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姚网喜迎二十大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华姚网扫黑除恶倡议书
姚网网训,与家人共勉姚网建设捐助,宗亲合力助姚网姚网建站宗旨及姚网使命
文明姚网“九不发”中华姚氏十大人文精神姚家修谱,找姚网第五届姚商会于平公故里成功召开
楼主: 姚克毅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福建重修族谱首稿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268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三品御史

31#
 楼主| 发表于 2016-2-16 10:26:58 | 只看该作者
姚家修谱找姚网
姚氏族史若干问题考辨
! `% C+ Y  g' a& s福州  姚恩健
! H3 U8 R. q0 Q9 _1 s5 w4 q, ~0 Z' o- n3 h; n8 B  J( o
姚氏,肇自帝舜,为中华最古老八大姓氏之一。作为帝舜后裔,余引以为豪。1998年我从行政机关退休,即应堂叔祖之命回乡修篡《琴亭姚氏族谱》,同时伏案福建省图书馆翻阅志史,摘录笔记,并跋涉闽东、闽中诸县市,拜读二十余部祖谱,历三年,篡就《八闽姚氏源流》;期间,在长光姚诗殷协助下,组建“八闽姚氏宗亲联谊会”。1999年第一次八闽姚氏宗亲联谊活动于长乐潮山姚坑姚氏宗洞召开,八闽姚氏宗亲云集姚坑,盛况空前,一脉亲亲,骨肉怡怡,诚一遂千年寻宗归族之突愿。时光荏苒,一晃十五年。2014年季春,八闽诸县市及远播粤、桂之姚氏宗亲应闽侯大湖中山姚氏宗祠落成暨晋主大典之邀,再次团聚,更新换届,推举晋江市姚天送宗亲为会长;并议定重修姚氏总谱。恩健虽年迈且目眇,仍主动肩此重任,义不容辞。
: S" j6 k9 M$ Q  ^0 Q6 E7 |% o2013年初夏至2014年春,在校勘《赵玉林诗文自选集》、笺注《丘幼宣论诗一百首》铨次

签到天数: 268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三品御史

30#
 楼主| 发表于 2016-2-16 10:24:3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姚克毅 于 2016-2-16 10:26 编辑 + z* a$ ]  g* V- Y, m4 y" z5 A

5 S! j' N* L/ z3 B) ?姚思廉《姚氏世谱》漏虞遂,安解之?
' m& C4 ^+ B; z* l( E' ^# `福州  姚恩健) ^4 |" _( s% Q6 m" E' l+ C
姚氏,自虞舜肇姓得国,经三代,夏后有虞国,商汤有遂国,姬周先有陈国后有齐国(田齐);以姚、妫、田三姓为王侯者,志史记载世序详明。唯遂国及其虞遂族人、世序、王侯大业,凤毛麟爪,难以稽考;姚思廉公奉敕撰修之《姚氏世谱》所列世序未见“遂”讳,亦未见于旁注,徒令后人疑惑不解。恩健本非饱学之士,然为考族史,竟日翻检志史,迄亦未曾补姚思廉公遗缺,憾何如哉!然则将所知资料,发至网上,以畀热心读者、史学家参考,不亦可乎!
1 `7 E5 m( W9 L8 k/ P虞遂,名讳谥不详,志史未载,乃商初一位姚姓小国国君之“史称”:以其封于遂,世称虞遂。遂,《左传·昭公三年》:“···欲无获民,将焉辟(避)之?箕伯、直柄、虞遂、伯戏,其相胡公、大姬已在齐矣。”晏子、叔向向齐景公感叹齐国终将被虞遂等四位姚姓先人的后代妫满、大姬所生的子孙篡权了,其意似指田常、田和专齐之政。《左传·昭公八年》:“自幕至于瞽瞍无违命,舜重之以明德,置德于遂;遂世守之。···”这段话在《史记》中改了几句,更为明晰:“自幕至于瞽瞍,无违命;舜重之以明德;至于遂,世世守之;及胡公,周赐之姓,使祀虞帝。”详见《虞幕···》一文分析。
" Q, @$ g( ?% b3 |《左传·庄公十三年》:“十三年,春,会于北杏,以平宋乱。遂以不至。”北杏,齐地,在今山东东阿。《庄公十七年》:“夏,遂因氏、颌氏、工娄氏、须遂氏飨齐戍,醉而杀之,齐人歼焉。”遂因氏、颌氏、工娄氏、须遂氏为遂国四大家族,以酒食犒劳齐兵,待醉倒,全部歼灭之。遂,小国,在今山东宁阳西北。战国时为齐所灭。" N7 m2 O- R# Y, j; z
《索隐》释《史记·陈杞世家》首段中“夏后之时,或失或续”曰:“按,夏代犹封虞思、虞遂是也。”谓夏代犹封虞遂,误。《索隐》引宋忠(衷)谓“汤封虞遂于陈”,前后说法不一,自相牴牾。《集解》引杜预曰:“遂,舜后,盖殷之兴,存舜之后而封于遂,言舜德乃至于遂也。”《索隐》:“重,音持用反。按杜预以为舜有明德,乃至遂有国,义亦然也。且文云:‘自幕至瞽叟,无违命,舜重之以明德’是言舜有明德为天子也,乃云殷封遂,代守之,亦舜德也。”宋忠云:“虞思之后,箕伯、直柄中衰,殷汤封遂于陈以祀舜。”
" a8 s9 F+ |+ T" A' [+ c虞遂,姚姓,其名讳及传承均无可。然可以确定者,是:殷商时人,遂国君王,帅舜德于遂者也。或以是故,思廉公未列世序,亦或思廉公所列世序中某人即为虞遂之别名,唯我人不知而已。尚可确定之者,虞遂乃商汤时人,封之于遂国,无疑也。
" y) ^- u5 T, G! _/ i7 d/ Y2015年7月9日草于福州鼓岭

