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姚网喜迎二十大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华姚网扫黑除恶倡议书
姚网网训,与家人共勉姚网建设捐助,宗亲合力助姚网姚网建站宗旨及姚网使命
文明姚网“九不发”中华姚氏十大人文精神姚家修谱,找姚网第五届姚商会于平公故里成功召开
楼主: 姚克毅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福建重修族谱首稿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268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三品御史

41#
 楼主| 发表于 2016-2-16 11:29:54 | 只看该作者
姚家修谱找姚网
姚氏衍生繁姓篡. B1 K; }/ V2 g" B" r) t& T6 Z
人皆有祖。有祖必有姓。有姓必有源。左海林文忠则徐公曰:“邓林之竹发千寻,总有一本;黄河之水泻千里,究出一源。”姚氏,一本一源出自始祖虞舜大帝。自圣祖虞舜大帝姚墟肇姓姚氏之后,其胄裔承天毓秀,骏发昌盛,瓜瓞绵延,播遍天下。历经二千多年至汉末,已衍生繁姓约六十馀种,大凡有:妫、虞、舜、甄、蒲、濮、遂、司徒、申屠、胜、吴、胡、满、陶、侯、陈、田、袁、敬、文、敬、衡、孔、陆、车、束、王、艾、光、法、孙、威、厉、薛、尝、庆、丁、靖、针、宗、招、胡非、胡毋、毋丘、毋、安平、即墨、偃师、司城、子夏、夏、子芒、子仲、子宋、子占、占、铫、姚李等。
/ K4 `( }: o) r/ F2 l本文根据《元和姓篡》等典籍。参考近代诸家著作,信疑分清,考辨求真,大体上按时间顺序,逐一简述;其间有再衍生蜕变异姓者,则顺藤“说瓜”,说明同源异姓,支分派别;说明异源同姓,辨认血统:普天之下,姚姓皆炎黄子孙,一视同仁。' ~- w# A( L$ Y- n1 ]
为方便阅读,通俗易懂,本文一般不引典籍原文,悉用白话文叙述。是为引。
9 R+ p! ?# B  T- Z' }' ]- b1 R( {: d2 v* b# _7 H
姚氏姓篡
* C  I3 t# m8 W9 P4 D4 Z姚。——姓姚,是中国汉民族最古老的姬、姜、姒、姞、赢、妘八个姓之一。肇姓始祖是虞舜。虞舜父瞽瞍,母公孙握登。唐尧甲申四十一年,生舜于朱冯姚墟(在今河南省濮阳范县南、山东省鄄城北一带),因以生地赐姓姚。圣祖舜帝是姚姓肇姓始祖,为姚姓本原,并为天下同源异姓舜裔之祖姓。
9 D5 T2 Z! C4 h7 {" h虞。舜。吴。——虞、舜皆出自姚姓。圣祖虞舜大帝姓姚,名重华,字都君,国号有虞氏,帝号舜,史称虞舜。虞舜胄裔,或以国号称姓虞,或以帝号命姓舜,于是有了虞、舜二姓。舜姓在今北京等地居多。虞姓另一支出自商均之支庶子孙。圣祖舜帝禅位于禹,禹封舜帝长子商均于虞(今河南省虞城县),建立虞国,其子孙或以国名为姓。上古时,虞与吴音近,于是虞姓因谐音演变出吴姓。春秋时吴国灭亡后,王族子孙以国称姓吴,源出姬姓,非舜裔。
; U2 ^3 J$ R0 a$ n+ n8 S1 a甄。——甄,制作陶器时使用的转轮。古代制陶者称“甄工”。舜帝微为庶人时,曾在大河之滨制作陶器,后代子孙中,或以甄工技能称姓甄。但出自上古皋陶之子仲甄之后,和少数民民族鲜卑族改姓甄氏,均非舜脉。
: S5 H; D. K; j  k! ^! F蒲。——起源有二,一支出自舜帝。虞舜践帝位后,建都蒲坂(今山西永济市);禹承舜位建立夏朝、封舜帝子孙于蒲坂;舜帝子孙或以蒲为姓。一支出自西羌族,因其酋长家有菖蒲如竹、以为吉兆,遂以蒲为氏。
3 @2 K$ Z. m% W1 }司徒。——虞舜曾为尧司徒官,掌管人民、土地和教化事务,权力极重。舜帝胄裔或以此为荣,便以舜帝职官名命姓司徒。
  _) m& z' Z1 f# H% r遂。——商汤克夏桀,封舜后裔虞遂于“遂”。周武王将虞帝后裔封于遂(今山东省宁阳县西)为侯国。春秋时,遂国被齐国所灭,国君后代就以国名为姓,遂有遂氏。
/ [. x# w8 V- d1 E2 q) s申屠。胜。——申屠。复姓,起源有二:一支出自虞舜之后。夏时为胜屠氏,后改为申屠氏。一支出自姜姓申侯,居屠原,支庶子孙因以申屠为氏,非舜脉。
( u7 J# ~% b! n/ ^8 f* Z3 J0 {胜。出自夏朝之后,是虞舜后代,原为复姓胜屠氏,至西汉仍无改,后省文去屠字为胜姓。今胜姓中一部分为满族人,系清皇室或公族之后。( I: _- K0 e' r. x, w& g) H
妫。——周武王克商得天下御极,下诏寻求舜帝胄裔,得舜帝三十四世孙妫满,配以公主为妻,封于陈国,都宛丘(今河南淮阳),赐姓妫氏,以奉舜祀。谥号胡公,世称陈·胡公满。其后二十世为陈国君,姓妫。其支庶子孙因以国号、谥号、名讳为姓,遂衍生陈、胡、田、满等姓。胡公妫满,诚然是舜裔衍变繁姓一个重要源头,是姚重华肇姓姚氏源流史上一个重要里程碑。
; I- v# O& T: j, _8 e胡。——起源有三支:一是舜帝三十四世孙妫满之后。妫满字不淫,谥胡公,其支庶子孙或以谥号为姓,遂有胡氏。二是西周初,胡国王族以胡为姓。三是少数民族纥骨氏改汉姓胡。此二支均非舜脉。
% P  _9 [; y+ `& q' _3 O* x满。——源出胡公妫满。妫满子孙或以祖先名字为姓,遂有满氏。荆蛮有瞒氏,因嫌其字意不佳,改为满姓,非妫满之血统。
$ o8 }; f8 L$ `( ?0 B陶。——起源有二:一是陶唐尧帝。尧帝曾在陶(今山东陶丘)制作陶器为职业,其支庶子孙或以祖上职业技艺命姓陶。二是虞舜之后。舜帝三十三世孙阏父(亦作“遏”)事周为陶正(管理陶器制作的官),其支庶子孙遂以职官命姓陶氏。陶氏源出尧帝、舜帝,殊荣之至。
8 p- p" z* W7 G2 i. N) t6 n袁。——出自胡公满。胡公妫满生申公犀侯,犀侯生靖庚,靖庚生季子緍,緍生仲牛甫,甫生圣伯顺,伯顺生伯他父,他父生戴伯,戴伯生郑叔,郑叔生郑仲金父,金父生庄伯,庄伯生诸。诸字伯爱,孙涛涂从齐桓公盟会,食邑阳夏(今河南太康),以祖父字为姓,遂有爰氏。古代爰、辕,二字可通,爰涛涂,也叫辕涛涂,字仲,谥宣,世称辕宣仲。宣仲生选,选生突,突生雅,雅生颇,颇孙告之少子政,去车旁省字定姓为袁氏。袁氏始祖伯爱,属妫满支派,派生衡氏。

