴分丹杨,置吴兴郡,历代居此,以为家焉。夫人因六代祖僧垣典郡关中,今为华阴人也。家传文史,代袭簪缨,远承帝王之宗,近继诸侯之胤,替者崇勋霸业, 如斯之盛者。曾祖:履谦,皇朝中散大夫,武功县令。祖:珪,皇朝丹州司马。父择友,皇朝凉州神鸟县令。夫人即神鸟窄召之长女也,芳姿婉丽,秀质侬华,禀内则之令仪,蕴闺门之惟操,尤善琴瑟,其道幽深,造五音之微,穷六律之要,得在纤指,悟于寸心,生而知之,非其学也。(后妃)之德进于俊乎。

斯淑女也年十有五,归于张府君。事舅姑,以敬仰亲矣,以睦主之中饋,以正直致肃。祀先宗于频繁,立诚内外,协从上下咸序,斯孝妇也。呜呼!府君先没,不享偕老。有子有女各三人焉。痛兮无怙,思之闵极,夫人慧情,转甚鞠育如初,教子以仪方,试女以贞顺,无改三年之道。(俾)遵严父之规,免()家风于()名交,斯慈母也。(孀)居毁容,迴心入道,()之缯(彩),弃以珍华,转(沉)华经,欲终千部。寻诸佛意,顾()微言,与先辈座,主为门人,与后学讲,流为道友,曾不退转,久而弥坚,斯善人焉。何期彼(蒼)不(),(忏)我良嫔春秋六十有七,贞元四年五月八日,寝疾终于上京平康里之私第也。嗟乎!夫人临终遗令,属念诚深,忧之季男,恤于仲女,仲女久披缁服,()无房(院)住持。季男初长成人,未有职事,悠附缅想,尔()栖栖者矣言,吾言及痛心。不忍瞑目,深思两遂,在尔诸男,速宜勉(),无负我志,言()而谢,可不哀哉。

夫人亡夫张府君讳暈,字暈,其先清河人也。曾祖(),皇朝唐元功臣,忠武将军,左清道率。祖克恭,皇朝游击将军,雍州归政府折卫都尉。父处廉,皇朝太仓令。府君即先君第二子也,少年豪侠,志气风云,叶华从(),留心学剑,应武举擢第,以常选授官。历职优深,加拜五品。大历十三年五月十三日暴卒于金堤府之任也,时年六十三。于(几)远之巴蜀,永别乡关。()()委灰,归魂未(),岁月滋久,神识无依,嗣子季良等泣血涟(),衔哀永感。以夫人奄逝之年,太岁戊辰八月辛酉九日甲申,号天叩地,拜手招魂,合(附)()于万年县龙首乡原礼也。

呜呼哀哉!生涯堑隔,死路同归,挽驾临(),伤余悼昔,泉()永(合)。

圣代长辞子兮,(涕)()一哀女也,痛深五内,以伷忝承半子之眷,命刊幽石之铭,(自)(愧)(浅)(才),遏以纪德,铭曰:

(河)岳之秀气兮,坤德灵窈窕淑女兮,妇道贞(礼)于六宗兮,表精诚睦和九族兮,彰孝名莽高岗兮,()地形开玄堂兮,应天垒保家人兮,长清宁昌胤嗣兮,封公卿尽(飕)()兮,松风声夜皎洁兮山月明,黄泉日日永相隔坟所那堪兮母子情。

                                                                                                                                                  ()()()()()

注:1、()代表字迹不清,无法确认。

    2、(×)中有字者,代表字迹模糊,是可能的字。

附:墓志图片


8 h& _  P8 x/ f  e4 s1 ^, x' X$ G
( ?# e9 o) B3 y6 H+ ^4 N
1 R7 I" t& `9 u: `& D& U1 Z$ |
; C& o5 u# w3 h8 q( [( l, Y" n$ O2 d0 O- v' M7 T8 {2 Y# n! F3 N- X

三、墓志中提到一个人物,即墓主六代祖僧垣,与“吴兴姚”太医僧垣公同姚同名,此公究竟何许人也?