签到天数: 268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三品御史

29#
 楼主| 发表于 2016-2-16 10:18:0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姚克毅 于 2016-2-16 10:19 编辑 1 Z- J; `, P8 z; r& ?# [& D
* |$ k" Z6 f+ ?( N  D6 X6 q
                         五父即陈陀7 }3 D6 O) F3 W$ H- l6 Y  T$ L
                            福州  姚恩健
- N0 O0 n% D9 z" P
- K; `" e& o7 U0 \: `
司马迁根据《春秋》《左传》等古典书籍编撰《史记》时,在抄摘、表述以及后人传承中,难免出现诸多讹误。譬如《史记·陈杞世家》:叙述妫满封诸陈之后,国号陈与氏族姓陈不分,诸如“陈厉公使以《周易》筮之……”“此其代陈有国乎?”“物莫能两大,陈衰,此其昌乎?”“陈大夫辕涛涂恶其过陈,……执陈辕涛涂”等等,句中凡冠“陈”者,皆国号,非氏族姓,国号与族姓混淆不清,令后人难分、误解。古代无标点符号,故读古文不可不重视句读、断句。如今标点符号齐全且含义明晰。为区别国号与族姓,只须在其中加一“·”即可分辨清楚。如“陈·胡公满”“齐·懿仲欲妻陈·敬仲”“乃求陈·悼太子师之子吴,立为陈·侯”“楚惠王复国,以兵北伐,杀陈·湣公,遂灭陈而有之。是岁,孔子卒”等等,如是,则易读亦易理解。
# b3 ~; {$ v; u6 d然而,即使今日再版史书,亦多以之为烦,缺乏严谨、严格,即使堪称以严密著称之辞书亦见浮躁、马虎。唯车敦安主编1991年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之《中国历代帝王辞典》,恪守注解标点规范,严密、严格、严谨,其注释“妫氏”条目,自妫满之后至其第二十一世孙妫越,陈国亡止,均冠“妫”姓。兹录《中国历代帝王辞典》对此二十一世袭陈国王者如次:
, W4 v5 p4 c+ B" H) g' P, j妫犀侯(陈·慎公)—妫宁(陈·幽公)—妫孝(陈·嫠公)—妫灵(陈·武公)—妫说(陈·夷公)—妫燮(陈·平公)—妫圉(陈·文公)—妫鲍(陈·桓公)、妫佗(妫鲍桓公弟)—妫跃(陈·厉公),妫林(陈·庄公,跃弟)、妫杵臼(陈·宣公,林弟)—妫款(陈·穆公)—妫朔(陈·共公)—妫平国(陈·灵公)—妫午(陈·成公)—妫弱(陈·哀公)—妫留(为侯一年,未立爵号)—妫吴(陈·惠公)—妫柳(陈·怀公)—妫越(陈·湣公),公元前478年被楚惠王攻杀,陈国灭亡,翌年孔子卒。/ H! n" |& ^( A6 i4 M0 i/ y; @: ?
