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O1 c& |- X; ^. ~ N. q; C. v幸族人希贤(字汉升,监生,第10世)、依仁(字念岳,廪生,12世)倡为修谱之举,属余共事。余因馆他乡,不获躬亲,乃付族众,遍访各门,叙立昭穆,由后溯前,止(只)叙及方印也代讳恂(Xún音旬)祖而止(“也代”似应为“九代”,姚恂是姚方印往上数的第九代祖宗),则无稽(“则无稽”三字前有脱漏)。且族中亦有不能叙及之户,佥议(qiān,音签,佥议即很多人议论)叙及者则列于谱前,示尊祖也。不能叙及者亦缀于谱后,明乎皆我姚氏之族,不可以不志也。) G5 ^9 Y- M' h$ a. Q1 t T, I
- P# E0 a' T& |谱将成,属序于余。余曰:此无以文为也,惟以修谱之意告我族人而已!今夫族谱之修,一以敬祖也,一以睦族也。而敬祖睦族,意实相关。何者?水之千流万派,发于源;木之千枝万叶,生于根。宗族之中,虽世代辽阔,子孙蕃衍,溯厥从来无非出于一祖。以一祖之所 4 h$ H2 i. ~6 l: |4 n9 i8 @- r6 e- e& v' }- o8 i. d9 W, L/ D
出,而或路人视之,纵春秋匪懈,亦不足以云敬。况乎族情一疏,而祖宗之享祀未有不废者乎(“乎”字应是衍文)。今举族修兹族谱,唯冀族之人共知,由吾身而上,为父、为祖、为曾高祖以及鼻祖,皆不啻木之有根,水之有源焉。因共知由鼻祖而下出于高祖者几何家,出于曾祖者几何家,出于祖者几何家,溯其父之所出,皆不啻木之同根、水之同源焉。其或有以卑犯尊,以小加大,以富傲贫,以强凌弱,以箪豆而起争竞者,是天下之悖德也,是祖父之所怨恫也。若是者,吾族人不可以不戒。其或有教其不知,恤其不足,富贵与共,休戚与通,式相好而无相尤者,是宗党之仪型也,是祖父之所欣思也。若是者,吾族人不可以不勉! : ^9 ?" \: N' a# H- g+ ^1 F( o8 M- ~: C
昔范文正公有言矣:“吾家宗族甚众,固有亲疏。自祖宗视之,则无亲疏。惟我同姓,勿俾有遗孤子而不恤,勿纵卑幼而凌尊长,勿使父子喧哗,嫡庶混淆而无别(此句为封建糟粕)。至若黩财无厌,矫诈多端,无行之子孙,愿无过吾墓门也!”噫!此即木本水源之意。范氏之戒勉可知矣,范氏之族谱奚不可为?姚氏之族谱也哉,是所望于吾族之油然兴起者。 % s. S. K+ k7 m$ ^4 r- f# W, W4 h ; W* f/ l3 i4 {7 V九世孙方印沐薰敬书” 4 p) M+ J& z7 T( a- H) y1 A' j6 p% D. t2 T, M
序文把修谱的缘起、修谱的经过、修谱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写得淋漓尽致,美中不足的是,作者在落款时只写了自己的身份、姓名,没有署明写作时间,让后人摸不着头脑。好在第二次修谱时,姚恂的第十四世孙姚居易(字履坦)写明时间为“大清光绪六年”。姚方印是九世,姚居易是十四世,中间差了五世。按中国千百年来公认的一世为30年(《辞海》:世①古称三十年为一世),那么,30年乘以5,可得出姚方印写序时约为姚居易前的150年,即光绪六年上溯150年,是为雍正六年(1731),这当然是约数不是确数,或者是在乾隆年间。因为一世在有些家族来说只用20多年。那么,姚恂究竟是什么时代的人呢?谱中没有说明。根据笔者推理,姚恂应该是明宪宗成化年间或者以后的人。笔者也是姚桥村人,我的始迁祖白敬在明宪宗成化十一年(1746)定居西华,到现在已繁衍22世(据《白氏族谱》),而《姚氏族谱》到现在才记载了21世,比白氏少了1世。同住一地,生活环境相同,繁衍速度也应相近。由此可知,姚恂应该是成化年间或者以后的人。从洪武到成化,中间100多年的姚氏祖先都未列入谱中。 , l4 i* X3 x$ ^5 Q ) l& w$ J7 t" t3 }/ V3 I4 w姚氏第三次续谱在中华民国五年(1916),族谱的序言由姚恂的第十七世孙姚葆贞撰写。第四次续谱在民国三十五年(1946),无序无跋存于谱内。第五次续谱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的1989年,族谱的跋由十七世姚国府撰写。0 Y+ p3 H+ S# ^# L2 ^6 I) A# l. \
" s+ T) j; X9 |. U$ ^笔者借阅的《姚氏族谱》是五修族谱参与人姚桥河北行政村姚尽宽的藏本。姚尽宽,现年83岁,是姚桥村著名木工,助人无数,技艺精湛,德高望重。他保存族谱非常用心。先是把族谱放在完好的塑料袋内,以防受潮;再是在塑料袋内放入炕干的上等烟叶,以防生虫;三是把装塑料袋的手提包挂于不易接触到的偏僻的屋内高墙,以防别人弄损或老鼠咬啮。这种精神是很值得学习的。 ' y$ h& ^' v- N3 g* k2 v& w0 W. t6 M* f, n& v Q; v" `+ n. n
《姚氏族谱》中所录姚氏,分布在西华县的姚桥,姚庄,奉母城,奉母三村,逍遥刘寨;临颍县的黄连城,大李,盆张,李化宇,叶庄,海子姚,前杨;郾城县的郾北姚庄,郭桥,西白庄,黑龙潭西前姚;鄢陵县的追岗葛庄;平舆县的村庄名不详。 \ W$ M' z; Q* D
% O( w- c+ P. s$ N2 s9 G6 I
《姚氏族谱》简洁明白,同一门的人列在一起,同一门又同一世的人列在一起。每页只写一世,在户主名下写儿子名字,一目了然。 ! H+ _/ s% i& D: L0 x' Y( S- b; ~4 O2 E5 g( U* }
《姚氏族谱》的内容还有待丰富。例如缺少族规族约,缺少重要人物事迹介绍等。有些人物,能给本族本姓带来光荣,可以激励后人,应当在族谱中加以宣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