) u6 y. c1 V( N

第一、墓主六代祖僧垣有以下特征

  e$ P, }$ ~, L" i: e

1、主要特征之一--籍贯吴兴+ N) W! h& D% j8 Z4 Z  z
             从墓志中载:“夫人姚氏,其先吴兴人也。虞舜之后,舜生姚墟,因以命氏。其后子孙,徙居吴郡,吴分丹杨,置吴兴郡,历代居此,以为家焉。”,可以确定墓志中的僧垣公老家就在吴兴郡。据此,墓志中的僧垣公是吴兴“武康姚”的僧垣公的概率大增。

2、主要特征之二--任职地点:关中,官职:郡守

   墓志中又载:“夫人因六代祖僧垣典郡关中,今为华阴人也。”以此可知,墓主六代祖僧垣做过关中华郡郡守,家华阴县。

3、主要特征之三--舜帝后裔

   墓志载:“虞舜之后,舜生姚墟,因以命氏。”

   从以上籍贯、任职地点、官职、舜帝后裔四主要特征,肯定让人联想起“吴兴姚”太医僧垣公。

  《姚僧垣传》载:姚僧垣字法卫,吴兴武康人,吴太常信之八世孙也。曾祖郢,宋员外散骑常侍,五城侯。。。。四年,高祖亲戎东讨,至河阴遇疾。口不能言;(脸)〔睑〕垂覆目,不复瞻视;一足短缩,又不得行。僧垣以为诸脏俱病,不可并治。军中之要,莫先于语。乃处方进药,帝遂得言。次又治目,目疾便愈。末乃治足,足疾亦瘳。比至华州,帝已痊复。即除华州刺史,仍诏随入京,不令在镇。宣政元年,表情致仕,优诏许之。是岁,高祖行幸云阳,遂寝疾。。。

故墓主六代祖僧垣与“吴兴姚”太医僧垣公有以上四个关键特征完全一致。

4 u- s8 z' r. F: E8 x  y0 y

第二、对墓主一脉与“吴兴姚”思廉、思明二公一脉的比较

     通过以上对比,墓志对墓主祖先的描述,与“吴兴姚”太医僧垣公及后裔的事实情况四点基本一致,一点存在可能。


4 z7 {9 m0 d# @7 \6 q: A- i# s1 P

第三、墓主六代祖僧垣公在关中时间与“吴兴姚”太医僧垣公的在华州任职时间的比较

  《姚僧垣传》其中有一段“(建德)四年,高祖亲戎东讨,至河阴遇疾。口不能言;(脸)〔睑〕垂覆目,不复瞻视;一足短缩,又不得行。僧垣以为诸脏俱病,不可并治。军中之要,莫先于语。乃处方进药,帝遂得言。次又治目,目疾便愈。末乃治足,足疾亦瘳。比至华州,帝已痊复。即除华州刺史,仍诏随入京,不令在镇。宣政元年,表情致仕,优诏许之。”

而墓志中未明确载明墓主曾祖僧垣履职地就在华州,只是记载“夫人因六代祖僧垣典郡关中,今为华阴人也。”

首先,明确关中包括哪些地方。关中也叫关中平原,“八百里秦川”,一般认为西有散关(大散关),东有函谷关,南有武关,北有萧关,取意四关之中。包括古代华州(华山郡)。

其次、墓志明确点明:墓主的居住地是华阴县,且是因六代祖因"典郡关中"世居华阴的。

由此推断,墓主六代祖僧垣公的履职地就是华州(或华山郡)。

通过《僧垣公传》考证,僧垣公在华州的时间,应在建德四年(公元575年)至宣政元年(公元578年)之间。

   打开“华阴县政府网”,有相关历史沿革记录如下:

  北魏太平真君元年(440年)仍置华山郡,华阴县属之;

  北魏太和十一年(487年)移治今大荔县城区;

  北魏孝昌二年(526年)还治今华阴市卫峪乡段家城村。属华山郡。

  隋开皇三年(583年)废华山郡。华阴县直属华州;
3 E! a+ I: X# s& X( g         隋义宁元年(617)割京兆郡,复置华山郡,华阴县属华山郡; ' x! g; Z4 m& `" ^
         唐武德元年(公元619年)华山郡改置华州,华阴县属之;

北魏、隋、唐,华阴历史上多属华州管辖。对比以上华阴县历史沿革记录,“吴兴姚”僧垣公在华州的时间段即建德四年(公元575年)至宣政元年(公元578年)之间,此时间段,华阴均属华山郡所辖。所以,墓志载“典郡关中”,用“典郡”更精准些。这与“武康姚”的僧垣公,曾任华州刺史的地点、时间基本一致。