姚满,字不淫,谥胡公,封于陈,周武王赐姓妫。陈,指陈国,西周初始建者,妫满为始封国君(侯)。《左传·昭公八年》:“及胡公不淫,故周赐之姓,使祀虞帝。”孔颖达疏云:“《世本》舜姓姚氏。哀元年《传》称夏后少康奔虞,虞思妻之以二姚,虞思犹姓姚也。至胡公,周乃赐姓为‘妫’耳。《陈世家》谓胡公之前已姓妫氏,是马迁之妄也。”孔颖达此段话中,《陈世家》即《陈杞世家第六》,所批“胡公之前已姓妫”指《陈杞世家》开篇首句:“陈·胡公满者,虞帝舜之后也。昔舜为庶人时,尧妻之二女,居于妫汭,其后因为氏姓,姓妫氏。”孔颖达认为,虞舜姓姚,至姚满,周武王赐姓妫,封于陈以奉祀帝舜。以是之故,严格之史书、辞典,表述或注释:妫满之后,至妫跃陈·厉公子田完之前,均冠妫姓。陈·完奔齐改田姓,故《史记·田敬仲完世家第十六》司马迁以“田敬仲完”为标题,用心可鉴。。
& g% K- X9 J7 C0 c* J/ g在《田敬仲完世家》中,司马迁以“田完者,陈·励公佗之子也。”一语开篇,史无异议。问题出在《陈杞世家》:“桓公弟佗,其母蔡人,故蔡人为佗杀五父及桓公太子免而立佗,是为厉公。”此语大误!) Q) Q* |- r# t) N  Y6 F, v  s
《左传》,桓公有弟曰“佗”,亦称“五弗”,五弗即五父。谯周曰:“《春秋·传》谓佗即五父,世家与传违。”“佗”,也写作“他”。司马贞《索隐》曰:谯周云:“世家与《春秋·传》违”者,按云:《左传·桓公五年》:“五年,春,正月,甲戌、己丑,陈侯鲍卒。再赴(讣)也。于是陈乱。文公子佗杀太子免而代立。”《经》:“六年蔡人杀陈他,立桓公子跃为厉公;而《左传》厉公名跃。他立未愈年,故无谥。又庄公二十二年《传》云:陈厉公,蔡出也,故蔡人杀五父而立之。则他与五父俱为蔡人所杀,其事不异,是一人明矣。《史记》既以他为厉公,遂以跃为利公。寻厉、利声相近,遂误以他为厉公,五父为别人,是太史公错耳。而班固又以厉公为桓公弟,又误也。”徐广曰:“班氏云厉公跃者,桓公之弟也。”以讹传讹。
* [4 j3 F# f' U' g+ r陈·桓公三十八正月卒,倒底是甲戌日还是己丑日,时人不详,爰含糊记载。杀桓公及其太子者,是妫佗(他),非厉公;被蔡人所杀者,是妫佗(他)。桓公弟妫佗,杀死太子免而自代立;免母乃蔡国人,蔡国人兴兵杀陈·佗立太子免弟妫跃为侯,是为厉公。故《春秋》曰:“蔡人杀陈·他。”是对的。
; q5 f$ W* R9 x, o《史记》以“佗杀五父”大误,又以妫跃为陈·利公,又误。当以司马贞《索隐》校正语为是。$ E2 z5 M/ i& u& S
                                                           2015年夏于福州鼓岭

签到天数: 268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三品御史

28#
 楼主| 发表于 2016-2-16 09:48:5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姚克毅 于 2016-2-16 09:51 编辑
" {4 O) M/ R& D- g
; s3 u3 r9 O! {2 w, _       “舜入赘于尧”吗?
! E8 Q9 c* B, P          姚恩健5 l$ _( u/ d4 ~" R3 b- u6 ^