签到天数: 268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三品御史

42#
 楼主| 发表于 2016-2-16 11:31:06 | 只看该作者
衡。——起源有三:一出自姬姓,二出自伊姓、三出自袁姓。东汉末大将军袁绍在官渡之战后大败于曹操,几个儿子自相残杀,其子孙中有的为避仇杀,躲匿湖南衡山,改姓衡氏。
+ s$ x( r/ Z8 U: p$ X# Y3 D侯。——与候,不一个姓。出自妫姓。春秋时,晋哀侯和他的弟弟晋湣侯都被晋武公杀了,他们的后代逃到别国,改用祖先爵位“侯”为姓。
9 n+ }$ F/ F$ O孔。——起源四支:分别出自子姓、姬姓、妫姓和黄帝史官孔甲。《姓考》载:“卫有孔悝,出于姬姓;陈有孔宁,出于妫姓。与孔子子系之系不同。”陈国孔宁之后裔属妫姓血统,是胡公满之别支。6 ~8 P0 F1 t, I) E6 a
陈。——陈氏起源于妫姓,是虞舜之后裔。周武王克商建立周朝,封舜帝三十四世孙妫满于陈,建立陈国,其支庶子孙或以国名为姓。到公元前479年(是年孔子卒),陈·闵王妫越亡于楚,陈国共传20世26代君王,历时588年。
& ^6 y/ y$ z1 ?5 s9 ]田。——田氏源于妫姓,始祖陈敬仲(田完)。公元前706年陈桓公死后,其弟妫佗杀死太子妫免而自立,妫佗好色,常去蔡国寻欢。太子免之弟跃、林、杵臼为报杀兄之仇,同蔡人密谋用美人计杀死妫佗(五父),立跃,是为陈·厉公,厉公立五个月卒,更立中弟林,是为庄公。庄公在位七年卒,立幺弟杵臼,是为宣公。宣公欲立宠姬所生之子款,于公元前672年杀死原立太子御寇,陈·厉公之子完(田完)在陈国任大夫,同御寇友善,因惧祸及身,立即逃亡齐国,改姓田。齐桓公拜为工正(正,政也;管理工匠之官),死后谥号敬仲。是为田氏始阻。
7 V6 v0 [( x% V$ H: e; D古代陈、田音相近,故陈、田二姓不分,可互称互用。春秋时齐国大夫田成子,也称陈成子,陈完田敬仲,也叫田完、陈敬仲。战国时哲学家田骈,也叫陈骈。土冢族改汉姓田,与上述陈、田不同源不同祖,非舜脉。  e1 r0 u% [+ F  N$ X4 h* _
出自陈姓之田氏,再派生繁姓如藤蔓枝桠,举凡有:王、车、陆、束、光、艾、孙、威、法、即墨、安平、胡毋、毋丘、毋、厉、丁等。还有一支田氏,东汉时恢复妫姓,不久又回归祖姓姚。若田丰、田渊、其后裔复姚姓。
+ w4 D) Q: x' x$ k4 m, H9 M" _王。——妫满十六世孙陈敬仲奔齐改姓田氏,田氏在齐国势力日见其重。田完十世孙田和于公元前410年篡姜氏齐国政权,自称太公,田氏代齐,史称田齐。传9王189年至章王田建,于公元前221年秦兵攻入临淄,田建被杀,其第三子田轸逃到颖川(今河南禹州、许昌、长葛一带),恢复陈姓;其长子田升、次子田桓逃匿,改姓王氏,开辟王氏又一源。王氏源头复杂,典籍记载,至少有八支,其中仅北海、陈留(北海在今山东昌乐县,陈留在今河南开封)二支是田和后代。
$ O; n8 V- [4 y, _0 f  m  P陆。——齐宣王田辟疆(公元前319 -前301)封少子田通(字季达)于平原陆乡(在今山东省平原县),其支庶子孙遂以封地名称姓陆。后魏步陆孤氏进入中原后改为陆姓,非舜脉。
6 q1 x. W9 i' W/ d  Y3 ]; i' o5 f车。——车氏多源,其中一源出自田氏。田千秋因有功于汉室,汉武帝延和四年(前89)拜为丞相;又因年老特准许乘车出入宫禁朝觐,人称“车丞相”,其子孙引以为荣,便以车称姓。至于黄帝时车臣、春秋时子车氏以及鲜卑车非氏,均非舜裔。
5 U; W9 V$ |) f( w! F  B- ]- F5 _柬。——出自田姓。战国时田齐踈姓部族,至西汉末一直为踈姓。汉宣帝时踈广为太子老师,在任五年,功遂自退,荣归故里。其曾孙孟达为避王莽之乱,自东海(在今山东枣庄)迁徙沙鹿山(在今山东大名县),并去足旁改觫成束姓。' h2 X6 N0 S1 W
艾。——源出三支。春秋时齐国大夫田孔封于艾陵(今山东泰安东南)因以地为姓,取名艾孔,亦名艾陵,源出田姓。其馀二支均非舜脉:一为禹王后代,始祖汝艾,以字称姓。一为少数民族艾斤氏,改单姓艾。
4 Y0 U9 ^2 e6 G) v1 A2 i. ?光。——起源有二:一是姞姓之后,封于光地,以地为姓。一是战国末燕国田光之后。田光本游侠,由鞠武荐于燕太子丹。太子丹为拒秦兵,问计于田光,田光推荐荆轲刺秦始皇,事败,田光自杀,子孙为避秦害,逃匿异地,并以祖名改姓光氏。始祖田光。6 j  x5 O6 _! t
威。——源出妫氏,始祖田因齐。公元前384年太公田和卒,立田剡为齐侯,在位九年后被田午弑杀,田午改元为桓公。齐桓公在位十八年卒,於公元前357年立子因齐,因齐在位三十七年,于前320年卒,谥号威,史称威王。其支庶子孙或以祖谥号称威氏。) e# O) ~' P- D' z4 |4 R0 ]- }7 E
孙。——起源有三。陈·敬仲五世孙名田桓无宇,无宇生子名田书,字子占,为齐国大夫,因伐莒有功,齐景公赐封乐安,并赐孙氏。后齐国内乱,孙书子孙奔逃吴国(今江苏),因居焉。其支庶子孙或承孙姓,或以祖字子占称姓。孙姓第二源出自姬姓,第三源出自芈姓。此二支均非陈、田之支脉。