另,《陈》书因修于唐朝,可能姚思廉在撰写时,以当时的名称华州记述之。

    通过以上对分析,可知二公的籍贯相同,同地点所任官职相同、时间相同,又都是舜帝姚姓后裔一支“吴兴姚”中人,可基本确定墓主六代祖僧垣公就是“吴兴姚”太医僧垣公。


1 |& r$ {2 J/ J5 c6 c: B

第四、对墓主近祖的字辈与“吴兴姚”僧垣公子察、最二公后裔的字辈比较分析

    墓志载:“曾祖履谦,皇朝中散大夫,武功县令。祖珪,皇朝丹州司马。父择友,皇朝凉州神鸟县令。”可知墓主曾祖履谦,祖珪,父择友。

    对比“吴兴姚”僧垣公子察、最二公后裔,察公子思廉公有裔孙璹、班,最公二子思明公有子益谦,孙(王+羽)。特别是最公一支的字辈,有二代人字辈与墓主曾祖履谦、祖珪字辈先后顺序完全一致。

    故以下重点对最公一支作研究。

6 \# d: _4 V8 f. W/ {) Q1 w+ Q

第五、墓主所生活的时间与“吴兴姚”僧垣公同时代人物的比较

墓志载“。。。春秋六十有七,贞元四年五月八日寝疾,终于上京平康里之私第也。”于此,可知墓主死于贞元四年即公元788年,按寿六十七推算,生于公元722年。
' ]( G! R  O7 d7 t& F        现以“武康姚”僧垣公同直系后裔中,有明确生平时间姚璹、姚无陂、姚南仲三人作比较。三人同属唐朝,与墓主时间接近。& F3 }$ }, f1 |, T6 c' e: w
        与姚璹 的比较

墓主生平时间公元722-788年。思廉公裔孙姚璹生平时间公元632-705年。不过,璹公是思廉公长孙,思廉公又是察公长子,察公又是“武康姚”僧垣公的长子。而思明公是最公次子,最公是僧垣公次子。而且,古代又是“一夫多妻”制。所以,墓主是思明公后裔,时间上也是有可能的。

与姚无陂的比较: w  k3 d4 ]2 p* f" U8 A
       姚无陂最公曾孙,思聪公孙,生于贞观六年(公元632年),卒于武则天万岁通天二年(公元679年),寿仅48岁。墓主卒于贞元四年(公元788年),寿67岁,按推算应生于公元722年。墓主比姚无陂寿长19岁。另外,考虑一个辈份因素,即姚无陂长墓主两辈。姚无陂是思聪公支系,按墓主是思明公支系,姚无陂又长。先后时间、时间段也是符合实际的。

与姚南仲的比较

《姚南仲墓志》载:公讳南仲,字某,吴兴武康人。姚墟妫水,根柢峻茂。後汉青州刺史恢,始违难东徙,周华州刺史北绛郡公僧坦,以行义道术闻,生二才子,曰察曰最。最仕隋为蜀王友,六叶至公曾王父绩,仕绛州曲沃县令。王父元,宋州宋城县令。烈考发。。。于此,可知姚南仲是最公后裔。

又旧唐书《姚南仲传》曰:“贞元十九年七月,终于位,年七十四,赠太子太保,谥曰贞。”

得知通过姚南仲卒期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年七十四,推算此公生于公元729年。

通过辈份先后排列分析,墓主与姚南仲曾王父绩同辈(附图)。所以,墓主是思明公后裔,也是存在可能的。

所以,墓主是最公子思明公直系后裔可能性极大。

4 P: O' a* x5 h7 w3 W" l( n3 N

附:世系对比图(以墓主分代,按字辈对应排列)


  \. l' M/ n! u7 J

第六、几个疑问的解读


1 G* n0 g* _; Y/ z( x

第一个我问题、关于您提出的“为什么撰文者,不提察、最、思廉等公呢?

1、墓志述先部分已经有“家传文史”这一句了,而且放在述先部分的第一句。应该指察、思廉、思明三公。属于概述性质。
- b! F+ a8 ^9 ^/ A7 F9 c6 T7 [       2、墓志述先部分已经有“家传文史,代袭簪缨,远袭帝王之宗,近继诸侯之胤,替者崇勋霸业,如斯之盛者。”文史家传、帝、侯、王皆具备,已经足够荣耀。% r$ \- |; P$ u& ^* o& R4 w) y+ N. o. X
       3、察公官陈吏部尚书(属正二品),思廉公为散骑常侍(属三品下),属于散官,虽说思廉公是太宗“十八学士”之一。关键是此二公,与墓主是非直系,是旁支关系。另外,其二人的品阶,比之帝、侯、王,也已经不值一提了