" ?% J5 V  O# b4 ~  H, J陈祯烈《陈氏峥嵘》一书几处断言:“舜入赘于尧,取尧二女为妻,继承了尧的帝业和财产”“帝尧将二女娥皇、女英许配给舜,舜又入赘于尧,开辟了他通向帝王之路”“且妫满的远古先祖舜又入赘于帝尧为婿”云云。! Q' T, d- C( b/ d9 d
陈氏此说,不知何据?正史均无此记载与陈述。稗史、野史毕竟是“假说”“戏说”而已,安可为据?认为舜“入赘”事,从古汉语语法解读,陈说是可笑的。' `5 i7 {% H' v
《史记·五帝本纪》:“舜年二十以孝闻。三十而帝尧问可用者,四岳咸荐虞舜,曰:可。于是尧乃以二女妻舜以观其内……”“众皆言于尧曰:‘有矜在民间,曰虞舜。’‘……盲者子。’尧曰:‘吾其试哉。’于是尧妻之二女,观其德于二女。”《史记·陈杞世家》:“昔舜为庶人时,尧妻之二女,居于妫汭。”《史记》此三段话中“妻”“妻之”,按古汉语语法,名词作动词,犹言“嫁给”“许配”之意,例如:  g, ]3 ^  ]$ E4 A, }8 L
《左传·哀元年》:“(少康)逃奔有虞,虞思于是妻之以二姚。”; @) K& t& z0 _! {0 w0 w2 a
《孟子·万章上》:“帝之妻舜而不告,何也?”
0 |5 r' \, Z" H8 p2 g《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文公妻赵衰,生原珂、屏栝、楼婴。”
* `4 f( P1 B; s& U0 L《史记·秦本纪》:“乃妻之姚姓玉女。”3 S) U2 N. {% K* K
《左传·襄公二十五年》:“我先王赖其利器用也,与其神明后也,庸以元女大姬配胡公。”) q& G; p) x+ K! O0 Z$ |1 N
《左传·庄公廿二年》:“初,懿氏卜妻敬仲。其妻占之,曰‘吉···’。”
, c$ F8 K% a, z. c《史记·田敬仲宪世家》:“……完故奔齐。……齐(大夫)懿仲欲妻宪,……卒妻完”。1 z6 [+ a9 ~' u! V6 T1 Z
《左传·僖公五年》:“执虞公及其大夫井伯,以媵秦穆姬……”
7 C* G9 w# Z) z) @. Y《左传·文公十四年》:“淑姬妃齐昭公,生舍。”
3 t- {$ k9 y, x# l  K! h以上“妻”字及“媵”“妃”字,原本均为名词,但在这些句中分别作动词,意为“嫁与”“许配”。若解作“招赘”“入赘”,则真不知如何读古汉语!$ h1 g% U2 @# n. H$ T+ ~. n
古汉语将名词作动(也叫使动词),乃习常句式。联语:. x( O  j+ l8 o0 v5 J& b
解衣衣我,推食食我;
1 h3 [) S2 g: l- }7 ]春风风人,夏雨雨人。
/ a( ~; m6 v* \上联出自《说苑·贵德》,下联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联中第二个“衣”“食”“风”“雨”都是名词活用作动词,修辞学上叫“转类”。故儿时读私塾,塾师以朱笔“圈半”,意谓读去声。上列“妻”“媵”“妃”亦同此四字,读去声。
. z: e$ p1 L) T" @若依《陈氏峥嵘》读法、解法:舜入赘于尧。则敬仲田完入赘齐大夫懿仲为婿,应改姓“姜”;姚满入赘周武王为长婿,周武王何不赐姓“姬”,却赐之以妫姓,岂不错乱?如果,妫满、田完按陈氏说都“入赘”了,那么,非但虞舜系陈氏族史全应改写,恐怕司马迁《史记》应改写,司马贞《集解》《索隐》也应改注!
8 U& o8 U- G, _" F3 z又,《陈氏峥嵘》称:“陈氏亲祖第41世遏(阏)父制陶有功,深得周文王姬昌的欢心,将其长女太姬许配给了遏父之子妫满。”“配文王女太姬”,未详所据,可能依据《唐书·陈氏表》一语“虞遏父为周陶正,武王妻之以元女大姬生满”。清·光绪年间浙江姚振宗《姚氏源流考》谓:“此驳文也”“据《左传》《陈世家》谓:武王以大姬下嫁其子满;此实事之可征者。”《左传》《史记》均谓武王将元女许配给妫满,未见说“武王妻遏父生满”云云。
2 }# e5 e0 {9 C$ p* g+ P- d司马贞《史记集解》《索隐》:“武王以元女太姬配虞胡公而封之于陈,以备三恪。”梁玉绳注曰:“……胡公是阏父之子,《唐书·世系表》谓‘武王以元女妻遏父,生胡公’,妄也。”意谓:应是周武王姬发将太姬(长女)许配给妫满,变成周文王姬昌将长女许配给遏父生满。$ n& h; \* }1 \+ s4 g7 h* p
陈氏以“周文王姬昌”长女太姬生“得姓始祖陈满,为陈氏第42世”祖,亦妄矣!