签到天数: 268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三品御史

43#
 楼主| 发表于 2016-2-16 11:33:1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姚克毅 于 2016-2-16 11:39 编辑
, N8 T* W' V7 d
& ]) z( l1 J" z# ]丁。——源头有三:一支出自姜姓,始祖丁公。一支派生自孙氏,始祖孙匡。汉末吴将孙匡烧毁军草,贻误战机,孙权大怒,不许孙匡姓孙,勒令改姓丁,以与其孙氏家族区别。孙匡之后裔遂沿袭丁姓,未复祖姓。第三支是西域回族,始祖元末丁鹤年。! |8 k5 J. p) t* ]2 n$ i
厉。——起源有四:一支由孙姓改为厉姓。三国时吴国有孙姓王族孙秀,弃吴奔魏,投降司马氏。吴主孙皓便下令孙秀族人改为厉姓,不准姓孙。孙秀后代在江东一支遂以厉为姓。二支为春秋齐厉公之后。三支为春秋厉国君主以国名称姓。四是唐宗室李晋之后。2 O7 q  F% E6 K
法。章。——源出田姓。公元前284年燕击齐,楚使淖齿杀湣王,其子田法章为避仇杀,改名换姓存于莒国太史敫家当佣人。后湣王从者拥立田法章为王,是为齐襄王。公元前221年秦灭田齐,田氏子孙不敢称姓田,或以法章之名为姓,形成法姓、章姓。
: k: t0 m3 H" X7 d: b) b" y安平。——复姓。公元前279年齐国大夫田单用火牛阵击退燕军,收复城池七十多座。齐襄王任田单为国相,封邑安平,为安平君。其支庶子孙或以安平为姓。
1 e. r: Q# |- l# ~即墨。——前279年田单在即墨用火车阵大败燕军,齐襄王命守即墨。田单支庶子孙或以所守城池即墨称姓。
1 K* V/ B% U4 ^% S胡毋。毋丘。毋。——出自田氏。齐宣王田辟疆封其弟于毋丘,以奉祖先胡公满之祀。于是,远本胡公,近取毋邑,遂赐姓胡毋氏。其后代分为三支,形成胡毋、毋丘、毋三姓。胡毋、毋丘二姓,后省文为毋姓。至于由毋盐、毋车、毋将、毋楼、毋终、毋知等复姓省字改为毋姓,则非田派血统。毋,或作母。
: L- l8 D! m  @1 P( b& l敬。仲。——起源有三。一是黄帝孙敬康。二是春秋田完之后。田完谥敬仲,其支庶子孙或以敬为氏,或以仲为氏。三是清乾隆苟华南之后裔,源出敬姓。敬姓,只有田完一支属舜后。( [/ d2 k1 @  `/ P: C
苟。——起源较早:少吴氏第三子句芒,子孙承句姓,直到宋高宗时,避其赵构讳,遂加草头成苟姓。古句、勾,相通。黄帝后代有苟宾、苟参,子孙承苟姓。敬姓避后晋石敬瑭讳,去文为苟姓。《路史》:“舜后亦有苟氏”。苟姓源于敬姓,敬姓源于田姓,仅此支为舜血统。近年苟姓经国务院批准改文姓。0 k# y  Y- a8 {  B( Z5 i
文。——起源有三:一出于姬姓,为周文王之后。二出于姜姓,始祖是四岳苗裔文叔。三出自敬姓。敬姓传至五代后晋,为避晋高祖石敬瑭之讳,一分为二,或改姓苟,或改姓文。苟、文源于敬,敬源于田,为舜后。苟、文两姓,或复祖姓敬。近代人考证,著名作家闻一多,源于文氏。
( G( \2 \+ k) v: }" n, Y2 \; a薛。——田完十世孙孟尝君封于薛,子孙或以封邑为姓薛氏。
; |8 d. A# @! I1 r1 R尝。——孟尝君相齐,其后或以尝为姓。, n4 o' R- o$ I3 m6 o+ {& ^4 e
庆。——齐公子无亏生子庆克,庆克支庶子孙或以庆为姓。& e: R/ s& {" X# n& v) u- V' V
靖。——田完九世孙靖郭君相齐,其后裔单靖子改姓靖氏。- b& _6 v5 y4 M1 F
针。——陈·厘公之子名针子,子孙袭焉。
& Y* J' |* r# \( J" M: @招。——陈·哀公之弟名招,招杀太子悼,逃往越地,子孙遂以招为姓。  E0 }9 h1 M: l& w! p0 w
宗。——陈·宣公六世孙宗来,改姓宗。宗氏,尧舜时姓。“帝尧欲伐宗脍(见《庄子》)舜后有宗氏,妫姓。”(据《姓氏寻源》)另一支宗伯,非舜后。7 d( p' B' R# H3 F# N& L5 i5 _
子仲,子宗。——陈·宣公之子名子仲、子宗,子孙因以称姓焉。
: c. q. _# M6 }; t2 e司城。——陈·哀公之子孙或改姓司城氏。
. R1 M+ z- W7 {( p& N- R7 L3 A以上由妫衍生陈,由陈派生田,由田再衍变十九姓。王莽封田丰为代睦侯,以奉舜祀。丰子恢,避莽之乱过江居吴郡,改妫姓;五世孙妫敷,又复姚姓。西汉平帝谏议大夫姚平避王莽之乱过江居吴郡,改姓妫,诛莽之后,仍复本姓姚。至西汉末,田氏一支复妫姓,诛莽之后,复祖姓姚氏。汉后,妫、姚可互用,且多复祖姓姚氏。: S- b4 Y2 {$ p