4、而最公品阶更低,仅为太子司马,蜀王友,也没什么可荣耀的。按我做的《世系图》推算,最公可能是墓主的六世祖了。对于墓志中未提最公,我认为,主要是品阶、最公的死因(起码是有争议的)、夫妻对等叙述的常识等三方面原因。
6 U5 s7 x. C( h- f0 L! A3 N9 v        5、限于篇幅,遵循对等礼仪的需要。

    如果墓志中撰写察公,起码增加“×代祖察陈吏部尚书”十个字;如果撰写思廉公,也起码增加“×祖思廉太宗弘文馆学士纂梁陈二书”十六个字;而撰写最公的情况就不太好叙述。而整个墓志30行,每行32字,总计才960字。现在的墓志中,叙述墓主姚氏祖先的就已经占六列多约210字,而叙述父君祖先部分仅三列不到,仅90字不足。另外,叙述夫妻双方祖先的世代,也都是从曾祖开始,也是遵循对等的礼仪。
" c0 |1 M4 H( a% K9 g          我认为这个不存在问题。撰写者只提“家传文史”,而回避以上三公,是明智的选择。


( G' P1 k3 I' [7 T0 k          第二个问题、关于“六代祖僧垣到曾祖履谦缺2代人,谁?”

1、如果按墓主所载的僧垣公不是“吴兴姚”的僧垣公去做假设,这个假设似乎没法成立!那有两人的姓名、时间、籍贯、官职、履职地、祖上情况、后裔字辈,那么七个方面要素都相吻合的,而不是同一人的!世上不存在这样的巧合吧!
0 x2 R  @! r  r& h1 |7 ]       2、如果按墓志所述的僧垣公是“吴兴姚”的僧垣公,又认为墓志中的僧垣公就是墓主的六代祖。凭我们现有的资料对比,结合字辈排列,结果会发现撰写者明显有误。错误就在于,墓志中的僧垣公应该是墓主的七代祖,而不是六代祖。: V8 m# C2 J5 w+ u" ?4 S7 J7 D; M
       3、仍旧按墓志中僧垣公是“吴兴姚”的僧垣公,但是,认为墓志中僧垣公是墓主的七代祖假设。就会发现少了两代人,也就是两个人,其中一个是察、最二公辈,另一个是思廉、思聪、思明三公辈。
) Q4 v5 e- E9 J3 f* Z       4、我认为:墓主的高祖(即墓主的曾祖的父亲)是思明公,或是思聪、思明二公的兄弟;六世祖(即墓主的曾祖的祖父)确定是最公;七世祖(即墓主曾祖的曾祖)确定是“吴兴姚”僧垣公。

依据:

1、因为在墓志中未写的两个辈份中间,夹有有争议的最公,也是当事者的隐情,确实不好写。撇开最公不写,此举是明智的

2、目前,我们所掌握的“吴兴姚”的僧垣公一脉历史资料还是比较完整、比较可信的。以此做标准,去评判也是可行的,结果是可信的。% l$ ]  T7 p  O3 L$ ^
       3、在同一支系,用字辈来确定长幼、先后,也是考证中通行的法则。


7 L0 M5 E/ w, j9 P3 y" O& d+ s第三个问题、关于“(夫人因)六代祖典郡关中,今为华阴人也。”与僧垣公不符?

1、对于以上这句话的理解:夫人是因为六代祖僧垣公到关中为官华州郡守,定居于华阴,所以,夫人现在成为华阴人了。其实,在僧垣公以前,她们祖上一直是吴兴(武康)人,一直生活在吴兴。这点跟“历代据此,以为家焉”是互相印证的。只是简要叙述而已。

2、关于最公的时间。《最传》中“(最)年十九,随僧垣入关。。。。”这一句,但没有明确的时间,也查不到最公确切的生平时间。对于百度百科里“(最)生卒年不详,一说生于公元536年,卒于603年”。百度里的资料,我是不太信的。有时仅仅只能作为参考,有些甚至参考也不能。因为这些资料是没有经过专家考证的。

3、如果按照百度百科里的时间,即最公是于555年随僧垣公入关定居的。而我通过僧垣公传记考证,僧垣公在华州的时间,应该是公元575-578年之间。其中二者有近20年的时间差。这其中,肯定有一个是错误的。而我相信我自己的考证结果。

