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到天数: 4407 天 连续签到: 2904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
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姚先登 于 2016-10-10 19:59 编辑
6 A. i) V7 @ h% d3 i4 f- q2 v( t3 d/ l1 B3 i
《闲居》姚合唐诗鉴赏 资料来源:习古堂国学网" U$ E+ t5 P- `$ T/ i/ \
【作品介绍】
n1 l8 Y0 Y) v0 n! r7 h; I 《闲居》是唐代诗人姚合的作品。此诗描绘了一种清闲、清静的闲居生活,表现了闲居的禅趣,表明一位闲士对古禅的向往,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对当时吏治腐败、社会黑暗的鄙视厌恶之情,反映了诗人无心功名、达观平和的心境。全诗语言朴实清润,娓娓道来,充分体现了姚合的诗风。4 R0 T. m, w+ N
# A3 P# T1 V$ ?5 z& B5 V6 n【原文】' e8 \& m3 f8 [" ~( |' t
闲居! d' x f5 Z8 Y6 D+ d' ~0 c
3 ^; b; E8 F" e% _. Y
不自识疏鄙⑴,终年住在城。" f" l% Q- K: N) y+ b) G* i, ^
过门无马迹⑵,满宅是蝉声。
# C4 N3 @- C" ~8 @! n3 ?+ O带病 吟 虽苦,休官梦已清⑶。
) _, B# W: [9 F* g, {* L5 {- b何当学禅观⑷,依止古先生⑸?
0 g, G) [0 s n3 W: N, v; D5 V3 z& s+ Y+ G m B3 v
【注释】; }' k$ X1 J; M, D7 c4 h
⑴疏鄙:粗野,俗陋。这里指诗人自己疏懒的性格。* ~% }. q! Y: G+ u
⑵过门:登门;上门。唐高适《赠杜二拾遗》诗:“佛香时入院,僧饭屡过门。”
& [+ Q. D0 ~ A1 E⑶休官:辞去官职。 唐李商隐《天平公座中呈令狐令公》诗:“白足禅僧思败道,青袍御史拟休官。”
6 _$ Z# G9 e" k7 u⑷禅(chán)观:即禅理、禅道,学佛参禅。禅,梵语“禅那”的省略,意“静思自虐”,“思维修”,为心注一境、正深思虑的意思。观,即观照。- ]- z- N' R% Z9 }6 v0 {: c4 y
⑸古先生:道家对佛的称呼。唐白居易《酬梦得以予五月长斋延僧徒绝宾友见戏》:“交游诸长老,师事古先生。”
6 F; B' q% N: V8 s! I7 V$ E
! c1 I1 L2 O' W Z8 I! _! \【白话译文】9 Z9 D: B& T- d$ `. k0 v
不知道自己生性疏懒粗鄙,一年到头住在繁华的都城。
' R) S/ @. i$ f门前从来没有车马的痕迹,院子里尽是一片蝉的叫声。
8 q% d) U7 Z# o2 F身上有病痛吟诗虽觉辛苦,不再做官梦境已变得幽清。9 ], e: K! D, U+ e- N3 e
什么时候去学学禅机参悟,皈依佛家好古修道的先生。 3 C6 ]0 [& I H+ E: g, F
' ^) n1 {" B; t' b& ^" I【创作背景】
) z e. E4 R1 d 此诗当作于姚合从秘书少监之职退下来之后,具体创作时间不详。姚合从一开始做官,就表现得三心二意,且抱着隐居的态度,致仕后更有向禅之心。此诗即表现其禅心,可与另一首禅诗《谢韬光上人赠百龄藤杖》以及其友人朱庆馀的《与贾岛顾非熊无可上人宿万年姚少府宅》一诗相互印证。% q+ o: \ q( T% V7 C1 ^
, C2 ~5 y/ o: l9 `2 g
