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到天数: 433 天 连续签到: 20 天 [LV.9]二品侍郎
|
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姚劲波:男,1976年出生,湖南益阳人,现任五八公司总裁兼CEO。
8 N& _( ~0 M0 g; s- B0 B 姚劲波99年毕业于中国海洋大学,获得计算机应用及化学双学位。2000年,姚劲波创办国内最大的域名交易及增值服务网站易域网,并于2000年九月被万网收购。万网是国内最大的企业网络应用服务商。此后,姚劲波在万网历任产品部经理,产品规划总监,华南区总经理,营销副总裁等职务。后因炒作 “端午节.cn” 而出名。据传姚出高价从一外国人手中收购回这一中文域名,但是没有证据显示真实的收购交易,很多业内分析人士也指出此可能为暗地里"左右手"式的炒作,不管真相如何,姚巧妙的借此炒作出名。 5 N5 p0 W3 G$ {
姚劲波对企业域名策略,网络营销及网络服务渠道建设等领域都有涉猎。
; i: U9 m1 R; K/ l0 S7 _ 2005年7月,姚劲波离开万网并创立了分类信息网站58同城分类。
6 y! L* W, _+ P* Z7 E9 w 2008年11月,姚劲波荣获2008年度中国最具成长性CEO 。 . m% b5 S, w& |. U O
2010年1月,姚劲波荣获“2009年度互联网创新风云人物”奖项。 & G; r! x2 l0 Y
& ~! }% z. {/ `( A$ C; r, Z- p5 M5 e
2010年11月2日,姚劲波与其它人共同创立的学大教育在美国上市,发行的股票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交易,股票代码为XUE,公司共发行13,430,000份美国存托凭证股票,首日开盘价:14.3美元。
' v( x. D# z# `. H' W b9 r
58同城姚劲波 5 J: J* \/ R5 u* l
《中国企业家》记者 吴琼
' H3 ?$ k6 O4 I" a5 f6 M. v& m% T, ~- P, g( `7 s
“我们没缺过钱,没有把自己逼到一个绝处,也很难发现更好的机会,这是我最担心的。”姚劲波说,“要避免用钱解决问题的低级倾向” : G$ K/ h" A. l
* J3 k! v6 U! H) ]# B( p
乍看上去,姚劲波有些木讷,与那些不苟言笑且我行我素的技术狂人无异。 ( {! j G, O- ?
) J! B6 \0 ^0 ~6 Q+ \ 他2005年创立58同城就笃定“本地生活信息第一入口”的市场空间。不过,如你所知,后来电子商务、网游、SNS鱼贯登场,Craigslist. org模式的本土春天终归没有到来。
" N( g% |9 c* e8 K
; c8 ~/ | k2 Y 但他不着急不着慌。昔日的大批同行者已在“享受长期不赚钱的寂寞”中离去,时至今日,他又开始断定中国互联网下一个最大的机会:“下一个真正百亿级别的企业诞生于分类信息网站,‘剩者为王’的大戏即将上演,不是我们也是另外一家。” 6 A6 A. ~' f/ b: v2 d" {( k0 B
3 w+ g$ Z8 K8 n; _+ `2 A% N 对自己的判断自信得简直偏执。大概所有的创业者都有过类似状态,但是与大多数创业者不同的是,一直有资金愿意为姚劲波的判断买单。当大多数创业者还在精打细算省钱让公司维系下去的时候,姚劲波从来就没过过缺钱的苦日子。 8 s6 {$ m/ i% _' e) K$ q7 v
, V0 c7 x0 Y0 | 58同城还未上线,公司也只有五六个人时,软银赛富揣着500万美元找上门。这笔钱刚刚烧完,软银赛富的4000万元人民币追加投资入账了。 2010年,软银赛富拉着DCM进行第二轮投资,这次是1500万美元。就在2010年12月初,他又拿到了华平创投的第三轮融资:6000万美元,接近 2010年42家中国赴美上市公司IPO均值的二分之一。
9 I0 m& t8 f2 u M5 m& V
5 O6 r/ {8 h7 J y+ Y0 f/ s 这是怎样的时节?12月8日,优酷网和当当网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首日优酷网市值达到32.6亿美元,当当网市值则达到23.3亿美元。按照市值排名,两家公司都进入中国互联网上市公司前十。下一个会是58同城吗?姚劲波一句话碰了下创业人群敏感的神经:“我不着急上市,现在上市太亏了,我要做得更大些再上市。”
, t9 X8 D" `4 t% O# C3 j4 A$ O+ |( x" c7 ?