子夏。子芒。子占。偃师。——源出妫姓。春秋陈国太子偃师,陈宣公杵臼庶子名子西字子夏,陈僖公之子子盈字子芒,陈桓子之子陈书(田书)字子占,其后代分别以祖上字为姓,遂有姓偃师氏、子夏氏、子芒氏、子占氏。子夏氏,子占氏,省文去子字,遂有夏姓,占姓。
; @7 @+ C# U- S& ?6 u3 o6 y: U铫。姚李。——出现较晚,均直接源于姚姓。: T8 z7 m0 r6 ]$ g4 u
铫,与姚同音。其先姚氏,因避难去女从金。东汉铫期,颖川郏县人,字次况,从刘秀击败王朗,拜虎牙大将军,建武五年为太中大夫、卫尉,光武帝即位封安成侯,谥忠侯。《后汉书·卷二十》有传。- e4 L: i, ~( r. W$ e) ]7 q4 B
姚李,姚氏与李氏二姓合称。山西盂县有此姓。金代有姚李安隆、姚李绍先四兄弟,皆中举人。) _( E# X3 K" I% C, g4 d
此外,尚有娥氏、戴妫、息妫(息夫、息),有圣祖舜帝姚重华血统,但属外甥旁系,聊补。
  d# ~9 W* u5 i1 C
# V. V1 W' l6 p$ d/ f2 S6 [9 i6 @/ k: z5 `: B
跋云:自圣祖舜帝肇姓姚氏之后,随历史发展,又衍生繁姓当不止六十种。今人或认为有七十至百馀种。因涉猎有限,难免遗漏;因水平有限,难免讹舛。谨祈后昆补充之,鉴别之,此其一。起源单一者,如姚、妫、濮、遂、陈、田、袁、束、法、威、安平、即墨、子占、铫、姚李等,易于寻根溯源,认祖归宗;而起源多元者,如今指认某人出自某源某祖,则难,亦凿矣,此其二。姓氏典籍记载源流衍派不尽相同,如容氏、申屠氏、厉氏、丁氏、侯氏、吴氏、孔氏等,或不认为舜后,或认为同源异姓之舜后。本文比较鉴别后。其中一支为舜系,故予以收录,妥否,供斟酌,此其三。姓氏源流专著自相抵牾之处时见,如“容氏”,《中国姓氏起源》引《通志·氏族略·以名为姓》载:“舜有八子,皆精明贤慧,号称八恺,其中有仲容,其亦为容姓。”同一著作记“苍氏”,“颛顼有八个精明的儿子,世称八恺,其中有苍舒,苍舒后代子孙也以祖字为姓,形成苍姓一支。”“八恺”是谁之子?与《史记》《辞源》等释义不同。将容氏列为舜后,显然错谬。难怪明·洪迈在《容斋随笔》中例举洪、弘、刘姓氏源流,扳援牵合,批判激烈。此其四。按史书记载,舜妃娥皇无育,至少无生男丁。有的氏族专著载“娥氏”“出自娥皇”,即使说得通,但将娥氏女儿所生即舜之外甥孙支系列舜后,不符合古代“传男不传女”旧习,似牵强。同样,息妫、戴妫,都是妫姓女出嫁后冠夫姓;原为陈国妫姓女,但其后代是妫姓外甥,若列舜后,不符合旧制旧习,同样牵强。我认为:娥、息妫(息夫、息)、戴妫,是舜之血统,但非舜之嫡传氏族。正如秦始皇始祖大费,舜帝赐姚氏玉女为妻,并赐姓赢氏一样,是外甥,不是嫡传。此其五。
/ j8 ~3 R9 |" Y凡此五种,请加注意;并祈进一步考证、辨析,以清源正本。
# X- W/ Q9 D- J$ i8 e2 Q! s8 I6 v; D4 r  O% b: }
       左海琴亭姚恩健初撰于1999年7月六十一生日,修改于2000年3月23日,再修改于 2015年8月紫薇轩
" ^: r- y% c; w& J* ^! W! w. m/ d4 m; m) _

) y* l: ?8 F: s2 M5 T! [0 I6 O# |1 i4 o2 a% U" m

* p5 f8 y) U! f) ^& E

* q' C( a7 m: G" ~+ j. E3 Y" o

签到天数: 3609 天

连续签到: 6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44#
发表于 2016-2-16 15:22:47 | 只看该作者
姚克毅 发表于 2016-2-16 11:33) T% c4 x$ |# g& I" B" {
丁。——源头有三:一支出自姜姓,始祖丁公。一支派生自孙氏,始祖孙匡。汉末吴将孙匡烧毁军草,贻误战机, ...
2 Z& C( P+ V( a0 h$ m9 `8 i
收藏慢慢细看了.谢谢英玉嫂子!

签到天数: 268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三品御史

45#
 楼主| 发表于 2016-2-18 15:43:31 | 只看该作者
姚小平 发表于 2016-2-16 15:22' {+ }1 B, U* T4 V6 |
收藏慢慢细看了.谢谢英玉嫂子!

