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楼主 |
发表于 2017-9-8 19:35:12
|
只看该作者
论江西【唐】姚广公裔姚氏是思廉公派而不是姚崇裔
姚钟尧
2017年9月8日
依椐:(江西新干县)“历山姚氏源流总图”(简称“总图”),见图1;所有广公裔姚氏族谱的惟一的源流总图,也是惟一的1页。
辅助证椐:含“九十五世 朂”的思廉公系世系图,见图5,来自晋江钱仓姚氏族谱。
前面发表的姚钟尧与姚治洲私聊记录,实际上反映了姚钟尧的思路和含有论述与推理,可以看成是“广公裔姚氏究竟是思廉系还是姚崇系”的讨论。不过,还是整理成叙述形式于下。
历山姚氏源流总图,共记载了“光、伷、……、广。”等18人,我特别看重其中的“察、思廉、璹、朂、洎、彦章、壙(“壬廣”)、广”,尤其是“察、思亷、璹”这紧密相连的3人,可谓“一气呵成”。
总图是有缺点或有缺陷的:没有标明世序,没有标明图中人之间的世系关系,加注太简,不知这些人生辰卒日等。然而,毫无疑义的是——编纂者必定认这18人是他或他们(至少是历山姚氏)的直系先祖。湖北潜江姚治洲也完全承认和相信这一观点。
好在姚察、姚思亷、姚璹3者是著名的历史人物,我也知姚察-姚思亷是父子、姚思廉-姚璹是祖孙关系,一家子。我还知:姚察是吳兴武康姚的一分支,隋唐时期京兆姚(或称万年姚)的始迁祖;姚思廉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弘文馆和修文馆学士(“登瀛洲”十八学士之一);姚察-姚思廉父子书撰陈梁成双史,主要是姚思廉子继父志而成;姚璹是武则天朝宰相。因此,新唐书有姚璹上下5代共11代人的世系。
由此,可以认定广公裔姚氏,是姚察-姚思廉的后代,属京兆姚。
姚治洲认为总图中的“朂”是唐相姚崇的玄孙“勖”,因此,姚“王廣”和姚广是勖后。
我不赞同姚治洲的观点:1、思廉公系有“九十五世 朂”,不同于姚崇系的勖,见图5。2、姚崇也是武则天朝宰相,也是中宗、睿宗、玄宗朝宰相,赫赫有名的四朝宰辅,有姚族攀附之。新唐书同样有姚崇上下五代共11代的世系表。可是,总图上不见姚崇及其;上先人的名字,为什么?3、为什么只重视一个不明确的勖(或等同朂)而不睬一气呵成的姚察一家子3人的名字?
结论:由于总图上有明确的连续的姚察-姚思亷-姚璹3者名字,而没有姚崇及其先辈的名字,所以江西【唐】广公是思廉公派而不是姚崇公裔;也就是说,广公裔姚氏是思廉公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