上市对他来说并无太大诱惑。他已经有将一个公司送上市的经历:学大教育(Nasdaq:XUE)2010年11月纽交所挂牌,首日涨幅31%,他握有其中10%左右的股份。
1 j3 P3 O2 j. W9 y! h. C+ r0 l) a
7 A8 I# p. g: I* \& \2 Z( E% k! ~ 中国的创业人群走过了30年,缺钱一直是第一关键词,但随着创业人群的成熟,尤其是资本市场的成熟,逐渐出现了一批这样的创业者,他们自创业第一天起就没缺过钱,别跟他们提“套现”,他们根本不着急融资,甚至不着急上市,他们相信自己做的事业出售越晚价值越大。姚劲波只是这群人中的一个。
0 o+ Q$ ^+ i" z7 d$ G; t( {* O1 ~# T7 Q9 W- P6 x3 ?9 I( a; }
姚劲波的座驾是一辆七座SUV,他对越野、探险并不感冒。“我家人多,两个小孩、两个保姆、两个老人,大家经常一起出去,一般车座不够。” : R) d6 L, Y8 I& z
7 O" l. I, G6 {" G. C }5 h 他在职业生涯中却是极度的自信甚至冒险,早年屡番变换“车道”,在一条道上开顺了,别人都来追赶的时候,他又打轮到另一条道上去了。“我不喜欢在一个岗位上干太长时间,我喜欢去试一下多个角色。”
" _- ]( Q3 y, P0 u
( F! D2 m, O3 A& V2 K) Z8 w 58同城的三次融资
, t8 @& D6 J* N( ~( q& z( d' \3 v2 V9 w
. k) x. X3 f( Y- @$ {6 F3 c7 m# D 2000年初,辞去中国银行山东分行技术部门的职位南下创业,他觉得“单纯做技术与志向不符”;2000年底,他把自己创办的一家提供域名交易服务 的网站卖给了中国万网,攫取到第一桶金。这家网站叫易域网,做渠道起家,姚劲波一年时间把它做到了国内最大,遗憾在于“做成了交易公司”,离真正的互联网 远了点。 + X3 P, `; h9 H8 v [7 O( W
/ a6 C4 w9 w- v& j7 _ 在万网期间,这位当时的职业经理人俨然把自己当成“老大”,一如既往的自信,常常办出越俎代庖的事儿来。“我就当自己是张向东(万网创始人)。老板 觉得你应该这样做那样做,我更多是站得很高。我不在乎别人怎么看我,长期一贯下来,结果肯定是好的。”他要求自己做到极致,喜欢全权在握,事必躬亲。 + v& m6 u. H# J
# `% i! e' w# E( g3 s; z 他还极度相信自己的直觉。学大教育是他在万网期间与两位同事金鑫、李如彬共同创办的,2005年离开万网,没有去学大任职,他要自己创业,做真正的老大。他瞄准了分类信息网站Craigslist. org这一诞生于美国本土的神话,一度认为中国本土复制Craigslist的模式是理所应当的。
1 i5 Q9 w* e+ V9 ]' G: N- D8 R. p& z$ C9 K2 F
一开始他设想得很美好,只要有用户量和收入支撑,再过两三年就去上市。“非常激进地做,甚至去买户外广告。美国市场肯定认可我们的公司,我只需要说自己的目标是中国行业最大、是中国的Craigslist就行了。”58同城起步的确很顺,第一轮融资拿得令同行匪夷所思。 7 B5 a7 g% i3 q5 G, n: O6 P* T9 K) s
1 k! \# x% _: Y 不过在这次创业中,这位老大却屡次将企业的现金链做到悬崖边缘。原以为Craigslist免费模式的全盘拷贝是2005年中国本土的“空白点”,未料得中国分类信息市场的需求迄今仍未被真正唤醒,加之诸多创业者同期拷贝了相同模式,他发觉58同城的最初模式不过是Craigslist反射到中国的一座“海市蜃楼”。待他醒悟到这一点已是2008年,第一笔融资已经烧光了。一路自信走来的他对互联网产生了些许失望,但软银赛富信他,4000万元又追投进来。
`9 U, P3 z& P7 f. i9 Q) w% h# n* R& G" ?