* O7 N3 ?+ N$ F* M3 ?) h" o, y ( W3 i# Y) [/ E6 V5 Z4 _

签到天数: 268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三品御史

46#
 楼主| 发表于 2016-2-18 15:45:3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姚克毅 于 2016-2-18 15:46 编辑 1 |  m4 q" Q" W6 Y  [5 y$ Z/ M. t, i

- v# R# u. a& O/ \, H4 I接着我们要讲的是姚姓,姚姓的源流有下面几种:
$ l, {6 j) b' R2 M  n第一,源于舜帝。舜帝生在姚地(今河南濮阳范县),所以以姚为姓。舜在当帝之前,四岳曾向帝尧推荐过舜,尧帝为了考察舜,让他居住在妫河边,他的子孙有的留在妫河边居住,即改姓为妫。所以姚、妫实际上同宗,有血缘关系。现在我们能够确定,姚姓后裔分出来了60多个姓。最新统计,已有100多个姓是从姚姓分出来的,所以它是大姓、自始祖舜帝,姚氏得姓到今天,已经130多代,史称姚氏正宗,所以这是个非常了不起的姓。
) B. O' z! j, ]' E第二,来源于子姓。西周建立以后,曾把商朝的某个后裔封到姚国(今山东省荷泽县一带),成为一个诸侯国。这个姚国消失得早,可能在春秋早期就没了。他的子孙便以国为氏,称为姚氏。这个是子姓,跟舜带没有任何血缘关系。
8 M6 S: l! Z- ?/ X* Q2 E第三,源于羌族。汉朝末期,西羌烧当部的首领叫姚弋仲,这是他汉化后取的汉名。姚弋仲后裔子孙皆随之改为姚姓,世代相传至今。这一支后来就融入了汉族,我们现在已分不出来了。除非家谱上有记载。
) `  S4 _/ l2 j1 k6 y6 ]2 n第四,源于蒙古族、满旅、德昂族这些民族。特别是德昂族,姚姓很多,很奇怪。这是怎么回事呢?明朝的时候,德昂族有一个部落叫拉耐氏,这个部落在明朝时对改土归流有推动作用。本来这些兄弟民族的地方都是由土司来管的,但是,那个时候明朝政府要把土司废掉,改成流官:什么叫流官呢?就是中央政府委派的官,因为有一定任期,是流动的,所以称流官。在改土归流运动当中,拉耐氏部落就被归在云南副总兵邓子龙所辖的军队里边,邓子龙的驻地在姚安,所以,德昂族的这个部落就全姓了姚。
1 L( f: _, P! g! A( N- `9 i3 `6 |此外,今天苗族、水族、羌族、拉祜族、彝族、土家族、壮族、白族、俄罗斯族中都有姚姓,所以姚姓的来源很复杂。
+ M* T/ y# \, _" V先秦时期,姚姓主要活动在河南、山东。秦汉两晋,北方各地、江南各省都已经出现了姚姓。西北羌族姚姓的兴起及进入中原,大大增加了姚姓人口。同时,甘肃地区的姚姓,大量南下四川和西南地区。到了唐朝,两次移民到东南,姚姓进入了福建和广东。明朝初年,姚姓出现在台湾。0 \+ I2 _+ Y4 ?; A4 A
如今,姚姓主要集中在安徽、广东和江苏,这三个省占了姚姓人口的25%。其中,安徽是当代姚姓第一大省,占了姚姓总人口的将近9%。而且,浙江、河南、四川、河北、湖北、湖南六省又集中了33%的姚姓人口。全国已经形成了以皖苏浙、粤湘为中心的两大姚姓聚居地。从明朝至今600年间,姚姓人口流动由东南部向华中、华北、西部的回迁十分强劲。
% R0 D/ Z3 W- g" }5 _, R" O( R2 \姚姓是个非常大的姓,名人也多如星河。我在这里只想给大家介绍一个姚姓名人,名叫姚儒,他给我们留下了一部我们今天应该好好读的书——《家教要略》。这个家教不是说请到家里教奥数、英语,而是家族教养、教育要略。在书中,姚儒教训子孙应当以读书为最大的快乐。这个太难得了!过去,古人读书谋功名、光宗耀祖,他却说:“富者教子须重道,贫者教子须重节。”意思是,如果后代子孙有钱了,应教育他们重道义。因为有钱了,就会责任大,担当大,要做的贡献也大;如果后代子孙没有发财,还是很清贫,那么应该教育他们重节操,而不要看到有钱人或者当官的人就很谄媚、阿谀奉承。他还说:“以成圣贤为贵,以蓄道德为富,以未闻道为贫,以不知耻为贱。”如果一个人不知廉耻,那就很贱了,不管你有没有钱。所以这个说法在今天仍有教育意义。他也提出:“唯俭可以助廉,唯恕可以成德。”整篇结束,最后一章叫“保终”,要求子孙保全晚节。不要前半辈子当大官、发大财,到最后却被抓走,或被杀头,或被判刑。所以我特别建议大家有机会去看看这本书,篇幅不长,但非常有教育意义。
! j' y$ I$ V! N* ~3 G( C姚姓在今天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62位,人口504万左右,占全国人口的0.3%。当然,这也只是个参考数字。但是,有的人会不明白,既然姚姓是个大姓,为什么才排在第62位?2005年,在湖南零陵召开了一次全球华人公祭舜帝大会。根据这天的统计,从姚姓衍生出来的姓有60多个,比如,陈、王、胡、孙、田、袁、陆等。如果这么算,姚姓的后裔差不多有2.6亿,所以姚姓是个非常大的姓,只不过后来分出去了。其实,那些都是氏,而姚才是姓。