【赏析】7 t7 r2 ^' A3 ?# t+ z
姚合极称赏王维的诗,特别追求王诗中的一种“静趣”,此诗就反映了这个倾向。
, O( ]+ v( A9 Z: o! n6 Z 首两句:“不自识疏鄙,终年住在城。”姚合自称“野性多疏惰”(《闲居遣怀》其八)。一个性格疏懒,习于野性的人,认为不适宜为官临民,这在旁观者看是很清楚的。而自己偏不了解这点,终年住在城里,丝竹乱耳,案牍劳形,求静不得,求闲不能,皆由于自己的“不自识”。本不乐于城市,今终年住在城里,总得自己寻个譬解。古人说,大隐隐于市,因此认为在城市亦算是隐居。“县去帝城远,为官与隐齐。”(《武功县诗》)自己作这样一番解释,是明心迹,也见心安理得了。这儿写身处县城,却透露了心地的静趣。
$ F( Z( ~9 X: k0 }) Q6 N 景况也确是这样:“过门无马迹,满宅是蝉声。”这第二联写的正是适应自己疏鄙之性的境地,从首二句一气贯注而来。没有马迹过门,就是表明来访者稀少,为官很清闲。蝉声聒噪,充满庭院,是因无人惊扰,反觉闹中处静;写的满耳声音,却从声音中暗透一个“静”字。上句写出清闲,下句写出清静。正是于有声处见无声,反感静意笼罩。
; K4 M3 l3 ^% _- I% a+ Y' i) [+ m 在这清闲、清静的城中一隅,诗人是“带病吟虽苦,休官梦已清”。这第三联从“病”写性情。病,带点小病,旧时往往成为士大夫的风雅事;病而不废吟咏,更显得闲情雅致。现今“休官”,连小小的职务也不担任之后,真是梦境也感到很清闲,很清静了。写来步步幽深,益见静境。唐人由于受佛家思想影响,有所谓更高一层的境界,就是把生活逃遁于“禅”,所以第四联作者自问:“何当学禅观,依止古先生?”何时能摒除一切萦心的俗务,求古先生(指佛)学这种禅观呢?妄念既除、则心自朗然无所不照。这样的境界,就是禅观,是清闲、清静的更高一境。借禅理说心境,表现了诗人对当时吏治腐败、社会黑暗的鄙视厌恶之情,成功地描摹了作者所追求的艺术上静趣的境界。( v: F7 u" S, ~+ A1 E
姚合是写五律的能手。他刻意苦吟,层层写来,一气贯注;诗句平淡文雅,朴直中寓工巧,而又畅晓自然,所以为佳。
: s9 j7 b5 L* \0 H# a+ ^: Q0 Q8 s: r" T2 H
【作者介绍】" z9 k8 B( }5 Y. ^* _ Q( V
姚合,陕州硖石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文宗太和中前后在世。以诗名。登元和十一年(公元八一六年)进士第。初授武功主簿,人因称为姚武功。调富平、万年尉。宝历中,(公元八二六年左右)历监察御史,户部员外郎。出任荆、杭二州刺史。后为给事中,陕、虢观察使。与马戴、费冠卿、殷尧藩、张籍游,李频师事之。诗与贾岛齐名,号称“姚、贾”。仕终秘书监。合著有诗集十卷,《新唐书艺文志》及选王维、祖咏等十八人诗,为极玄集一卷,又摭古人诗联,叙其措意,各有体要,撰诗例一卷,(均《唐才子传》)并传于世。
2 X P2 x; Y5 x9 E0 i0 K
% q: c' I8 f3 v 更多古诗词赏析内容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www.xigutang.com)
# p$ n( M4 q7 m- e7 i J, x |
9 D. s3 M2 T' ?! k2 w6 L6 }4 W) f/ H0 C; z
------分隔线----------------------------% ]0 v0 U# i- _" B$ G. ~8 i, a
9 H0 p* a! `8 v9 u* O- Q$ Q
" Q/ ^( K% F; ^( _
) A! d% I, i |4 P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