/ [: r" I/ F7 R( @

四、研究此帧墓志,有三大发现、一大印证


, c6 o3 ^$ a( Q- |: h

1、思明公除益谦外,极有可能另有一子履谦。或最公除思聪、思明外,可能另有一子;另一子生履谦。

2、关于姚苌一支(即陇西姚),跟吴兴姚是否有关系?
2 l7 j# G, Z* @5 V4 T             目前,据我所见已经有两帧唐代墓志,将吴兴姚与陇西姚联系起来了。其一是我撰写的《一部有趣的墓志》一文中,所提及的,周绍良、赵超主编的,《唐代墓志汇编续集》中的一帧《大唐故飞龙洛苑判官登仕郎试左金吾卫兵曹参军上柱国吴兴姚府君墓志铭并序》,其二就是这一次研究的《張暈妻姚氏墓誌》。

   这不应该是仅仅因为两位撰写墓志者笔误那么简单了,应该引起天下姚氏足够的重视了。

3、墓主于姚南仲的关系

  旧唐书《姚南仲传》载:“姚南仲,华州下邽人。”与墓主同属华州人,又同为“吴兴姚”僧垣公子最公后裔。故墓主与姚南仲是近亲关系,也存在是同一直系支脉的可能。

4、此墓志的述祖资料,也印证了姚学谋先生《“万年姚”与“陕郡姚”渊源之新考 》结论的正确性。


0 z- d% U7 O0 H# }* V

主要参考资料:

1、南大教授张学锋教授《读西安出土唐姚无陂墓志》一文及世系图

2、《陈》书之《姚僧垣传》

     3、《旧唐书》之《姚南仲传》、《姚南仲墓志》【故中散大夫守尚书右仆射上柱国赐紫金鱼袋赠太子太保姚公神道碑铭(并序)】
3 B2 V: c( b! Y) R) ?, ?   
, M9 H( |" y# Y) V& g( C/ ]: x% P                                                                                                                                   朱叶凝、武康姚撰文

4 i; I, V: O, S( k$ f4 Q' k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1

签到天数: 474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二品侍郎

推荐
发表于 2015-5-29 09:47:2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图文并茂,有理有据,为姚姓历史和支脉沿革提出了新的佐证,学习了!
8 f8 Z. P- q5 _% q7 q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656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推荐
发表于 2015-5-28 12:01:05 | 只看该作者
严谨的治学态度,值得我们大家学习,赞!: ^" j" [* p, o- F' h/ r! y) H( g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8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3]八品县丞

推荐
 楼主| 发表于 2015-5-30 21:34:07 | 只看该作者
姚中东 发表于 2015-5-29 09:47
; d3 h  p$ I' Z8 n6 M' L本帖图文并茂,有理有据,为姚姓历史和支脉沿革提出了新的佐证,学习了!

! ~: d# H1 ?* E5 C0 n% Y6 s谢谢中东宗亲关注!

签到天数: 1656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推荐
发表于 2015-5-28 22:49:07 | 只看该作者
武康姚 发表于 2015-5-28 22:437 Z  j& K' I8 s
谢谢!请多提意见
( i0 C) ]8 |9 M! K  ^
我对这方面没做过研究,真的提不出意见,只有学习再学习。实话。. U! ~* M' |, q  Y$ j3 O9 E1 l. ^) D

签到天数: 8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3]八品县丞

推荐
 楼主| 发表于 2015-6-2 19:05:07 | 只看该作者
姚先达 发表于 2015-6-1 16:39
- H* t! O, I% I太精彩了,大开眼界,永远支持。
$ ^; M5 |9 c& X4 j$ j  T6 t
谢谢关注!请宗亲兄弟多提意见# u8 M0 s) I! V5 b# M: ]

签到天数: 8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3]八品县丞

3#
 楼主| 发表于 2015-5-28 22:43:45 | 只看该作者
谢谢!请多提意见

签到天数: 8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3]八品县丞

6#
 楼主| 发表于 2015-5-29 10:48:45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关注!请多提意见

签到天数: 6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6]五品郎中

7#
发表于 2015-5-29 11:07:19 | 只看该作者
为武康姚的分析点赞

签到天数: 8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3]八品县丞

9#
 楼主| 发表于 2015-5-30 21:35:38 | 只看该作者
武康姚 发表于 2015-5-29 10:48: e& W0 w; L$ `0 q3 A: _+ G+ J8 J
谢谢关注!请多提意见
' _- ^" W9 M8 N7 {
谢谢中友宗亲关注!

签到天数: 3850 天

连续签到: 2362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10#
发表于 2015-6-1 16:39:19 | 只看该作者
太精彩了,大开眼界,永远支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4-5-12 11:38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