. y, y) E' W! g1 [# ?- H
' K0 J+ |9 @1 W0 }$ w+ Y3 E
! I0 x, e8 D/ @& @. y  c正本清源远鄙背8 d8 r% s' G+ u  \$ J
姚恩健
4 J  }! R! g! c' Q. n8 k8 ]近披览有关姚姓之姚氏专著及文章,屡见谬误作解,扳援牵合,鄙背何堪!若任其豕虎传讹,递相沿袭,其误也真不堪设想。爰作拙文,以畀读者宗亲,正本清源。
2 D. T. M+ r) K5 p曰,舜有二姓:姚、妫。: {; A0 O2 ]* x/ ^! j& t2 W
此说之误,盖缘于汉·许慎《说文解字》:其解释“姚”谓“虞舜居姚虚,因以为姓”;解释“妫”谓“虞舜居妫汭,因以为氏”。仅以一字之差,释其由来,致后人误解虞舜有二姓,谓虞舜“以出生地而得姓姚,因妫水之居而姓妫”。又释“妫”云:“据《史记·陈杞世家》,舜曾居妫汭,其后因以为氏。春秋时,陈国为妫姓。”“妫”字释义中,较“姚”字释义多“其后”前缀词,说明舜本人非妫姓,乃其后裔子孙耳!今人李索注《左传·隐公八年》谓春秋时:“妫,陈国国姓;国君之女,故以国姓名之。”时在周朝春秋时期,足可解释“其后因以为氏”。释义中以“姓”补语“姚”,以“氏”补语“妫”氏,又以“妫”称陈国姓,言简意赅,严谨、精当、明晰。( G* S: @; E: N3 O) N
先有姚姓,后始有妫姓;妫姓出现于胡公满,周武王时,乃帝舜胄裔三十四世后事。详请互参下叙。- a3 _0 n9 I  W  e1 b. A0 H& M
曰“瞽瞍姓妫。
- |7 ]- z) o# @0 K( ]% n妻曰握登,见大虹意感而生舜于姚墟,故姓姚。目重童子,故曰重华。字都君。龙颜,大口,黑色,身长六尺一寸。”此语包括标点在内,一字不改照抄于霍某、赵某秦《史记·五帝本纪》注释。
6 h4 o- K4 y/ F! X  X该注释表明:瞽瞍姓妫,虞舜姓姚;先有妫姓,其后方有姚姓。如此论断,不知霍氏赵氏所据所本?其未予说明,因疑为臆想、别造。
3 p& s' p- T( ~5 @0 D瞽瞍,舜父。若说瞽瞍姓“妫”,意即舜生之前已有“妫”姓,则《史记》《说文》《辞源》等记载与释义皆错!% ]0 k& G/ T8 U0 j5 e
然笔者性不媕娿,向不迷信“名家”。笔者在诗词界未曾少读霍氏诗词,而其极力倡导“新声韵”,有深圳诗家毛某讥为“标新立异”,“拿诗韵开刀”,“高喊创新”,“总想弄出一点名堂,创造一点奇迹”,却都“无几个艺术细胞”。其治诗若是,其治史若何?自不待言。霍氏赵氏《史记》注释较韩兆琦本,不可同日而语:前者几乎仅依据《集解》《正义》《索隐》“三家注”;而韩本广泛、全面,涉猎深广,为近代最佳最全面注释本。史家治学态度,可见史家著作之可读可信度。
* C: I1 P, j& R3 W6 I曰周武王配元姬于遏父生满。
/ i' S$ C% Z+ \移花接木,本末倒置。《左传·襄公二十五年》载:“昔虞阏父为周陶正,以事我先王;我先王赖其利器用也,与其神明之后也,庸以元女大姬配胡公,而封诸陈,以备三恪。”遏、阏同音; 阏父,亦作遏父。司马贞《史记索隐》释云:“遏父为周陶正;遏父,遂之后。陶正,官名。生满。”斐骃《史记集解》引《左传》释云:“武王以元女太姬配虞胡公而封之于陈,以备三恪。”请·梁玉绳在《史记志疑》中详释云:“襄王廿五(年)《传》子产曰:‘虞阏父为周陶正,以服事我先王,我先王庸以元女大姬配胡公而封诸陈’则非‘求’而得之矣。胡公是阏父之子。《唐书·世系表》谓‘武王以元女妻遏父,生胡公’,妄也。”3 }6 |, v8 b- K# N
原来“妄”在《唐书》,而引征者未细考深究,即轻易引入专著(或文章)中,如此轻率治史,能不妄上添妄乎!
3 z& e* x+ v  Q3 p曰遏父封陈为氏,陈氏之始祖也。
, P: v% Z; S% w( f- R2 t谁封之于陈?谁是陈氏之始祖?上段引用《左传·襄王廿五年》已回答之详备矣。司马迁据《左传》写《史记》,写得明白、透晰。《史记·陈杞世家》开篇首段写道:“陈·胡公满者,虞帝舜之后也。昔舜为庶人时,尧妻之二女,居于妫汭,其后因为氏姓,姓妫氏。”《辞源》据此释“妫”氏。《史记》又云:“……至于周武王克殷纣,乃复求舜后,得妫满,封之于陈,以奉帝舜祀,是为胡公。”
# q) f" m' X* a7 J《史记》这段话,明确:周武王封陈者满,非遏父。. y* {9 b6 G* z. F& d( y' F
《史记·陈杞世家》借赵太史话评楚灵王灭陈,写道:
  Q, N( h- [& H$ i4 H" y- @“自幕至于瞽瞍,无违命;舜重之以明德;至于遂,世世守之;及胡公,周赐之姓,使祀虞帝。且盛德之后,必百世祀。”
* C% x! `3 c/ g1 C/ |3 h司马迁这段话,乃依据《左传·昭公八年》记载整理而成:“自幕至于瞽瞍无违命,舜重(chóng)之以明德,置德于遂,遂世守之;及胡公不淫,故周赐之姓,使祀虞帝。”孔颖达疏云:“《世本》:‘舜姓姚氏’……至胡公,周乃赐姓为‘妫’耳。《陈世家》谓胡公之前已姓妫矣,是马迁之妄也。”孔氏指斥“胡公之前已姓妫”之说,“妄”!其意谓“妫”氏乃自胡公满始,非遏父,尤非瞽瞍;谓“遏父封陈”,、“遏父封陈为氏”,亦妄!自舜至遏父三十三世姓姚,自满至陈·湣王妫越二十世二十三王皆姓妫,史家皆持此说,毋庸置疑。; ]& g, }; d; O7 X3 [$ r