姚劲波做了58同城的第一次转型,探究Craigslist的“中国式生存”,撤下《生活圈》DM杂志。但是这次探索的结果也不过是又烧掉了 4000万元。这时候,部分员工已经开始迷茫了,个别高层也熬不住走人了。“彻底回归互联网”是姚劲波的第二次转型,用户增值服务收费模式,涉足团购。 2010年4月,软银赛富和DCM第二轮融资1500万美元又到账。 : f. Y. h x4 n' v- C
# P6 p8 e1 G; R- G. v' L: O
姚劲波评价自己“走得很顺”,而且“从头就顺”。他实则在这个领域烧了5年的钱,直至2010年才把账面做平。纵观分类信息网站的现状,一部分甘为搜索引擎的赚钱工具陷入亚健康状态,一部分卖给了互联网巨头,更多的则是在烧钱殆尽后退出了跑道。 # a- u S& x* }8 K$ ]( ~
* D+ a$ w! o) q7 n* z4 u3 c/ o
顺者有顺者的活法,那就是找对方向,自信、坚守。在历年的站长大会上,他还会给台下诸多迷茫无助的草根站长们传授融资之道:“创业者一定要清楚自己要做什么,摊出来四五个项目让VC选择,VC敢投你吗?”
. {% h6 O9 ~) B: K) t8 M4 C/ S9 v9 m* q, r) E1 i; |
资本确实厚爱58同城,一再“允许试错”。不过姚劲波对资金保持清醒,始终不相信“资金应该成为58胜利的理由”。他在就第三轮融资致员工的信中强调:要避免“用钱解决问题的低级倾向”。两次转型中令他痛苦的,并非“钱烧光了”,而是“钱烧光了,模式还没有找到”。他迄今还会为那些执着到免费的最后一刻、“不得不亲自结束自己的公司”的群体扼腕叹息,比如说,站台网——这家网站没有广告,没有置顶信息收费,也没有会员收费,结果,站打不开了。
8 e, B- n M3 p0 {% I& q$ W; O
1 R' j: V0 w0 K# g 第三轮融资从初步洽谈到实质性融资,整个过程只用了两周时间。简单说,这家美国著名创投看好58同城的市场前景。依照当前的销售增长速度,姚劲波叩门纳斯达克似乎只是一两年的事情。但姚劲波公开表示,58还有很多方面没有准备好——似乎融完这轮资,58距离上市更远了。有人质疑,此轮融资必定令他在股权方面付出不菲代价,同时暴露出58面临的资金压力;也有人提醒他“过这村就没这店了”,只要与“中国”、“互联网”概念沾边,这两年赴美IPO都会捞得好收成,等他醒过闷儿来,这波红利浪潮就不知道刮到哪去了。 $ {/ V% U/ j6 V' O9 z0 L
2 v% a8 J5 _# f0 \& c* N
姚劲波必须试图让自己静下来。“人总是在艰苦的时候发现很多机会。我们融了很多钱,没有把自己逼到一个绝处,也很难发现更好的机会,这是我比较担心的。” & m6 Q$ e0 ?( g1 u
5 R5 f+ U$ N: Z0 d4 }* G0 V- z 他实则是个外方内圆的人,内心无棱角,坚定却也懂得改变。他承认,中国的互联网大环境也在逼着他们往大里做。“当今中国大平台习惯性地去侵占别的领域,做成平台自然会比较舒服,但做成的风险很大。我们这是选了一条比较难走的路。”
/ M, g4 `: H8 s5 s& b& a x/ X W+ V. i& L
姚劲波一开始没有转过弯儿来怎么放权。“一件事情不管你怎么想,按照我说的去做,”直至他自己产生了挫败感,“我说必须这样干,员工没有按我的干,给了我更好的方案、更好的结果。这个时候我怀疑自己了——我确实只花了10%的精力,他们却每天24小时、每周七天都在想这个事情。实践证明,我想的方案未必是最完善的。我在某些方面也未必最强,只需要找到最好的就可以了。” / a1 |2 c/ J' E3 K6 A: [1 E
6 m5 f0 r1 g) g 这个自信心爆棚的人也学着慢慢后退。现在,他更多专注于通过公司的远景去影响底下人。他将一本书推荐给了所有员工:他读书有个习惯,看完必扔掉,从北京到广州的航行,登机前就做好不把书带下机舱的准备,他认为这种逼迫劲儿是行之有效的。有一本书被他带下了机舱,稻盛和夫的《活法》。他相信,这里有做企业最朴素的道理。
2 U) E: H+ M4 ]: T# C# H! D$ S$ u4 ?1 P9 b' T8 @5 _+ I6 w. N/ ^' V
或许,对于之前已将一家企业做上市的创业者来说,借助上市证明自己已没那么重要了。回忆学大教育的上市,姚劲波谈及的却是在美国上市回国途中,投资方鼎晖创投合伙人王功权一路上电话不断的情景。“说的都不是生意上的事情,而是怎么去改变一些东西,而且真的会去做。” |
|