签到天数: 268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三品御史

27#
 楼主| 发表于 2015-8-12 10:14:18 | 只看该作者
姚卿芳 发表于 2015-8-11 20:49
' D* [1 D; ^* z, L* c2 o英玉小妹你们辛苦了,有请各位行家(宗亲)对英玉小妹提供的资料给予核稿。

) u. j4 C$ n0 E. _7 h
" x$ K, s$ n* {' F6 ~2 U谢谢老爷子,请您参与,提出宝贵的意见!

签到天数: 594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二品侍郎

26#
发表于 2015-8-11 20:49:26 | 只看该作者
      英玉小妹你们辛苦了,有请各位行家(宗亲)对英玉小妹提供的资料给予核稿。

签到天数: 268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三品御史

25#
 楼主| 发表于 2015-8-11 17:27:47 | 只看该作者

$ l! e( y" A  K# ?   f' a. M9 v* h0 ]$ {9 r8 _) d
0 d& @8 v4 ]' e1 m( G
# m# z7 n, Z: T) N
( o9 }! W7 u2 Z) h# v

签到天数: 268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三品御史

24#
 楼主| 发表于 2015-8-11 17:18:3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姚克毅 于 2015-8-11 17:20 编辑
" W( q2 O1 \  F0 o8 x. X: G7 M' a

5 S9 Q' V2 E# F , _( \+ \2 ^) |8 ]

7 W& O0 K" J5 b3 C0 M4 g" n
7 \, _8 Y  t$ i% f5 F- O$ |" G
: H. y8 q' R' g; r
  V! _4 e& P: [ % E7 K! w: ^' q! x, [
  H; m% _" l# @5 r0 g. x. p$ M
: W# E% E# L, S6 K+ n9 p- O

签到天数: 268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三品御史

23#
 楼主| 发表于 2015-8-11 16:45:5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姚克毅 于 2015-8-11 17:06 编辑
  k1 O/ u' f0 {8 F* y; d$ C" w1 ~6 Y+ v, z8 k9 P4 D

0 \/ a$ Y1 B" I& Q. @" z[
5 C: J' O$ ^* G
4 O$ N& D: K- U! A, y
7 j. `# @8 J6 A8 h8 p, U9 u
. Q& n; u  }# R9 F* } : J" i6 b% e1 l, n

签到天数: 268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三品御史

22#
 楼主| 发表于 2015-7-7 11:52:54 | 只看该作者
武康姚 发表于 2015-6-30 01:01" H0 U1 X/ }3 N+ @* V- U8 g
70
/ I* {% \/ ]- }* u: K* P0 B( W田丰
( d+ ?6 b1 N* \# o代睦侯(公元9-24)

' n( v& z0 E8 G9 U! y2 L' J) X我会把您的修改,汇总后给恩健老师,谢谢您!( X- y2 r0 u# C9 q& Q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中华姚网,全球姚姓“根”之网。欢迎您宗亲!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4-6-16 11:37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