自胡公妫满封陈,以妫为国姓,其嫡庶子孙或以国号陈为氏,史所必然。至于包括《史记》在内称国冠以“陈”,非姓氏也,乃国名也。如称“陈厉公”全称应是“陈国厉公妫跃”,如“齐懿仲欲妻陈敬仲”,懿仲非姓“齐”,姓“姜”;如“桓公怒,执陈辕涛涂”“陈袁涛涂作齐”,《史记》中袁(辕)涛涂前皆冠“陈”以示国籍。陈敬仲,应书作“陈·敬仲”,史迁命题“田敬仲完世家十六”不写“田敬仲陈完世家”,其良深用意,耐人寻味。; w* ?: V- z+ G% v. P
当然,以其支庶子孙或以国为姓,认胡公满为陈氏始祖,无可厚非。
- I. L5 w+ \( i5 d曰姚姓,或出于子姓。
/ i7 A' @6 L( C先阐明子姓由来。其所以以子姓为国姓者,缘于殷契。《史记·殷本纪》:“殷契母,曰简狄,有娀氏之女……因孕,生契。……契长,而佐禹治水有功,帝舜乃命契……封于商,赐姓子氏。”“契为子姓,其后分封,以国为姓,有殷氏、来氏、宋氏、空桐氏、稚氏、北殷氏”等等,是时分封于姚邑为侯者,契之后裔,以子姓为国姓。. O$ i" f. P& E' \+ E( K. u6 j, [
再查《世本》(汉·宋忠注,清·承德孙冯翼集。民国王云五编辑出版,上下版)“子姓”下记:“殷、时、来、宋、空同、黎、比、耄、目夷、萧、扐、叚、瓦、铁、鬦者,子姓也。耄氏、时氏、萧氏、黎氏、空同氏,子姓。”上下两种版本所辑几乎无异:未见 “子姓,姚国、姚子国”;亦未见“姚、姚子国,子姓”记载。司马迁撰写《殷本纪》其实相当明确,何以又冒出所谓“姚,出自子姓”之说?
( r0 p' W  I5 Q3 S/ W. K谓“姚姓出于子姓”者,可能缘于误读罗泌《路史》。《路史》“国名纪”卷二十一“有虞氏后”有“商氏后”,“商氏后”国名纪有:“姚,春秋姚子国,子姓。”是语之“姚”,国名也,亦即春秋时之姚子国,入商,为殷商子姓国。
* Q. R; y  {$ a2 F罗泌此语列于“国名纪·商氏后”,表明乃分封之国名;非“氏族志”。谬误作解者,不顾语法与逻辑,忘筌掉蹄,砍下头、掐得尾,贸贸然自诩曰:“姚,子姓”。殊谬!3 u8 R( r4 p8 v# f
《路史·国名纪》“有虞氏后”诸国名中有纪“卫国”云:“《郡国志》云:‘东郡卫公国,姚姓,本观国也。有河牧城,亦见《水经》,今镇之灵寿西北。’”夏时,卫国存;商时,封为殷契后裔食邑,易国姓为子姓;至周,为姬姓,武王封同母少弟康叔于卫,为姬姓侯爵。鲁哀公十四年贬为君,秦二世废其君(姬)角为庶人,姚国易为城(邑)。姚城(邑),几易朝代,几易其主,而其国姓从姚、而子、而姬亦几易其氏,江山易主,国姓几易,而故城应犹在,在今濮阳、范县、鄄城北一带,颛顼帝发祥故土,圣祖帝舜圣诞地姚墟境界,诚乃我圣祖胄裔世居地,其荣因此千秋不衰!. M5 y# T, B9 t+ l/ {% t+ J
再从古汉语语法解释“姚子国”。古汉语中常见“缓语”现象。即单音节、双音节缓读作双音节、三音节。例如“诸”作“之于”“之乎”,“而已”作“耳”,“奈何”作“那”,人名“宫奇”作“宫之奇”,“王乔”作“王子乔”,等等,双音节中间加一个“子”或“之”,乃淮河流域方言,故“姚国”或作“姚子国”,本姚姓,夏为姚姓,商为子姓,周(春秋)时为姚姓。古代国姓,不同历史国姓不同,如是而已。$ ?" U7 [4 e1 O! J, A7 r
若《路史》如法炮制一句:“姚,春秋姚子国,姬姓”,恐怕又多一误解曰:“姚姓,出自姬姓”矣。
! k8 z$ D- V2 S4 d. _) r曰胡公妫满“是西夷胡人”。
" ~. ^- c/ i" ^2 E, |7 ~+ q' o陈某、郭某所著《中国姓氏起源探讨》谓“胡公妫满,……这位西夷胡人”云云,望文生义,鲁鱼亥豕,鄙背何堪!自称研究姓氏多年,却未必通晓古代“谥法”,能不讹欤?
$ n% J1 T$ F$ s. x' P2 t古代“谥法”释“胡”,蕴意:“弥年寿考”“保民耆艾”。我祖胡公妫满乃帝舜三十四世裔孙,周武王妻之以元女,封之于陈,赐之姓妫。妫满,字不淫,遏父子,为陈国始建者、始封者,亦为妫姓之始冠者。谥胡公。葬淮阳县柳湖旁,至今尚存“陈胡公墓”;因护城河水浸蚀墓茔,先人以铁锢之,故俗呼“铁墓”。淮阳,古宛丘,妫满所封之陈国,今河南省淮阳县。周赐谥胡,褒我先祖妫满佐周、保民有功,德享长寿:何等荣光!) V0 K+ Z7 x. C$ v" S4 n
曰舜“入赘于尧”“入赘于黄帝族”- Q# m) B, j' n! a+ W2 [, V
或以父系社会迄今出现之“入赘”制度套用虞舜受尧帝禅让而登极,亦堪可笑。黄帝、颛顼帝时,人类社会已基本结束群婚母系氏族社会,进入父系社会,一夫多妻。到帝舜时代,已是私有制、奴隶制社会,还出现陪嫁制度。尧帝非但将二女嫁虞舜,而且陪上九个男仆供使喚。此事《史记·五帝本纪》载之详明。
" P# U& x. ^& L

' x' F; h9 B: n, _) ?  g9 _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68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三品御史

47#
 楼主| 发表于 2016-2-18 15:50:22 | 只看该作者
姚克毅 发表于 2016-2-18 15:45# N: T( Z; [" F6 R7 L8 _- z
接着我们要讲的是姚姓,姚姓的源流有下面几种:
; N4 N% E5 c% P, R# C" ~& H第一,源于舜帝。舜帝生在姚地(今河南濮阳范县),所以以 ...
6 ~! I7 A" L- X0 u/ z# G& T: g
其说“入赘”,混淆虞舜所处社会形态,又以今人思维与现象硬套史实,岂不妄哉!
同样谓“入赘于黄帝族”,下“入赘”二字亦欠妥。《史记》列虞舜为黄帝九世孙,或以为不妥:虞舜是颛顼帝七世孙,东夷人(取孟子说),后东夷族与华夏族融为一体,司马迁挂入黄帝世系,列为九世孙。或谓虞舜为黄帝二房所出,盖以其非华夏族,东夷人氏,遂移花接木为华夏族裔孙。
笔者认同:姚墟在古冀州东,临渤海。虞舜东夷人,帝颛顼七世孙,皆生于、长于姚墟!及长,始征庸、摄政、登极在河套蒲坂,今山西永济,自是始融入华夏族。
“入赘”说,似未见于古籍文献正论、悖论,却见于今人“著作”,其中有姚姓,亦有陈姓,殊难理解!
曰“舜囚尧”,曰“禹囚舜”,舜晚年“被流放”,“子孙背乡离井”云云。
其所依据者《竹书纪年》(史学界简称《竹书》)。《竹书》写“舜囚尧,复偃塞丹朱,使不得与父相见也”,“昔尧德衰,为舜所囚也。”        
《竹书》可能对《史记·五帝本纪》句谓“授舜,则天下得其利而丹朱病”“舜让避丹朱于南河之南”生疑,从而揣测:“丹朱病”其未承帝位而必反抗、发动政变而欲“囚舜”;而舜则“囚尧”“偃塞丹朱”取得胜利政变成功。《书竹》谓“禹囚舜”逻辑类此。
类似此种悖论,古籍中大凡见于《韩非子·忠孝》:“瞽叟为舜父,而舜放之;象为舜弟而杀之。放父杀弟,不可谓仁;妻帝二女而取天下,不可谓义;仁义无有,不可谓明。”《庄子·盗跖》:“尧不慈,舜不孝。舜流母弟、疏戚,有伦乎?”斯二位法家反对儒家学说,不顾史实,捏造歪曲。却亦有附和之者,如《吕氏春秋·举难》:“人伤尧以不慈之名,舜以卑父之号。”《淮南子·泛论训》:“尧有不慈之名,舜有卑父之谤。”跖犬吠尧,不堪耳目。
此洵臆测,羌无故实。屈原不愧为大诗人、爱国者,他在《楚辞·天问》中持不同意见。他质疑道:“舜闵在家,父何以鱞?尧不姚告,二女何亲?舜服其弟,终然为害,何肆犬体,而其身不危败?”
太史公在《五帝本纪》末云:“予观《春秋》《国语》,其发明《五帝德》《帝系姓》章矣,顾弟(第)弗深考,其所表见皆不虚(妄)。《书》缺有间矣,其轶乃时时见于他说。非好学深思,心知其意,固难为浅见寡闻道者。”可见,太史公判断全然正确:诚正论也!
《竹书》及上列几家悖论,以或然判断、或然性推理,得出之结论也只能是“可能真实”。故诸多史学家不以之为立论依据,亦多不作注释,至多带上一句“古代也有一种不同说法”“可能……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云。如若这种悖论、或然性推理可以成立,则必须全盘否定尧、舜禅让美德,必须全盘否定司马迁“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之高度评价。如是,《史记》应重写!自称“小司马迁”之司马贞敢补写《史记》所未写之《三皇本纪》,但不曾亦不敢补写、改写《五帝本纪》,况《书竹》乎!
美墙思祖,明德承先。作为圣祖虞舜大帝肇姓之姚姓裔孙,作为圣祖虞舜大帝同源、同根之繁姓裔孙,安可随和悖论而自污墓碑、自污门庭?!凡圣祖虞舜大帝裔孙,下笔为文,以《史记》《左传》《尚书》等正史为本,不可矮人说戏,拾人牙慧!雅有门庭,俗无家声。无论姚、陈、田、胡、袁等等同宗舜裔,均须以辨证唯物史学观,正本清源远鄙背,共同捍卫圣祖之神圣与尊严,义不容辞!
福州琴亭姚恩健   2015年8月写于紫薇轩

" O* m* g" }( X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布衣百姓

48#
发表于 2016-2-18 21:02:0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姚毅yy 于 2016-2-18 21:04 编辑
% l! m" q* b# G  m" F) o3 ^: \3 i! O& {$ y. _4 a1 a
又看到英玉嫂转来宏文。
5 e- N. n% I5 S慢慢拜读,满满感激。

签到天数: 2970 天

连续签到: 54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49#
发表于 2016-2-19 06:45:53 | 只看该作者
克毅宗亲的福建重修族谱的资料,内容丰富,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值得我们学习和研究!

签到天数: 1754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50#
发表于 2016-2-19 10:39:4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yqllz 于 2016-2-20 19:24 编辑
' T6 D# s; \6 r# b
官令 发表于 2016-2-19 06:45
' g# G0 Y# n) l, i9 y" F克毅宗亲的福建重修族谱的资料,内容丰富,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值得我们学习和研究!

1 M7 @2 {( [$ t1 {: H恩健老的力作不仅是福建姚氏的宝贵资料,也是我姚姓宗亲的宝贵财产,其历史价值将与日俱增。感谢恩健老、感谢英玉姐!我已经打印成册,研究学习。
: W8 K  H) J3 q! ]2 z! \$ q. ~0 n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中华姚网,全球姚姓“根”之网。欢迎您宗亲!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4-5-3 07:12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